兑卦怎么念-你对易经了解多少

admin2023-03-04 11:32:2716

兑卦怎么念,你对易经了解多少?

感谢提问者!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你对易经了解多少?

对于《易经》来说,由于长期对哲学思想的关注与学习,也对《易经》有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与广大的《易经》爱好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一)《易经》是什么?

兑卦怎么念-你对易经了解多少

我个人认为,《易经》是一部凝结着中华民族祖先睿智卓识的、具有可用性的经典哲学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博大精深、古老深邃、玄奥神奇,可谓是群经之首、万经之源。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典。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其经世不绝、历久弥新的智慧力量和智慧之光,永远造福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愧于世界文化中经典之经典、无愧于世界智慧中哲学之哲学。

《易经》包含“三易”:一易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另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再一易就是周文王被囚时所作的《周易》。据说,前两易已经失传,仅存《周易》了,现在人所说的易经,基本上是指《周易》。

(二)《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易经》出自“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说,《易经》经历了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孔子作传解经,历经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

西汉时期,《易经》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此后,《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众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给世人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

(三)《易经》的内容及其应用

在《易经》中,以太极为宇宙观,以象数理为思维工具和 ***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华夏先祖们对天地中万事万物的客观认识与主观应用。

随着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易经》被不断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罗万象的、无所不容的、放之全世而皆准的普世之学。大到宇宙中天体的运行,小到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经络运动,包容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的人类社会活动,也囊括了建筑学、物理学、医学等所有的人类知识。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地体现出他的义理所在。

由于《易经》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让人们可以测知先古、预知未来,并且加以应用实践,这点是其它哲学体系所无法替代的。尤其突出的是,在《易经》中,以“-”代表阳,为阳爻,以“--”代表阴,为阴爻,辨证地阐述了万事万物中阴阳结合的互变互动本质,由阴阳转换的组合排序形成对事物的判断,这就是“卦”,所以说伏羲“一画开天,文明肇始”。这也正好解决了人们对哲学难以用语言或文字来完整表达(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困惑。正如音乐用:“1(哆)、2(瑞)、3(咪)、4(发)、5(嗦)、6(啦)、7(西)”的不断演变来表达音乐的存在形式一样,把音乐的特质展现给人们。也如人们用0到9的数目字来表示“数”的无穷变化与应用一样,让人而了然。

(四)总结

常言:读《易经》而不懂八卦,犹如登门拜访而不知从何入室。令人懵懵懂懂,无可适从。即然是一部这么好的经典名著,那如何才能读懂呢?我个人建议从朱熹的《易学启蒙》和《朱熹解易》着手,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学习,至少可略知一二。朱熹以义理为主,以义理、象数两相参研,即切占筮之用,又阐释《易》理深蕴,端正了历代“象数派”与“义理派”各执一端的正宗学说。相对来说会更有效果。

兑卦怎么念-你对易经了解多少

总而言之,读书的意义在于明是非、通义理。尽可能地不失人之常情、人之常理、人之常态。进而做好自己,与人为善,与事有义。

(感谢师、友们赏阅!由于学识有限,敬请批评指导!❤️)

兑卦怎么念-你对易经了解多少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全文是什么?

天的运行,很强健;

君子(应效法天),当自求进取、折腾不止。

地的势形,很宽厚(如坤,即如母);

君子(应效法地),当广积修为,包容万物。

北京胡子英语〔胡子老师注解〕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阳爻(即,乾卦)和,阴爻(即,坤卦)。因此,坤:可指地;坤,也可指阴或母性(母,引申出来可喻指“宽厚“)。

伏羲的八卦图叫先天八卦图,周文王的八卦图叫后天八卦图。

在这两个八卦图里,都保留有乾卦和坤卦。

【后记】

网上或书上 *** 漂亮的翻译,其实对你没啥用,还不如看上面胡子老师的垃圾得有点得不像人话的翻译呢,至少逻辑上能说服自己。 *** 漂亮的翻译,真的好吗?别骗自己了,其实你只看懂了漂亮的译文本身而已,原文你压根还是没看懂。考场上需要 *** 漂亮的翻译,但别忘了你是中国人啊,从胡子垃圾式的翻译到 *** 漂亮的翻译,你没问题的!别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傻瓜道理给骗了,逻辑不通畅就算读一万遍也没法“见”,因为你说服不了自己啊!

老子中塞其兑?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新风堂堂主 2017-05-16 10:14:29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天 下 有 始 , 以 为 天 下 母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既 知 其 子, 复 守 其 母 , 没 身 不 殆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 , 终 身 不 勤 ;开 其 兑 , 济 其 事 , 终 身 不 救 。见 小 曰 明 , 守 柔 曰 强 。用 其 光 , 复 归 其 明 , 无 遗 身 殃 , 是 谓 习 常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是第二十五章的开篇一句。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跟这章的“天下有始”是一个概念。道刚刚开始启动的那个时刻,只生了一的那个时候,就是万物生命起源的开始点。这个点,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亲。

“我贵食母”(第20章)、“可以为天下母”(第25章)。“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第16章)。

因为乡人才学有限,再去逐字分析,有点在自己的那点能力上炒冷饭的意思。所以有兴趣可以再回过去看看这几个章节的妄言。

但是老子在《德经》的章节里,一下子在一个篇章中,回顾到了前面的好几个章节所提到的内容。这才是真正的“习常”——时常的练习。

知道了根源,就会知道这个根源所生出的生命体该是什么状态;知道了这个结果,又反过去追寻那个根源,即为“复命”,只有这样,守住了根本,才能没身不殆。

把该塞的塞起来,把该闭的闭起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在修为的道路上,才能“终身不勤”,这里的勤不是勤快的意思,而是忙忙碌碌、着急忙慌的意思。终身不会慌乱,从容不迫,静虚。

开了不该开的,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那你就没救了。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从细微处着手,守住貌似柔弱的那个根本便会更强。

这一章节,感觉是对于修道者而言。好些句子也是在之前几个章节中见过。所以不敢多说,理解的不透彻。

中国人就能创造出已易经为代表这样极其高深玄奥的哲学体系?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很多现代的专家学者们说«易经»等传统文化是原始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总结而来的,不知道这话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相信,我估计那些专家自己都不相信。古今中外多少哲人名人都称赞夸奖以«易经»和«道德经»为首的古代文化,«道德经»更是翻译成外国文字除了«圣经»外,是最多的书。那些说«易经»没什么深奥、没什么作用的人,都是自己看不懂的人。李卫东曾经在他的书里面做过猜测,我比较赞同。

中国的«易经»和«道德经»等传统哲学方面的书籍出现的时候,全世界差不多都在这同一时间出现了类似的文化盛况,也都是几千年以来文化的巅峰,后世再也出现不了能超越那个时期的书籍。看 *** 的«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鬼谷子»等等,后来在这些领域再也出现不了能超越的书籍,都是在已经画出的圈子里面转悠。

李卫东也说了,现代的科学既然这么发达,那么集齐一定数量的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一起研究几十年,能不能再研究出来一本能够超越«黄帝内经»的医书出来呢?我也估计没有哪个科学家敢说能。现在的癌症等很多西方解决不了的医学绝症,最后还是在有«黄帝内经»为指导思想的中医下找到了答案。现在随着人们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之后,对西医的弊端了解的越来越清晰。如果还有人对西医有弊端不以为然的,我建议你们找到«癌症不是病»这本书看看。

李卫东推测古代以«易经»等为代表的文化,根本就不是咱们这一次文明创造出来的,而是咱们之前的人们遗留下来的。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西方也有诺亚方舟的故事 并且诺亚方舟已经找到了,说明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说是地球发生那次大洪水之前的人们创造出来的,但因为那次大洪水对地球的伤害太过严重,导致了文化断层了。

可能有的人理解不了怎么就断层了。比如说你现在国家的一线城市做 *** 前沿的科技工作,然后突发事件导致你去了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那里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那此时的你,还能施展你所会的更先进的技术吗?你对身边的人讲你的技术,你觉得他们能听懂吗?而那次大洪水就跟这差不多,把人类以前的物质基础条件差不多毁完了,一下子相当于从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回到了原始社会,地球上本来五六十亿人口,一下子只剩下了几万甚至几千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一切又重新开始。没有了原来的物质基础条件,纸张等自然也造不出来了,知识随着这一代人的过世,后面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听不懂前面的人留下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了,又没有纸张记录,只能靠大脑记忆,过几代人后,能记住的知识越来越少了。

李卫东的原话意思是,大洪水过后遗留下来的人们,在经过漫长岁月的之后,人类总算恢复了一些基础,这时候原来的外星人看时机成熟了,就又来到了地球上各个角落,开始给地球人传播以前的知识,所以那个时间段内,整个世界上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那么多几千年以来都是大宗师级别的人物。

因此说现在的科学真的很发达吗?跟大洪水之前比起来差的远了。而且大洪水发生的时候,地球上不仅仅只有地球人,像中国的大禹背后的势力,西方的上帝等,他们现在去哪里了呢?UFO是不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呢?一切都待解密……

你认为易经是中国最有智慧的书吗?

易经是“道”,不要把自己所谓的知识误认为是“道”,只不过是一点点“术”而已。没有“道”的“术”比浮萍还可怕,浮萍还有水可以浮,而水又几于/近于“道”。

当感觉地球盛不下自己的时候多去医院看看,抢救室、临终关怀等等。还能吃喝拉撒的时候多为家里造造福吧!能吃喝拉撒睡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大道至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