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兑卦详解-有谁知道三教九流是怎么回事

admin2023-03-04 08:23:1919

坤兑卦详解,有谁知道三教九流是怎么回事?

传统意义上的“三教九流”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释)”;“九流”是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三教九流”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周朝灭亡后,当时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 *** ,形成历史上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争夺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的学说让自己强大起来。这就是诸子百家的诞生的政治条件。

其次是诸子百家诞生的文化因素。自从文王拘而演《周易》,把八卦推到六十四卦后,《周易》学说在周朝几百年的时间里得到快速的发展、运用和普及,这是诸子百家各学派诞生的文化条件。

一、“三教”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1、儒教的形成。

儒教来源于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代表作《论语》。儒家取《易经》之天乾阳动,贵刚建,主张积极入世,强调“有为”。儒家追求的更高境界是圣人,才德全尽止于至善,谓之圣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到了西汉时期,当时的文阁大学士董仲舒提出他的哲学思想,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认为仁、义、礼、乐都是治道的工具,所以王者就在于,“承天意从人事,重德教而轻刑”,以教化为首要任务。至此,儒教学说逐渐演化为“儒教”。

2、道教的形成。

道教同样来源于道家的思想学说 ,道家学说创世人老子,代表作《道德经》。道家尊《易》之地坤阴静,主张柔顺,人与自然合,恬淡无为,无他无我,突出“无为”思想。得道成仙,道家修行的更高境界是“仙”。道教主张人要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做对。

到了东汉末年,张道陵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更高教义,并在鹤鸣山创教,设立二十四治,至此《道教》产生。据说张天师活了123岁,于云台山飞升。

3、佛教的产生。

传说佛教是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儒、道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佛教自从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了《易经》自强不息的精神观、仁善观以及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经过中国本土化改造了的印度佛学,人们把被本土化了的佛学称为“释”。“释教”主张心性本净,佛性固有,直指本心,不假外求,所谓的“明心见性”是也。佛教的创世人释迦牟尼,代表作《金刚经》,信徒们把修炼佛法达到更高境界的人称为“神”。

二、“九流”的产生。

“九流”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想的总称,这些学说的内容都来自《易经》,是从不同角度阐释《易经》后,形成的不同派系的学说。

综上:可以肯定的说,“三教九流”代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在核心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做骨架,辅之以道家、佛家思想等文化为血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广泛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文化思想。

而我们平时说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是人为对社会各个职业的分类 ,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和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三教九流”,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有大地意思的字?

答:有大地意思的字是坤。

坤,经常和“乾”一起组词成“乾坤”,象征天地,阴阳,父母等;坤是八卦之一,在易经中,乾代表“至阳、健进”的事物,坤则是“至柔、顺承”的象征,一阳一阴、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互为弥补,相得益彰。

《周易。易经》六十四卦之二。

值此全民抗疫中,我们定能扭转乾坤,获取完胜。

昆与坤的字义?

昆的字义:

副词

(1) (会意。从日,从比。金文字形,表示二人在日光下并肩行走 。本义:一起,共同)

(2) 同本义

昆,同也。——《说文》

理生昆群。——《太玄·玄摛》

格也乖而昆也同。——《太玄·玄错》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

噍(jiū)噍昆鸣。—— 扬雄《羽猎赋》

(3) 又如:昆群(同群)

(4) 后,然后

魂兮归徕,正始昆只。——《楚辞》

名词

(1) 哥哥,胞兄

昆,兄也。——《广韵》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诗·王风·葛藟》

昔有昆弟三人。——《列子》

(2) 又如:昆友(兄弟和朋友);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玉(对别人兄弟的敬称)

(3) 子孙,后代

虞、 魏之昆。—— 左思《吴都赋》

(4) 又如:昆仍(后代子孙);昆孙(第六代的子孙。后泛指远孙)

(5) 昆山 。古代传说中产玉之山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6) 姓

形容词

(1) 众多,诸多

昆小虫,抵蚳。昆,众也。——《大戴礼记》

(2) 通“焜”。盛明貌

樵蒸昆上,配藜四施。——《文选·扬雄·甘泉赋》

坤的字义:

名词

(1)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2) 地,大地

坤,地也,易之卦也。——《说文》

坤,土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宋书·乐志》

(3) 又如:坤元(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坤母(地;火);坤后(地);坤珍(象征大地的符瑞);坤轴(想像中的地轴);坤维(地维。指大地的四方);坤仪(大地。同坤舆)

(4) 《易》卦名

(5) 八卦之一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易·说卦》

(6) 又如:坤卦(八卦之一,代表地);坤乾(古书名。阴阳之书)

(7) 六十四卦之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象》

形容词

(1) 后用为女性或女方的代称 。如:坤表(女表);坤鞋(女鞋);坤旦(评剧中女伶串演旦角,叫坤旦;男子串演旦角,叫乾旦);坤宅(旧时联姻,称女家为坤宅,男家为乾宅)

坤兑卦详解-有谁知道三教九流是怎么回事

(2) 古以八卦定方位,西南方为坤 。如:坤垠(西南边陲);坤隅(西南方);坤维(指西南方)

为什么说乾坤两卦是周易的大门?

《易传》中的《系辞传》引用孔子的论述,提出《乾坤》是“易之门”的观点: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 *** 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这提示了乾坤两卦在周易中不同平常的地位。

从形式和意义上,乾坤两卦是生成其他各卦的“父母”。

在通行本里,乾卦和坤卦,列在各卦之前。乾坤本身就像进入《周易》的大门。但说它是《易之门》,又不仅仅因为它们位置靠前这么简单。一个卦,是由上下两个经卦组成。一个经卦三个爻,两个经卦就是六个爻。这六个爻无非阳阴两个符号。所以,乾坤之后的六十二卦,都可以看做是乾卦的一个或几个阳爻,和坤卦的几个或几个阴爻,互相交换而形成的。这是从形式上看。

从意义上看,乾坤阴阳互变,生成其它的卦,这是易道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

《易传》各篇对这两卦给予了比其它卦更多的阐发,并且有一篇《文言传》专门解释乾坤及其卦辞爻辞的意义。在《易传》的《系辞传》中,论述了乾卦和坤卦的成因、性质、在易中的地位与应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这是乾坤的成因,乾坤分别效法天和地,乾在上,为尊,坤在下,为卑。原来,乾坤就是天和地的卦象。

“乾坤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以上是乾坤卦的各自性质,乾是主和动,坤是从和静,一主一从,一动一静,从而能够合起来化生万物。

《周易》讲的就是阴阳两气互相依存、互相推变、互相消长的情况和道理,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到底纯阳的乾卦是什么情形,纯阴的坤卦又是什么情形,必然不同一般卦。

乾坤是纯阳纯阴两气所形成的两卦,具有阴阳两气、天地两尊、刚柔两性的各自纯粹的性质和精神。这种性质和精神构成了《周易》的基本精神。《易传》把这种情况称作乾坤包含了“易之缊”。

《系辞传》说道:“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乾坤包含了易的意义,如果没有了乾坤,易就看不到了。

对于运用《周易》的人来说,通达易道,必须经过了解和通达基本的天地本性。《系辞》中说:“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坤兑卦详解-有谁知道三教九流是怎么回事

所以,其它各卦实际上都含有乾坤卦的意义,要理解和懂得各卦的意义,都不可能切断和乾坤卦的意义联系。这对解读和理解整个《周易》非常重要,也是乾坤作为“易之门”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学习《周易》时,乾坤两卦,还是解读《周易》的模板和示例。

乾卦给出了阳爻在六爻上面的性质,乾卦把阳爻取象为“龙”和君子。龙或君子,在初爻为“潜”,二爻“见”,三爻“惕”,四爻“或”,五爻“在天”,六爻“亢”,六爻都变则为“无首”。在后面的六十二卦里,遇到阳在初爻,往往具有初长、潜伏、柔弱的性质,其它仿此。乾卦卦爻性质,通过各卦阳爻表现出来,呈现出各种情形,不能划一,否则就丢弃了周易的丰富性,但解卦时,只要以乾卦的示例为依据,对理解该卦该爻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会出现大的误解。坤卦也是一样,不再赘述。

乾卦和坤卦代表的精神,不仅是《周易》的门径和内涵,由于《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所以,它们也是民族精神和思维方式的精辟概括。

《周易》在通行卦序里,首卦列乾卦,次列坤卦,乾表示阳刚进取,表示《周易》崇尚进取和变化的思想。在《易传》里,反复阐发了乾卦体现的“乾道”、“龙德”、“君德”,描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元亨利贞”的四德、以及“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天奉天时”的高远境界。

《易传》对坤卦,阐发了它的“厚德载物”、顺承天时、直正义方、功成不居、养成万物等精神,肯定了柔顺、包容、隐忍、无私、善成的伦理价值,和乾卦的精神相互配合,互为表里,是做到刚柔相济、持中致和、与时偕行的不可或缺的另一面。

中华文化的历史主流选择了《周易》,一个原因就是《周易》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价值观和对文明的追求方向。

怎样理解易经中六十四卦之八比的字义?

比(匕bǐ )在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中画两人,是从是比都是后人想象而以。在文字从图形到笔画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可一味追求古文字的图形意义。应该从汉字的笔画中去分析其本意。“匕”中的“乚”是人躺着、伏着、蹲着、躬身等,匕的本义指即将被刺杀而失去生命的人,或在武术比赛中被击倒的人。比中“ ”也是指人的状态,竖钩“”表示人相对站立状态,撇点”指示两个比赛中能够还站着的获胜者。匕即标音又示义。比的本义为武术比赛中一胜一负者。

比卦为liu'shi'si卦第八卦,承师卦启小畜卦。卦形如下:

坤下坎上。坤为地,坎为水。以“地上有水”象征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建立族群和国家。有族与国人们才相亲附。比之卦形九五是全卦 唯一阳爻,有位于九五尊位,各爻都以它为核心亲比。象征君长,表示天威远播,万方归附。比卦寓意:亲比应是发自内心的,心怀诚信,相亲相辅,没有灾患;朋党比周,环主图私,利近义散。“君子周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明君应居位端正适中,谨守中庸之道,亲君子,远小人;应让臣子以光明之道相佐,天下归心,开创浩荡祥和的政治局面。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