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周易周公免费算命-你见过最迷信的人

admin2023-01-11 05:27:5015

算命周易周公免费算命,你见过最迷信的人?

你见过最迷信的人,是到了什么程度?

我就是最迷信的人 ,从小到大,养成了习惯 ,每逢过新年起五更,总得去给村里的长辈们磕一个头 。

不然的话,一年的事情都不能顺利的进行,得罪下哪一家大神,也会对你找麻烦。

传说有一个外甥,过了年没有给他舅舅家 磕头,他舅舅便在街上,把这个外甥打了一顿 ,理由是说,外甥五更去他家,偷了他的鞋子。

挨打后的外甥,还喊冤说他五更,就没有去过他舅舅家,怎么能偷他的鞋子呢 。

一语道破了天机 ,街坊邻居都嚷他:“ 为什么五更不给你舅舅磕头呢,挨打活该 ”。

七八十岁了也还是要给长辈们拜个年的,一来为的和谐,二则可以为自己忏悔。

可惜的是,一辈子没有给父母磕过头,也没有受到父母的忌怪,磕头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观念 ,但也包 *** 迷糊人的 计谅。

自己的儿女们,也没有养成磕头的习惯 ,心到神知,懂得孝顺父母就行 ,磕头不磕头无所谓,要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欺骗 。

你手机里有哪些堪称神器的App?

1.日程管理:时光序

支持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置日程,被家长、学生誉为辅助学习超级功能。

学习某个知识点后,可自动按照1天、2天、4天、7天、15天的规律生成日程,然后再桌面日期界面显示。

科学学习=科学理论+高效工具+实践

桌面的日期插件支持透明化及颜色设置,支持显示文字提醒(不同颜色)

桌面插件支持经典重要/紧急四象限(深色配置,高级感):

而这几个,只是众多黑科技中的一小部分:

读书、记账、日记、课程表、生理期、事项、打开、专注.......

你要的它都有,没有都是精品。

而且,它还在进化。。。。。

2.免费的语音转文字:笛云听写

语音转文字免费的软件并不多,笛云听写算一个,得到了众多大神推荐的超级小众软件:

每天十个小时免费转写时长:

支持多端同步:

深得网友喜爱:

而且,效果也很好:

(免费的不支持实时语音转写,拉轰目前选择:考拉语音转文字)

算命周易周公免费算命-你见过最迷信的人

3.图片文字识别:全能宝扫描君

好不好用,实践是 *** 的测试(这是一张打印的表格,并非规整)

识别效果,几乎完美还原:

一键导出到excel:

而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功能:

最关键的推荐理由:

和它同样级别的软件,需要的RM远远超过它。

4,超级文科软件:全世界

这可能会成为你手机上最酷炫的软件,没有之一。推荐给任何一位朋友,都不会掉价。

时空柱,妥妥的科技感

关系图:一目了然

时空地图:历史+地理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5.有没有一款软件公认为神器:一个木函

真的有一个超级app各种工具功能都有:

其他:

免费看NBA等体育赛事:河豚直播、蓝鲸体育

超级软件,拉轰推荐

拉轰出品,必属精品

曹丕冒着杀头之罪抢的甄宓?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并起的年代。然而英雄自然是要有美人来陪伴的,这才是完美。然而这些美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下场,都是作为战利品一样,在男人们的手中不停的辗转。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拥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让许多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之下,甚至后来也被神化了,可是事实上却是凄凄惨惨的死在了自己的丈夫手中。这个人,就是甄宓(fu)。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1]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宓从小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女孩子,在她还是个黄毛丫头的时候就有道士掐指一算,说这个小丫头不简单,以后的地位可是尊贵至极啊!家人一听这话,当然是开心的不得了,但是也并未完全放在心上,毕竟以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后来甄宓小小的年级,就开始跟着哥哥们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平日里也多是读书写字。不像其他小姑娘一样,喜欢玩玩闹闹的,反而像个小男孩儿一般。于是家人见了就逗她:“阿宓这么努力的学习,莫非以后不想家人,想当个女博士吗?”,本是一句逗趣儿的话,谁知甄宓却非常认真的说:“以前的那些有才识的女子,都会学习历史的兴衰来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如果不去学习这些,怎么做到明辨是非呢?”一番话说得旁人都啧啧称奇,看来这小丫头果然是不一样啊!

渐渐长大的甄宓也逐渐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美貌,在美貌之下,拥有的是平凡女子所不能及的贤达与聪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到处都是被战火殃及的百姓,居无定所,无食果腹。甄宓眼见百姓生活如此艰难,于是像兄长建议打开甄家的粮仓,广济百姓。甄宓的这个举动无疑对百姓来说是雪中送炭的行为,同时也使甄家的名声更上了一层楼。后来,百姓和贵族们都知道了有个美貌无双又聪慧善良的美女,叫做甄宓。传着传着,名声就一直传到了一方霸主袁绍的耳中。袁绍得知有这么一个美女,自然是动心不已,势要收入自己的麾下。可是当时自己的年岁已经大了,再加上自己的儿子袁熙也对这个甄宓有意求娶,于是袁绍决定到甄家去,替自己的儿子袁熙求娶甄宓。甄家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想果然那个道士说的话不错。要知道虽说后来袁家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席位,但是在当时来说,袁家可是最 *** 的军阀。嫁进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可不就是贵不可言嘛!于是,甄家众人将甄宓欢欢喜喜的嫁了过去,看似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老天似乎对甄宓开了玩笑,在甄宓嫁过去没几年的时候,曹魏大军打了过来,攻占了邺城,彻底打垮了袁家的军队,袁氏一门彻底退出舞台。这时候曹 *** 开始向着袁家的大宅过去,因为他听说袁熙的老婆可是个难得的大美人儿,作为 *** 控的曹大爷怎么可能放过呢?可是有一个人比曹 *** 跑得更快,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曹大爷的儿子,曹丕。曹丕同样听说过甄宓的美貌,于是他必须赶在老爹的人马前赶到袁家的大宅,不然甄宓就要成自己的后妈了!想到这里,曹丕狠狠的在胯下的骏马 *** 上来了两鞭子,骏马吃痛,一下子就跑出去了老远。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到了袁家。

曹丕一下马就跑了进去,看到了在桌角哀泣痛苦的甄宓,满面的泪水并没有损伤她的美貌,甚至给她加上了一层柔弱的气质。曹丕心想:这个是人吗?怕是仙女吧!怎么能这么美呢!哭声听起来就像是黄鹂唱歌一样!不知不觉曹丕就向着甄宓走了过去,伸出手想将美人拉起来。谁知甄宓看到曹丕走来却像是受了惊吓一下向后躲了过去。曹丕对于此举有些不乐意,难得是我太凶了还是我长得不好看?这是甄宓却颤颤巍巍的说:“求求你,莫要杀了我。”曹丕这才恍然大悟,哈哈一笑,说:“我怎么会杀你呢,我还要给你无尽的荣华和享不尽的富贵。跟我走吧!”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开始了。他不在乎她嫁过人,不在乎她大了他五岁,他只知道他要她一直在身边。后来,曹 *** 得知自己的儿子曹丕居然提前把自己看中的女人给抢走的时候,也许心里也就快把这个臭小子给骂死了,可是不过是个女人罢了,自己已经够多了,没必要跟自己的儿子抢。反正也是自己老曹家的人占了这个便宜,不亏不亏!所以曹 *** 的脸上依然是很高兴的应允了二人的婚事,并且很乐意甄宓能做自己的儿媳妇。于是,曹丕和甄宓就开始了没羞没臊的新婚生活。

婚后的二人有着一段十分幸福的生活,甄宓为曹丕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并且对自己的婆婆卞夫人也很是孝顺,那时的甄宓真的是沉浸在爱情之中了。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岁月的迁徙和生过了孩子,甄宓的外表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美丽了,曹丕继位成为了新一任的魏王,痴情的少年成为了霸气的君王,对甄宓的喜欢也渐渐的不在了。特别是身边拥有了更加年轻漂亮的郭氏,于是就更加懒得搭理甄宓。甄宓对于曹丕的转变很是伤心,曾经为了挽回曹丕的心写下了感人的《塘下行》。虽说是为了挽回,可是话里话外还是充满了对曹丕的埋怨,认为曹丕冷落自己是因为旁人的挑唆。可是再深的感情也打动不了一个已经不爱的男人,曹丕看完之后无动于衷。

后来朝野上下不知何时竟然流传起了甄宓和曹植有私的传言,曹丕大怒,后来郭氏也对着曹丕吹起了枕头风,说曹睿早产,可见当时是怀着身孕嫁到了曹家,曹睿的身世可不一定呢。后来曹丕去找甄宓对峙,甄宓像个泼妇一样吵闹,完全没有了当年的优雅美丽,曹丕越来越不耐烦她,于是一杯毒酒结束了妻子的性命。可是要了她的命还不够,为了发泄出自己心头的那股恶气,曹丕命人把她的脸用头发盖上,嘴巴给塞住,让她见不了人,也说不出话来。就这样,一代美人甄宓,魂归地府,最终还是错失了皇后的宝位。

在甄宓死后的一年,曹植以半梦半醒的语气写出了著名的洛神赋,里面描写的洛神各方面仪态和容貌都很美丽,给人的感觉就像年轻的甄宓一样。可是他们之间有私情吗?小编认为是没有的,甄宓爱的一直都是曹丕,只有是真心相爱,才愿意珍惜他的所有好,才会在他绝情离去的时候发疯一样的思念,才会想要使尽一切手段去把爱人的心拉回来。所以,甄宓无疑是爱着曹丕的,至于曹丕,也是爱的只是美色罢了。

实际也是这样的:曹丕继位后,刘协为了保命,将自己的两个花季女儿送进宫。曹丕宠爱着很多少女,就是不碰甄宓,30几岁的甄宓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有怨言很正常。

甄宓越埋怨,曹丕越生气,俩人的关系走进了死胡同。甄宓娘家势力大,防止后宫干政

,甄家是世家,世袭两千石,几辈子积累下来,家族势力不容小觑;甄宓受宠时期,他的家人也得到了提拔,势力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

算命周易周公免费算命-你见过最迷信的人

整个汉朝,统治者遇到的更大的难题就是外戚干政,东汉末年尤甚。为了维护皇权,冷酷的皇帝会杀掉太子的母亲,汉武帝就这样干过,甄宓被赐死,应该也有这种因素。综上所述,曹丕在嫉妒心、烦扰心、忌惮心综合作用下,赐死了曾经深深爱过的女人。

下葬时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大家都知道鼎鼎大名的三国枭雄曹 *** 很是好色,每次出征都会带回来几位美女,将她们纳为妾仕,供养在“铜雀台”,以供享乐。他的儿子曹丕也继承了他好色的毛病,到处网罗美女,比曹 *** 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跟着曹 *** 的女人,基本都得到了善终,就算“喜新厌旧”了,也不会将她们处死。而曹丕则不然,有望皇后之位的甄宓,就因为她的一些怨言而被赐死,下葬时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甄宓的前半生

甄宓的前半生是一个“完美”的女子。

她出身世家豪族,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高贵的身世,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得她即使在汉末的乱世中,也可以快乐地成长,并且出落得亭亭玉立,姿容绝色。

据说,在甄宓出生不久,每到晚上睡觉时,家人都会发现好像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神秘异常。也正是因此,家里人都非常重视她,认为甄宓天生不凡,有神仙保佑,日后必然会发达。

到她四岁时,一个当时相当有名的相士刘良来到甄家,为甄逸的几个孩子看了相。他在看完甄宓的面相后,指着她对甄氏说:此女出身不凡,日后必贵不可言。甄家人听后大喜,从此更加地重视甄宓,家里人也没人敢前去戏弄、嘲讽她。

在这样的环境里,甄宓渐渐长大,不仅家人重视,她对自己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和她同辈的姐妹们去看耍杂技,她却不去,认为这不是一个女孩子应该看的。哥哥们笑话她:不安分守己去学女红,经常读书学习,难道将来想做官?甄宓严肃地对哥哥说说:古代贤惠的女子,都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我不读书,如何才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呢?

甄宓十几岁时,天下灾荒连年,百姓流离失所,为了活下去,纷纷将家中值钱的东西拿出来换粮食。甄家作为世家豪族,粮食储备丰富,趁机低价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宓认为在乱世求宝是灾祸的根源,不如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她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母亲,并且说服了她,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这一举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她也获得了贤德的好名声。

后来,四世三公的冀州牧袁绍闻听了甄宓的贤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

甄宓的后半生

在嫁与袁熙后不久,曹 *** 与袁绍发生大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照顾婆婆刘氏。本来袁绍兵强马壮,胜算很大,奈何用人不明,最终被曹 *** 偷袭粮仓乌巢,导致大败。后来曹 *** 发兵攻破了袁绍的老巢冀州邺城,在这里俘获了众多袁家妇女。

据说,曹 *** 也早闻甄宓贤淑美艳,在大获全胜后,好色的毛病又犯了,想着把甄宓这个大美人收到自己的后宫去。于是他在攻破邺城后,派了部将带兵包围了袁府,待自己进城后再去召见甄宓。可惜的是,曹丕也窥视甄宓的美貌,先曹 *** 一步来到袁府,喝退了兵卒,闯入了甄宓的住处。

进到府中,他找到了陪同袁绍夫人刘氏的甄宓,一看之下,果然是一大美女,不但身材苗条,风姿绰约,还肤白水嫩,美艳绝伦。曹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甄宓,暗自发誓要将他娶进门。为此,他装作不懂父亲的意思,直接带走了甄宓,并当面向曹 *** 请求赐婚。曹 *** 虽然气恼,但是为了顾及名声,也不能做出与儿子争风吃醋的事情来,只好应允。

就这样,甄宓身不由己地嫁给了曹丕。战乱年代,女子往往充满了无奈。

虽然不情愿,但是甄宓嫁与曹丕后,还是显现出了自己温顺贤淑的一面。她先后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曹叡(魏明帝)和女儿曹氏(东乡公主),这也使得她的地位快速得到了巩固,加上自身的美貌与才华并存,曹丕对她宠爱有加。

甄宓还常常劝说那些得到曹丕宠爱的姐妹,鼓励她们一定要努力上进,以博取曹丕更多的宠爱。对于那些不得宠的,她亦温言相劝,鼓励她们不要灰心丧气。

除此外,甄宓还多次给曹丕建议:说黄帝因多妻妾而子孙繁盛,你也应该多迎娶一些出身优越,才德出众的女子,这样才能让子嗣兴旺。

甄宓这话,让曹丕心花怒放。一方面,甄宓把他比作黄帝,正暗合了他想称帝的野心。另一方面,甄宓大度,她不仅与其他妻妾相处融洽,勉励劝慰她们上进,使得他的后宫和睦,少了许多争吵,现在还大度到建议他多纳妾室。这样宽广的心胸和气度,让曹丕对她更加宠爱。

不久后,曹丕决定休掉任性暴躁的正妻任氏,把甄宓扶上位。

甄宓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惶恐,抱着曹丕的腿,跪下哭泣哀求他收回成命,并对他说:你这样做,会让别人认为是我的缘故才导致任氏被休。公公婆婆也会将我看成一个自私的人,其他妻妾也会数落我想要专宠之罪。

虽然甄宓苦苦哀求,但也没能阻止曹丕的决定。他终究是将任氏休掉,将甄宓封为了“夫人”。

除了妻妾姐妹和睦之外,甄宓还很孝顺。

公元211年七月,曹 *** 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而当时的甄宓随曹丕留守邺城,闻听卞夫人身体抱恙,因不能随侍左右,时时请安而忧愁害怕,日夜哭泣。以至于身边人为安慰她,骗她说卞夫人已经病好了。她仍是不相信,说是身边人欺骗她的,继续伤心哭泣。

公元212年,曹 *** 携卞夫人班师回邺城。

甄宓随曹丕去城郊迎接。当她看到卞夫人后,竟悲喜交加,跪在地上向卞夫人请罪,声称夫人生病而我没能随侍左右,内心担忧不已,如今平安归来,实属万幸。她这一举动,一时间让周围人都感动不已。卞夫人把她扶起来,感叹说:这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凄凉被杀公元220年3月,一代枭雄曹 *** 落幕,曹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继承了王位。几个月后,曹丕率军南征,前往洛阳坐镇,甄宓被留在了邺城。

不久后,在曹丕的威逼利诱下,汉献帝 *** 将帝位禅让给他。曹丕登禅台称帝,建立曹魏政权。

按说,曹丕称帝后,应该要立即册立皇后才对,可他却没有这么做,让后位一直虚悬,本来众望所归的甄宓也未能获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曹丕另有新欢了?

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本来就风流成性的曹丕,现在一朝掌权,岂能不好好享受享受?正所谓: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是男人毕生的追求,曹丕当然也不例外。

首先是汉献帝退位后,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将两个年轻貌美,又如花似玉的女儿许配给了曹丕。又有在夺嫡时对他帮助良多,为她出谋划策的郭女王,加上李、阴两位贵人。这几位都是大美人,长得也是千娇百媚,最主要是她们还都年轻,年老色衰的甄宓已经比不上她们美貌。

随着郭女王被封为“夫人”,地位与甄宓平等,并且有人传出曹丕要封她为皇后。独居在邺城的甄宓,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想想自己当初对曹丕的大度,两人的恩爱,现如今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因自己年老色衰而失去了宠爱,皇后之位也是将要失之交臂。为此,她将情感都写在了一首《塘上行》的诗中,并寄给了曹丕,以期望挽回曹丕的心。

此外,心神失守的甄宓,难免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和方寸,言语之间对曹丕的薄情寡义颇多怨言。这些怨恨的话语被传到了曹丕的耳中,加上《塘上行》诗中的言语,让他觉得甄宓是在指责他“喜新厌旧,薄情寡义,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也变相地让曹丕认为甄宓是在争宠。

在曹丕看来,甄宓的举动,无疑颠覆了他内心熟悉的形象。以前的甄宓是大度的,心胸广阔,还鼓励自己纳妾,妻妾和睦。现在却站出来争宠。这让他认为甄宓欺骗了他,恼羞成怒下就赐死了甄宓。毕竟此时的甄宓已经年老色衰,不复当年美丽,也不再是自己的更爱。

公元221年六月,曹丕遣使者将甄氏赐死。

赐死甄宓的当晚,曹丕做了一个噩梦。于是多疑的他请术士周宣解梦,占卜后,周宣解说:“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

此时曹丕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冤枉了甄宓,后悔不已。可是使者已经出发许久,现在追之晚矣。

后悔已经没有用,曹丕对此事很重视,认为甄宓死后会危害到她,是大不吉。他一狠心,向术士许以重金,讨教破解之法。术士思虑良久,终究抵挡不过曹丕的重礼和威逼,教授了他一个“阴损”办法:在甄宓下葬时,让她“以发覆面,以糠塞口”。这样甄宓到了阴间,头发遮住了脸,麸糠塞住了口,使得她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自然也就没办法伸冤了。

曹丕按照术士的 *** ,在赐死甄氏后,追加了一道旨意,让其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葬在邺城。

但是,也有民间传说,曹 *** 的第三子曹植也非常喜欢甄宓。在甄宓独居邺城时,曹植曾追求过她,甚至有传言两人有过私情。而千古名篇《洛神赋》就是曹植为甄宓所写,其中的主人“洛神”说的就是甄宓。曹丕在得知两人之间相互倾慕之情后,妒火中烧,逼曹植7步吟诗,贬出京城,使其忧郁致死,随后又将甄宓赐死。因为曹丕对其恨意太深,所以才在甄宓下葬时,让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虽然这个民间传说没有充足的证据,但想想曹植和甄宓,一个郎才,一个女貌,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远不是曹丕这个色胚所能比拟的。两人有点倾慕之情,也属于正常,只是两人的结局都不太好而已。

结语

甄宓聪明贤慧,孝顺公婆,善解人意,又有着倾城的容颜,一生充满着传奇,最后却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实属不值。也由此看出了曹丕的薄情寡义,无毒不丈夫。可能也是他的所作所为,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才让他在四十岁时英年早逝,他的曹魏江山在此后也被司马懿所谋夺。

我今年50岁了?

题主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就是《周易》,50岁学不通《周易》很正常,现在为大众较熟知的讲《周易》的学者大家,如:南怀瑾、曾仕强、傅佩荣等人,都没敢对外宣称自己学通了《周易》。

目前对《周易》的研究大约在两个方向上,大部分人还是着迷于《周易》传说中的占卜、预测功能,希望通过研究《周易》,使自己获得神奇的占卜、预测能力,对《周易》进行纯粹哲理研究的人则少得可怜。题主说自己非常喜欢《易经》,以笔者臆测,题主也应该属于大部人中的一员,抱着这种心态研究《周易》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读懂《周易》,因为自秦、汉至今,两千多年的时间内,人们都是抱着这种心态研究《周易》的,这也是为什么近现代人不能读懂《周易》的主要原因。

那么,《周易》预测存在吗?说存在是错误的,说不存在,则过于武断。《周易》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人通过学习《周易》,获得两种能力,并于《系辞》中清晰地告知了读者。

其一、知几,其神乎!

“几”者,事之微;“神”者,谓之智。此句的大意为:“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征兆,正确预判掌控事物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人能称为智者。”是以古人赞智者曰:“智者上知千年,下知千年。”

其二、开物成务。

“开物成务”,说的是看问题的 *** 与解决问题的 *** 。“看问题的 *** ”,通过问题的表象,看清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 *** ”,从问题的根本处着手解决问题,驭繁入简。即郑玄之:“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现在又回到题主的问题,以上两种能力,需用通过对《周易》的深入学习才能获得,然而,如何读懂《周易》,是摆在众多《周易》爱好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周易》是人类历史上的 *** 部百科全书,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能够从远古流传到现代,在于她的“简洁精微”,也正是《周易》的简洁精微,给读者阅读《周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周易》的简洁在于:向你展示问题,而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向你展示正确的应对,而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应对。其中微妙的道理,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周易》的每一句话的字面意思,对于有一定古文基础,手中再有一部《古代汉语字典》的人来说,都不难理解,但其背后所蕴含地深刻内涵,却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到的。

笔者在2019年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的车祸,机缘巧合,开始阅读《周易》,遇到了与大家相同的问题,不过笔者没有走捷径,用了大约四、五年的时间,搜罗了本地市、区两地书店内,所有能够买到的经史子集类古人典籍,后来老婆为了证明我乱花钱,将我所购买的书籍定价累计相加,达七、八千元之多。那几年读书的感觉确实好,似乎呼吸到口中的空气都是香甜的,经过几年的大量阅读,然后再读《周易》,感悟完全不一样了。

下面笔者将大量阅读古籍后,对《周易》卦、爻辞的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例一、《坤卦·爻辞》之“无咎无誉”,从字面理解“无咎无誉”:“生活(或工作)中,人要做到避免因过失而受到别人的指责,也不要因有成绩而获得大家的赞誉。”《周易》这是在教人做平庸的人吗?

现在看古籍的记载会给我们什么启示,1.《初潭集》载:赵姬,是东郡桐乡令虞题的妻子。虞题死后,大皇帝敬重她的文才,召她进入宫省,号为赵母,她为《列女传》作解,并为各种辞赋作注写了数十万字。将要嫁女儿,女儿临去,赵姬告诫女儿说:“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耶?”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2.《庄子》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问主人杀那只雁?”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3.《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恭顺)。”

从第三条《论语·宪问》看,孔子非常明确地指出,人处于不同的环境,要以不同的处世态度处世。回到 *** 条,赵姬要求女儿以“无咎无誉”的平庸态度在丈夫家生活,肯定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赵姬女儿将要嫁入的家庭应该是一个拥有众多儿女的大家庭,以平庸的状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易被人忽视,就可以避免陷于家庭纷争的漩涡中。很显然,“无咎无誉”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处世艺术,当然,庄子最狡猾,他的“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更灵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例二、《履卦·卦辞》之“履虎尾,不咥(dié咬)人,亨”,此句《卦辞》字面意思更简洁,大意为:“一个人大胆地踩住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不咬他,万事亨通。”但是,这句《卦辞》要说明什么问题,难免会让人一头雾水。

还是来看看古籍中的记载对我们理解这句《卦辞》有什么助益吧,《孙子兵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理解了《孙子兵法》这句话的朋友,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卦辞》中的人敢于踩住老虎的尾巴,不是因为他胆子大,而是因为他有制服老虎的能力,所以老虎才不敢咬他。“履虎尾,不咥人”,是说人做事,事前要有充分地准备,行事要大胆果敢。从例一与例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做人该平庸时要平庸,该果敢时则果敢。

正如笔者上文所说:“《周易》向你展示问题,而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向你展示正确的应对,而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应对。”没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根基,就直接阅读《周易》,想读懂《周易》,几乎不可能。

《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周易》,范围天地,句句经典,她可以打开并拓展人的思维,使人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事务,故虞世南曰:“不读《易》,不可为将相。”非常可惜,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还有不少人迷信于《周易》占卜、预测,是问,古往今来,有那位帝王将相,是靠《周易》占卜、预测,获得人生之成功的?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为中国文化之源头。欲溯其源者,唯溯流逐步而上,学习无捷径可走。

结语

我是重日,一位以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国学视角讲《易》者,近期将在头条陆续登载用《周易》的内容,讲解人生,讲解天下的文章。阅读重日的文章,必然会让你对《周易》有新的认知,法结有缘,感兴趣,请关注。

(图片源于 *** ,侵权及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