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阴阳-木火土金水阴阳五行是科学还是迷信或者是真理
周易算命阴阳,木火土金水阴阳五行是科学还是迷信或者是真理?
原创回答:
阴阳五行朴素理,
辩证观念看问题。
名存金木水火土,
认知现象各有趣。
唯心主义唯物论,
文化古人辩阴阳。
天地两极造人间,
存在现实演义篇。
既有趣味又有情,
真理辩识普遍性。
事物都有二元论,
迷信科学启智慧。
万物都有初心源,
发展变革去创造。
去伪存真史向前,
民族复兴载文明。
你是怎样理解中国的阴阳学说的?
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自然药观》开创中医科学之路
《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
《自然药观》诠释了五运六气的“药道观”,以六十甲子为周期,全景详细地再现了“五运”中所蕴含的二十四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二十四类方药的选择,全景详细再现了“六气”中所蕴含的三十六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三十六类方药的选择,使后人能准确地做到因时制宜。
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
当前,我们处在五运的四运(处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
一、四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大肠实和胆实,有阴(热)实和阳(寒)实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大肠、胆阳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阳阴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阴阳两实,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
(一)大肠实(p93页):
大肠实,实有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食指,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痛而不好施治。
寒实(阴实),则气虚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二)胆实(p92页):
胆实,实分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发怒,头痛,惊悸不安,下额痛,外眼角痛,缺盆肿痛,腋下肿。
寒实(阴实),则导致骨病,自汗,发冷,胸、肋、胁、大腿、膝外侧直至胫骨、绝骨、外裸前以及诸关节都痛。
二、四气的外邪表现为:热在泉和湿在泉。P139页
热在泉症状:
腹中常鸣,逆气上冲胸腔,气喘不能久立,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疾状,下腹痛,腹胀。
湿在泉症状:
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下腹肿痛, *** 不利,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顶部似拨,腰像折断,大腿不能摆动,腰弯不变,小腿似开裂痛。
这些内病外邪的症状,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作为普通人也该了解和知晓,看医生时也能讲清楚自己的状况。当然,作为医生是必须要清楚的。
治则和用药举例详见《自然药观》。《自然药观》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作者微信:15269261281
谁能用力学观点解释阴阳相生与相克?
阴阳属于后天范畴,而先天太极是不分阴阳的,他是一个混沌整体。后天关系主要就是以起作用为本质,就像《道德经》里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有与无得阴阳关系来阐述后天阴阳的功用。那么阴阳作用于其自身或对象包含这么几个性质:阴阳互生,阴阳互相制约俗称互克,阴阳互为载体,阴阳互存,互相转化。而这几个性质是在时时刻刻甚至是一刹那同时存在的。你要非得区分开,只不过是在同一个阴阳载体事物里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才可以。
那我们就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往杯子里倒水。水是动态为阳,杯子是静态为阴。杯子来承载水就是互为载体。
杯子本身就是装水的,离开水就丧尸其本质功能了,这叫互为,而水离开杯子就会四处横流不能引用,这是阴阳互生,互存。
而杯子在装水的同时杯子是通过控制水不溢流才能被动物或人很好利用,而水放到杯子里压迫杯子——这叫互相克制。
有饮水的需求必然就会有对杯子的需求。水需求越多需要的杯子也越大越多。而杯子相对于水亦然!
总之阴阳是后天关系,重要核心在于他的功能和作用。
曾仕强先生的易经的奥秘和易经的智慧?
为死者讳,对曾仕强先生的易学造诣,太愚在此不便多言,但太愚可在此用周易模型来解释«周易»之中的一些具体概念,让读者通过这些案例去对曾先生的易学水平作出一个总体判断。
例1。«蒙卦卦辞»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山水蒙卦是图1的地盘艮卦(山)与天盘坎卦(水)相荡而成的重卦,如图1。
图1
荡成山水蒙卦之后,天盘旋转变动成图2之象。
图2
图1变为图2的图变过程,产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概念。
艮卦是最小的阳卦,用来表象童蒙。乾卦表象我(«周易»是站在君子的角度来论述的,乾卦为君子,故用乾卦表象我)。 图1变为图2,则天盘乾卦向地盘艮卦靠拢,这个过程就好像是我(天盘乾卦)有求于童蒙(地盘艮卦)。但是,上述这个图变过程,又使天盘艮卦(童蒙)发生变动越过地盘易道而居于地盘乾卦的对宫(图2),就好像童蒙(天盘艮卦)有求于我。是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我求于童蒙,而是童蒙求于我)。
图2变为图3。
图3
图2变为图3的过程,使天盘乾卦(我)与地盘艮卦(童蒙)发生相荡,就好像是我(天盘乾卦)求于童蒙(地盘艮卦),但这个图变过程,又使天盘艮卦(童蒙)逐渐向地盘乾卦(我)靠拢,就好像是童蒙(天盘艮卦)求于我(地盘乾卦)。是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例二。«履卦»初爻«爻象辞»:“"素履",独行愿也。”直译:“白走了一趟”,是自己愿意单独往前走的。
古人用周易模型演绎抽象概念时,最终要用文字去表达这些概念,由此产生诸如«爻辞»这样的文字堆砌。«爻象辞»是后人对前人的«爻辞»而作的补充解释,«履卦»初爻的«爻象辞»,是后人用“独行愿也”对初爻«爻辞»“素履”作补充解释。“素履”二字的演绎解析较繁琐,在此只演绎解析“独行愿”三字(概念)。
根据归藏演绎原理,履卦初爻的主爻象是图6。
图6
图6的前象是图5。
图5
图6的后象是图7。
图7
图5-图6-图7连山象演绎出“独行愿”三个文字(概念)。
獨,从犭(犬),表艮卦(“艮为狗”);从蜀,蜀者西北也,西北者乾也。图5得天盘艮卦(犬)居于地盘乾卦(蜀)的邻位,二者的概念进行组合,是为獨。 图5变为图6,图6得乾(蜀)艮(犬)相荡,二者的概念进行组合,是为獨。 图6变为图7,图7得天盘艮卦(犬)居于地盘乾卦(蜀)的邻位,二者的概念进行组合,是为獨。
獨字的组字 *** 较简单,文字的演绎并不困难,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用犬(犭)字与蜀字来组合为獨以表独的概念。
过去,由于人们不知道或不肯承认汉文字源于周易这个事实(实际上在太愚未复原周易模型之前,二千多年以来没有人懂得什么叫做周易),所以,就不能用周易模型来对文字进行演绎解析,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强解。比如,对“獨”字的解释就属于此类。
«说文»:“犬相得而独也。”太愚是农村出身,常见犬群而耍,什么“犬相得而独也”!清代段玉裁在许慎的强解基础上又作强解:“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看看吧,都说了些什么乌七八糟。周易模型失传真的是损失至大! 那么,“獨”何以为独?
獨字从犬(犭),表艮卦,艮卦之数为一,独一无二是也;从蜀,表乾卦,乾为天,天为道,道为一(l),独一无二是也。是以为獨。 今独字从虫,虫者必群,失义也。
图5得到“獨”字之后而行,成本爻主爻象图6再演绎出“獨”字,再行,成图7之象又演绎出“獨”字,是为独行。 图6、图7又分别演绎出“愿”字,是为独行愿。
愿,小篆写如下图。
把上图中的“愿”字分解为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参看图6,其象得乾、坎相对,乾为天为(本)原(图一),坎为心(图二),二者进行概念组合,是为“愿”(如愿字图所示)。 图6变为图7,图7得乾坎相荡,二者进行概念组合,是为“愿”。
图7又可用另一种组字法来演绎“愿”字。 图7得乾坎相荡,乾卦天干为乙,乙字小篆写如图三。
图三
把图三中的“乙”字反写,成象如图四。
图四
坎为泉,泉字小篆写为图五。
图五
所以,图7乾坎相荡是为“原”(如图一所示),再与邻位地盘坎卦(心)进行组合,是为“愿”。
愿字或写为願,从頁(大首),表乾卦。
例3。«蒙卦»四爻«爻象辞»:“"困蒙之吝",獨遠實也。”下面详解之。
根据归藏演绎原理,蒙卦四爻主爻象是图2。 为便于阅读,再 *** 图2。
图2
图2得天盘坤卦居于地盘巽卦对宫,坤为地为地盘,地盘抽象为囗,巽为木,故图2坤、巽相对是为困。天盘艮卦表象童蒙,故困蒙。
图2变为图3。
图3
图3得坤兑相荡,坤为文,兑为口,故坤兑相荡是为吝。
独远实:图2得天盘艮卦(犬)居于地盘乾卦(蜀)对宫,二者进行概念组合,獨也。图2变为图3得艮乾相荡是为獨。
图2变为图3使天盘艮卦远离地盘艮卦之位,是为远。此其一。其二,蒙卦是地盘艮卦与天盘坎卦同宫相荡而成的重卦,如今,图3的天盘艮卦居于地盘坎卦对宫,二者相距远也。
遠字的演绎较繁琐,在此不能详尽。
實,小篆写如下图。
这个字是图2-图3连山象演绎出来的。
把上图中这个实字分解为图六、图七、图八。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2得离兑相荡,离为目,兑卦之数为二写为八,故离兑相荡是为“貝”(如图八);图2变为图3,图3得兑离相荡是为“貝”。
蒙卦四爻主爻象图2得乾坤相荡,乾卦代替十数,坤为地,地以地盘为象,把地盘抽象为符号囗,故乾坤相荡成象为如图七所示。图3得乾卦居于地盘坤卦的对宫,二者进行组合成象为如图七所示。
乾为天为道为l,用图六之中的符号(宀)把图2-图3连山象中的天盘乾卦(l)连接起来,然后再把图六、图七、图八共三个字符组合起来,是为實。
“實”何以为实?以演绎象来说,图2乾坤相荡,图3乾、坤相对,乾为天为空,坤为地为形,空虚之中加上形体,是为实,充实是也。 實字在宀之下从貝,表家有宝贝,是为殷实,富裕也。
例3。«泰卦卦辞»云,“小往大来。”«否卦卦辞»云,“大往小来。”若没有周易模型,就算你拥有能把树上的鸟儿哄骗到手的如簧之舌,也没有办法把这两句话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地天泰卦是图7的地盘坤卦(地)与天盘乾卦(天)相荡而成的重卦。
图7
其一,图7坤乾相荡(为地天泰)的对宫得艮兑相荡,兑卦是最小之卦,艮卦表象“往”的概念,是为小往;坤乾相荡,其乾为大(“大哉乾元”),坤卦表象“来”的概念,是为大来。故小往大来。其二,图7荡成地天泰卦之后,若天盘顺旋,则天盘乾卦(大)向地盘乾卦方向靠拢,是为大来。与此同时,天盘兑卦逐渐远离地盘乾卦,是为小往。故小往大来。
有必要解释“往来”的概念。«说卦传»第三章:“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周易模型的天盘配置了象数,天盘顺旋时,其阳卦之数呈艮1→坎3→震7→乾9的次序由小至大行进,是为“数往者顺”。由于艮卦得阳数1为顺旋之首位,故用艮卦表象“往”的概念。与阳卦之数行进呈相反的是,当天盘顺旋时,阴卦之数呈坤8→巽6→离4→兑2的次序由大至小行进,是阳卦之数的逆向,是为“知来者逆”。天盘顺旋时,由于坤卦位于阴卦的首位,故用坤卦表象“来”的概念。
所以,“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这句话,一是指出用天盘数随天盘旋转以表往来的概念,二是明确往来是呈相反方向行进的概念,三是隐指用艮卦表象往,用坤卦表象来。
下面解释天地否卦的“大往小来”。
天地否卦是图2的地盘乾卦(天)与天盘坤卦(地)相荡而成的重卦,荡成天地否之后,天盘顺旋成图3之象,其象得艮乾相荡,是为大(乾)往(艮);图3又得坤兑相荡,是为小(兑)来(坤)。故大往小来。此其一。
图2
图3
图2荡成天地否卦之后变动为图3,这个图变过程使天盘乾卦(大)逐渐远离地盘乾卦,是为大往;与此同时,天盘兑卦(小)逐渐向地盘乾卦靠拢,是为小来。故大往小来。此其二。
以上三例,足以证明,«周易»的主体(«卦辞»«爻辞»«象辞»«彖辞»«爻象辞»)是用周易模型抽象出来的概念和演绎出来的文字的堆砌。既然如此,解读«周易»就不能像某些大师那样随心所欲各取所需了,因为周易在演绎文字的时候,已经给文字赋予了明确的含义,你解释的语言必须与«周易»之中的文字的含义相贴切,这样当然就不可以像某些大师那样乱侃了。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系辞?
易经的预测原理是什么?
《易经》,顾名思义就是日月之经。日月则是天地阴阳二气的凝聚,而气实为无形能量运动二维世界的运动主体,所以《易经》的64卦象乃为阴阳二气运动信息的模本。而通起卦获取其信息的过程就是预测。
但是气(能量)运动的信息是以缥缈的气象呈现在平面二维阴性世界的,人的视觉无法企及,各种高科技仪器也是无法捕捉的,那么预测的结果是如何获得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临事随机以某一种形式的数字起卦,在获得卦象的瞬间,触动自己的意识,向宇宙意识层发出需要求测的信息,也就在这同时,通过即时的感应,求测人的意识中会立即出现宇宙信息层反馈的信息映象。这就是预测的结果。不过能否获得正确的结果,关键是要预测者在发出求测信息的时候,大脑要处于一种空灵态,没有一切杂念,这样宇宙反馈的信息才会毫无保留地完整的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为自己即刻反应而接收。迟一秒钟都不行。
这里预测信息的正确,顺利接收的要求是在预测的时候,人大脑波动的频率需与大自然运动的频率共振!(每秒8hz获象)这也就是天人感应或气感应的原理所在。同时也就是易经预测的原理!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利用《易经》预测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到易经预测的原理的。座在书斋里,用逻辑思维来谈《易经》预测原理的人,拉东扯西,即兴发挥,那就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