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算命官网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admin2022-12-06 06:30:4219

三藏算命官网,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一般人的念头成千上万,刚压下这个那个又起来了,就像海面上的浪翻滚,此起彼伏的。

1、念头,就是人的思想。

念头,就是人的思想。是人清清楚楚时想的那些事情。

2、念头的分类。

念头是可以分类的。比如,可以分为善念、恶念。恶念,也叫邪念。

3、为什么要控制念头?

问“怎么控制自己的念头?”,为什么要控制念头?

控制念头一定有想要达到的目的,比如人性分善恶,性善之人要发扬自己的善念、抑制自己的恶念,性恶之人要发扬自己的恶念、抑制自己的善念。

控制,分为发扬和抑制。控制念头,是要发扬念头,还是要抑制念头?

4、根据目的,控制自己的念头。

比如有的人晚上睡不着。而晚上是睡觉的时候,不睡觉将不能休息,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所以为了睡着觉,要控制自己的念头,即让自己早点睡着。

怎么控制念头,让自己早点睡着呢?可以发出一个“睡”的念头,这个念头在你大脑中形成,存在。当有其他的念头干扰你或者阻止你睡着的时候,就用“睡”的这个念头去 *** 那其他的念头。

因为你的目的是睡觉,而那些其他的念头不让你睡觉,所以你睡觉的念头是“正念”,干扰你的其他念头就是“杂念”或“邪念”。正邪不两立,你要睡觉就不能允许他念在。

5、控制念头谈何容易!

念头,像活的。如同按倒葫芦瓢起来!谁都不肯示弱!

可以容易地为念头分类,但却不太可能有效地控制念头——很多时候有意去抑制那个念头,那个念头反而更容易起来,让你白费一番力气。这是因为,你没有“功夫”!

“功夫”是不容易练就的。平常的人执着太多,牵挂的事一大堆,放下哪一个都不行: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感情上的、个人的‘、单位的、可公开的、隐秘的等等,千千万万而不止!每一件事都让你静不下心来!

6、人“万念俱灰”的时候。

人有没有只剩下一念的时候?有的,就是人在深陷绝境的时候。那时候人基本上什么杂念都没了,“万念俱灰”,一心只求“生”。

当人的念头集中到一点,就容易发生奇迹。

天无绝人之路,或者人在那一瞬间想出了一个主意!

人怎么才能“万念俱灰”,只剩下一念?就是将自己置于绝境!

人贪恋的,害怕的,痴迷的太多太多,各种念头一生中永不止息——要想控制自己的念头不容易的。

三藏算命官网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你知道什么故事吗?

佛教和佛经

佛教创始人叫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大家注意他的出生年月是公元前56 6年,到公元前486年圆寂。中国孔子是公元前551年生人,胡适考证老聃可能是公元前570年生人。悉达多的出生年月刚好介于老子和孔子之间,可见他们完全是同时代的人。

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个王子,他的父亲叫净饭王,实际印度语原意是“纯净的大米”,中国人把大米叫饭,所以翻译为净饭王。他所在的这个小国叫迦毗罗卫国,那个时候印度没有统一,分为无数小邦国,他所在的这个小邦国处在今天尼泊尔附近。他的母亲叫摩耶夫人,生出悉达多之后仅七天就去世了,我们今天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她死于产褥热。因此后来在佛教上就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摩耶之幕”。因为他的母亲叫摩耶夫人,意思是指屏蔽真实世界的帷幕。

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仅7天母亲去世,净饭王尽仅得这一个长子,极为爱护,百般呵护,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其他他小的时候生活何其优渥,他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曾经找过一个外道算命先生,大家注意只要在佛教里提外道“外道”二字,就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佛教产生以前印度已经有了婆罗门教、耆那教等小宗教,还有其他很多宗教。那么这种宗教文化里就都有“神秘文化”和“算命文化”,一个佛教没有产生以前的外道神秘文化算命先生,来给净饭王的这个小王子算命,说“此子将来或成名主或成教宗”,意思是将来要么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要么就是一个宗教创始人。

这使得他的父亲大为恐慌,因为他的父亲希望他将来继承王位,绝不希望他将来出家搞宗教这套名堂,因此就把他圈禁在皇宫之中,悉达多居然在19岁以前,也就是成年以前,从来没有出过皇宫,他根本不知道世俗人间的生活样貌,直到19岁,他才 *** 次走出皇宫,这就是著名的“四门游观”这件事情。也就是他走出皇宫,到外城的四个城南城门那去周游, *** 次目睹贫老病死,人间苦难,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感受叫——触目惊心。什么意思呢?我们正常人从小就生活在世俗社会之中,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熟视无睹,一个人从小在皇宫中封闭生活,成年以后才 *** 次看见世俗社会的苦难,我们就可以想象他当时遭受到怎样强烈的心理冲击。

所以悉达多回到王宫后从此迷迷糊糊地陷入一种半精神错乱状态,他实际上进入冥思状态,对人类的苦难开始思索,直到29岁,据传说他有一夜发现他众多妻妾睡姿丑陋,于是毅然决定出家,这这种说法当然是不能成立的,他一定是从19岁触目惊心的看到世间苦难,反复思索不得其解,于是决定出家修行,寻求真谛。

他出家以后,历经“忘我冥思”“少女献食”“以身饭虎”,就是他在密林里忘我冥想快饿死了,有一个少女飘然来到他身边给他送饭;有一次他在密林中,有一只老虎扑到他眼前,佛陀认为他已经没希望了,决定用自己的 *** 饲喂老虎,结果老虎又飘然离去,这叫以身饭虎。

最终菩提苦肠禅,冥思七日,终得正果,顿悟成佛。

这都是我们最简单的说明,细节故事我们不能多讲,因为太多了。

说一下释迦牟尼这个尊称的来源。释迦是乔达摩悉达多的族名,也就是他家族的名号,意思是既有仁爱之心又有能力的含义;牟尼是当时印度梵语,翻译过来是寂寞的含义,是指对在山林中修道而获得成就者的通称啊,这就是是释迦牟尼这个称号的来源。

释迦牟尼的称呼很多,比如佛陀。佛陀这个词在魏晋之前就有,他它最初拿用梵语翻译过来叫“浮屠”它的含义是“觉者”,就是有觉悟者。我们一提“浮屠”,会都会想到中国佛教界流行的一句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在今天已经指佛寺内的佛塔,但实际上是佛陀当年的意译,以后念转音形成专称——佛陀。

后来也把获得圆满真理的觉悟者叫佛陀。

再有如来。大家熟悉《西游记》,始终把佛陀叫“如来”,要知道中国古代没有复合词,在佛教传入以前复合词还是非常少的,中国古代也没有真理、真谛、作业、世界等,这些词汇都是佛教用语,那么中国古人怎么表述像真理这样的概念,用一个字,这个字应该说用的是很恰当,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理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如”这个字表达远古时代的真理含。“如来”就是真理之现身。

他还有很多称呼如:世尊,天尊,沙门、瞿昙等等。

有传说佛陀顿悟,看透天下,一时决定 *** ,寻求解脱,被一个婆罗门教是普通教士劝阻,得知他的顿悟之想,深感惊讶,建议他传布思想、形成教派,于是佛陀后来45年讲经不辍。

佛陀在世讲经期间,他的诸多弟子当年就在听他讲经的时候做过笔记,记在当时的桦树皮或者贝叶上,佛陀灭寂以后,佛陀大弟子也叫上座部比丘 *** 次对佛经加以结集,听过佛陀课的人很多,其它小沙门觉得结集不足,于是后来有多次结集。,由此形成佛 *** 献。

大家注意佛教文献总成大藏,它由三个部分构成,叫经、律、论。所谓经,就是佛陀本人讲过的话叫经,在印度梵语里叫修多罗,被中国人翻译为经;所谓律,就是修佛所必须遵守的戒律,这是第二部分文献;第三部分叫论,所谓论,就是对“经”和“律”所进行的阐发和解释性的文件。经、律、论三部分文献构成的总体佛教文献,总称大藏经。

佛家学说在佛陀灭寂以后,佛经传承上千年,不免发生“层累效应”,也就是后人不断的在上面附加伪篡,因此当今学界对佛教 *** 的整理,认为确认度更高的原经 *** 为《阿含经》。

菩提老祖真实身份究竟是谁?

《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并不神秘,书中已经暗示了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菩提祖师是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并不仅仅只出现在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中。祖师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把孙悟空练成了斗战胜佛。那么,菩提老祖到底是谁,究竟有多厉害呢?

菩提祖师究竟是道是佛?

美猴王离了花果山,要寻访“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之术。猴子在南儋部洲游历了八年,便飘过西海,来到了西牛贺洲。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风景秀丽、林麓幽深的高山。书中说,这座山“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猴头正在观看景致,却听得林子深处有人唱歌。歌中唱道: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 *** 讲《黄庭》。

猴王听了这首歌,满心欢喜,以最后一句判断,这个唱歌之人就是神仙。走近一看,却是一个樵夫,正在那里挥斧砍柴。猴头以为这个樵夫就是神仙,上前施礼,叫他“老神仙”。樵夫告诉他自己不是神仙,方才所唱之《满庭芳》却是一个神仙教给他的。

樵夫所讲的这个神仙,就是猴王的师父,居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的菩提祖师。菩提祖师讲的是《黄庭经》,那就应当是一个道家神仙。其实,这个指引猴王去见真神仙的樵夫,就是菩提祖师本人。《满庭芳》就是菩提祖师创作的歌词,“观棋柯烂,伐木丁丁”,这不就是个樵夫吗?

樵夫即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即樵夫,所讲的《黄庭经》是“道德真言”,也就是托名老子的《老子黄庭经》。猴王因“相逢处,非仙即道”,便把樵夫叫做“老神仙”,老,指的就是老子。看来,猴王在南儋部州长了不少“姿势”,都知道了老子。老子在《西游记》中就是骑青牛过函关,“化胡为佛”的太上老君。

莫非,菩提祖师就是太上老君?这个樵夫还真的不敢当,所以,猴王叫他老神仙,便连忙说“不当人,不当人”。“不当人”,大致是“罪过”的意思,樵夫连称“罪过,罪过”,这不是佛家说的话吗?“菩提”,不就是如来佛祖悟道的菩提树吗?难道这个樵夫是一个佛门弟子?

三藏算命官网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菩提祖师肯定是佛门中人,那么,他又是佛门哪路大神,为何要讲老子的《黄庭经》呢?

樵夫即如来佛祖化身

猴头提到老子,樵夫连称“罪过”。后文书中,如来佛祖玉玉帝宣请,来收伏孙悟空。佛祖问孙猴子为何几次闹天庭,猴王说:“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意思是要取代玉帝,自己坐灵霄宝殿。佛祖听了这话,也是连称“不当人子,不当人子”,孙悟空想夺位,当然是“罪过,罪过”了。

佛祖为何如此尊崇老子和玉帝呢?其原因就是太上老君对观音说的那句话:“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老子化胡为佛”,这句话被很多读者误读,说成是老子自己变成了“佛”。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过函谷关,到达西域,以道教教化胡人,胡人因此创立了浮屠教,也就是佛教。老子,就是佛道两界的祖师爷。

《西游记》 *** 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讲的就是“化胡为佛”。花果山即灵山,灵山的山顶原本有一块巨石,这块孕育孙悟空的石头“按九宫八卦”,那就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美猴王是老君炉中炼出来的,更确切地说,是“化”出来的。猴子知道《老子黄庭经》,除了有南儋部洲的经历外,与“老子化胡为佛”更有密切的关系,他本人就是八卦炉所化。

佛事老子以道教所化,故而,菩提祖师首先是个道家大仙,学的是“道德真言”。后来,又教孙悟空七十二般地煞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十万八千,其实是一百单八的化数,也就是道家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数。

樵夫就是菩提祖师的化身,“ *** 讲《黄庭》”,也是“老子化胡为佛”的一种表述方式,这个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这样讲,并非只是因为“不当人”这一条文本证据。在樵夫形象描述中,就隐含了樵夫的真身,书中是这样描写西牛贺洲这个神秘樵夫的: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执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这段文字中,隐含了“释迦摩尼”。 简而言之,“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说的是木棉袈裟,也就是释迦摩尼佛的金缕袈裟。樵夫是菩提祖师的化身,自然也就是如来佛祖的化身,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就是如来佛祖。

既然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他有多厉害,那就不必多说了。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揭秘菩提祖师真身

上面讲到,花果山即灵山。为什么说花果山是灵山呢? *** 回书的回目写得十分清楚,孙悟空是“灵根孕育”,水帘洞又有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福地,即佛地。那么,孕育孙悟空的“灵根”又在哪里呢?灵根,其实就是在五庄观,是地仙之祖镇元子的那颗人参果树。故而,镇元子的五庄观就在西牛贺洲。这里说的,还是以道化胡为佛。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即“灵山之心”,与花果山有山有洞形成照应,都是“灵福地”。 *** *** 目的下半联“心性修持大道生”,老君八卦炉炼的就是灵山之心,灵山之心就是“心猿”孙悟空。

猴王来到了灵山三星洞,并不急于敲门进去,而是“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这一笔对应了后文书中孙悟空变成一颗松树,被菩提祖师赶出灵山的情节。松树,是佛门的一种象征,唐僧西天取经出长安时,交代弟子“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这就意味着佛法东渐大业大功告成。

美猴王吃松果,寓意他到了佛门之外。孙悟空变松树,意味着揭了菩提祖师的老底。同时,还隐含了贬损如来佛祖的寓意:佛祖再厉害,也是老子所教化,祖师的本事还都是道家传授的。

吃了一阵松子,洞里出了一个“真个丰姿英伟,象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的仙童,问猴王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原本就曾经见过,还是樵夫指引猴子来到此地,菩提祖师当然知道美猴王到了。而这个仙童也是菩提祖师的分身,所以是“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童子把猴王带进了三星洞,见菩提祖师正端坐在台上讲道,书中有诗赞道:“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西方妙相,一语道破菩提祖师的来历,他不是东方的神仙,菩提,就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西方菩提树下成佛。

“大觉金仙”出自《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春正月……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这段记载,说的是宋徽宗在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下革佛诏革佛,以道教教化佛教,佛 *** 全部并入道教,佛全部称为大觉金仙,佛的下一层级悉数改称仙人,仙人以下则是大士。

《西游记》中的佛祖,说的就是释迦摩尼佛,当然也是“大觉金仙”。美猴王寻访“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其实找的是大觉金仙。大觉金仙既是佛,又是仙与神圣。后面两句中,空寂也就是“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即“真如”本体。

毫无疑问,菩提祖师的身世身份就是如来佛祖。如来佛祖有多大的本事,从孙悟空学道的过程就能看得十分明白了。

如来佛祖十分厉害,这是无需多言的。但是,佛祖再厉害,也不敢得罪佛道之祖太上老君。所以,猴头把佛祖叫做“老神仙”,就得连称“罪过,罪过”。佛祖不敢与老子齐名,当然也不敢与道教教主玉皇大帝“齐天”,心魔乱动要取代玉皇大帝,佛祖顿悟也忏悔“罪过,罪过”。然后,把心魔压在了道家的五行山下,再修炼五百年。五百年之后,在老子的帮助下,开始佛法东渐。

菩提祖师,也就是如来佛祖再厉害,也是老子传授的本事。而且,还时常以《黄庭经》修行。

西游记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故事?

神话小说。

《西游记》肯家不是历史故事。因为《西游记》虽然以历史上玄奘取经的故事为原型写成,但是和历史人物已没有较大的关系,也和取经这个主题没有关系,主要是通过西行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写唐僧师徒不畏艰险,克服千辛万苦,终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也不算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 *** 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西游记》在成书过程中,明显地吸收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内容,但是《西游记》成型后,是一部上百万字的结构宏伟的长篇大书,和篇幅短小的民间故事,有明显不同。另外民间故事在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为主,一般不重新人物性格的塑造。而《西游记》作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虽然情节也很典型复杂,但是人物塑造是其 *** 要务。这是小说和故事最重要区别之一。

为什么还能当上天庭的天蓬元帅?

前提: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详细阐述。其中包括了猪八戒的来历、天蓬元帅的来历、天蓬元帅和猪八戒的联系、奇门遁甲、九宫八卦等等。

(部分内容比较深,请慢慢阅读,谢谢!)

正文开始:

看《西游记》人们普遍认为,猪八戒是因为错投了猪胎才变成了猪的模样,当然在小说第十九回的介绍中也是如此:“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然而《西游记》第八十五回猪八戒的自我介绍却说:“我的儿,你是也不认得你猪祖宗哩!上前来,说与你听: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帅。掌管天河八万兵,天宫快乐多自在。”

您看,同一小说里同一人物其介绍却完全不一样。那么猪八戒是怎么由一头猪变成天篷帅或者天篷帅和猪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天蓬元帅像

一、猪八戒的来历

在《西游记》前,杨景贤写的《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也是一只有来头的猪,第十三出《妖猪幻惑》中猪八戒的自我介绍是“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生于亥地,长自乾宫”。此妖有隐匿之能,是诸佛不怕,只怕二郎神细犬,只因强占了裴海棠,孙悟空为救裴海棠与其斗法。没成想裴海棠是救了,但此妖却隐了踪迹,摄去了唐僧,孙悟空无计可施,请来了二郎神,最终被那二郎神的细犬收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御车,即驾车的意思,我们听过“王良御车”的典故,《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也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之说,就是很擅长驾车的意思。那猪八戒自称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意思就是给摩利支天驾车的或是摩利支天的坐骑。

摩利支天是佛教中的菩萨,在密教之中,摩利支天或坐于野猪之上或乘七猪之车。

摩利支天菩萨

二、摩利支天信仰变化

您别看摩利支天是佛教中的菩萨,但她的御车将军却是地地道道的 *** 。这里顺便说一下,所有佛教中的坐骑全是中国制造,不信您就去翻翻佛经,在最初版本的佛典里绝对找不到诸佛菩萨有坐骑的相关记载的。法显禅师和少林寺首位住持佛陀跋陀罗翻译的《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一(下)明确规定,除了有病要去看病可以乘坐骑,其余皆不可,且小病只能乘雄的,重病才可不分雌雄。

摩利支天最初也是没有坐骑的,现存最早的南梁《佛说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里面没有;阿地瞿多、不空等法师翻译的《摩利支天经》里也没有;敦煌藏着的早期摩利支天画像也没有,而且都是法相庄严,直到金刚乘时代才有了坐骑,且法相也发生了变化。

宋朝时期印度僧人天息灾翻译的《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七卷》中就有了各种猪的坐骑:“身有六臂三面三眼乘猪”、“身有炽焰亦着青天衣乘猪”、“于月轮中乘猪车而立”、“结毗卢大印乘猪车”等等…

*** 到了金刚乘及无上瑜伽密时期,已经少了慈悲之心,多了各种怪异变态的法门,就如此版本《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七卷》中就明确记载,用新妇所戴之花、死尸所戴之花、曼度迦花、如是之花再取男女同烧者之灰合和为药,给不信佛之女人能让她立马于佛法恒生敬爱之心等等。金刚乘时期的佛典类似的记载层出不穷,我想这基本已经远离了佛法…

*** 摩利支天菩萨法相

三藏算命官网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念头

三、北斗七星与坐骑(内容比较深,有九宫八卦,需要慢慢理解)

书归正文,为什么摩利支天的坐骑是猪呢?这和中国的北斗七星有关,中国人自古就将北斗七星比喻为天帝的车驾,并用其制定时间,其实质上这是及其高深的天文学。《史记·天官书》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斗即为北斗,帝指东皇太一,帝车即东皇太一之车。

先秦典籍《鹖冠子·环流篇》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看北斗七星就能分春夏秋冬,这还只是简单的依四象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如果将周天按八卦九宫十二支分,天道变化就可烂熟于心了,《易乾凿度》载“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这九宫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排列的口诀为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这也是后天八卦方位图。而太一行九宫,是从坎宫开始的,《甘石星经》说“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

太乙九宫盘(即太乙行九宫,将勺子比作北斗星)

四、北斗七星与猪的关系

坎就和猪挂上勾了,《易经·说卦》“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那为什么坎为豕呢?这正和时间有关,古人用四来定时间:如四季,四时,四乡等等,而猪正好是怀胎四个月,因此人们认为猪最能感受时间的变化。

子夏问孔子说:“商闻《易》宣人生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偶,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是这样吗老师?孔子说,是啊,当年老子也是这样给我说的。

故而人们将分阴阳、建四时的北斗七星比喻为猪,收录于《纬书集成》的《春秋说题辞》中载“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就是说北斗星散其精魄为猪胎,怀胎四月而生了下来,应天理之数。

北斗七星

唐代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补遗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僧一行幼年时因为家贫,邻居王姥姥对他特别好,长大后做了国师就常常想着报答王姥姥。有一天这王姥姥的儿子杀了人被判死刑,这王姥姥就来求僧一行,想让他给皇帝求情放其儿子出来,可这是违反国法的事情,僧一行怎么能做?于是就拒绝了王姥姥的这个请求,没成这王姥姥是骂骂咧咧的走了。

僧一行本是个感恩之人,心里自然很过意不去,就拿了一个口袋,交给了侍候自己的两仆人,并告诉他们某坊某角有废园,你二人中午就去那里蹲着,到傍晚时分看见七个数的东西就给我抓来。这二人依令而行,果然在酉时刚过就看到有七头猪到这废园中吃菜,两人将猪尽数抓了交给僧一行。这僧一行很是高兴,将七头猪全藏到一口瓮中,用六一泥封住了翁口,结果这一晚就不见了北斗七星。

注:所谓六一泥是指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泥,取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十斤搅和而成。

第二天李隆基问僧一行北斗七星不见的原由,一行说没什么大事,这是上天对陛下的一种警示,您只要大赦天下,自然无事,李隆基于是大赦天下。当晚开始,僧一行每晚放一头猪出来,北斗七星每晚就出现一颗,七日之后七星具全。

一行禅师像

五、斗姆娘娘与摩利支天的关系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北斗七星比喻为猪,这虽与摩利支天看似没什么关系,然而中唐至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思想比较流行,这一段时间道教生出了很多不同的流派,如神霄、清微、北帝、太乙、天心、东华等,相传道士冯佑受北阴 *** 所传太乙雷法,而创建太乙派。之后神宵派、太乙派根据九皇真母、北阴 *** 、太乙元君等原型,产生了斗姆娘娘这个神。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此神有很多的名号,有先天金气祖母元君,斗姆元君,紫光金尊,圆明道姆天尊等。

道家认为佛家的摩利支天是道家的斗姆娘娘所化。斗姆娘娘化胡后名为摩利支天,在西方教化众生,之后教化传回了中国,传到了一行禅师,一行传给了三藏比丘大师,大师传之白紫 *** 人,真人传懒牛和尚等等。就这样,摩利支天和中国的北斗信仰就挂上勾了,可能是摩利支在梵文中为光明的意,故而与代表光明的北斗星产生了结合。

《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斗姆元君,李羿瑄扮演

关于斗姆娘娘,很多道友因为他有了摩利支天的名,而对他有所排斥,更有胜者认为斗姆是满清对道教诸神瞎改造而产生的。我觉得完全无此必要,道教诸神的产生都有他相对的修行之法,绝非常理可度之。

说归正文,既然三教合一时期佛教对道教有所影响,那道教自然对佛教影响也颇深,道教中斗姆娘娘、太乙元君即为摩利支天,那佛教中的摩利支天菩萨的坐骑应该就是从斗车演变而来,而人们将北斗比喻为猪,故而摩利支天的坐骑也就成了猪。道教信仰中的斗姆娘娘也乘猪车,相传宋高宗被金兵围困,无计可施之时听闻空中有猪叫,抬头观望,但见斗姆娘娘四头八臂,乘七猪车辇,救他脱困。

就这样摩利支天的御车将军就成了猪,而它却“搭琅地盗了金铃,支楞地顿开金锁”逃往下界为妖作害。

在下界为妖作害的猪八戒

六、猪与天篷帅元帅存在的关系(有奇门遁甲入门,请耐心阅读)

天篷元帅是道家北极四圣之一,其神源自奇门遁甲中的天篷星。奇门遁甲中有三奇、六仪、八门、九星、八神之说,三奇指乙、丙、丁,分别代表日、月、星;六仪指戊、己、庚、辛、壬、癸;八门分别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九星为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八神为值符、腾蛇、太阴、勾陈、 *** 、 *** 、玄武、九地、九天。

猪八戒介绍自己是“生于亥地,长自乾宫”,这是按十二地支、五行生克、九宫方位说的。十二地支对五行分别为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朱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戍土狗,亥水猪;对应九宫方位的话亥位落于乾宫,指西北偏北的位置,亥水又是猪,这即是猪八戒生于亥地,长自乾宫的意思。

但在奇门遁甲中天篷星明明坐于坎宫,按理说他两应该没什么关系才是,然而前文提到,坎即为猪,故而落于坎宫的天篷帅也就和猪挂上了勾。

猪八戒

七、结语

*** 是元朝的国教,然而到了大明朝, *** 信仰慢慢的就淡化了,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 *** 已经没有以前的影响力,再加上有可能考虑到你猪八戒既然是菩萨的坐骑下界为妖,那唐僧实不该对你再另行驱使,故而需要给猪八戒重新设定一个身份。既然坎为猪,而天篷星占坎位,故而猪八和天蓬元帅就画上了等号。

谢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