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戍月-老人说庚子入末伏
庚日戍月,老人说庚子入末伏?
今年是从8月15日,即立秋后第四个庚曰开始进入末伏的。
而这第四个庚日,正好是问答里的庚子(日)。
什么是庚子日呢?
大家也许知道,立秋后的入伏时间,是以立秋后 *** 个庚日来计算的。
当进入末伏时的庚日,与十二地支中的老大“子“相配时,就是问答里的“庚子日”了。
古人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一配对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比如:
甲配子为甲子日,甲配丑为甲丑日…
庚配子自然就是庚子日了。
初伏从立秋后 *** 个庚日进入,经过十天后,第二个庚日出现时就进入了中伏。
有时中伏会有第三个庚日。
出现第三个庚日的中伏,就要经历二十天的中伏,才从第四个庚日进入末伏。
也就是三伏天有的年份是三十天的,有的年份是四十天的。
(伏期不一样。图片来自 *** )
今年的三伏天,由于中伏经历了两个庚日,一共二十天,就推迟到甲子日才进入末伏。
所以今年是加长版本的三伏天,一共四十天。
注定今年要热成狗。[抠鼻][抠鼻][抠鼻]
(图片来自 *** )
四十多天,四十多度,漫漫高温天气,热得人只想做宅男宅女,宅在空调房里…
(图片来自 *** )
今年的三伏天漫长。
要到8月24日才出末伏。也就是滚滚热浪要持续到处暑后了。
见日历。
8月23日处暑,8月24日出末伏。
另据国家气象台报告,我国今年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出现了异动,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的极端高温天气不仅来势汹汹,还涉及范围广泛。
适逢庚子日进入末伏的今年,三伏天比往年整整多了十天,是加长版的三伏天。
另外,据古时的五行推算,庚为阳金,而“庚子日”的金气较弱。
古人认为,金气越弱,天气越热。今年以弱金入末伏,三伏天的天气应是比较炎热的。
就是出现问答里“庚子入末伏,热到处暑后”的现象了。
这几天,比“狂热”更闹心的,还有厦门又出现的疫情。
又开启“捅咽喉”模式了。
(图片来自 *** )
好在,在我们村的路上,已经接连撑起了好多巨大的遮阳伞,专门给排队做核酸的人们遮阳挡曝晒…
已是末伏了。
暴虐酷热君也该是秋后的蚂蚱了吧?
老话说双金坐伏头?
老话说“冷有三九,热有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上蒸下煮,大地呈现出一片骄阳似火的现象。
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中伏可为10天,也可为20天,因此三伏天要么是30天,要么是4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20天。
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就是入中伏的时间,立秋后的 *** 个庚日就是入末伏的时间。
所谓的“庚日”就是表示带有“庚”字的日子,我国古代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对组成60天,首尾相连循环记录日子,就比如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庚日与庚日之间间隔10天,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日,为“乙巳日”,夏至后的 *** 个庚日在6月26日,为“庚戌日”。6月26日往后推迟20天,便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庚午日”,因此7月16日便是今年入伏的时间。
由于初伏为10天,因此7月16日往后推迟10天便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7月26日便是入中伏的时间。今年8月7日立秋,这天是“壬辰日”,立秋后的 *** 个庚日在8月15日,为“庚子日”,因此8月15日是入末伏的时间。由于今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
2022年三伏时间:7月16~7月25日为初伏,共10天;7月26日~8月14日为中伏,共20天;8月15日~8月24日为末伏,共10天,今年三伏天有40天。
老话说“双金坐伏头,连阴到立秋”,今年是双金坐伏头吗?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万物周而复始。在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于土。
五行与天干有着密切的连续,在10天干中,庚和辛都属金,表示西方。五行与季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春天属于木,夏天属于火,长夏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在12地支中,申、酉主宰秋季,属金。
10天干中“庚、辛”属金,12地支中“申、酉”属金,所谓的双金就是指“天干和地支都属于金”,如庚申日、辛酉日就属于“双金日”。今年7月16日为中伏,为“庚午日”,因此今年入伏不是“双金日”,自然就不属于双金坐伏天。
上面已经说了,五行中“金生水”,双金日自然预示着雨水多。“双金坐伏天,连阴到立秋”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这天是“双金日”或者“纯金日”,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雨水会特别多,阴雨天会持续到立秋节气。
三伏期间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春播作物正处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多下雨有利于农作物高产。老话说“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三伏时期间如果雨水少,那么就会引发“伏旱”,伏旱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严重的会导致 绝收和人畜饮水困难。
关于入伏后“雨水多不多”,老祖宗还留下了2句农谚,饱含智慧伏分为“公伏”和“母伏”,如果入伏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就是公伏;如果入伏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那么就是母伏。今年7月16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六月十八,十八是双数,因此今年是“母伏”。
1、雨淋母伏头,炕头长蘑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这天是“母伏”,并且当天下雨,那么接下来的雨水就会很多,空气潮湿导致炕头都长出了蘑菇。今年是“母伏”,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入伏这天下雨,那么就不容易发生伏旱。
2、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入伏这天是公伏,并且当天下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雨水会很少、气温会异常炎热,很容易发生“伏旱”。
总结,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因此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如今科技发达,根据气象卫星来预测天气更加准确。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七十七个中国文化常识(值得收藏)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1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3.【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青、黄、赤、白、黑
26.【五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
27.【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赋、比、兴、风、雅、颂35.【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7.【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8.【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40.【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41.【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42.【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3.【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4.【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45.【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46.【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
47.【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48.【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49.【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 *** 高雄)
50.【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 *** 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51.【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52.【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53.【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 *** 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54.【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 *** 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55.【五行】
金、木、水、火、土
56.【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57.【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58.【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9.【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60.【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61.【四御】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62.【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63.【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 *** 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 *** 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64.【十八层地狱】
[ *** 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65.【五脏】
心、肝、脾、肺、肾
66.【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67.【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68.【五常】
仁、义、礼、智、信
69.【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70.【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71.【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72.【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73.【五谷】
稻、黍、稷、麦、菽
74.【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75.【五毒】
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76.【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77.【五种毒药】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