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有哪些-庚日是什么意思
庚日有哪些,庚日是什么意思?
庚日的意思是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
秋后加一伏是什么意思?
明天就要立秋了,立秋过后就是秋天,转眼又快一年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就是秋高气爽分外的凉爽,俗话说的好“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棉衣裳”,不过也不要这么快的下定论了。因为通常立秋过后还有一个秋老虎,热起来也是不亚于大暑的,而秋后加一伏说的就是秋老虎天气。
立秋后还有一伏是因为立秋就在三伏之内。我们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因为阴历闰月的原因,三伏天的时间也不太一样。有的年份三伏天为三十天,这样的年份被称为短伏,有的年份三伏天为四十天,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长伏。
而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到9日之间,正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间,这个时候正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所以就有了秋后加一伏的说法。例如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的凌晨三点左右,而中伏的时间是在8月22日~8月10日,也就是说,立秋过后至少还要热上十几天,因为末伏一共为十天。
俗话说的好“秋后一伏,热死老牛”,就是对立秋后天气 *** 的解释。意在提醒大家秋后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不过老话有时候也没有那么的绝对,如果立秋过后阴雨天气增多,那么秋后天气也会一天比一天凉快,秋老虎也就不复存在了。
总之,立秋过后虽然秋天来了,但是气温不会一下子降下来的。特别遇到副高压季风天气的影响,晴朗天气增多,日照增多那么气温就会比较炎热。不过终归是立过秋了,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过中午热罢了,昼夜温差的加大,早晚气候还是比较凉爽的。
关于农村俗语“秋后一伏,热死老牛”,为什么秋后还有一伏?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请问庚日是什么?
谢邀,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假如某一天的干支带有 “庚” ,这一天就叫做“庚日” 了。每十天中有一个庚日。“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