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卦怎么读-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admin2023-03-04 05:52:3517

兑卦怎么读,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从南梁诗中出现“西楼”,到唐诗宋词中“西楼”文学意象的逐渐形成以至成熟,“西楼”已然成为了寄托古代诗人词人感伤类情感的特定意象。

“西楼”意象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西楼对应的登高望远,悲秋离愁和它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曾巩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西”在五行中为金,“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西”主肃杀,让人闻之胆颤而心忧;“西”于季节为秋,“秋,怒气也,故杀”,常给人萧条衰败的感觉;“西”于音调主商,“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秋天衰杀之气与商声重浊凄怆之音相吻合,产生哀伤凄凉之意;“西”便有了惨淡凄戚的意味。“西”所包 *** 的这些文化意蕴,使“西楼”本来黏附着的凄伤哀惋之情更加浓烈。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剐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闲游 李商隐》——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 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

古人认为西属阴,为次,照应的人物是女性,西边的屋子就成了女子的居所,称之为西楼。而女性通常又是多愁善感的,闺情相思,缠绵哀婉,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自然应运而生且流传千古。像西楼这样的西窗和西厢也就成了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表达相思哀怨的凄美意象。李商隐所感伤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都与闺情相关。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有文献记载的在诗中首先使用这一意象的是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和何逊。庾肩吾在《奉和春夜应令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讵假西园燕,无劳飞盖游”,借“西楼”所见之景突出春夜时令特点;何逊在《日夕望江赠鱼司马诗》“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楼”中借“登西楼”望见“的的帆向浦,团团月映洲”的景象,表达他“昼悲在异县,夜梦还洛汭”的感伤。此后“西楼”这一意象便成了诗家的专属。

根据全唐诗库统计,“西楼”意象在完整的诗作中出现了82次,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把“西楼” 意象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到宋代,“西楼”所承载的感 *** 彩明显增加,其文学抒情意味也大大增强,具有了浓重的叹离伤别情调。据统计,在收集宋词最完整的诗集《全宋词》中,“西楼”共出现了154次,其中以晏几道为最。但最为有名的西楼意象还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易经的10大核心有人知道吗?

没听过10大核心。倒不如这10个问题,了解清楚后心里框架会清晰很多。易经讲什么,卦与结构精神等等,这是我文章里总结的《学易前先看这10条,事半功倍》,希望对你有帮助

1.易经渊源与周易的区别

易学的重要如此,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它?大家要注意,各位手边的易经书籍,只是中国《易经》学问的一部分。这本书名《周易》,是周文王在囗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我们手边所持的《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后世又以经构图形成第三部门《图》。

《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干、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2.《易经》的三原则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 ,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更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3.易经的结构:理、象、数

懂了这三个原则以后,还有三个法则要懂得,这三个法则就是我们手边的这部《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根据《易经》的观点看宇宙的万事万物——人生也好,情绪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则和道理。以我们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譬如这个录音带,是录音用的,它能录音,其中有很多理,录音带的样子、大小以及它还会放出声音,就是它的象;这卷录音带,若干分钟可以录完,有若干长,若干宽,这就是它的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数。

所以研究《易经》的学问,有些人以“理”去解释《易经》,有些人以“象”去解释《易经》,有些人以“数”去解释《易经》。古代的人掐指一算,万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数的缘故。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这是必然的过程,譬如我们举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摇摆,这就是一个象;而左右摇摆了多少度,多少秒钟摇摆一次,就有它的数;为什么要摇摆,就有它的理——是我为了使大家更具体了解《易经》理、象、数的道理所做的动作。所以《易经》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有理、象、数三种涵义在内。人处在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只要发生了变,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数。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数,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理、象、数通了,就能知变、通、达,万事前知了。

4.易经的八大卦象分别代表什么?

象是像是相是姿态,识相等于识象。有真假,有虚实。就是标签,就是入口。

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 *** ,有钱而富贵者,司机等引领者。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有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象如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顶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 *** 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象如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象如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易经》八卦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5.用什么方式学易经?

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经》,有一个法则要把握住,这个法则就在手边这本书上,孔子研究了《易经》以后说出来的。他这句话很妙,他说:“玩索而有得。”学《易经》 *** 用打麻将的方式来学它,如果把八卦刻在麻将牌上,摸起来就趣味无穷了。孔子教我们念别的书,都是要持严肃的态度,唯有教我们学《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它。我年轻时读《易经》,老师硬叫背,痛苦之至,自己后来年纪大了,慢慢摸这个东西,就发现需要玩了,最初用象棋子,画上八卦排来排去,后来干脆改用麻将牌。现在一直想改用电脑,可惜没有时间去研究 *** , *** 能像科学馆的天文仪一样来玩,所以《易经》要“玩索而有得”。要玩什么?玩卦。

6.易经的宗旨:平衡阴阳,扶阳抑阴。

世有天地,气有阴阳,人有雌雄,命有生死,物有枯荣,月有圆缺,缘分有聚散。易言天地混沌时圣人做一以分天地,天地分,乃有阴阳,有昼夜。宇宙天地的存在是因为阴阳两股气的平衡才得以平稳运行。宇宙天地如此,人世间事物更是如此。所以易经64卦所有的结构都在平衡阴阳。阴是阳的另一面,阴较为柔软,软软的事物发展蔓延一定比阳的刚硬速度快,所以要保持阴阳平衡首要是压抑阴面房展的速度,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就是阳转阴几乎是瞬间的,病去如抽丝,就是阴转阳是漫长的。所以在修身、治国、处事、经商、家庭生活等等事务上如果想稳健必须要平衡也就是稳定和谐,想要平衡就是做到扶阳抑阴,也就是做到预防和引导。阳过了则亢,亢则燥则脆则毁。阴过了则弱则乱则亡。所以易经的每一卦都会存在变卦,阳爻有老阳少阳。阴爻有老阴少阴,老则是极致,到了极致事物就是发生变化,可能是好可能是坏。

好坏凶吉本身不可改变却可以平衡却可以转换。比如相生相克本身我们无法改变,火注定是烧毁木头,水注定是可以浇灭火的。可是我们调整下程度和顺序,可以做到阴阳平衡。比如把火放在水的下面可以沸水,比如以小火烧土烧叶做肥护木。所以我们有奇数有偶数,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一三五为奇数为阳,二四为偶数为阴。阴阳结合生出成数六七 *** 十。

7.易经价值观:行正德中

易经的卦由爻(--阴爻、一阳爻)组成,一卦有六爻,由下至上,初爻 二爻 三爻 四爻 五爻 上爻。按奇阳偶阴的排法就是,初三五为阳爻为,二四六为阴爻位,如果初三五爻是阴爻,二四六是阳爻就是不正。行不正。行不正有凶。所以必须要行的正。而德中是指正确的位置有正确的爻才叫中。易经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下三爻叫内卦,下三爻叫外卦。内卦外卦的主爻是二和五。所以内爻的主位为阴(二为偶为阴)外卦的主位为阳。阴为六阳为九。六二九五为位正德中。所以才有了女主内男主外的观点,才有的九五至尊的称呼。如果内卦主位是阳爻外卦的主位是阴爻就叫失位不中。无论是行不正还是德不中都会招来凶和悔。所以易经的价值观就是按阴阳为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力度,该阳就是该大力时要大力,该阴时要小力柔软处理。而德则取决于你的位置,每个位置都有专属的特性。例如做法官一昧讲人情宽容就是失德,铁面无私绝不枉法就是德中。用仁慈处理军规就是失德,用仁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就是德中。

8.易经精神:事无绝对,吉凶可变,唯守善道。

易字上日下月组成,日月交替为变为流迁的意思,说明易经就是讲世界变化交易的事情。易经主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成不变的是死水,日异月新的是生机。易经六十四卦,文王做彖词元亨利贞断每卦之属性,周公做爻辞述每爻变动之征兆有凶吉悔吝。然善易皆知道易经六十四卦卦卦有变数,没有绝对的好卦坏卦凶卦吉卦。一切都随着事物和时空的变迁而吉凶互换。单单一卦除外——谦卦。我们往常说的泰卦是上上卦即使是这样三阳开泰的好卦都以城复于惶,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这样的爻辞结尾。意思就是城颓化土,人心瓦解,泰及否来。所以紧接着即使否卦。这卦天地不交为万事闭塞不顺的卦,最后以否倾,先否后喜结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否极泰来。而六十四卦最后两卦局势是既济为倒数第二卦未济为最后一卦结束易经。所谓既济是什么都妥当了几乎及要给这个世界画上完美的句号了,却最后一卦出现未济卦,未济者诸事已过又有未了之事来了,象征着结束就是新的开始。这和藏传佛教以死为生的中阴法的精神很像。一段旧的尘缘结束意味着新的轮回开始,继而周而复始,天道循环。在大道周而复始的规律下,所有事请没有绝对的定数,所有的凶吉都在转换。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唯有紧守向阳求善之道对待变化。

9.易经与河图洛书 的关系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

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一六居北生水左旋而东生木,又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左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10.为何易经列为群经之首?

中医:中医学完全在易学的理论框架下形成的,其理论基础点仍是易经的四条理论基点:物质观、全息论、阴阳 *** 论和易变精神。

中医学发展了“五行”理论:“五行”是古哲学的重要理论,它源于《周易》洛书、河图,所提出。是由中医学阐发应用到极致,成为中医学 *** 论的根本理论。而《易经》对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阐发,应用的是“八卦”而不是“五行”;而中医学对人体运动变化规律及病变的研究 *** 应用的是“五行”而不是“八卦”。

八卦的乾兑是金、艮坤是土、震巽是木,离为火,坎为水,正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它是宇宙万物最简约的凝练的类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最经典的简约认识论方 *** ,它宏观的抓住了人的生理、病理及 *** 的生命底蕴、规律、和本质。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并收到了良好的医疗效果。

建筑:易 *** 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选址和方位的影响;二是对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三是艺术、文化、哲学思想渗透其中,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根据易经原理建的著名建筑:北京故宫,都江堰,上海世博会馆。

军事:师卦奠定了中国兵法思维,孙子兵法的辩证统一思维也是从易经过的养分成文。而功成八卦阵的诸葛亮更是把河图洛书的奥妙变成兵阵笑傲沙场。

第七卦 师 坤上坎下

“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凡军旅皆称师。

“贞,丈人,吉,无咎” 军队必须能维护正义、公利,保护人民安全,如此则吉,反之则“有咎”。

“在师中”即“在师旅中央”,意思指君子要完全掌握、主宰军队。古代行军设:前军、左军、右军、后军,中军。中军为主帅所在。《左传 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ru),前茅虑无,中权,后劲。”译文“军队行进,右军紧跟主帅车辕,左军寻找干草以备宿营,前军举旗在前防患敌人,中军指挥全局,后军以精兵压阵断后”。在此爻中“在师中”并非完全指君王在“中军”掌控军队,意在权力上能主宰军队。

音乐:<<易经>>的阴阳配以五行,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五音”同样也配五行,“角配木、徵配火、宫配土、商配金、羽配水。当演奏时,它们不是五行相生的顺序,而是逆五行之序而传的,顺逆两者相辅相成、错综变化,衍生出不同的曲牌、曲调。“易经”中的五行<<尚书.洪范篇>>曰:“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水涧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爱稼穑。”因此五音在使用中,金音多意境箫杀;火音多意境躁动;水音多意境曲柔;木音多意境生发;土音多意境平和。”五行表现的不同,决定了五音的起伏顿错、意境各异。

兑卦怎么读-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等等多不胜举。学易经越学会越亲切,越学越简单通透。今此撰文,不及述易经世界奥妙的万分之一,实乃本人水平及其有限,学易经是一辈子的事,要长年累月的学和实践,实践后再学,才能得易经之精髓。

原文有图,复过来图没了

总结不易点个赞或关注本号,长期文化领域创作者。谢谢🙏

周易和论语的开篇为何紧密呼应?

就像百鸟朝凤、百流归海一样,我国古代的所有经典都是在《周易》的思想框架下产生,并对《周易》进行阐释和运用的一条条支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作,位列“四书”之首,当然也是对《周易》的阐释。《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对《周易·坤卦》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阐释。

可能有人对《论语》的开篇与《周易·坤卦》六二爻的关联不太理解,主要原因是没吃透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意思。我就不揣浅陋,在这里稍作一点解释:“直方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四通八达”的意思。“不习无不利”则是“永远都不会出现重复现象”的意思。当代哲学界曾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永远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其实与“不习无不利”很接近。

解释过坤卦六二爻,这回我们来联系《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看看孔子是怎样阐释坤卦六二爻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相对容易理解一些: 重温学过的内容,难道没有通透洞彻的愉 *** 受码?——为让朋友们更真切地领会这句话与坤卦六二爻的关联,我们不妨拿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打个比方吧。看过《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朋友,当你重温小说内容的时候,一想到孙少平,定会在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他贫苦的家庭背景,窘迫的学生时代,打工生活的艰苦;他与郝红梅,与田晓霞,与惠英嫂的故事,等等。当你回想的时候,有没有一种了然于胸的通达感受呢?当你回想这部小说内容的时候,是不是又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会完全一样呢?——这就是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坤卦六二爻的关联之所在,是通过读书的感受对坤卦六二爻进行的阐释。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就只解释这一句吧。下面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自己参互研习。

《论语》从头至尾每一句话都是在阐释《易》理,实际上就是一部注解《周易》的典籍。

爱好上古文化的朋友如果能坚持《周易》《老子》《论语》三部经典参互研习,互相印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一举三得的效果。

中国文化的根是河图洛书吗?

河图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之原

要解释河图洛书是不是中国文化的根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河图洛书,以及河图洛书有什么作用。

«系辞上»第十一章:“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河图、洛书概念见于典籍的最早记录,但是,唐朝以前的书籍都没有提到过什么是河图洛书,直到北宋道士陈抟献出如下两个图,人们就把这两个图称为河图洛书,如图一、如图二。

图一 陈氏河图

图二 陈氏洛书

这两个图是不是河图洛书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从“陈氏洛书”说起。

1,“陈氏洛书”是用周易宇宙模型的天盘之数推演出来的地盘八卦之数的概念

把周易宇宙模型贴图出来,如图三。

图三 周易宇宙模型图

这个模型的来龙去脉在太愚的前面有关文章中作过专门的推演,在此不再重复。本文将从另外的角度来证明这个模型源于河图。

如上图周易模型图所示,其天盘配置了象数,但地盘还没有配置象数(严格来说,地盘之数不能称为象数,因为“在天成象”,但为了便于解释,亦称之为象数)。那么,地盘的象数是怎样配置出来的呢?

«系辞上»第十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参,即参差,引申为围绕;伍,即天盘5-5线。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即以天盘5-5线为对称线,把天盘之数对称地演绎到地盘之中。«说文»:“错,金涂也。”用金涂饰是层叠关系(例如,房屋的错层)。周易模型的天盘、地盘呈层叠关系,当天盘之数对称地演绎到地盘之后,天盘之数和地盘之数也呈层叠关系,故称错综其数。

下面来推演。推演时,出于对称性演绎的要求,当天盘阳卦之数作顺旋时,则阴卦之数作逆旋;反之亦然。

*** 步,以5-5线为对称线,把天盘艮卦1数逆错两个卦位到地盘、天盘兑卦2数顺错两个卦位到地盘,如图四。

图四

如图所示,经过推演,地盘坎卦得到1数,地盘坤卦得到2数。

第二步,以5-5线为对称线,把天盘坎卦3数逆错一个卦位到地盘、天盘巽卦4数顺错一个卦位到地盘,如图五。

图五

如图所示,经过推演,地盘震卦得到3数,地盘巽卦得到4数。

第三步,以5-5线为对称线,把天盘巽卦6数逆错六个卦位到地盘、天盘震卦7数顺错六个卦位到地盘,如图六。

图六

如图所示,经过推演,地盘乾卦得到6数,地盘兑卦得到7数。

第四步,以5-5线为对称线,把天盘坤卦8数逆错五个卦位到地盘、天盘乾卦9数顺错五个卦位到地盘,如图七。

图七

如图所示,经过推演,地盘艮卦得到8数,地盘离卦得到9数。

至此,地盘八卦就完成了象数的配置。把地盘八卦及其象数从周易模型之中 *** 出来,成象如图八。

图八

用“陈氏洛书”的图式把图八之中的象数画出来,成象与图二完全一致(由于地盘象数是以5-5线为对称线演绎出来的,故“陈氏洛书”把5数置中处埋),所以说,“陈氏洛书”源于地盘之数(而地盘之数则是用天盘数推演得到的)。

通过“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演绎出地盘八卦的象数之后,天盘和地盘都具备了数的概念,“遂成天地之文”。

但是,“陈氏洛书”还不是真正的洛书。

2,“陈氏河图”是错误之图,且其图式并非河图图式

把图八中的5-5线和地盘易道(天盘0-10线在地盘上的投影线及其延长线,称为地盘易道)分别用粗线条标志出来,如图九。

图九

把图九中的八卦去掉,只留下数,如图十。

图十

把图十之中的两根细线条去掉,并且把其图旋转一个角度,成象如图十一。

图十一之中,八个数被分为四对,每两个数为一对,这四对数的关系被人们归纳为“一六同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

用“陈氏河图”的图式来表示图十一之中的数,成象如图十二。

图十二 太愚河图

由于地盘之数是围绕5-5线演绎到地盘的,故图中把5数置中处理;由于天盘有1-10数,故也把10数置中,是为“五十归中”。

把该图式称为“太愚河图”。由于该图式是直接用地盘数来推演的,可见,其图式是地盘数的概念。

兑卦怎么读-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太愚河图”之中,五行呈循环相生:“一六水”生“三八木”生“四九火”生“中宫五十土”生“二七金”再生“一六水”,呈循环相生。

为便于比对,再把“陈氏河图”贴如图十三。

图十三

把“太愚河图”与“陈氏河图”进行比对,发现二者的“二七”和“四九”两组数倒置,谁是谁非?

自然是太愚河图为是,陈氏河图为非。为什么?

*** ,用“参天两地而倚数”来证明“太愚河图”的正确性。«说卦传» *** 章:“参天两地而倚数。”什么意思?

经过上面的演绎,对于“参天”容易理解,就是指围绕天盘5-5线把天盘之数对称地演绎到地盘(从而给地盘八卦配置象数,并由此得到“陈氏洛书”)。

倚数,把“太愚河图”中的偶数各逆动一个卦位,则得到“陈氏洛书”;把“陈氏洛书”中的偶数各顺动一个卦位,则得到“太愚河图”。

两地,通过“参天”和“倚数”,得到“陈氏洛书”和“太愚河图”两个图式,这两个图式都是地盘数的概念,故称为两地。

请各位拿陈氏河图来演绎一下,看看他能不能够“倚数”,--他做不到!

第二,用风水学上的二十四山向来判断,证明太愚河图为是。二十四山向图如图十四。

图十四

“二七同道”之中的“二数”是指地盘坤卦之数,“七数”是指地盘兑卦之数。如图所示,坤宫三山为“未坤申”,其中的申为金,即坤宫含有金的属性,而太愚河图的“二七”为金,与坤宫含有金的属性、兑宫属性为金相附,但陈氏河图的“二七”却为火,与坤宫含有金的属性、兑卦的属性为金相矛盾!

“陈氏河图”的错误可以追踪到西汉的刘歆。«汉书五行志»引刘歆:“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阴阳易位,故曰妃以五成。然而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刘歆就是把“二七”作为火、“四九”作为金处理的--既然“七”是地盘兑卦之数,兑卦五行属金,刘歆凭什么把它变成火了?

刘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周易模型大约在秦汉相交之际失传,人们就以口传心记的 *** 记住了“一六同宗,二七同道”几句口诀,但在绘图的时候,把“二七”和“四九”两组数的位置调换错了,这个错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足以证明西 *** “不知道”。

写到这里,太愚禁不住感叹几句:地盘八卦图自伏羲推演出来之后,直至今天一直都得到应用,其间经手的周易大师何止千万计,但这些大师们居然被“陈氏河图”之中的一个如此简单的错误蒙骗了千年甚至数千年之久,这到底是怎么了?!

虽然“太愚河图”是基于地盘数的正确图式,但该图式仍然不是河图--古人心中,天决定一切,既然如此,一个源于地盘数的概念的数学模型,怎么能称为河图呢!

3,河图洛书是指分别对应天盘地盘的两个数学模型

太愚在前文中通过推演,得到天盘八卦图图式如图十五。

图十五

上引«系辞上»第十一章所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其中的“天生神物”应当是指乌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受到乌龟壳纹理的启发,首先推演出天盘数式,然后再配置出天盘八卦,此所谓圣人则之。如图十六。

图十六

这个就是著名的龟图了(早期没有卦名,其数可用圆圈和黑点表示)。

比对图十五和图十六,二者其实是相同的,所以说,天盘八卦图源于龟图。

当年,伏羲在受到乌龟壳纹理的启发之后,“圣人则之”推演出周易模型,所以,早期古人就认为乌龟与天地同,更具灵性,于是就用龟壳而卜,这也是早期王室接受龟贡的原因所在。

古人在上述数式的基础上,“极其数”推演出“太极级数扩展图”即伏羲--太愚数学模型(推演过程请参阅太愚前文),如图十七。

图十七

该数学模型中,级数可以扩展至无限,是为“极其数”,太极是也。

该数学模型中,阳卦与奇数发生对应,阴卦与偶数发生对应,这就是«系辞»所说“阳卦奇,阴卦偶”。

古人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灭和更新换代以及循环往复(详见前文),“故知死生之说”。

伏羲在推演上述数学模型时还没有发明文字,估计他是用捡石子的方式来推演的。

图十七数学模型是早年伏羲在黄河流域活动期间推演出来的,故称为河图。

“平王东迁”之后,通过“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方式,推演出地盘八卦数式(如图九),并在此基础上“极其数”推演出“地盘级数扩展图”即洛书--太愚数学模型(推演过程请参阅太愚前文),如图十八。

图十八

该数学模型是“平王东迁”定都洛阳(或洛水附近)之后推演出来的,故称为洛书。

洛书是没有太极概念的,因为它的 *** 级数缺少10数,即其数无法达到无穷大。

由前述可知,“陈氏洛书”和“太愚河图”两个图式都是地盘数的概念,而周易是由天盘和地盘所构成,所以,河图应当是指对应于天盘的数学模型,而洛书应当是指对应于地盘的数学模型,亦即一个是天,一个是地,这样才合乎道理。

4,河图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之原

由上论可知,古人受到“天生圣物”的乌龟壳纹理的启发,首先推演出天盘数学模型,然后“圣人则之”推演出天盘八卦,再“效法”事物的特性,推演出地盘八卦,在此基础上建立周易模型,这个模型就成为古人的万能宝贝。

古人利用周易模型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用来解释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生灭和更新换代以及循环往复;二是用来抽象概念演绎文字以解释一切事物、事件、现象、概念等;三是利用演绎这个模型所产生的理念以治国;四是古人通过它来观象制器;五是用它来占卜判断吉凶,以明确行动的方向;六是它的应用形古代的信仰和习俗。如此等等。上述这些是构成一个文明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周易是催生伟大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总根源,而周易源于河图数学模型,所以说,河图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之原。

洛书是“平王东迁”之后“圣人则之”推演出来的,其时周易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了,所以,说洛书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根源似乎说不过去。但由于该数学模型出现在文明早期,且该数式与地盘八卦结合成为后世“术数”的主要依据,而“术数”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所以,把洛书作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还可以接受。

此前,人们总是撇开«周易»去讲周易,先入为主把迟至北宋才见诸于世的“陈氏河图”和“陈氏洛书”认定为河图洛书,同时死认邵雍之图为“周易”,这样,就无法说清楚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图)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没有办法解释河图洛书何以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之原这个问题。太愚则从«周易»入手,先把周易的概念搞清楚,然后反推河图洛书,搞清楚二者的内在联系,为周易和河图洛书正本清源,算是把这个问题介绍清楚了,--此事事关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太愚捅的娄子可就有点大了。

为什么兰州银川这些不太发达的地区能出现读者看天下这种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

此问有一定道理,其中这里的甚深道理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这样说?

红军长征为什么最后落脚祖国的西北,从此中国革命如日中天。此时此刻,那时那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摇篮”说,有本源说,有万物开始说,有“天时地利人和”说,等等。

有一位大德禅师说得更好,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

“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从有关的图可以看到,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注意,方便说,这里有个西北,也许不是没有道理的。

乾卦的卦辞里有一个“元”字,什么意思?有世界“本源”,万物开始之意。其他就是看官自己理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