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读什么-哪个姓氏多名人最多
庚寅读什么,哪个姓氏多名人最多?
1、
现如今,赵钱孙李已成过去式,时代总是在变化,经历过千年的更迭,让我们来看看最新的百家姓吧!
现如今李氏已成为中国人口 *** 大姓,单单从人数上来说,李姓还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姓氏,王姓人数略微少一点,位列第二。
中国的姓氏繁多,有的是少数民族专用的姓氏。
有一些复姓很有意思,比如宰父、第二、第五等等,但我不是轻蔑的意思哈~
然后是各省的姓氏排名情况
尚没有人精确统计过各个姓氏出的名人的数目,但从数据上看,位列前三甲包括刘、陈,这些姓氏加起来的人数就有半个中国了,而无论,这些姓氏的子弟也是最多的,常言:林子大的什么鸟都有,这句话虽有贬义(我想表达的不是贬义的意思),但是不无道理,人口基数一多,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既有可能出名人也有可能出恶徒,所以我认为 李姓可能是出名人最多的,也有可能是出坏人最多的。如上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交流评论,不喜勿喷,谢谢
/2、
中国人的姓氏从文献来看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那么究竟历史上有哪些姓氏出现的牛人是最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李姓,李姓人口现在已经接近一个亿,在历史上称王者也高达60多人,可以说是人口多,出名的人就多,历史牛人有:李牧,李广,李世民,李隆基,李煜,李白,李时珍,李鸿章等
刘姓,刘姓建立了西汉,中国人口将近7000万之多,历史牛人:刘家皇帝,刘备,刘向,刘徽,刘裕,刘义庆,刘伯温,刘墉等
张姓,张姓人口位于中国第三位,将近9千万人口,历史牛人有:张仪,张衡,张良,张飞,张道陵,张仲景,张角,张居正,张廷玉,张作霖等
孙姓,中国姓氏第12, *** 国人口的1.5%,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国姓,历史牛人有:孙武,孙膑,孙权,孙康,孙思邈,孙传庭,孙承宗, *** ,等
王姓,王姓的人口和李姓差不多,历史牛人有:王翦父子,王昭君,王莽,王羲之一家,王昌龄,王安石,王重阳,王守仁等
赵姓,河南赵姓最多,中国约有将近三千万人口,历史牛人有:赵简子,赵武,赵雍,赵奢,赵云,赵姓皇帝,赵普等
吴姓, *** 人口约有三千多万,吴姓人口分布国外十多个国家,历史牛人:吴起,吴广,吴道子,吴权,吴承恩,吴三桂,吴敬梓,吴昌硕
杨姓,中国第六大姓,人口约有六千多万,四川杨姓最多,历史牛人:杨雄,杨震,杨坚,杨素,杨业,杨万里,杨玉环,杨士琦等
陈姓,中国第五大姓,人口散布整个世界,历史牛人:陈胜,陈平,陈汤,陈寿,陈霸先,陈叔宝, *** 之,陈圆圆等
闵姓,历史牛人:闵马,闵损,闵业,闵贡,闵本,闵声等
3、给大家关于名字对于人的影响的知识。
姓名是我们每个人的 *** 张名片,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但它具有信息能量及文字的全息理念。一个恰到好处的佳名、雅号,在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与时俱进,受时尚文化规定影响的高雅文化,应当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是一首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好诗。
它能给我们好的暗示导引,给我们增加能量,激励上进,使我们奋发图强,力争上游,为我们的事业成功助一臂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好的名字,总是以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意境。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
一个符合命理五行、数理格局的吉祥名字,对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事业有极强的灵动力和暗示力,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相信传统文化,但我们不迷信命运,取(改)一个吉祥的名字是调整命运的一个有效 *** ,但不能取(改)名后,坐等好运来临,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取(改)名后也需努力奋斗,找准目标拼搏下去,好运才能降临。
姓名关系到人一生的事业、健康、婚姻、父母和人际关系等等,一个好的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无价的财富!常言道:赐子千金,不如教一艺在身。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字。足见父母为子女取好名的重要意义。因名以定形,名以定事,事以验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
姓名学不是迷信,其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的国粹。姓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汇了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字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多种学科的精髓,体现了汉字的优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研究姓名学,其目的则是要使人们重视汉字信息,相信科学命名,从而传播名称艺术,净化语言环境,弘扬民族文化。
所谓名正,是指好名字而言,好名字,不在于名字的字意、字音好,而在于名字的笔划数理格局好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好。起名叫福顺,一生并非有福,也不是很顺,甚至坎坷不平;起名叫长安,一生并非平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的姓名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它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行的内容,每个汉字跟周易八卦的符号来源,有相通之处,不是随意乱造的。它也象八卦来源那样,“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如“水”、“火”二字,很明显就是由八卦中的“坎”“离”二卦的卦象演变而来。“日月山川”,就是宇宙自然物的符化符号。每个汉字相当于一个“小太极”,并通过数千年来无数人对它们的使用,加强了对汉字的意念,必然字内储存了一定的信息。
姓名中的字形,相当于佛、道教中的“符”,字音,相当于“咒”,字义,相当于气功界所说的“意念”。写名字的时候,等于是在画符,叫名字的时候,等于是在念咒,同时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名字加意念。意念这种无形的力,能量是很大的,它能改变一些事物,自然也包括命运在内。根据“万物可类象,万物皆有灵,万物能通灵”的观点,汉字一定潜藏着很多尚待开发的奥妙和信息,很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应用。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
论中国历史上的坑货之最,莫过于方孝孺这位铁骨铮铮的人物了。不仅成功的把建文帝给坑没了(失踪),还凭借一句『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功的导致了十族被诛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朱棣诛杀方孝孺十族并不是出自于清朝人编撰的《明史》,而是记载于明朝人自己编撰的《明熹宗实录》。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所以,方孝孺这个污点,并不是清朝人给朱棣泼脏水。应该是确有其事的。
我觉得,临终遗言坑人有两种情况,一是坑了不在场的人;二是坑了听遗言的人。方孝孺就属于 *** 种,而第二种情况的代表,就是刘备在白帝城的托孤了。
(教科书般的惊恐表情)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说,刘备把季汉江山交给诸葛亮,他很放心。唯一的遗憾是刘禅不成器,若刘禅可以辅佐,那就拜托你辅佐他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附:还有另外一种解读,若刘禅不能辅,诸葛亮可以从刘备的其他儿子中选择新的继承人继承皇位。
接着,刘备又下诏教训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情,要待他好像待老父一样!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这一招算是绝了。季汉江山不稳,托付给别人他不放心,诸葛亮靠谱一点。但是也不能不防,干脆以退为进,来点狠的。
不仅把江山托付给诸葛亮,把三个儿子也托付给诸葛亮,甚至让三个儿子都认了诸葛亮当干爹。我这么委曲求全,你还敢当曹阿满那种汉贼吗?
历史上这么“豪爽大气”的托孤遗言,我个人感觉也就是刘备一个人说过。
诸葛亮的反应则是一边痛哭,一面标示自己的忠心。表示要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 *** ,坚持死为止!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老三国在处理这一段戏份时,还是很有内涵的。诸葛亮吓出一身汗,头也磕破了。)
就这样,刘备满意的闭上了眼睛。虽然没有统一天下让他很遗憾,但是用一句话就套死了诸葛亮,他也无憾了。
最后的结果也应了诸葛亮的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自己累死在了北伐前线,而刘禅则稳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刘备果然是老狐狸!就凭一张嘴和几句话就把诸葛亮给绑住了。不仅累死诸葛亮,还保住了吾儿的皇位。先主真乃大智慧之人。
不过作为临终遗言,刘备还买一送一。他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难堪大任,不要让他办大事。只可惜诸葛亮没听,为后来招致祸事。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另外,还有一个靠遗言,既坑了当事人,也坑死一大票人的沙陀族猛人——李克用。
据《五代史伶官传序》记载:
世言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李存勖)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个内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毕竟高中课文都学过。
晋王李克用临死前跟儿子李存勖说,我这里有三根箭,代表了我的三个死仇。分别是死仇朱温、小人刘仁恭、背信弃义的契丹人。你要给老子报仇。
一口气让儿子替自己灭三个敌人,这当爹的心也是狠。
后来李存勖真的很争气,先后灭了刘仁恭的燕国和朱家的后梁。契丹虽然没有灭掉,但是让契丹人吃了一场大败仗。
天佑十一年(914年)···诛守光。遣大将李存霸拘送仁恭(燕王)于代州,刺其心血奠告于武皇陵,然后斩之。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嗣昭跃马奋击,敌众(契丹)大溃,俘斩数千。龙德三年(923年)···麟进刃于建国楼之廊下,帝(朱友贞)崩。(梁亡)李克用一生没办成的事,全部甩给李存勖这小子了。李存勖年纪轻轻的就继承父业(23岁),太年轻了。建立后唐时,也才38岁,顺道还灭了前蜀。
天下若九分,李存勖就占了六成。难免会有轻敌的思想。后来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太早成功不是什么好事』。
为父之人,不应该给儿子如此大的压力。结果李存勖也是晚节不保,凄惨而死。
六十甲子为什么有人觉得很难背?
觉得六十甲子难背的,是因为没找到规律,纯属死记硬背。
要想熟记六十甲子,就需要先了解天干地支,五行分阴阳,分别构成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在古代其实就是顺序符号,但我们赋予了五行的特征,天干代表天,图1。
五行通过季节以及一年十二个月,构成了地支,分别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地支代表地,厚德载物,图2。
只要先记得天干是10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12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然后再依次以天干配地支,就构成了我们的六十花甲,十个天干配十二个地支,总是会多出来两个,多出来的就重新和甲 *** 个组合,依次类推,组成了六十组干支。比如图3这一组,天干从甲配子,到癸配酉,剩下戌亥没有天干可配了,在专业术语上这称为旬空,也就是戌亥空,无天干可配了,就从新从甲开始组合,变成甲戌乙亥。
然后地支配完之后,又从子开始,变成丙子、丁丑、一直到癸未,剩下申酉又没有天干了,图4。
这时候又从甲开始,就变成甲申、乙酉、丙戌、丁亥,然后第二轮地支配完,开始地支的第三轮戊子、己丑一直到癸巳,剩下午未,图5。
继续从甲开始配午未,到甲午、乙未···戊戌己亥,地支配完又从子开始,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剩下辰巳空,图6。
然后再从甲辰开始,甲辰、乙巳、丙午、丁未···辛亥,地支配完又从壬子、癸丑开始,剩下寅卯空,图7。
继续从甲开始配寅卯,甲寅、乙卯···癸亥,正好把天干最后一个于地支最后一个配完,完成六十甲子的循环,再往下又是甲子、乙丑了,图8。
这样是不是就很好记了,而且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知道六十甲子时怎么配的就可以啦。
江西萍乡有哪些历史名人?
江西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很多人为革命流血牺牲,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今天介绍几位萍乡走出来的开国将军,以缅怀功勋,激励后人。朱辉照:开国中将
朱辉照(1911——1964),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2方面军第4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晋绥野战军 *** 第1旅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野战军3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解放西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军委 *** 局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甘祖昌:开国少将甘祖昌(1905——1986), *** 少将军衔,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被称为“将军农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任副科长,红6军团工人连司务长,参加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供给部副部长,领导修械所、纺织厂、鞋袜厂等军需工厂,开展大生产运动,保障军饷和军需供应。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军区359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后勤部部长、第1野战军2军后勤部部长,参加过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职务,带家人回乡,此后有29年的“农民生涯”。吴烈:开国少将吴烈(1915——2001),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1927年参加过安源煤矿工人 *** 、安源保卫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前委特务队队长,国家政治保卫大队大队长,国家政治保卫团营长等职。参加过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完成保卫 *** 、 *** 的任务,到达陕北后,参加过直罗镇、定边、 *** 、西征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央警备团团长兼政委兼延安北区卫戍司令员等职,为保卫 *** 、保卫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军分区司令员、师长、中国人民 *** 中央纵队司令员等职,参加过热河、辽西、锦州、辽沈、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 副政委兼北京卫戍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罗桂华:开国少将罗桂华(1907——198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军团2军7师21团机炮连指导员、福建军区 *** 9团营长、团政委等职。参加过苏区反“围剿”和闽西游击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桂华任红1军团2军7师21团排长、机炮连指导员、福建军区 *** 9团营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闽西叁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南通警卫团副团长、东南警卫团团长兼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6纵18师副师长、第3野战军 *** 副部长等职。参加过孟良崮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耀南:开国少将王耀南(1911——198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曾任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 *** 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 *** 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有“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1955年9月,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
况开田:开国少将况开田(1912——1983),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曾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委、第十九兵团后勤部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江勇为:开国少将江勇为(1913——2008),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曾任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214指挥部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登高:开国少将胡登高(1914——1991),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曾任第四野战军 *** 政治委员、中南军区 *** 班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六生:开国少将王六生(1917——1995),江西萍乡市上栗县人,曾任武汉军区 *** 政委、军委工程兵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云谦:开国少将朱云谦(1919——1989年,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曾任 *** 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黎新民:开国少将黎新民(1910——1980),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曾任 *** 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龙炳初:开国少将龙炳初(1914——1975)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
萍乡名人还有哪些,欢迎补充。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选美?
长孙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 *** 贤后的美誉。长孙皇后又叫文德皇后,因长孙氏称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十三岁嫁李世民,后面册封为秦王妃。玄武门之变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
长孙氏不仅贤淑,还有勇有谋。长孙氏不干涉朝政但会及时劝谏。长孙皇后深知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一直坚持不干预朝政,但她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要得知李世民某件事处理得欠妥时,长孙氏就会及时劝谏。
比如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能够得到李世民由衷的尊重是经历一番曲折过程的。李世民对不留情面敢于劝谏的魏徵又爱又怕。长孙氏说:只有在明君的统治下,才能有大臣敢于这么直谏;如果是一个昏君,哪一个大臣不怕被杀头株连九族呢?有魏徵这样的大臣,不正是皇 *** 的福分吗?李世民过后冷静一想,皇后说得是!从此从心里更看重魏徵了。
兢兢业业地管理好后宫。被册封为皇后之后,长孙氏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是用心思谋取自身利益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想方设法保持整个后宫的和谐。长孙皇后从不“专宠”,反而让皇上有机会多去亲近其他的嫔妃。长孙氏对嫔妃和宫女的态度和蔼。如果她们生病或遇到了啥难事,长孙氏就会带着礼品去慰问或帮助去解决。所以,后宫上上下下都十分拥戴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后面年纪大了,主动帮唐太宗李世民选美,为丈夫四处寻访佳人。几经辗转,绝代佳人终于被找到,她就是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这个郑氏可谓是一个绝色女子, “容色绝姝,当时莫及”《贞观政要》记载道。
长孙皇后审查合格后,立即向太宗建议纳郑氏入宫。唐太宗一听又有了新人, 对于皇后的这个提议,非常高兴,立马点头同意了,并欢欢喜喜地发下了册封郑氏为宫中女官的诏书,召她入宫。
然而却百密一疏——长孙皇后都没想到,那郑氏自幼就已经许配了人家!皇后不知底细,宰相魏征却立刻打听明白了。他听说郑氏已经许配了陆爽,虽然暂时没有完婚,但是已经收了人家的聘礼了,按古代的礼制,收了聘礼,就是有夫之妇了。
皇上选妃虽然是自己的私生活,但皇帝既然是天下人的皇帝,那么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到天下。如果李世民要强行接纳郑氏,那谁也阻拦不住。不过按照当时的礼制,就是夺人臣之妻,这显然不是有德行的皇帝该干的事。
魏征立即赶着去见李世民,义正辞严地给李世民直谏,要求他顾及声名,将郑氏送归她的丈夫陆爽。李世民得知竟有这样的事,非常吃惊,迫不得已,连忙召回颁册的使者。
然而以房玄龄为首的众臣,眼看太宗那怅然若失的样子,于是他们出头了。大家都认为是魏征有意搅了皇帝的美事,怪他闲事管得太宽了,纷纷提出:颁诏册嫔乃是大事,怎能因为魏征的几句话就中途废止?
那个唐太宗情敌,读书人陆爽知道了也吓得不轻,赶紧上书皇帝说:“陆某家父在世之时,确实与郑家有所交往,可婚姻之事纯属子虚乌有,都是外人乱传。”
其实李世民内心早已动摇,只是出于大局的考虑,在魏征的逼迫下不得已才忍痛割爱的。
有了陆家的“证明”,众臣就更起劲了,赶紧将陆家的奏章拿给魏征看,纷纷要求李世民重新礼聘郑氏入宫。魏征看后笑道:“陆家只不过是害怕重蹈太上皇情敌辛处俭的前车之鉴而已。”
魏征说的是太上皇李渊当年干的一件糗事。李渊有一名妃嫔,曾经是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李渊夺其妻后又因爱生恨,越看辛处俭越不爽,最后干脆将他降级外调做了县令。倒霉的辛处俭一生都活得胆战心惊,唯恐丢了性命。
李世民听完魏征的这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很坚决地取消了这个婚礼,并且公开下诏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见唐太宗还是很明智的选择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