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怎么读-李清照有哪些轶事

admin2023-03-12 05:33:1412

庚寅怎么读,李清照有哪些轶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1084年。她是济南府人,今山东省会,也是我们伟大教师孔子的出生地。能称得上古今 *** 才女,人们最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可能就是李清照了;然而能称得上古今 *** 女赌徒,人们最想不到的竟然也是李清照。

婉约清丽词 慷慨悲壮诗

在词的领域,人们大抵会首先想起苏东坡、辛弃疾。然后,就应该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了。其余的人,如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之流,恐怕都要排在后面了。

李清照的词,风格婉约清丽,自成一家。其作品传世不多,但佳作、佳句流传之广,却不逊于任何一位大家。如脍炙人口的“莫道不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被后人誉为“三瘦”,李清照也因此得了一个“李三瘦”的别号。

李清照的诗传世更少,多为感时咏史之作。为人称道的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情辞慷慨,不让须眉。能写出如此文字的奇女子,遍数古今,可能也只有“鉴湖女侠”秋瑾差堪比肩了。

李清照的词,让人想到的是多愁善感的南国佳丽。而李清照的诗,使人联想到的却是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表现了这位奇女子性格的两个侧面。而后者在她私人生活之中的表现,就是酷爱 *** 。

痴迷 *** “每忘寝食”

文人大多有一种痴情。李清照对 *** 的迷恋,就可称痴迷。而且,痴迷的程度和豪气同样可称压倒须眉。传世的李清照文字,有两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一篇叫《打马赋》,一篇叫《打马图经》。“打马”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博戏。李清照酷爱这种博戏,专门为之做赋,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打马”的规则做了记录。在《打马图经序》中,李清照声情并茂地叙述了自己对博戏的痴迷:“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李清照颠沛流离,四处迁徙,博具尽散,但胸中却从未忘却。只要一旦安适,舍舟车而见轩窗,就马上想起“博弈之事”。这样对 *** 的迷恋和坦然的态度,不输于任何男子。其 *** 技艺之精,居然到了不论睹注多寡,从未败北的地步。这就不仅博艺“精而已”,还应该包括赌运佳了。更重要的是,这位才女不仅酷爱 *** ,而且对博戏的源流和变化颇有研究。在《打马图经》中,她写道:

“长行、叶子、博塞、弹棋(各种博戏名,下同),世无传者。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藏酒、摴蒲、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插关火,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予独爱依经马,因取其赏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图之。不独施之博徒,实足贻诸好事。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在这里,女词人满怀自豪地宣告:“千秋万世之后,喜欢打 *** 人们,你们不要忘记,打 *** 规矩,是我易安居士给你们记载下来的啊。”

豪赌名人自风流

《打马赋》是一篇精彩的骈文。文中,李清照对历史上那些豪赌的人和事,充满了向往之情: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弈者乎!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文中所述,皆为古代名人豪赌的典故,包括东晋的 *** 、陶侃、桓温、袁耽和南朝宋武帝刘裕等人。如“别墅未输,已破准淝之贼”,说的是东晋名相 *** 在淝水之战的关键时刻,气定神闲地与人下围棋睹别墅。

文字豪气干云,但女人毕竟是女人。李清照所“独爱”的并不是掷骰子一类简单的豪赌,而是费时费事、技巧性很强的“打马”和“彩选”一类的“闺房雅戏”。这就像旧时代有闲阶层的妇女,很少喜欢“呼卢喝雉”掷骰子,而偏爱打麻将一样。其目的,还是在于排遣“更长烛明,奈此良夜”的寂寞与苦闷。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外一个侧面。

*** 是一种参与性极广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喜爱 *** 的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好赌的名人同样数不胜数。男人姑且不论,中国古代名气更大的女人武则天、杨贵妃、慈禧太后,无不喜爱 *** 。武则天喜欢“双陆”,杨贵妃偏爱“彩战”(掷骰子),而慈禧太后则酷嗜麻将。

比起上述几位贵妇人,李清照的社会地位要低很多。而笔者之所以将她称为古今 *** 女赌徒,是因为她不仅酷爱博戏,凡赌皆爱,而且逢赌必胜。最重要的,她还是一位对中国博戏做过一番专门研究的女人,并且用上天赐予她的文采记述了这一切。

庚寅怎么读-李清照有哪些轶事

求大家帮忙起一个带?

辛卯庚寅辛酉丁酉,0土5金0水2木1火,缺土水。忌土金,水一般略忌,喜木火。命里需补木、火,名字可以加带火字、日字、心字、马字、光字、丁字、木字、禾字、草字头、竹字头等偏旁部首和属性的字,如灵、炎、煜、晴、明、晶、心、思、念、怡、骏、宁、琳、林、禾、程、秀、芮、筌等,查查字典(看新华字典部首查法)搭配组合。名字搭配方式如:姓+火+木、姓+木+火、姓+木、姓+木+木、姓+木+其它、姓+其它+木、姓+火、姓+火+火、姓+火+其它、姓+其它+火,这些组合都行,两字的不论先后顺序。忌带土、金、水偏旁部首和属性的字。

三才法、五格法、打分、笔画数都是忽悠人的 *** ,忽悠不懂的呢。这些 *** 不用出生时间的,也就无法对命运增吉助福了,而且往往是凶多吉少,不但减吉还会助凶。

如何评价明孝宗朱佑樘?

说到皇帝,无疑是坐拥三宫六院、妃嫔无数,但历史上真的就有这样一位皇帝——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夫一妻制,他便是明孝宗朱祐樘。他在位期间,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不封妃嫔,也不纳宫女,只和张皇后过着如同寻常百姓家伉俪情深的日子,直到最后皇陵中,也只葬着他们夫妻二人,真可谓是“一生一代一双人”。

要知道在古代,如果皇帝没有妃嫔来壮大后宫、延续血脉,也是不合礼制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首先,朱祐樘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客观评价,他幼年坎坷,当皇上之后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只不过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但是受儒家思想颇深,宽厚仁慈,执政期间算是比较稳定,而且其人品深受人们赞誉。

因此,他可以称得上一位好皇帝。从朱祐樘坎坷的童年经历看,他的母亲纪氏身份低微,在跋扈的万贵妃的欺压追杀之下,艰难生存,吃百家饭长到六岁,实属不易。而在其成为皇太子之后,纪氏立即暴亡,这显然是万贵妃的 *** 。朱祐樘从幼时便见识到后宫的争斗的可怕,并且三番几次差点因此而丧命,这留给孝宗的阴影很大。

他也由此深知后宫女人之间的较量负面影响之大。因此,也许在这个年轻皇帝看来,一夫一妻,和合相处,生活倒更自在,也省了很多麻烦,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国家,这很符合孝宗所崇尚的儒家思想。

虽然有资料记载,是因为孝宗主张以孝治天下,为先帝守孝三年而耽误了选淑女,但是这毕竟是可控因素。再看看张皇后,史料记载其性格活泼,而这刚好在在性格上和孝宗形成互补,而且夫妻二人少时又是患难之交,除了每天的朝夕相处,张皇后肯定是有特点能吸引到孝宗,才能使皇帝在这段感情中投入自己的心和全部。

庚寅怎么读-李清照有哪些轶事

如果不是这样,如何做到不厌烦,民间夫妻之间尚会有不和,何况本该可以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人的皇帝,但是直到两人生了三个孩子,即便是死同穴,孝宗的后宫也只有张皇后一人。所以这样看来,张皇后也肯定有自己的魅力或者能力。

甚至于很有意思的是,她的活泼也影响了孝宗,考古研究发现,世界上 *** 把牙刷是由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 *** 很简单,就是把短硬的猪鬃 *** 一支骨制手把上。是不是和现在的牙刷很像呢?

皇帝只有一个皇后而无妃嫔,这是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传奇,也是明孝宗和张皇后的爱情故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国皇帝,一夫一妻,其实是有点“任性”的了,在古代,皇嗣很重要,甚至和国运相连,尤其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

孝宗由于高强度的工作,36岁时就驾崩,长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是二人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次子朱厚炜和女儿太康公主又早夭,因此顺位继承人只有朱厚照了,而史书上对这位个性极强的皇帝评价并不高,所以说来他们这种一夫一妻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后继之人的可选择范围相对缩小。

而间接后果便是朱厚照死后无子,只能推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新帝,新帝赡养其生母而慢慢 冷淡张太后,张太后最终一 *** ,晚景凄凉。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

众所周知,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季节,二十四节气里最热的两个节气大暑、小暑都在这个季节里,那么大暑、小暑究竟谁更热呢?俗话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可见大小暑谁能夺得“最热”的桂冠没有定论。

庚寅怎么读-李清照有哪些轶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三伏天是最热的,比如俗话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伏”本身就蕴 *** 天气炎热的意味:首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讲,伏表示此时阴气被阳气压制,只能保持潜伏的状态;其次从人们的活动状态来看,伏代表人们因天气炎热不愿多活动,只好在阴凉处静静地待着,所以有“伏日避暑”一说。

2020年的三伏天是哪一天

三伏天不是具体哪一天,而是指夏天里最热的一段时间,被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三伏天在有的年份持续30天,有的年份持续40天。其中头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比较固定,分别都是10天,持续时间最善变的是中伏,它在有的年份持续10天,但在有的年份则会持续20天之久,又叫闰中伏。

会不会有闰中伏出现并不取决于是不是在闰年,而是取决于中伏的头一个10天的时间结点出现在立秋前还是立秋后。

因为农历历法规定末伏必须出现在立秋后,所以如果中伏的头一个10天结束的时间在立秋前,则不能保证末伏出现在立秋后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在中伏的头一个10天结束后再加一个10天。但如果中伏的头一个10结束的时间正好在立秋后,那就能保证紧跟在中伏后的末伏出现在立秋后了,此时就不需要给中伏多加10了。

2020年的三伏天从阳历7月16日开始进入头伏。并不是每一年的三伏天都是从阳历7月16日开始的,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三伏天从哪天开始跟两个时间点有关:一个是夏至,另一个是庚日。三伏天是从夏至这一天后碰到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的。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个节气,出现在每年阳历的6月21-22日之间。庚日来源于中国农历使用的干支纪日法,就是用10个天干搭配12个地支的组合方式来记日子。10个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的日子,以天干的名字来打头,比如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因为天干有10个,所以以天干打头的日子每隔10天轮一圈儿,每逢有庚子的日子就叫庚日。比如今年夏至是6月21日,这一天用干支纪日法叫乙未日,从这一天往后数历经丙申日、丁酉日、戊戌日、己亥日后,就数到夏至后碰到的 *** 个庚日了,它就是6月26日的庚子日。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三伏天是从夏至这一天起碰到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所以我们找到 *** 个庚日以后,继续往后数找到第二个庚日是10天以后7月6日的庚戌日,再往后数第三个找到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的庚申日,这一天就正式进入三伏天的 *** 阶段头伏了。2020年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之前已经讲过是否出现闰中伏取决于:中伏的头一个10天结束时是在立秋前还是立秋后,如果是在立秋前则会出现闰中伏。今年立秋时间是8月七号,而中伏的头一个10天的时间结点是在8月4日,发生在立秋以前,所以会出现闰中伏,今年的中伏会有20天,持续时间是7月25日-8月14日。

末伏和头伏都是10天,末伏是从立秋后的 *** 个庚日算起,所以今年的末伏持续时间是8月15日-8月24日。

农村三伏天的习俗

众所周知,中国农历上的重要日子大都是反映自然规律,在这些日子里人们常常会通过做美食的方式庆祝。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但凡重要一点的日子里都会有饺子的身影,三伏天也不例外。顾名思义,三伏天的“伏”谐音也是“福”,饺子本身长得像元宝,寓意福气,基于此,在三伏天吃饺子毫无违和感。此外,饺子不仅长得喜庆,味道也不错,特别是在炎热的三伏天人们食欲不振时,蘸点儿醋吃盘饺子也别有一番风味。

中伏吃面也是因为天气炎热,来碗过水凉面透心凉,让人暂时忘记暑热。在民间一些地方吃面条还有拦小人的意思,通过吃面拦住小人也是很可爱的愿景。

不过有人吃凉面,亦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吃热汤面,正如《魏氏春秋》提到魏晋思想家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热天吃热面不是疯了,而是为了在紧挨农历号称毒月的五六月份以热攻热多出汗,以达到祛病之功效。

烙饼炒鸡蛋则是因为进入末伏,天气逐渐由热转凉,经过一个酷暑人们的精神都不太好,需要好好补补,而以前生产力落后,生活条件差,能吃上鸡蛋已经算比较好了,所以进入末伏人们纷纷拿起铁锅开始烙饼炒鸡蛋。

除了用美食庆祝三伏天的到来,人们亦会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农事生产。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之所以选择在头伏种萝卜,是因为这个时候光照好、湿气重雨水多,萝卜本身也是耐热的作物,此时种下萝卜相对来说可以减少植株本身的一些疾病。

而二伏种的菜多以辣椒、西红柿、茄子为主,特别是“秋白菜”,这个时候选择种秋白菜就是为了能在早秋时有所收获。在7月的上旬到下旬也有种植“秋白菜”的情况,就是为了在早秋的时候收获,所以会在本月提前种植秋白菜。

三伏种的荞麦内地并不常见,主要生长于青海、云南、四川、 *** 等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通常比较干旱,而荞麦是种耐旱的作物不需要经常浇水,生长周期也比较长,三伏天湿气重有雨水的话,晚些种荞麦也是可以的。

综上,一个三伏天涉及中国农历历法的很多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祖先依靠丰富的农事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离这些越来越远,但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智慧值得现代人借鉴。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选美?

长孙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千古 *** 贤后的美誉。长孙皇后又叫文德皇后,因长孙氏称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十三岁嫁李世民,后面册封为秦王妃。玄武门之变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

长孙氏不仅贤淑,还有勇有谋。长孙氏不干涉朝政但会及时劝谏。长孙皇后深知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一直坚持不干预朝政,但她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要得知李世民某件事处理得欠妥时,长孙氏就会及时劝谏。

比如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能够得到李世民由衷的尊重是经历一番曲折过程的。李世民对不留情面敢于劝谏的魏徵又爱又怕。长孙氏说:只有在明君的统治下,才能有大臣敢于这么直谏;如果是一个昏君,哪一个大臣不怕被杀头株连九族呢?有魏徵这样的大臣,不正是皇 *** 的福分吗?李世民过后冷静一想,皇后说得是!从此从心里更看重魏徵了。

兢兢业业地管理好后宫。被册封为皇后之后,长孙氏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是用心思谋取自身利益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是想方设法保持整个后宫的和谐。长孙皇后从不“专宠”,反而让皇上有机会多去亲近其他的嫔妃。长孙氏对嫔妃和宫女的态度和蔼。如果她们生病或遇到了啥难事,长孙氏就会带着礼品去慰问或帮助去解决。所以,后宫上上下下都十分拥戴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后面年纪大了,主动帮唐太宗李世民选美,为丈夫四处寻访佳人。几经辗转,绝代佳人终于被找到,她就是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这个郑氏可谓是一个绝色女子, “容色绝姝,当时莫及”《贞观政要》记载道。

长孙皇后审查合格后,立即向太宗建议纳郑氏入宫。唐太宗一听又有了新人, 对于皇后的这个提议,非常高兴,立马点头同意了,并欢欢喜喜地发下了册封郑氏为宫中女官的诏书,召她入宫。

然而却百密一疏——长孙皇后都没想到,那郑氏自幼就已经许配了人家!皇后不知底细,宰相魏征却立刻打听明白了。他听说郑氏已经许配了陆爽,虽然暂时没有完婚,但是已经收了人家的聘礼了,按古代的礼制,收了聘礼,就是有夫之妇了。

皇上选妃虽然是自己的私生活,但皇帝既然是天下人的皇帝,那么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到天下。如果李世民要强行接纳郑氏,那谁也阻拦不住。不过按照当时的礼制,就是夺人臣之妻,这显然不是有德行的皇帝该干的事。

魏征立即赶着去见李世民,义正辞严地给李世民直谏,要求他顾及声名,将郑氏送归她的丈夫陆爽。李世民得知竟有这样的事,非常吃惊,迫不得已,连忙召回颁册的使者。

然而以房玄龄为首的众臣,眼看太宗那怅然若失的样子,于是他们出头了。大家都认为是魏征有意搅了皇帝的美事,怪他闲事管得太宽了,纷纷提出:颁诏册嫔乃是大事,怎能因为魏征的几句话就中途废止?

那个唐太宗情敌,读书人陆爽知道了也吓得不轻,赶紧上书皇帝说:“陆某家父在世之时,确实与郑家有所交往,可婚姻之事纯属子虚乌有,都是外人乱传。”

其实李世民内心早已动摇,只是出于大局的考虑,在魏征的逼迫下不得已才忍痛割爱的。

有了陆家的“证明”,众臣就更起劲了,赶紧将陆家的奏章拿给魏征看,纷纷要求李世民重新礼聘郑氏入宫。魏征看后笑道:“陆家只不过是害怕重蹈太上皇情敌辛处俭的前车之鉴而已。”

魏征说的是太上皇李渊当年干的一件糗事。李渊有一名妃嫔,曾经是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李渊夺其妻后又因爱生恨,越看辛处俭越不爽,最后干脆将他降级外调做了县令。倒霉的辛处俭一生都活得胆战心惊,唯恐丢了性命。

李世民听完魏征的这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很坚决地取消了这个婚礼,并且公开下诏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见唐太宗还是很明智的选择大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