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大德山人-为什么有人说现代人写不出经典名著呢
紫薇斗数大德山人,为什么有人说现代人写不出经典名著呢?
经典名著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文学价值、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的范围很广,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说经典名著就会想到四大古典小说,其实不然,经典名著包括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诗、词、戏曲、小说、散文、学术杂书典籍历史传记等等。
到了当代,经典名著还应该包括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剧。
不是说现代人写不出经典名著,而是现代的人的阅读欣赏品味提升了,广泛了,而且对名著的理解,还是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狭义的认为经典名著就是小说。
阅读品味的提升
古典文学作品有古典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因为它们经过时代的洗礼,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堪为经典。
在现代, *** 文学,通俗文学,正派文学大有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很多经典的小说问世,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平凡的世界》、“三个城堡”——《边城》(沈从文)、《围城》(钱钟书)、《废都》(贾平凹)。
*** 文学每年都会产生上亿字作品,正在热映的《庆余年》属于 *** 小说改编的,这属不属于经典,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方可定论。
*** 文学包括《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都很耐读。但因为在主流文学界,这些是不认可的,就像《西游记》《红楼梦》被列为 *** 一样,被主流文学界承认,还需要很长 一段时间。
人们娱乐多元化
经典名著,不仅仅只限于文学作品,宋词、元曲也算是经典,那么,电影,电视节甚至流行歌曲,也应该列入其中。
那些年轻时代流行的歌曲,二十年重温之后,不比文学作品更让人感动,娱乐的多元化,意味着人才“流失”,创造群体向各个领域发展。
经典的含义
除了小说,《春秋》、《史记》、《资治通鉴》史书传记典籍;《论语》、《尚书》、《周易》百家哲学典籍;《窦娥冤》关汉卿、《救风尘》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诗歌戏曲文集;《山海经》、《永乐大典》、《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百科学术典籍这些都属于名著范畴。
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说现代人写不出经典名著,这只是一个片面的看法。
一人说一句自己喜欢的小说中的经典话语好吗?
《遮天》《仙逆》《诛仙》《神墓》《我欲封天》《傲世九重天》《斗破苍穹》《完美世界》回忆了8部玄幻小说。看到的朋友直接划到看过的小说那里,没看过的自行跳过。 *** 表示最喜欢辰东和耳根的。
你的一个赞是对我更大的鼓励,玄幻小说控抱紧我。
《遮天》
天帝叶凡:我为天帝,当诛杀世间一切敌!
无始大帝:仙路尽头谁为峰,一见无始道成空。
狠人大帝:不为成仙,只为在红尘中等你归来。
狠人大帝: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成仙所走过的路就是成仙路。
黑皇:很谦虚的说,杀你如屠狗。
叶凡:做人不能太段德,做狗不能太黑皇。
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
万古青天一株莲。
《仙逆》
“我带你去 *** ……”李慕婉喃喃自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深吸口气,轻笑道:“别人都是去看风花雪月,朝霞落日,而她,却是带我去 *** 。”
生为人杰,死亦鬼雄,我辈修士,何惜一战。
我左手是修魔海短暂的因果,右手里百年一个漫长的孤陌。
我为鱼,道为网,河为天……那执网的老者便是造化!
闻道者,朝生夕死,足尔,寻道者,忘生之死,憾尔。
我颠覆了整个天地,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我逆转了整个苍穹,只为了那天,遮不住你要睁开的双眼。我轰开了无穷虚无,只为了打开一条路……让你找到回家的方向
“神震,兵修列位!”,“妖术,峰火成山!”,“魔道,生死逆动!”,“神、妖、魔……,古道,无仙!。
这雨生于天,死于地,中间的过程就是人生。
《诛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痴情咒,九幽阴灵,诸天神魔, 以我血躯,奉为牺牲, 三生七世,永堕阎罗, 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铃铛咽,百花凋,人影渐瘦鬓如霜,深情苦,一生苦,痴情只为无情苦,芳心苦,忍回顾,悔不及,难相处,金铃清脆噬血误,一生总……----痴情咒。
天地间 *** 位的邪物,不是它,而是……人心!
九天玄刹,化为神雷,煌煌天威,以剑引之。
玉清殿上,有她低沉却似斩钉截铁、断冰切雪般的声音: “我不愿!。
可是这一缕情丝,弟子是再也斩不断了,——陆雪琪。
这世间本是没有什么神仙的,但自太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 *** ,又有天灾人祸,伤亡无数,哀鸿遍野,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遂以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亦是阴魂归处,阎罗殿堂。
《神墓》
穿越了宇宙洪荒,凝练了天地玄黄,纵使摆脱了六道轮回,也难逃那天地动荡。
辰南:恨天夺我一万年
魔主:亿万生灵为兵,百万神魔为将,待到逆乱阴阳时,以我魔血染青天!
雨馨:当你老去的时候,还记得一个叫雨馨的女孩儿…
辰战:给我时间,无需复活远祖,我将超越远祖。
独孤败天:天地为局,众生为棋。
龙宝宝:我是大德大威宝宝天龙。
紫金神龙:一百遍啊一百遍!
独孤败天:修我战剑,杀上九天,洒我热血,一往无前。 历千劫万险,纵使魂飞魄散,我灵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天道!天道!天已失道,何需奉天,道既死,魔应生!
人王:王注定亡,墓终为墓,既然曾今拥有,何必在乎天长地久
《我欲封天》
出门不捡就是丢!
我命如妖,欲封天!
我辈山海修,生死山海魂。
今天,我会杀很多人,你不喜血腥,可以闭上眼
如有来生,我将让这手掌 再也不能遮挡我的眼!
我让天睁开眼,天就必须睁开眼。我让天闭上目,天就不能不闭目。
彼岸花开七色天,花落成仙一千年。仙山之门藏因果,斩花之路莫问天。
“古道,执封天之念, 山河苍生大善,九山海需道劫来 ,吾命无量在”
贪财腼笑因果运,至尊桥下踏天魂。 三十三天罗天仙,九海道劫吾命存。
《傲世九重天》
一点寒光万丈芒,屠尽天下又何妨。
且把恩仇先快意,何惧人生不重来?
吹彻九重天湖水,唯我掌中紫玉萧,天机难测,天机可测。
君陪我琼霄风云舞,我伴君傲世九重天。
江湖本是断肠地,君不断肠我断肠!
九霄云中莫轻舞, 三生路上可补天; 阴阳需惜娇容倩, 邪气凛然莫妄言。
既曾挥屠刀,怎免被鱼肉?
九劫已成空,生死尚从容;青天犹可补,何必待来生!
《斗破苍穹》
姐姐等着你回来,到时候,我相信,即使是云岚宗,也只能在你脚下匍匐颤抖!
萧炎:吾以炎帝萧炎之名,赦天下万火,听本帝号令!
萧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萧炎:这张契约,不是解除婚约的契约,而是本少爷把你逐出萧家的休证!
纳兰 *** ,当年你给我萧家的耻辱,今天请还回来。
古薰儿: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在斗气 *** 上,流传一句话:如果某日,你摔落悬崖,掉落山洞,不要惊慌,往前走两步,或许,你,将成为强者!
合作。一般都是建立在双方实力相差不远的前提之下。
别说区区一个云岚宗,为这小子便是得罪整个天下又如何。
《完美世界》
吃掉吃掉,统统吃掉!
一剑断万古,一古一轮回。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
谁在称无敌,那个敢言不败?帝落时代都不见!
你若能来,此叶绽放,一行脚印,明灭不定的路。
杀到世间无人敢称尊。
我不与世争,从此此界自成一方禁区,屹立红尘外,莫扰我!
败在我手中之敌,从来不会被我视为对手,我给你时间追赶,直至你遥望不见。
诸般因果尽加吾身。
少年必是头角峥嵘人物。
我们体内流淌的不是罪血,是光辉还有荣耀。
究竟是我摆脱了历史,还是被历史遗弃了呢。
就算我一手托着原始帝城,背赴天渊,我安澜一样无敌世间!
如果跟他们为敌,就要被孤立的话,那就来吧,我愿投身大动乱中,我就是更大的清算者!
道友请留步…
点……点赞关注???
唐代诗词中代有郑字的诗句?
非常多的:
1、荥阳郑
清
郑燮
《沁园春·花亦无知》
2、郑公樗散鬓成丝
唐
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
3、郑注用事
唐
杜牧
《秋娘诗并序》
4、去兹郑卫声
唐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5、风流郑季庄
宋
苏轼
《南歌子·欲执河梁手》
6、郑子真、岩谷躬耕
宋
苏轼
《行香子·三入承明》
7、小郑非常强记
宋
苏轼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
8、郑庄好客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9、君莫是、郑当时
宋
范成大
《木兰花慢·古人吾不见》
10、宠拜三公入郑庄
宋
王之道
《减字木兰花·金尊频倒》
11、不比郑声 ***
宋
张抡
《诉衷情·闲中一弄七弦琴》
12、郑庄好客
姚述尧2
《减字木兰花·烟收云敛》
13、郑人缓也泣
宋
辛弃疾
《兰陵王·恨之极》
14、郑贾正应求死鼠
宋
辛弃疾
《瑞鹧鸪》
15、寄与冯川郑小奴
宋
石孝友
《鹧鸪天·别後应怜信息疏》
16、籍籍郑庄人物
宋
韩淲
《好事近·腊雪映江梅》
17、便引郑郊溱洧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
18、说郑公家
宋
吴潜
《柳梢青·绿野平泉》
19、等待郑公风
宋
刘辰翁
《临江仙·旧日采莲羞半面》
20、惟郑国三良
宋
无名氏
《喜迁莺·古今三绝》
21、郑公乡老开酒尊
唐
李贺
《南园》
22、烧丹郑舍人
唐
白居易
《感事》
23、郑庄场圃入微茫
元
元好问
《鹧鸪天·偃蹇苍山卧北冈》
24、示秀才郑彦通流水小桥横
元
王恽
《感皇恩 癸未重午日,冶头回辔,得感皇恩一》
25、凋零郑圃
元
冯尊师
《苏武慢·返照回光》
26、郑绵络些
先秦
屈原
《招魂》
27、起郑舞些
先秦
屈原
《招魂》
28、郑卫妖玩
先秦
屈原
《招魂》
29、代秦郑卫
先秦
屈原
《大招》
30、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先秦
屈原
《卜居》
31、流郑激楚
魏晋
曹丕
《善哉行》
32、稚川师郑君
宋
陆游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33、南郑归来二十霜
宋
陆游
《秋思》
34、我昔在南郑
宋
陆游
《夏夜》
35、衣食行郑白沃
清
梁启超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36、独恨无人作郑笺
元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37、郑公独挽首
宋
张镃
《杂兴》
38、林郑珍
宋
释慧性
《偈颂一百零一首》
39、谁料郑声乱雅中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40、郑国游人未及家
唐
李颀
《送陈章甫》
41、周王逢郑忿
南北朝
庾信
《咏怀》
42、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宋
姜夔
《探春慢·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
43、驱车郑城宿
唐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44、郑卫不足听
唐
白居易
《答《桐花》》
45、郑君得自然
唐
白居易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46、声妓放郑卫
唐
白居易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47、何人为觅郑瓜州
唐
杜甫
《解闷十二首》
48、劳生愧严郑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
49、流水非郑曲
唐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
50、岂但祁岳与郑虔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51、郑庄驿
宋
游次公
《贺新郎·斗柄回秋律》
52、郑子江头逢二女
宋
晁补之
《调笑/调笑令》
53、郑庄风韵
宋
韩元吉
《醉蓬莱·听清歌初转》
54、郑玉非娼女
宋
刘仙伦
《贺新郎·郑玉非娼女》
55、卫姬郑女腰如束
宋
高观国
《玉楼春》
56、一洗 *** 哇郑卫
宋
林正大
《水调歌·耿耿银潢净》
57、郑声放
宋
冯取洽
《贺新郎·二老交相访》
58、记贞观、郑公恰至
宋
牟巘
《满江红·七荚新春》
59、张翁与郑婆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60、张翁与郑婆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61、不烦郑氏笺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62、郑庄置驿
唐
李瀚
《蒙求》
63、郑均白衣
唐
李瀚
《蒙求》
64、郑众不拜
唐
李瀚
《蒙求》
65、郑崇门杂
唐
李瀚
《蒙求》
66、仰慕严郑
汉
嵇康
《幽愤诗》
67、忆从南郑入成都
宋
陆游
《感旧》
68、常思南郑清明路
宋
陆游
《梨花》
69、常思南郑日
宋
陆游
《秋冬之交杂赋》
70、秦收郑渠成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71、远托郑人缓
宋
黄庭坚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72、南郑奋熊罴
宋
邵雍
《观棋大吟》
73、实能魏郑
魏晋
曹摅
《赠欧阳建》
74、陈国郑东门
南北朝
鲍照
《幽兰》
75、出郑终无反
南北朝
庾信
《周宗庙歌 皇夏》
76、如何郑公客
宋
陈师道
《绝句》
77、郑鲁有游女
宋
艾性夫
《杂言》
78、岂独魏郑公
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
79、郑圃赵昌父
宋
方回
《秋晚杂书三十首》
80、郑君故多方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
81、相携话别郑原上
宋
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
82、自是秦楼压郑谷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
83、列子居郑圃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
84、郑公诗人秀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
85、莫辨陈郑火
唐
李白
《大庭库》
86、郑氏才振古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87、郑公纵得归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88、给事论郑注
唐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
89、--郑愔陈师振旅清九垓
唐
李显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90、--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
唐
李显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
91、郑生运其谋
唐
卢照邻
《咏史四首》
92、北疆虽入郑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
93、吉凶恒委郑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
94、郑李光时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95、郑逃秦谷口
唐
张籍
《赠殷山人》
96、之子夫君郑与裴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97、过扬於郑氏山亭
金
蔡松年
《水龙吟 仆三年为郎外台,故人扬子能作广文》
98、免教郑谷叹多端
元
马钰
《望蓬莱 八日》
99、郑人惧稽颡
魏晋
曹丕
《广陵于马上作诗》
100、四十从戎驻南郑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01、四十从戎驻南郑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02、郑虔自笑穷耽酒
宋
陆游
《枕上作》
103、郑公扶贞观
宋
黄庭坚
《岁寒知松柏》
104、雅郑亦复殊
宋
王安石
《杂咏三首》
105、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南北朝
庾信
《周五声调曲 角调曲 一》
106、生惭郑国延韩命
近代
汪精卫
《豁盦出示易水送别图中有予旧日题字并有榆生》
107、郑元和
元
关汉卿
《【双调】大德歌 三》
108、郑郑已生齿
宋
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109、偶式郑公里;岂期姜桂性
清
梁启超
《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
110、郑子为米仕
宋
陈造
《十诗谢寥计使》
111、传注王郑混
宋
方回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112、诞此郑公
宋
金履祥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
113、郑公之人
宋
金履祥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
114、郑公是似
宋
金履祥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
115、叱诃郑玄日
宋
林泳
《杂述》
116、未可灯前骂郑玄
宋
刘克庄
《和季弟韵二十首》
117、识郑尚书曳履
宋
刘克庄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118、郑傅怜才恰半年
宋
刘克庄
《无题二首》
119、北郭郑仙翁
宋
王洋
《再和》
孔子为什么认为中庸是德?
这段话是孔子对“中庸”之道的阐述。
“中庸”是什么?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并且是一种更高的道德。何为“中庸”?自孔子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众说纷纭,据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曾专门作过一篇《中庸》,简述“中庸”的具体含义,《中庸》云:“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他将中庸解释为“中和”。宋朝的朱熹给出的解释是:“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又引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师徒二人的解释虽然说法不同,但含义基本相同。
其实,在《论语》中,孔子并没有给“中庸”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在《先进篇》中却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第十一),“过”就是过火,“不及”就是火候不到,就像炒豆芽一样,炒过了,豆芽就炒熟了;火候不到,豆芽有生味,必得把握好火候,才会使炒出的豆芽鲜嫩可口。“过犹不及”道出了“中庸”之道的基本含义。
令人遗憾的是,现代人一提到“中庸”,往往会联想到一个词——“和稀泥”。比如,甲乙二人正在打“口水仗”,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时候突然来了第三个人,听了甲的陈述,说了一句“有道理”;听了乙的陈述,也说了一句“有道理”,然后把两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发表一番自以为高论的观点,让甲乙二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以暂时平息这场争执,至于什么是正确的,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明明知道也不想说,害怕得罪甲乙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这个人的做法是最典型的“和稀泥”。
有人认为,这样做就是中庸,其实是对孔子“中庸”的曲解。结合上文所引材料,我对“中庸”的理解是: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能够做到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符合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就是中庸。“和稀泥”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种做法要么超越规律,要么达不到规律的要求,是一种无原则的调和,因而不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孔子还认为,“中庸”是一种更高的道德,一般人很难做到。事实的确如此,谁能对规律把握的如此准确,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说一句错误的话?不做一件过头的事?除非像孔子那样的圣人。但是,做为一般人,我们也没有必要向孔子看齐,只要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尽量做到“三思而后行”,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其实离“中庸”之道就不远矣。
做为教师,我们也应当始终懂得并时时恪守“中庸”之道。首先,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锐意创新,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有所不为,就是坚决不做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且要知道自己的不该做什么。到底该不该,不是由利益所决定,而是自身的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在起作用。
其次,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做事。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从当今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和运用,不是“过”而是“不及”,比如启发式教学,真正在教学中像孔子那样运用自如的教师,了了无几。相反,对于“洋”理论,反而有过之而不及,并不是说这些理论不好,只是一旦用过了头,就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杜威的“生活教育”,有其合理的成份,但如果在学校教育中一味的强调“教育即生活”,忽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就会邯郸学步,劳而无功。
三是教师要淡泊明志,波澜不惊。教师也是人,也会有利益的诉求,也会遇到很多难事、烦心事,此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急躁冒进,否则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教学和工作,还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优秀的跳水运动员入水时,溅起的水花越小,得分会越高,因为水花小,说明运动员对身体控制得好。我们遇到事情,要像跳水运动员那样,沉着冷静,多想一想话该不该说,事该不该办,多思考一下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前避免其发生,而不是等待事情发生后再去处理事情。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你如何看待崔如琢的书画艺术?
【文藏来答】作为中国当代知名的艺术大师,崔如琢一直以他蓬勃厚重的笔法,将东方山水画 *** 有的书卷气韵绘就出悦动的生命情调,并在创作中追求诗意与画境的融合,最终创作出别样的空间之美。崔如琢以积墨、指墨画闻名于世,其指墨画更是自创一格,独成风貌。以下是对崔如琢先生的采访与对话,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自己眼中的艺术与梦想~
艺术家 崔如琢
指墨艺术:以气写形
中国画的底蕴是哲学,指墨更在表达中国画的哲学精神时似乎更为直接。“气”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指墨创作可以更加直接地达到以气写形的境界,对于画而言,这种方式可以加强画面的灵动感,对于书法而言,它可以做到用笔很难做到的“屋漏痕”。总之,以指作画更能突出画家的感性精神。
崔如琢《葳蕤雪意江南》纸本设色 2013年 295×1152cm
比如大画家潘天寿先生,潘老的东西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高峰,我认为潘老的指墨是高于他用笔画的画。潘老是一个学养深厚的大画家,但深厚的学养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容易使画家太过理性,导致其画出的画会略显刻板。所以潘老为了克服自己这方面的弱势就用手画。因为用这种方式创作,会大大缩短你理性思考的时间,最终达到感性的灵动。所以潘老的指墨艺术是中国指墨的一个大的历史高峰。
中西合璧:作为基因的民族性可壮大但不可改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百花齐放是对的,中西合璧是允许存在的,但是不能代表主流,主流应该是民族性的。当年潘天寿有观点说:中西绘画是两座高山,这两座高山各有千秋,这两座高山可以互相借鉴,但是距离要拉开,越远越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崔如琢《有田皆种玉 无树不开花》纸本设色 143.5×73cm 2013年作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国书画一定要讲传统,传统像人的基因一样。基因不能变,但营养是可以变的。中国的写意画,既要讲意境,也要讲笔墨。崇尚经典并不意味着摒弃现代,尚古而不拘泥于古。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现下所谓的中西合璧其实大多是以西为主,民族性为辅,实质上是在改变基因。所以这七十年来的中西合璧我是否定的。我所否定的是他把民族边缘化了。
崔如琢《老树悬崖叶半秋》镜心 纸本设色 143.5×73cm 2012年作
艺术市场:我的梦想是超越毕加索和梵高
曾经有人建议我,市场上的画都在降价,我也应该随着大环境降价,当时我明确地回应道: *** ,画的价格是市场行为,我的画价格的高低应该由市场决定。第二,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北魏石雕,再到隋唐宋以后的书画艺术,还有我们的瓷器等杂项,这些真品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件作品超越一亿美金、超越毕加索、超越梵高,更别说超越达芬奇。难道是我们的艺术不如别人吗?当然不是。
崔如琢《荷风千秋》纸本设色 2010年
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有这种雄心:不仅仅满足于与西方平起平坐,而是要超越西方,因为我们的历史更加悠久,文化积淀更加深厚。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理想有担当,这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
所以我回答他,画的价格不能跌,要一直超越毕加索、梵高。这一方面是我个人的梦想,当然我也有这样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看,要超越西方不是市场问题,是民族尊严问题!
原文作者:郑朝辉
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12月刊《崔如琢: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