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南北山人版-纳兰容若菩萨蛮回文

admin2023-03-04 19:12:4633

紫薇斗数南北山人版,纳兰容若菩萨蛮回文?

菩萨蛮·回文

清 纳兰容若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紫薇斗数南北山人版-纳兰容若菩萨蛮回文

回文: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某些诗词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对此种修辞手法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起自南朝梁刘勰,其《文心雕龙·明诗》中云:“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徐制。”一说起自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诗。

纳兰容若(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公元1676年(康熙15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仅31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如何看待有人说山水是国画艺术的主题?

忽悠,忽悠,再忽悠,自古以来中国书画以花鸟鱼虫为主题,看看古诗词[呲牙][呲牙][呲牙]

中国色,取之于天地万物,饱满丰盛

古人对色彩的称谓可谓花样繁多,从胭脂到天青,从粉红到黛绿,每一个颜色名称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以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满园深浅色,照在 *** 中。——王涯《春游曲》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古人的色彩斑斓都是来源于大自然,以花果蔬命名的色彩 中国颜色。(图片来源于@图源网 )

番茄红 橄榄绿 蓝莓紫 菠萝黄 山楂红 杏仁白,可见中国书画多以花鸟鱼虫人见人爱为主题,花鸟画作为对自然的写照和生命的关照,其宗旨是注重表述人的心灵世界,体现人的内在生命。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花鸟画的演变和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图案纹样中就出现过鱼虫鸟兽及各式花叶纹样。殷商的甲骨文上出现了鸟的画法,到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玉石雕刻上,有了龙凤、饕餮、鱼蝉等相对复杂的图案。从战国到魏晋,动植物的图案形象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装饰,例如战国出土的帛画《龙凤人物图》中的龙凤栩栩如生。漆器中的鸟兽蛇纹样,墓室壁画中 *** 朱雀、祥瑞珍奇等图案。石窟壁画中莲花蔓草,纹饰已经很精美,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更有《射鸟》、《斗虎》等生动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名家星光璀璨,当时很多名家兼工花鸟,传说中张僧繇画鹰、鹞如生,致使鸠、鸽看见惊飞而去。这时期的墓室壁画《集安高句丽墓》已出现树鸟的描绘,其中莲花、鸟的出现是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初具面貌的作品。

再说山水,那一幅山水画里面不着重画花鸟树木,现在有些习画山水的就因为对花鸟鱼虫绘画能力弱,一致于画的山水缺少灵气,缺少情感,缺少活灵活现的灵魂,死气沉沉,想通过一点红带来生气,真是"可爱",再看看李可染大师的作用,多以树木的刻画和牛童的形象树立使山水画带来生命力

临摹作品

希望中国书画永恒称为东方明珠,作为东方艺术更应该传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里承载着是中国的人物和鸟语花香,如果没有对花卉和人物的绘画能力,所画出来的山水是空洞无力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个人的一些见解,望指正,下面是自己的画作请指导!

紫薇斗数南北山人版-纳兰容若菩萨蛮回文

有哪些与月相关的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继梁祝黄河之后中国还有哪些知名的古典音乐?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 ***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比喻知音或知己。《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 *** 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夕阳箫鼓》——后改为《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渔樵问答》——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胡笳十八拍》——全曲逐层倾诉蔡琰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曲调哀婉凄切,深刻感人,反映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剧性遭遇。《广陵散》——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 *** 的悲壮故事。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平沙落雁》——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十面埋伏》——乐曲真实展现了中国历史战争的恢弘与壮观。乐曲以丰富的表现手法、生动的音乐语言、特有的演奏技法将尘土飞扬的古战场形象而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这是中国十大古典音乐,用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美、韵味十足,堪称古典音乐精髓,都能拿得出手,闲暇之余听听,是一种美的享受。

江西省会是哪个?

江西省省会是南昌。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 1927年8月1日,“南昌 *** ”宣告中国 *** 领导下的 *** 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 *** 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位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 29°11'之间。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更大纵距约121公里,东西更大横距约108公里,全境更高点梅岭主峰洗药湖中的洗药坞,海拔841.4米。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总面积约740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

南昌市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的省会中心城市,是连接三大重要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际交通廊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