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指什么-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admin2023-03-11 16:32:2940

庚戌指什么,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问题分析】:关于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比如:敬王元年。从问题本身来讲,所谓“历史”,指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史实事件,而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和记录的依托就是历法,也就是说没有历法时间作为依托,史实事件就没法达成共识形成记录和记忆,所以历史“时间”的计算 *** 其本质就是古人的天文历法,而古人的天文历法演变过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其中“敬王元年”属于王公纪年法,是古人用来“纪年”的其中一种计算方式,而天文历法对于自古以来就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民族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正是由于人们对时间有了认知,才真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创世纪,所以时间对于我们的祖先的重要程度,远远超出我们今人的想象,关于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我们可以从古代天文历法入手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从“时间”本身来看,古人历史时间的计算基础源于太阳。历史时间的计算方式演变背后的实质是古代天文的进步和发展。

甲骨文的“时"是“日”上面一个“止”,本义是太阳运行的分隔,所以古人认知时间首先是从认知太阳开始的,所以古人把时间又称之为“光阴”。

从古至今,古人对历史时间的计算方式,有着一个不断演变和变化的过程,而计算方式演变背后的实质是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二、历法自诞生开始就与天命神权和皇权紧密联系,所以历史事件的计算 *** 也是围绕帝王君主而展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在古代,农业耕种的播种时间就是人们的“天”,天时决定了人们一年的收成,所以人们常说“靠天吃饭”,但是在古代,从三皇五帝开始,能真正观天授时的只有当时的部落领袖,也就是帝王。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新的帝王就要颁布新历。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

庚戌指什么-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1、上古时期以部落领袖的名号记录时间。

古人认识时间是从太阳开始,所以我国最早的历法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历,也就是伏羲的八卦历,至今我们仍把日历称之为挂历也源于此,将一年分为10个月。 女娲时期,女娲补天创立了太阴历以月亮的望朔为制定太阴历,将一年划分成了十二个月。

而一年的划分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为参考。

上古时代,历法的创建主要源于农时的需要,而人们主要是以氏族部落为主导的群居生活,我们所熟悉的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其实都不是一个人,而是部落领导者的通用称号。

2、观象授时时期,帝王名号记录时间及干支历法的产生

黄帝时代,历法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就是在太阳和月亮为基础上加入了星辰,从而建立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阴阳合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历。

《正义》注曰:“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从黄帝开始,古代的历法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后每种历法在黄帝历法基础上完善增改。

《黄帝内经》中完整的保留了上古历法的记载: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名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故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黄帝时期,文字创立,天干地支完善,六十甲子的干支历法建立,很多人说,西汉以前,只有干支纪日,没有干支纪年,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六十甲子的历法一建立,年月日比必然是同时建立的一个完整的历法模型,有干支纪日,必然有干支纪年纪月。

因为年月日的概念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当时历法知识只掌握在极少数的帝王手中,而帝王通过观天象授予民时,从而指导人们的耕种劳作,由于文字传承的不便,而干支历法刚刚创建,并不成熟,所以五帝时期,到史学界公认的西周共和元年为确切纪年的开始,以往的时期都是以帝王名号作为历史时间的记录,历代君王还是以观天象授民时为主导,干支纪时为辅,并不流通。

3、西周时期开始的王公纪年

西周以后,《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从此开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字记载的纪年,史学界称之为"王公纪年",王公纪年就是以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比如“敬王元年”就是东周第十四任君主周敬王新君即位的 *** 年,往后是二年、三年......。

4、战国时代的岁星纪年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了解到岁星移动的周期规律,从而采用了岁星纪年的 *** ,但岁星的回归周期并不精确,所以岁星纪年并未完全推行起来。东汉废止了岁星纪年法,仍用干支纪年法。

5、汉代年号纪年及干支纪时的普及

到汉武帝时代,颁布了《太初历》,历法又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并纳入了指导农时的二十四节气,成为了最精密的历法,以后历代历法的修订都是基于此。

同时君权神授理论的提出,君主 *** 正式开启,汉武帝首创年号来纪年,称之为“年号纪年”,年号是皇权的象征,在此之前的只有年数,而无年号 ,汉武帝刘彻首创年号“建元”,从此开启了我国历史上年号纪年的制度。自此以后,历代皇帝登基首要事情就是更改年号。

虽然年号纪年一直都在使用,但天干地支纪年也从未放弃使用,汉章帝元和二年,全国推行干支纪年,自此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很多时候都是同时兼用的,

“如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自东汉官方推行干支纪年以后,干支纪时就一直没有中断,干支纪时也推挤到古人生活的 *** 面面直到现在,干支纪时的二十四节气还在指导我们的农耕劳作。

结语:历法是天命的和皇权的象征,所以历史时间的计算 *** 其本质还是以帝王纪年为主导,无论是开始的"王公纪年"还是后面的"年号纪年",都是帝王纪年的一种体现。而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历法的,所以历史时间的计算都是围绕帝王君王而计算。

但是自东汉干支历法的普及和推广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干支纪时不仅仅是历法的象征同时也上升到了哲学角度,是传统文化一切学科术数的核心基础,二十四节气的普及也让老百姓也有了机会学习天文知识,由此民间产生了基于干支历法的简化版:生肖纪年,就是基于干支纪时的民俗版,以方便百姓计算时间。

庚戌指什么-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世界未解之谜之河北山峰上的神秘古塔?

两座古塔天生奇异,在清朝曾一度传闻是“王仙生”的仙家洞府,至于建造之谜,直到1000多年后才被揭开。

简单了解下河北的“双塔山”

在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西南十公里处,有两座突兀的小山峰,旁边还有石马、石凳、石洞等自然景观,占地面积高达3000多公顷的自然风景区内,遍布着各种隽丽秀美的山峦怪石,游客进入此地,都会不由得感叹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两座山峰远看差别不大,但细看之下,还是略有差异,北峰高40多米,圈周长74米,南峰虽然高度差不多,但圈周长只有34米,显得要“瘦小”一些

在景区建立初期,景区为了增加游客体验,让他们一览两座山峰,还特意在双塔山中间建造了一个螺旋梯子,但之后为了保护双塔山,没过多久便决定拆除。

如果只是两座突兀的山峰,或许还不足以令人啧啧称奇,但双塔山更大的亮点在于它们峰顶的两座古塔。

北峰的古塔为圆锥形,没有门,结合多方史料来看,有可能是一座墓塔。

南峰的古塔虽然顶部已经塌陷,但从两层塔底来看,这应该是属于一座四边形的方塔,南面有一扇佛龛门,内部中空,有一座损毁严重的佛像,此外并无他物,属于一座庙宇。

至于双塔山上两座庙宇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关联着两个传说。

在《承德府志》中记载,由于双塔山十分奇异,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于是乾隆找人搭建云梯,顺利登顶,只见庙宇方塔前面的香炉里,飘出屡屡青烟,缭绕着整片峰顶,塔中供着一块石片,上面刻印着“王仙生”三个字。

乾隆进入塔身内部,拿出一本旧书,翻开阅读却根本不认识书中文字,只得无奈出塔,回头又望见塔前居然有双草鞋,空地还有几畦韭菜,虽然感到疑惑,但却无从探究,在探索完丁点大的峰顶后便觉无趣,最后揪了几根韭菜后便下塔回避暑山庄休息。

就在当天深夜,乾隆正在熟睡之际,一位白发老者突然出现在他梦中,上来就怒斥凡人擅闯仙家洞府的事,并且还顺走了仙人的药草,乾隆纳闷的反驳,他只是拿了几颗韭菜而已,哪里来什么仙草,荒谬至极。

然后乾隆将看到的景象,告诉白发老者,例如韭菜、草鞋、香炉、旧书等等,白发老者说道:“你等凡夫俗子,自然看不透其中奥妙,我这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香炉是生云坛,韭菜更是灵芝仙草!”

就在乾隆还想细细询问之际,老者突然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乾隆的梦中,第二天,乾隆想再登云梯上去一探究竟,结果这坚固的云梯,却被一场大风给刮倒了,乾隆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于是只得作罢。

还有个传闻跟吕洞宾有关,传闻隋唐时期,河北双塔山附近有两个妖怪在作乱,吕洞宾得知后,便用法力从海外仙山挪来了两块巨石,由此来 *** 这两个为非作歹的妖怪,可谁知,两妖怪法力却也不弱,眼看将要挣脱两座巨石的 *** 时,吕洞宾赶紧在上面变化出两座古塔,这才终于将两只妖怪彻底镇住。

以上两个传闻虚无缥缈,没有实际根据,朋友们当娱乐看看就行,那么两座小山峰上的神秘古塔,到底是如何建造的呢?

河北山峰上神秘古塔的建造真相

有人说,双塔山原本就是同一座山,为了保护两座古塔,才将周围挖空,初步一看,这个可能性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但细说之下却十分不合理。

如果出于保护,完全可以把一座山挖空,就像古代帝王的陵墓一样,然后在四周布置各种流沙和小石子,最后封闭地宫。

况且双塔山的高度也就40多米,对盗墓贼来说,这点高度几乎没有难度,所以为了保护文物特意挖空周围山体,这种理论不现实。

有没有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呢?

双塔山依旧同属一座山,在佛塔建造完成后,此地偏偏经历了剧烈的地壳运动,但双塔山周围有很多类似的山峰,据科学家推测,承德此地诸多类似棒槌的山峰,是由于长期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的,整个过程不可能在1000多年内完成,如果说几万年或几十万年倒还有可能,而且从史书中记载来看,近1000多年,承德地区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地壳变化。

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双塔是直接建立在 *** 的双峰之上的?那么在工程技术落后的古代,工匠们又是如何建造的呢?

答案在2010年被揭开。

庚戌指什么-历史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2010年,国内知名探险家胡东岳受承德相关部门的邀请,决定攀登到双塔顶部,将其中有价值的古塔残骸带下来,以供考古学家研究。

在勘察过后,胡东岳认为两块巨石因风化严重,不能以寻常方式攀爬,而后他选择将绳索固定在巨石顶部,在抛投器、上升器的辅助下,胡东岳40分钟后成功登上巨石顶部。

可是当他到达巨石顶部后发现,这两座古塔已经没有什么残留文物了,除了零碎的香炉案台和石像之外,真的别无他物。

最后胡东岳带着香炉和塔砖回到了地面,经过现代科技研究,塔砖是1000多年前辽国的产物,香炉是清朝物件。

可是,对于双塔的建造之谜,仍然没有解开。

眼看无法从胡东岳带回的物件从寻找答案,专家再次来到双塔山,这次他们仔细观察着两块巨石,令人惊讶的是,专家发现巨石内侧竟然有很多凹槽,本来专家认为凹槽是自然风化而成,但随着专家在凹槽内发现了一些腐烂木头残片才知道,原来这些凹槽是人工开凿的。

随着越来越多凹槽的发现,专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在巨石上开凿凹槽,得益于两座巨石之间的距离较近,完全可以用梯子一层层搭建上去,最终形成一条从地面到顶部的通道,辽国的砖头,清朝的香炉也就可以解释了。

目前来看,双塔是辽国时期建造的,可辽国为什么要在顶上建造两座古塔呢?

首先跟他们的建造习惯紧密相连,辽国人建造宝塔,习惯在高处建造,其次,辽国有可能将这些建在高处的宝塔,当做侵略北宋的路标,而承德双塔山附近群山环绕,动辄就会迷路,所以辽国在巨石顶端建造双塔,也能当做引路之用。

——END——

什么叫寺观之犬?

寺观之狗

古代民俗中风水学里面的名词。是指庚戌年出生的人。出自三命汇通论,是算命的一种说法。寺观之狗命在六十庚戌中,对应 庚戌年。即生于庚戌年的人,都是“寺观之狗”命。六十庚戌是最古老纪年 *** ,这样纪年是根据长期生活总结,发现在这个年命的人都有共同的情况。六十庚戌在我国夏代已有,发掘出来的大量甲骨卜辞都写有“庚戌”等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道九流中的阴阳道将历代阴阳五行、风水相术作为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秦代焚烧坑儒、汉代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五斗米道的农民 *** 团登上历史舞台,取代阴阳教。并以老子为祖师,原本的阴阳教的阴阳师随机没落大部分在汉唐随日本来华学者东渡。这也就是为什么道教有尊贵的风俗,这是为了寻访原来阴阳教留下的研究成果。各种流行小说如“盗墓笔记”、“鬼吹灯”,其中都描述了大量寻求古代秘宝、秘术的情节,其中体现的就是寻找阴阳教的学者研究的成果。很多电影小说所表现的日本”阴阳师“其实是源自中国,因为才有相同的符咒、结印、神术、式神等等。

1973纳音是什么?

1973年为癸丑年,纳音为桑柘木。

纳音指在古代中国术数预测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取数的 *** ,它对应的数理已经被六十甲子纳音明确规定下来,其基本的意义还是用“五行”来阐述的。

六十甲子纳音为: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所以,1973年为癸丑年,纳音为桑柘木。

2021年2023年分别是什么呢?

2O23年是癸卯年。2021年是辛丑年,辛丑之后是壬寅,壬寅之后是癸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配地支从甲子开始轮完整整六十年,俗称一甲子。人到六十岁称花甲之年。今年2022年为壬寅年,23年癸卯年,2024年天干又从甲开始,地支继续往下轮,便是甲辰年。往下便是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之后又从甲寅开始往下轮。以此类推一甲子一甲子轮回。岁月永无止境,生命却有期限,人当珍惜生命中每份每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