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的典故-女驸马为什么救李郎

admin2023-03-03 18:32:33198

东床的典故,女驸马为什么救李郎?

因为他和李郎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的李兆廷。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

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

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

东床的典故-女驸马为什么救李郎

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东床的典故-女驸马为什么救李郎

王羲之书法故事简短篇50字?

据史 *** 载,王羲之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爱书法,家里用坏的毛笔一根又一根,已经快堆积成一座小山,大家都称之为“笔山”。

因为经常王羲之经常在后院水池边,练字洗笔墨,久而久之,池子里的水也变得黝黑,于是大家都称之为“墨池”。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

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更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 不易,希望采纳。

乘孔快婿的典故?

当朝太傅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进王府,结为亲家。于是,就在下人的引导下,来到王府,开始挑选女婿。因为自己的女儿有着倾国倾城之姿,聪明贤惠。所以王府的青年俊杰都想被太傅看中,成为他的女婿,走上人生巅峰。每个人都细心打扮自己,想把自己 *** 的一面,展示给未来的老丈人看。可是,王羲之丝毫不在意,当时的他听说太傅来了,并没有任何巴结之意。和往常一样,还躺在床上睡觉。

太傅为了考验未来的女婿,就询问下人,王家的青年俊杰表现得怎么样。下人回答道,王家的子孙都相貌堂堂,但是因为太傅您大驾光临的原因,言语之间都显得有一些不自然,缺乏大家气度。唯一一位王家公子气定神闲,躺在床上看电视,丝毫没有因为您的到来改变什么。听完下人的回答,太傅也是十分开心,并声称找到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因为王羲之的这一做法,后来的人们把女婿,也叫做东床。不得不说,王羲之也算是人生赢家了。自己堂兄弟花时间精心打扮自己,最后却输给了一个躺在床上的人。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不得不说,古代的婚姻也是草率,仅凭一个人的随意表现,就定下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觉得有用

王羲非书品外的典故?

典故:东床坦腹

《世说新语》记载:羲之20岁时,另一大士族、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家选婿。其时重门第等级,王家子侄纷纷乔装打扮,神态矜持,希望被选中。惟羲之若无所思,躺在东边竹案旁比划书法、吃着冷馍,因天热还坦胸露腹。太尉喜形赞叹道:此正我婿也!自此有了“东床”(女婿称呼)和“令坦”(称呼他人的女婿)之说。

古时对女婿的称呼是什么?

古代人用女婿、子婿、郎婿、快婿、东床、金龟婿、驸马、半子、坦床、脔婿、乘龙快婿等来代指女婿。分别如下:

1、女婿:简称“女儿的丈夫”,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等。;而女婿儿则属于华北地区的一些方言口语,意思是丈夫。

2、子婿:指的是女婿。出自《史记·卷 *** ·张耳陈余传》:“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鞲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

3、郎婿:唐裴汀裕《东观奏记》卷上:“万寿公主,上爱女,钟爱独异。将下嫁,命择郎婿。”

4、快婿:指的是称心如意的女婿。《北史·刘延明传》中就有记载:“吾有一女,欲寻一快女婿。”

5、东床:源于我国晋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坦腹东床的传说。

6、金龟婿:指的是身份比较高贵的女婿,这个称呼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中:“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7、驸马:又被称为帝婿、主婿,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女婿,因为驸马都尉而得名。

8、半子: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女婿,在《旧唐书·回纥传》中写道:“今为子婿,半子也”;二是指妻子和前夫所生的儿子。

9、坦床:是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听说郗太傅派人来选女婿,大家“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东床上坦腹,如不闻”。后来就用“坦床”代指女婿。

东床的典故-女驸马为什么救李郎

10、脔婿:旧称科举榜下所选择的女婿。

11、乘龙快婿:意思是称心如意的女婿就好比乘坐在龙上的得道神仙,以前的时候用来指才美貌双全的女婿,现在也常用来答称别人的女婿。出自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卷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