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挽联-悼念母亲的对联
东床挽联,悼念母亲的对联?
上联:灵前洒泪,千呼万唤娘难见
下联:棺旁叩头,儿泣女悲母不回

上联:叨爱坐东床,痛当年鸾首分飞,母失季媛郎丧偶
下联:感恩铭内腑,嗟此日萱颜永杳,情伤半子泪沾襟

上联:辞官侍母,植栗供亲,常思结草衔环,无疆大孝传千古
下联:枕块寝苫,筑庐守墓,犹念慎终追远,一颗纯心壮九天
求结婚对联和诗词?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喜酒喜糖迎喜客; 佳人佳节庆佳期。 百年恩爱三星照; 千里姻缘一线牵。 国强民富家同富; 花好月圆人共圆。 千里姻缘欣结伴; 百年恩爱喜齐眉。 男女情深成一对; 夫妻义重敬双亲。 花好月圆天作美; 男才女貌喜成婚。 大驾光临门第耀; 良缘喜结主宾欢。 庭前爆竹迎宾客; 户外笙歌引凤凰。 堂上荧屏方报喜; 案前龙烛又呈祥。 党政廉明歌盛世; 朱陈结好庆新婚。 此际梅开花并蒂; 今宵人庆月团圆。 大丈夫胸怀世界; 贤妻子志振中华。 玉女金童天作合; 良辰美景月团圆。 德才少女妻为妙; 恩爱二人男是夫。 美女梦圆花烛夜; 新郎温暖洞房春。 喜字成双圆喜事; 新人配对结新婚。 美女有情羞解带; 新郎得意笑吹灯。 绣幕牵丝归淑女; 鸾书请客庆新婚。 百年恩爱同甘苦; 千世姻缘共枕床。 爱心欢心心相印; 横口竖口口合欢。 宜国宜家新妇女; 能文能武好男儿。 互助互帮兴大业; 相亲相爱树新风。 万里云天常比翼; 百年事业永同心。 人逢喜事精神爽; 爱到纯时品德高。 夫妻恩爱长相敬; 鱼水合欢永不分。 连理枝头花并蒂; 合欢枕上眼齐眉。 一对新人怀壮志; 两双巧手绘蓝图。 丹山凤振双飞翼; 紫阁梅开并蒂花。 双飞都是关雎鸟; 并蒂长开连理枝。 共结丝罗山河固; 永调琴瑟天地和。 画屏射雀成双璧; 玉树鸣鸾庆百年。 门楣喜庆生辉彩; *** 良缘兆吉祥。 东床中选关雎咏; 南国遗风鸾凤鸣。 情无大小千年记; 爱有浅深今夜量。 欣此日心心相印; 喜来年宝宝逗人。 花好景好新年好; 月圆人圆美梦圆。 花好月圆人配对; 珠联璧合喜成双。 金屋娇藏偕白发; 玉台春早咏红梅。 夫唱妇随兴百业; 男耕女种富千秋。 问暖嘘寒恩爱久; 同甘共苦福泉长。 重重山水连千里; 大大姑娘爱一人。 菜无油水客无味; 女有爱心男有情。 百年恩爱心心印; 一点灵犀息息通。 柳暗花明春正半; 珠联璧合影成双。 一对情人圆美梦; 十分春色暖新房。 同德同心兴大业; 好儿好媳敬双亲。 红叶题诗鸾配凤; 蓝田种玉燕投怀。 良缘月配百年合; 佳偶天成五世昌。 箫奏秦楼欣得偶; 樽倾鲁酒愧酬宾。 一尝衍庆儿为祖; 四代齐眉孙作翁。 谒祖当思绳祖武; 成家须要振家声。
谁才是历史上最牛的伯乐?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伯乐,当属 *** 的恩师和岳父杨昌济先生了。
1920年,杨昌济重病住院,特地给时任南北议和代表、广州 *** 秘书长章士钊写信,推荐并托付了得意门生 *** 和蔡和森:“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这是杨昌济先生对得意门生和东床佳婿 *** 做的最后一件事,如他所言,中国的未来确确实实系在了二人身上,尤其是 *** ,带领广大人民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杨昌济先生是觉察出 *** 过人之处的 *** 人,并以言传身教影响了 *** 的方方面面。
01、长沙大儒出板仓杨昌济出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世居湖南长沙县板仓冲,诗书传家,家学渊源深厚。
他的祖先虽是世代务农,但都很注重后代的教育,高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太学生”,祖父是“邑庠生”,父亲是“例贡生”。
母亲向老太太家也是文气盎然,外高祖父中过进士,当过国子监学录,外曾祖父中过举人,做过多地学政,外祖父也是一位儒家学者。
受到家庭影响,杨昌济从7岁时开始学习儒家经典,研读四书五经,泛读中国名家著作,尤其是儒家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与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和曾国藩的著作。
受到曾国藩的影响,杨昌济作为儒家学者,没有轻视其他学派,反而兼容并蓄:“余本自宋学入门,而亦认汉学家考据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门,而亦认陆王卓绝之识”。
杨昌济还是谭嗣同的门生,在他创办的长沙实务学堂求过学,受到他关于革命的教育。
1889年,杨昌济通过了县级的科举考试,成为“邑庠生”,也就是秀才,但在举人考试中落榜了。
这时他的父母皆已去世,又在1888年与表姐向振熙结了婚,生了孩子,需要养家,便在老家教书授业。
这时的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研究,不仅从传统儒学著作中吸收营养,还在谭嗣同等革命人士著作中求知。
他积极参加谭嗣同等人组织的维新改良活动,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与退步 *** 势力同流合污,远去西方寻求救国之路。
02、日英归来新学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杨昌济和杨毓麟等同志东渡日本,先后在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主攻教育学。
在日本,杨昌济改名“怀中”,以表自己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仍在怀念祖国,关心国家前途的志向。
六年后,也就是1909年,在章士钊等人的推荐下,毕业的杨昌济前往英国,在苏格兰阿伯丁大学学习,主攻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后来,他又到德国考察风土民情,进行学术交流,直到1913年才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祖国。
在异国他乡,在所谓发达的“东洋”与“西洋”,杨昌济收获颇丰,而且也没有沉浸在西方的发达中不拔,更激起他对祖国的热爱。
杨昌济认为,不能毫不保留地接受西方知识与精神,在这之前要先了解并体察中国的国情,在有选择、有批判地向西方国家学习。
“夫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
他还认为,留学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选择,留在中国同样可以做学问,同样可以找到救国的路径。
“余曾留学日本,又曾留学西洋,受益孔多,良堪自幸……即令不往日本,专在本国,亦未尝不可为学。诿于无出洋留学之机会而自画者,只足见其无志而已矣。”
经过中国传统儒学与西方新式知识的洗礼,杨昌济已经成为一个新儒者,并会把自己的知识与思想传播给学子们。
03、欲栽大木拄长天回国后,留学十年的杨昌济成为“香饽饽”,许多方面请他出来做官,比如时任湖南督军谭延闿想让他当湖南教育司司长,但皆被拒绝。
杨昌济不想做官,只想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出国时他就认为“振兴农工之法,约有三端,一曰学堂,一曰学会,一曰学报,而三者之中,又以学会为更先。”
1913年到1918年,他先后在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湖南 *** 师范等地教书,包括伦理学、哲学、教育学等。
为抒发自己教书育人的志向,杨昌济曾作过一副对联,言:“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他还真得发现了几个不错的人才,最看重的有三人,萧子升、蔡和森与 *** 。
这三位学生堪称杨昌济的得意弟子,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志向远大,自称“湘江三友”,经常去杨昌济家里求学问道。
1918年,蔡元培先生邀请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他在6月举家搬往北京,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两年。
04、慧眼识得救国才*** 在1914年进了湖南 *** 师范求学,很快得到了杨昌济的注意与赏识。他在1915年4月5日的《达化斋日记》中专门提到了 *** :
毛生 *** ,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湖南省立 *** 师范“驱张运动”中, *** 与蔡和森等人领导学生驱除涨学杂费的校长张干,声势浩大,杨昌济直言:“毛、蔡二人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所以, *** 等人经常出入杨昌济的家,与向振熙老太太以及杨开慧等人相识。
杨昌济一家在1918年6月迁居北京后,同年9月, *** 为筹集赴法勤工俭学经费,也来到北京,住在杨昌济家中。
杨昌济不仅接待了“身无分文”的 *** ,还推荐他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介绍给了 *** 先生。
也是在这里, *** 与杨开慧暗生情愫,坠入爱河,在杨昌济和向振熙的支持下,二人很快确定了关系。
可惜好景不长,杨昌济病重,住进了北京德国医院,他已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可放心不下自己的得意门生 *** 与蔡和森。
逝世前不久,杨昌济给时任北洋 *** 国会议员、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写信,把二人托付给了他:“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因为杨昌济的托付,在 *** 最困难的时候,章士钊伸出援手,募捐了2万银元,交给了筹集赴法勤工俭学的 *** 。
1920年1月17日晨,板仓先生杨昌济去世,享年50岁。
05、得意门生创伟业杨昌济在生前不止一次地推荐 *** 与蔡和森,尤其是 *** ,还把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
我们都知道,蔡和森是我党早期的重要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宣传阵线上,贡献极大。
1931年,蔡和森因叛徒出卖,于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而 *** ,参与创建了我党和我军,带领人民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带领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没有 *** ,也就没有新中国,他的伟绩说不完,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
如果杨昌济先生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两位弟子救国存亡,看到自己的得意门生与东床佳婿创建了新中国,该有多么的欣慰啊。
06、不忘薪火永流传杨昌济先生是 *** 最尊重的老师之一,他一直没有忘记恩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扬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当年杨昌济先生心心念念着“欲栽大木拄长天”,并在临终挂念着 *** ,历史证明,他真的为新中国栽种了一颗“大木”,而这颗“大木”真正地“拄”住了欲颓的“长天”啊!
东床有泪几时千是什么意思?
答,半子无依靠何所赖,东床有泪几时千,半子指女婿,东床指驸马,是驸 *** 别称,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婿无所依靠了,泪什么时候干呢?是女婿哀悼岳父母的挽联。类似于哀悼岳父母的挽联还有,秦岳崩塌天失色,东床悲痛泪沾巾。
秦岳无云滋玉润,东床有泪几时干……
网上西游记?
上联:网上西遊记,
下联:视屏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