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典故-古代的驸马敢不敢纳妾
东床典故,古代的驸马敢不敢纳妾?
有的驸马从一而终,有的驸马小妾成群。
驸马能不能纳妾,什么时候纳妾,主要还得分朝代,分时机,分老婆。
驸马作为天子女婿,可以说是中国从古至今更高规格、最体面的赘婿了。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驸马作为帝王家的女婿,可千万不要想着当皇帝的半个儿子。驸马不仅与半个儿子沾不上边儿,要是惹得家里的那位“姑奶奶”不高兴了,做牛做马全凭造化。
所以说,千万别把驸马这个身份想得太完美,混得差的驸马,丝毫不亚于在婆家受尽冷眼的小媳妇儿。当然,混得好的,还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历史上也有不少驸马纳妾的事实举证。
“驸马”的由来。在《说文·马部》中对驸马一词的解读为:"附,副马也。”
"驸马"最原始的意思指的是古代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您就理解为现代车辆的备胎吧。
在先秦时期,皇帝出行大多数都是乘车马。皇帝身份尊贵,为了掩人耳目,防止半道上遇到不速之客惊扰圣驾,于是便会备上许多跟皇帝所坐的正车完全一样的副车。
除了准备副车之外,还会找个皇帝的“替身”坐在副车内。当然这个替身是与皇帝年龄,身型非常相似的。替身的使命便是模仿正身,表明皇帝坐在“副车”上面,起到保护皇帝的作用。
您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的派上过用场。
秦朝时期,有一次,张良联合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准备袭击秦始皇。结果就是因为错选了副车,这才使得坐在正车里的秦始皇幸免于难。
所以,先秦时期的“驸马”,主体只是“马”而已。
到了汉朝,汉武帝刘彻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官职,叫作:驸(副)马都尉。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这驸马都尉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副车的马。说白了就是马夫。
不过这个马夫可不是凡夫俗子能担任的,毕竟是驾驭皇帝的车马,自然得是皇帝十分亲近信任的人,一般都是由皇亲国戚勋臣的子孙来任职。
也就是说,从汉武帝这时候起,“驸马”的主体变成了管马车的人。
到了魏晋时期,皇帝的女婿也加入了“马夫”阵营,成为皇帝身边御驾的信臣。
举个例子,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后,便担任了驸马都尉一职;晋代王济做文帝的女婿后也拜为驸马都尉。
于是后世便沿袭魏、晋这种传统,凡与公主结婚的,都为拜驸马都尉。不仅汉族如此,就是辽、金等国的帝婿也称为"驸马都尉"。
时代造就形势:论驸*** 家庭地位。驸马能否纳妾,直接取决于他在家里的地位,也就是老婆(公主)的态度。
虽说老婆的态度很重要,但也要看天子的法律。皇帝老丈人主张一夫一妻制度,那么即使老婆再宽宏大度,驸马也是不能兴风作浪的,不然老丈人分分钟手撕驸马。
唐朝的驸马最“憋屈”。
唐朝的公主地位非常高。驸马“嫁”入皇家,基本上都是公主说了算。哪怕公主在外面有新欢了,驸马都不能“以牙还牙”。
不过,总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想去挑战权威的。唐中宗李显的女婿裴巽就是个例子。
宜城公主是李显的二女儿,虽说她不是韦后所生的嫡公主,但是脾气心性都非常火爆。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宜城公主便下嫁给了裴巽。
公主性格强势,脾气暴躁。驸马裴巽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在公主这里找不到存在感,便开始沾花惹草,跟府中的一个婢女偷偷好上了。
很快这事就被公主发现了,宜城公主火冒三丈,立刻将婢女捆了过来。
为了宣泄怒火,她命人割掉了婢女的耳鼻,把它们贴到驸*** 脸上。这还不解气,又把驸*** 头发给剃了。
古人经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可掉,发不可断。而驸马裴巽竟然被公主剃掉了头发,这在当时已是极大的羞辱和惩罚了。
不仅如此,公主还命人将驸马扔到街上,让他接受众目睽睽的嘲笑和羞辱。
最后弄得个婢女羞愧*** ,驸马出尽洋相的下场。
后来这事被皇帝知道了,虽说是一件家事,却被公主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皇帝大为恼火,为平众议,宜城公主也被降了一级,成为了郡主。
“出轨风波”过后,两人虽心有芥蒂,但还是只能大伙过日子,毕竟公主休不得,驸马也只能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没过几年,宜城公主便生病去世,裴巽的苦日子似乎也熬出了头。
公主死后,裴巽还没过上几天轻松日子,老丈人很快又给这女婿挑了个公主老婆,裴巽这驸*** 帽子是终生都摘不掉了。
也许是终日心情郁闷吧,二婚的裴巽不出三年,便也生病过世了。想想他去世后,还有阴间的宜城公主在前边儿等着他,也是挺惨的。
所以呀,皇家的公主可是不好惹的,驸马“出轨”有风险,纳妾需谨慎。
不过万事都有特例,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就是一朵奇葩。
要说这高阳公主,跟上面那位宜城公主还是一家人。李世民生了李治,李治生了李显,所以这高阳公主还是宜城公主的亲姑姑。
来看看高阳公主这位姑姑是怎么处理与驸马关系的。
高阳公主长大后,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
高阳公主也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她与驸马感情并不深厚。后来高阳公主和高僧辩机 *** ,甚至还私藏情物宝枕。
这回是公主“出轨”被驸马抓包,不过这两人却选择和平化解矛盾。
高阳公主自知有愧,便给驸马送了两个美女作为补偿。两人各玩各的,互不干涉。
这貌似是个互相伤害,但是又各得其所的法子。
只要人家公主乐意,驸马倒也没什么风险。
驸马也能翻身:宋朝之后,程朱理学崛起,驸马家那位顶了整片天的女同志地位就有所下降了。受“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驸马们也终于从公主老婆的脚下来了个“咸鱼翻身”。驸马终于打开了纳妾这扇大门。
这个时候开始,公主的婚嫁对象也不再仅限于朝臣。明朝的公主大多数嫁给了富商,清朝的公主们则大多数沦为政治工具用来和亲。而皇帝老丈人也很少再插手公主和驸*** 私生活。
北宋的驸马王诜[shēn],那可是明目张胆纳妾的代表人物。
王诜是枚妥妥的才子,能写能画,代表作众多。他和苏东坡、王维等名家都是好友,由他所绘的水墨画清润高洁,然而王诜人品却与他的作品大相径庭。他作风*** ,好色成性。
王诜21岁的时候,娶了宋英宗的女儿蜀国大长公主。
这位公主可没有上面的两位公主骄纵,反而非常体贴孝顺。为了照顾寡居生病的婆婆,公主特地选个离得近的地方居住,每天给婆婆送美食和汤药。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呢?但是这王诜却非常不知好歹。他放纵自己的风流性子,到处寻欢作乐。
王诜有一个恶习,那就是喜欢逛*** 。他的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一群男人开夜宴,喝花酒。歌姬*** 来来往往,把家里弄得像*** 一样。日子混久了,这些歌姬就成了王诜的小妾。
王诜一共纳了八个小妾,这些小妾经常冒犯公主,王诜也毫不在乎公主的心情。
不仅纳妾,他还经常当着公主的面,与侍女嬉笑打闹。
公主性子软和,对王诜这些混账事也只是放在心里,日子久了就生了大病,年纪轻轻的公主还不到30岁就薨逝了。
公主去世后,家里的乳母就向宋神宗举报王诜在家里的种种恶行。宋神宗非常生气,他将这八个小妾全部赏赐一顿杖打,然后打发她们嫁给了兵卒。
而王诜也被贬到均州,终生与仕途无缘。
到了明清两朝,驸马又不被允许纳妾了。但是也不是完全卡死,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如果公主无法生育,驸马经申请同意后,还是可以纳妾的。
下面要说的这位驸马,来头可就厉害了,他就是乾隆的女婿——丰绅殷德。
如果您不知道丰绅殷德,那么也一定知道和珅。他就是和珅的儿子。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又是乾隆最疼爱的女儿。公主长大后,便在乾隆的赐婚下,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公主和驸马年纪相仿,自幼相识,婚后的感情生活也非常和谐。
二人婚后有过一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长大成人就夭折了。
之后的很多年里,公主都无法再次生育。
为了不影响家庭和谐和传宗接代,大度的公主多次主动劝说丰绅殷德纳妾。一开始丰绅殷德以为这是公主在试探他,坚决不肯答应,后来还是拗不过公主的诚恳请求,也考虑到延续香火的必要,这才纳了几个小妾。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看官心中也有了答案。
总结一下就是:公主还是要当唐朝之前的,脾气傲,地位高。驸马要当宋朝之后的,腰板硬,选择多。
男人若是能自主选择,还是不当驸*** 好,毕竟入赘皇家,得罪一个公主,那可就是得罪了整个国家,一个驸马可是不够扛的!
乘龙快婿典故王羲之?
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司徒王导的侄子,王家在那时,可是东晋王朝的名门望族,有名的琅琊王氏。
王羲之,字逸少,祖父王正曾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曾为淮南太守。王羲之幼年时并无超常之处,甚至说话还带点口吃。13岁时去拜访周顗(官至尚书左仆射,以雅望而获盛名),周顗深感此人非比寻常,当时酒席上烤牛肉是最珍贵的菜,贵客未尝,周顗就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王羲之因此被人注意,开始扬名于世。
成年后,王羲之一改口吃,变得能言善辩,且耿直刚正,书法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人们评价他的笔势“飘逸若浮云,矫健若惊龙。“伯父王敦(琅琊王氏,东晋将领、宰相、权臣)和王导(王敦堂弟,东晋政治家、书法家)对他十分器重。王敦的主簿,陈留人阮裕很有名气,王敦曾鼓励王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有出息的子弟,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王羲之为人不拘小节,一心专注于书法,风采绝伦,常让士人倾倒,还被太尉郗鉴选为女婿,这段选婿经历也颇为有趣。
当时太尉发话,说要到王府挑选女婿,于是王府子弟个个正襟危坐,严阵以待,只有王羲之不以为然,但拗不过母命,勉强参与候选。王导府第厅堂里的场景可谓滑稽无比,在北墙一边,七八位英俊少年端坐着,他们华冠*** ,傅粉熏香,有的顾影自怜,有的十分矜持,有的手持书卷装模作样。只有大厅的东壁那儿,出现极其不协调的一幅景象:一位英才少年着装半旧,正旁若无人的在案桌上吃东西。更为夸张的是,他上衣半敞着,露出了自己的肚子,一副惬意自若的神态。
此时,阮参军陪着一个人走了进来,那人未穿官服,但气宇轩昂、步履矫健,看起来像是一位武将。那人走到大厅中央站定,既不说话,也不寒暄,只是一个个地审视诸位郎君。他似乎对所有人都不满意,看到中间还忽然大笑起来,随后与参军说了一句话。原来有人抹的粉跟胭脂混在了一起,显得面上又红又白,如同女妆。
当看到最东头时,终于看到了袒胸露腹的王羲之,却忍不住走上前去,打听他的身份:“足下何房郎君,敢请示知名讳?”王羲之站起来从容对答:“在下王羲之,生平无意与*** 联姻,只因母命难为,所以来此,因此出自何房,也不消说起。”说完仍坐下吃饭,全不管来人是否还有话要说。
原来那个人是郗鉴的心腹部下曹讷,奉主之命前来选婿。此人似乎有如九方皋相马,能看到常人看不出的东西。当他回去给郗鉴禀报时,将王府里的英俊少年们都略过不提,大谈特谈那位东床袒胸露腹的人,说他神采奕奕,气度从容,纯净自然,不事虚饰。
郗鉴问他:“这位郎君容貌如何?”
“下官没有仔细端详,不过总觉得他体貌有若游云惊龙。”
“他有多大年纪?”
“下官也未询问,大概二十岁上下吧?“
“叫什么名字?哪房中人?”
“他自称王羲之,还说不愿与*** 联姻,也就不愿说哪房人。”
“哈哈,此人原来就是王羲之呀!”郗鉴忽然大笑,惊得正在屏后偷听的女儿郗璇和郗夫人差点撞在屏风上。郗鉴笑罢,大声说到:“好!好!好个不愿与*** 联姻的王羲之,老夫偏要招他为婿!”
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王羲之不想与*** 联姻,却偏被郗鉴选为乘龙快婿,这就是”东床快婿“这一典故的由来。不过王羲之与郗鉴之女郗璇结婚,二人琴瑟和谐,生活倒也幸福美满
为什么是东床快婿?
东晋时候,朝廷里有个大官叫郗鉴,官拜太傅,当时的中央*** 中除封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更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有才气,而且还有倾国倾城之貌,郗鉴爱如掌上明珠。这么好的女儿当然要选一个好女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双全,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的后辈中选一个做女婿,同时也和了两家之好。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选女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后辈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家的年轻小伙子们听说有机会迎娶官二代的白富美,无不是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希望被选中。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家的小伙子们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傅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
二者东床快婿可不是等闲之辈,他的名字叫王羲之,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作者:一蓑烟雨
征东元帅薛仁贵能在隋唐十八好汉中排第几?
十八好汉的设定出自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所以我们应当以《说唐后传》中的薛仁贵来对比,而不是用知名度更高的评书《隋唐演义》。虽然同为隋唐类的文学作品,但两者的武力设定相去甚远,不应该混为一谈。
薛仁贵的传奇人生尽管《说唐后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罗通扫北,但是薛仁贵的故事贯彻始终,所以说他是这部书中当仁不让的“男一号”。
薛仁贵是他父母的老来子,可是自幼呆傻,而且不会说话。直到十四岁时,罗成在征讨刘黑闼时误中苏定方之计,乱箭穿身而死,*** 真灵不散,附身薛礼,才有了薛仁贵的华丽升级,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聪慧无比,这让薛家夫妇大喜过望。
可是,*** 临门,必有灾祸。不久后老夫妇暴毙,而薛仁贵只知练武,不懂经营之道,以致家道中落,一度混得连饭也吃不上,与妻子只能住寒窑。为了出人头地,薛仁贵辞别娇妻,踏上了从军之路。
正巧这时李世民梦中得到警示,经过徐茂公的解读,得知薛仁贵乃是他的应梦贤臣,当在龙门出世。张士贵自告奋勇去招兵,表面奉旨寻找应梦贤臣,实际是想趁机会扶女婿何宗宪上位,于是在见到薛仁贵大惊之余寻过将薛仁贵赶出了军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最落魄的时候,薛仁贵得到上苍的眷顾,误打误撞下得遇九天玄女,不仅得到玄女赠送能破法宝的穿云箭和克制青龙的*** 鞭,还因吃了“面团”而得了一龙二虎九牛之力。这听起来就让人惊掉下巴。
后来经过重重磨难,薛仁贵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而一直害他的张士贵也因欺君害贤之罪被处以极刑。于是乎,在秦叔宝之后,大唐终于出现了第二位固定元帅。
薛仁贵武艺与战绩薛仁贵是练武奇才,又机缘巧合下得了神力,而他的方天画戟也是汉代樊哙留下的“神兵”。在与二世青龙盖苏文的比拼中,薛仁贵始终占据着上风,最终逼其在海边自尽,为大唐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汉。
不过与一世*** 罗成对一世青龙单雄信的整体碾压不同,二世*** 薛仁贵与青龙盖苏文并不存在档次性的差距。两人 *** 次交锋大战一百四十合盖苏文才落入下风,又战了八合,薛仁贵以克制青龙的*** 鞭将盖苏文打伤,所以说薛仁贵比盖苏文只是略强一线,基本还是处于同一档次的。
所以要衡量薛仁贵的武艺高低,盖苏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盖苏文来进行等量代换以及间接对比,才能判断出薛仁贵的实力处于什么档次,以便与前传十八好汉进行比较。
薛仁贵的武力档次在罗通扫北救驾时,先锋秦怀玉曾大战过盖苏文。当时秦琼刚刚过世,特意叮嘱秦怀玉要不惧生死,为国尽忠,于是秦怀玉挂孝领先锋印,率先杀到三江越虎城,结果由于守城的尉迟恭曾几次被秦怀玉算计*** 甚至羞辱过,于是公报私仇,骗秦怀玉力杀四门,直累得呼哧带喘,这种情况下,秦怀玉与盖苏文相遇了。
两人斗了十余合,秦怀玉就开始头晕眼花、手脚发麻,书中还明确交代即便生力的秦怀玉也是不如盖苏文的,盖苏文也自信可以生擒秦怀玉,于是下令军士不得助战,谁成想足足半日,竟被秦怀玉挡了下来,气得盖苏文哇哇暴叫,可惜他错过了更佳时机,因为罗通赶到了,联手秦怀玉四十合将盖苏文击退。
乍一看盖苏文能独战罗通和秦怀玉四十合,也算不俗,实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当时秦怀玉已经筋疲力尽,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而且通过秦怀玉以往的战绩也足以看出,盖苏文比罗通至少差了一个档次。
在二代爵主争夺扫北元帅时,罗通四个回合就令秦怀玉认输,尽管这并不代表秦怀玉就没有继续斗的一战之力,但是随后面对还稍微逊色于罗通的铁雷银牙,秦怀玉六七合就被打退,可见秦怀玉与罗通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秦怀玉挡住盖苏文半日,但那是不战则死的拼死命情况下完成的,两人的真实差距还是不小的,可是即便如此,盖苏文十余回合仅仅压制了力杀四门之后的秦怀玉,比罗通还是很大差距的,合理推测,满状态的罗通对战盖苏文想要取胜应该不会超过五十合,那么仅仅略强过盖苏文的薛仁贵在与罗通相比同样相形见绌。
而后传中的罗仁和铁雷八宝明显强过罗通,左车轮与罗通伯仲之间,所以这四位是强过薛仁贵的。
此外,书中交代安殿宝实力胜过盖苏文,通过斗将看,安殿宝对战八大火头军的表现比薛仁贵打三个还好,所以安殿宝也强过薛仁贵。
还有一个红幔幔,他与薛仁贵大战百合不分胜负,之后会飞的猩猩胆助战,两人联手让薛仁贵遮拦不住,而薛仁贵联手周青进行二打一时红幔幔却不落下风,所以个人认为尽管差距不大,但红幔幔也强过薛仁贵。
由此可见,尽管薛仁贵的笔墨很多,传奇经历也不少,还有那唬人的一龙二虎九牛之力以及二百斤的方天画戟加成,但是如果排名最多位居罗仁、铁雷八宝、左车轮、罗通、安殿宝、红幔幔之后,位居第七。
与前传十八好汉对比很多人的观点是薛仁贵与罗成同为 *** 星,实力自然不相伯仲,这太过牵强,也没法解释单雄信和盖苏文。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战绩来进行对比,而不是通过一些看似合理却根本站不住脚的证据来盲猜,那么刚才分析的薛仁贵在后传中的武力定位就派上用场了。
*** 个依旧是盖苏文,盖苏文在凤凰山连续刀劈殷开山、刘洪基、段志远和齐国远,之后凭借法宝柳叶飞刀斩杀了大唐二十六路御总兵。但是在面对由瓦岗旧将组成的二十六路总兵时,盖苏文的纯粹武斗表现并不怎么样,瞬息间就遮拦不住,远不如前传的新文礼,也就是说,盖苏文起码不如新文礼。
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例子。秦琼是前传的第十六条好汉,前期巅峰时被各路豪杰虐打:被罗成一枪震退;被*** 三两棒打跑;被魏文通九次击退,最多一次只挡住十五刀;被尚师徒数合杀得遮拦不住,以致在逃跑时摔死黄骠马、别断虎头枪……到了后期,秦琼患了痨病,不过随着大将的陆续陨落,反而只有尉迟恭和伍登能与之斗得伯仲之间。所以总体来说,秦琼在前传的真正高手面前很难撑过十个回合。
后传前期的秦琼已经年过花甲,而且痨病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三十合不敌左车轮。刚才我们说过,罗通与左车轮伯仲之间,所以左车轮和罗通远远不如前传的尚师徒,毕竟战胜明显不如前传的秦琼尚且需要三十合,他们之间与巅峰秦琼孰强孰弱甚至都很难说,更不用说还不如二人的薛仁贵了。
所以,经过间接对比我们发现,薛仁贵如果放到前传,手拿把掐能拿下的似乎只有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面对尉迟恭和秦琼都未必有什么优势。
综上所述,薛仁贵应该庆幸在后传才登场,因为以他的实力很难和前传的“大神”们相提并论,如果把他排进前传十八好汉,大概只能取代单雄信,位列第十八位了。
{!-- PGC_COMMODITY:{"charge_***":"*** s://haohuo.jinr *** ai ***/views/product/*** 2?id=3518172707416097088&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518180937043164004&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518180937043164004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18180937043164004\",\"product_id\":\"3518172707416097088\",\"title\":\"说唐全传书正版包邮 佚名国学书籍 正版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小\",\"cover\":\"*** s:\\/\\/lf6-cm.ecombdstatic ***\\/obj\\/temai\\/1c7bf7f758711c28f1cc39ad38aa6180e078ee2ewww800-800\",\"pr ***\":5060,\"market_pr ***\":5060,\"cos_fee\":1518,\"detail_***\":\"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s%3A%2F%2Fhaohuo.jinr *** ai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518172707416097088%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518180937043164004%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51818093704316400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wIKLoP_tw-k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0,\"***_type\":4,\"cos_ratio\":3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 s:\\/\\/haohuo.jinr *** ai ***\\/views\\/product\\/*** 2?id=3518172707416097088&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518180937043164004&alkey=13_85777155145_0_351818093704316400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wIKLoP_tw-kw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说唐全传\"}","commodity_id":"3518180937043164004","detail_***":"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s%3A%2F%2Fhaohuo.jinr *** ai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518172707416097088%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518180937043164004%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51818093704316400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wIKLoP_tw-k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 ***\":50.6,\"pr ***\":50.6,\"real_***\":\"*** s:\\/\\/haohuo.jinr *** ai ***\\/views\\/product\\/*** 2?id=3518172707416097088&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518180937043164004&alkey=13_85777155145_0_351818093704316400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wIKLoP_tw-kwMAE\",\"shop_goods_id\":\"3518172707416097088\"}","img_***":"***://p3-***.ecombdimg ***/obj/temai/1c7bf7f758711c28f1cc39ad38aa6180e078ee2ewww800-800","***_type":4,"origin_pr ***":"","pr ***":50.6,"promotion_id":"3518180937043164004","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说唐全传书正版包邮 佚名国学书籍 正版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小"}--}
古代形容女客人的称呼?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 :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15、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16、无盐: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17、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18、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19、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
20、萧娘:女子的泛称。南朝以后,诗中多代指男子所恋女子。
21、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22、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23、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
24、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25、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26、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27、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28、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29、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30、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31、尤物: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32、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33、天使:原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33、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34、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35、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