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2023年闰二月
双春兼闰月的迷信说法,2023年闰二月?
2023年闰二月,农村谚语“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什么意思?“双春年”是暖冬吗?
为什么2023年闰二月呢?
对于2023年闰2月是指的农历2023年闰月,因为阳历4年1月,闰月只增加一天。
农历年闰月一般是19年里闰7年,因为阳历年和阴历年,每个月都有一天的悬殊。也就是阴历每个月一般为20天或者30天,而阳历每个月为30天或者31天,阴历和阳历每个月相差一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的,这是我国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月亮从朔到,望从望到朔,平均时间为29.5天,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样阴历一年的时间为354天或者355天。
阳历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这是西方人制定的历法,一个月的时间为30.25天,一年的时间为365天或者366天。比阴历一年多了11~12天。
老祖宗为了让阴历和阳历,每隔几年之间的悬殊缩短,于是每隔三年就闰一个月。这就使得阳历和阴历时间没有多大的悬殊,农历闰年是闰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农历闰年是13个月,一年的时间为384天。
阴历之所以叫阴历,是因为根据月亮运动的规律制定的,月亮是靠着太阳反射光,夜晚光色暗淡,代表着阴。由于我国根据阴历来安排农事,比如农业生产等,所以又被称之为农历。
阳历之所以叫阳历,是因为根据太阳运动的规律制定的。由于太阳自身发光,发热,所以代表着阳。由于阳历是西方的发明的,我国老百姓又称之为“洋历”,而且也是被国际公认采用的历法,又被称之为公历。
2023年之所以闰2月,就是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悬殊的时间只有25天左右,不是30天左右。而农历的二月一般是28天或者29天这样闰2月,阴历和阳历时间悬殊较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祖宗制定了这样的年份闰2月。
为什么2023年是双春年呢?
双春指的是有两个立春的节气,并非是两个春天。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宜春代表着阳光、温暖。此节气太阳一开始上升,世间阳气上升。一春到来,万物复苏,气候慢慢地变暖,又是生命的一个轮回的起点。
立春节气到来,标志着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了,新的生命也开始了,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立场是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处时令交节的时刻,一般在每年的3~5日到来。
2023年立春节气到来日期为阳历2023年2月4号,农历2023年正月十四。2023年立春节气比较晚,进入正月中旬才立春。
2024年立春节期到来日期为阳历2024年2月4号,农历2023年十二月二十五。2024年立春节气比较早,在农历2023年12月底就立春了。
这样就使得农历2023年有两个立春节气,所以2023年被称之为双春年。原因主要是2023年闰了农历2月,一年有13个月,共计384天。22024年就成了无春之年。
农村谚语“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什么意思?双春年是暖冬吗?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字面的意思是说双春之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之间有一个冬天。预示着这样的年景,冬天没有被子盖,冬天也是非常暖和的。这样的冬天被称作为暖冬。
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因为一年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节气,说明了春天比较长,暖和天气比较多,是必然显得冬天比较少。
其实这句谚语适合的是南方,因为南方本身冬天就比较短,基本上是无冬之年,深秋是南方最显著的冬天特征。
还有一句谚语“两春夹一冬,冬天冷得凶”,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双春年有一个冬天,而这个冬天冷得非常厉害。
原因是因为冬天两个立春的节气,使得暖湿气流非常的活跃。暖湿气流遇到冬天的强冷空气,就会形成有效的雨雪天气,或者是下大雪的天气。下雪天不冷,但是化雪天冷。因为雪化成为水会吸收热量,血水蒸发也会吸收热量,这就使得冬天显得非常的寒冷。
综上所述,2023年不一般,“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对于我南方是暖冬,对于北方是冷冬!所以老祖宗的一些农村谚语是因地制宜,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适用!
多少年会出现一次一年两次春?
双春年一般是12年轮一次。双春是指一年有两个立春,双春一般出现在闰月年,闰月年出现的频率是每19年有7个闰月年。按照正常月份,农历一年有24节气,24节气更换后,将进入下一年的节气更换。然而,由于闰月的存在,明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今年的尾巴上。于是有了“双春年”。
2023年是双春年?
翻开日历,我们会发现2023是闰二月,即有两个农历二月,而上一个有闰月的年份在2020年,是闰四月。
什么是闰月?所谓的闰月是指农历中多出来一个月份,即当年农历有13个月,农历全年共有384天。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阴历、阳历、农历,阴历是根据月球的月相变化来制定的历法;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历法;而农历又称为阴阳合历历法,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其融合了月相的变化周期和太阳回归年的长度。
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一年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者355天,而一个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两者相差11天,3年累计下来就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为了防止四季脱节,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来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一般农历每2~3年就要增加一个月,所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
古代采用“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即在农历十九个年份中,会有7个年份有闰月,出现闰月的年份在农历中有十三个月。特别注意,闰月并不是闰年,闰年是指阳历2月份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
什么是“双春年”?由于有闰月的年份在农历上有13个月,而二十四节气对应的阳历时间是固定的,有闰月的年份就可能出现“双春年”的现象。
所谓的“双春年”就是指在一个农历年份中有2个立春节气。翻开日历我们会发现,2023年2月4日立春,所对应的农历时间为2023年(兔年)正月十四;2024年同样是2月4日立春,所对应的农历时间为2023年(兔年)腊月二十五,正月十四和腊月二十五都在农历兔年,因此2023年是“双春年”。
出现“双春年”的年份,农历同一年中有2个立春节气,因此有“两春夹一冬”的说法,老话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说的就是如果当年是“双春年”,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生活经验,当年的冬天会异常寒冷,冬天寒冷会导致草料短缺,牛没有足够的草料可能会被饿死。“十个牛栏九个空”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本质就是为了突出天气寒冷,老祖宗的说法准不准?我们可以留意一下明年冬天的天气。
双春年适宜嫁娶吗?“双春年”说的是农历年份中有2个立春节气,而古代的一些人们把“双春”生拉硬扯为“第二春”或者“二度春”,也就是婚姻不稳定、再婚的意思,因此在一些农村就流传着“双春年不宜结婚”的说法。
其次,“第二春”也指代在原来婚姻的基础上又爱上另一些人而产生的感情,这让人联想到“外遇”,因此一些老人会说“双春年”不宜婚嫁。
但是“双春年”完全是一种历法的表现形式,农历每二至三年就会出现一个闰月,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其目的就是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四季脱离,它与人的婚姻根本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说法完全是人们的认知有限造成的,我们根本不用在意。“双春年”不宜结婚,这种说法完全是站不住脚的。
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有“寡妇年不宜嫁娶”的说法,那么有没有道理呢?“双春年”是指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当年如果是“双春年”,往往下一年就可能是“无春年”,“无春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寡妇年”,即农历中全年没有“立春”节气。
2023年是双春年,而2024年正月初一在阳历的2月10日,而立春节气在农历的2月4日,也就是说2024年正月的*** 个节气并不是立春节气,而是雨水节气,农历2024年没有立春,因此2024年就是“寡妇年”。
立春的阳历时间都是固定的,前一年农历年份有2个立春,那么下一年农历年份往往就没有立春,有无立春只是农历和阳历之间历法的表现形式,称“寡妇年不宜嫁娶”是一种历史上的迷信说法,也没有任何科学道理。
立春的时间都是固定的,立春出现的时间在立春前并不是稀奇事,一般春节(正月初一)都会在阳历的1月21日~2月20日,出现“双春年”的年份过年会比较早,而出现“寡妇年”的年份过年会比较迟。
总结,“双春年”和“寡妇年”都是置闰造成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与“不宜嫁娶”根本没有任何联系,大家可以一笑置之。
两头春的年份好不好?
答:两头春,即一个农历年中有两个立春日。叫两头春。按科学讲,没什么好与不好的。
农村有很多说法,如: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好),一年打两春,黄米豆贵成全(不好)。所以不好区分好或不好。
由于农历为了与回归年吻合,设置了闰月,平年354天左在,闰月年384天左右。而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是固定的(从春分点起,每十五度一个节气。)所以阴历的春节就不会固定在一个点上,并且平年与闰月年天数差别又大,多数是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也有二十五个节气(一年打两春),也有一年二十三个节气(无立春叫“闷葫芦年”)。
但址球绕太阳一周,节气是固定的,农历日期不一定。固北方农村有“二月清明花开早,三月清明花不开”。有的年份正月就要抪春麦,有的年份二月才下种。农历农时不能看日期,要接节气耕作。
所以我认为,一年打两春与其他年份,没什么好与不好的区别。
历史上有几个双春年?
双春年则一般在闰月年出现。每逢闰年就会有两个立春日,一年有两个立春日就是民间所说的双春年。
如2004年的猴年*** 个立春是2004年2月4日,而2005年2月4日是猴年的第二个立春,因为2005年2月9日才踏入鸡年,这就是一年双春。 2004年猴年有个闰二月,是“双春年”,2005年鸡年就成“无春年”了。2004年为双春年。在10年代里,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是“双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