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春双雨水一半人一半鬼的说法-2023年闰二月
双春双雨水一半人一半鬼的说法,2023年闰二月?
文 | 读书君
中国古代传统采用干支历来记年,2023年是癸卯兔年,有三个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
*** ,2023年是双春年;第二,2023年闰二月;第三,2023年是黑兔年。下一次碰上这样的年份,就要等到3283年。
每每遇到这样特殊的年份,民间往往都会有各种的说法。比如关于闰二月,民间有各种习俗讲究,比如需要给父母送闰月鞋,出嫁的女子需要回娘家吃闰月饭,妇女要喝闰二月茶、忌结婚等。
关于双春年,民间也有不少的农谚俗语说法,比如"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一年两头春,黄牛贵似金”、“一年两头春,寡妇遍地分”、“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等等说法。
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何谓双春年?双春年,又叫“两头春”、“孤鸾年”,它并不是指一年有两个春节,而是指一年内出现了2个立春节气。2023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癸卯年(兔年),闰二月,共384天。由于2023年有闰二月的存在,也就是说1年内有13个月,25节气,2个立春,所以叫双春年。
02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特殊年份呢?关于这个问题,此前读书君在另一篇文章(2023年不一般,黑兔年遇上双春闰二月,有什么说法?需要注意什么,2022-12-02期)中曾提到过,这里再简单说一下。
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主要是由阳历和阴历之间出现偏差造成的。
众所周知,阳历即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而制定的,地球公转1周就是1年(共12个月),1年大约是365天(闰年是366天)。
像平常大家说的24节气属于阳历范畴,反映的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农业生产和指导看的是节气,实际就是看阳历。节气是根据观察太阳一年的运动变化情况,而形成的在气候、时令、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认知体系。
阴历则是根据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来制定的,月亮绕地球一周,大概是1个月,每个月的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一年被分为12个历月,按阴历来算的话,天数大概是354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单纯以阴历来算的话,阴历的新年可以出现在春夏秋冬的任何一个季节里,为此看阴历是无法指导农业生产,安排春耕播种,秋收冬藏的。
而大家都知道,我国传统采用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也就是阴阳历。
如此计算的话,阴、阳历之间就会出现了11天的偏差,为了使农历和阳历一致,古人就特意设置了一个“闰月”来解决这个问题。凡是农历闰年,都会有25个节气,其中有两个立春节气。
2023年为什么是黑兔年?中国人习惯用12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份,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
然而,虽然是兔年,其实还分有黑兔年、金兔年、水兔年等等,而2023年是黑兔年。到底怎么计算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传统采用的是干支历来纪年,计时,分别是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两两相配组成,到60为一个循环,称为“一甲子”,如此循环往复。
按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话,在每六十年中,便有5个地支是一样的,且会出现5个一样的生肖,比如带有“卯”的兔年就有5个,它们分别是丁卯年、己卯年、辛卯年、癸卯年、乙卯年,2023年为癸卯(兔)年。
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天干地支有着不同的五行属性,这就使得5种不同的卯兔年,有了5种不同的五行属性。按五行来看的话,2023年为癸卯兔年,是水兔年。而在传统的文化中,五行又分为5色,分别是青、赤、白、黄、黑5种颜色,分别是金色白,火色红、土色黄、木色青、水色黑。2023年为癸卯年,癸属“水”,代表黑色,所以是黑兔年。
2023年双春年,都有哪些特别的农谚说法?在这样的特殊年份里,古人根据日常的生产实践和生活观察,总结了不少关于双春年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
①“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什么意思呢?“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从字面来看,其实不难理解,意思是指如果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节气,那么冬天可能会极为寒冷,以至于连耕地的黄牛都被冻死了,十个牛栏九个都空空如也。
类似的农谚俗语还有“一年两头春,黄牛贵似金”等,其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指双春年耕地的黄牛跟黄金一样贵,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②“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通俗地说,就是指如果遇到的是双春年,两个立春夹一个冬天的话,土地将会像黄金一样贵而值钱。
土地是农民的立业之本,也是老百姓生活、生产的基石,连土地都变得像黄金一样贵,这里说的并不是指双春年的年景不好。而是说两春夹一冬的寒冷天气,虽然可能会对牛羊等牲畜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对土地而言并不一定是坏事。
都说“瑞雪兆丰年”,寒冷的冬天,冰雪天气比较多,这有助于冻死地里的病虫害和病菌,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利于明年的春耕播种。此外,寒冬大雪有利于减轻明年开春出现的旱情灾害可能。所以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此外,土地是农民的立业之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民都是靠种地为生,对农民来说,粮食大丰收了,才能解决温饱问题,“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预示着这可能是一个丰收之年,黄土变成金一样。
③“双春黑兔年,春秋难见天”
这句俗语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年头和年尾,有两个立春节气的黑兔年,该年的春季和秋季的好天气并不多。“难见天”,就是指晴天比较少,看不到太阳,说明阴天雨水天气比较多。
④“一年两头春,寡妇遍地分”
如果一年有两个立春节气,民间又将这一年称为孤鸾年。
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长得类似于凤凰一样的鸟,传说青鸾是为爱情而生的鸟,它们一生都在寻找另一个青鸾。“孤鸾”就好比失去了另一半,表示形影单一,孤寡一人。
双春年有忌结婚的说法,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两个“立春”有“二度春”、“第二春”的暗意,其言外之意就是一个人不止结婚一次,有过一段婚姻而言。
而在传统的道德婚姻标准中,美好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忠贞不二,与子携手,白头到老的,而不是“梅开二度”。
一年中有“两次立春”,民间认为这是“二度春”,不利于婚姻的稳定,为此就有了“一年两头春,寡妇遍地分”的俗语总结。也正是如此,民间有“双春年”不宜结婚说法。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封建迷信,并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可言。双春年除了有不宜结婚说法,还有认为这是一个好年的说法,可以说民间的不少说法,本身就存在矛盾的。
在古代,由于古人的认知局限,很多事情都是凭借着感觉和主观意识来下定义或做判断,这就形成了许多封建迷信的说法,如今的我们,应该要理性辩证看待问题,万不可将迷信当真理来用,以免耽误了幸福,影响到自己的日程安排,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2023年闰二月,都有哪些特别的习俗?①送闰月鞋
在民间,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祝福民谚,即在闰二月出家的女子需要给父母送闰月鞋,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做闰月鞋的习俗形成的年代已经无法考究,但是在民间忌闰月的年代已经很久远,在过去人们认为闰月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对年长者不利,为此做儿女的要格外重视这个年份。凡事遇到闰月年,女儿们应该做鞋子送给父母穿,以便于父母平安迈过这个闰月的坎。总的来说,这个习俗表达的是尽孝,民间有“孝心如丝闰月鞋”的说法。
②吃闰月饭
一些地方,还有吃闰月饭的习俗。闰月饭又叫“后头饭”、“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父母、兄弟需要把出嫁的女儿或者姐妹们请回家团聚(父母在父母请,父母过世兄弟请),为她们准备好一桌午饭酒菜,且越早越好,话说越早请女儿们吃午饭,她们就会越早富。正如民间有话所说“吃了午(饭)就会富,过了膜,篓仔当米(罐)”。
“闰月饭”之所以又叫“后头饭”,是因为被请回去吃“闰月饭”的女人们,被视为是有依有靠的,身后有人的。
吃完了饭之后,女儿们就要回家,不得在娘家过夜。在一些地方,到了农历闰月的时候,出嫁的女子,需要在正月底之前,回娘家送猪脚面线,以表添福纳寿之意。
关于双春闰二月年,你又知道哪些特别的农谚说法和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分享~
图片源自 ***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十九年头七年寡?
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历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经验之谈,并以言简意赅的俗语和谚语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经验之谈往往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的是指导种植农作物,有的是和节令有关,还有的是人们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期许又或是一些生活禁忌。那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从古代农民伯伯口中说出的一句俗语:“十九年头七年寡,鼠年难逢双春年”的意思,我们该如何理解,在民间又有着怎样的说法呢?
智慧的语录从生活中来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俗语的基本意思,十九年头七年寡,鼠年难逢双春年是指在十九年当中有七年是没有立春这个节气,而在鼠年又很难遇到两个立春。立春节气代表着什么呢?它代表着春天的开始,而春天对于农民伯伯来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季节。
所以立春这个节气在人们心中是比较受欢迎的,而当一年中出现两个立春的节气时,人们会把这一情况当作一种吉祥,因为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这一个季节赋予了人们心中期许的所有美好的寓意。一年之中出现两个立春这就叫做双春年。
双春年寓意着大吉大利而当一年之中一个立春节气也没有时,又叫做什么年呢?这叫做“寡”年,“寡”字单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你就知道,人们应该是不太喜欢这个寡年的。的确如此,在古代,双春年才是大家所喜欢的,“寡年”大家比较忌讳,特别是对于嫁娶之事,大部分人不会选择在“寡年”结婚,如果碰到了“寡年”是会选择避开的。
人们对双立春寄予了希望一、寡年与双春年的来历?为什么会出现寡春和双春年呢?它们的来历还得从我们的阴历和阳历说起,阴历计时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速度来确定的,根据月相变化来规定时间,阴历的大月就只有30天,小月只有29天;而阳历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来计算的。因此每一年阴历和阳历在计时上会有11天的差异。
也就是说每过一年阴历的时间会比阳历少11天。时间长此以往地运行下去,我们阴历中的过年都有可能轮到夏天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差异,就会导致时间混乱。所以按照三年刚好多出一个月左右的规律,在阴历中就出现了置闰月的说法,置闰月的目的就是为了阴历的时间能够追赶上阳历的时间。
农历以月亮运行周期推算而闰月的出现也就带出了“双春年”的现身,也就是说只要那年是闰年就会出现双春年,而在双春年其后的一个年份则大部分是寡年。
阴历中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更替一轮后,进入下一年的节气更换中。但由于闰月的存在,则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因此出现“双春”的现象。就近年份就有2014年、2020年以及未来的2033年都将是双春年。
2020年双闰双春年二、为什么说鼠年难逢双春年呢?其实双春年和寡年以及单春年并不难遇,老话告诉我们的:“十九年头七年寡",说的就是以19年为一个周期,通常在19年中阴历会出现7个寡年(无春年),这种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闰年三年一闰,只要有闰年就会出现双春年,
就比如2020年出现了闰月,有13个月,所以2020年就是双春年,而寡年又发生在双春年的前后一年中某一年,比如2019年就是寡年。其余则是单春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运行的规律。
鼠年难逢双春年但有一种情况却是十分难遇的,那就是鼠年难遇双春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来读一组数据: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鼠年年份有,1948年、1960年、1972年、1984年、1996年、2008年、2020年,以及后面的2032年,从1948年至2032年中间84年,仅有2020年鼠年是双春年。
从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看,这也几乎是百年难遇啊!所以古人们的智慧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回事,是不是由衷的佩服呢!
2020年为鼠年恰逢双春年三、十九年头七年寡,鼠年难逢双春年在民间有何说法民间吗?说法当然是有的,如果你要用科学的眼光解读,似乎还有些迷信。寡年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而双春年是大家举手欢迎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来读一下民间关于双春年的一些谚语:“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鼠年恰逢双春年,农家喜宴把肚撑”。
民间为什么会这么看重这个双春年呢?因为老辈人认为春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代表着万象更新。又属于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在古时候这就是大吉大利的一年,而鼠年逢双春这就是更难得的好年份,于是很多人会选择把结婚或是办其他的喜事都放在双春年。
2020年是难得一遇的双春年寡年呢,在民间还有很多的叫法,比如哑年、盲春、寡妇年等。从这些叫法和称呼 *** 就可以看出来同双春年相比,这是区别对待的。双春年适合办各种喜事,而寡年在民间却是不适宜来办这些事的,特别是结婚。
其实说寡年不能结婚,也并没有具体的依据来支撑这一论点。大概就是一些说法让人们感到害怕。因为立春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春代表着生机和希望,代表着新的开始,是吉祥的象征。而结婚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以及一个小家庭的希望。寡年不能结婚或许只是想图个吉利而已。
民间嫁娶计究在双春年当然,对于鼠年恰逢双立春,是不是一定就代表着是婚嫁的好年份呢?我想这本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人们更加愿意去相信一些本身寓意较好的事物。这个也自然和迷信无关,只是和春天有关联,人们对春赋予了一些美好的愿景,而他们愿意去相信,也许是这些美好的愿景在心中找到了寄托之处。
至于双春年与寡年能结婚或是不能结婚,个人认为不需要太较真,农村也只是讲究讨个吉利,我们也不要过多地给它涂上迷信的色彩。两个人的结合最关键的是感情到位,情投意合,婚姻是否幸福本身与年份无关,与是否是双春年又或是寡年也无关,与是不是鼠年恰逢双春年更是没有关系。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才能确保身体更健康?
今儿是庚子鼠年2020农历正月十一,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年鼠年什么时候立春_关于立春有哪些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2020年鼠年什么时候立春?当下的2020年为闰年,二月不是28天而是29天,全年有366天。如果按照农历来讲,尚未到来的这个庚子鼠年也是闰年,全年有384天。若你从万年历上查看一下,会发现这个鼠年还有两个立春节气,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这也就是俗语中所说的“鼠年双立春”了。
若深究起来,你会发现所谓的“双春年”只是近代的说法,和我们习惯把大年初一当作新年开端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以农业为主的,耕种是很重要的事情,二十四节气则对农民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在古代,人们都是以立春作为一年之始的,按照农历(夏历)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循环一周之后,便是下一年了。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年头年尾都是立春”的情况了。
由于中国的历法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其中,阳历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阴历则是按照月亮盈亏规律制定,平年只有354天。于是,在阴历和阳历之间便有了偏差,为了弥补修正,便在阴历中增加了“闰月”。由于有闰月,个别年份会有385天,包含了25个节气,因此便会产生上下两年的立春出现在同一年上,也就是所谓的“双春年”了。
说了什么多,其实总结来讲,所谓的“双春年”只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特例,是阴历阳历之间的偏差纠正造成的。
那么,恰逢鼠年双春,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吗?
无需多虑,积极向上,满怀希望地拥抱生活就好。其实,双春年并不罕见,而恰逢鼠年的双春年的确会被人们富裕特殊的含义。毕竟,作为十二生肖之首,“鼠年”也有某种层面上的“开始”之意。而恰逢年头年尾都是“立春”,正好贴合了国人对于“善始善终”、“圆满幸福”的美好希翼。简而言之,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个好兆头,所以才会将很多喜庆吉利的事情安排在这一年里。尤其在一些农村,每逢“双春年”会有很多择日成婚的新人。于是,民间也有类似“鼠年难逢双立春,结婚喜宴吃到撑”的俗语。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双春年举办婚礼的人家会特别多。
此外,在民间和“双春年”相对的是“寡妇年”,俗语中前者也称“哑年”没有立春,不宜结婚,所以也有“寡妇年”的说法。事实上,在“寡妇年”照样也有人选择结婚,只要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幸福的生活照样令人艳羡。反过来讲,哪个婚礼不是专门挑选了黄道吉日才举办的?可是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得不说,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只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地拥抱生活,生活回馈给你的一定也是最温暖的幸福。
当然,美好的祝福还是不可或缺的,希望大家在庚子鼠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安幸福!
2020年鼠年什么时候立春
公历:公元2020年02月04日,17时03分12秒
农历:农历2020年正月十一日,星期二
干支:庚子年、戊寅月、丁丑日
今日胎神:仓库厕外西南
彭祖百忌:丁不剃头 丑不冠带
岁煞:岁煞东
相冲:牛日冲(辛未)羊
喜神:正南
福神:正东
财神:正西
彭祖百忌:丁不剃头 丑不冠带
吉神宜趋:天德 月空 驿马 天后 三合 帝旺 青龙
宜:大事勿用
忌:嫁娶、开光、造屋、破土、祭祀 、出行、求医、破土、安葬、启攒
关于立春有哪些习俗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 *** 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 *** 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 *** 。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立春习俗之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元朝时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诗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和碗豆搡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现在潮汕人立春日吃春饼,配料已是十分讲究了除了传统的豆芽炒韭菜之外,还有肉丝、蛋丝,香菇等等高级佐料,春卷盛行于宋元,宋朝时称为“春 ”或“探春 ”,元时称为“卷煎饼”。元·韩弈《易牙遗意》栽:“饼与薄饼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猪肉亦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以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潮汕地区少羊”,故现在人们所吃到的多用猪肉作料,也有一种是甜的,用干果、芝麻、花生等佐料碾碎作馅,香甜可口。
“打春”打春牛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 *** 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 *** 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 *** 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立春习俗之祭春
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在卖皇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春牛图,春牛图上前面牵牛的那个男子,画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日,通常村里会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为的是求当年能有好收成。有些地方还会把春牛肚子里塞上五谷,当春牛被打烂时,五谷便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自家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节气养生
顺应自然:立春之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顺应春天的特点,健康养生需注意保护阳气。保护阳气,要从饮食、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
注意防疾: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滋生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所以春天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风温邪气致病。所以,春天都为风邪致病。《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因为其他几种邪气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像寒邪、热邪、湿邪等。
饮食调养: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以上就是关于立春节气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你。
2023是双春年?
年关又近,话题很应景。十马运粮,八牛耕田,五龙治水,三人分饼……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就常听大人们念叨着这些事,表情有时喜,有时忧。
老百姓过日子有自己的一套。每每春节,灶台旁都贴上一张灶王爷的年画,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那就是民间的老黄历。人们从上面推算新年几牛耕田、几龙治水等,从而看看年景,很玄乎的样子。
兔年恰逢双春年,老黄历说"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七人分饼"。回家过年时,你能否推算出?是否知道老百姓是喜是忧呢?
1.老黄历的说法和推算
❶说法来源
古人把天干地支按顺序组合,循环使用,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和命名等领域。老百姓最讲究实惠,主要用来看年景和择吉日。
华夏传统里,凡事之初皆称吉,干支纪是从甲子开始,这就是国人推崇甲子的原因。无论年月日时,凡遇甲子,皆吉利。民间常说"甲田几分","甲田"就指良田。
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这些说法都关乎干支"纪日"。
❷推算 ***
我们说几牛、几马、几龙,源于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匹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一个月下来必有重复出现,推法以正月 *** 次出现该地支为准。
从农历大年开始,初一到十二,12天对应十二地支,然后再和十二生肖配对。我们要找出某个地支对应的生肖,再看那天是初几。初几就意味着几龙治水、几牛耕地。
2.老黄历推算2023年
❶一龙治水
龙对应辰,"辰" *** 次出现在正月初几,就代表几龙治水。很幸运,2023年正月初一就是"庚辰日",所以称"一龙治水"。
老话说"龙多了旱,人多了乱,媳妇多了晚了饭"。龙掌雨水,龙多了却不是好事,就像三个和尚没水喝。"龙多靠(旱),龙少涝"。老辈说,一龙治水预示新年雨水或许偏多。
❷十牛耕田
牛对应丑,正月初十为"己丑日"。"丑" *** 次出现在初十,所以称"十牛耕田"。
很好理解,耕地的牛越多,说明地就越多。民间就用"几牛耕田"来形容田地多少,意思就是收成好坏。总共12头牛,已经出动了10头,可见新年形势喜人呀。
❸三马运粮
马对应午,正月初三为"壬午日"。所以2023年是"三马运粮"。
扬鞭催马运粮忙,马越多说明粮食越丰收。隔壁村出动12匹马,浩浩荡荡,车水马龙忙运粮,一片丰收喜庆。咱们村零零落落三匹马,背上驮几个麻袋,看来落后了啊。
十头牛耕地,三匹马运粮,虎头蛇尾很尴尬。
❹七人分饼
饼谐音丙,这里变成天干的说法。农历新年 *** 个丙日,为"丙戌日",出现在正月初七,称"七人分饼"。
"几人分饼",意思很简单,就是僧和粥的逻辑关系。一块饼分的份数越多,说明人们吃得越少。十人分饼,意味着每人分得最少,比喻欠收年景;一人分饼,意味着吃个饱,比喻丰收之象。
好嘛,2023年是七人分饼,按老说法,年景貌似有点不太乐观啊。
3.双春年又是何意❶关于立春
阴阳历有别,立春会出现三种情况,无立春(寡妇年)、单立春、双立春(孤鸾年)。其中双立春通常出现在闰月年份。
2023年闰二月,农历时间延长,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固定,于是出现"双春年"的现象,一年有2个"立春"节气☞兔年正月十四和年末的腊月廿五。所以2023年是"双春年"。"双春夹一冬"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立春,预示春天的脚步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向荣,乃积极美好之象。"双春"听起来更带劲儿,不过民间有两个说法不太好。
❷"双春孤鸾难长久"
"孤鸾年",指双春年,常逢闰月年。
鸾,传说中的凤鸟一类,常代指夫妇,比如凤鸾、凤鸾和鸣。孤鸾,则指失了配偶或无配偶的人。孤鸾年,形容孤鸾纷飞的年景,光棍无望侯在家,寡妇遍地二度花。看起来是孤苦伶仃之象,不过就是一说
此处省略一段(不让说)。
老话说"双春孤鸾难长久",意思就是双春年不宜结婚。这也契合了民间另一说法,"闰月的年份不宜结婚"。
春属少阳,大地勃发,繁衍生息。不过,民间似乎不认为双立春是好上加好,容易让人想起"二度春"、"二度花"(对二婚的戏称)。
文人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民间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过去二婚堪称家门不幸,古人对"二度春"现象很忌讳。
❸"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2023年就属于这种情况,首尾各有一个立春,中间夹着冬天。
按老辈说法,双春年份的冬天非常寒冷,容易出现春寒。旧社会生活难,寒天变长,草料缺乏,牛羊驴等牲畜可能因寒冷和粮草问题出现疾病,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的现象。
过去牛羊驴可是农民的重要资产,牛又是农耕的主力,牲畜出问题直接影响农业。
当然,"十个牛栏九个空"只是夸张,目的在于提醒大家,天冷注意牲畜防护。
另有不同说法,双立春是吉祥年,预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春牛忙,很少关在栏里,所以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话说立春,北方大地仍在封冻中,双春年更冷,牛牛们还用不着立春就耕地吧?当然,说是老百姓对新年的美好憧憬,这可以有。
写在最后民间老俗话,百姓大舞台。老话重在解读背后的关注。老百姓经不住折腾,做事一向小心,对婚姻和农事通常思前想后,做好万全打算。
❶过去认知感性,人们习惯根据自然和生活所见总结经验。发现某种现象经常重复出现,便视为规律,比如清明多雨,双春易寒。
❷相反,对于天地异象和生活反常,人们往往持有谨慎态度,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比如蛤蟆结队上岸,无春年和双春年。
一年一度春,一世一双人。人们习惯了这种规律,当双春或无春现象出现,人们自然觉得不同寻常,从而变得更加谨慎。
2023年"一龙治水,十牛耕田,三马运粮,七人分饼",来自同一个老黄历,但结果也相互矛盾。天地多变化,人类爱折腾,老黄历也不一定顶得住。
老俗话的本质,来自老百姓对自然和生活的经验总结,背后反应了民间对生活的喜忧,对困难充满警惕,对美好充满渴望。人们喜欢讨彩头,同时提醒自己凡事有准备,毕竟老百姓的日子经不起折腾。
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尽管我们很努力。七隩之偏,日月不遗。轻荑之微,天地不弃。我们还得坚持,给自己一个好的心态。祖辈苦难的脚印,先烈激昂的热血,我们当砥砺前行,光明和希望属于东方。
说的是什么意思?
时间过得真快, *** 个四月已经过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今年比较特殊,有两个四月,现在正处于 *** 个四月中。闰月虽然很常见,但是闰四月却并不多见,在农村中关于闰四月的说法有很多,比如“闰四月出嫁的女儿要送父母闰月鞋”、“闰四月,吃树叶”,那么今天就来看一下闰四月吃树叶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闰四月,吃树叶的意思是,如果当年是闰四月的话,庄稼的收成会很不好,人们很有可能要吃树叶来果腹,同时也提醒既要做好农业生产工作,同时也要勤俭持家,以免真的要吃树叶来果腹。
那么为何会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呢?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用公历来记录时间,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耕作收获依然以农历为主。闰四月指的是当年会有两个四月,四月正好是春季向夏季转变的时候,如果当年有两个四月的话,便意味着春节和夏季的时间都要长一些,所以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按照以前的时间来耕作,而是要适当晚一些,这样才会减少天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但是闰四月足足多出来一个月的时间,即便农民晚一些播种,但是和其他年份相比,播种的时间还是要早一些,所以作物在灌浆时,很容易遇到夏季的阴雨天气,对作物灌浆的影响很大,若作物在灌浆时长期处于阴雨天气,还有可能导致作物颗粒无收的情况发生,农民只能靠吃树叶来果腹。
虽然现在农民种地并不像以前一样全靠天吃饭,但是现在天气的变化,对作物的生长也很大。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疫情对农民耕作影响并不是很大。就在农民都盼着有个好收成时,一场倒春寒天气,将果树、作物冻害冻伤,今年很多作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所以老话“闰四月、吃树叶”还是有道理的。
农村中关于耕作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对现在农业种植也有很大的影响。你们那里有“闰四月、吃树叶”的说法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