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算命王瞎子被打-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
庐江算命王瞎子被打,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
刘备是季汉帝国的开国皇帝,从一文不名,到逐渐占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成为了一方霸主。可惜只做了两年皇帝就去世了,传位于甘夫人的儿子刘禅。孙尚香,本名不详,是东吴郡主,孙坚的小女儿,孙策和孙权的妹妹。在刘备拿下荆州以后,孙权忌惮刘备的军事力量,进妹固好,与刘备结亲。
十几岁的孙尚香,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三十岁的刘备。其实孙尚香心里肯定是非常不满的,不过瞎子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场政治联姻。
吴国太如果脑子还有点用的话,就不可能看得上刘备这个女婿。毕竟刘备跟她丈夫孙坚,那是一个辈分的人。所以说这桩婚事,基本上是孙权敲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刘备当时和孙尚香有了儿子,会不会被刘备立为太子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高。
01孙尚香是刘备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生的儿子就是嫡长子。孙权觉得刘备得了荆州那么多土地和人才,而且军事实力空前壮大。这个时候他不得不与刘备处理好关系,因为这位枭雄接下来只有一件事需要做,那就是扩张自己的地盘。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 ***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三国志》
手里有人有枪,当然是要扩张了。当时刘备能扩张的地区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北方的曹魏,那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一个是西边的益州,崇山峻岭,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不下来。最容易得到的,当然就是孙权手里的江东地盘。
荆州和江东,可以说是一衣带水,而且对荆州来说,江东无险可守,只有一条江而已。所以说孙权势必要担忧起这件事。
所以孙尚香是以正房太太的身份,嫁给刘备的。那么孙尚香所生的儿子,自然就是刘备的嫡长子,刘禅这个时候都需要靠边站了。
有了嫡长子这个身份,再加上孙尚香这位强势的母亲作为后盾,这个儿子自然会在刘备当了皇帝以后,成为帝国未来的 *** 人。
02孙尚香有强大的东吴集团作为后盾,有利于抗曹事业。刘备集团在当时来说,军事实力的确强大。可是孙权的实力也不弱小,两者算是旗鼓相当。只不过刘备成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孙权才不得不堤防。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三国志》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孙权还是要比刘备强大得多的。毕竟孙家稳坐江东多年,而刘备得到荆州才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由此可见在刘备这儿,也必须要答应这一场政治联姻。如果当初刘备的那两个女儿没有被曹纯给掳走的话,或许他的女儿也会嫁给孙权。
这样一来两家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刘备叫孙权二舅哥,孙权管刘备叫岳父,咱们各论各的。非常有利于孙刘联盟的关系。孙尚香作为其中重要的纽带,自然是承担着孙氏集团的重要利益。那么等她生了儿子以后,那这个孩子就是刘家和孙家共同的子孙。有东吴集团这么一个强大的背景作为支撑,刘备在选太子的时候,还会有任何犹豫吗?就算刘备不喜欢这个儿子,可是他背后的政治力量,是刘备非常渴望笼络过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还是会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一旦他被立为太子,那么孙权对刘备的支持,就会尽力很多。即使将来刘备真的夺取了天下,至少这天下有一半还是老孙家的。当然对孙权来说这是最无奈的情况。
03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地位低下,而且早逝,刘禅没有根基。刘禅是什么出身呢?他的母亲甘夫人没有糜夫人那样的家业,也没有孙夫人那样的地位,所以刘禅说到底还是一个庶出的孩子。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三国志》
在汉朝庶出的孩子,只能给嫡子当奴仆,这是非常无奈的现实。为什么袁术一直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袁绍?因为袁绍是庶出,而袁术是嫡子,这差别就很大了。
所以袁术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族庞大的政治资源,而袁绍,只能依靠自身的社交能力,努力拉拢各派力量,为己所用。
刘禅的身份,其实跟袁绍还是有几分相似的,都是庶出,不过都比嫡子年岁大一些。刘禅在长坂坡之战的时候,就已经出生了,而孙夫人是刘备拿下荆州后才入门的。所以说刘禅作为长庶子,还真的无法跟孙夫人的儿子相抗衡。毕竟嫡长子继承制,基本上成为了当时那个社会不变的规律。孙夫人在有了儿子以后,自然不会想着回到江东去。她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儿子培养成人,将来好继承刘备的大业。而刘禅这个时候又显得更加可怜了,他的母亲甘夫人早就去世了,根本没有资格和能力去跟孙夫人斗争,所以刘禅压根就没有靠山。
没有母亲的支持,没有外戚力量的帮助,一无所有的刘禅,如何跟拥有强势的母亲孙夫人,拥有强大的外戚力量江东集团的孩子去斗呢?
总结:孙权嫁妹这一招用得好!刚才说了,刘备当时只想着拓宽自己的疆土,可是相比较强大的曹 *** 和山川险阻的刘璋,孙权的地盘是 *** 占领的。
所以刘备接下来要对付的,应该就是孙权。隆中对里虽然让他夺取西川,可是当时的西川并不好进入,没有任何基础。再说了,孙权又不知道隆中对的内容。
即使刘备没能拿下江东,和孙权两败俱伤了,对孙权来说,那都是致命的。为什么?因为孙权的压力比谁都大。这个时候的江东还有四大家族的力量掣肘孙权的权力,一旦孙权战败,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取而代之。
再说孙权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曹 *** 难道就不会再次打孙权的主意吗?虽然赤壁战败,可是曹 *** 实力雄厚,再打一仗也未尝不可。
这个时候孙权压根就没得选,只能选择跟刘备结盟,而且必须要刘备答应结盟。这就是刘备进妹固好的精髓所在。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有哪些你认为值得敬佩的枭雄?
纵观中国的历史,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如果他们不幸生在和平年代,但也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出现了不少枭雄,这些枭雄在乱世崛起,成为当时的霸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历史上的大枭雄。
枭者,凶猛之谓。英雄多类于圣贤;枭雄多类于无情。英雄可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枭雄多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相比较英雄,枭雄更易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伟大枭雄,你最敬佩哪一个?
曹 *** :曹 *** 绝对是中国史上的骁悍雄杰之人,只是曹 *** 的出身并不高,其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因而虽然权利大可地位低。长大成人后的曹 *** 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灭吕布、刘超等人,对外降匈妈、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本想一统一天的曹 *** 又想一举拿下南方,没想到在赤壁上碰了钉子,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曹 *** 真的是差一点就成功了,奈何天公不作为,时运差了点。
刘邦: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 ,而且是个 *** 裸的色鬼。《史记》和《汉书》都说刘邦从小就无赖懒散、喜酒好色、懒惰顽劣、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跟着街上一群混混,到处混日子,骗吃骗喝。而且刘邦还喜欢泡妞,叫“好酒及色”。甚至就连他的父亲刘太公都看不起他。
然而48岁时,刘邦找到曾经那帮狐朋狗友,小吏萧何,布贩子灌婴,看牢门的曹参,杀狗的樊哙,然后斩白蛇,揭竿而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公元前202年,55岁的刘邦击败竞争对手西楚霸王项羽后,在山东定陶举行登基大典,之后定都咸阳,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刘邦是为汉高祖。
项羽:西楚霸王项羽。秦朝末年,楚国旧贵族后裔项羽在战乱中脱颖而出。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战中一举击溃秦军主力数十万人马,声威大震,成为天下反秦联军的总盟主。之后项羽率领40万大军进入咸阳,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桂冠眼看就要落在项羽的头上。可是项羽是一个保守短视力、残忍自负之人,完全没有一统天下的气度。于是让天下再次统一的历史大任落在了刘邦的肩上,而项羽最终则在乌江边 *** 身亡,做了大汉盛世的献祭品。
勾践:春秋越国国君,夏禹的后裔。即位当年大败吴国,三年后,被吴国攻灭, *** 求和。他为夫差做了3年奴隶,牵马尝粪。放回国后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休整国力。20年后,一战灭吴,夫差自尽。勾践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范蠡归隐时,劝文种道:“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作富贵梦的文种,最后果然被勾践杀了。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也是很有野心的一个人。小时候刘裕家贫,后在平乱中崛起,有一次在作战时,队友纷纷牺牲只剩下刘裕一人,面对数千敌人刘裕也是面不改色,所以号称“千人斩”。慢慢的刘裕凭借着自己实力取得了东晋大权,消灭了国内几股割据势力,让南方出现了百年来未有的统一局面。本来刘裕也可以一统天下,实现霸业,可是刘裕当了皇帝后,就放弃了北方回到东晋,让好不容易收复的北方又给丢掉了,实在可惜。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以至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曹 *** 经历过几十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北方的统治权,成为当时更大的割据势力。刘备本是汉皇后裔,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占据益州,一心想要恢复汉室。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据江东,先后在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等人的辅佐下最终成就霸业。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四人在孙权统治江东、成就帝业的路上扮演着极为最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后来的东吴大帝。
一、羽扇纶巾、风流儒将——周瑜周瑜先后辅佐过孙策、孙权两代君主,在江东创业与稳定期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周瑜在孙策脱离袁术时就率兵前来相随,孙策十分厚待他,给予他超越别人的待遇。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孙策以数千人转战江东,数年间平定江东,兵力也发展到几万人。
孙策死后,周瑜继续辅佐孙权。孙权对待周瑜较之孙策有过之而不及,但凡孙权有难以决断的疑惑,孙权总是听取周瑜的意见。赤壁之战前,江东绝大多数的文臣武将想要投降,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周瑜回来后向孙权陈诉己见,孙权听完周瑜的见解后信心大振并决意联刘抗曹。在之后的赤壁之战中,周瑜领军与曹 *** 决战并利用火攻将曹 *** 击败。
赤壁一役,周瑜一人撑起了东吴的天下。可以说,没有周瑜,孙权可能就走了刘琮的老路,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东吴大帝了。
二、维系联盟、稳固江东——鲁肃鲁肃出生于士族大家,为人豪爽,喜爱看书。周瑜曾向鲁肃借粮,鲁肃指屯相赠,此事也奠定了周瑜和鲁肃的坚实友情。鲁肃投靠孙权后曾于孙权多次深谈,孙权十分喜欢鲁肃,与他食同席、卧同塌。鲁肃曾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计划,并把孙权当作君王侍奉。鲁肃多次在孙权面前表达希望孙权能成就一番帝王之业。
曹 *** 南侵时,鲁肃和周瑜一起支持孙权坚决抵抗曹 *** ,并与周瑜一起在赤壁大败曹 *** 。周瑜去世前曾向孙权举荐鲁肃代替自己,周瑜死后孙权果然任命鲁肃为大都督。鲁肃治军有方而且有政治远见,鲁肃在位时孙刘联盟稳固,曹 *** 也没再南犯,给东吴带来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和平。
鲁肃的存在给孙权构建了一个帝国的蓝图,可以说,鲁肃用他的战略眼光为孙权打开了帝王之门。
三、刮目相看、白衣渡江——吕蒙吕蒙早年间就追随孙策,孙策死后吕蒙在孙权帐下逐渐崭露头角。吕蒙善于、敢于在阵前厮杀,却不注重学习,因此被人称作“吴下阿蒙”。孙权告诫他说,为将者不可以不学习,尤其是你现在身居高位。从此吕蒙奋发图强,鲁肃再次见到吕蒙时也不得不感叹“识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后来吕蒙继任为东吴大都督开始谋求荆州,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导致荆州空虚。吕蒙乘此机会,以“白衣渡江”之计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荆州。荆州一役,吕蒙不仅夺取了荆州还擒获关羽父子。
在吕蒙的努力下,东吴的领土达到了鼎盛时期,为后来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
四、社稷之臣、晴天巨擘——陆逊陆逊早年间就入孙权幕府,因为卓越的军事能力逐渐被孙权重用。吕蒙夺取荆州之时,陆逊就开始参与谋划,并协助吕蒙成功夺取荆州。刘备 *** 时陆逊初担大任,当时陆逊诱敌深入,在夷陵一把大火烧尽了刘备的数万大军,成功守卫了东吴领土。后来陆逊又在石亭大败曹魏大将曹休,在东吴朝廷上陆逊出将入相辅佐东宫太子。陆逊为人有机谋,而且为人忠厚,敢于直言劝谏。
陆逊是东吴中期的安邦重臣,对外他多次成功抵御他国侵略,对内他敢于劝谏辅佐太子。可以说,陆逊为东吴的基业 *** 碎了心。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的历史故事。
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
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只有有了追求,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
他初为郓城县小吏,后落草为寇,成为梁山贼首。他一生的追求是忠君报国,念念不忘,当了土匪头子还是要招安报国,哪怕因此葬送了梁山众兄弟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他的名字叫宋江。
他的追求是一心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哪怕十万八千里,哪怕随时会成为妖怪的晚餐。他的名字叫唐三藏。
他一开始追求当猴子的头领,勇闯水帘洞。后来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再后来大闹天宫,以一己之力,力抗十万天兵天将是为了成为齐天大圣,哪怕刀砍斧剁也不曾屈服。他的名字叫孙悟空。
他贪财好色从不忌讳,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他爱他所爱,无怨无悔,为爱发声,从天宫醉戏嫦娥,到人间硬核表白高翠兰,即使变成了猪的模样也初心不改。他的名字叫猪八戒。
松树为挺拔,梅花为傲雪,物尚如此,人何以堪?
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只会沦为空虚的皮囊!
为何偏偏选择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孙策去世时虽有四个子女, *** 子只有一个,即孙绍,另外三个是女儿。所以,继承人只能在孙绍,及孙策的四个弟弟,孙权、孙翊、孙匡和孙朗之间选择。
*** 个被淘汰的就是孙朗,他是孙策的庶弟,时年约12岁,既没有嫡子身份,又过于年幼,两项指标都“不合格”。
孙朗时年不超过15岁,孙权18岁,孙翊16岁,孙匡年龄不详,上限15岁。这四人各有优势:
孙朗是孙策唯一的儿子,父死子继,他占有“法理优势”;孙权年龄最长,假如兄终弟及,他也占了“半个法理优势”;孙翊跟孙策就像“克隆体”,性格特长一模一样,占有“遗传优势”;孙匡虽然年龄小,但是他却最得孙策喜爱,父亲死后,孙策将本该属于他的侯爵,转给了孙匡,占有“感情优势”。四位候选人,最终胜出的,为何是只占了“半个”法理优势的孙权呢?
年龄,是客观环境下首要考虑的问题孙策去世时,江东集团占据了扬州刺史部的几个郡,包括庐江、九江、会稽、豫章、吴郡,算是初步具备了割据一方的雏形。
可是这个规模,相对于袁绍、曹 *** 等寡头势力来说,太微不足道,况且这些地盘刚刚纳入孙氏集团,反对势力还很猛。孙权即位不久,就连连遭遇反叛,其中包括孙氏旁系子弟。
所以,江东集团立足未稳,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词——国赖长君。成年的继承人,有能力自己掌权,而不是靠别人辅政,甚至代政,避免了领导核心的空心化,可能带来的内乱。
孙权18岁,也只比侄子和弟弟们大2—4岁,似乎优势也不大嘛。对成年人来说,这点年龄差距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对青少年来说,差距就很大。事实上,孙权就是因为年龄略长,获得了四年的“社会实践”经验。
孙权14岁出任阳羡县长,后被举孝廉、举茂才,出任 *** 奉义校尉,后来又跟随孙策征讨刘勋、黄祖,文武两方面都得到过锤炼。其他三位,只有孙翊曾经有过短暂的实践,相比于孙权差了很多。
还有一个例证证明,当时江东集团对候选人年龄的重视程度。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曾经召来张昭、董袭等人,请他们仔细分析形势,这些小疙瘩豆,到底能不能守住江东。
因此,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法理上的 *** 顺位候选人孙绍,由于年幼,根本没有进入备选方案。
才能,孙权切合了江东发展的要求前面说过孙权比另外三位候选人,有社会实践的实际才能,再说说客观历史条件下,对于继承人才干的具体要求,看看孙权是否有优势。
孙策在临终前,拉着孙权的手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这段话可以看出,孙策对未来工作的关注重心:保!他认为,如今江东集团已经有了雏形,在争霸天下和立足江东上,保守基业更重要。
对孙策这种“霸王型”人才,说出这种话非常难得。这个既定方针,应该是孙策临终前,与江东集团讨论后,形成的方案。应该说这是一个务实的方案,孙氏没有袁氏豪门士族的根基,巩固基业,远比争霸更现实,否则很容易熊瞎子掰苞米。
与孙权对应的是孙翊,因为处处像孙策,他被张昭提名,结果被孙策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也侧面印证了江东集团,对未来的战略考量。
孙权的才华,正是体现在治才上。孙权常年跟在孙策身边参与决策,他的很多见解,连孙策也自叹不如。而且孙权还有一个特长,他极其善于交际,身边追随者甚众,已经表现出领袖的恢弘气度。
孙策曾经在一次宴会上,指着部众对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部下,可见孙策早就认可了孙权的领导才能。
另外两位候选人,孙绍和孙匡,根本没有提及才能的问题。可见要么是因为年龄太小,看不出来,要么就是很平庸,不值一提。
拥趸,孙权有政治大佬们的鼎力支持孙权能够上位,除了他已经培养了个人的政治势力外,还跟周瑜、程普和张昭的支持有关,尤其是周瑜的力挺。
周瑜与孙策同庚,二人名为主仆,实为兄弟。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建安四年,孙坚攻破皖城,虏得桥公二女,哥俩平分,孙策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
孙策临终前,把孙权托付给了周瑜、程普和张昭。周瑜做了一个举动,表明了他对孙权坚定的拥护:对孙权执君臣大礼!
当时江东集团虽然割据一方,但是名义上依然是汉臣,打出的旗号还是“匡扶汉室”,孙权本人的职务,是汉献帝授予的“讨虏将军”。因此,大家拜见孙权,只是行上下级的礼节。周瑜却以他的行动,把孙权捧上了至高无上的君主地位。
张昭虽然曾经提名孙翊,但是被孙策否决后,他公开表态,在孙权的领导下,江东可以站住脚。
我们虽然无法做假设,假如其他三位候选人当选,会不会获得政治核心大佬们的支持,但孙权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却是不争的事实。
异象,是孙权上位的外部推动力据《三国志》记载,吴夫人当初怀孙策时,曾经梦到月亮入怀,怀孙权时,梦见太阳入怀。孙坚为此高兴地说:日月乃是阴阳的精华,大富贵的象征。其实孙坚没敢说透,这何止大富贵,古代老妈梦日入怀的,哪个不是生了龙种?
孙权确实是天生异象,他身材高大,四四方方的大额头,阔嘴唇,紫色的胡须。从相术的角度,说这种长相异于常人,是福寿双全的表征。有资料说,后世的司马懿和桓温,神似孙权。
关于孙权的异象,还有一个故事。孙策被授予会稽太守、讨逆将军时,汉献帝派大臣刘琬来颁布诏书。因为这个缘故,刘琬见到了孙家哥五个。结果,刘琬见到孙权后,大吃一惊:
“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老孙家兄弟几个虽然都是才俊,但是都寿数不长,只有孙权异象,有大富贵,还长寿,不信走着瞧。
刘琬一语中的,孙家兄弟除了孙权,剩下哥几个都是霹雳火,脾气暴躁,勇武有力,结果刚猛易催。孙策终年25岁,孙翊终年20岁,孙匡终年20岁,孙朗终年约30岁。唯独孙权,不光称帝,而且活到了70岁。
当然,这种似是而非的事情,也不可全信。不过古人信呐,信道骨髓啊,几位候选人往那儿一站,孙权充满传奇色彩的异象,恁谁也要高看一眼。
所以,“神”也助攻了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