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算命先生,你姓氏里最有名的人是谁?
我姓景,风景的景。
以前觉得这个姓可俗了,因为整个村子整整齐齐地都姓景,后来外出上学,好多人都感叹这个姓很少见。倒着看,景姓最火的时候可能就是《仙剑奇侠传》里的景天了!
景天:胡歌饰
还有很多宅男更爱的景甜!
也有远一点的景岗山!
最牛的,景字开头的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景泰蓝
哈哈哈,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姓的人来打个招呼
庐江火柴神多大了现在还算命吗?
在庐江县柯坦镇陈埠社区江湾村民组,姓丁,人称火柴神,又叫丁三师傅,先从合肥坐车到庐江,然后包车过去吧!这样方便快捷,每周六、日给人算命,其他时间不接待,要去早点,一般都早晨4、5点到那,因为要排队哦
难道一开始自己就是别人的主公吗?
孙权是孙坚的儿子,是孙策的弟弟。孙坚死后,孙策一直寄人篱下,曾经跟随他父亲的部将,在他父亲死后四散而去。后来孙策一直在袁术的手下干活,他的朋友周瑜来找他,两个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孙策变用孙坚得到的玉玺,换了袁术的兵马,重新召回自己父亲的旧部。两人带兵回江东大下了自己的天下,可是孙策被人刺杀,深受重伤不治身亡。他死后孙权继承了他的一切,成为江东之主。所以他的主公应该是他的父亲和哥哥。刘备吗起兵前是买草鞋的,起兵后也多次寄人篱下。他投过几天袁绍,也投过曹 *** 。但是我觉得他的主公应该是皇帝,因为他以汉室皇叔自居,打着幸福汉室的牌子在招兵买马,至于曹 *** 吗他的主子也应该是皇帝,因为曹 *** 本性夏侯,他的曾祖和爷爷都是宦官,他的父亲是抱养的。曹 *** 一直在走仕途,因为是宦官之后,一直不得志。他也曾带兵剿灭黄巾军,可是还是受到排挤。直到他行刺董卓失败才是他的人生转折点。后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代汉室,达到人生巅峰,所以他的主子是皇帝。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可奈何却必须入局的阳谋?
这个大臣给汉武帝出了一个天下 *** 阳谋,一下子让他成了“千古一帝”
封建时期家天下,皇帝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兄弟子侄,所以每个新王朝建立后,皇帝都会大肆分封同姓王,倚为藩篱,这些藩王往往手握实权,是王朝稳定的最不稳定因素。比如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24个儿子都封了王,而且划了 *** 土地给他们的封国,这套藩王制度在洪武年间确实起到了稳固边疆,拱卫王朝的作用。然而朱元璋刚一驾崩,中央与藩王之间就起了争执,最终演变成了“靖难之役”,朱元璋的法定继承人建文帝被赶下台不知所踪,老朱的儿子、燕王朱棣做了皇帝。因此历朝历代,继承开国帝王事业的儿孙们更大的愿望就是“削藩”,不过同样是“削藩”,建文帝弄得鸡飞狗跳,汉武帝却深得人心,这得益于一个大臣的阳谋!
1、汉武帝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汉武帝能够成为“千古一帝”,成为与秦始皇并立的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最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外祖母臧儿,另一个则是他的重要谋士主父偃。
武帝刘彻的外祖母臧儿不是寻常女子,她的祖父臧荼当年是与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异姓诸王并立的燕王,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后,臧荼与韩信等人拥立刘邦做了皇帝。只不过没过多久,臧荼反叛,被刘邦亲自带兵剿灭。
臧儿作为臧荼的孙女,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王侯家的千金 *** ,沦落成了普通百姓。不过臧儿的地位虽然一落千丈,可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她有一个女儿叫王娡,长得非常美丽,成人后嫁给了一户姓金的人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也是门当户对的饱暖之家,按理说也该满足了。

臧儿却心有不甘,一心想着让女儿爬得更高,走得更远,于是她领着女儿去找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姚翁,请他给王娡看相。姚翁一见之下大吃一惊,说王娡的面向贵不可言,会生下天子。臧儿大喜,于是硬逼着女儿从金家出来,上下打点,将她送给了当时的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刘彻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王娡有一次梦见一轮太阳飞入腹中,醒来后告诉了刘启,刘启大喜说道:“这是大喜的征兆啊!”果不其然,没几天,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做了皇帝,同年,刘彻出生。
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他的九哥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就是刘备天天挂在嘴上的“中山靖王刘胜”。刘彻天资聪颖,很得汉景帝喜爱,于是在册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的同时,还打破常规地封刘彻为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娡深得外祖母臧儿的真传,她对姚翁的话深信不疑,认为自己的儿子刘彻才是未来的天子,于是一心想让汉景帝改立刘彻为太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与太子刘荣配成一对,却被太子的生母栗姬一口拒绝,于是怀恨在心。王娡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便有意接近馆陶公主,这一招果然奏效,没多久,四岁的刘彻便和陈阿娇定下了终身大事。馆陶公主爱屋及乌,又恼恨栗姬不识抬举,于是经常在汉景帝跟前说她们 *** 的坏话和王娡 *** 的好话。久而久之,汉景帝便有了废立之心。
公元前151年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四个月后,王娡怂恿大臣们以“母以子贵”的理由请封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惹得汉景帝大怒,于是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而王娡通过一番闷 *** *** 作则成了皇后。
9年后,汉景帝崩,16岁的刘彻登基为帝,开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的外祖母臧儿被封为平原君,母亲王娡被尊为皇太后。姚翁当年的话果真得到了灵验。
2、汉武帝成为“千古一帝”过程中最关键的决策
刘彻做了54年的皇帝,颇有功绩。在文治上,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华两千多年的文化进程;在武功上,他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东定 *** ,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同时也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他“雄才大略”,一手打造了当时 *** 强大的国家,史书和后世将他与秦始皇嬴政并称为“秦皇汉武”,号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根本上在于国内长期处于稳定,使他能够腾出手来指点江山。汉朝初期,高祖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至文帝、景帝两代,诸侯王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而晁错主持的“削藩”政策得到了诸侯王的不满,进而爆发了“七国之乱”,差一点毁了汉朝。汉武帝即位后,也认识到国内稳定的基础在于“削藩”,只有“削藩”才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强行“削藩”毕竟有前车之鉴,于是他采用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推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上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 *** 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最小的只有几个县那么大,彻底解决了王国势力威胁。
主父偃是纵横家,热衷研究人性,而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诸侯王的王位和土地一向是嫡子继承,其余的儿子则什么都没有,只是空头宗室,这就造成了诸侯国内部有比较深的矛盾。“推恩令”一出,庶子也可以封侯封地,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同时大国变成了小国,小国再分就没了。比如后来的汉室宗亲刘备,尽管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可实行了“推恩令”后,到了刘备的爷爷这辈就已经是平民百姓了。
当时的诸侯王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汉武帝的计谋,意在分割诸侯国,可面对着下面对封国封侯眼冒金星的儿子们,他们却不得不执行,虽是无可奈何,却又必须入局,这不得不说主父偃的阳谋确实厉害。
光武帝刘秀到底是哪里人?
刘秀是民间的传奇人物,有口口相传的传说“王莽赶刘秀”。让很多人都以为,刘秀是天命之主,王莽很早之前就知道刘秀命好,将来会取代他。因此不停的派人追杀刘秀。事实上真实的历史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在王莽还活着的时候,刘秀从来都不是更大的威胁。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说的不全对,真正被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历史,而是民间传说。历史在纪录史实上,相对还是很真实的。刘秀出生地并不是湖北襄阳,而是公元前5年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但确是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长大。和很多大人物一样,刘秀的出生非常不平凡。这种不平凡就是儒家的天人感应。传说刘秀出生的当晚没有灯光,而一道红光却照的屋子透亮。当时刘秀的父亲刘钦还是县令,就让人去算卦,算卦的人只说了一句“贵不可言”,便因不方便泄漏“天机”,不再说话。刘钦在门前种的小米,有三颗长了九个穗,并且长得特别高。刘钦感觉这个孩子不凡,因此给这个孩子起名“刘秀”。这些都是史书的记载。我们今天很显然知道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刘秀不会自带发电机,屋里不会有红光,除非着火。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刚开始并不是出门自带光环,反而是一个木讷,胆小,不怎么爱交际的男孩。我们结合真实的历史纪录,看看刘秀真面目!1)刘秀,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事情,也会变的伟大。 少年的刘秀肯定不会引人注目,相反,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大哥刘縯。据史 *** 载,刘縯是一个刘邦式的人物。少有大志,喜欢结交四方豪杰,并且和刘邦一样特别不喜欢干农活。我们看刘縯是不是有浓重的模仿痕迹。也就是他熟读刘邦的传记,刘邦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以为这样就可以学刘邦,然后成为刘邦那样的人物。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靠模仿能够成功的。我们再看刘秀,跟刘邦恰好相反。刘邦不喜欢干农活,刘秀喜欢干农活。刘邦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刘秀根本就没有几个朋友。刘縯经常嘲笑刘秀像刘邦的二哥刘喜。刘喜非常勤劳。经常被刘邦的老爹正面表扬。后来刘邦封刘喜为代王,也就是汉文帝当初镇守的地方。刘喜因为害怕匈奴人,他竟然丢弃了代地,跑洛阳去了,把刘邦气的够呛。所以从这里看出,刘秀的那些所谓的“红光满屋”都是假的。如果那么牛的话,刘秀的哥哥刘縯肯定会知道刘秀的不平凡,也不会把刘秀比作刘喜。说明刘秀没有什么大志,就想普普通通做一个老农民,勤勤恳恳种自己的地。但命运通常不会按正常的剧本演,有的时候,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事情之后,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元9年1月10号,西汉的道德模范王莽,终于撕下他伪善的面具,篡汉做了皇帝。王莽属于志大才疏型的人物。他靠儒家的包装完成贤者的人设,当然做了皇帝后拼命的实行儒家的“仁政”。想推广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王莽没有搞明白的是:“儒家如果真的那么好,为什么那么多国君都不用!”因此王莽的复古改革很快给天下带来灾难。再加上他朝令夕改,让老百姓无所适从。老天爷也不给力,还灾害连年。王莽的政治水平低下,因此天下竟然大乱了。要不是天下大乱,刘縯就不会有机会 *** 。如果不是 *** ,也不会很快被自己人杀掉。而对刘秀来说,要不是刘縯的 *** ,他也不会发生生活的巨变。也许这就是命!2)刘縯的死亡证明一点,做人不可高调。 如果说让当时的人判断,无疑刘縯是做皇帝的绝佳人选,他跟汉高祖刘邦太像了。不管是刻意模仿也好,还是天生的也行。他的一举一动就有高祖风范。公元22年,刘縯带着他那帮铁哥们,起兵反抗王莽。刘秀紧跟着也和朋友李通起兵了。刘秀不起兵不行,作为 *** 者的弟弟,被官军抓住肯定是死罪。因此刘秀就带一波人去投奔他哥哥。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刘秀开始起兵时的胆量,刘秀和李通等人起兵来到了柴界,刚好碰到王莽的军队,两个人吓坏了,惊慌失措的逃回济阳县原来的出生的处所。这就是曾经的光武帝,又被哥哥嘲笑了一番。

刘秀和他哥哥,再加上南阳的刘氏宗族一起,在南阳郡一起起兵后合在一起,被称为舂陵军。但无奈人数太少,装备也差。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刘秀甚至都没有马,而是骑了一头牛。当然不是传说中的神牛,而是黄牛。可见当时的物资紧缺。为了生存下去,刘縯就联合了当时南方的绿林军。大家协同作战。果然 *** 军合兵一处力量大,绿林军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王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王莽军队,并击杀了王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公元23年,绿林军推出汉室的刘玄为更始皇帝,力图恢复汉室。但这次推出的皇帝让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非常不满,本来是自己相当皇帝,结果人家立了一个新的。但当时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更何况强敌在前,也只得暂时忍气吞声。不过刘縯还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也沾光封为太常偏将军。但刘秀很快会证明他这个偏将军,职位有点低了。刘玄一称帝,并且恢复汉朝。立刻引起王莽的注意。所以没有能力之前,还是缓称王的好。王莽注意到绿林军是一群有理想的土匪后,立刻决定调集大军剿灭他。王莽绝对是一个奇葩。治国完全是纸上谈兵,不根据事实变通。而打仗更是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用上。他征调了四十二万大军,并且还弄一些老虎豹子等猛兽协助作战。就这样四十二万大军就开奔宛城,当时刘縯在率军攻宛城。但领军的人物是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王邑也是奇葩,军队路过昆阳的时候,他看着昆阳不顺眼,就停下来打昆阳。比较意外的是,刘秀率领着九千人在昆阳。王邑的部下劝王邑:“昆阳不是战略要地,留一部分人打就可以了,要去宛城消灭绿林军主力。王邑大笑:“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真是比较狂。昆阳的守军也有点恐惧,就想投降,刘秀就忽悠他们:“如果现在投降,或者逃跑都是死路。只有坚守才是活路!”于是刘秀带13人突围找援军。留下昆阳坚守。不过王邑的大军攻势实在是猛,昆阳有点顶不住,又想投降。但王邑不同意投降。昆阳人没办法只有坚守。直到刘秀从别的地方弄来二万援军。没想到的是,刘秀就靠着二万援军,和昆阳城里的人里应外合,竟然杀败了王邑的四十万大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于此同时,刘縯等人也攻破宛城。王莽一败涂地。紧接着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在乱军之中死了。好了,现在更始政权赢了,拿下长安了。但让刘玄一直不安的就是刘縯。就因为刘縯太像刘邦了,别人能看出来,刘玄也一定能看出来。更何况是刘縯故意这样。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隐患,更始帝刘玄就杀了刘縯。因此大家都看好的刘縯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有实力的人一定要学会装孙子,否则会受到很多刁难,甚至死亡。3)忍辱负重的刘秀,把头低到尘埃里。 刘秀得知哥哥被杀后,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反而专门去向更始帝刘玄谢罪。期间跟哥哥的军队士兵没有任何接触。这样一来,本来对刘秀有戒心的更始帝刘玄反而不好意思,就封刘秀为武信侯。受封后的刘秀回到宛城,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但刘秀明白,更始帝因为杀了自己的哥哥,因此对自己肯定会有戒心。因此刘秀一直在花钱结交更始帝身边的大臣,好给自己谋个活路的机会。当时更始帝虽然在关中长安称帝,但大部分诸侯还在观望,尤其是河北的赤眉军。因此就需要一个得力的干将去收服河北。当时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更佳人选。”但是大司马朱鲔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原因很简单,刘秀的哥哥就是他主张杀的。并且他对更始帝说,刘秀就是因为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才不能让他去。如果刘秀一旦壮大,肯定会给他哥哥报仇。这让刘玄有点为难。但关键时刻还是刘秀的贿赂起了重要作用。刘玄的左丞相曹竟,因为收了刘秀的厚礼,就力主让刘秀去河北。有了曹竟的推荐,刘玄放行!公元23年,刘秀终于以大司 *** 名义出镇河北。虽然当时比较艰苦,整个河北仅仅只有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但此时对刘秀来说,哪怕没有人支持也要打出来一片天,更何况邓禹舍命跟来,还有一身豪气的耿弇,足以建成自己的班底。公元24年,刘秀在当年项羽翻身之战的巨鹿边的南栾,以少胜多,打败了占据河北的主要力量,王郎军的主力,使得王郎势力受到震慑而土崩瓦解。这一战是刘秀的关键之战。奠定了刘秀收复河北的基础。并且这一年,刘秀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迎娶阴丽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秀把阴丽华的地位降下来,迎娶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这是刘秀不得已的选择。阴丽华虽然是他的挚爱,但郭圣通的家族才是豪门望族,为了取得豪门的支持,刘秀只有向现实低头。只是可惜了郭圣通,明知道这是一桩交易,还是要往里面跳。后来刘秀不但废了郭皇后的皇后位置,还废了郭皇后的儿子的太子之位。这一切又都落在阴丽华的头上。这就是刘秀为打江山所付出的牺牲。只要能壮大自己,什么办法都没有问题,先活下去再说。有了底气的刘秀终于可以站直了腰杆,面对更始帝的刁难他也给了有力的回应。杀了更始帝任命的大臣,开始和更始帝公开决裂。并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自立为皇帝。而在刘秀蒸蒸日上的时候,更始帝却江河日下。公元25年,北方赤眉军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成立了建世政权,带兵三十万进逼关中,要和更始帝争夺皇权。更始的绿林军就和刘盆子的赤眉大军在长安大战。可惜的是,没有了刘秀兄弟的绿林军没有什么战力,人心涣散,每次都大败而归,死伤甚重。所以没过不久,走头无路的更始帝刘玄 *** 向赤眉请降,被赤眉军封为长沙王,没有多久就被杀了。结束了他窝囊的一生。赤眉军和绿林军的这次火并,也给了刘秀统一天下的良好机会。在赤眉军和绿林军交战后,刘秀立刻派大军跟赤眉军会战,几经周折,终于灭掉了横行几年的赤眉大军。收复了关中。此后刘秀一直派兵征伐割据政权,直到公元36年,才击败了所有的诸侯,重新统一了天下。综上所述:刘秀不是襄阳人,大概是今天的湖北枣阳人。但出生地在今天的河南兰考。根据历史后来的记载,刘秀根本不是出生的时候异象漫天,如果那样,他也会像他哥哥一样被更始帝盯上,然后杀害。 就因为刘秀刚开始太不起眼,太普通,因此更始帝才对他不怎么防备。只顾重点照顾他的出风头的哥哥。刘秀也是在哥哥被冤杀后,忍辱负重,采用一切办法发展壮大,最后终于统一天下,成为一代贤主,收到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