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指什么-三五中秋夕三无指什么
庚辰指什么,三五中秋夕三无指什么?
这次黛玉、湘云两人相对联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的,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将它截住续完。诗用“十三元”韵,这一韵部中的字,如“元”、“繁”、“坤”、“言”等,现代口语读音已差别较大,但在诗中并非转韵或走了韵,因为旧体格律诗是按照一千年前沿袭下来的韵书中所分的韵部来押韵的,虽然后来读音已有变化,但做诗的人仍旧是遵守韵书的。排律两句一韵,“三十五韵”就是一共七十句。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注:三五,十五日。拟,可与……相比。上元,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注:箕斗,南箕北斗,星宿名,是泛指。匝地,管乐器 *** 乐器,这里指乐声。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注:飞盏,举杯。启轩,打开窗户,为赏月。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注:剪剪,风尖细的样子。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
争饼嘲黄发,(黛玉)分瓜笑绿媛。
注:即“嘲黄发之争饼,笑绿媛之分瓜”。黄发,老年人。绿媛,年轻姑娘。“绿”即“绿鬓”、“绿云”,也就是女子的黑发。争饼,争吃月饼。湘云说这句“杜撰”,黛玉说:“‘吃饼’是旧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分瓜,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黛玉说“分瓜”是“杜撰”。其实“分瓜”即乐府中所谓“破瓜”,将“瓜”字分拆像两个“八”字,隐“二八”(十六岁)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戏高侍郎》诗:“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藕”谐“偶”)时。”即是“笑绿媛”。湘云借以作戏语。
香新荣王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注:意谓玉桂荣发而飘来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萱,忘忧草。旧时常指代母亲。湘云说:“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意思是用不着去代人祝母寿,因为她自己是没父母的。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疘乱绮园。
注:琼宴,摆着玉液琼浆的宴席,盛宴。觥疘,行酒令用的竹签。觥,古代酒器。绮园,芳园。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注:分曹,分职。行酒令作谜猜物,要分作的人和猜的人。尊一令,服从令官一个人的命令。射覆,原来是将东西覆盖在盆下令人猜测的游戏,后来古法失传,另用语言歇后隐前的办法来猜物,也叫射覆,六十二回曾写到。宣,宣布酒令。书中有“三宣牙牌令”。这四句与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相似。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注:击鼓传花游戏上一回中写到。滥喧,频敲。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注:晴光、素彩,都说月光。乾坤,天地。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注:上句仍说行酒令。无,不分。序仲昆,分出高下,评定优劣。
构思时倚槛,(湘云)拟景或依门。
注:拟,摹拟,想象。“景”,程高本作“句”。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注:更残,夜将尽。谖,忘记,引申为停止。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注:雪霜痕,喻照在景物上的月光。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姻敛夕棔。
注:意谓露湿台阶时,朝菌已团生;烟笼庭院中,夕棔已敛合。朝菌,一种早晨生的菌类,生命短促。棔,合欢树,又有合昏、夜合、马缨花等名,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入夜则合。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注:湍,急流。泻石髓,从石窟中泻出。石髓,石钟乳。有石灰石处多洞窟。黛玉夸这一句好,说:“别的都要抹倒。”因为意境之中能映出月光。聚云根,堆积在山石上。古人以为云气从山石中出来,故称云根。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注:星星清朗明净,月亮光彩焕发。宝婺,婺女星。以女神相拟,所以说“情孤洁”。银蟾,月亮。已见《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注。因癞蛤蟆而用“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注: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嫦娥偷吃不死药而奔月。月宫叫广寒宫。程高本“经”作“催”。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访帝孙。
注:参见《赋得红梅花》“游仙”句注。《博物志》:海上客乘槎游仙回来后,曾问方士严君平。严说:“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一算,正是他到天河的时候。邀,见面。帝孙,也叫天孙,即织女星。两句所用的是同一个传说。所以黛玉说:“对句不好,合掌。”对仗两句意思相同,如两掌相合,叫合掌。
盈虚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注:盈虚,指月的圆缺。轮,月轮。晦朔,阴历月末一天叫晦,月初一天叫朔,晦朔无月。魄,月魄。已无月光而徒存魂魄。两句都借月隐说人事。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注:壶漏,古代定时器。涸,水干。这里指声歇。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注:上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以“鹤影”隐湘云将来孤居形景恰好,作者曾描写她长得“鹤势螂形”。下句“葬花魂”本系黛玉事,“花魂”与“鹤影”也自然成对。庚辰本作“葬死魂”,是形讹。后人以为音讹,遂改为“葬诗魂”(甲辰、程高本)。葬花魂,用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中事:叶之 *** 小鸾(短命的才女)鬼魂受戒,答其师问:“‘曾犯痴否?’女云:‘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大赞……”(详见拙著《论红楼梦佚稿》226页《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注:香篆, *** 成篆文形状的香。销,焚尽于。金鼎,鼎炉。脂冰,冰雪般的肌肤上的香脂。语词结构与“香篆”同,皆主体置前。此联至结尾皆妙玉所续。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注:嫠妇,寡妇。这句说,能使寡妇哭泣的箫声令人不忍听。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下句亦写孤寂。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注:即“空悬文凤之帐,闲掩彩鸳之屏”。文凤、彩鸳,都是帐、屏上所饰,反衬人的孤独。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注:扪,摸。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注:萦纡,曲折。沼,池沼。寂历,寂静。原,高地。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注:石头形状奇特,好象神鬼在打架,树木长得很怪,彷佛蹲着的野兽。“搏”程高本作“缚”,误。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注:赑屃(音币戏),传说龙所生的怪物,像龟,好负重,石碑下当座的大龟即是。这里指代碑石。罘罳(音浮思),古代宫门外或城角上有网孔的屏。这里泛指门外有孔的垣屏。章太炎《小学答门》:“古者守望墙牖皆为射孔……屏最在外,守望尤急,是故刻为网形,以通大镞,谓之罘罳。”有人作捕鸟雀之网解,与上句言碑石似不相称,引申为蛛网,也不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注:啼谷一声猿,大观园是不会有哀猿长啸、空谷传响的。但是,诗不妨那么写。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注:歧,路分开的地方。焉,那里。两句借游山水说哲理,自谓能知大道本源,不至迷途,是翻古人的意。《列子》:“大道以多歧亡羊。”《淮南子》:“杨朱见歧路而泣,谓其可以南,可以北。”又前人多有写见泉流而问源、寻源、探源的诗。
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
注:钟鸣拢翠寺,妙玉所住的拢翠庵居然像深山古刹,也是理想化了的。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注:“继”,程高本作“极”,与“有兴”矛盾,因为“悲何极”通常的意思是“悲伤哪里有个完呢”。今从脂本。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注:遣,排遣,寻找地方寄托。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妙玉)
注:细论,指细论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鉴赏]
中秋联句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
诗的开头写“匝地管弦繁”、“良夜景暄暄”、“蜡烛辉琼宴,觥疘乱绮园”等热闹景象,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宝钗、宝琴不在,李纨、凤姐生病,贾母见“少了这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而“长叹”。宝玉因晴雯病重而离席,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阴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作”的情况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湘云前来 *** ,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
即使纸上欢乐也难终篇。联句不知不觉地转出了悲音:“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护。”一个说:“这时候,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作者大有深意,所指不但作诗而已。湘云的“庭烟敛夕棔”、“盈虚轮莫定”等象征她的命运变幻;黛玉的“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也预兆她的生命将尽。“寒塘渡
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妙玉深感诗过于悲凉,想用自己所续把“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便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但这不过是一种企图逃避不幸命运的主观愿望罢了。自以为能辨歧途、知泉源的妙玉,最后自己也不能免去流落瓜州渡口、“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可悲下场。这样的安排,正可以看出《红楼梦》反映和批评当时社会各种状况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20之年是指几岁以后?
20是什么之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为耄耋。
二十则为弱冠之年也。此年为2020庚子鼠年者,则岁二十者,为2000庚辰龙年生,正直才华横溢,奔放狂傲之时。性格锐意,从者云集。
春生之庚辰龙,乃木气满盈,仕途顺遂,其对事业兢兢业业,少生纰漏,贵人相助,突破进展,领导欣赏,晋升连连。
夏生之庚辰龙,运程多缪之年,此年祸事频发,勤加锻炼,清淡饮食为宜。乃龙游九天之运势。
秋生之庚辰龙,乃无心有福之年,心念之事并非有缘,乃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为佳。
冬生之庚辰龙,成熟稳重,处事洒脱,深受异性所喜,还需诚以待人,切勿欺骗,方得良缘,幸福美满。
庚辰仲春什么年代?
庚辰仲春不是什么年代,而是指农历庚辰龙年春季的第二个月。
我国农历是采用干支纪年法,用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用的,庚辰,又称为庚辰年,庚辰龙年。
无论是哪一年,我国农历将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每季又分三月,孟某月,仲某月,季某月。
春季从立春始,夏季立夏起,秋季立秋之日,冬季以立冬始。
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一种生物,它凶猛,它高贵,它气宇轩扬。在天它可以吞云吐雾、降雨开晴,在地它可以镇海守江、潜潭伏溪。几千年来,龙的崇拜文化一直贯穿在华夏文明中,生活中与龙有关的名词也是数不胜数,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生龙活虎等等,那么“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南宋九龙图局部(陈容画)
龙在传说中的形象龙是怎样一种生物呢?先秦《山海经》里面记载了龙的形象,一说:“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座叫章尾山的地方。有一种神物,身体长千里,长着人的面貌蛇的身体,卧在钟山之下,名字叫烛龙”又说:“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山上有神兽,就像牛那样强壮,黑色没有角,只有一只脚,出入水里就会有风雨,发出的光就像日月,声音大得像雷声,名字叫夔龙”。所以,最早龙的形象和我们现在所知的样子有着很大的差别。南朝《述异记》进一步的把龙的演化做了描述 ,书里说龙最早是大蛇的一种,叫做虺(hui),虺得到天地灵气五百年就蜕变成蛟,蛟再经历千年就演化成龙,形成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鹰爪、虎掌、鱼鳞、蛇神九种动物融合为一的形象,有呼风唤雨上天入海的能力,这就和我们现在所知的龙形象十分相似了。除此之外,龙还有很多种称呼,有两角的称为龙,独角的称为蛟,无角的称为螭,无脚称为蠋。不但龙有不同形象,而且传说中龙还生有九子,分别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图,其中饕餮和睚眦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字了。
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龙?龙具有如此奇特形象,那么在现实世界到底有没有龙呢?
古代书籍中记载了很多人与龙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豢龙氏”。在舜帝的时候,有个叫董父的人很会养龙,很多龙都飞到他那里去,舜就赐董父为“豢龙氏”,专门为舜养龙,又有一个叫刘累的人向“豢龙氏”学会了养龙的本领,后来被封为“御龙氏”。这是《左传》和《史记》记载的两个养龙的故事。如果说古代书籍记载不足为凭,那么近代发生的一件与龙有关的报道就很有意思了。
1934年8月《盛京时报》报道,有一条龙在营口出现,造成小船被 *** ,工厂损毁人员伤亡。随后,在营口台庄台发现一条搁浅的龙,有村民还为其浇水、搭芦苇遮阳,但最终该龙死亡并腐烂,之后遗留的骨骼轰动一时。报纸以“蛟类涸毙”为题刊登了现场照片。这个动物又是不是龙呢?后来有科学家和自然学家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近年就连 *** 也对这历史事件做了报道,结论却是某种大型海洋生物的骨骼,所以现实世界有没有龙仍然是一个谜。
龙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从古至今,中国龙都被喻为富贵吉祥,这和西方龙被视为 *** 之物有很大的区别。在十二生肖中龙排列第五,代表睿智大气有魄力。在生活中以龙为主题的文化也是丰富多样,赛龙舟、舞龙灯,龙雕刻,以及以龙命名的饮食文化等等。除了喻为吉祥以外,龙还被视为权利的象征,所以中国帝王都喜欢用龙纹龙饰来彰显身份的尊贵,直到封建制度被消灭后,民间才开始使用带有龙的花纹物品。
民国以后,中国人更是以“龙的传人”自称,意喻我们是三皇五帝的后裔。八十年代,一首叫《龙的传人》歌曲红遍海峡两岸,让 *** 人更加自豪。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的文化,足见龙对华人的影响力十分广泛。东方龙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说龙是怎样一种存在,它应该是中华儿女的图腾崇拜和民族精神。
长乐永康庚辰是哪一年?
“长乐永康庚辰”
长乐永康是吉祥的颂词,喻义吉祥快乐健康。
庚辰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60年出现一次,最近的庚辰年是1940年,2000年,下一个庚辰年是2060年。
以下年份均为庚辰年:
第1千年(指从公元1年至1000年间的这一千年):20年、80年、140年、200年、260年、320年、380年、440年、500年、560年、620年、680年、740年、800年、860年、920年、980年。
第2千年:1040年、1100年、1160年、1220年、1280年、1340年、1400年、1460年、1520年、1580年、1640年、1700年、1760年、1820年、1880年、1940年、2000年。
第3千年:2060年、2120年、2180年、2240年、2300年、2360年、2420年、2480年、2540年、2600年、2660年、2720年、2780年、2840年、2900年、2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