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女长相-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

admin2023-03-01 20:02:5819

丁巳女长相,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

表亲联姻 阿娇成就汉武大帝

汉武帝能当上皇帝,全靠阿娇母亲馆陶公主的策划,武帝年幼时单名彘,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生母王娡在入宫前已经嫁人并生有一女,凭借娇艳容颜和满腹心计在入宫后得宠,但也仅为美人而已,在后宫地位低下,在朝廷无权无势。刘彘出生时上面有八位哥哥,按道理皇帝的位置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来坐,可是这刘彘却偏偏风风光光地当了54年的汉武大帝。

丁巳女长相-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

馆陶公主

景帝的正宫娘娘薄皇后没有孩子,当时最受景帝宠爱的栗妃却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刘荣敦厚仁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依法被立为太子。当时小刘彘才4岁,因为聪慧得到景帝喜爱,被封为胶东王。如果历史果真顺其自然发展下去,历史上就不会有汉武大帝这个满身故事的皇帝。自从太子确立以后,后宫内就暗藏着一场风暴,这风暴源自个女人的骄纵与虚荣,这个女人在宫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为她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馆陶长公主。

窦太后

说到馆陶公主,那我们就不得不提窦太后,她是景帝的亲生母亲。窦太后共生育子女三人,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景帝刘启,次子梁王刘武。窦太后也是一位命相奇好的女人,为了吃饱饭入宫当宫女,不想被吕后赏赐给当时的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生了子女当上了皇后。

刘恒死后,窦太后的长子刘启继位。老太后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但是后宫生活难免单调,能够说说知心话的只有女儿馆陶长公主,因而长公主的地位非常特殊。长公主能够自由往来于宫中,看透了宫廷里的潜规则,为保证自己在皇族中的地位,只好打女儿阿娇的主意,女儿当上皇后,自己何愁在母亲百年之后的富贵,于是派媒婆向太子刘荣求婚。

栗妃

刘荣的母亲栗妃是个小心眼的女人,她对长公主经常用美女讨好景帝的行为早就忍无可忍了,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了这门亲事。(你想啊,没事就拿美女献给给自己老公,现在还想来搞自己的儿子,你要是栗妃,你能同意吗?) 长公主可不是一般人,你栗妃不给面子,那就不要怪我了,她竟起了废掉刘荣之心。在废掉刘荣之前,必须找一个能够接替皇位并且同意女儿阿娇当皇后的人。经过观察,长公主将目光锁定了王美人。此人在入宫后守礼本分,其子刘彘虽然幼小,却因聪明深得景帝喜爱。决心已定,长公主开始行动。

王娡王美人

王美人虽然品阶低但她也有当太后的心啊,就这样俩人各怀鬼胎地走到了一条路上。一日,长公主带着阿娇,王美人带着刘彘,与景帝坐在猗兰殿上闲话家常。大家拿孩子们开心,长公主问刘彘:“儿欲得妇不?”刘彘答:“欲得妇。”长公主逐指着环绕四周的待女,刘彘都说不要,最后指到阿娇,刘彘大大方方地说:“好,若得阿娇做妇,当作金屋储之也。”就此传下金屋藏娇的佳话,刘彘也因此语迈出登上皇帝宝座的 *** 步。景帝闻得稚子之语,天真可爱,认为是天意,殊不知这是一场早就预谋好了的大戏的前奏。

阿娇

此后,长公主和王美人结成联盟,用尽手段,终于如愿以偿。景帝前元七年(前150)正月,太子刘荣被废,栗妃被打入冷宫。四月,王美人成为皇后,7岁的刘彘成为太子,赐名彻。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刘彻年满16岁,举行隆重的加冠礼。冠礼后不久,景帝卒于未央宫。刘彻在父亲灵柩前即位,称汉武帝,阿娇入主中宫,贵为一国皇后。

金枝玉叶敌不过歌姬

武帝初即帝位时很年轻,尽管国家局势趋于稳定,之前的“文景之治”使国家和百姓都进入空前富足的阶段,但是各路诸侯王觊觎帝位的野心一点都不少,匈奴的频繁入侵也是比较大的忧患,朝廷上掌权人物的党派竞争也很激烈,一不小心,皇帝的位置指不定被谁夺去。为保证国家不出意外, *** 都由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决断。 窦太后崇信黄老之术,武帝喜欢儒家思想,二者对立的地方不少,窦太后对年轻气盛的武帝不太满意,武帝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还得罪了不少当权派。在这种情况下,能保住皇位,皇后阿娇全家的功劳可想而知。武帝一方面对阿娇极尽体贴温柔,一方面故意装出贪图享乐的假象,暗自培养心腹和兵力,等待风烛残年的窦太后去世,等待自己羽翼丰满。

卫子夫

阿娇皇后在这段岁月中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崩,武帝终于脱离管束,专心治理国家。当然,武帝的生母王娡也怀有参与朝政的野心,可是才能有限,命运不济,这时的武帝翅膀已经变硬,兵权在握,心狠手辣。他游刃有余地玩着利用女人巩固自己地位的游戏,却不再受任何女人的牵制,皇后的价值在减少,阿娇处于尴尬之境。

多年来阿娇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武帝的子嗣成了大问题。阿娇自幼贵为长公主之女,要什么有什么,说一不二,脾气火暴,武帝在真正拥有权力以后,需要女人完全服从自己,阿娇却做不到。时光也无情,皇后如花的容颜在十几年后逐渐凋零。正当美人迟暮之际,武帝在胞姐平阳公主家遇到了婉丽温柔的歌女卫子夫。卫子夫歌喉婉转,舞姿柔曼,性情柔弱,武帝在欣赏歌舞的时候被佳人迷住。公主看出弟弟眼神中的爱慕,趁武帝休息,令卫子夫到尚衣轩中服侍,当即承皇恩于尚衣轩中。几天后,卫子夫被平阳公主送进宫中,一年后竟专宠后宫。阿娇为了这件事又哭又闹甚至以 *** 来威胁,企图夺回武帝的宠爱,怎奈色衰而爱弛,在青春美色面前,阿娇输得很惨。

虽然不能把皇帝怎么样,阿娇打起了卫子夫的主意。卫子夫得宠之余谦恭谨慎,又接连生育,阿娇找不到机会,醋意大发也顾不了太多,找来巫女楚服,想用巫术除掉卫子夫,这位金枝玉叶的皇后因此卷入史上著名的巫蛊案。 巫蛊案的根源其实在于武帝迷信术士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武帝在政事上英明果断,但是在长生不老问题上却糊涂。由于皇帝相信巫术,宫廷上下都受影响。巫蛊之术是报复敌人的一种手段,找来巫师在象征仇人的木偶上刻上要诅咒之人的名字,然后深埋在地下,同时请巫师施展法术来伤害仇人的性命。现在听起来滑稽的行为,在西汉时风行一时,巫蛊不仅成为诅咒他人的工具,更是陷害他人的利器,这些巫术搞得西汉江山乌烟瘴气。

恩情中道绝

阿娇招巫女作法诅咒卫子夫的事情被武帝知道后,武帝大怒。他对阿娇的忍耐早就到了极限,碍于当年阿娇一家尽心帮助他稳固帝位的情面,一忍再忍,这次他很绝情的下了废除皇后的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并斩首楚服等300人。

自幼被恩宠包围的阿娇从此幽居长门宫,终日以泪洗面,形容枯槁不得圣颜。为了重新获得丈夫的眷顾,阿娇不惜花费千金请大文士司马相如作《长门赋》。《长门赋》全篇文辞优美,读之令人伤心欲绝,却终究未能挽回帝心。

武帝晚年残暴多疑,为防止自己死后宫内出现像吕后那样残酷专权的后妃,借故杀掉所有为他生过孩子的妃子,包括他晚年最喜爱的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而在长门宫远离是非恩怨的阿娇一应仍旧按照皇后级别,安然终老。与无数惨死的后妃相比,被废皇后的悲剧命运反而不显得太过悲哀。

丁巳女长相-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窒息的 *** 作?

说到令人窒息,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

是的,这个领海几乎被希腊划到海滩上的国家,濒临大海却几乎没有领海,可以说生活在一个非常窒息的环境下。

于是,常年窒息的土耳其人,做出了更多令人窒息的事。

话说1950年,那是一个夏天, *** 半岛突然硝烟弥漫。于是美国 *** 纵 *** 谴责 *** ,并于7月7日组建了 *** 军,企图一举让 *** 完蛋。

而后, *** 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孤注一掷发动仁川登陆战,迅速扭转战局,而后各 *** 队纷纷抵达 *** ,包括“久负盛名”的土耳其旅。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 *** 旅共5000余名士兵在韩国釜山登陆,包括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辅助部队,开启了土耳其人征战 *** 的“伟大征程”。

之所以说土耳其旅久负盛名,一是因为他们特立独行的装扮,那凶悍的外表,飘动的胡须以及佩带的大刀,都深深地迷住了各国战地记者;二是因为他们是 *** 军中唯一直接编入美军的部队,隶属于美国第九军第25轻步兵师。

自1918年一战结束,土耳其沦为战败国以来,这个被打回原形的国家除了痛定思痛,在二战中保持中立,躁动不安的内心一直在寻找战争的机会洗刷耻辱,用战绩重新确立自己的大国地位,而抗美援朝战场就是 *** 的平台。

可惜但再有名气和热血的军队,在更加强悍的志愿军面前,也不得不沦为被砍瓜切菜的命运。加上土耳其人几十年没有闻过硝烟的味道,想要击败久经沙场的志愿军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志愿军取得 *** 次战役的辉煌胜利,将 *** 军赶到清川江以南后,1950年11月7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从东西两线对嚣张北进的 *** 军给予迎头痛击。

不过由于当时的志愿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最终决定采用内线作战的方式,即将敌人诱至纳心亭、安心洞、延兴洞等预定战场,而后兜底包抄,实现围歼目标。

第二次战役分东西两线分别进行,西线是战役重点,“ *** 军”在此部署了韩军第7、第8师,美军第2、第25、第24师,英军第27旅,另有美军骑兵第1师和土耳其旅等部部署于第二线,作为战役预备队,指挥官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沃尔顿· *** ·沃克中将。而志愿军的西线部署为第42、第38、第40、第39、第66和第50军。

战役开始后,38军和42军分别在1950年11月25日攻占德川和宁远等地,消灭韩军第7、第8师大部,使 *** 军的东西两线之间出现巨大缺口。西线指挥官沃克为保护侧翼安全,将预备队全部投入战场,美军骑兵 *** 师和土耳其旅分别向新仓里及德川方向机动,土耳其旅在美军汽车的帮助下,先于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7日迅速到达价川,以1个步兵营和1个战斗工兵连控制了高达千尺的嘎日岭顶峰。

噶日岭位于德川后方,是志愿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双方的必争之地。

果然,在土耳其旅刚刚构筑好了配属了山地炮、迫击炮以及地空呼叫电台的野战工事后,大批中 *** 队就蜂拥而至。

和以往的中 *** 队不同,这些士兵虽然也是穿得破破烂烂,却选择在白天发动进攻以短击长,而且队形如此密集。但土耳其旅不管那些,流淌着突厥基因的血液早已沸腾,看见对手就是一个字“干”,疯狂的炮击和射击还不够,土耳其人还发扬突厥人不怕见血的优良传统,进行了异常惨烈的白刃战。

结果就是土耳其旅不仅守住了阵地,还抓住了几百名俘虏。

土耳其大捷的消息让美军大为兴奋,这意味着 *** 军的右翼安全了。第二师紧急派出情报军官和翻译前往土耳其旅突审中国战俘,然而当听到这些思密达的中国战俘后,土耳其旅的乌龙也迅速传遍了世界。

原来土耳其旅打败的,是从德川溃败下来的韩军第七师,这支军队被38军歼灭大部,好不容易逃出德川又被既不懂韩语也懂英语的土耳其旅痛殴一顿,基本算是报销了。

韩军:“这特么是人干的事?”

土耳其旅的英勇神武,主要得益于韩国溃兵的全力配合,而当遭遇真正的志愿军时,土耳其旅就彻底消停了。

当天的晚上9时30分,志愿军第38军114师前卫团342团疾行到嘎日岭主峰下,3营担任夺岭任务。团长孙洪道亲率8连从侧面攀登悬崖迂回,政委王丕礼率7连从正面突袭。为避免暴露行踪,王丕礼和战士们赤脚在雪地上前进。在距离土耳其旅20米的距离发动进攻,以白刃战击毙土耳其旅200多人,俘虏仅不到10人,而志愿军仅伤亡不到7人。

到11月30日,土耳其旅损失惨重,741人被击毙,2068人战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基本失去战斗力,土耳其旅的首次亮相也被美 *** 事史学家称为“用一个阿司匹林药瓶的软木塞去堵一个啤酒桶的桶口”,可谓颜面扫地。

不过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赫然陈列着一面 *** 旗,作为土耳其参加 *** 战争的“战利品”,想来也是为了大国脸面无所不用其极。不过这样的神 *** 作倒是从侧面强化了台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看来,所谓的“浪漫”,不过是无脑的委婉表达方式罢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最后为何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的题目有两点错误:一、李建成不是妇人之仁的人;二、玄武门之变不是李建成发动的。

我眼里的李建成,是一个才能不输于李世民的人。

看隋末历史,风起云涌之间,不得不感叹李渊,这是一个怎样洪福的人,居然在这场乱世摸到这一手好牌。

尤其是李渊的三个儿子,光从长相来说,这三个儿子就不像李渊。

李渊长的是出了名的老,一脸的皱皮,隋炀帝常拿这一点调侃他这个亲戚。

但是李渊的三个儿子却相貌出众,到了可以称作“美”的程度。

隋炀帝 *** 次见到李渊三个儿子的时候,就为这三个小伙子的美貌所倾倒,当场一口气封了三个王,把边上的大臣嫉妒的眼睛都红了:你李渊凭什么,家门一口气多出三个王。

真是皇恩浩荡。

这三个儿子还不只是长的好看,才能也个个出众。

表现最突出的当数李世民。

能打,每战身先士卒,披荆斩棘,锐不可当;善战,兵法韬略,在李世民那里跟玩似的;

亲和力,甭管文臣武将,碰上了他,都被他拉拢,死心塌地为他效力。

功劳多到没法封赏,给了个天策府,自己开府去吧。

那么李建成呢?

似乎没李世民那么厉害。

错了,其实李建成也很厉害。

只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指引着走上不同的道路。

李建成在李渊起兵之初就被立为太子,要知道这时候李渊还没开创唐朝呢,大业尚未成,立什么太子啊?

很简单,乱世争胜,时刻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

李渊是个头脑清醒,审时度势的人。他在这时候立太子,不为别的,就为了应付突发状况。

即如果李渊殒命,大业谁来继承,答案就是李建成。

相应的,李建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保全自己。

硬仗狠仗让老二去打吧,你好好照顾自己就行,千万不要涉险,这就是李渊对李建成的任务设定。

结果李世民表现太过积极,声望渐渐超过李建成,甚至是李渊自己,等到连封赏都封不出来的时候,李渊才觉得这个二儿子有点培养过头了。

从此,一个东宫,一个天策府,开始日月之争,齐王府很快加入了东宫的阵营。

李渊起初在两派势力之间搞搞竞争,维持下平衡,不但自己的地位稳固,还非常吃香。

可是权力的斗争那是要死人的。

在齐王李元吉的怂恿下,李建成一方各式招数出尽,最后开始下毒,李世民躲过了。

那么就摆证据讲道理,告李世 *** 图谋反。

所以,不要说李建成妇人之仁,李建成绝对下得去手杀掉他的二弟李世民。

诬陷谋反虽然没成功,但是李渊因此动摇了,于是皇帝亲赖的天平向李建成倾斜了。

这下就打破了平衡,也就把事情弄坏了。

李世民见父亲开始明显偏向李建成,知道再通过父亲这条途径来登上天子之位已经没有希望。

为了梦想,也为了生存,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和齐王,逼着父亲李渊退位,直接登上皇帝宝座,干脆利落,解决了问题。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一九七几年是马年?

一九七八年是马年。1、1978年属马人一辈子常遭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为人温文尔雅、宽厚厚道。尽管不具备创始才能,却是个能据守本分、守成的人。凡事仔细,实真实在,严谨稳重的干事情绪,很受兄弟的信任。

2、但有时会因过于优柔寡断,而常常错失良机。前面所说的幸运之神,或许来自你的长辈、上级或许兄弟。因为你待人谦恭有礼、干事仔细真实,在众人世有不错的口碑。因而在作业上常能得到来自他们的提拔、搀扶。在作业、人生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

3、此年出世的属马人,能以自信的热心去对待自个的作业,并且会优秀的体现,使得上级对他恩宠有加。

丁巳女长相-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

4、1978年出世的属马人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即使遇到好不容易的作业,或许各种压力奇大,可是凭着自个的实力,加上兄弟、搭档和上级的协助,便可以完美的解决任何问题。

如何评价李世民?

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他作取得的成绩,让后人认为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帝王。但是,李世民当上皇帝的过程是很残酷的,他 *** 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这样他当上了太子。后来自己的父亲又成为太上皇,这李世民最终才当上了皇帝,那这个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李世民会去 *** 而 *** 自己的哥哥弟弟?他们兄弟之间到底有怎样不可化解的矛盾呢?历史上又是怎么说李世民成为帝王之后的所作所为呢。

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当中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可以说唐朝建立有一半的功劳,可以记在他的身上。这李世民打仗是很有一套的,这就让他的身边聚集了很多的能人义士,这让年轻的李世民认为,这唐朝建立之后,如果自己努力一下很可能会成为帝王。其实这也是李世民内心真实的想法,毕竟这天下打下来,他的功劳是很高的。在军队之中的威望也是很高,而其他兄弟所做出的贡献没有这么高,却让自己的哥哥当皇帝,这不免让李世民的心里有所不平衡。

其实李建成也不是没有作为,但是他军事才能确实是有限,不是没有带兵打过仗,只是成绩和李世民没法相比。李渊也曾经让李建成出去带兵打仗,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有军功,这样才能够服众,但是李世民取得的成绩太耀眼了,天下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四方的叛乱也是他 *** 的,他的军事威望让李建成从内心感到害怕。李渊也是有所顾忌的,自己的这个儿子太能干了,对自己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危险,所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争斗,这里面可能就有李渊自己的意思,为的就是让自己儿子们的实力能够平衡起来。

其实,李渊其实也有想要让李世民当太子的计划,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制约因素,李渊自己也是左右摇摆,后来还是废除了这项决定。这里边的原因只有李渊自己能知道,那真实的情况就是李建成作为长子,并没有什么过错,你又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把他废除。同时由于李世民的过于强势,导致了李建成联合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这导致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迅速激化,李渊也想调节,但是由于偏向李建成,对于李世民有所顾忌,所以李世民内心压抑越来越大。

李世民多次计划想要扳倒李建成,但是由于李渊的偏袒,李世民的计划并没有取得成功。特别是李世民在打天下之时,建立了很雄厚的班底,他的手下文官武将们都认为,如果推举李世民当皇帝,那他们也可以作为开国元勋,如果李世民只做一个王爷,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实在是有限。这就让很多手下极力促成李世民争夺太子之位,为的是以后自己能够谋取更多的利益。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