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簪是什么?传统大门的构件之一-中国古人对门有哪些讲究
门簪是什么?传统大门的构件之一,中国古人对门有哪些讲究?
古代人经常说:“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人们的居所已由最早的山洞茅草逐渐演变为一种建筑文化。各类建筑物中,“门”占据了更佳入口和出口的位置。这是所有建筑的进出口,也是人们进入室内的 *** 层。所以,中国古代一直十分重视“门”文化。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门”文化。“门”文化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且,门也反应了古代的礼制思想
1、“门”字的历史
双扇为门,单扇为户,在甲骨文里有两个这样的符号。门”是从汉字结构来看很典型的象形文字。关于“门”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出土。“门”在《说文解字》、《辞海》中有详细的解释。
这是一个入口和出口,也是一个独特的室内外空间分界的存在,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和谐,对称,错落。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看,门已由最初的功能建筑对象发展成为具有装饰、装饰、艺术等功能的 *** 建筑体系。
2、“门”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礼制思想
周代对门阀制度作了不明确的规定。要开三扇门,而整个宫廷共有12扇门。皇室成员可以涂上红漆或黄漆来粉刷大门,因为“红漆和黄漆”象征着国家权力。明王朝对明代门的色、有较详细的规定。公务员用的是金黄色的门,一二级官员用的则是绿色的节流阀, *** 官员使用的是黑色的节流阀,六级到九级官员只用黑色铁环。
3、门上的装饰体现了古代人对幸福、美好、好运、财富的追求
门画,在中国古代百姓家中,最常见的门饰是“门画”,文化中所描绘的人物,都是肩负着看门辟邪重任的门神。门神的形象当然不同,从专门用来捉鬼的钟馗,到后世有名的武将、赵、尉迟恭等人,都是常见的门神形象。也有公仆和门神,如财神、天神等,他们也抱持远古时代的好心愿,助人为乐,平安吉祥,长寿。
门簪,也叫门夹,其主要功能有锁门,中间栏杆及蓝花楹。因为发簪暴露于大门之上,可以做成各种样式,这也使发簪成为古代大门的“卷首”。实际上,最初,门夹只是起到固定作用的木质部件。之后,有人开始在发夹上刻花纹,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装饰物。通常情况下,至少有两个门夹,如果多了,就会有四个以上,而且形状多为六边形、八边形,正方形和菱形。大部分刻在门头上的发夹上的花纹是四季花,通常还刻有“吉祥如意”的字样
【小结】
在古代中国,人们很重视礼仪。他们应遵守严格的忠心、孝敬、仁爱和公义的等级制度,从君主到大臣到仆人。“门”是华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反映了封建社会古代礼制思想。门代表着主人的地位和财富,也代表着大厦的忠贞、孝顺和正义。
门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还代表着社会地位,在婚姻中也有着非凡意义1、古代婚姻制度
上古三代产生于西周,基本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后世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形式却延续了几千年。
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婚姻,或所谓的“杂婚而居”,即:普天之下,皆可为夫妻。在你的活动范围内可以看到的女人,可以是你的妻子。在《列子·汤问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男女杂游,不择手段”。渐渐地,人们认识到“杂游”既粗鲁又不文明,“血族婚姻”便出现了。
古时候的婚姻大多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记载了“婚姻六礼”,其次序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与今天的求婚相似;「问名」是合生辰八字;「纳吉」是「订婚」;「纳征」是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彩礼);「请期」是新郎家选择婚期,并在女方家征求其同意;「相亲」是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天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
2、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古代人十分重视孝道,凡事都要听父母的安排,这样才能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包括终身大事。一般情况下,一旦孩子长大了,到了该成家的年龄,父母就会托乡下有名的媒婆,帮忙找个合适的对象,其他条件也可以商量,但是双方必须要门当户对。
“门当”是什么东西呢?
古代不少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有关门当户对的记载,比如明朝《拍案惊奇》一书写道:“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古时候建筑物,包括寻常百姓的大门前,一般会放置两个石墩,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另一方面能反映出家境情况,这两个石墩被称为“门当”。
“户对”又是什么东西呢?
古代官吏所住的宅邸,门楣两侧往往会有砖雕或木雕,而且根据官衔和职位设置,不能随心所欲。文官通常为圆柱形,武官则是方形、六边形,内行人只要通过观察“户对”,就能判断出房屋主人的身份。
总而言之,在媒婆为双方牵桥搭线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门当户对”,如果家境与地位相称,可以继续撮合,否则就不会乱牵线。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带有明显的等级观念,穷小子很难娶到有钱人家的老婆,出身寒门的女子想嫁进豪门也很难。
【十二十页结语】
人的居所由最早的山洞、茅屋,发展成为一种建筑文化。皇宫,塔楼,桥梁和房屋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在建筑文化的五彩缤纷的篇章中,门与建筑是不可分割的。
门文化无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愿中国现代充满活力的文化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希望我们仍能敲响门铃,为“门文化”的发展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记下一份永恒。
门当户对指的是什么?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门当户对”是主流的择偶标准。
比如《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中就写道:
“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红楼梦》第79回也有:
“我们太太原是见过的,又且门当户对,也依了。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
但是你知道么?在古代,“门当”和“户对”都是意有所指的。
“门当”,指的是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通常位于大门两侧,民间普遍认为石鼓可以辟邪,所以通常都用石鼓来作为门当。
据说最早的门当出现在汉代,相传古代将军在凯旋荣归之后,会将战鼓放在门前以炫耀其战功,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了石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当”。
而且门当的设计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文官就用圆形的门当,武官就用方形的门当,上面还可以雕刻一些造型精美的图案,比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等等。
另外不同的身份等级对门当也是有规定的:
皇族或官府是狮子型的,高级文官用的是箱形有狮子的,高级武官用的是抱鼓型狮子,低级文官用的是箱形有雕饰的,低级武官用的是抱鼓形有兽头的,有钱人家用的是石质的,而普通人家则只能用木质的。
所以旧时人家在定亲前会派人暗地去对方家门口转上一圈,通过门当上的雕饰就大致了解对方的家境如何了。
现在再说回到“户对”。
“户对”,就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通常是短圆柱形的,代表了人们祈求“男丁兴旺、香火永续”的心愿(这有点古代阳性崇拜的意思)。
当然户对也和官品家境有关系:武官家为纯圆柱,文管则是六边形方柱,一到五品是六个,六七品则为四个,普通人家就是两个。
而且有“门当”的人家就一定有“户对”,有上有下,有天有地,这在建筑学上也体现了和谐的美学原理。
在过去,人们有“门户”观念是有原因的,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养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便是“家风”的沿袭。一般来说,经济实力相当的人家婚姻生活观念基本一致,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三观一致,但鲜少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门当户对”算得上是当时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管用的“择偶筛选标准”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男女有了更多了解对方的渠道和方式,“门当户对”的理念已经不再是选择配偶的主要标准,人们更关心的是能否与对方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消费观念是否一致,在处理家务、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上是否有默契的分工和合作。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门当户对”了,是更高级的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门当户对”。
四合院的特点50字?
说起四合院, *** 个想到的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作为北京传统的民居形式,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推陈出新,在大力度维护原貌的同时也正在添加新的时代元素,那么作为铭记着北京人智慧与历史的四合院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建筑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一、四合院简介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 *** 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是中国民居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二、四合院的结构特点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 *** ,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中间是庭院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三、四合院的规制特点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1、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3、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四、四合院的构件特点
1、大门
四合院大门有好几种,比较多的是屋宇式门和墙垣式门。其中,屋宇式门又分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等;如意门又分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 墙垣门比较普遍,多建在中、小型四合院,多的形式是骑墙而建的小门楼。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
2、影壁
走进四合院,迎面就能看到垒砌精致的影壁。影壁是中国房宅建筑不可缺少的风水内容。影壁是北京民居的重要装饰,它既可遮挡院内杂物,又可以使外来人看不见院内的情况,具有保私性。尤其是一些影壁建造讲究,在其墙壁上雕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话语,大大增加了四合院的文化品位。
3、
由南房(也称客房)、院门、影壁、内宅南外墙组成。南房用于客房、书房、仆人居住。
4、内宅
内宅南墙正中建有垂花门,内宅由北房、东房、西房组成,中间是院子。北房为正房,高大而豁亮,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建有耳房。北房由宅主人居住,西房由儿女居住,东房由孙子、孙女及奶妈居住。厨房在东房南面;厕所在院内旮旯,讲究的是男女分开,男外女内,男的在南房西角,女的在内宅东房北角。大的四合院还建有后罩房。后罩房在北房后面,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均坐北朝南,与北房后山墙之间又形成一个院子,一般称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内眷或老人居住。 内宅是四合院,北房前出廊,东西两端建有游廊,游廊将东房、垂花门、西房、北房连成一体,既可躲风、避雨、防日晒,又可乘凉、休憩和观赏院内景色。
五、四合院布局特色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 *** ,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 *** 存在了。
以此看来,四合院凝聚的是先人的智慧与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灵魂,它在建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所以请保护好四合院,别因经济发展而忽略历史的保存。
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门当就是门道相当,挣钱的门道相当才能交往相处或落户成亲,婚姻或交往中的门第观念,择友择妻伦理。门当户对在旧时候则是指男女或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职业或工作能力、生活习惯相当,很适合交往或结亲。
我们考虑一下,这个词之所以会出现的情况。古时候,人们生活的方式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代表着一个家族,家族是他们背后的依靠,同时他们也肩负着家族的兴盛的使命。
这个时候的嫁娶并非个人意义上的行为,更多的是两个家族之间的利益交换的行为。事实上,伴随门当户对而生的还有一个词叫做盲婚哑嫁。
因为在古人眼中,门户得当的人,他们的思想、行为、社交的圈子都是统一的,而他们背后的资源更是可以达到共享的状态。他们的结合带动的是整个家族的利益。
排除家族的因素,我们再来谈一谈个人的因素。至少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我们认为感情是可以排除掉门户之间的偏见的。我们认为门当户对只不过是旧时候古人封建思想的一种表达。
但是我们追究其根本原因,无法否认这种门当户对不仅是给家族带来了利益。
我们知道古代人对于女子的要求格外严苛,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外出更是不允许与男子有过多的交谈。如此严苛的礼教之下,来谈感情是否显得过于苍白。
而这个时候,父母选择子女婚配对象,只能从对方的家世、学识、才情入手,毕竟盲婚哑嫁不可避免,但若是两人的阶级相同,拥有共同语言,那么即便不是举案齐眉,最起码也是相敬如宾。
或许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古代各种封建残余下,无可避免的选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选择对象时更看重的是人品而非家世。
但其实追究其根本,我们在选择对象时,希望对方有学识,有好的工作,亦或者希望对方有房有车,也有希望对方面容姣好,总之我们对自己的另一半选择的时候都是有着一定的考量和要求的。即便这些要求可能与对方的家庭无关,但未尝不是一种门当户对。
像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他可能不会找一个农村种地的对象,并非是瞧不起,而是两者在一起时一个谈论学术,一个谈论土地,没有共同语言,而这就是一种门当户对的体现。
门当户对并非是要寻找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对象,而是排除掉那些不合适自己的对象,然后感性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归宿。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有哪些?
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中古老、广泛、含义深刻的部分,对于建筑艺术而言,装饰的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装饰手法锻造了中国古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观,更让建筑艺术具有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代表性。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中国古代工匠利用木构架结构的特点创造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和单檐、重檐等不同形式的屋顶,又在屋顶上塑造出鸱吻、宝顶、走兽等奇特的个体形象,在门窗上还能看到千变万化的窗格花纹式样,古建筑装饰在这些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单幢房屋和群体空间形态让建筑艺术具有了思想内涵和代表性。
一、体现在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一)台基装饰:在古建筑的台基四周通常有栏杆相围,栏杆有拦板、望柱和望柱下的排水口,经加工后,栏板和望柱上附加了浮雕装饰,望柱柱头做成各种动物、植物或几何形态,排水口雕刻成动物的螭头,使整座台基富有生气而不显笨拙。如北京的故宫和陕西临潼的华清池等古代园林建筑中都有这类的。
(二)木柱装饰:中国古建筑在设计中考虑到防潮防腐,在成排的木柱下方都垫放有被雕饰得精美的、各式各样的石柱础,有简单的线脚式、莲花瓣式和复杂的各种鼓形、兽形,有从单层的雕饰到多层的立雕、透雕,造型千变万化栩栩如生,如山西运城的关帝庙等古建筑。
(三)门窗装饰:古建筑的门窗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部位,在它们身上自然集中地进行了多种装饰处理。常见的有宫殿、寺庙的大门上成排的门钉,中央还有一对兽面衔着的门环,门框的横面上有多角形或花瓣形的门簪,门框下面的石头上有时还雕刻着狮子等装饰。古建筑的窗在没有使用玻璃之前,多用粉联纸糊裱或安装鱼鳞片等半透明的物质以遮挡风雨,故需要较密集的窗格,对这种窗格加以美化就出现了菱纹,步步锦,各种动植物、人物组成的千姿百态的窗格花纹。为了保持整扇窗框的方整不变形,在窗框的横竖交接部分钉上有压制极富装饰性花纹的看叶与角叶。
(四)屋顶装饰:中国古建筑屋顶是整座建筑的主要部分,通常在屋顶上有许多有趣的装饰。两个屋面相交形成的屋脊处做出的各种线脚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装饰,在屋脊集中的结点处,做成动物、植物或几何图形,便成了各种式样的鸱吻和宝顶。
二、中国古建筑中传统的装饰内容
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是中国古建筑装饰图案中最常出现的。植物纹有松、柏、桃、竹、梅、菊、兰、荷等装饰素材,动物纹主要有龙、凤、麟、虎、狮以及鸟、虫、鱼等;所有这些装饰不仅在形象上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而且古人还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诸如吉祥、富贵、高洁、长寿等。在中国古建筑中还能常见到将动植物等多种形象组合在一起的纹样,如植物中的松,动物中的鹤组合寓意“松鹤长寿”,牡丹和桃组合在一起,则象征着“富贵长寿”,两只狮子在一起就表示“事事如意”等。除此之外,在古代建筑装饰中还有各式各样的器物图案,如琴、棋、书、画、山水、人物和各种代表人物的饰物,如笛子、宝剑、尺板、莲花、掌扇、道情筒、花蓝、葫芦八件器物的装饰形象。古代艺术工匠惯用的手法还有把多种装饰组合成新的纹样,这就是无论花草藤蔓、水纹云气,都可能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而任意排放,并总结出一套叫“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创作原则。千百年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的这些主要内容,始终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三、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
(一)雕刻艺术:在中国古建筑中最常出现的雕刻可以分为木雕、石雕与砖雕。雕刻手法多样,如采用高浮雕、浮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砖雕与木雕使用在民间建筑装饰上尤为突出。砖雕用以装饰民居住宅、园林、官邸、祠庙的大门与墙上。木雕用于梁柱额枋门窗上,配以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历史人物、动物花鸟题材,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画面层次分明,细腻严谨,可称为独特工艺品。另外,汉代出现的瓦与瓦当的使用,既防水又起到装饰屋顶的作用。这些瓦当的装饰题材有云纹、四神纹、文字纹等,多样而富有变化。南北朝后琉璃的使用配合高、浅浮雕的纹样,增加了建筑的色彩与气氛,同时也反映了建筑的等级与功能。
(二)彩画艺术: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特征,决定了需要在木材表面涂上油漆以防潮防腐防虫蛀。彩画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后来才逐渐突出其装饰性。彩画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多做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明清时期的彩画种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其中最能代表彩画精湛技艺的是“苏式彩画”,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彩画。彩画的构图与构件形式密切配合,色彩极为丰富,红、黄、绿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主要色彩。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黄色表示尊贵、庄重,是帝王的专用色,显示皇权的威严;红色代表乐观喜庆;绿色是生命色,使人精神愉快,生机勃发。
(三)匾牌楹联:如果说雕刻将古建筑修饰得玲珑而精致;雕梁画栋、彩绘壁画把古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光彩照人,那么匾牌楹联,名人书画则使古建筑显得更加高贵典雅,诗意盎然。殿堂庙宇亭台楼阁的门柱上,总会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诗句,这就是楹联,这一形式与唐诗的繁荣有关,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彩绘壁画、雕刻、匾牌楹联等装饰,使古建筑意境更为深远,内涵更为丰富,使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