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子时怎么排-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admin2023-01-07 23:39:3819

紫薇斗数子时怎么排,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古人规定十六两一斤”,至少从秦汉就开始了,但实际上可能要早得多,早到春秋之前。

何以如此,其中“隐藏”着古人的深邃智慧。

关于这件事,说得最清楚的,是班固的《汉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记述年代之长,涵盖方面之广,不仅在当时的中国,从那前后的全世界来说,也绝无仅有。

《史记》中有“八书”,记载了迄于汉代的“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等八个方面的历史沿革及典章制度。

可惜的是,他没有讲到“度量衡”的情况。

班固的《汉书.律历志》补上了这一缺憾。

他讲得原话较长,这里直接解释他所说的大意。

班固首先解释了“衡权”的含义。

他说,所谓“衡”,就是“平也”;“权”,则为“重也”。“衡权”连在一起,是移动“权”而保持“衡”之“平也”。

这就清楚了。“衡”,指“秤杆”;“权”,指“秤砣”,古时称“秤锤”。

现在出土的,有战国时的“秤锤”,为青铜所制。

关于“衡权”,《尚书》和《论语》都有很重要的论述,大约可以作为开头 *** 句话的佐证。

班固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他讲,“秤锤”,有“铢、两、斤、钧、石”五种,他称之为“五权”。这五种“秤锤”,在“衡”这个“秤杆”上找到平衡点,就可以知道所秤之物的轻重了。

“五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班固说:“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这个说得很清楚,不用多解释。

《列子.仲尼》云:“发引千钧”,这是千钧一发成语的出处,意思是用一根头发,挂着“千钧”,也就是三万斤的重物,以比喻万分危急。

那么,一“铢”又是多重?

班固说,一百个黍粒为一“铢”。

其实,不同说法是存在的。

《礼记.儒行》也说,百黍当一铢;《荀子.富国》云,十黍为一铢;西汉刘向《说苑》曰,九十六黍一铢;刘安《淮南子.天文》说,一百四十四黍一铢。

班固一定知道这些不同说法,只有《礼记》的说法与他一致。他搬出了自己的依据,说,确定“十二律”之“黄钟”音准的“管子”,称“侖”,它的重量,合一千二百黍粒,这就是十二铢。

这个解释其实有些牵强,黍粒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一粒不差地以一百粒为一铢,显然不可能准确。

但是,班固谈到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衡权”的重量,与“十二律”有关,后面要说到,“十二律”又与古人天文观象的成果有关。因此,古人在确定“衡权”的“单位”上,也是与天文观象有关的。

另外,尽管班固没说,实际上,“权衡”一定是与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交换有关的。

比如,“秒”,本义是“稻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是长度单位,但同时,又是古代时间单位和容量单位。无论如何,皆于农业生产及交换活动有关。

“黍”,是中国作为世界三大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最早驯化的粮食作物。以其作为重量“基础”依据,也一定是在相当早之前。

相当一根“黄钟”之“管”重量的黍粒,是十二铢;两根 “管” 之重量的黍粒,就是“两”。

“两”这个字的来历,就是“一加一”。古时,一匹布,长四丈,分两卷,一卷为“五寻”,一“寻”八尺。所以,一匹布,亦称“两五寻”——两卷五寻之布。

终于说到十六两一斤了,

“斤”,本义为“斫木之斧”。之所以引申,是借用 “斧刃”锋利之“斤斤”一词,表示“斤,明也”,班固就是这样解释这个重量单位的。《尔雅》《毛诗》皆解为“斤,察也”,可为佐证。

为何十六两为一斤?

班固的解释看起来有些玄乎。

他说,《易》有十八种变化。“五权”的建立,用“合道之义”来确定,用物体来衡量,其余大小的差别,用轻重来分别。他说,“铢”,表示物体从很细小开始,可以明显区分差别。“两”,是黄钟律管的两倍重的意思。由二十四铢形成一两,是二十四节气的表现。“斤”,是“明”的意思,共合三百八十四铢,是《易》二篇的爻数,是阴阳变化的表现。十六两形成一斤,是表示用四个季节乘以四方。

他还说,“均”,是平均之义,阳气施放,阴气转化万物,都能得到平均的结果。秤锤与物体重量均平,重量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正好是万物的表示。四百八十两是六旬周行八节的象征。三十斤为一“钧”,是一个月的表示。“石”,是大的含义,是重量更大的单位。四“钧”为一“石”,是表明一年有四季。重一百二十斤,表明一年有十二个月。到十二辰停止又从子时开始,正是黄钟重量的表示。一千九百二十两是阴阳的数字。三百八十四爻,是五行的表示,等等。这样,一岁的功劳成就了,五权制也就严格了。

玄吗?确实很玄,但绝非没有道理。

虽然班固似乎在以“阴阳”“五行”理念解释“衡权”和“五权”,但背后,都根源于古人天文观象取得的成果。

“赤道”“黄道”源于观象;日周行为“年”,月周行为“月”,日生日落为“日”源于观象;“四时”“四象”“四方”源于观象;“二十四节气”源于观象;“历法”源于观象;“易”变之哲学源于观象;“数术”思想源于观象;“十二律”源于观象。

“五权”及之间的关系,也很可能源于观象。

当然,也与农业生产及交换密不可分,这是生产实践。而观象,则是科学实践。

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哲学、数学和其他一切衍生知识,都是可能的。

关于古人的天文观象,以及卓越成果,已写了几篇小文,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搜出来看看。

学习周易有什么简捷有效的 *** ?

殷商后期有甲骨文,甲骨文是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与鬼神对话,用于“祭祀和占卜”的,就是说甲骨文是给鬼神看的,不是给活人阅读的。所以说,当时甲骨文的文字不是起传播和媒体的作用。

殷商后期的周文王姬昌被殷商纣王囚禁羑里(今河南汤阴),他冥思苦想的创建了《周易》,《周易》有三百八十四卦六十四爻,主要也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祭祀就是祭拜祖先,占卜就是占卜未来,也是用来与鬼神打交道的。只不过甲骨文用火烤,《周易》用卦和爻来卦算而已。说明当时的甲骨文没有起到文字的作用,只能用卦和爻来记录先辈的内容。

紫薇斗数子时怎么排-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三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不可能知道周文王的《周易》全部内容,但是从口口相传的传说中,知道《周易》的只言片语。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古史辨.周易》的卦爻辞中有六则故事:一、王亥丧牛羊有易国的故事,1、殷先祖王亥失羊于易国,被围困但没有危险,卦六五爻;2、王亥行 *** 享乐,易国绵臣将王亥 *** ,并夺取了他的牛,卦上九爻辞,凶。二、高宗伐鬼方的故事:殷高宗武丁征伐鬼方,用三年时间取胜,卦九四爻辞。三、帝乙归妹的故事:殷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又将其妹作为陪嫁,而且妹妹的嫁妆比姐姐还要漂亮,卦六五爻辞。四、箕子明夷的故事:箕子猎得鸣鴺鸟,结果吉利,卦八五爻辞。五、康侯用錫马蕃庶的故事。康叔在平定蔡叔、管叔、武庚等的反叛中,一日三捷,把俘获的众马献给周成王,卦卦辞。六、王用享于岐山的故事:殷纣王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又释放他,使周文王回归周,就祭祀西山,报答神的保佑。卦上六爻辞。

(中国在殷商前没有牛羊 *** ,只有猪狗鸡,牛羊马是从西域引进,所以在殷商期间,牛羊马是较珍贵。“王亥服牛”)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和西周、东周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就是钟鼎文(金文)也是用来祭祀的,就是记录祖先的丰功伟绩。西周的遂公盨,也叫作“燹公盨”记录着大禹事迹。这些篆刻字在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由周平王东迁至洛阳,祭司和巫史将这些篆刻字推广出去,各诸侯国才认识这些篆刻字。

(遂公盨)

紫薇斗数子时怎么排-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曲阜,曲阜是周公旦的封地,孔子受周公旦的周礼影响深刻,孔子的儒家就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所以孔子还办了一所丧葬学校,称《周易》为儒家的圣典,说明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老子与孔子生活在同时期的春秋末期,老子的刍狗之说,就是将刍狗当祭品,用完一把火给烧了,并将它踏在地上,对刍狗大不敬。

(老子口中的刍狗)

周文王的《周易》与孔子的年代相隔500年,那就是说明当时是相当原始,整个春秋时期是以祭祀文化为主,更不要说周文王时代了。所以现代人解释《周易》是科学中的科学、万根之源、宇宙中哲学、等等,那是无稽之谈,也无咎无誉,就是空谈,根本没有一点意义的!

为什么没有凤凰和麒麟呢?

谢邀,每个人都是问题宝宝,总有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事情事物而感到好奇?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个探索的精神追求。

首先我们要了解,十二生肖是哪十二个?

分别是: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这是我们现代人用的十二生肖,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便有书籍记载。但是在东汉时期以前的先秦时期,辰是虫,巳 *** ,午是鹿,与东汉时期的有一定差别的。也就是说,十二生肖是经过时代演变的。

那么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用天干代表十二生肖呢?

因为天干只有十位,位置不够嘛。这当然是开玩笑的。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干支这套知识,我们所知道的是古人用来纪年纪月。天干地支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作术数类,比如说:命理、六爻、大六壬、紫微斗数、风水等等之类的,在一部分眼中就是 *** 和谐社会的封建迷信。

所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问题,必有专业的人来解答。

因为,天干与地支,天干代表时间,代表着上,代表着动,代表着阳,代表着气的运行,我们现在所说的天气天气,就是天体的气候。

地支代表着空间,代表着下,代表着静,代表着阴,代表着地上的生物,动植物。代表着生机的承载与生发。

最早的古人,敬畏大自然,对天地有敬畏之心,所以,对于动物也有崇拜,在古时用十二种动物代表十二生肖。

当然,动物不可能只有十二种,为什么只用这十二种呢?

这其中有几个因素:

1,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的,比如说子时,为什么用老鼠来代表,不用牛呢?这是因为子时是阴阳交接之时,在这个时候,是老鼠出来偷东西,开趴体的时候。丑时,是牛在这个时候,会咀嚼胃里未笑话的食物。还有更多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2,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来的,比如,子鼠,它的前脚是四个爪,后脚五个爪,代表着阴阳的转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子时用老鼠来代表。

3,根据动物的性格来区别的,比如子时,属极阴到阳,老鼠的性格就是隐匿,藏在阴暗的角落,丑时,是代表牛的仁慈与抚爱。其它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因为,上面这些观点,并不是我一个人望着天花板意 *** 出来的,这在南宋时期可是有明确的记载,我比较土,不跟潮流,现在的年轻人,嘴里喊着的都是,我有一个碗那么大那么圆,死狗儿,死狗儿,来, *** 姐了解一下。我喜欢在书籍的海洋里裸泳。

关于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麒麟?除了我上面讲的哪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麒麟,凤凰什么的是神兽啊,把它放在十二生肖,太降低档次了,不合适嘛。

关于龙这种动物,究竟有没有?这是千古难题,古人没有说清楚,我也没见过,当然,有人说,他没有见过龙,他被洗浴中心的一条龙服务过,社会上也还有丧事一条龙嘛。

我认为,龙这种动物,也许有,就是长得像龙的动物,有的专家认为,古人说的龙,经过推测是什么,鳄鱼,巨蟒,蜥蜴什么的。

好了,暂时回答到这里,希望你喜欢,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记得关注和点赞噢,谢谢。

怎么看待古书上关于命理推算子时应该到午夜两点?

子时,为一日之内阳气初萌,如果有书中说子时是夜里零点至两点,那么这种算法是依据星斗运移而来,要求时间节点对应星辰位移度数甚准。

如果算法说子时是从二十三点至一点,那么二十三点至零点要算前一天时间,零点至一点要算后一天时间。好象有个子夜子正的说法。

子时的八字很难推,因为阴阳之力不易确定, *** 有斗数真传者,配合八字,参考相貌。方可断语。

我以前碰到一个女孩,卯日,夜子,年月午酉,我开始以为桃花泛滥之命造,谁知竟是个女居士。独身许久找不到对象。

后来查书才知子午卯酉全的人,夜子多出家。

可是这女孩有个孪生姐姐,比她早一小时,可能还是子时,则跑业务,人活泛的很,不似她这般性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