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起名:唐姓起名大全-2021年姓许的有多少人

admin2023-01-03 13:57:1515

百家姓起名:唐姓起名大全,2021年姓许的有多少人?

2021年全国许姓共有900多万人。

许(音xǔ)姓是我国最常见姓氏之一,2021年全国总人口达900 多万人,在当今中华百家姓中最新排名第 26 位,位于唐姓之后,邓姓之前。

许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1)出自姬姓者,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2)出自姜姓者,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百家姓起名:唐姓起名大全-2021年姓许的有多少人

哪里姓唐的最多?

全国姓唐的人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6省区最多。

当今全国唐姓共1010 多万人,是我国最常见姓氏之一,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25 位,位于宋姓 之后,许姓 之前。

当今唐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为中国人口最多3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多此姓,上述6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60%。

黄帝后代姓氏排名?

上古神话传说中,黄帝和炎帝最早可能属于一个部族,这个部族居住在陕西。后来分化后,黄帝族定居于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族则在今山东地区居住下来。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土地相对比较肥沃的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也就是狭义上的古中原地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帝族、炎帝族和蚩尤的九黎族三个部落,通过一次次战争的催化,逐步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华夏族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国人则自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因长居姬水,故以姬为姓。在周朝,姬姓是周朝天子的姓,而分封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也都是姬姓。

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当时可以说遍地姓姬。周朝灭亡后,王室后裔改姓为周。同样,姬姓封国封邑灭亡之后,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就出现了吴、鲁、魏、胡、杨、蔡、韩、霍、蒋、郑、毛、卫、阎等姓。姬姓开始被严重分化。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

姬姓演支出来的姓,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有120个,他们分别是: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孙姓、胡姓、朱姓、林姓、郑姓、郭姓、管姓、鲁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魏姓、滕姓、杨姓、蒋姓、韩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许姓、万姓、常姓、武姓、乔姓、贺姓、赖姓、龚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吕姓、苏姓、卢姓、贾姓、刁姓、阎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邹姓、陆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顾姓、侯姓、邵姓、召姓、龙姓、段姓、雷姓、钱姓、易姓、李姓、刘姓、黄姓、谢姓、冯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单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当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约54万余,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虽然数量很少,却也遍及全国。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姬姓人员,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苏北、淮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老河口、襄阳,湖南省芷江,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泸水、河口、陇川,四川省合江县,福建省宁德市、吉林省四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甘肃省兰州市、宁夏 *** 自治区中卫市、新疆 *** 尔自治区 *** 市、福海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等地。姬姓族人主要为汉族,满、回、白、壮、苗、水、布依、僳僳族等多个民族也都分布有姬姓人家。

京兆堂包括哪些姓氏?

京兆堂包括有23个姓氏。具体分别是: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

在这些姓氏中,以宋姓人口最多,2021年全国总人口达1120 多万人,为我国最常见姓氏之一,在当今按人口数量排序的中华百家姓排名121最新名列第 24 位,位于谢姓之后,唐姓之前。

百家姓寻根祭祖唐姓?

百家姓唐姓是第64位。 酆鲍史唐 唐姓系承叔虞 源起山西翼城唐 关于唐姓家世渊源,《姓纂》一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封唐侯,周成王灭唐,子孙以国为姓。”

另外,《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也都 异口同声地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帝尧,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算起来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徙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

在公元前2357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就被诸侯拥立为天子,开始以“唐”为国号。

帝尧以唐为国号,那么他的子孙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唐为姓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考据结论是这样的:帝尧把天下禅让于虞舜之后,传到夏王孔甲的时候,帝尧的后裔御龙氏封为唐侯,经过殷商一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之时,唐侯起而作乱,而于公元前1106年被武王的儿子成王所灭,把唐国之地改封给其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并且被降了一级,从侯国变成了伯国。

这时候,帝尧的后代也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有了以唐为姓。

百家姓起名:唐姓起名大全-2021年姓许的有多少人

不过,被周成王所灭的唐国,当时的位置并不在帝尧原来所居的河北省唐县,而已改在今山西省翼城县的南方,这个地方,后来又产生了另外一支唐氏。所以,山西翼城跟天下的唐姓是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

这另外的一支唐氏,根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是周成王灭唐而将其他改封给唐叔虞之后,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有的就姓了唐。

后来,传到唐叔虞的儿子樊父的时候,徙居到晋水之旁,改称为晋,现在山西翼城的唐国之地,也在晋国的掌理范围之内。

换言之,当时唐国的名号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地方,仍然是唐叔虞的后代在繁衍,实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天下的唐姓,是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的,一支是圣君帝尧的后代,一支则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如果再进一步推溯,则两支唐氏根本都是源自黄帝轩辕氏,仅仅是“同根异枝”而已。 唐姓的出现,不管是出自帝尧的一支,或是源自唐叔的一支,都是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初期,所以,从周 *** 始,这个姓氏就锋芒大露,杰出的人物不绝于史书。

刘姓与杜姓、唐姓同源 当年,刘累因屠龙事件于孔甲七年率部分族人逃徙鲁山时,他的主要后裔族人并没有与之随迁,而是“犹守故地”——回到了刘氏族的故地。

当初刘累被赐封为御龙氏,他的封地就在豕韦。

后来,刘累出奔鲁县后,孔甲就削了他的御龙氏称号,又收回了刘累的封地豕韦,把它重新赐给它的旧主人大彭族的豕韦氏,而将居豕韦的刘氏族在驱逐出境。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杜预注:“(孔甲)以刘累代彭姓之豕韦。累寻迁鲁县,豕韦复国。”

香港《刘氏总族谱》也记载说:“初累公封豕韦,后旋出奔,而旧君大彭氏复国。”

刘累的这部分未来得及逃走的族人被赶出豕韦之后,只得重又回到原来的祖居旧地刘邑(今河北唐县)一带继续居住。

百家姓起名:唐姓起名大全-2021年姓许的有多少人

他们这时已 *** 取消御龙氏的族称,仍旧以刘氏为自己的氏族名称,仍奉祀尧帝。

公元前18世纪夏商鼎革之际,在刘邑故地顽强地生活了几百年的刘氏族,因不堪夏王朝的压迫,投靠了新兴的殷商王朝。夏桀二十八年,商王成汤在消灭了亲夏朝的彭姓豕韦氏,就将留居在陶唐氏旧地的这支刘累后裔刘氏,重新封到豕韦故地,并让他们继承豕韦氏的氏族称号。《左传》杜预注说:“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 但商汤建国之后,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又允许彭姓的豕韦氏复国,并封豕韦为伯爵。这时,刘累的后裔只好再次取消豕韦氏称号,仍回到刘邑故地。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中兴,于武丁五十五年再次消灭了彭姓的豕韦国,又复封刘氏族人为豕韦氏。这就是《史记集解》引贾逵所说:“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 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刘氏族的人在商朝时期便又从刘邑迁回豕韦(从今河北唐县来到河南滑县韦乡),而且从此改刘氏为豕韦氏,成为依附于商王朝的部族政权。 刘氏改称豕韦氏后,在韦乡一带又生活了数百年。 到公元前12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大量追封三皇五帝后裔,在将尧帝的一支后裔封于蓟(今北京市)之后,又将同属陶唐氏后裔豕韦氏刘累之后封于陶唐氏旧地唐——今山西冀城西。邓铭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唐氏”条载:刘累之后“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一说,豕韦氏改为唐氏的时间是在商朝末年,如《汉书·高祖本纪》颜师古注即说:“殷末,豕韦氏徙国于唐。” 总之,刘姓在商周之际又由豕韦氏演变为唐氏。 几十年之后,因唐人与商人关系密切,周成王大概是对原来亲商朝的祁姓唐国不放心,便又灭掉祁姓刘累后裔的唐国,把唐国故地封给他自己的弟弟叔虞作封地,而将刘累后裔唐氏族迁徙到杜城(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杜曲),改封为杜氏,降爵为伯爵。 至此,刘姓又从今山西冀城西迁到杜城,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部族政权,并从此由唐氏改称为杜氏。 由于刘累的这支后裔原来封过唐氏,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唐杜氏。 而另一部分唐国成员并没有同迁到杜城,却从此散在诸侯各国,以唐为氏,成为今日唐姓的祖先。 这样,刘姓与今天一部分唐姓和大部分杜姓,又成为同宗共祖的关系。他们共同尊刘姓的血缘始祖尧帝和刘累为始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