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起名:董姓起名大全-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

admin2023-01-03 10:06:2913

百家姓起名:董姓起名大全,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

人们常说百家姓,其实不是说姓氏只有一百个。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几千个,有记录的就有五千多个。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分别是: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

22允

允姓,允姓人出自华夏族,“允格之后。允姓在文献中被分别记载为炎帝、黄帝、少昊之后三说,是西、东方部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反映。

21漆

漆姓的祖先是夏朝时的防风氏。后夏灭周兴,周文王有一子名叫季蚺,本为姬姓,因受封于漆水和沮水之间,故称为漆候,周文王因地名而赐姓于他,为复姓漆雕。由此看来,漆氏实为周文王之后裔。

20隗

出自夏朝帝王后代。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其国君称大隗。大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是楚国的同姓国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其后子孙以原国名为姓,称隗姓。

19芈

芈姓源于轩辕氏,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为“荆楚十八姓”之祖。

18曼

邓姓的始祖,是被颛顼赐姓为曼姓的金天氏的后裔。曼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原始姓氏之一。

17归

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在归 *** 当部落首领,即大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归藏君,遂以“归藏”国名为姓氏,称归藏氏,后逐渐又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归氏、藏氏,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16偃

偃姓源于古老的黄帝。因为,无论是少昊、皋陶,还是颛顼帝,都是黄帝后裔。

15董

董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14姜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13妘

妘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祝融八姓之一,也是八姓之祖。周朝的鄅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

12祁

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后因年老请退,初荐其仇人解孤代己,因解孤未及赴任而卒,又荐己子祁午以代,孔子赞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谓尚公矣。”晋平公即位后,被任为公族大夫。本为姬姓,晋平公一年(公元前556年)食采于祁,遂以地为氏改姓祁。

11曹

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一支出自中亚昭武九姓的曹国。一般认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来源。

10芊

天水郡。系出芊姓。楚公族大夫上官子兰之后。

9吉

源于姞姓,出自远古黄帝给裔孙伯儵的赐姓姞,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在姞伯儵的后裔子孙中,有省去“女”偏旁简化为吉字者,世代称吉氏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8任

任姓,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7己

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己应为妃姓,在父系社会确立后逐渐去掉“女”,演变为己姓。

6嬴

嬴姓为秦国及赵国国姓。为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属嬴姓十四氏之始。

5风

出自上古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属于以华夏文明起源口传历史姓氏。燧人氏自立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的姓氏。

4姬

姬姓,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多个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3子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 商朝祖因生在殷水,因之为姓,后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劳, 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子。

2姒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由于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

1妫

妫姓,中国古姓之一,与姚姓同源,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妫姓为上古时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

百家姓起名:董姓起名大全-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

5划的姓都有哪些啊?

我国常见的笔画为5画的姓有3:弘、申、白、再、甘、田、包、石、左、平、司、皮、史。

在这些姓氏中,以田姓人口最多,2021年全国姓氏总人口计 520 多万人,属我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当今按人口数量排序的中华百家姓排名中最新名列第 34 位,位于肖姓 之后,董姓 之前。

董这个姓氏在世界上排名第几?

全世界董姓约有600万人口。

其中,我国董姓约有590万,人口排名第39位。

董氏出自姒姓。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姒姓。禹后为夏王启,夏王启封其庶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辛、莘古代通用,其后有辛氏。进入西周,其后裔世代为周朝史官,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至东周襄王时期有周大夫辛有,辛有之子到晋国任史官;自此以后,晋国有史官之职,并与籍氏一起监督晋典,封地在原董国故地,后裔遂以董为氏,成为晋国旧贵族十一姓之一。姒姓董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说说你们家族的历史?

没事儿翻了翻大家的家族史,似乎几代之前都有个显赫的家世,唯独我是个例外。我祖上既不是皇室贵胄,也不是 *** 显爵,更没有什么社会名流商界巨子。于是我难免带着点儿羡慕嫉妒恨的想法:凭啥就我那么倒霉,祖上是 *** 丝现在还是 *** 丝?

百家姓起名:董姓起名大全-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

老家在河北任丘,小门小户的,宗族关系也基本瓦解了,家谱族谱之类的东西估计早就湮没在村东头的厕所里,连祖坟都快要长草了。家里老人最远能追溯到的家族传奇估计也是道听途说与吹牛意 *** 的结合体,比如他们说我家祖籍是 *** 大槐树,但放眼全华北,又有谁不说自己是大槐树的后代呢?

接着就说,我家祖上当年也阔过,老太爷的爷爷那一辈是两兄弟,这两兄弟吃喝嫖赌,将家业败光。想来这事儿就算是真的,我这老太爷的爷爷的爸爸顶多算个一般乡绅,估计连科举功名都够呛能有。从此,家族就陷入了据说是史无前例的黑暗时代。我老太爷的爸爸这一代没人提起,更没人知道,我算了算他大体上应该出生于1880年上下,一生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唯一的特点可能就是贫穷。

当然那时候老家的祖坟应该还是很成规模,毕竟那一 *** 的人都这一个姓,大家多少都算沾亲带故。我六七岁的时候去过几次老家,其时正是清明,黄沙漫天,走在田垄上望见那一排排的土包,怎么也想象不出那里面居然会躺着一个人。家里老人们通晓坟包排列的秘密,总是三五成群地站在那里抬手指点,像是在规划着些什么。或许他们是想给自己留一块风水宝地,将来百年后可以落叶归根。但他们那时恐怕并不知道,我老太爷将会成为我们这一家人中最后一个葬入祖坟的人。

据目前家中所有见过老太爷的人评价,老太爷绝对是一个奇人,之所以没功成名就,完全是因为赶上了混乱的时局。他大概出生于1908年上下,从目前仅存的一张遗照来看,他很像一位中国传统的老派绅士,照相都要端着那个劲儿。而且从我爷和我爸的言行中,也可以依稀窥见他的治家影响。我小时候经常被他们用这些家规来教育,比如什么“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啊,什么“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什么“出必告返必面”,什么“食不言,睡不语”,还有那句我爷说过的话,直到今天仍让我感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想来只有用归有光《项脊轩志》里的那句话来形容我的感慨: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就这样一位贫穷的老派绅士,却不知为何一直困守在老家,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家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我爷爷身上。我爷爷曾回忆说:当年我离开老家时,曾立志将来发达了,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村里。结果他这个理想直到今天高铁满地跑了,都没能实现。

虽说我爷爷这离家宣言很是悲壮,但其实他本来就没想出去闯,这决定是我老太爷用棍棒逼迫他做出的。我爷爷出去的时候,八年抗战真的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年,然后他就投考了某军校。据我爸说那军校是保定军校,我说不可能,因为那时候早就没有保定军校了。然后我爸又说,似乎是叫华北讲武堂,其前身是保定军校。我煞有其事地百度了一下,然后断定民国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这个华北讲武堂。我爷爷也从来没提过自己到底上的是啥军校,所以这事儿就真成了秘密。但我知道的是,爷爷从军校毕业后就成了 *** 副连长,然后 *** 就被赶到了 *** 。

我爷爷几乎不提这一段的事,所以我也不十分清楚他在这段时间内在做什么,但似乎应该不是 *** 或投诚,因为解放后他就成了一名监狱 *** ,而且定居在了天津。之后的事就又是秘密,他被派到西北大 *** 去看守 *** 农场,但也因祸得福,躲开了那十年的折腾,毕竟他有过 *** 的历史。当然,不得不提的是,1960年我爸出生了。

我爸小时候除了穷就不剩啥了,唯一值得他大书特书的事就是他上小学的时候,被选中去欢迎柬埔寨 *** 亲王圣驾来津。据我爸说,家里穷,他找人借的白衬衫和白球鞋,并在欢迎仪式上和津门各界祖国花朵动情地唱着: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那时大爷二大爷都去下乡插队了,我爷去了大西北,家里就我奶奶一人支撑。我爸就盼着快点长大,赶紧上班给家里减减负。我爸总说自己脑子好,要是家里有钱估计就能赶上高考考个大学然后当个教授,我还见过他的小学班主任,她亲口承认说: *** 真的很聪明。但事与愿违,他只能初中毕业找地方上班。他上班的日子连我都记忆犹新,不是因为我穿越了,而是太巧了,因为在他工作后的第三天,伟大领袖 *** 去世了。

接着就是改革开放,我爷也从大西北回来,但没能继续干 *** ,而是去了国企。这段时间家里据说还不错,好像我爷爷那五位公子一人买了一辆摩托车,我爸也进了国企。紧接着,他遇到了我妈,很快结婚,然后有了我。

再接着,国企寒冬来了,我家的寒冬自然也就来了。工人阶级不再是老大哥,而是任人踢来踢去的皮球。我爸我妈都被踢了出去,然后两人在外面到处打工。我爸有做饭的手艺,考过厨师证,于是开始辗转于各类饭店,我妈则换了很多工作,她在韩企做过 *** 作工,在招待所当过服务员。后来,我爸干脆就摆摊卖起了凤爪。

我爸是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国企人,铁饭碗是他唯一看得上的工作,直到今天退休了依旧如此。可现如今却只好练起了摊,想来也是被逼入了绝境才会出此下策。我记得那时候我在上小学,家里每天都是一堆凤爪,我会吃很多很多,反正也不太容易卖出去。那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凤爪还是稀罕物,老百姓都嫌贵,喝酒的话,炒花生足矣,为什么要买那东西呢?不过经历了最初的困难后,我爸的凤爪开始有回头客,并且他还添置了其他的品种。眼瞅着事业有了起色,这时候原单位又缓过来了,他又被叫去上班。

正在我爸重新找到组织的同时,我妈也托人找了个邮局的工作,虽说是聘用制岗位,但好歹不用三班倒了啊,家里的状况又慢慢好起来,随之跨入了21世纪。2002年底,奶奶被查出癌症,接着便是几年的手术、住院、吃药,几乎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但也只能看着癌细胞从肺部到乳腺,然后扩散至全身。2006年,奶奶去世,家里重归宁静。不过事情没完,一年后我爸又突发脑梗,鬼门关转了一圈后重新回到人间。

当时我正好上高三,我爸事后说,他最怕的就是因为他的病影响了我的复习备考。他开着玩笑说:“你幸亏考上了,要没考上肯定得赖上我了。”没错,2008年我考上大学,不过学校远在山西。我爷爷老了,他希望我能留在天津,但录取通知书已下,也是毫无办法。我爸也很不舍,但他还是乐意让我去闯一闯。他说,山西历史文化悠久,遍地黄金,去见识见识吧。

大概是从2008年至2009年间,家里又进入了困难期,因为我爸病后就不能上班了,但办病退是个麻烦事,单位每月只给几百块补助,过年发点慰问品,别的就啥都没有了。我妈还在邮局干,那时已经改制为邮政储蓄银行,因为是聘用制,工资也一般。就算是这样,汶川地震时我爸还主动把他当月的补助捐了出去。之后病退办成了,退休金虽说也不多,但至少跟上班时拿的差不多了。于是他很知足,日子就这样一直过了下去。

我呢,2012年大学毕业后又去山东济南读研究生。说实话有点不情愿,因为也想早点出来赚钱,但我爸告诉我,多读书没什么坏处。2012年冬天,我爷爷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悄然离开人世。他和我奶奶生前都想葬回老家,但可能是想到以后恐怕谁也不会再回那个村子,便同意了葬在天津。

这之后,我爸开始变得平和,养花、书法、上老年大学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2015年夏,我研究生毕业,回到天津当了个中学老师,跟我爸一样抱了个吃不饱但也饿不着的铁饭碗。目前爸妈退休,去年我遇到了我的真爱,她陪着我一起看房子、买房子、装修房子,今年10月结婚,只希望岁月静好,别无他求。

你要问我究竟姓什么,我只能告诉你:我和民国一位国务 *** 同姓。我爸曾开玩笑说:“谁说咱家没大官,这不是还有个 *** 吗?”

我笑笑,心想:要是跟他攀上亲戚,估计现在也能混个政协委员当当。

写得太长了,估计没人能看下去吧。欢迎能看到这儿的 *** 女留个言,我敬你们是条汉子!

p的姓氏有哪些?

百家姓中p开头的姓,主要有:“潘、彭、庞、裴、蒲、朴、普、浦、平、皮、濮、逄、蓬、盘、逢、攀”

潘姓:现代排名第 36 位,位于董姓之后,袁姓之前,源自姬姓、姚姓。潘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区为多,《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改破多罗氏为潘氏。”

浦姓:人口约 18 万,排名第 336 位。 位于羊姓之后,厉姓之前。源自姜姓、己姓、姬姓、嬴姓、姚姓。《宋学士文集》中的记载:“浦君与余同朝,浦君原西域阿鲁温火,其率为仲渊,因其自名而定以浦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十八位门阀。浦氏起源于山东,得姓始祖为姜太公。

平姓:位于相姓之后,戈姓之前,人口约 17 万,拼音读作píng。平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子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5位。平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 *** 与 *** 省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百家姓起名:董姓起名大全-中国最古老的姓氏是什么

皮姓:人口约 15 万,排名第 363 位。 位于凤姓之后,邰姓之前。据史籍《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鲁献公姬具的次子仲山甫,曾辅佐周宣王姬静(姬靖)中兴周王朝,因功受封于阳樊(樊邑,今河南济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