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姓刘的算命女的-阴丽华五个儿子结局是怎样的

admin2023-01-01 20:06:5023

新野姓刘的算命女的,阴丽华五个儿子结局是怎样的?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是刘秀微时的梦想,而这种梦想成了刘秀一生的执念,即便后来的刘秀成为皇帝,他还是对发妻阴丽华情深意重,甚至不惜伤害对他帮助巨大的郭圣通,这大约就是皇帝的任性吧。

刘秀和阴丽华最初的相遇,其实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刘秀虽然是西汉宗室之后,但是到了刘秀一带,天才打乱,刘秀早年也只是一个种地的,后来到长安求学,然后遇到了世家 *** 阴丽华。

新野姓刘的算命女的-阴丽华五个儿子结局是怎样的

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遂发出“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然后就跟着兄长在战场上建立军功,但在这个过程中,刘秀兄长被更始帝解决,而刘秀不得不在更始帝面前表现得毫无异样,然后回家之后娶了十九岁的阴丽华。

不知道刘秀是用什么 *** 得到的阴丽华,总之两人就在刘秀处境很尴尬的时候结了婚,而不过才三个月,更始帝就将刘秀派到了外地,夫妻开始了分居,而且这分居基本等于阴丽华守寡了,因为刘秀音讯全无,这一去就是两年,所以阴丽华估计已经以为刘秀不要她了,但两年后,阴丽华却见到了刘秀。

此时的刘秀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穷小子刘秀了,他已经贵为一国之君,而且身边也已经又有了一个女人,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很难想象阴丽华此时会是什么心理,但是后来她还是跟在刘秀身边,成了一名贵人,并拒绝做皇后。

直到很久之后,郭圣通终于被废后,阴丽华才做了皇后,说起来,阴丽华和郭圣通还真是有相似之处,两人都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

原本郭圣通的长子也就是刘秀的长子被立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刘秀却不肯置东宫,或许刘秀一开始就像是想让阴丽华生的长子来做太子,等到郭圣通被废后,郭圣通的长子也被排挤,迫不得已自己辞去太子之位,这算是被动让位于阴丽华的长子刘庄(原名刘阳),即后来的汉明帝。

刘庄还没有出生,就很被刘秀看重,怀孕的阴丽华被刘秀带在军中,为的就是保护这 *** 平安,后来刘庄出生,更是得到了刘秀的万般宠爱。而刘庄本人也聪慧非常,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在很多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才能,等到后来做了太子,入住东宫,又得名师指点,自然是大获裨益。

刘庄继位之后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的,他和他的儿子汉章帝刘炟缔造了“明章之治”。刘庄去世于75年,时年48岁,倒不算长寿。

说起来阴丽华生的五个儿子似乎都不长寿,其中第四子刘衡更是没活到十岁,他与几个兄弟一起在39年封公,刘衡被封为临淮公,他这个临淮公还没有等到41年的进爵就夭折了,这应该是阴丽华心中的一个痛。

阴丽华一带贤后,教导出来的儿子自然也是好的,比如汉明帝刘庄,另一个就是次子刘苍,刘苍的才能和品行在刘秀的儿子中是拔尖的,后来刘庄继位之后,刘苍更是被封为骠骑将军辅政,位在三公之上。

刘苍在京辅政长达七年之久,他不仅全力辅佐兄长,更是不居功自傲,害怕功高震主而数次要求回到封地,当然后来汉明帝也遂了刘苍的意。后来汉明帝去世,汉章帝继位,汉章帝对这个叔叔很是敬重,赏赐无数,叔侄关系融洽,83年,刘苍病重去世,汉章帝将这个叔叔的葬礼办的很是隆重。其实刘苍对于明章之治是有很大的贡献的,所以他也担得起这生荣死哀。

如果说刘苍这个弟弟让汉明帝很是很重的话,那么他另一个弟弟刘荆就真的让汉明帝头疼了。刘荆是阴丽华的第三子,可能是觉得同样是刘秀和阴丽华的儿子,自己也是有资格做皇帝的,于是刘秀去世刘庄继位之后,刘荆三番五次要搞事情。

先是想要撺掇郭圣通的长子起兵发动叛乱,但是刘疆不愿意将此事禀明了汉明帝,汉明帝查知是自己亲弟弟的主意,于是让刘荆离开京师到封地去,并派人关注刘荆的一举一动。结果刘荆果然不老实,他又想跟着羌人一起叛乱,但是汉明帝及时将刘荆改封他地。

但这并没有让刘荆死心,但每次似乎汉明帝都能提前一步知道他的计划,等到刘荆用巫术诅咒汉明帝而被发现的时候,刘荆终于明白自己不可能翻出兄长的手掌心,于是只能选择 *** 。

在阴丽华的五个儿子中,除去早夭的刘衡,就数幼子刘京最平庸。刘京是刘秀最小的一个儿子,39年被封为琅琊公,后来进爵为琅琊王。在几个叔叔中,汉章帝最喜欢与之交往的就是这个刘京,两人常常在一起交谈。汉章帝继位之后,很是宠爱这个叔叔,赏赐都多于别的叔叔,而刘京也很会夸赞皇帝,总之这叔侄的感情是很不错的,刘京去世于81年。

新野姓刘的算命女的-阴丽华五个儿子结局是怎样的

谁饰演的刘备更好?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们各有所爱,这里只谈谈自己对于他们所刻画的刘备的不同侧重点。

孙彦军老师是老版三国中刘备的扮演者,老版三国最令人叹服的地方在于选角选得特别好,人物的演技可圈可点,而演员的形象更是没的说。

比如陆树铭老师扮演的关二爷,那扮相真是英武大气,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气场很强,有股子不怒而威睥睨天下的雄豪之气。而鲍国安老师的曹 *** ,李靖飞老师的张飞,都是 *** 眼看过去就可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代入感极强的角色。

孙彦军老师在这一点上也不遑多让,让他来演刘备非常合适。

孙彦军老师的外形,额头宽阔,五官疏朗,儒雅英俊,给人温和谦厚的观感,眉眼之中常含真切之意,这就和我所理解的刘备形象很接近。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映像中的刘备是那种忠厚长者胸怀天下的仁君形象,且由于小说家的着墨,给人以仁德到了有点迂腐和窝囊的感觉。歇后语不是说了吗,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可不是嘛,小说里的刘备,人格魅力是强,谦谦君子妥妥没跑,但太过讲求道德,错失了很多良机,本该当机立断的时候他却犹豫再三妇人之仁,太过在乎自己仁德之名与天下人的看法,少了很多君主的雄霸之气。

于是乎,刘备的光芒基本上就被蜀汉三杰关张及孔明,以及三国明星级别的猛将赵云给瓜分了,当然刘备的形象是好,小老百姓们怎会不渴望得遇刘使君这样爱民如子温良恭谦的主君啊,那日子得多好过啊。可一旦到了对外作战,以及出谋划策时,刘备基本上就没什么存在感了,反正手下兄弟们猛,特别能打,你们上就得了,我只负责给集团做吉祥物,独自善良下去。

加上演义里的刘备泪腺贼发达,特别能流泪,这玩意不是演技派你根本哭不过他,每每读起《三国演义》都会感叹,那个时代真是谁都能把刘备逼哭,而且是那种动不动就哭的主,但哭一次却是能把问题给办了,也算有水平了。可总归给人以柔软之主的感觉。

说句题外话,正史上的刘备是绝对的狠角色,妥妥的枭雄,大半辈子都在打仗,而且是那种越挫越勇的人,蜀汉不多的胜仗里,绝对有他的贡献,让诸多曹将都吃过亏(当然,曹将也没少让他吃亏就是)。

孙彦军老师扮演的刘备,特别的正统,他的着力点恰恰就在于刻画刘备的仁君形象。

比如下图,像这种斜上45度角,仰望天空,双目远眺,眼含悲戚之意的片段,在老版三国里俯首皆是,这还是只是 *** 集《桃园结义》啊亲。

首先,孙彦军老师的仪态就很讲究,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儒雅之气,分寸把握得很好,进退有据,沉稳有气度。其实这一点在老版三国中随处可见,包括唐国强老师和鲍国安老师,诸多角色身上,尤其是文戏部分,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有板有眼,说老版经典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的细节处颇见功力。

如果现在你去重温这部剧,这种仪态感会更加强烈,老版刘备几乎是拱手礼不离手的人,包括与人交谈的仪态,都折射出其仁爱士子,礼贤下士的仁君风范,说到动情处,与对方对拜,双眼凝视倾吐肺腑之言都不在话下,你能感受出人物身上浓郁的道德色彩,进而引发人物是否是伪君子的激烈讨论。

其次,就是苦。老版三国人物形象基本上都遵循着演义中来,刘使君哭鼻子也是不能免俗,所以孙老师在里面哭戏特多,每过几集就要看他双目含泪如泣如诉,恨不得拉着你一起潸然泪下,好好说说委屈。这大概也是刘备,无论是演义里还是孙老师演绎下的角色,都很有亲和力的原因,你感觉这哥们就是个话多有点絮叨的邻家大哥或大叔,规矩多是多,有时让你嫌烦,但他人是真的善良热忱,眼神纯良不失温暖,让你不由肃然起敬,而这也是刘备在那个时代吃得特别开的一个主因,曹 *** 这种眼光极高的人,能对他另眼相看,就是看重这家伙没地盘没资源但到哪都能收揽人心,实在太厉害。

(老诸,你不出山,哥就哭给你看!)

孙彦军老师在处理人物表情上也是很细腻,他的刘备,在戏中寻常时候都是内敛且温厚的,表情上除了情绪激动(都别拦我,我要哭了)以外都是点到即止,礼数周到。而他的眼神,很少出现像曹 *** 那样的斜视,尤其不会有那种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的奸猾感,他都是直视对方,显得坦荡真诚,而不像曹 *** 那样太多虚头八脑的烟雾弹。

某种意义上说,孙老师的刘备,鲍老师的曹 *** ,都不约而同地在眼神交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至少在这点上,观众都能找足了角色的落脚点。

接下来说说于和伟的刘备,一个只差孙权就可以把三国三巨头演齐了的男人。

新野姓刘的算命女的-阴丽华五个儿子结局是怎样的

于和伟的刘备,当然必须要延续刘备仁君的特点,但于和伟的刘备,心气明显高过孙彦军老师的刘备,他在刘备的英雄之气,君王之志,以及兄弟之义上下了功夫。

首先是英雄之气,于和伟的刘备,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角色在很多时候,是憋着气的。

倒不是说他委屈,而是于和伟的刘备更加外放一些,他当然因为特殊环境必须要忍辱负重,比如下图是截自十八路诸侯讨董那集,他上去自我介绍被人忽略了。

要换了老版的刘备,喜怒不形于色,温文尔雅也就过去了,但你在于和伟的刘备脸上明显感受到了怒气和克制。

不是因为他小心眼,而是新版在对刘备的处理中加强了人物的气场,这种加强的落脚点之一就是他的志气,而志向远大有抱负的人,多少都有些脾气,因为他要向天下证明自己是响当当的好男儿,这种自信与气度,当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幅 *** ,令人感受到他绝非池中物。他的克制与内敛,是有后招的。

相比起老版,新版的刘备在气场上明显打开了不是一点点。于和伟在拿捏角色时,会让你情绪的感觉到,这个人物不简单,他简练的对白背后蕴藏着大志与能量。

这种处理也有道理,且向正史靠拢,刘备如果不是一个很果敢的狠人,是成不了帝业的,何况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如果不是靠理想来做支撑,绝对熬不过接近40年左右的筚路蓝缕的岁月,所以刘备绝对是一位志士和国士,有一定的气场和傲气是很正常的。

其次就是兄弟情义,老版的孙老师在这一点上也着墨颇多,而于和伟着重刻画的是兄弟。新版花了很多笔墨来凸显三人的兄弟情义,且由于对白不像老版那样文邹邹讲究,更加直白生活化(欲消灭野兽必先委身于野兽),使得三个人的兄弟情变得更加生活化,也更加的哥们义气。

我叫刘备,旁边是我两个兄弟,我们在一起打天下。

显然,于和伟的刘备,撑得起这句台词。

最后就是君王之志。

很有趣,新版三国没有避讳这一点,相反,还特意给了一个镜头,用来展现刘备野心扩张的心理变化,即新版67集,刘备取西川成功,独自祭奠为此战捐躯的庞统时,诸葛亮进来和他讨论治国方略,听到刘备决定从严治蜀后大吃一惊,最后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诸葛亮此时才明白,刘备再也不是先前的刘备,他已经正式成为一位君王了。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有地盘了势力强大了,狐狸尾巴露出来,野心也逐渐变大了。

这种改编也是合理的,刘备的儿子,刘封刘禅,合在一起就是封禅,这是古代帝王特别牛气哄哄的一件事,而刘备直接就给起到名字里去了,根本不怕别人说,这事做的出来,能说他野心小吗?

志向在志得意满时,往前多走一步,那就是野心。这俩有时真的分不清谁是谁。

于和伟的刘备,是坦然接受并展现出了刘备作为一个志在帝王的君主所理应具备的心态,孙老师的刘备,演到后来更像是一位垂拱而治符合儒家道德的君王,而于和伟的刘备则辛苦得多,受了那么多气,得势了反弹过当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种野心成分的植入并没有异化人物,因为不久后,关二爷就败走麦城了,刘备,于和伟演绎的刘备,在得知兄弟惨死后,又回归到了那个重义轻生的兄长,暴怒、惊诧、悲怆、绝望之情一时之间溢于言表,迅速冲散了他积蓄不久的帝王面貌。

这就是于和伟的刘备。

比起前作有如教科书一般的演绎,他从细节处完善了这一艺术形象,并更加真实地呈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得失境迁。

人物的抱负、野心、志向、情义、得意、失意、颓废、暴躁、克制、愤怒等等,都被表现了出来,这诚然是一件做了也不见得讨得到好的事,但至少,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刘备。

这或许也是新老三国联袂带给观众在艺术上,不同侧重不同切面的分享与感动吧。

南阳最小的县城?

南阳最小的城市是汉桑城,汉桑城位于,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城中心。面积十多平方米,城高2.7米,没有 城门,没有 城楼,只有11个 城堞,至明代,当地官府又为古桑砌一匝仿古堡式的 城垣,故名“汉桑城”。

这称汉桑城并非是大众认知中的城市,它没有人居住,里面只有一棵树。汉桑城,实际上是一座砖筑护树城池。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棵桑树周围,有一圈砖砌的围墙,墙头砌着一个一个城垛,城廓前壁镶嵌着石碑,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

相传 东汉末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驻军新野,请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宽仁爱民,纪律严明,深得百姓拥护。某日,关云长因一心阅读 兵书,疏忽了拴于门前桑树下的马,那马啃坏了房东的桑树。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立即治了 关云长的罪,并罚其另植一颗桑树,作为对房东的赔偿,此桑树相传即为关所植。

近代史上河南籍名将都有谁?

到1965军衔制取消时,河南共有将军109名,其中上将1名、中将9名、少将99名。上将即许世友将军。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有两位开国少将被授予上将衔,就是尤太忠将军和 *** 将军,同期万海峰将军晋升为上将。至此,河南共有四位上将。巧合的是,这四位新中国时期的河南籍上将都来自信阳。

要说河南近代最著名的将军,非彭雪枫将军莫属。

彭雪枫(1907-1944),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 *** 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城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 *** 牺牲的更高将领之一。2009年9月10日,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彭雪枫,是公认的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智勇过人的名将。

遵义会议之后,很重要的一场战役就是遵义战役,战役的 *** 点就是攻打娄山关,彭雪枫当时率领的红军十三团是担任打娄山关的主力,继娄山关打下来以后,他又在军团 *** 的领导下,二下遵义城,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先后任 *** 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 第四师师长。他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横扫中原大地,在洪泽湖地区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扫荡”作战(又称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1943年3月,彭雪枫 *** 第四师参加山子头自卫反击战,是役大获全胜,活捉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 *** 韩德勤,击毙顽军头目王光夏及 *** 第六旅旅长李仲寰。

1944年9月上旬,率部西进,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在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时,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牺牲时彭雪枫任 *** 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对比当时的 *** 序列, *** 师粟裕大将,第二师张云逸大将、罗炳辉,第三师黄克诚大将,第五师 *** ;彭雪枫牺牲以后,接任他第四师长是张爱萍上将,这么算的话,要是彭雪枫将军没有牺牲的话,差不多可以到大将。

上将许世友:

传奇将领,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出身贫苦农家,曾在少林寺当和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历任 *** 副总参谋长、 *** 司令员、 *** 司令员、 *** 副部长,军委 *** 等。1985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81岁。

中将李雪三

李雪三,焦作修武人,西北军出身,宁都 *** 的一员。

因为有一个在军阀部队中当军官的叔叔,出身贫寒的李雪三得以走上从军之路。宁都 *** 之后,他长期在部队中做政治工作,走过长征,又回到了北方,在徐海东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任职。

八路军成立,这支部队编成了344旅,然后南下和 *** 会师,发展成了 *** 第三师,抗日战争胜利,李雪三在黄克诚的率领下,挺进东北,他当过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北战场一系列战争。建国后,李雪三当过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中将王秉璋

安阳市安阳县人。王秉璋跟李雪三的经历非常相似,他们可以说是战友,原来都在冯玉祥的部队,1931年参加了宁都 *** 。 *** 之后,王秉璋给红五军团长季振同当传令兵班长,后来王秉璋被调到红一军团任职,走完长征。

八路军成立,王秉璋在115师司令部当作战科长,在林总的身边工作。115师挺进山东,王秉璋接替 *** 当过 *** 教导第三旅旅长、教导第四旅旅长,然后长期在冀鲁豫军区任职。

冀鲁豫军区走出了刘邓大军 *** 纵队、第七纵队和第十一纵队,王秉璋是第十一纵队司令员。当年的中原野战军只有7个主力纵队,王秉璋和陈锡联、陈再道、陈赓、王近山、 *** 、秦基伟等都是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是第十七军首任军长,建国后改行当了空军,是新中国的首任空军参谋长,后来还当过空军副司令员。

中将刘少文

刘少文,信阳县人,早年留学苏联,回国后给瞿秋白当过秘书。可惜的是瞿秋白没有参加长征,后来惨遭杀害,而刘少文参加了。刘少文还参加了伟大的遵义会议,他是会议的秘书,亲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刘少文的名字,他没有在前线领兵打仗,而是长期在白区从事情报和 *** 工作,和潘汉年是战友,遗憾的是潘汉年没有军衔,而刘少文最终授了中将。建国后,刘少文当过军委第二部部长等职。

中将张祖谅

张祖谅,信阳商城人,是名扬 *** 战场的志愿军军长。他本来是第六十军的军长,因为身体原因,刚开始没有参加入朝作战,结果由韦杰统领第六十军进入 *** 战场,其中一个师严重失利。

消息传来,张祖谅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奔赴 *** 战场。老军长归来,第六十军很快打了一个翻身仗。张祖谅一战成名。回国后,张祖谅被许世友抢到 *** 当参谋长,他兢兢业业工作,直到病死在任上。

中将钱钧

钱钧,信阳光山人。钱钧是许世友的少林寺同门师兄弟。从13岁进入少林寺,到18岁离开,钱钧苦练了5年武功,有一身硬功夫,尤其擅长铁砂掌,能手劈青砖岩石。

他和许世友是同乡,都因家中穷得没法存身,小小年纪,就流落到少林寺当苦役。他比许世友迟三年进寺。两个人一起在寺中呆了五年,同一年出的寺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个“菩萨”虽在一座庙里,却各不相识。直到长征到了延安,他们彼此谈起往事,才知道原来还有这等事。

抗日战争时期,钱钧和许世友都战斗在山东,只不过许世友是胶东军区司令员,钱钧在鲁中军区。建国后,钱钧曾接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在许世友担任 *** 司令员时,钱钧当过 *** 副司令员。

中将吴先恩

信阳新县人。吴先恩是一位参加过黄麻 *** 的老红军。他的名字和当年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很像,没错,他俩是一个村的好朋友。正是在吴焕先的带领下,吴先恩走上革命道路。吴焕先还是吴先恩的入党介绍人。

可惜,吴焕先牺牲在长征路上,建国后,吴先恩写了情真意切的回忆吴焕先的文章。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吃的,他们只得扒老乡的红薯吃,还留下字条和白洋五元。

红军长征结束后,吴先恩参加了西路军,西路军失利,吴先恩突围了108天,终于回到延安,受到了朱老总和 *** 的亲切接见。后来,吴先恩长期战斗在晋察冀,建国后当过 *** 副司令员等职。

中将范朝利

范朝利,信阳新县人,红四方面军的一位老将,长期担任参谋长一职。长征后期,他就是红四军第十师的参谋长。八路军成立,他在陈锡联领导的769团当参谋长,陈锡联升任385旅旅长,范朝利还是参谋长。

到解放战争时期,范朝利在刘邓大军第二纵队当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十军成立,杜义德担任军长,范朝利是副军长。建国后,范朝利当过 *** 副司令员等职。他非常高寿,活了99岁。

中将张池明

张池明是新县泗店乡人,他是英雄的红二十五军将领。吴焕先救过他的命。张池明被“肃反”派抓起来,吴焕先发现后,非常吃惊,这个十五六岁的娃娃怎么也成“肃反”派了?吴焕先经过询问,亲自把张池明保释出来。

如果没有吴焕先的相救,张池明可能就被当成“肃反”派错误杀害了。然后,张池明就在吴焕先身边做秘书工作,跟随吴焕先战斗了三年之久,直到吴焕先牺牲。

张池明和李雪三的经历很相似。抗日战争爆发,他先是八路军,然后跟随黄克诚南下,加入 *** 第三师,最后挺进东北,所不同的,李雪三在第二纵队,张池明在第六纵队。 *** 担任第四十三军军长,张池明是军政委。建国后,张池明也是在总后勤部任职,当过副部长和政委等职。

中将郑维山

张池明是新县泗店乡人,郑维山和他是老乡,也是泗店乡人。显然,郑维山的名气要在张池明之上。事实上,郑维山应该是河南9位开国中将中,名气更大的一位,也是成就更大的一位。

上面八位,有做后勤工作的,有当参谋长的,有政委,而郑维山是带兵打仗的司令员,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虎将,他是华北战场第三纵队司令员,这一点只有王秉璋可以与之相媲美。

但是后来的成就,就无人能与郑维山相媲美了。吴先恩、范朝利和钱钧,都只当过大军区副司令员,而郑维山不但当过 *** 司令员,还当过 *** 司令员,他是河南9位开国中将中,成就更大的一位。在郑维山的家乡,当地 *** 为他修建了管理很完善的故居和纪念馆,供后人瞻仰缅怀。而至少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其他8位开国中将的故居或纪念馆。

少将尤太忠

1918年,尤太忠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光山砖桥镇陈岗村尤岗,家境贫寒。他13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军。由于年纪太小,领导让他在部队中当勤务兵和司号员。在过草地的时候,尤太忠身患重病,不能走路。尤太忠遇到了詹才芳将军。詹将军说:“这个大个子肯定是打仗的好手,好好养着肯定有用处,给他个马尾巴吧!”就这样,尤太忠靠拉着詹才芳将军的马尾巴走出了草地。

解放后,尤太忠将军担任过 *** 副司令、 *** 司令、 *** 司令。1988年在上将中,有两位是1955年的开国少将,就是尤太忠和 *** 。而 *** ,也是尤太忠将军的儿女亲家。尤太忠的女儿嫁给了 *** 的儿子李和平,李和平是一位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担任过12军36师的副师长。

尤太忠将军的小儿子尤海涛曾任第42集团军军长,于201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6年1月又任 *** 陆军副司令员。

少将 ***

*** 于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李家洼村。1928年时, *** 的家乡解放了,他成了儿童团团长。1930年,14岁的 *** 参加了红军,在川陕根据地一次反围攻的战斗中,他不幸被 *** 打中左胸,受了重伤,因为伤及神经,一只手留下了残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因为作战勇敢,从排长升为团长。

1949年时, *** 成为野战军35师师长。1951年3月, *** 同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 *** 副军长兼参谋长,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中,他率第35师先后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421次,歼敌1.9万余人,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1954年, *** 任12军军长,次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到1985年这十余年间, *** 同志一直担任 *** 司令员。1973年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 少将入选 *** 。1988年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5月, *** 将军因病逝世,享年96岁。

刘邦是刘玄的小弟?

刘玄、刘秀都是刘邦后裔 请看世系:

汉高祖刘邦与薄姬所生之子即汉文帝刘恒,乃汉高祖第四子,为汉惠帝刘盈之弟,是汉更始帝刘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嫡系祖先。

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生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与唐姬生长沙定王刘发。

长沙定王刘发生二子:长子长沙戴王刘庸、次子舂陵节侯刘买。

长沙戴王刘庸生长沙顷王刘附朐。舂陵节侯刘买生二子:长子舂陵戴侯刘熊渠、次子郁林太守刘外。

长沙顷王刘附朐生长沙剌王刘建德。舂陵戴侯刘熊渠生二子:长子舂陵侯刘仁、次子苍梧太守刘利。郁林太守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

长沙剌王刘建德生长沙炀王刘旦。苍梧太守刘利生刘子张。巨鹿都尉刘回,生二子:长子南顿县令刘钦、次子赵孝王刘良。

长沙炀王刘旦生长沙孝王刘宗。刘子张生汉更始帝刘玄。南顿县令刘钦生三子三女,儿子:长子齐武王刘縯(也作“刘演”)、次子鲁哀王刘仲、第三子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女儿:长女湖阳公主刘黄、次女新野公主刘元、第三女宁平公主刘伯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