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周易算命-为什么三十六计中没有的围城打援在后世却很火
锦州周易算命,为什么三十六计中没有的围城打援在后世却很火?
围点打援,肯定不是围魏救赵。围魏救赵的战役目标是解赵国之围,可以有歼敌之战,但目的不是歼敌。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只是占点便宜,不是也没有能力歼灭庞涓。
围点打援大体上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的运用。
敌人依山依河依城固守,地形地势有利,不好打。或者敌人势大,军力部署较为集中,不好打。攻其必救之敌,调出来打。即围点打援,大体上就是调虎离山。
经典战役如解放战争之豫东战役。围开封,打援敌。
历史上有哪些一语成谶的事?
孝景皇后王娡本已嫁人为妻,但因相士一句:“此女乃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而进宫,最后果真诞下一天子!
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开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被辛亥革命推翻退位为止,总经历了2132年,这期间出了494位封建王朝皇帝。
然而在众多皇帝中,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 *** 个,而第二应该是汉武帝了,汉武帝能成为“千古一帝”,还得从他的母亲说起!
汉武帝的生母孝景皇后王娡出身平寒,父亲王仲是右内史槐里县一介平民。王娡是家里的长女,长得花容月貌、性情温婉,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王娡刚成年就在其母臧儿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婚后王娡跟金王孙恩爱有加,不久便生下一个女儿(金俗)。然而就在王娡跟金王孙过着幸福平民家庭时,却因为母亲臧儿一次算命而被拆散。
原来王娡的母亲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女儿,臧荼因谋反被汉高帝刘邦诛杀。臧儿成年后,家道早已中落,又因是反王的后代,所以无法嫁入豪门,只能屈身下嫁给王仲。臧儿嫁给王仲后,生下一儿两女(王信、王娡、王儿姁),但王仲不久去世了,后又改嫁长陵田氏,又生下两个儿子(田蚡、田胜)。
家道中落后的臧儿对现在的生活很是不满,总想着如何恢复贵族世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自己苦苦追逐了多年,年纪一大把了却依然是平民。臧儿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反身的机会,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女们身上。为此,王娡的母亲臧儿找来著名相士姚翁为自己的子女相面,姚翁看过臧儿一双女儿后惊呼,两女都贵不可言,特别是王娡:“此女乃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
臧儿听后很高兴,接下来就要求女儿跟金王孙离婚,金王孙当然不肯离啊!但臧儿因为相士的预言,不管三七二十一使用强硬手段将女儿抢了回来。
然而皇宫对进宫的女子都要求很严,都是未婚女子。可王娡是个已婚妇女,并且还生过孩子,按理是不能进宫的。但臧儿为达到目的,设法利用钱财疏通各种关系,将女儿送进太子刘启的宫中。
王娡进入东宫没多久,便受到刘启的宠爱,封其为王美人。得宠之后,王娡又向太子刘启夸赞胞妹儿姁的美艳,不久儿姁也进入了太子府。之后的数年间,王娡便为刘启生三女一子,其中儿子便是日后的汉武帝刘彻。
臧皃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皃卜筮曰两女当贵,欲倚两女,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与决,乃内太 *** 。太子幸爱子,生三女一男。——《汉书·卷九十七上》。
据史料记载,王娡在怀刘彻之时,曾梦到到太阳扑入她的腹中,醒后因为大感惊奇,便将梦境告诉刘启。太子听后很是惊喜,认为此子将来必定不凡。不久,刘启登基为帝,是为汉景帝。
公元前156年,刘彻降生,随着儿子刘彻渐渐长大,王娡联想起当年相士的那番话,便认为儿子将来必能成为皇帝。
虽然有预言在先,但刘彻等基之路并不顺利。在汉景帝即位之初,按照长幼顺序,已经册立了宠妃栗姬所生的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而刘彻被封为胶东王。所以,王娡想让刘彻成为太子,就得寻找机会,将刘荣扳倒,让儿子取而代之。
也许正如相士所言,王娡命中生天子。此时,汉景帝的亲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便向栗姬提亲。不料这门亲事被栗姬一口回绝,同时粟姬还嘲讽馆陶公主想攀高枝,这让刘嫖愤恨不已。
也许刘嫖在粟姬眼里已是个过气的公主,高攀不起她。但粟姬忘了刘嫖不只是公主,还是在位汉景帝的妹妹,在宫中还是不小的势力。王娡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机会来了,便主动上门提亲,希望能让刘彻迎娶陈阿娇,刘嫖被粟姬拒绝后正想找个台阶下,这样两人一拍即合。此后便出现了刘彻与陈阿娇儿时戏言“金屋藏娇”这一古典成语。
王娡与刘嫖结成儿女亲家后,便联手设法扳倒太子刘荣。两人不停的在景帝面前诬陷栗姬和太子,景帝最终被说动并废黜刘荣太子之位。刘荣被废后不久,栗姬抑郁而终。
公元前150年,年仅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同时王娡也被册封为皇后。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登基为帝。王娡荣登皇太后之位,陈阿娇也被册封为皇后。
王娡本出身平民,并且已经嫁为人妇。在母亲臧儿一番神 *** 作下,得以顺利进入太 *** 。最终生下“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自己也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真是应了相士的那句话:“此女乃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
图片均源于 *** 侵权请联系删除!
肿瘤患者如何补充营养?
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可以“长生不老”,而且成倍疯长,不会被“饿死”,如果你想要通过减少营养的摄入来饿死肿瘤,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长期营养不良,还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并使肿瘤恶变。
那么肿瘤患者该如何补充营养呢?1、蔬菜和水果——纯天然的肿瘤克星
蔬菜和水果是纯天然的肿瘤克星。因为各种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最重要的是含有 *** *** 的活性物质。比如:
维生素A可以组织致癌物质与细胞DNA结合,并修复DNA;
维生素C可以防止摄入的亚硝酸盐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维生素E可以抑制游离基形成,保护细胞分化,从而 *** *** ;
叶绿素可以抗污染;
芦丁可以抑制肿瘤;
硒可以 *** *** ;
番茄红素可以有效 *** 等等。
饮食建议:十字花科的蔬菜是抗肿瘤的首选。十字花科蔬菜,如紫甘蓝、西蓝花、卷心菜、菜花、芥菜、萝卜等。
2、优质蛋白质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放疗 *** 肿瘤细胞的时候,体内正常的细胞也会受损,受损细胞需要蛋白质来修复,尤其是优质蛋白非常重要。
饮食建议:每天补充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如蛋、奶、肉、鱼、大豆蛋白等,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修复身体受损细胞。
3、适量纤维素
膳食纤维有助于 *** 致癌物和重金属毒素,可以预防并抑制肿瘤的形成。在化疗、放疗期间,肿瘤患者已发生便秘,所以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一定益处的。
4、重要的水分
水是 *** 有害物质的载体,肿瘤患者更要多补充水分,有利于加快毒素的 *** 。
对抗肿瘤的过程非常艰辛,保证充足的营养可以适当减轻痛苦,但是饮食也需要注意,应减少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避免太凉和太热的食物,避免辛辣 *** 类食物以及纤维过多、坚硬不易嚼烂的食物。推荐5种适宜肿瘤患者的食材:1、豆腐
豆腐含有优质的大豆蛋白,是修复身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材料,同时也能修复肿瘤造成的损害。
2、荠菜
荠菜富含维生素C,可以组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此外,荠菜还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加速肠道 *** ,促进 *** 有害物质。但注意芥菜不能过多食用。
3、葡萄
葡萄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可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并能抑制已恶变细胞的扩散,且酸甜的葡萄对接受放疗及手术后的癌症患者较为适宜。
4、草莓
草莓中含有鞣花酸,能保护机体免受致癌物质的伤害。
5、薏米
薏米含有薏米脂,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 *** 用。
被称作汉服女神这件事你怎么看?
飞翔诗话:《辽工大汉服女神》
辽宁工大有位女生,
火爆校园小有名声,
土建工科叫 *** 伦,
日常生活汉服女神,
宿舍教室飘逸身影,
音乐茶道佛道易经,
民族服饰爱好在身,
汉代文化发扬传承!
大明王朝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朝代?
我是烟雨踏秋殇,我来回答。
独宠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绳,相貌奇伟,胡须张开像戟一样,声音浑厚。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壁和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后来,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承宗边境教书时,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和边关老兵和低级军官交谈,询问一些关于边关防务的问题,慢慢的对边关的
军务有所了解。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而后转拜中允。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张差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 *** ,被抓住后自称是受郑贵妃指使,朝中大臣怀疑是郑贵妃想谋害太子,但明神宗与太子都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大学士吴道南询问孙承宗这事该怎么处理,孙承宗说:“这件事关系到东宫,不能放任不理,但是又涉及到后宫,不能追查的太彻底。庞保、刘成以下的小人物要追查到底,庞保、刘成上面的人物牵扯太多,应当适可而止。”吴道南于是按孙承宗所说的去做,将此事平息了下来。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孙承宗主持应天乡试,因为试题上写了孙承宗的语录,而遭到党人的忌恨,党人试图利用官员每三年一次的考核将孙承宗逐出京师,学士刘一燝力保孙承宗,孙承宗得以相安无事。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孙承宗以左庶子充当日讲官。
天启元年(1621年),孙承宗官升少詹事。同年,后金入侵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 *** 。御史方震孺奏请朱由校以孙承宗代替崔景荣为兵部尚书,朝中大臣也认为孙承宗知晓兵事,推举孙承宗为兵部添设侍郎,主持辽东防务。
天启二年(1622年),王在晋确定在八里铺筑城,并上报朝廷。此举遭到其部下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孙元化等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筑城“非策”,极力劝阻,并写信给首辅叶向高,申诉己意。由于情况不明,叶向高难以断定可否。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当即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 *** 筑的八里铺新城,又前往考察了中前所、一片石和黄土岭等处的战略地势。在阅察八里铺新城时,孙承宗曾与王在晋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明史载:“新城成,即移旧城四万人以守乎?”孙承宗问。王在晋答曰:“否,当更设兵。”孙承宗又问:“如此,则八里内守兵八万矣。一片石西北不当设兵乎?且筑关在八里内,新城背即旧城趾,旧城之品坑地雷为敌人设,抑为新兵设乎?新城可守,安用旧城?如不可守,则四万新兵倒戈旧城下,将开关延入乎,抑闭关以委敌乎?”答:“关外有三道关可入也。”问:“若此,则敌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关?”答:“将建三寨于山,以待溃卒。”孙承宗责 问:“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是教之溃也。且溃兵可入,敌亦可尾之入。今不为恢复计,画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有宁宇乎?”严厉批评了王在晋画地为牢、坐以待毙的危险倾向。“在晋无以难”,但仍固执己见。而辑录奏章疏旨,成书于崇祯年间的《三朝辽事实录》中孙承宗自己的奏章对这件事情是这么写的:“臣时执偏见谓经臣议诚然,独是八里为两城,而旧城之坑壕空营当在三里之外,而新城之守卒法当四万。则四万之退步跟将及之,而一不戒,将城下之备尽为我设,北山南水既无旁出,而贼方拥此四万于旧城之下,开关延之不可,闭关谢之不可。将城上之备,又为我设,而城中惊溃无问也。经臣曰:于山建山寨三,以为退守计,而三道关俱可入。盖法云,置之死地而生。经臣言边兵善走也,即杀不能止,况大势散,谁复为杀者。故为两城以固其心,而实置之死以励其必死之气,臣遂无以应。”一比对就会发现,明史只摘录了两人争论的前半部分,把王在晋的反击去掉了,于是辩论的结果就被完全逆转,从孙承宗“无以应”变成“在晋无以难”。
熊廷弼被罢免后,朝廷以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上任后打算袭取广宁,但总督王象乾认为就算能攻取广宁,但也不容易守住,还不如重守山海关防卫京都。于是王在晋在山海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留四万人马去守。袁崇焕认为王在晋此举不是好的策略,与王在晋争辩无果后,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却认为不能凭主观猜测,于是孙承宗请求亲自前往辽东决断。朱由校非常高兴,加封孙承宗为太子太保,并赏赐蟒袍、玉带、银币等。
孙承宗到达山海关后,巡行边塞,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去救难民,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孙承宗对此询问王在晋:“新城修筑好以后,是不是要将旧城的兵马移四万人来驻守?”王在晋说:“应该另外设立一支四万人的军队。这样一来,八里铺就有八万兵了,可是一片石西北不派兵驻守吗?在八里铺内修筑重关,新城后面就是旧城,旧城前面埋的地雷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还是用来对付自己新兵的?新城可以守的话,还用得着旧城吗?新城要是不能守,四万守兵倒戈,你是打算开关放敌人进来,还是闭关投降敌人?”“如果这样的话,敌人兵临城下,士兵像先前那样逃跑,哪里还用得上重关?”孙承宗说:“准备在山上建三座营寨,防止士兵溃逃。”王在晋说:“士兵没有溃败就修筑营寨等待他们,你这是在教士兵逃跑吗?况且逃跑的士兵可以进来,敌人也可以尾随他们进来。你现在不为恢复做打算,却在这闭关自守,把关外防线全部撤离,还天天在朝廷争斗,京都以东还有安宁之日吗?”孙承宗无话可说,孙承宗于是召集诸将商议关外防守的问题。袁崇焕主张守宁远,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岛,王在晋主张守中前所。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建议,并亲自镇守关门。而后明熹宗在孙承宗的建议下罢免了王在晋的辽东经略之职。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于是自请为督师,还让蓟、辽等原来的将领监管各处,见机行事时不必受到其他人的限制。孙承宗用阎鸣泰为辽东巡抚,又用鹿善继、王则古为赞画,并请求从国库带走八十万钱。皇帝朱由校同意后,亲自将孙承宗送出宫门,并赐给孙承宗尚方宝剑、坐蟒等,内阁大臣将孙承宗直送到崇文门外。
孙承宗上任后,让江应诏制定军事编制,让袁崇焕建造营房,李秉诚训练火器装备,鹿善继、王则古处理军需物资,沈棨、杜应芳维修甲仗,孙元化修筑炮台,宋献、程仑购买军马,万有孚采伐树木,祖大寿辅助金冠守觉华岛,陈谏助赵率教守前屯,鲁之甲拯救难民,杨应乾招募辽人编制成军队。
孙承宗发现先前关上的士兵没有纪律,而且有大量的不符合条件的人冒领军饷,于是孙承宗阅兵后,将河南、真定等地不符合条件的士兵全部遣回。将鲁之甲所拯救出的难民征召七千人出来去驻守前屯,杨应乾招募的辽人军队去镇守宁远,请求 *** 声援辽东,又犒赏东江镇的毛文龙,让他四面防卫。并传令给沈有容进据广鹿岛。而后江应诏被 *** ,孙承宗请求让马世龙代替,并让尤世禄、王世钦为南北帅,听马世龙调遣。朱由校听从孙承宗的建议并赐给马世龙尚方宝剑。
登莱巡抚袁可立与孙承宗同为天启二年殿试同考官,共同主辽期间满人蜷伏。孙承宗将辽海防务委之于袁可立,十分倚重。他说道:“读后先大疏,皎皎揭日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彻,殊令人可味,可展布四体,仰酬国恩” (孙承宗《高阳集·答袁节寰登抚》)。
皇帝朱由校喜欢视察边关,经常派东厂的人到关门,然后将边关的事情上报给朝廷。魏忠贤掌权后派遣自己的党羽刘朝、胡良辅、纪用等四十五人带着数万武器装备来到关门,供给边关军队,又用白金十万,蟒、麒麟、狮子、虎、豹等银币赏赐将士,赐给孙承宗蟒服、白金等,表面上是慰劳军队,实际上是窥探军情。孙承宗出关巡视宁远,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上书给朱由校,说不能让宦官监军,但朱由校却回复说这没什么。使者到边关后,孙承宗只用茶水招待。
天启三年(1623年)孙承宗推荐阎鸣泰当辽东巡抚以后,认为他没有实际才能,所以军事上的事很多都不跟他商议,阎鸣泰因此感到不高兴,朝廷议论后,将阎鸣泰罢免,用张凤翼接替,但张凤翼胆小,又主张退守山海关。孙承宗对此感到不高兴,出关巡视宁远,召集众将开会,多数将领都想退守山海关,马世龙建议守中后所,袁崇焕等主张守宁远。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于是让祖大寿修建防御工事,令袁崇焕、满桂驻守宁远。
孙承宗担心自己的权利受到限制,上书朱由校说督师和总督不能同时设立,请求将自己罢免。朱由校于是终止总督的推选,令辽东巡抚移驻宁远,张凤翼觉得这是置自己于死地,与万有孚等诋毁马世龙。没过多久,万有孚被蓟州巡抚岳和声 *** ,张凤翼于是称马世龙和袁崇焕陷害,捏造谎话欺瞒朝廷,试图阻挠出关的计划。给事中解学龙也大力陈说马世龙的罪过,孙承宗非常生气,上书给朱由校说边关的防守策略,说宁远、觉华不能放弃,并为马世龙辩解,又揭发万有孚与张凤翼等勾结的罪状。
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修复,关外的守备器械也已建造完毕,孙承宗上书朱由校请求发军饷二十四万,这样就可以大举进攻了,但兵部和工部却横加阻挠,向朱由校进谗不能给钱,孙承宗上书催促无果,孙承宗大军因此没有出征。
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在这样相对安定的大背景下,按照战功来衡量,似乎孙承宗有些碌碌无为。然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对孙承宗积极防御的一番作为作过很中肯的评价:“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孙阁老之所以打的都是小仗,是因为建奴知道他能打仗,再加上登莱两军镇袁军门的水军牵制,后金不肯贸然来碰他的霉头,所以两年下来,孙阁老和袁军门一直没有发动大战役的机会,而发动战略总 *** 把后金赶出去的机会又不成熟。但反过来说,孙阁老在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使明朝有了更多的机会养精蓄锐,充分显示了天朝的不战之威。”首辅孔贞运评价道:“公久历海上,凡地形险易,军储盈缩,将吏能否,虏情向背皆洞若烛照,故登莱终公(袁可立)之任销锋卧鼓。”(《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这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孙承宗和袁可立积极防御之功。令人惋惜的是,正当孙、袁二公积数年之力准备大有作为组织大 *** 之时,阉党已全面掌控局势,逼迫袁可立和孙承宗先后去职。
而此时魏忠贤企图扩张权利,见到孙承宗功劳非常高,想要攀附,于是派刘应坤向孙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但孙承宗见到刘应坤之后与他一句话也不说,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魏忠贤 *** 朝中大臣,将杨涟、 *** 星、高攀龙等驱逐出京,孙承宗正在巡视蓟州一带,想到上反对奏书皇上未必会亲自阅览,于是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 *** 魏忠贤。魏广微听说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忠贤,说孙承宗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着求情,顾秉谦也说没有圣旨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不合法度。于是朱由校连夜召见兵部尚书,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魏忠贤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若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只好返回辽东。魏忠贤又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于是请求罢官。
天启五年(1625年),给事中郭兴治请求朝中大臣讨论孙承宗的去留问题,很多人都 *** 孙承宗说他冒领军饷,而吏部尚书崔景荣支持孙承宗,朱由校于是下诏让孙承宗继续督师辽东,却让孙承宗精兵简将,减少军饷。而孙承宗刚刚派遣诸将分别驻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扩张二百里,将尤世禄、李秉诚等将罢免,裁剪军队一万七千人,节省开支六十八万。
同年九月,马世龙误信降人降将刘伯,派鲁之甲、李承先袭取耀州,中计身死,损失四百余人。于是魏忠贤党羽趁机 *** 马世龙和孙承宗,孙承宗于是强烈请求辞官,十月,朱由校同意孙承宗辞官,并给孙承宗加特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蟒服、银币等,并派人保护孙承宗回家。而让兵部尚书高第为辽东经略。没过多久,安性也罢官,朱由校于是不再设立巡抚。
天启六年(1626年),高第上任后,将两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关。而清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辞职后,率军大举进攻。袁崇焕抗拒高第的命令,不肯撤出宁远城,与满桂、祖大寿等依靠昔日与孙承宗做的军事准备将清军击退,取得宁远大捷。而高第却试图以宁远被围,关门兵只有五万 *** 孙承宗,孙承宗告诉户部说:“高第到山海关时领了十一万七千人的军饷,现在只给五万人的军饷就可以了。”于是高第以妄言被治罪。魏忠贤也想陷害孙承宗,但也失败。
孙承宗在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 *** 、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朱由校记孙承宗大功,让他的儿子世袭锦衣卫千户。
崇祯元年(1628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明思宗朱由检即位,王在晋得以入朝为兵部尚书,王在晋十分怨恨孙承宗,于是极力诋毁孙承宗以及马世龙,阻拦孙承宗的出仕。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先前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又擅自与清军讲和,后来为了议和又设计矫诏将牵制清军的东江毛文龙 *** ,将登莱巡抚袁可立积数年之力经营的海上防务瓦解殆尽。同年十一月,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朝中大臣奏请朱由检应该召来孙承宗。于是朱由检下诏仍以孙承宗原来的官职兼任兵部尚书去驻守通州。孙承宗入宫后,朱由检在平台召见,问孙承宗的退敌策略,孙承宗说:”我听说袁崇焕驻守蓟州,满桂驻守顺义,侯世禄驻守三河,这是防守的好策略。但又听说尤世威回昌平,侯世禄驻守通州,有些不合时宜。“朱由检问:”你打算守三河是什么意思?“孙承宗说:”守三河可以阻止敌人西奔,遏制敌人南下。“朱由检觉得孙承宗的计策很好,又问:”那又要怎么保卫京都。“孙承宗说:”在危急的时刻,不能让守城人忍受饥饿寒冷,整备好军备,犒劳将士们,巩固人心。“孙承宗的计策朱由检都觉得很好,于是对孙承宗说:”你可以不去通州,就在京城总督内外军务,运筹帷幄。“于是孙承宗让首辅韩爌修筑关防,又亲自到都城各处巡防,第二天半夜,朱由检突然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与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固守通州。但不久之后,清军绕道直逼京都,孙承宗于是派遣尤岱率领三千骑兵支援,派遣刘国柱率领二千兵马与尤岱回合,调三千密云兵驻守东直门,五千保定兵驻守广宁门,又派人收复马兰、三屯二城。
同年十二月,袁崇焕因一系列罪行被下狱,将领祖大寿在城外与清军作战时被自家军队用炮石砸击,祖大寿进退两难,与副将何可纲率领五千人往东溃走。孙承宗得知后,急忙派遣贾登科带着自己的书信去抚慰祖大寿,又派石柱国抚慰其它将士。祖大寿却不为所动。但孙承宗也认为袁崇焕有罪,但仍然上书朱由检,力保祖大寿,说祖大寿不会真的反叛。孙承宗又派人让祖大寿上奏章说明自己为什么往东溃逃,祖大寿于是向皇帝朱由检上书,朱由检非常高兴,不怪罪祖大寿。而辽东将士大多马世龙部曲,朱由检命孙承宗移镇关门,溃逃的将领听闻孙承宗与马世龙到来,才安心回归。
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占据遵化、永平、迁安,又分兵攻取抚宁,抚宁是史可法在守,清军攻取不下,又转攻山海关,又攻不下,于是清军又攻抚宁及昌黎,可还是攻不下。而孙承宗抚慰溃军,祖大寿等重归于麾下,又有马世龙及四方援军,孙承宗又招募大量死士沿海守卫直达京师。
京都 *** 后,全国各地来勤王的士兵多达二十万,在蓟门及京畿一带驻扎。马世龙于是建议孙承宗先收复遵化,但孙承宗认为遵化在北,容易攻取却很难守,不如收复滦州。计划好后,孙承宗于是令东西各营一起进兵。五月,祖大寿、尤世禄等攻克滦州,王维城等攻克迁安,孙承宗占据永平,谢尚政攻克遵化,清军溃败而走。皇帝朱由检于是加封孙承宗为太傅,再赐蟒服、金币等,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
崇祯四年(1631年),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等,上书朱由检关内外政事,朱由检全部采纳,又加孙承宗太傅,兼领尚书的封路,子孙世袭尚宝司丞,又赏赐蟒服钱币等。
同年七月,因先前高第尽撤宁锦防线,右屯、大凌河等城被毁,孙承宗派人对其进行重新修筑,但不久之后清军却突然来围攻。孙承宗赶赴锦州,派遣吴襄、宋伟前往救援,而辽东巡抚邱禾嘉多次改变出师的日期,导致吴襄、宋伟在长山被清军大败。十月,祖大寿投降,大凌河刚被修好就被损毁。朝中大臣于是责怪孙承宗修复旧城导致失败,丧师辱国。孙承宗于是以病请辞。而后孙承宗在高阳城回乡居住。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初学集》)、《明史》及民国版《高阳县志》等均持此说。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
弘光元年(1644年)九月十三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赠孙承宗太师,谥号“文忠”。
清朝乾隆年间,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