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小时候算命-现代社会需要易经吗
李嘉诚小时候算命,现代社会需要易经吗?
这与现代人还需不需要【愚公移山】一样,《易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明智的人是汲取文化的精髓和精神,愚昧的人是生搬硬套。私以为,如果是汲取易象易理之阴阳交变、类族辨物、唯变所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果行育德、俭德辟难、遏恶扬善、惩忿窒欲、 *** 不惧、致命遂志……等等精神,如果是从这些经卦中启发了我们开创思维的视野,那是需要的;但若是只用于卜卦算命,那就可有可无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基因,只要这个基因存而不亡,这个民族就不会消亡。犹太人的国家灭亡数千年,民众浪迹天涯,但是他们保留着文化,就保持了 *** ,就维系着凝聚力,于是便可以致富,便能够再复国。中国也一样,从西晋以后,也曾几度遭受外来文化的统治,但最终是同化了这些外来文化,从而使得五千年的文明得以传承。
所以,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那是我们的荣幸。
财富的多寡婚姻的幸福子女的成就?
人是活自己,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人生处于逆境,则不可妄自菲薄。不能过分看低自己。
人生顺风顺水时,则不可狂妄自大。到处炫耀,看不起别人。
你的成功,不要过分炫耀!你的幸福,与何他人何干,一不小心,触人痛处,会招人忌恨。
中国人奉行低调行事,不喜张扬。
低调,是中国人的一门千年绝学。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低”字,却演绎出了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李嘉诚曾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一条训词:“低调,是一种清净内敛,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低调,是一种清净内敛,
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
开心的事,切勿招摇炫耀,自己偷着乐就行[捂脸]
李嘉诚的钱经是什么?
文/小白说娱S姐 原创精品,请勿转载李嘉诚的钱经,其实就是做人的道德经,只有独到的长远眼光、善读书的眼界、看透世间的人格魅力,就是李嘉诚商业大亨的钱经。1.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是否有财富,但是知识能创造机会。”我们常说女人要富养,也就是知识开阔眼界,在这个盛行读书无用的社会里,李嘉诚是读书受益者。10月5日,诺贝尔奖揭晓的瞬间,两位基因编辑女科学家就是李嘉诚扶持资助,“李嘉诚生物学和健康科学中心”先后捐资诺贝尔化学奖就已经超过3亿,而肝炎病毒研究挽救百人生命的科学家之一霍顿,正是李嘉诚捐助并投资。很多人感叹李嘉诚毒辣的投资眼光,而我却发现他的成功得益于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并回馈知识的感恩历程。1945年,二战后经济大萧条的世界,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中途失学的13岁少年,靠打工自学的本事扭转寄人篱下当学徒的窘迫,又凭熟读英文塑料专业杂志抓住了塑料制品的商机。这便有了心理咨询师张乐在《李嘉诚全书》开篇序幕的辉煌时刻: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30岁成为千万富翁。李嘉诚垄断输电线主导地产风云,成为香港经济走向的晴雨表,和财富成功的时代符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要伯乐提携你要有足够的本事。如果你只看到他光鲜亮丽的外表,那你很可能不会知道当打工仔的李嘉诚如何靠好学被伯乐发现,一步步青云直上从打杂小工变成19岁总经理的蜕变历程。1940年,世代知识分子的书香世家没落,9岁逃难来到香港寄人篱下当学徒,没钱没身份带来的蝼蚁般生活也没有改变父亲去世,年少流浪、父亲离开、少年失学,李嘉诚一人之力挑起整个家庭的负担。“正因你看见身边的人每一天持续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李嘉诚全书》李嘉诚当学徒的日子从代替 *** 员开始, *** 员请假工作仍旧出色完成,老板从未想到毫无文凭的李嘉诚竟然有财务、速记的知识,一路从打工小弟到仓货管理员,从高级推销员成为19岁总经理,而他收获的是货品价格、营销管理、公司运营等 *** 。正是业务的往来,李嘉诚在坚持熟读的英文塑料杂志里获得了塑料制品的机会,他的辞职不是为了跳槽而是绝处逢生的单飞。靠人不如靠己,成大事者要吃得苦才能苦尽甘来,于是,吃得苦中苦的李嘉诚创业了。2.创业致富“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如今古稀老人李嘉诚已经成为靠刷脸成为的真正人物,而他用致富经告诉了我们真切的道理:放下面子去赚钱的勇气,拾起做人面子的底气、用面子赚钱的影响力。这就是李嘉诚的创业之路,而他的 *** 步离不开庄氏家族的扶持。我们常说白手起家,创造亿万富翁,这样励志鸡汤并没有在李嘉诚身上发生。李嘉诚的塑料花厂是香港钟表大王的庄静庵亲舅舅投资赞助,是李嘉诚放下自尊颜面得到的 *** 笔赞助,这便成为他成功路上 *** 块奠基石。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李嘉诚从时尚杂志里获得启迪,奔赴意大利学习将塑料花开遍全球,而其中成功的故事看出了做人的格局。李嘉诚美国订单被黄,他毫不犹豫把加班加点的设计稿拱手让人:以后想要设计不需要再找别人。很多人认为他傻,没有合作就把设计全权让人,而他换来的经济危机正是美国公司推荐的合作方,如果没有诚心相待恐怕没有雪中送炭;香港才女林燕妮到长江大厦接洽业务,李嘉诚派专人到楼下迎接,自己在电梯门口等候和取下她淋湿的外套;面对家里保姆,李嘉诚都要亲口说声谢谢,当钱赚回了面子带来的是修养格局,而非普通人瞧人不起的狭隘,这就是李嘉诚大智慧的聪明。关于奋斗,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真谛:苦尽甘来的成功,让你过上 *** 自主的生活,再也不需要去依附于人。华人首富的传奇被张乐揉进了书本里,划分传奇人生经历、投资神话的 *** 、改变命运的变更模式、做事不如做人的人格魅力塑造等上中下篇,让我们透过商业大佬的智慧才华看到商业精髓和做人魅力。“首先是人,才是商人。”习得诸子百家书的李嘉诚在《李嘉诚全书》里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发展眼光投资未来的 *** ,也告诉了我们磨练意志方能成功的处世哲学。我们在仰望这位传奇富豪的同时,不禁好奇:一个没有学历、没有金钱的穷孩子,是如何成长为拥有亿万资产首富的?一个打杂伙计是怎样运用智慧成就万人瞩目的商业风云?美国《福布斯》杂志集团执行董事长史蒂夫-福布斯将“福布斯终身成就奖”颁发给李嘉诚:做生意是制造快乐,而不是积累金钱。熟读名人传记获得人生破万的 *** ,通过下方链接《李嘉诚全书》,洞察商业巨子如何缔造亿万财富的秘密,获得真正成功的处世艺术!
{!-- PGC_COMMODITY:{"charge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440390994749731822&origin_type=&origin_id=2132684657396983_3440391574503177756&alkey=1306_2132684657396983_0_3440391574503177756_011","commodity_id":"3440391574503177756","elastic_img":[],"elastic_title":"李嘉诚全书","img_ *** ":" *** ://sf1-cdn-tos.toutiaostatic *** /obj/temai/135248be22e1e38ad0dcaf08bdd6a46286e02f54www800-800"," *** _type":4,"pr *** ":39.8,"promotion_id":"344039157450317775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李嘉诚全书】李嘉诚 李嘉诚全书"} --}
你相信命运吗?
命运,说起来也是很神奇。信它的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信它的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也都有各自的事实依据,那么,到底是谁说的对呢?
达文认为,他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对。对命运,我们既要信,也不要信。
这时候,你也许会疑惑。达文你说的这句话,有点儿奇怪啊!信命这件事儿,要么是对,要么还不对,为啥你说“也对,也不对”呢?你这不是和稀泥吗?
这并不是和稀泥,信不信命,是一个选择,一个关乎人生命运的重大选择。面对这种选择,达文不会和稀泥,而是告诉你一种,能让你用全新的视角看世界的思维方式。那么,这是什么思维方式呢?
先别急,咱们先听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生在世,只有“认命”和“抗命”两种选择吗?BBC有一部叫作《塞伦盖蒂》的纪录片,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东非大草原上,动物们的故事。其中一集,有一段关于猎豹和狮子的镜头,彻底震撼到了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镜头中,一个猎豹妈妈带着三只小猎豹外出打猎,谁曾想,它们阴差阳错地闯入了一个狮群的领地。
狮子的领地意识很强,雄狮看见有豹入侵到了自己的领地,马上冲过去。眼看,猎豹 *** 们就要命悬一线,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十分令人意外。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狮子和猎豹这两种猛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毕竟,彼此都不在对方的食物链上。但是,面对当前这种情况,雄狮并不介意顺手干掉几只猎豹的幼崽,因为,在狩猎这件事上,双方多少还是存在竞争关系,狩猎对象是一样的,将来这几个小豹子长大后跟自己抢食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前的局面是,猎豹妈妈加上三个幼崽,在实力上完全不是雄狮的对手,硬碰硬只能全军覆没。当然,它可以自己跑掉,因为,没什么动物比它跑得更快。但是,她跑了,三个幼崽就或不成了。
这是命运造化,面对这样的绝境,如果你是母豹,你会怎么选择?“命里无时莫强求”,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自己逃跑?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选择与狮子死磕,跟命运抗争到底?
面对这样的困境,大多数人,要么是选择认命,要么是选择与命运抗争。
认命的人,在逃走后如果能坦然地接受并承担起自己选择的后果,也还好。最怕的是,他们选择“认命”后,不接受也不想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在事后患得患失,总结出一个“老天不公”或者“自己命不好”的真理,从此,用它解释自己人生中一切的不如意。
与命运抗争,不认命的人呢?他们大多数都会被命运摔得很惨。就像这纪录片中的母豹,让她与雄狮硬碰硬,是必死无疑。
这时候,你就会问了:达文,你刚才说“对命运,既要信,也不要信”,难道,在人命运的选择上,还有一条“中间道路”?
没错,你还真猜对了。纪录片中的母豹,就是选择了这样一条“中间道路”:
我们再回到纪录片,猎豹妈妈在生死关头,她既没有逃跑,也没有主动出击,去反抗命运。而是站在幼崽前面,护住自己的孩子,朝着冲过来的狮子摆出进攻姿态,发出低吼,露出獠牙。
猎豹妈妈能战胜一头雄狮吗?肯定不能。
它知道自己赢不了狮子吗?它应该知道。
狮子知道猎豹妈妈赢不了自己吗?应该也知道。那猎豹妈妈在做什么?
猎豹妈妈明知自己不是雄狮的对手,却还不逃走,不是因为她觉得母爱的力量能够让自己打赢狮子;也不只是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幼崽,昏了头脑,要不她早就一跃而上跟狮子拼命了。这是她经过了一番理性思考,做出的选择。
母豹的这个选择,可能从我们第三方视角看,不好理解,但是,要从狮子的立场来分析就好理解了。
如果你是那头雄狮,面对这么一头要发疯的猎豹妈妈,你会怎么选择?
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天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打架。因为,即使打赢了,好处并不大,猎豹也不是狮子的食物。更何况,猎豹毕竟也是大型猫科动物,干掉它自己也不会不付出代价,肯定会受点伤,万一伤到眼睛腿脚这些要害部位的话,麻烦就大了,得不偿失。所以,当母豹决定做出拼命的架势时,跟它死磕并不符合狮子的利益。
所以,母豹发了疯似的要跟狮子拼命的时候,它其实并没有发疯,真的想去拼命,而是因为算准了狮子的利益所在。
果然,看到母豹拉开准备拼命的架势后,雄狮停止了前进,原地伏下来舔毛。意思是,就当我啥都没看见。这时,母豹也很识相,迅速地带着幼崽逃走了。
这就是母豹的智慧之处,在令人绝望的困境中,没有选择认命(自己逃走),也没有不自量力地去反抗命运(主动出击),而是运用理性,在两个极端的中间开辟出一条道路。
母豹在狮子选择退却后,并没有以为是狮子怕了它了,所以它迅速离开。如果母豹不走会怎样?那他就是把狮子逼上绝路了,狮子只好出手干掉它。
因此,母豹一定很清楚,之所以自己能在与狮子的对峙中全身而退,并不是因为它比狮子更强,而是因为它给了强者一个选择,而符合强者利益的选择,对母豹自己也有利。
相反,如果母豹一时气血上涌,要反抗命运主动出击与狮子死磕,亦或者,在狮子选择放弃进攻后母豹还不逃走的话,狮子也就没得选择,大家只好两败俱伤。这对狮子确实没好处,但对猎豹更没好处:狮子受伤,猎豹会死。
主动出击,却亮出我会拼命的态度,给狮子创造收手的必要性;见好就收,及时退走,给狮子创造不动手的理由。就这样,母豹通过在进退之间的两个极端之间来回的摆动,给狮子创造出了选择。在生死攸关、电光石火之间,母豹和雄狮成功地避免了一次灾难。
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一个前提——双方得势均力敌。双方相对均势的情况下,好勇斗狠是对的,但是,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光靠勇是无法取胜的,再勇的卵也击 *** 石头。
实力相差太多的情况下,弱者要想以弱胜强,除了勇气,更需要的是智慧,像母豹那样,在“认命”和“抗命”两种选择之间,取中的智慧。世界并不是强者通吃,如果弱者留给强者以选择,就有可能在狭路之中全身而退,对于弱者而言,全身而退岂不就是一种胜利?
那么,在“认命”和“抗命”两种选择之间取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其实,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中庸”。
一说到“中庸”,大家都对其抱有一个贬义色彩的印象。其实,这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理解“中庸”的意思。
你会说,“中庸”不就是说“凡事不要太极端吗”?
你把“中庸”想得太简单了,那不是中庸,而是平庸。
还以前面的纪录片为例,母豹最后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首先,它也得去拼命,但她并不是光靠勇气,主动拼命,而是拉开拼命的架势,被动地拼命,将自己拼命与否,让狮子去选择。它一家活下来,是因为它既无视力量对比去拼命,又尊重力量对比退回来,洞察到博弈双方在两个极端上的回报方程式的瞬间变动,在极端之间自如转换,而不是简单取中,这就叫极高明而道中庸。
其实,自古以来,什么是中,什么是庸,连儒家大学者们的解释都不一样。汉代大儒郑玄说,中是中和,庸就是用,中庸合起来就是用中。什么是中,什么是和呢?《中庸》篇里讲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所以,郑玄的解释大约是指,人本性的释放合乎规律,即中庸。不过,宋代大儒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那中庸的意思就是保持不偏也不变,永远正确。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又说,“不偏为中,平常为庸”。这个比较接近普通人的理解:凡事不要太极端。
到了明代,王阳明又说,中指的是天理。儒家的更高智慧,儒家自己却没给出一个标准版本,全凭个人理解。其实,这也怪不得儒家,很多真理都只能意会。这就像是老子说的那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因为,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是我们将事物进行简单化抽象后,用以表示其意义的符号。相比于真实的事物本身,符号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失真。比如,苹果,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圆圆的水果。但是,苹果和苹果之间又是有很多的差异的,在符号的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这些差异会造成符号的含义越丰富,其边界越来越模糊的结果。所以,能够说出来、写出来的真理就不准确了。
那么,你或许会问,既然“中庸”这个道路谁都说不明白,我们还研究它作甚?又听你说了这些,不是胡扯吗?
别急,虽然,“中庸”不能言说,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关于这一点,或许,孟子对中庸的解释更为合理: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中庸不是要你执着于中间道路,你执着于走中间道路,以为由此接近真理,但执着于中间道路而不知变通,跟执着于极端又有什么分别。执一也好,执中也好,都是执。
孟子所言中庸之道,不是走中间道路和稀泥,而是不怕走极端,又不是一走极端就非永远走极端不可,能攻得出去,又能撤回来,从一个极端还能翻转到另一个极端,在极端之间自由往还。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该动就动,该止就止,这才叫中庸;动如乌龟不是中庸,该动它不好好动,那就是爬得慢而已。
当然,孟子这对中庸的正解,中庸本无正解,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经验去感受。
那么,“中庸”的思想,跟我们认不认命有啥关系呢?咱们中国人所言的命,其实就是自身的环境因素,和我们对自己一辈子走向,划定的两条线——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通常走不出这两条线。
比如说,在古代社会,一个普通的农民,通常再怎么努力地折腾,也很难成为王侯将相。对这个农民来说,一辈子是农民,这是命;在现代社会,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成为亿万富翁,这也是命。因为,我们能够抵达的成就,其上限已经被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规定好了。
因此,我们说的认命,其实是告诫我们,对自己应该有自知之明。那么,我们的命运真的早就被定好了吗?我们就不能改命了吗?
当然可以改了,因为划定命运的那两条线,其实是动态的,我们可以拓宽这两条线的边界。要不怎么会有人能够成功地“逆天改命”呢?
如何拓宽那命运之线的边界呢?
有的人说,靠运气。生命中遇到贵人,有贵人的帮助,自己就能拓宽自己的命运之线。
那么,问题来了,无缘无故,贵人凭什么帮助你呢?贵人愿意帮忙,你自身必须得有闪亮之处。妄想着什么都不做,天上就能掉馅饼,那可真是痴人说梦。
其实,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除了他的自身所处的环境,更多的是在于他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情的 *** 。
很多人,立志成为创业明星,不干出一番伟业誓不罢休,最后,屡撞南墙,头破血流。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呢?只有创办一番事业才能算是成功吗?难道我们普通人,努力地将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不是个人的成功吗,不是改变个人的命运吗?
一个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的人被车撞死。其实,横死街头就是他的命。因为,他一辈子就是这样看问题,做事的。他看问题的角度,不是先考虑自己这样做合不合适,是否安全,而是认为,我不遵守交通规则怎么着?你不敢撞我。
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情的 *** ,决定人的命运。用“中庸”的思维,我“认命”与否,只能说是我某时的一个状态。当自知实力悬殊,无能为力时,那我会暂时选择“认命”。但此时“认命”,并不代表我一辈子就“认命”了。恰恰相反,此时此刻我的“认命”,正是我要“改命”的开始。
那么,我们如何“改命”?
“改命”的 *** ,两个字——“破圈”。一个人能取得的成就,大概率上就是你经常接触那五个人的平均值。换句话说,你自身的圈子,决定了你的命运。
这一点,你一定深有体会。一个人沦为混子,身旁一定聚集了几个“狐朋狗友”。一个人,身边都是学霸,只要他不是自暴自弃之人,想继续在这个圈子里,他一定会逼迫自己奋发图强。
在真实的社会 *** 中,我们身处各种圈子之中。圈子像一个缩小版的世界,我们沉浸在圈子之中的时候,也在不经意间筑起了一道“傻瓜的围墙”:我们只跟围墙内,与自己相同的人来往,将其他圈子的人拒之门外。
圈子内,人是同质化的,人的经验和信息,也是同质化的,人们就被困在了圈子里。
一聊起创业,A说,开个面馆;B说,开个汽修店;C说,这得多少钱啊?第二天,大家又都回到了工地去搬砖。同样一起搬砖的还有D,但是,D在没有活儿的时候,不像他人一样,不是聚众大牌,就是喝酒空想,而是去夜校提升自己。在夜校中,D结识了一个装修公司老板,在闲聊中,D得知老板正在为订单多,而施工队人员不足发愁。D见机毛遂自荐,说自己有施工队,能够解决装修公司老板的燃眉之急。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
而后,D马上找到掌握各种装修技能的其他老乡,组成施工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老板的任务。就这样,D取得了装修公司老板的信任,他组建的施工队接到的活儿越来越多,工人们再也不用自己去人力市场上揽日工了,D也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手下有一定规模施工队的包工头,赚到了人生的 *** 桶金。
你看,D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困在装修工人的圈子中,而是主动破圈去“夜校”,才连接了新的圈子,改变命运,开启新的人生。
道理很容易理解,但实际应用就难了。我们习惯了千篇一律的生活后,一边闭塞自己的圈子,一边停滞对新知识的摄入,总感叹自己的命也就这样了。
这是典型的倒果为因,“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话。认识了“中庸”之道后,当你选择“认命”的时候,是否要提醒自己一下:我的命运,真的就只是这样了吗?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为什么说很多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一生财富成就的多寡呢?
俗话说得好人的命,天注定。芸芸众生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有自己的运数和命数。
从古至今三教九流,人分三六九等,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特有生活方式行进中,用句现代圈子里的话说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就别强行融入,就算勉强进去了也是不被人接受的,除非逆天改命!
你出生在富贵人家,所见所闻皆是金钱富贵。而你出生在官宦人家,所拥有的是权利的诱惑。而当我们出生在普通老百姓之间,也只能是市井百态听之任之。也就是说你所处环境影响你的前途命运,就像是先天性的比如说富二代官二代,只要他们不 *** 坑妈按照他们所处的资源环境权力财富还会日益增强增多,普通人的孩子则是大众百态,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简易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没有资源支持。举个例子:富人和平民去银行贷款,银行贷给谁相信大家心里己经有了答案,这就是现实!当然现如今的马云刘强东等风云人物也是从平民转变到今天的角色,其中的艰辛只有本人知晓,但是全国有几个马云呢?所以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我们加倍努力拼搏,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安快乐一生,各尽所能在这繁华人世间书写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