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之天官-天官手中持什么法器
紫薇斗数之天官,天官手中持什么法器?
一般的天官造像都是手持玉圭。
天官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神。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旧时中国民间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中国有哪些神仙体系?
春节到了,读史汇带大家了解一下传统的神仙体系。
早在明朝以前,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神仙体系。直到两部章回体神魔小说的诞生,中国人才逐渐拥有完整的神仙观念。这两部专门写神仙题材的小说,分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许仲琳的《封神演义》。虽然同为写中国的神仙,《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区别。《西游记》主要以佛道,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崇佛抑道”的味道,人物主线以佛界众神仙为主,《封神演义》则更倾向于道家神仙。所以,要了解中国传统的神仙体系,《封神演义》才是正途,作者许仲琳基本上把道家众仙完整地梳理一遍。广义上的道家神仙体系包含四大种类:上古神系、道家神系、民间仙系和神魔系。狭义上的神仙体系一般专指道家神系,也就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按照道家的说法,他们从上往下分别掌管天地运转的规则,具体来说是这样的。三清三清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道家创始人,在道家众多神仙中,他们的资历、职位、法力更高,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大胜境的主人。三清中又以“玉清胜境”的元始天尊地位最为尊贵,他是主持天界之祖。“上清胜境”灵宝天尊是大道的化身,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太清胜境”的道德天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太上老君,也是《道德经》的作者。四帝四帝也称四御,属于地位仅次于三清天尊的大神。一开始的说法是“六御”,分别是玉皇大帝、青华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分别掌管上、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刚好与道家“六和”的空间理念一致。到两宋时期,道家为了使神仙体系与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大道经类别相符合,把“玉皇大帝”和“青华大帝”单独列出来成立道家四御。四御的职责是辅佐三清天尊,具体管理宇宙万物的运行。因为三清天尊属于道的更高层,已经达到“无为”的境界,不需要再参与天地的管理。那些需要“有为”的事务,只好交给四御圣尊来处理。五老五老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掌握者,常年居住在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分别是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五老拥有很高的威望,道家所有神仙中,只有元始天尊与他们地位相等。他们都不是通过后天修为得到成神,他们和玉清元始天尊一样,属于开天辟地以前的神灵。从他们的全称“元始五老”中,足以感受到来历不凡。但在《西游记》中,“五老”的版本差别很大,依次是西天佛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准确地说,元始五老的解释更恰当一些,因为佛是外来文化,道才是本土文化。六司六司全称为南斗六司,也叫做南斗六星。分别是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他们的职责是掌管宇宙一切生灵。在民间有种说法叫“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说南斗六星能够决定皇帝的寿命长短。既然南斗六星有令万物长生的权限,很显然他们直属南极长生大帝领导。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相对应,依次为天府星、天梁星、天机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杀星。由于六星君大多寓意吉祥,从而深受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健康长寿的人喜欢。此外,在“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之下,还有“七元八极九曜十都”的说法。“七元”是指北斗七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由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组成,也是代表七种不同的寓意,比如文曲星代表考取功名、升学考试,破军星代表行军打仗等等。“八极”不是具体的神,它是指八大方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可以理解为八纯卦。“九曜”属于后来新增的神,属于神魔系,是根据神魔小说《西游记》所设定,即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基础上,增加罗睺星、计都星、太阴星、太阳星。“十都”应该 *** 理解,就是指十殿阎罗王。其实在民间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完全弄清楚道家的神仙体系和来历,包括道家各个派系间,对于神仙的命名和职责也存在争议。话又说回来,没有必要了解那么透彻,在“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中,民间有所相求的应该是代表七元的北斗七星。而在北斗七星中,又以文曲星、武曲星与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天宫中的8部正神有哪几个?
八部正神并不是八个人,而是八个部门,而这八个部门里的神都是正级的,所以才叫八部正神具体如下: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多为截教众。
雷部: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闻仲,为截教金灵 *** 座下,率雷部二十四天君,主雨兴云、铲奸除恶。
火部: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罗宣,为截教火龙岛焰中仙,率火部五正神。
瘟部:主掌瘟篁昊天大帝——吕岳,截教门人,率瘟部六位正神,施生灵时症。
斗部:北极紫气之尊永坐坎宫斗母正神——金灵 *** ,为截教通天教主座下二弟子,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烈宿之首,率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可调紫微中天北极大帝真武门人,可驱使勾陈星宫天官大帝所辖天罡地煞、九曜星宿。
群星列宿:五斗群星吉曜恶煞正神、群星归位、天罡星三十六位,地煞星七十二位,二十八星宿、九曜元辰一众,中多为截教门人,万仙阵亡。
三山五岳:三山正神炳灵公——黄天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
布雨兴云:雷部二十四天君调配。
善恶之神:雷部掌管那些小神如星君,天君等,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可以查一下《封神演义》第99章《姜子牙归国封神》
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更大?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鼓吹下,古人认为:读书与做官成正向关联,书读得越好就代表能力越强,文章写得越漂亮就应该官职越高。
事实上,终生不得志的学霸也屡见不鲜,比如唐宋八大家大多都属于这种情况。这八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有人当了一辈子芝麻官,有人连“官”的门都没摸着。那么,这八位文学泰斗谁的官职更高?谁的履历最坎坷?又是谁一辈子都当上官呢?
01.韩愈:烧佛骨斗藩镇的副部级干部韩愈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先驱者,这个身份决定了他是唐宋八大家魁首的地位。
韩愈出身贫寒,他自幼失怙,由寡嫂抚养长大,所以嫂子去世后为其守丧五个月。
韩愈文章写得虽然好,可科考之路并不顺,是个典型的“考场昏”。他参加了四次进士科考试才获得“进士第”,又参加了四次吏部的考试才通过“铨选”。
49岁前的韩愈就像个钟摆,始终在低位晃荡,直到参加了平淮西之乱后,才因战功跃升为刑部侍郎(副部长)。
眼看就要修成正果了,韩愈却因为一份奏疏让自己再次跌落云端,他向唐宪宗进言:佛骨那玩意骗人、害人,请烧了它!唐宪宗是个虔诚的佛 *** ,当时正忙着迎奉骨舍利,你这么做岂不是冲他脸上吐口水吗?
于是韩愈被扔进监狱等着被砍头。后来经过宰相裴度等人的求情,才死罪饶过,被一脚踢到了地方任刺史。
几年后,韩愈再次被提拔为副部长,并获得了一份“美差”——宣抚成德节度使。当时成德兵马使王庭凑杀害了节度使天弘正,夺过了兵权,并给朝廷上了一份挑衅性的奏疏:请任命我为节度使。
这趟差不好出,兵哥哥们纷纷拿圣旨当草纸,三句话不对路子就 *** 。所以,韩愈此去其实是被人阴了一把。就在大家以为他必死无疑时,韩愈却凭借个人智慧和胆气,把王庭凑耍成了乖宝宝,顺利完成任务并安然回朝。
韩愈56岁病逝,死后被提了半级,从副部级升为部级的礼部尚书,追封昌黎伯,加谥号“文”,从祀孔庙。
02.柳宗元:昙花一现的五品幕僚柳宗元比韩愈小五岁,二人还是好友。跟韩愈的“考场昏”不同,柳宗元进士科,吏部铨选都是一次性通过,并很快得到了贵人的赏识。
这个人叫王叔文,是唐顺宗当太子时的侍读。早年唐顺宗遭到父亲的猜忌,是王叔文帮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唐顺宗即位后,王叔文以翰林学士身份主导了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
作为王叔文的政治同盟,32岁的柳宗元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进入唐顺宗一朝的核心阶层。
员外郎是郎中的佐官,相当于现在的正副司长,从五品,属于中低级别的官员。不过,那时候唐顺宗刚刚即位,包括王叔文在内职位都不高,整个朝政格局是“以小制大”。所以柳宗元的实际地位要远比他的职务高。
可惜的是,王叔文并不具备领导全局的能力,很快内部就先互撕起来,加上其革新打击的范围太大,导致这场变革才一百天就夭折了。
唐顺宗才当了半年的皇帝,就 *** 禅位给太子,而柳宗元则被贬为永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下了大赦令,召柳宗元回京,可惜老柳身体不争气了,才46岁就病逝于柳州了。
03.欧阳修:桃李满天下的副宰相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柳”剩下的都是北宋人,欧阳修是当之无愧的八大家北宋 *** 人,包括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都得益于他的提携。
欧阳修是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重要参与人之一,也因此走上了坎坷的仕途之路,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在被贬滁州期间的作品。
嘉佑六年,欧阳修以枢密副使身份授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时年53岁。
欧阳修虽然提携过王安石,却对他的变法存在异议,曾经竭力反对他的“青苗法”。
熙宁五年,65岁的欧阳修病逝,死后追赠太师,追封楚国公,加谥号“文忠”。在古代谥法中,文正、文成和文忠是文人们一生中更高的荣誉。
04.苏洵:一辈子没摸着“官门”的吏员苏家父子三人,当爹的苏洵混得最惨,他居然一辈子没当过官。
苏洵年轻时自恃天赋高,学业很不认真,结果 *** 次乡试就落第了。这一次的打击让他幡然悔悟,他烧光了自己的浅薄之作,开始发奋读书。
可是苏洵像是被 *** 次落第的魔咒困住了似的,后来他数次参加科举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嘉祐二年,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一时轰动全国,而这一年48岁的苏洵依然是白丁。第二年宋仁宗特许苏洵参加舍人院考试,估计苏洵不想位居儿子们之后,干脆拒绝了。
北宋嘉祐五年,在韩琦的推荐下,苏洵获得了 *** 份公职——秘书省校书郎,后转任文安县主簿。校书郎、县主簿级别太低,九品,算不上官,只能算是“吏员”。
治平三年,57岁的苏洵病逝于开封。
05.苏轼:离宰相曾经那么近的储相苏轼的一生可谓色彩斑斓,其才华大概可以用冠绝古今来形容,其仕途可以用跌宕起伏来概括,其人生可以用雨打浮萍来感叹。
二十岁的苏轼与十八岁的弟弟苏辙同时考中进士时,时任主考官欧阳修就断言:“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我个人认为,单论才气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 *** 人。事实上也是如此,苏轼每有新作必受到追捧,很多人跟苏轼交往就是为了对他的作品能先睹为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的才华加上他的政治立场,让他遭受了无穷无尽的排挤和打压,一场乌台诗案搅得满朝天翻地覆。在经历了103天的牢狱之灾后,苏轼侥幸地逃过一死,踏上了他的漂泊之旅。
直到宋哲宗即位,在高太后的首肯下苏轼才迎来了官宦生涯的高光期,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翰林学士是通往宰相大位的捷径,所以自古就有翰林学士是“储相”的说法。然而,苏轼讨厌党派之争,他不愿意追随旧党打压王安石的 *** ,因此在得罪 *** 后又不容于旧党。
结果嘛,苏轼只好再次收拾行囊,又一次流浪天涯海角。建中靖国元年,苏轼病逝于常州,享年65岁,从此苏轼就成了永远的传奇。南宋建立后苏轼被追赠为太师,加谥号“文忠”。
06.苏辙:曲折中前进几起几落的副宰相苏辙的才气虽然比不上哥哥苏轼,仕途虽然也历经坎坷,但总的来说他要远比苏轼幸运。
苏辙的政治理念跟苏轼相同,不过他的沟通技巧显然比苏轼更灵活,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王安石对苏辙还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受累于苏轼的“乌台诗案”,苏辙还是遭到了打压,被贬到筠州当起了一名 *** 官,五年内不得升职。
宋哲宗即位后,苏辙开始进入仕途快车道,只用了六年时间他就从一名县令升为门下侍郎(副宰相),并受封伯爵。唐宋八大家生前获得爵位的只有三人:王安石、欧阳修、苏辙。
这时候,苏辙的文人“臭毛病”又复发了,他不顾个人前途,坚决反对宋哲宗重启“熙宁变法”,因此被一脚踢到了地方。历经漂泊和打压,苏辙于64岁那年退休,此后虽然一度被起复任闲职,但已经志不在此的他不再关心朝政,而是醉心于笔墨。
政和二年苏辙病逝,享年73岁,是唐宋八大家中寿数更高的一位。苏辙死后被赠太师,封魏国公,加谥号“文定”。
07.王安石:当仁不让的风云宰相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中官职更高的一位,也是八大家中唯一一位宰相。
王安石自幼天资聪慧,被人誉为神通。早年他得到欧阳修和文彦博的赏识,在他们的推荐和提拔下,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宋神宗的肯定,由此拉开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
时至今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评判都褒贬不一,但有一个事实不容置疑,那就是他的变法确实极大地充实了国库,一扫北宋王朝的颓势。
但王安石性格上存在明显缺陷,做事又过于极端,让许多原本可以团结的反对派人物站到了对立面。王安石又识人不明,被一些投机分子利用,进而让熙宁变法演变为党争,最终这把火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熙宁变法宣告失败,此后他虽然两次被起复,但党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即便王安石也回天无力。
元祐元年,65岁的王安石在江宁病逝,死后被赠太傅,追封为舒王,加谥号“文”,配享孔庙。
08.曾巩:默默无闻的六品芝麻官曾巩是八大家中名气最小的一个,他与王安石是好友,与老一辈的范仲淹、欧阳修都有交集。
不过曾巩此人淡泊名利,又不喜欢应举时文,所以屡试不第。
曾巩身上的烟火气最浓,他家境不好,父亲去世后独自侍奉继母,养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是个相当值得尊敬的人。
50岁前,曾巩还仅是个馆阁校书郎,后来在欧阳修的推荐下才出任了越州通判,53岁任齐州知州。直到63岁,曾巩才爬到六品的中书舍人,堪称“蜗速”。
元丰六年曾巩病逝,享年64岁,加谥号“文定”。
将唐宋八大家的官职做一个排位:
王安石独占鳌头,官职为宰相,死后封王;欧阳修、苏辙次之,位居副宰相,死后加封“国公”;苏轼、韩愈再次之,位居六部尚书;柳宗元再次之,虽然地位不低,但官职仅为五品;曾巩混到退休前终于熬到了六品;苏洵更低,到死还仅是个“吏”,连官帽子都没摸到。有哪些让你特别惊艳的古风句子?
1、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2、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夜风寒凉,你是人间火光。
3、云朵偷喝了放在屋顶的酒,于是脸红变成了晚霞。
4、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5、月亮坠入不见底的河,星星垂眸惊动了舸。
6、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7、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考卷的分数是往上爬的树藤。
8、我知道你也在向我靠近,星河万顷都是你的见面礼,所以我也走向了你,暮色千里皆是我的回礼。
9、为你花开满城,为你明灯三千。
10、年少的你应该承担起黎明清风和落幕夕阳。
11、愿你把酒持剑,归来仍是少年。
12、借一把清风吹开阴霾,接一碗烈酒谈笑风生。
13、你是人间烟火不自知,我在俗世仰望应如是。
14、要么共赴深渊,要么同挽狂澜。
15、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16、遍地都是月光,可月亮就一个。
17、在追逐月亮的途中,我也被月光照亮过。
18、你是近处的灯火,也是遥远的星河。
19、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并存。
20、日子如流水,握一份信念于掌心,用润泽的心境滋养心里的期许。
21、拾一片落叶,梳理时光的脉络,细密的纹路里,岁月的更迭诠释着光阴的流逝。
22、生命匆匆,放下了执念负累,心才能风清日朗。
23、浮华三千,只做自己,红尘纷扰,我自安然。
24、爱世间温暖万物,沿途为晚霞停留。
25、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明月依旧何来怅惘。
26、朝朝辞暮,尔尔辞晚,碎碎念安安。
27、这世间,红尘万丈,繁华万千,唯有一个你,胜过了这一切。
28、书画一船烟外月,湖山十里镜中人。
29、我漂泊了许多年,时间长得,让我忘记了我还有灵魂。
30、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31、只一眼,便千秋万世。
32、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3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4、朝暮与年岁并往,然后与你一起同行至天光。
35、赠君茉莉,愿君莫离。
36、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朝为日,暮 为月,卿为朝朝暮暮。
37、拱手江山,为君一笑。
38、忽有故人心头过,回首山河已是秋。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39、低眉抬手,送陈酿酣然一杯入口。青灯如豆,这半生爱怨嗔痴写就。
40、你遥远如萤火,是世间所有的传说。
41、你见山川多清秀,星辰多温柔,恰似你眼眸。
42、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43、回忆如墓,淡薄如素,我们是否该相忘于江湖。
44、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 。
45、一瞥便是惊鸿,芳华乱了浮生,可叹惊鸿一瞥,误入眉眼,欢喜多年。
46、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
47、陌上花开,醉了红尘,迷了风月,梦里花落,苦了伊人,瘦了红颜。
48、谁将谁的青丝熬成了白发,谁在谁的眼底埋了桃花。
49、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痕,望天上云卷云舒。
5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