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算命先生-诸葛亮口中的厚颜 *** 之人王朗
襄阳算命先生,诸葛亮口中的厚颜 *** 之人王朗?
回答问题之前,咱们要先看看这句“厚颜 *** 之人”的出处吧!这句话之所以火遍全网是和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分不开的。话说诸葛亮北伐时,王朗和曹真迎战诸葛亮,意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诸葛亮,却不料被诸葛亮说死了,咱们看看诸葛亮是多么毒舌的。
开始二人还是比较客气的,但是当王朗质疑诸葛亮出兵的合理性的时候,诸葛亮火了,他说道:“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市,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哎吆,诸葛亮你怎么张口就骂,我在和你文斗,你怎么骂街呢?王司徒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只好指着诸葛亮说:“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可不惯着他,喝道:“住口, *** 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这几句直把王朗噎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我,咳咳!”开始咳嗽了。
诸葛亮不理他,继续骂:“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老王朗完全蒙圈了,诸葛亮你不讲武德啊,怎么像泼妇骂街啊!
诸葛亮瞥了他一眼继续骂道:“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这么骂一个老人好吗?王朗此时已经晕了,嘴里说着“我我我”,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诸葛亮火力全开:“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
王朗傻了,他张着嘴刚说了一个:“你……!”
这边诸葛亮力拔山兮气盖世,喊出了这句 *** 名言:“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 *** 之人!”
这时候王朗已经崩溃了,他指着诸葛亮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你…啊,”随后一捂胸口,“啪唧”一声,司徒王朗从马上摔落平川,一命呜呼,给气死了!
当然了,这一段虽然精彩,但却不是真正的历史,只是三国里的一个精彩片段,完全是诸葛亮自江东“舌战群儒”只后的又一次骂功的完美展现。那么正史中的王朗到底是一个啥样的人呢?
其实可以说王朗是曹魏的股肱之臣,为曹 *** 和曹丕都立下很大的功劳!
诚如诸葛亮所言,王朗是东海郡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郯城人。早年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如此看来还是有些本事的。
因为通晓经学被拜为郎中,后来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官为杨赐服丧,以至于后来虽然被举为孝廉他都不奉召。如此看来,王朗还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后来徐州刺史陶潜听说了王朗的事迹,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举荐他做了秀才,后来工作表现不错,又被陶潜任命为治中从事。
公元193年,李傕郭汜作乱期间,他和徐州别驾赵昱建议陶潜给汉献帝进贡,表示对皇帝的支持,因此被汉献帝封为会稽太守。
王朗竟然曾经和江东猛虎孙策正面较量过,真是不可思议。原来,当年孙策曲阿之战后,奠定了江东的基础,但是孙策下一个将要面临的对手,就是时任会稽太守的王朗。
在这次战斗中,王朗丝毫不怂,他依仗着百姓的爱戴,准备和孙策大战一番。面对手下将领要他撤退暂避锋芒的话,他不屑一顾,他说:“我是汉王朝的官吏,我的职责就是保卫疆土,保护百姓,我怎么能够轻易撤退呢?”
于是王朗屯兵固陵,准备和孙策决战。孙策虽然兵精将勇,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几次战斗都无法取胜,一筹莫展。
后来孙策采用了他叔父的建议,假意说因为连日大雨,使得饮用水不干净导致士兵腹痛,所以要备置几百口大缸过滤饮用水。
晚上,王朗看到孙策大营灯火通明,以为孙策真的在过滤饮用水,就放松了戒备,结果被孙策趁机拿下了会稽,仓皇逃跑的王朗也被抓了俘虏。
孙策虽然规劝王朗为自己效命,但是王朗很有骨气,坚决不从,宁可被流放也不屈服。
后来在曹 *** 的征召下,王朗辗转多年,才好不容易回到许昌,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曹丕继魏王后,王朗任御史大夫,安陵亭侯。曹丕称帝后,升任司空,进封为乐平乡侯。
在此期间,曹丕对其非常信任,他也尽心竭力为其服务。很早以前,他就建言曹丕要减轻刑狱,帮助社会弱小人群,让百姓休养生息,得到了曹丕的称赞。
后来,曹丕称帝后,由于经常游猎,很晚回宫,王朗就向其提起建议,让他早点回宫,曹丕欣然听从,果然不再很晚回宫。
后来在夷陵之战期间,也是王朗的建议,才使得曹丕打消了进取蜀汉和东吴的决定。
曹睿继位后,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司徒。
王朗不仅官做的好,平步青云,在学问上也不含糊,他的《周易传》被曹魏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他的注解甚至被称为“王学”,直到东晋才逐渐消亡。
他有文集三十多卷,可谓学富五车啊!后世对他评价颇高。
此外,他还有一个厉害的孙女,就是儿子王肃的女儿,叫做王元姬,她嫁给了晋文帝司马昭,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另一个就是齐献王司马攸,你说这老头厉害吗?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
为何落得 *** 身亡的悲惨下场?
关于杨仪,我觉得孙权评价很到位:“孙权: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杨仪,襄阳人,在蜀汉很受刘备、诸葛亮器重,诸葛亮北伐任他为丞相参军,代行相府事宜。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考虑。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前安排杨仪把军队带回成都,杨仪干的不错,很好地完成了诸葛亮的嘱托,并顺势除掉了自己的对手魏延。
把军队带回成都并除掉魏延后,杨仪有点飘了,自己认为劳苦功高很不得了,理所当然应该接替诸葛亮掌管蜀汉事务。他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竟认为自己的才能和诸葛亮相当呢。
之后,接替诸葛亮的并不是他杨仪,反而是曾是他手下的蒋琬,这让杨仪难以忍受,心中愤懑不平,他不自己反思自己,反而急的跑到费祎府上向费祎大发牢 *** 。
他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这一点又可以看出杨仪很幼稚,从政多年竟然一点政治竟然都没有。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想当丞相,又没有诸葛亮的心胸和容人之量,官欲难填,一时失意就迷失了自己,以至于直接向刘禅上表毁谤朝中大臣,忘了自己的本分和职责,最后终于获罪,为了避免灾难性下场的降临,便以 *** 逃避未来的刑罚。
世间什么最容易变?
01.关于过去,谁都不能左右的,至于以后的结果似乎只有两种结局:躲在黑暗的角落哭泣,或者是绽开如初的笑颜。或许,任何人看到我,我都会以微笑去面对,即使我的心已经破碎。
02.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03.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04.关于爱情,因安乐而快乐,就是做到“不错过任何 *** ,也不为任何人守候”,“不给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爱”。——林夕
05.哪有什么感同身受,谁不是针扎在身上才知道痛。
06.不用每日缠绵,时刻联系,你知道他不会走,他知道你不会变,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爱情吧。
07.放弃一个喜欢的人什么感觉?就像一把火烧了你住了很久的房子,你看着那些残骸和土灰的绝望。你知道那是你家,但已经回不去了。
08.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你说你喜欢太阳,但是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窗户;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我。
09.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10.请珍惜你身边默默爱你的人。 或许,有一天当他真的离开了。 你会发现,离不开彼此的, 是你,不是他。
11.人世间更大的寂寞——不是形单只影;也不是身处人潮,举目无亲;而是琴瑟共鸣,却非相和之曲。
12.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云卿皱眉看着魏寰。
“女帝?”
“恩。”
魏寰靠在男人前,涂了红色蔻丹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轻撩着后的男人。
她神慵懒,那模样像是在抚摸着心之物似的,那一下一下的 *** ,让得那男人俊俏的脸上泛起浅浅红色来。
“怎么样,赤邯的皇位,想要吗?”
姜云卿看着她:“我不是赤邯皇室的人。”
“那又如何?”
魏寰红唇勾起笑得张扬,“你是我魏寰的侄女,只要本宫愿意,你就是赤邯皇室的人。”
“这赤邯终究要有一个王,本宫不喜欢魏家那些人,更讨厌皇室那些个蠢货,与其将皇位给他们,倒不如给你,只要你想要,本宫就能让你做这赤邯的女帝。”
她的话明明说的张狂。
一国皇位,放在她口中仿佛是她能够随意赠于他人的东西,只要她想便能给任何人。
这些话若是放在旁人口中,怕是谁都会骂一句狂狷,可是落在眼前这女人嘴里,却好像她说的只是一个事实。
只要姜云卿想要,她就能给。
魏寰说完,见着姜云卿不为所动,便继续道:“本宫知道你和君墨的事,你家人儿如今已经是大燕的皇帝,更会许你皇后之位。”
“可是你莫要忘了,这世间男人都有野心,而如君墨这般人心中更是藏着猛虎,如他之前甘于守在王之位不登皇位便也罢了,可若一旦登了那个位置,猛虎出笼,征战天下是迟早的事。”
“你虽然伶俐聪慧,可终究是个女子。”
“哪怕他今许你后位,你入骨,可你若是困守后宫,成了他后院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人,他能守得住你一、两,可他能否守住你十年,二十年?”
魏寰眼中染上些说不出来的神色,扬唇道:
“乖侄女,你要知道这世上最容易变的,就是男人的心,而有野心的男人更是如此。”
“他能守得住自己,却守不住边人,更守不住那些时时刻刻想要夺你位置将你取而代之的人,你若想要和他长长久久,想要让他一生只守着你一人,便只有和他并肩而立,拥有让他不敢变心的资本。”
“这样,哪怕他对你没了,他也绝不敢去别人。”
姜云卿听着魏寰的话,眉心轻皱起来。
她倒不是觉得魏寰的话有什么问题,毕竟她自己也明白这世间最易变的就是人心,而且这东西,浓烈时如炙酒,醉熏人,让得所有人都甘于沉沦其中,不肯醒来。
可是这酒若是敞开的太久,酒味迟早散去,哪怕如她也不能保证君墨能够一辈子如现在这般着她,就像她自己也明白,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她未必能够一如既往这般浓烈的着君墨。
若能相守,这份会一直存续,甚至变成不离不弃的亲。
百损道人的师傅是谁?
百损道人是郭靖和老顽童周伯通的弟子,本是仁厚心善之人,由于受了 *** ,才变成了那个样子。
一、苍生泪目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杨过与小龙女飘然隐居,退出了武林人士的视线,消失于江湖之中。当杨过不再现身于江湖,踪迹缥缈,郭襄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克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以历练为名,出来寻找杨过。
寻找多时,没有半点踪迹,找寻了许多人打听,却也没有半点音讯。
一时间,江湖之上,众多武林侠客,皆以为杨过与小龙女厌倦了江湖,早已消失,从此不过问江湖之事。
实际上,杨过和小龙女只是隐藏了行迹,并未消失,两个人一边结伴游戏江湖,弥补着十六年的相隔,一边又帮郭靖探听消息,甚至直接帮郭靖解决一些困难,杨过本是重情之人,又将郭靖视作如自己父亲一样的长辈,岂会真的撒手不管?
为了帮助郭靖,君子剑、淑女剑和独孤求败传下来的玄铁重剑,全部都送给了郭靖,江湖人有了神兵利器,总是能够提升一份实力,也增加了襄阳城的力量。
郭靖守着襄阳城,杨过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逍遥自在,肩膀上担子很重,任谁都明白,大势不可逆,纵然郭靖全心全意,但是,襄阳城注定守不住,被破,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蒙元铁骑南下,席卷中原,对于一直和蒙元铁骑作对的江湖,将是一场莫大的冲击。
新生力量未成长起来,五绝时代的江湖已经老了,真正的高手也在慢慢凋零。
为了武学的传承,也为了江湖可以保住一些火苗,南帝一灯和周伯通、瑛姑等人,将自己的武学都传授给了杨过。杨过虽然用飞石击杀了蒙哥,但是,古墓一脉向来偏僻,不太引人注目,希望可以保住各自的传承。
也就是从那时起,古墓一脉,彻底成为凌驾于整个武林之上的存在,他们虽然是江湖人,却又与整个江湖格格不入,俯视着整个武林。
终于,襄阳城还是守不住了,黄蓉明白,郭靖明白,杨过也明白,而且,杨过明白郭靖的性格,若是城破,郭靖必亡,他也明白黄蓉,郭靖若死,黄蓉绝不独活。杨过数次赶赴襄阳城,百般相劝,郭靖却早已下定了决心,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如果他走了,多年守城,付出的一切心血,将会白费,只有他战死在襄阳城,才能让整个武林都记住,曾经他们一直在战斗,将来有机会,他们还会再起来战斗,他们始终会记得,有一个江湖人叫郭靖,曾守一座城,二十多年,死战!不退!
郭靖被尊为江湖 *** 大侠,不只是因为武功,更是因为其行动,其精神,他早已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杆。郭靖知道,如果他退了,这个形象就会崩塌,有些人会理解,但是,有些人不会。只有他战死,才会让血性一直保留在江湖人的心中,将来才有机会。
可是,郭靖也明白,他可以死,但是,其他人却要活着,因为,既然现在不能阻挡蒙元铁骑南下,将来还需有人,便必须留下传承,那是希望。
因此,大武、小武、朱子柳等等,都不能留在襄阳城,若是城破,他们必须离开,包括他们的退路,黄蓉都安排好了,离开中原,前往昆仑山,蒙元铁骑虽强,但是,茫茫大山之中,发挥不出他们的实力,那是虚弱的地带。
而耶律齐和郭芙要留下,耶律齐是丐帮帮主,不能离开中原,需要隐居在暗中,丐帮号称江湖 *** 大帮,不能群龙无首,否则,必然会陷入混乱,削弱丐帮的力量。
襄阳城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在杨过的帮助之下,无数江湖人士离开了襄阳城,作为郭靖的女儿和女婿,儿子,郭芙、耶律齐和郭破虏选择了最后离开。然而,随着江湖人士的逐渐离开,襄阳城的力量也在逐渐虚弱。
当杨过接应最后一批江湖人士,护送他们离开,到达完全地带之后,再回来时,襄阳城已经被破,面对无穷无尽的蒙元铁骑,郭靖果然选择了死战。
杨过只来得及将郭芙救出,等他再去找耶律齐时,却一直找不到,只找到了重伤昏迷的郭破虏,郭破虏身为郭靖之子,为了掩人耳目,不被人追寻,便将屠龙刀抛弃,找了其他之人,换了郭破虏的衣服,这才将郭破虏救出。
二、深爱之痛救出两人之后,恰巧遇到了赶来的张三丰,杨过将郭芙托付给张三丰,送上了古墓,而郭破虏则伤势太重,杨过则带着郭破虏直接前往了少林派,求取少林派疗伤圣药大还丹,保住了郭破虏一命。
郭破虏伤势好转之后,在杨过的陪同下,直接去了黄山,找到了当时的明教教主,双方经过合计,达成共识,由郭破虏带人,直接将明教总坛迁往光明顶,杨过则是让自己的一些隐士朋友,继续帮忙寻找耶律齐。
然而,很快,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耶律齐在城破当日,由于伤重不治而亡,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消息,有传言说,耶律齐其实是投靠了蒙元,多年来,他不过是一个暗棋,为得就是这一天。
不过,关于这个,杨过并不相信,耶律齐的为人,他很清楚,特别是当初他们 *** 次相识,杨过已经知道,耶律齐并非这等小人,而且,多年以来,襄阳城未出任何问题,若是耶律齐是暗棋,以耶律齐的能力和智慧,以及身份,襄阳城根本守不了那么久。
然而,由于,蒙元那边给耶律齐之父耶律楚才撤销了之前的罪名,所以,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耶律齐就是这样的人,一时间,谣言四起,喧嚣尘上。
实际上,耶律齐的确是被蒙元大军之中人所救,不过,却并非是耶律齐的背叛,而是,由于耶律楚才当年对那个人有恩,因此,才将耶律齐所救,偷偷安置在了一处山里的农家之中,不过,耶律齐醒来之后,却因为受伤太重,已经失忆了。
杨过只是一个武林高手,朋友较多,却并非知道一切,等他回到古墓之中,只得将耶律齐去世的消息,告知给了郭芙,郭芙不吃不喝四天,无法接受这个消息,襄阳城破,对于郭芙的打击更大,父母去世,丈夫也没有了,对于郭芙而言,或许是一辈子更大的打击。
当然,对于杨过而言,此事打击也不轻,然而,很快,杨过已经不知道悲伤了。
小龙女在断肠崖下十六年,后来离开,看似所受之伤和所中之毒已经好了,其实没有,只不过是依靠着那个环境,以及高深的内力,暂时压制住了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远离绝情谷底的环境,昔日之旧伤,终于还是爆发了,来势十分凶猛,几乎无可避免。
任凭杨过武功绝世,纵横江湖,难逢敌手,终究无法留住小龙女。
小龙女知晓杨过对自己用情至深,且由于她自己常年处于冰冷的环境,导致两个人没有孩子,若是自己去了,杨过断然不可能独自留下,就如郭靖去世,黄蓉定要追随一般。
为了让杨过继续活下去,在最后弥留之际,小龙女迫使杨过答应自己,以后要娶郭芙为妻,并且,小龙女将杨过和郭芙曾经的往事给说开了,告知二人,两个人在少年时是相互喜欢的,只不过,两个人都太骄傲,不愿承认罢了。
三年之后,两个人遵照小龙女的遗愿成亲,很快便有了孩子,大儿子叫杨破天,小儿子叫耶律渊如,这是杨过和郭芙商定之后的结果,让耶律渊如作为耶律齐的后人,继承耶律齐的血脉。
而受伤之后的耶律齐,一直在那个小山村生活,直到有一天,遇到了被蒙元铁骑追杀的丐帮弟子,受到那个场面的 *** ,耶律齐恢复了记忆,重新出山,走出江湖,站在了丐帮的背后。
恢复记忆的耶律齐,开始寻找郭芙的下落,一直没有结果,便想着前去古墓,寻找杨过,或许杨过也有消息,却撞见了郭芙和杨过两个人在一起了,刹那之间,耶律齐如遭雷击,直接离开,十分绝望,他没有想过,杨过算是他的朋友,可是,他们两个竟然。
千头万绪,不过只在刹那,耶律齐深爱着郭芙,知道两个人幸福,便不再打搅,可是,他身为丐帮帮主,依旧还要守着丐帮,坐镇丐帮,当他得知有人将主意打到了郭襄的头上,便又立刻赶往峨眉,只不过,他没有现身,而是暗中除掉了那些对郭襄有威胁的人。
看着郭襄为了杨过漂泊江湖,心中终究是不忍,便偷偷告诉了郭襄,杨过与郭芙已经成亲的消息,听闻这个消息,郭襄彻底绝望,明白此生再无机会,便在峨眉直接出家,开创了后来的中原六大门派之一峨眉派。
而耶律齐拖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丐帮,将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传给传功长老,以待传给将来的丐帮帮主,从此之后,耶律齐浪迹江湖。
三、耶律齐化百损道人耶律齐本是仁厚之人,心怀侠义之心。
然而,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容易走上极端,他本来就受到重创,失去记忆,恢复记忆之后,便去寻找郭芙,又受到一重打击,心情十分沉重,他没有休息,急急忙忙赶往峨眉,去救郭襄,连番大战,再次牵扯到旧伤。
等他又急着回到丐帮,传下武功之后,开始浪迹江湖,已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时而陷入疯癫状态。
在江湖上疯了两年,状若乞丐,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别人都觉得他只是一个受了 *** 的普通人,当耶律齐再次醒来时,对过往之事,已经都不记得了,除了一些基本的武功,什么都不会了,关于自己叫什么,已经不知道了。
他每日都去一处道观之中,蹭吃蹭喝,后来,干脆自己也出了家,反正红尘种种,已经都不记得了。
耶律齐本身就会武功,只是遗忘了一些,可是他的根基本身就是周伯通传授的全真派内功,在这道观之中,又学到了其他武功,百无聊赖之中,便开始创造武功玩。
这一创造不要紧,却让他创造出了几种阴毒的武功:寒冰绵掌、玄冥神掌和幻阴指。
正如黄裳所说,“九阴真经”如果不能修炼到九阴真经总纲,达不到阴阳并济,必然会阴极成灾,耶律齐就是这种情况,他走得路线太过阴毒。他本来就受到过重创,几次失忆,几次陷入疯癫,神志并不稳定。
这样一来,这些比较阴毒的武功,竟然反过来,开始影响耶律齐的神志,导致耶律齐神志不太清醒,从前一个仁厚的耶律齐,再受到连番 *** ,又受到武功的影响,逐渐变得心狠手辣起来。
行走江湖时,耶律齐自号百损道人,很快,便在江湖上闯出很大的名声,让人闻风丧胆。
昔年,张三丰在襄阳城外遇到杨过时,曾经在此受到杨过对武功的指点,更是告知张三丰,襄阳城一战,对于中原武林正道是一种莫大的消耗,此战过去,除了蒙元铁骑对中原武林的冲击,一些邪派人士肯定会趁此良机重新崛起,到时,必然是道消魔长。
而张三丰是一个武学天才,若是武学大成之时,行走江湖之后,要记得,替江湖正道出一份力。
这件事情,张三丰一直记在心里,当他武功大成时,便开始出来执行杨过当年的托付,正因为张三丰和郭襄在,才替江湖正道扳回一城,使得江湖正道力量得以保存,也为后来的江湖六大门派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三丰回武当山归隐之前,最后一次下山,便是去寻找百损道人,百损道人也是被张三丰亲手所伤,所以,多年过去,只有张三丰还知道百损道人。
张三丰打伤百损道人之后,百损道人恢复了记忆,记起自己曾经是耶律齐,一时间百感交集,十分懊悔自己多年所做之事。而张三丰听了耶律齐之言,也是不断唏嘘,感叹造化弄人。
而且,张三丰也将杨过和郭芙之事的真相说了出来,更是告知,上一任丐帮帮主叫耶律渊如,就是出自古墓派。
一番解释之下,耶律齐明白了前因后果,心中再无牵挂,自断经脉而亡。
张三丰为了保护耶律齐的名声,从此,也将耶律齐就是百损道人的事情深深埋藏在心中,甚至更是对百损道人绝口不提。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五绝之后的江湖,其实十分没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江湖上并没有出现绝世高手,所以,像百损道人这样的高手,一定和五绝时期的江湖有联系。
听到萧峰死讯之后?
萧峰被辽主囚禁的消息传到少林寺后,不仅萧远山坐卧不宁,就连扫地神僧也动了凡心,要带萧慕二人前去搭救萧峰,这却是为何?
话说阿紫将萧峰因阻止辽兵南侵而被囚的消息传出后,整个武林随之震动,各路豪强纷纷前赴关外设法营救。
少林寺内,玄慈圆寂后,玄寂已接任方丈。在得知萧峰因大义而蒙难的消息后,也准备派出玄石、玄鸣等数位玄字辈高僧,带领数十余位武僧前往塞外。
“方丈,是否要告知玄苦师兄?”萧峰的父亲萧远山在少林寺剃度后法号玄苦,慕容博则法号玄难,故玄石有此一问。
“阿弥陀佛!我寺此次出手,乃为大义,且休去惹玄苦清修。善哉,善哉。”玄寂合十答道。
玄石、玄鸣等人领命前去。
再说扫地神僧正带玄苦、玄难二人清修,却听门外僧人窃窃私语,隐约传来“萧峰”“被囚”等字眼,三人虽仍然闭目颂经,但扫地僧明显感觉玄苦呼吸已乱。
隐约间,扫地僧感觉玄苦在胸前一阵摸索,掏出件东西握在了手中。
扫地僧略一睁眼,发现玄苦手中握着一件黑色的小物件,上面雕着一个似羊似牛的动物头。扫地僧心头一振,张手就拿了过来,翻过来一看,背面赫然刻着一个“四”字。
扫地僧长须飘动,“阿弥陀佛!”口宣佛号后,说一声:“玄苦、玄难随我走一遭吧。”也不多解释,扫地僧就带着二人直奔上京而去。
一路上三人并不多说话,只顾埋头赶路,但饶是如此,仍然晚了许多,待到达雁门关时,正赶上阿紫怀抱萧峰摔下悬崖。
来不及多想,三人也纵身如闪电般飞了下去,而段誉、虚竹等人关注点都在阿紫身上,竟没发现三人的行踪。
且说扫地僧一马当先,纵身跃下后一反以往飘然轻盈的轻功,竟使出“千斤坠”神功,加速向下飞去,不多时就追上了紧紧抱着萧峰的阿紫,一伸手就抱住了二人,此时他又放慢速度,以柔和的功力托住二人下行。
而玄苦则与扫地僧不同,他不停以刚猛的掌力向上击打岩壁,借力推动自己向下飞落,很快也追上了三人。
玄苦一伸手,欲从阿紫怀中接过萧峰,不想阿紫紧紧抱着不放:“你是谁?别想抢走我姊夫,我们永远不分离。”
“我是他父亲,我们是来救他的,姑娘快松手。”
一听见萧远山来了,阿紫终于松开手,让玄苦抱住了萧峰。
再说玄难正往下坠落,忽听前面有个声音:“阿紫姑娘,别甩下我。”一伸手,玄难也抓住一个人,正是后来摔下悬崖的游坦之。
六人三对越往下坠,只觉得山谷寒气越来越重,随后耳畔传来水声,石壁上的草木也多了起来,扫地僧说一声:“快见底了。”
突然,只见右下方有一片树林,扫地僧说一声:“往右方树林处下落。”说毕,抱着阿紫一拧身,二人竟轻轻飘向右下,落在一枝树杈上。
玄苦、玄难没有扫地僧这等功力,二人皆以掌击石,只听“轰”的一声,借反弹之力,四人二对也落在了树上。
三人一打量,原来已到了谷底。纵身下树,玄苦赶紧放下萧峰的尸身,扫地僧往他的手腕处一搭,马上将萧峰摆成盘膝而坐的姿势,双掌在他后背一用力,两支断箭顿时弹射而出。扫地僧连点他百合、大椎、风府、玉枕、膻中穴位,封住血脉,而后围着他不断拍打。
阿紫双眼鲜血直流,面目恐怖,不知道眼前发生了什么,嘴里不停叫着“姊夫,姊夫”,而游坦之则在叫着“阿紫姑娘,阿紫姑娘”。
玄难赶紧点了阿紫穴位,替她止住血,说道:“师傅正在救治你姊夫,姑娘切不可出声打扰。”阿紫一听,赶紧闭嘴,不敢再多说一字。
扫地僧先快速绕着萧峰转圈,在不停拍打之下,萧峰头上渐渐冒起热气。
突然,扫地僧停了下来,叫声“起”,双掌向上一抬,一股无形的力道竟将萧峰抬起在空中。
只见扫地僧左右掌一错,在胸前划起了圆,而萧峰在空中刚随之不停地旋转起来。
一盏茶的功夫,萧峰原本苍白的脸色逐渐现出红润,少顷,玄苦、玄难竟已感觉到他竟有了极轻极弱的呼吸。
再过一会,他的脸色更加红黑,这时,就连阿紫也听到了他的呼吸声,她在心里默叫一声“姊夫”,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微笑。
只见扫地僧停住双掌,缓缓将萧峰放下,大喊一声:“醒来!”萧峰竟然被生生从鬼门关拉回,睁开了双眼。
扫地僧说道:“好在断箭擦着心尖 *** ,否则就是神仙也无力回天了。”
醒来后的萧峰只记得自己将断箭 *** 胸口,至于后来阿紫抱着他摔下悬崖,以及众人救他之事一概不知,阿紫忙将这些事一一说来他听。
萧峰赶紧谢过扫地僧,却又疑惑地问:“神僧怎么也赶来了呢?”
扫地僧先不回答,衣袖微动,却先点了阿紫和游坦之的昏睡穴,想来是不愿二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而后,他面对玄苦问道:“你那羊头饰物从何而来?”
玄苦忙从胸前掏出那个似羊似牛的物件,捧在手心答道:“回师傅的话,这是我祖上所传。”
扫地僧一伸手,从自己胸前也掏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物件,递给玄苦说:“你且看这个。”
玄苦接过来,惊奇地发现与自己手中的物件竟几无二致,再翻过背面,刻的却是一个“五”字。
见玄苦、玄难、萧惊异不已,扫地僧说道:“我本是太宗年间天波府杨家将七兄弟中的老五,俗家名杨延德。这个羊头挂件原本是七个,是我母亲佘太君用降龙木所刻,自小戴在脖上,背后刻有我们的排行。
雍熙三年,宋辽开战,金沙滩一役,我大哥、二哥、三哥战死疆场,四哥被俘后化名“木易”被辽国招为驸马,留在了上京。后来七弟被潘仁美公报私仇,乱箭穿心。
我原以为,传下来的羊头饰只剩了我和六弟传下来的这两个,却不想那天在你手中见到了四哥的饰物,想来你父子定是我四哥的后人。”
一番话听得三人惊讶不已,“扑通”一声,萧远山、萧峰父子赶紧跪倒在地。
萧远山说道:“曾祖父确实名叫木易,我们只知他是南方人,却不知是杨家将。我祖父出生后,萧太后极为喜欢,于是赐姓萧,所以我们后代都姓萧,却不想我们身体内既有契丹人的血液,也有 *** 的血液。”
(关于扫地僧的来历,我在扫地僧俗名到底叫什么?他父亲又叫什么呢?中作了解答,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看。)
至此,为何扫地僧一见羊头饰,就急着赶往关外已经清楚。接下来该如何办呢?
玄苦、萧峰突然看到玄难嘴唇微动,而扫地僧望向他,时而也轻启嘴唇,二人竟然是以“传音入密”的功夫在交流,但萧家父子却全然不知他们的谈话内容。
末了,扫地僧解开阿紫、游坦之的穴位,对众人说道:“我们兵分两路,玄苦和这位小伙子随我回少林,你的易筋经已入歧途,须回少林以佛法消解。
萧峰死里逃生,但元气大伤,玄难和这位姑娘送你去缥缈峰,寻虚竹子进行调理,方可完全恢复。”
当然,扫地僧没有说明的是,玄难此去缥缈峰还有另外一个极重要的想法。到底是何想法,以后有机会再说。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