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巳是什么关系-虎年的下一个年是什么年

admin2022-12-10 23:58:1421

寅巳是什么关系,虎年的下一个年是什么年?

虎年之后是兔年。兔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兔”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卯,兔年即卯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

十二生肖纪年法:

又叫做天干地支纪年法,通过不同的组合共120种,每60年一循环,干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 ***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我国农历记时 *** 的一种是以干支纪年、月、日、时。将十二生肖和年号结合起来,就可以查出准确的年份。又,传统上经常把某年出生的人确定属于该年的生肖。如1981年是辛酉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就属鸡。农历生肖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起算。

辛丑年什么年?

辛丑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1901、1961、2021···(60年一周期),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巳位是什么意思?

巳位是指其在罗盘后天八卦中对应的东南方位置。

罗盘有八个卦位,一卦管三山,共分部二十四山。由天干(除戊己两干)十二地支和四隅乾坤艮巽构成。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巳位是在后天八卦中的东南方,朝向西北和亥相对,巳位偏南方位较多。

老祖宗说冬水黑兔年?

文 | 读书君

众所周知,中国人习惯用十二生肖(属相)来记人的出生年,每12年一个轮回。

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也叫属相年。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文化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容易遇事不顺。老话说“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说得不过如此。

在民间,“本命年”也被称为“槛儿年”,即这一年就像过一道槛儿一样。在这一年,人们认为穿 *** 色的物件,可以趋吉避凶、消除灾祸,比如穿红色的衣物,扎红腰带,垫红色鞋垫, *** 饰物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属兔的人都要“扎红”的。因为按传统文化的说法,属兔的本命年,也有黑兔年、金兔年、水兔年等等之分。

老祖宗说“冬水黑兔年,春兔穿红衣”,就点明了其中的问题,指出谁要穿红衣。

那么,究竟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2023年为癸卯兔年,地支带有“卯”的兔年有5个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采用的是干支历来计算年、月、日、时,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即将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两两相配组成,到60为一个循环,称为“一甲子”,如此周而复始。

10个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个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而12生肖与十二地支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古人将每种动物用一个地支来表示,顺序排列分别为: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22年是壬寅年,“寅”对应十二生肖中的“虎”,所以2022年为虎年;2023年是癸卯年,“卯”对应十二生肖的“兔”,因此2023年是兔年。

具体来说,怎么计算呢?

以上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死记硬背,只需要记住下面这个公式,就能算出具体年份属于什么年。

关于公历与干支纪年法进行转换的 *** :

年份的转换(年份数-3)÷10的余数为对应的天干。

(年份数-3)÷12的余数为对应的地支。

比如2023年,年份的转换:

年份数2023-3=2020,2020÷10=202,余数为0,对应的天干为癸;

年份数2023-3=2020,2020÷12=商168,余数3.33为4,对应的地支卯;组合起来就是癸卯年,为兔年。

按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在每60年中,便有五个一样的地支,也就有了五个一样的生肖。12个生肖就有60个组合,正好代表60个甲子,一个周期是60年。

所以,像地支带有“卯”的兔年就有5个,分别是丁卯年、己卯年、辛卯年、癸卯年、乙卯年,2023年为癸卯(兔)年。

02 兔年,为何还有黑兔年、金兔年、水兔年等说法?

在民间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有着不同的五行属性,这就使得五种不同的卯兔年,便有着不同的五行属性。

在往下分析之前,我们先说说,何谓“五行”?

①五行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所构成的,它们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②天干地支与五行:

五行的次序可以按照一年的季节来进行排列,分别为木、火、土、金、水与春、夏、长夏、秋、冬一一对应。

十天干与五行相配的就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地支五行则为:寅卯为木、巳午为火、丑辰未戍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寅巳是什么关系-虎年的下一个年是什么年

这个听起来不容易理解,不过只要我们了解其中的规律,也就豁然开朗了,在这里,我们顺带展开讲一下。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分别占有三个月份。

其月份和季节的划分,分别是:

阴历的一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

如此算下来,只有四季,而五行是五,要配五行的话,显然不够。所以,古人将季节分成了五季,即四季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长夏。

长夏,也就是将每一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抽出来作为长夏。如此划分的话,那就是一年12个月被五行分为了五个季,春夏秋冬各为两个月,另外一个“长夏”季节则蕴含在春夏秋冬四个月中,所以春夏秋冬、木火金水各配两个地支,长夏土则配四个地支就是辰戍丑未为土。

2023年为癸卯兔年,按五行来看,便是水兔之年。

③五行与五色

而在传统文化中,五行又配有五色,分别为青、赤、白、黄、黑五种颜色。

五行配五色始于《逸周书·小开武》。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这是五行配五色的最早文献记载。

即五行配五色,为金色白,火色红、土色黄、木色青、水则色黑。

④谁要穿红衣?

由以上①②③综合来看,天干地支与五行五色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

甲和乙属“木”,木为绿色,翠绿,代表生机盎然的春天;丙和丁属“火”,火为红色,代表炎热 *** 辣的夏天;戊和己属“土”,土为黄色,为四季中的最后一个月;庚和辛属“金”,为白色,代表秋天;壬和癸属“水”,为黑色,代表冬天(见下表)。

2023年为癸卯年,癸属“水”,代表黑色,表示冬天,所以也称为水兔年、或者黑兔年、或者冬水黑兔年。

按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关系,2023年是癸卯年,癸属“水”,“卯”属“木”,木遇到水就会发,长势过猛,即“水生木”,这时候就需要用“火”来克制(即水克火),以此维持平衡关系(见下表)。

前面我们提到,“火”代表的是红色,所以也就是要穿红衣物等来克制“木”。

而五行中“木”代表“春天”,春天是树木生长最为迅猛的季节,秋天和冬天的“木”则是弱的。

这也就是说,出生在春天的兔子年的人,需要穿红衣,即也就是老祖宗“冬水黑兔年,春兔穿红衣”的说法。

而出生在秋天或冬季的兔子年的人,可以不用穿红衣。

如此一算,出生在乙卯年的人也需要穿红衣(乙属木),出生在辛卯年的人,明年可以不用穿红衣,不用“扎红”。

03 读书君说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不仅用来纪年,它还渗透到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事情上。

老祖宗说“冬水黑兔年,春兔穿红衣”,一句俗语涵括了太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习俗。

2023年是癸卯年(兔年),新的一年已经在向我们迈进,生肖属兔的人即将迎来“本命年”,不少属兔的人开始忧心忡忡。

其实,大可不必。都说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每一天的日子都是这么过,太阳升下了又落下,万事万物不以我们的心境而改变,我们的内在心境只能影响我们自己。本我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外界的变化与我们的年纪多大、身高多少、财富多少等等没有关系。

老祖宗说本命年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其实不过是古人在认知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所总结出来的迷信说法,不具有科学性。

本命年与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运势,真正影响一个人运势的,和一个人的努力程度、能力大小、性格、人际等有关。

本命年“穿 *** ”就是提醒自己,年纪又增长了“一轮”,岁月不饶人。人人都怕苍老、死亡,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为了图个心理安慰,人们期盼通过“扎红”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本命年“扎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

如果以一种迷信的思想来看待,那就真是傻到了家,把自己给坑了!

永远要记得:人生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将心态放宽,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过好每一天。

图片源自 ***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意思?

1.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我国至少从汉 *** 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叫作“十二生肖”,用于记年。

3.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 *** 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寅巳是什么关系-虎年的下一个年是什么年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1.“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万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指阳气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2.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1)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故为“子鼠”。

2)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故为“丑牛”。

3)凌晨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故为“寅虎”。

4)凌晨五时到上午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故为“卯兔”。

5)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故为“辰龙”。

6)上午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故为“巳蛇”。

7)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故为“午马”。

8)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故为“未羊”。

9)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故为“申猴”。

10)下午五时到晚上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故为“酉鸡”。

11)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故为“戌狗”。

12)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故为“亥猪”。

3.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生肖的周期为12年。每一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 *** ,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亦称十二生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