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丑未冲-明年人民虽富乐
明年丑未冲,明年人民虽富乐?
2022年景如何?老人说,明年是“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说的是啥意思?不好吗?
2022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公历新年的 *** 天再过几天就到了。元旦就是2022年农历的开始,元旦最早出现在《晋书》里,在古代从只过腊月月初,再到过十月月初,随着历法的不同,咱们年节也是有变化的。
而我们现在的公历新年的 *** 天,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元旦”,是民国时期 *** 改用阳历时定下来的。是不是感觉很近,以前的“名人”都变成历史标签了!古代历法都是皇帝颁发的,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民国时期改用阳历兴许也是有改朝换代的思想在里面的。这个咱不去讨论,对咱们农民种地来说,没啥大用!
其实,当时阳历新年定下来后,很多人是有抵触的,为了缓和这样的情绪,决定两个节都过,一个是我们现在的元旦,一个是农历的新年,叫作春节!
2022年是“壬寅年(虎年)”,也是“水虎年”,并且根据《地母经》年景预测是“太岁壬寅年”!年景比较好,“高低尽得丰,春夏成甘露、秋冬处处通”,也就说2022年不管种什么作物,都能够获得丰收!但也有老人说,2022年是“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这句话到底说的是啥意思呢?我们来看看,只做为了解!
《枕中记》(孔圣真本)又名《孔圣枕中记》,是一本托名孔子所著的预测未来的著作。书中对壬寅年的预测是,“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四季均调和,桑柘半丝蚕。八方皆成熟,六畜有灾缠。人民虽富乐,只愁虎下山”。
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壬寅年是个丰收年,庄稼长势好,四时风调雨水,收成好,无论我们种什么都能获得丰收。虽然,农民能够获得丰产,生活好,但是对六畜并不好,还是要做好防灾病的。其实,这个只是一本书中的说辞,并不能完全当真,时代背景、气候条件、科技水平都变了。并且,我们现在的措施是能够避免和减轻一些灾害的,随时留意气象部分预警信息,做好防灾减灾措施是关键,也是获得丰收的保证!
那么为什么说,今年是“水虎年”呢?2022年是壬寅年(虎年),没有闰月,所以农历上355天,比阳历少了11天。具体怎么理解,我上一篇文章已经解释过了,感兴趣的可以回看一下!
在古代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日期的,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另外,还有十二个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把它循环起来就是从甲子年到癸亥年六十年一轮回,也就是我们说的“六十一甲子”。
在一个轮回中会出现5个虎年,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在五行中寅属木,甲属木,丙属火,戊属土,庚属金,壬属水,而今年是“壬寅”年,也就是水虎年!
老虎一般轻易不会下山的,只有没有食物,才会下山到村庄寻找吃的东西,伤害农民饲养的牲畜。所以,老人说“下山虎”是饥饿难耐才下山,会伤人和牲畜,而“上山虎”不会,拿到年景来看,预示有不好的事情。
老人说,壬寅年“只愁虎下山”,指的不是真的虎下山,而是指得气候变化,壬寅年则是水虎,水虎下山,也就预示着雨水较多,也会出现大风的天气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庄稼长势不错,就怕后期有水灾和大风天气出现。
你看,“三年自然灾害”,到了1962年的壬寅年,自然灾害结束,农民也获得丰收,不用再挨饿了。所以,壬寅年庄稼收成比较好,老百姓生活不错。唯一担心的就是,“水虎”下山,引起风大、水大,造成庄稼倒伏,影响收获!
年后小麦防病、防虫、当倒伏很关键,长势好,不代表你能够获得丰产。就拿今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玉米来说,前期长势非常不错,可是没想到突然来了一场锈病,造成减产。更让农民没想到的是,后期又来了多场降雨,导致玉米在地里收不回来,下茬小麦也只能推迟播种。
所以,到了年后小麦“一喷三防”非常关键,既能防治4月份的小麦赤霉病和麦叶蜂,还能防治后期出现倒伏,影响收获。
通常都是建议农民朋友打两遍药的, *** 遍药,是在小麦起身到拔节这段时间来喷施,可以防虫、防病、抗倒伏,还可以增加有效穗。
具体配方:建议农民朋友选用吡虫啉+联苯菊酯+丙环唑+吡唑醚菌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
第二遍药,我们要在灌浆期的时候去使用,除了杀虫、杀菌,还可以抗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具体配方:高氯•噻虫嗪+二嗪磷+丙环唑+吡唑醚菌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
总之,对于咱们农民来说,老话只是一种指导,它是非地域性的,指的只是某一区域,并不是指得全国。所以,我们还要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和一些官方发布的春耕指南,做好预防。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做好预防准没错的。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2023年癸卯年?
大家好,请问,你们有谁今年怀孕,生产日期是在明年2023年的呢?老话常说,要是癸卯年出生的人,那可是金箔金命!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非常特殊的一年,2023年,按老一辈是话是,将会是一个好年,我期待会成真,你们呢?
那么,欢迎围观,今天的话题是,2023年癸卯年,俗话说“黑兔来送财,黄牛起不来”,是什么意思?答案是,2023年,是癸卯年,在十二生肖中,是属于兔年,这兔子在2023年,也叫作黑兔年,黑兔年要抓住机会和做好一些防备措施,那么这一年,将会是财运滚滚的一年,而黄牛会被累的起不来或是冷得不想起来。这里的黄牛是指耕种的牛,也可能是水牛,不一定就是黄色的牛。具体的分析,如下:
2023年为何为癸卯年?癸卯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干支历法纪年里六十组中的一个年份,顺序为第40位,由天干癸和地支卯搭配组合而成。在干支纪年法中,癸卯年为六十年轮回一次,即轮回的时间周期是60年。和我们最近的癸卯年,有已经过去的1963年,和即将要到来的2023年,未来还有等到2083年才是癸卯年了!
何为黑兔来送财?以前就听老人说过,在纳音中,癸卯年出生的人是金箔金命!就是说,癸卯年出生的宝宝,属于金箔金命的人。
金箔金命除了指出生癸卯年的人,还有指出生于壬寅年,金箔金命的五行属金命,生肖属兔的金箔金命人,生于1963年、2023年,是山林之兔。生肖属虎的金箔金命人,生于1962年、2022年是过林之虎。
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卯兔年来说,便有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五种。而由于十天干有着不同的五行属性,这五种不同的卯兔年,便也被赋予了不同的五行属性,丁属火、己属土、辛属金、癸属水、乙属木。
并且,五行会配五色,金色白,火色红、土色黄、木色青、水则色黑。
而2023年是癸卯年,癸对应的水,也叫作水兔年,而水则是黑,也被人们视为黑兔年。这便是,民间将癸卯兔年,称之为是黑兔年的原因所在!
而2023年是黑兔年来送财,一个是指在这一年诞生的宝宝,将会带来财运!第二个是指,水兔年,雨水充足,庄稼的收成会好很多,当然前提是要做好洪涝的防范准备。
因为,2023年还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的节气,那么意味着,往年只是一个立春,现在有了两个,春雨多了一个月,雨水不仅充足,还可能太多,导致发生洪涝;以及天冷的时节多了一个月,很多农作物也要做好防冻准备,这样一来,这一年的收成很好,也就是财运滚滚的一年了!
何为黄牛起不来呢?老话说,2023年的黑兔年,双春年,是好年,民以食为天,这一年想要财运滚滚来,少不了黄牛的助力。
有两个立春,说明有两个时间适合耕种农作物,那黄牛是帮忙耕种的好帮手,往年只劳作一个立春时节,2023年得做劳作2个,并且还是连着的,黄牛会累得起不来哦!
这里的黄牛,在我们闽南耕种是用黄牛,有些地区是用水牛,所以主要是牛的泛指,不一定得黄色的牛哈!
再者,有两个立春,说明气候就多了一个寒冷的节气,黄牛也是会怕冷的,尤其是在北方会下雪的地区。要一大早就让牛起来劳作,它们也会冷得不想起来的呐!
对此,你们怎么看的呢?感谢围观,期待扩散!
你经历过最羞耻的事是什么?
误闯男厕所,还看到了男同志们在里面嘘嘘。
这是我人生中羞耻到最想钻进地缝的一次。那一次,我和老公从工作地自己开车回我娘家。全程将近1000公里。
中途在服务区下车的时候,我老公先上,我在外面拎着一些吃的东西。打算上完厕所吃点东西再动身。
我一边玩手机,一边等。老公上完出来,接过了我手里的东西。
我头都没抬,眼睛也没离过手机,在我前面刚好也有人要上厕所。于是我就跟着人流,走进了厕所。
刚走进来,一个刚从厕所出来的中年男人正好和我打照面。虽然我眼睛盯着手机,但是眼角有瞟到他一边走出去还一直往我这边瞧。
我当时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老娘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有魅力啊!
脸上刚浮现得意的笑容,下一秒,我就被眼前的一幕给吓得差点晕过去了!
我看到这个厕所与我平时上的不一样!除了有和我们女生一样的有门的厕所,居然还有一排立起来的 *** 池!
更让我尴尬到无地自容的是,那一排 *** 池上正站着几个正在尿尿的大男人!他们神态各异地看着我。有慌忙转身想捂住的,有淡定无所谓的,有还没发现我的存在的,也有看到我后恶心地笑的……
我又羞又尴尬,脸“刷”地一下红了。几乎是看到的同时立马止住了脚步。然后不声不响,装作什么也没看见,赶紧脚下抹油般飞奔出来,转身上了旁边的女厕所。
等我上完出来,我的心还没完全平静下来。一路上觉得丢死人了,真害怕给刚才厕所里面的男人认出来。想到此, *** 脆把外套的衣领竖起来,把半个脸直接埋进衣服里。
老公还在原地等待。我告诉他刚才的“奇遇”,他居然坏笑着问我是不是故意走错的。我没好气地应他:还真是呢!
看来,上厕所真的不能玩手机啊。幸好男人们好说话,没有追究我“ *** ”的责任。换成是男人走错女厕所,遇见这么羞耻的一幕,估计已经被女同志们喊人抓起来了吧?
有人说明年将是最穷的一年?
最穷的参照是哪一年,不好确定,但明年的日子应是不好过的一年。分析如下:
大环境下:【1】全球经济都因疫情受到了影响,很多企业出现了破产,停产或资金链不到位的情况。估计明年经济有困难。
【2】现在大家的希望都在新冠疫苗上,现在新冠疫苗还没有上市,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疫情很严重,如果疫苗上市,明年也是一个疫情过渡期,还有疫苗是不是有效,也是未知。
【3】虽然我国疫情控制住了,但从大的经济环境来看,我们出口的大头都是和发达国家有关。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疫情都很严重。对出口是个打击。
疫情使得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所以我国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
假如疫情得到了控制,恢复生产也需要一个过程 ,明年的出口形势也不会好于今年。
内需消费少分析家们认为疫情后的市场会迎来爆发性的消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消费旺季,反而是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捂出紧了钱包,不敢过多的开支了。
还有大部分人收入的70%都用来买房子,孩子的教育支出,储备养老金,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拿来消费了。
再说,全球经济都受不好,大的消费环境不行,人们对未来的经济持有不明确性,也不敢消费了。
收入下降因为疫情的原因,隔离在家,也没有办法出去工作,虽然国家对疫情在家的人们发放了基本工资,但是对于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人员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做生意的个体户、在小型企业打工的人员都没有了收入来源。
没有收入的家庭还要应付房贷车贷,生活开支一系列问题,所以没钱的有钱的都不敢消费了。
国家层面国家层面来讲,像原来没有疫情时,国家可以收入到大量的税收。但今年国家对于微利小型企业的税收都作了相应阶段的减免。
国家的收入来源少了,出口的产品也少了,今年国家还拿出了很多钱到新冠疫情中贴补,今年是消耗的以年年度的结余,明年肯定也是难过的一年。
我们普通人要做好过紧巴日子的准备。【1】要量入为出,计划开支,多入少出。
【2】充分利用商业打折购买可需东西,这样可节约一部分生活开支。
【3】自己买菜做饭,尽量不在外面吃饭,也能节省不少的开支。
【4】有节俭意识,东西修修补补能用的话,尽量用,不买新的。
【5】可买可不买的东西,还是不买为上。
结束语
只要我们有计划的开支家庭生活,我国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控制,困难都是可以应付过去的。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2023年是兔年?
2023年是癸卯水兔年,农村80岁的老人说 “兔年大晚春,白衣赶青年”,有啥寓意,这种说法靠谱吗?
冬季连着春季,一年一圈,往复循环,很快就会迎来2023癸卯年,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来算,明年是癸卯兔年。众所周知,每个年份除了公历年的记法以外,农历会有对应的生肖,也有一些民俗谚语流传下来。
2023年是大晚春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排序来看,正月应该对应“子”,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古代历法有一定的关系。
自 *** 开天地以来,古人创造出《皇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简称上古六历,每个历法的纪年方式不同,切换时就会产生差异。
《夏历》、《殷历》和《周历》,在春秋战国时期混用,对正月的定义也不大相同,三种历法分别以“寅、丑,子”定为正月。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每个国家采用不同的历法来纪年。
这么定义就有点意思,春节这天落在不同的月份,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位谋略家,游走于六国之间,相当于一年就可以过三个春节。
《颛顼历》将地支的“子”定为正月,为当时秦国所用,到了西汉时期,在《颛顼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历法名称改为《太阳历》,其中更大的改动,就是将正月由“子”改为“寅”,这种记法更符合天象变化,便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最初根据“斗转星移”来制定,斗柄旋转时停在哪个方位,就有对应的节气,也可以用太阳黄经度数来表示。
干支纪年,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这也符合《周易》的辩证法思。寅月是“泰卦”,位于东北艮卦,八卦始于艮,艮纳生门,说明“寅”处于水木之间,天地交泰,故立春乃万物起始,新的轮回已经开始。
寅月有立春和雨水这两个节气,但朔望月只有29.5天,而两个节气之间相差30天,长时间累积,中气和节气的天数产生差异,只能往后推迟,并用置闰月的 *** ,让二十四节气能对应当时的气候。
立春交节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会以寅时作为判断标准,在寅时之前是早立春,若是在寅时之后,就是晚立春。
2023年正月十四晚十点五十八分三十九秒,斗柄停在寅位,太阳黄经315°时,正式进入立春节气。这个交节时间点在寅时之后,所以2023的寅月就是晚立春,刚好是十二生肖的兔年,人们就有了兔年大晚春的说法。
白衣赶青牛出自春牛图在传统观念中,立春代表着岁序之首,万物开始复杂,进入生长旺盛期,农民迎来春耕时节。古时农事会用牛来耕作,下田之前还会举行简单的仪式,希望收获的季节能五谷丰登。
《清嘉录》中就有记载: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意思是将土牛鞭笞成碎片,众人上前分抢,寓为闹春牛。在仪式上,还有男男 *** 用手摸春牛,借此沾上新春的福气,好运伴随自己。民间就有这样一句谚语: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
更具代表性的就是春牛图,上面印着“五谷丰登”或“一本万利”的字样,旁边有十二地支可供参考,下面就有一头春牛,牧童拿着鞭子在后面追赶。
一、芒神
白衣赶青牛这句话,出自春牛图,赶牛的牧童,头上梳着两根辫子,穿着长衣,也就代表白衣。
民间传说,太岁值年更换,于是在立春之前,会将太岁像修饰一番。春牛图中的牧童,头上的两个辫子在古代称簪,手里拿着柳枝鞭赶牛,于是把他当作芒神,别名也叫句芒。
《礼记·月令》中记载:“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句芒传说是一种鸟,属于木神或东方之神,主管植物的发芽和生长,太阳从扶桑上升起,扶桑也归它管。
关于句芒,在春秋时期还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
秦穆公是一个聪明人,想方设法用五张羊皮,将百里奚从楚国人手中赎回,羊皮在他手里不值钱,但是楚国人却视为珍宝。
百里奚回到秦国后,被委以重任,他也尽自己的能力辅佐君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秦穆公得此重臣,便大赦天下,放了牢中300名岐下野人,后来这些人感念他的恩德,曾帮助他打败了晋国。
有一次秦穆公在庙里,见到一只神鸟,正准备逃跑,神鸟却突然说话“不要怕,以你的善行,我再给你十年阳寿,你要爱戴百姓。”
秦穆公赶紧拜谢,问道:“您的尊姓大名?”
神鸟回答:“我是句芒。”
这个神话故事,描述了芒神的形象,但后来更加拟人化,以牧童的外貌出现在春牛图中。
芒神的位置,以及装扮,有着很多的讲究。
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面相为青壮年,象征年支是癸卯兩髻在耳前,象征癸卯年的五行属金手握柳枝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衣服和腰带视为立春日支,青衣白腰帶象征辰戌丑未日每幅春牛图的画法不一样,最主要看牧童和站立的位置,若牧童在牛背上,说明可以省下力气,农民种地也没那么辛苦,若牧童在后面拿着鞭子追打,表示要费尽周折,牛才会耕地。
二、青牛
早在立春之前,人们便要 *** “春牛”,以前受到条件限制,只能用 *** 作,颜色和形状过于单一,没办法体现牛的特点。
后来在材料上改进,用桑木和纸作为材料,由传统手艺人手工打造,花费大量时间,赶在打春牛习俗之前做出来。
农耕社会,农民主要靠牛来耕地,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吃的是草,耕种出来的是五谷杂粮,节省劳动力,与其它牲口相比,牛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种地的主要劳力。
*** “春牛”的过程十分复杂,先用桑木固定,形成骨架,之后再用各种颜色的纸糊上去。
春牛的尺寸严谨,身长为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有365天;牛尾巴长一尺二寸,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牛的四个蹄子,代表一年四季。
古文中关于春牛颜色的定义。
头部的颜色代表年干:青色为甲乙年,红色为丙丁年,黄色为戊己年,白色为庚辛年,黑色为壬癸年。牛身颜色代表年支:黑色为亥子年,青色为寅卯年,紅色为巳午年,白色为申酉年,黃色为辰戌丑未年。牛腹颜色代表年纳音:白色为金,青色为木,黑色为水,红色为火,黄色为土。由此可见,2023年是大晚春,癸卯为阴,牛为青牛,青壮年的牧童穿着黑色长衣,系黄色腰带,鞋裤俱全,双脚穿着草鞋,站在青牛的后面。
写在最后春牛图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的规律,表现了古人心中对丰收的渴望。如今科技发达,判断天气变化,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提前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