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 图 详-周易与易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dmin2022-12-10 01:18:5215

紫薇斗数 图 详,周易与易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呀:《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就像「水果」和「苹果」,「人」和「女人」、「酒」和「茅台」的区别。想要透彻的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经学史。下面我就对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做一个 *** 性的浅说,这个答案就不言自明。

如果嫌长,可以只看黑体字重点。

所谓的「经」,最开始就是指先秦诸子百家纲领性的学术文献。

如《道德经》、《皇帝内经》。

先秦孔子儒家学派,主要传授的【六艺】和相传是孔子整理集结的【六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所以,《六经》是儒家的教科书,那么:

*** ,既然「六经」是「教科书」,就涉及到怎样正确理解 *** 的问题。

第二,因为六经都是比较古老的语言写成,比较晦涩难懂。如最晦涩难懂的《书经》,很多章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两朝。第三,我们知道孔子是有教无类,首次将贵族教育普及到平民阶层,但是,当时贵族和庶人讲的话不一样,而且当时「言文分离」,《六经》都是所谓的【雅言】记载的。

所以,从先秦到明清,就有不少学者为【六经】做阐发、注解、诠释。

在原始【经】的基础上,形成了庞大的「经、传、笺、注、疏、正义、章句」文献。

如《春秋经》除了《春秋》,还包括《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指的就是注释《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夹二家已失传。

正是因为《春秋》 *** 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

汉代汉武帝时候,独尊儒术,儒家大翻身,成为官学,儒生集结整理儒家文献,《乐经》经过秦代焚书和战乱已经散佚,一共也就是《五经》。

当时朝廷设立「五经博士」,比如我们所知的董仲舒是【春秋经博士】。

我懒得打字,引用复旦大学经学史专家朱维铮先生的论述:引自:朱维铮. (2002). 中国经学史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页2

后来加上《孝敬》《尔雅》……等儒家著作,唐代形成了《九经》,宋代产生了《四书》的概念,到明代形成了所谓的《十三经》。

综上所述:

1、汉语中的【经】、【经典】,广义上指诸子百家的核心学术文献,狭义上就是专门指儒家的传授讲学的文献,古人读书的「教科书」。

紫薇斗数 图 详-周易与易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后世【经典】的意义进一步的泛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时间的沉定的传世之作就是【经典】。

2、先秦的儒家文献【经】按照文献性质可以分为六类:《易》《书》、《诗》、《礼》、《乐》、《春秋》。

3、到汉代《乐经》失传,经过儒生整理儒家经典就只有五类,也即《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也有说《乐经》被编入《礼经》中。

那么,《五经》或者《六经》这几类文献分别是怎样的性质呢?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做过定义,我引用以下几种:

先秦 《庄子》: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汉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汉 扬雄《法言》: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概括归纳,我还是引用顾颉刚先生的:

引自:顾颉刚. (2009). 中国史学入门(大家小书). 北京出版社.页28-37如果你还是一头雾水,我就用最简单易懂的话,归纳一下《五经》文献性质:

《易经》是占卜术数之书,相当于上古的「自然科学」一类的文献。

《书经》是记录上古君王言论的文献,相当于 *** 讲话,比如《 *** 文选》之类的文献。《尚书》的称谓是汉代才有的。

《诗经》是上古各个诸侯国中广为传唱的诗歌,相当于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

《礼经》是记载上古国家制度、礼仪规范的文献,相当于今天的宪法之类的文献。

《春秋经》就是记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知道了经学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再来谈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易】之思想的核心就是八卦,八卦的创始人,传世文献记载不一,多认为伏羲所创。

当然伏羲是传说人物,肯定不足信,不在讨论范围之类。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我们常说【三易】,也即夏、商、周三个时代的:《连山》、《归藏》、《周易》。

【三易】之间的区别说简单一点,就是夏、商、周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占卜 *** 。一般人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想知道更学术一点,我还是引用专家的论述:

引自:徐敬修. (1926). 经学常识. 大东书局.页12-14由于《连山》、《归藏》失传已久,所以,现在说【易经】就等于是说《周易》。《周易》相传是文王姬昌所做,《周易》又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前面说了,【传】是对【经】的注释和解读。

《汉书 艺文志》的对《六经》排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所以《易经》是群经之首。

紫薇斗数 图 详-周易与易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那《易经》为什么是「群经之首」呢?

因为《易经》是中国人最原创、最古老的哲学思想,贯穿中国思想史几千年,后世的儒家、中医、道家等各种思想体系,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易经》。

所以,《易经》相当于西方人的古希腊哲学,犹太人的《摩西五经》,印度人的《吠陀》,是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和思想之源。是我们这个民族区别其他民族最根本的地方。

----------------------------

综上所述:【易经】是一个抽象的 *** 概念,指八卦卜筮之类的所有著述,包括【经】和为【经】作的传、注。《易经》包括【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散佚丢失,只剩下《周易》,那么《周易》就和《易经》等价了。《周易》是周文王姬昌的占卜著述,后世为详尽的阐发其思想,为之做的「传、注」就叫做《易传》。

这就好比:

一个家庭(易经)中有弟兄三个(三易)。老大(连山)、老二(归藏)都丢失,只剩下老三(周易)。那么,老三和老三的生的儿子(易传)无疑就能代表这个家庭。

金不换骨髓歌每句详解?

“金不换骨髓歌”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以月令取用定格。

《子平真诠·论用神》云:“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干配月令地支,而生克不同,格局分焉。”《渊海子平·宝法之二》云:“子平之法,以日干为主,先看提纲为重,次用年日时合成格局,方可断之,皆以月令为用……”意思就是:所谓“用神”就是月令中可以用来定格之物(参阅笔者“论用神”一文),而不是什么起扶抑、调候、通关等作用的平衡八字五行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没有这种用神)。也正因为用神只是月令定格之物,所以古人才反复强调“八字用神,专求月令”,“先看提纲为重……皆以月令为用。”

我们看“金不换骨髓歌”,从 *** 句“甲日子提为印绶”起,到最后一段“贵日生来亥月中,伤官水木总相同”为止,在依次论述十天干于十二地支如何取用定格时,无一不是在“皆以月令为用”。

“甲日子提为印绶”的意思,就是甲木日元生于子月,即取子中癸水为用神定为印绶格。这在《渊海子平·继善篇》里解释得很清楚:“取用凭于生月……用者,月令中所藏者,如甲木生于十一月,乃建子之月,就以子中所藏癸水为用神……其余以此类推。”我们看到的“金不换骨髓歌”,就正是如此“以此类推”地从甲木生于子月为印绶格说起,一直说到癸水生于亥月为伤官格的。

一般的现代命理学者可能会问:癸水生于亥月,不是阳刃格吗?怎么说是伤官格呢?然而,我们去查看《渊海子平·论阳刃》一章,里面却赫然写着:“癸生人,阳刃在丑。”在后面有关论述阳刃格的文字中,我们也找不到癸水生于亥月为阳刃格的说法或命例。另外,我们在《三命通汇》、《神峰通考》、《子平真诠》等经典命籍里也找不到有关依据。这就是说,现代流行命理中的癸水在亥为阳刃、乙木在寅为阳刃、丁火在午为阳刃等规定,是现代命师自以为是的杜撰,在古典命籍里是没根没据的。“金不换骨髓歌”之所以要将癸水生于亥月定为伤官格,是因为遵循了“皆以月令为用”的子平正宗法则,而月令亥水中所藏的壬水与日元癸水为同类五行,不能取作用神,故只能取其中的甲木伤官为用定格。

二、结合命与运论命

《子平真诠》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论格最精的一本古典命籍,当然它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论格时只论格而不参与考虑大运,这便是其不足之一。其实,有些八字格局是很好的,但若大运差则贵气尽失,例如四个壬寅的八字,男命走顺运就很好,大富大贵者十有 *** ,而女命走逆运则好不起来,不贫不贱者百无一二。如果我们仅仅凭格局下断语,恐怕出错的几率就会很大。

《渊海子平·宝法之一》所介绍的子平 *** ,是将命与运结合而论的。 *** 简单而实用,“其法曰:逢官看财,逢杀看印,逢印看官。”《碧渊赋》进一步解说道:“逢官而看财,见财而富贵;逢杀而看印,遇印以荣华;逢印看官而遇官,十有九贵;逢财忌杀而有杀,十有九贫。”这里说的“看”,是既看八字也看大运。“金不换骨髓歌”的论命 *** 就是如此,比如四个壬寅之命,它就说:“壬水如逢寅月生,食神相旺亦相应,南方运气增财帛,有杀终须播姓名。”意即:壬水生于寅月属于食神格,食神喜见财星,所以说“南方运气增财帛”,如果是女命就不会运走南方,也就没有富贵可言。如果八字或大运有杀呢,则构成食神制杀格,富贵而有声名。

我们再看开头一段:“甲子日提为印绶,顺行不似逆行高,官多杀盛东为美,午未相逢总徒劳。”甲木日元生于子月的印绶格,为什么“顺行不似逆行高”呢?因为逢印看官嘛,只有大运逆行,才走西方官杀运,杀印相生而功名显达,而顺行东南运则为比劫食伤,自然就失了贵气,所以顺行不似逆行高啊。但是如果命局中官多杀盛呢?则又宜行东南运,使比劫与食伤合去或制掉过多的官杀而清格,故而说“官多杀盛东为美”。至于“午未相逢总徒劳”一句的意思,则指午冲子,未害子,坏了子水印星,破了格局,杀无印化而攻身,所以万事徒劳。这里将命运结合起来论印格,有无贵气可以照推不误,有的甚至可以一目了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实用的算命 ***

三、思路清晰,技法纯正。

“金不换骨髓歌”以十天干配合十二月支逐一定格论命,将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种种格局用月令一线贯穿,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技法也是很纯正的。不像现在的流行命理取用定格,同一个八字,这本书上取这种用神定这种格,那本书上取那种用神定那种格,实在是有点乱取一通啊。

“金不换骨髓歌”中的取用定格 *** ,与《五言独步》、《四言独步》也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四言独步》论取用定格:“先观月令,论格推详,以月为主,专论财官……去留署配,论格要精”;《五言独步》则云:“有杀先论杀,无杀方论用,只要去杀星,不怕提纲重……得一分三格,财官印绶同。”这都是“皆以月令为用”并以官杀为先的取用定格之法,“金不换骨髓歌”虽然没有这样明说,但却是这样做的。如在论建禄格时,《四言独步》云:“月令建禄,难招租屋,一见财官,自然发福”;《五言独步》云:“建禄生提月,财官喜透天,不宜身再旺,惟喜茂财源”。“金不换骨髓歌”则云:“乙木提纲值仲春,财官有气亦超群,火金土运皆为美,白手兴家迈等伦。”三者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即:建禄格喜有财官为用,大运走印比则减福力。建禄格因为月令是比劫,没有用神,所以难以继承父母的房产钱物,多为白手兴家之命。

与《四言独步》相比,“金不换骨髓歌”的技法显得更为纯正。何以见得?我们看《四言独步》,一会儿说月令,一会儿说日子,才说“壬日申提”,接着就说“癸干未月”,刚言甲,又言庚,不按顺序出牌,想到哪说到哪,使初学者如入八阵图中,莫名其妙。再说啊,《四言独步》还收罗了一些奇格异局,如“天元一气,地物相同,人命得此,位列三公。八字连珠,元神有用,名利必重。金神带杀,身旺为奇,更行火地,名利当时”等,把“天元一气格”、“八字连珠格”、“金神格”等,说得神乎其神。其实,四个癸亥、四个戊午的天元一气格,都不是什么好格局,命主是决不会位列三公的。八字连珠格与金神格,如果组合不佳,格破相损,也是不会名利必重的。例如紫微斗数名家堃元先生之命:壬午 癸丑 甲子 癸酉。就属于金神格。但在中年走火运时却名利乖张,一塌糊涂,并没有“金神入火乡,富贵天下响”之应。即此可知,《四言独步》虽然是命理杰作,也还是有不少垃圾货的。

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是古先贤认识宇宙自然万物的方 *** ;是古代中国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哲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人类蒙昧的智慧启蒙。随着现代对国学认识的的不断深入,人们益发认识到其辩证逻辑的严密性,也益将认知其睿智的科学性。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将宇宙万物按形态、原素、属性及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统一分类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及阴阳内。可以说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为以简驭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 *** 。影响了我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数术学、命理学、中医学、音乐、武学、兵学及化学甚至宗教学等。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所以人们总结出: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方位北方,味咸。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方位南方,味苦。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方位东方,味酸。金具有收敛、肃杀之性,方位西方,味辣。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方位中央,味甜。五行的对应关系见图表。

历代论述五行的著作很多。我国隋朝的萧吉在594年所写的、献给隋朝皇帝的《五行大义》一书,被研究中华文明史的李约瑟博士认为是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书籍。是隋以前五行理论集大成者。全书为五卷,其以科学的态度 *** 论述五行、干支、大衍、纳音、九宫数等阴阳五行知识。

而序言备述妙理,精彩绝伦,言简意赅。下面摘录片段,以飨读者: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矅;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

是以圣人体于未兆,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事即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纪,象则可形。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知,则龟筮也。龟则为象,故以日为五行之元。筮则为数,故以辰为五行之主。

若夫参辰伏见,日月盈亏。雷动虹出,云行雨施,此天象也。二十八舍,内外诸官,七曜 *** ,星分岁次,此天之数也。山川水陆,高下平污,岳镇河通,风回露蒸,此地之象也。八极四海,三江五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此地数也。

礼以节事,乐以和心,爵表章旗,刑用革善,此人之象也。百官以治,万人以立,四教修文,七德阅武,此人之数也。因夫象数,故识五行之始末。…… 该书治学严谨,旁征博引。引用文献总记173种之多。由于部分引用原文的佚失,也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虽然《五行大义》理法精妙,因不过是汉儒余论,可知萧吉所述的五行理论汉儒已有涉猎。汉代的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在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将儒家思想杂以阴阳五行说,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形成帝制神学的新儒学。使之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可见汉儒对阴阳五行学说经过了整理和吸收。

阴阳五行说作为一个 *** 的学派曾在先秦兴起。其创始人是齐国人邹衍。(前305-前340)其主要思想是整理了前人的阴阳和五行理论,创建阴阳家。 阴阳即中国古人对宇宙中互为悖反的两种物质或性质的一种概括。比如:天地,上下,前后,男女,有形、无形等。

《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及“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论述。《易传》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等描写。邹衍一脉相承。在五行学中化用五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即五德相胜说,即五行相克。邹衍的学说对其后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有一定影响。后世认为阴阳家属道家支派。其思想溯源是稷下学派,代表典籍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管子》等。属皇老一脉。因此五行学说一般推为黄帝所始。

但种种迹象表明五行学说创始人指向距今七千至一万年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传说伏羲的母亲在华胥氏之国,踩雷神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蛇首人身,有圣德。伏羲氏观象定八卦,一拟太极,一画开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庖厨。龙瑞,以龙记官。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

在伏羲众多贡献中,伏羲画卦居功至伟。《古三坟》: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向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三家注史记三皇本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可见古籍中的记载虽略有不同,但两个事实清楚。一伏羲氏首画八卦。二伏羲画卦时期,有龙马出现,龙 *** 身上图文为河图。伏羲依之,而画出了八卦或者是直接画的河图。无论怎么解释一点可以肯定伏羲氏对河图是了然的,掌握的。后洛水中有灵龟出背上图文为洛书。所以如果对易学有些了解可以大致推出伏羲氏应当是掌握了河图和洛书的。

河图洛书文化被易学家公认为阴阳五行数术之源。河图中圈点仅有1——10的数,正合五行、阴阳。图中以白圈表阳,为奇数,可代表天。以黑点表阴,为偶数,可代表地。天地五行合于阴阳五方。一与六居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居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居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居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居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注意这里五行的顺序与前文所述《尚书》所记五行的顺序一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数字的含义。生数:1、2、3、4、5。成数:6、7、8、9、10。五行数:5。天干数:10。三五数:15。天数和:25。地数和:30。天地总数:55。您可以悟出四季的变化规律,找出历法的天数,月数、季度数。

用25×2=50为大衍之数。 用30×2=60为花甲之数。这里可以得出五行化合的河图占位,还可以看出五行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与玄武、青龙、朱雀、 *** 的对应关系等等。可以参出很多易理。洛书可以翻成数字图:

图中橫、竖、斜相加都等于15。为世界最早最完美的数独。您可以论证洛书的完美玄妙。15也等于河图的中央数和。在洛书中,以5为中心,1,6与3,8及4,9和2,7四组五行生成数依次分布,十分有趣。洛书的总数和为45。洛书的总数和45加上河图的总数和55等于100。您于是论证了圆满。

这里面可以总结出许多有趣的数字和易理留给您参悟。下面附带 说一下八卦和五行的的对应关系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八卦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巽代表风;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泽,乾代表天。则乾兑属于金,坎属于水,巽震属于木,离属于火,艮和坤属于土。

八卦的不同排布,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按五行相生排列的。而先天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则是按八卦相生的次序排列的。这里涵盖的内容庞杂,容有志者余后讨论。

河图和洛书又称为无字天书。如果您能穷尽其中之理,您就是 *** 智慧的人。伟大啊中华文明!伟大啊至圣羲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