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女-为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庚寅女,为啥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了解更多天地人神鬼的故事与来历,请关注闾门工作室。
天地之神·太岁神—「天地人神鬼图鉴系列·十二生肖起源于此?
闾门工作室 2017-12-11 10:41:13旧时风俗太岁神为门神之一(其形象类似赵公明,见文章尾部插图),故事源自《封神榜演义》中的尹郊,殷郊为纣王的太子,因生下时为一团肉球,被视为不吉而弃于荒野,故而得名殷郊,后助周武王讨伐纣王,被姜子牙封为太岁神。
丁酉年的值年太岁
据《神枢经》记载,太岁的职权是“率领诸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岁成功。”《黄帝经》又称:“太岁所在之辰,必不可犯。”据说太岁常常化作肉团状物,藏行踪于地下,若不避太岁之位强行破土,遇之者有灾厄,故有俗语称“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找死”
据《广异记》称,异宁州人掘地,得到一个方状性的物件类十余大类赤菌,有数千只眼,其家不识,有一胡僧告之曰:“此乃太岁也。其人速埋之,但仍不能免祸患,一年之中家人几乎丧尽。有有一即墨人,掘地得肉块大如米斗,蠕蠕而动,遂填其坑,肉块随填而长出,一夜之间便充塞于庭,其家兄弟奴婢数天之内尽皆暴毙而亡,唯一女侥幸存活。
太岁肉
前些年,我国陕西、河北地区相继发现地下怪肉,其中河北完县李司庄的“怪肉”是专业钻井团队从117米的地下钻出来的,据研究,他可能是一种罕见菌类,生长迅速,富含红色素,村民有取而食之者并未见异常。
其实,太岁神的真正来源是木星,木星古称岁星,又称太阴、太岁星,古人相信每年农作物的收成与木星有关,春秋时代《记倪子》一书就认为木星十二年一周对地球气候有周期性影响,笔者认为十二生肖便是起源于此。
有趣的是,木星的亮度在远古可能发生过突变,那时它的亮度甚至超过了日月,因而东南方的远古神话传说中都非常崇敬木星。
其实,在传统文化里面太岁神属于土家眷属,有六十位之多,都具有名姓,在泉州天妃宫供有甲子殿,供奉的便是太岁神,每年正月更换星君到主位,背后是斗姆元君,两位胁从是廉贞和破军两位星君,这是因为有在内则外廉贞,在外则为破军的说法,是命理学说、道法很重要的辨别 *** 。
另外,道家以前要建房子有出地煞的法术,即通知地下生灵因此处要居住人,所以通知限期它们迁徙搬家。据说老一辈传说,建庙或祠堂的时应用此术,一时间有蛇、蚯蚓、蜈蚣、老鼠等动物出走逃窜。此术古来有之,现在难得听闻,估摸着是不是杀气太重,后世修学的人资质心性不好,此术已经很难得见了。
六十太岁星君的姓名
版本一
甲子金辨 乙丑陈才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素 壬申刘旺 癸酉康志 甲戌訾广 乙亥吴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龚仲 庚辰章德 辛己郑祖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嵩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堂 己丑潘佑 庚寅邬桓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徐斝
甲午章诚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康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焘
庚子卢超 辛丑汤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诚 乙巳吴遂
丙午文哲 丁未缪丙 戊申喻志 己酉程实 庚戌猊秘 辛亥叶坚
壬子丘德 癸丑林朴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傥 庚申毛梓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克 癸亥卢程
版本二
岁君解厄延生法忏-道藏辑要
甲子金辩 乙丑陈林 丙寅沈兴 丁卯耿章 戊辰赵达 己巳郭灿
庚午王清 辛未李熹 壬申刘玉 癸酉康忠 甲戌詹广 乙亥伍保
丙子郭嘉 丁丑汪文 戊寅曾光 己卯方仲 庚辰董德 辛己郑祖
壬午陆明 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 乙酉蒋崇 丙戌白敏 丁亥封济
戊子郑镗 己丑潘佑 庚寅邬柏 辛卯范宁 壬辰彭泰 癸巳时斝
甲午章嗣 乙未杨贤 丙申管仲 丁酉唐杰 戊戌姜武 己亥谢焘
庚子卢超 辛丑杨信 壬寅贺谔 癸卯皮时 甲辰李成 乙巳吴遂
丙午文祈 丁未缪丙 戊申俞昌 己酉程宝 庚戌倪秘 辛亥叶坚
壬子邶德 癸丑朱雍 甲寅张朝 乙卯万清 丙辰辛亚 丁巳易彦
戊午黎卿 己未傅傥 庚申毛粹 辛酉石政 壬戌洪克 癸亥卢经
历史上还发生过哪些大规模战争?
谢谢邀请。
问一战和二战之外,世界历史上还有哪些大规模的战争,咱们首先要界定下“大规模战争”的标准。在鄙人看来,大规模战争,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兵力规模。大规模战争参战的兵力数量要多。当然,随着历史演进,人口增长,军队增多,古代的战争兵力一般较少,标准可以适当放低。但不管如何,几万人这个量级的称不上大规模战争。
其次是参战国家。大规模战争参战的国家要多,只有两三个国家参加的兵力再多也排不上。再者,大规模战争还必须是有强国参加。否则一群战五渣打来打去,没啥意思。比如非洲的刚果金内战,有八个非洲国家的黑叔叔军队参加了,没人对这种大规模战争感兴趣吧。所有内战为主的战争,比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国解放战争等都不算。
第三是战斗时间长,烈度大。只持续几个月的肯定算不上,至少得持续两三年以上。
下面先就这几个标准看看二战和一战。它们是当之无愧的 *** 和第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5年8月。即使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算起,也持续了整整6年。如果以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算则持续了8年。战争卷入了60多个国家,当时世界上的所有强国几乎悉数卷入(仅有欧洲的二流强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置身事外)。各国总共动员了1亿多军队参战(仅苏军就动员了3000多万人)。战争产生的军民伤亡,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在1亿-2亿之间。各种新式武器也在二战中出现和发展。战火席卷了欧洲、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也波及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和大洋洲,确实是人类空前绝后的大规模战争。
*** 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持续了4年多。战争卷入了当时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包括八大列强(英美法德日俄奥意)、两大弱国(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各国总共动员了6500万军队参战,军队战死近1000万人,平民死亡数百万,受伤者1000多万。战火主要在欧洲 *** ,也包括亚洲、非洲部分地区和大洋。一战规模比二战小一圈,但依然是罕见的大战。
要选择其他符合要求的战争,需要明白一点:如果我们把中国古代多数战争看做内战,很少能找到符合要求的。而西方在罗马时代之前,参战方的数量往往极少,罗马时代之后,中世纪各 *** 队数量相当有限,一般几万人就罕见的大军。故而,基本只能从近代以后找。
(1)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1618年爆发,1648年结束,是史上 *** 次全欧洲战争。当时整个欧洲的强国几乎全部卷入,以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和西班牙为一方,反哈布斯堡的波西米亚、丹麦、瑞典、英国、法国等为一方,在德意志土地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血战。参战各国前后动员了近百万军队,不但在战场上有大量死伤,而且使得数倍于此的民众惨死于战火。据估计30年战争一共造成了800万人死亡,几乎接近一战,使得德意志帝国的人口丧失了三分之一。战争结果是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德意志丧失了 *** 领土,完全沦为一个地理名词。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1年爆发,1714年结束,持续13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被选为西班牙国王,英国、哈布斯堡王朝、荷兰等国为了阻止法国和西班牙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而发动战争。战争中各国动员兵力达百万之众,造成的军民死亡人数约为50-100万人。战火不但在欧洲 *** 燃烧,也波及到了北美,英法殖民军相互攻击。最终结果法国、西班牙失利,路易十四 *** 承诺西班牙和法国永不合并,且割让部分西班牙领土给奥地利等国。
(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于1740-1748年展开,原由是德皇兼奥地利公爵查理六世病死后,其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位,普鲁士、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皮埃蒙特、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拒绝承认其继承权,而英国、俄罗斯、波希米亚王国、匈牙利、荷兰、波兰立陶宛等则支持,为此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战争。由于此时武器更新换代,加之作战主要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全力动员,其余各国打酱油居多,因此战争兵力比之前两次大战有所下降。马丽娅 *** 大约有20万军队(10万奥地利军和10万匈牙利军),对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拥有8万精兵,加上法国及德意志诸侯兵力大约也是20万左右,故而双方总动员兵力大约为50-60万。战争主要围绕德意志领土展开,也在北美有波及。最终结果,双方基本战平,奥地利成功维护了马丽娅. *** 的地位,普鲁士则夺取了西里西亚等肥沃领土。
(4)七年战争。
7年战争在欧洲爆发于1756年,结束于1763年,而早在1754年就先在北美点燃了战火,导火索正是乔治华盛顿作为英国代表向法国挑衅。欧洲 *** 的强国全部卷入战争,其中英国、普鲁士、普鲁士等为一方,法国、俄罗斯、奥地利、西班牙、瑞典等为一方,德意志中小诸侯大部分加入奥地利一方,少部分跟随普鲁士。战火在欧洲 *** 主要围绕普鲁士及其周边展开,在美洲则是英国向法国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战争各国动员的兵力远远超过十年前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各大国常年保持军队在20万以上,各国总动员兵力100多万。战争造成了约100万人的死亡。仅普鲁士就有18万人战死疆场,平民死亡高达50万。战争结果,普鲁士付出惨重代价,但避免了 *** ,确立了中欧强国的地位;英国是更大的受益者,法国是更大的失败者,前者夺走了后者的大量殖民地,包括加拿大。
(5)美国 *** 战争。
爆发于1775年,结束于1883年。七年战争中,英国在北美打垮了法国殖民军,于是英国自己的殖民者失去威胁,开始闹 *** 。英国 *** 出兵 *** ,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则增援美国打击英国。而德意志不少邦国分别向两边提供了雇佣军。这次战争参加的国家不少,兵力规模却不大,毕竟远跨重洋。美国正规军不过4-5万人,民兵30多万,法、荷、西等 *** 队加起来不过几万人,英军前后调度的总兵力也不到10万。即双方加起来只有不到20万正规军和30多万民兵。战争结果,反英联盟取得胜利,美国 *** 。战争中美军伤亡约3万人,英军伤亡约5万人,加上民兵和法、西、荷军队伤亡,总伤亡(不是死亡)也不过10多万人,还不到前几次大战的零头。但影响确实巨大。
(6)法国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
1792年法军与普奥干涉军交战为开始,1815年拿破仑退位为结束,前后持续20多年。战争基本是法国打欧洲的格局。战争中,法国及其仆从国(如波兰、莱茵同盟、意大利等)总共动员了100多万大军,而站在法国对立面的英国、 *** 、奥地利、普鲁士、瑞典、比利时等动员的兵力更超过此数(仅战争末期, *** 沙皇号称拥有60万大军,普鲁士、奥地利的军队都在20多万以上)。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例如拿破仑60万大军入侵俄罗斯,就损失了九成以上的兵力。据估计,整个战争期间,一共有700万以上的军民伤亡。战争结果,代表革命的拿破仑政权被摧毁,但法国再也不会回到封建时代,全欧洲也被拿破仑的旋风扫荡,封建秩序开始崩溃,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6.5)苏俄内战:尽管苏俄内战中,英法美日等14个协约国出动了近百万大军干涉,但外国干涉在苏俄内战中不占决定性因素,这里就排除了。
(7) *** 战争
以 *** 半岛内战开端,随着两大阵营的不断加入而扩大,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 次大规模交锋。战争一方为 *** 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苏联空军,另一方为美国为首,韩国为主力,包括英法等16国的“ *** 军”。这是一次五常国家全部出 *** 大战。双方在战场上保持的更高兵力均有100多万,算上轮番上阵,则先后参战总兵力在四五百万以上。战争结果,中国伤亡近40万, *** 伤亡约60万,美国伤亡近20万,韩国伤亡90万。双方在战略上打成平手。不同之处是 *** 半岛维持 *** ,新中国则宣告了新的时代。当然, *** 战争唯一的局限是战场范围太小了。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兵力最密集的一次大战吧。
*** 真的是杨贵妃的后人吗?
日本著名女影星 *** 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 *** 不仅姓杨,而且是浙江三门杨明州在日本山口一系的后裔。
在东海之滨、浙江省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有个叫溪头杨的村庄,据最近浙江三门县 *** 外事办三门裔海外人才和知名人士调查显示:这个村是 *** 祖根宗源的发源地。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笔者翻开《石林杨氏宗谱》。在这本宗谱第七页有这样的记载:“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据考证,台州杨明州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在乘船去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失踪,同行的还有张五官。杨明州的历史之谜在此定格。
357年后的1986年春,日本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古坚义道先生、日本蔬菜采购公司驻沪办事处山口光友先生来杭州寻祖,携带一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修的杨氏宗谱,其一世祖宗为杨明州。据其祖上流传:杨明州家住浙江沿海的一个姓杨的村落,村前有一条溪流,杨在赴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后,在海上飘流28日,最后飘到琉球八重山,才得以脱险。此后,杨明州定居在琉球。
杨与难友张五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张五官因此做了仿明朝中国官学机构的“明伦堂”的“训诂师”——汉文经典教授。顺治五年(1648年)张五官去逝,杨明州继任。杨明州在琉球成家立业,生二子一女,长子春枝是日本古坚一系的小宗祖,次子春荣则是山口一系的小宗祖。古坚和山口的姓当是以后变更的。春枝之子联桂仍以杨氏为姓,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使中国,当年病逝,葬于通州张家湾。
康熙皇帝曾遣使致祭。根据祖上流传线索,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把寻根访祖的目标重点定在杨氏较为集中的温州和台州沿海地区。经寻访筛选,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临海、三门沿海姓杨的村庄。临海市博物馆会同三门县志办杨道义等,先从临海杨氏查起,顺藤摸瓜,发现临海杨氏是从三门亭旁迁入,而亭旁杨氏则从宁海黄坛而来。因元代黄坛杨镇龙 *** ,被元军毁村,族人四散迁出黄坛,其中一支定居三门,至此杨氏宗亲脉络已经清晰。在黄坛查找宗谱时,查出杨森长子杨鸣州,字应求,明万历庚寅(1590)七月初九出生,时尚未娶。虽然杨鸣州的排行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基本相同,杨鸣州与杨明州同姓,但有一字之别,出生年月也不同,这一发现未能得到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的认同。三门县外事办及县志办等同志继续根据杨氏宗谱的脉络寻根访祖,终于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石林杨氏宗谱》第七页找到“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这不仅与祖上流传下来的线索吻合,也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一致,而且根据“字”与“号”的分析,与杨明州受过良好教育的事实也吻合。同乡张五官则在《宁海清潭张氏大宗谱》中也找到他的名讳。经台州市地方志研究人员论证:三门杨明州确系日本杨氏宗谱的一世祖宗,这一寻根结果得到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的认同。
1998年2月,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重入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石林杨氏宗谱》,正式认祖归宗。
楚辞之祖原诗?
离 ***
先秦 ·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 *** 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康熙帝是怎么死的?
关于清圣祖康熙帝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传说最广的莫过于清世宗雍正帝弑父篡位说了。这种说法最初源自于雍正年间曾投书撺掇岳钟琪 *** 的那位曾静,大概其说的是:“康熙帝晚年病重,时为雍亲王的雍正帝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帝服用过后不久便驾崩了!”
雍正帝弑父篡位说的疑点弑君这种事情,历朝历代的弑君篡位者无一例外都在极力撇清嫌疑。通常情况下都是假手他人,能够掩饰干净 *** ;即便无法掩饰,也可以将责任一推六二五,拿直接下手的人当“替罪羊”!恐怕没有谁会愚蠢到自己亲自下手。如果按照曾静的说法,雍正帝给康熙帝进一碗参汤,康熙帝喝完后就挂了……那么,不用说,雍正帝肯定是 *** 嫌疑人!连曾静这样的乡野之人都知道了,看起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问题来了,彼时雍正帝还没有正式即位、更加没有机会清洗政敌,而且康熙帝重用的旧臣有不少也还在台。如果雍正帝公然弑父,只要有人传出去,允禩、允禵这些人立马就可以占据道德制高点、指责雍正帝弑君!即便隆科多控制了京师内城九门,可京畿驻军呢?雍正帝不可能完全控制,康熙帝也不可能让他完全控制!还有允禵的十几万大军呢?打着“讨伐弑君叛逆”的旗号,还是有相当号召力的!谁敢保证各地八旗、绿营驻军不会响应?形势远不是后来雍正帝“合法”即位已成事实的情况下,允禵师出无名可以相提并论的。允禵后来之所以无法带兵回京,后援受制于年羹尧是一个原因,但雍正帝“合法”即位已成事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各地驻军、包括允禵带出去的那十几万人不可能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陪允禵趟这一趟浑水。可雍正帝弑君,情况就不一样了,允禵瞬间就可以借此将所部全部煽动起来!再加上各地驻军中康熙帝的一些旧臣响应,雍正帝还能不能当上皇帝,恐怕就很难说了。
因此,雍正帝弑父篡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便弑父,恐怕他也不可能自己亲自下手!可问题又来了,晚年的康熙帝虽然病了,思维却还是比较清楚的。面对儿子们争斗愈演愈烈的情形,他难道就不怕谁来一出“玄武门之变”吗?能不有所防范吗?至少自己身边的人,康熙帝都要用绝对信得过的,不是吗?雍正帝如何下手?很难!几乎不可能。
至于《圣祖实录》中所说的什么雍正帝曾奉旨祭天,有人就此认定这里面存在时间差、雍正帝没有 *** 时间之类的问题,这里就不去多说了。后来雍正帝已经成为了皇帝,他愿意怎么修改《圣祖实录》都可以,这根本不能作为证据。
意大利人马国贤的回忆曾经在清宫服务的意大利人马国贤后来回忆说康熙帝驾崩当日“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马国贤是意大利人、是客卿,他和皇子们没有利益关联、没有理由撒谎,他的回忆应该是真实的。很多人就此认定,雍正帝弑父,从而引发了内讧。可问题是,在场的皇子当时并没有被杀的。如果雍正帝弑父引发了内讧,雍正帝为了 *** 灭口,恐怕也不可能让这些人活着走出畅春园!可这些人都活着走出了畅春园,而且事后没有任何人提及雍正帝弑君之事,包括雍正帝的政敌允禩等人,这就非常奇怪了。那么,只有一种解释,雍正帝根本没有弑父,马国贤所听到的“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很可能只是部分皇子因为质疑雍正帝即位而与之发生的争执,与所谓弑君无关!毕竟马国贤并不在康熙帝身边,他也只是在外面听到动静而已,不是亲眼所见,同样不能作为雍正帝弑父的证据。
既然雍正帝弑父篡位说不能成立、或者说证据不足,那么康熙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圣祖实录》的记载前面说了,雍正帝即位之后作为皇帝,他愿意怎么修改《圣祖实录》都可以,这个东西根本不能作为证据。那么,本人为何又要提及《圣祖实录》呢?诚然,雍正帝即位之后的确可以想怎么修改《圣祖实录》都可以,但大家都能看见的、无关大局的东西,他恐怕还不至于胡乱颠倒黑白。《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之后,康熙帝“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
康熙帝晚年所患疾病分析根据《圣祖实录》中的记载,我们单纯从医学角度对康熙帝的病征作一个简单分析。“心悸几危”,说明康熙帝本身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临床上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脏、高血压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出现这样的病征。“右手失灵”,说明康熙帝很可能存在局部脑梗死之类的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这同样与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性疾病相关。“腿肿”,很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下肢水肿是肾功能障碍一个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当然,心脏、肝脏疾病有时候也可能引起,但肾脏疾病可能性相对较大。再联系康熙帝年轻时的画像比较“富态”而晚年的画像异常清瘦来看,康熙帝很可能还患有糖尿病之类的疾病。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暂时没有找到相关实证。如果康熙帝真的患有糖尿病,那晚年肾功能出现问题也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手颤头摇、观瞻不雅”,这个描述非常笼统,很难说是什么具体疾病。有可能是原发性震颤之类遗传性疾病,但缺乏遗传学证据;也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综合征”之类。清王朝的皇帝中并没有原发性震颤的家族聚集现象。因此,个人更倾向于晚年的康熙帝可能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
康熙帝到底怎么死的综合以上所分析的结果,康熙帝晚年很可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性肾脏疾病等多种老年性疾病,而且还可能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试想,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患有以上这一系列疾病,不要说是在清朝,就算在医疗水平发达的现而今,突然死亡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再联系康熙帝临终前下令召集皇子们到畅春园交代身后事来看,康熙帝似乎并不是突然暴毙,而是“有预感”的。换言之,康熙帝很可能是死于多种疾病引发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个年龄段、身患那么多疾病,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由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康熙帝是寿终正寝、正常死亡,根本不是突然暴毙,更加不是被 *** !话说回来,如果雍正帝想要弑父篡位,大可以早一点下手,干嘛非要等到老爷子交代身后事时才下手?如果老爷子彼时下令传位给了别人,岂不是徒增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说雍正帝弑父篡位之人可以休矣。虽然无法确认雍正帝是否为“合法”继承皇位,但是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雍正帝没有弑父篡位!康熙帝很可能是死于多种疾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属于正常死亡、寿终正寝,根本不是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