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地调动 紫薇斗数-有人说诸葛亮精通奇门遁甲
工作地调动 紫薇斗数,有人说诸葛亮精通奇门遁甲?
诸葛亮五十三周岁,忽生“疾病,卒于军”,我们不能说诸葛亮早逝,但诸葛亮纯粹是自己把自己给累死的,却一点都没错。
“知恩必报,一诺千金,尽忠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一、诸葛亮是知恩必报、一诺千金之人,其忠义远超关羽
刘备托孤的时候就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深知诸葛亮的能力,而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大权在握,也有自立的条件。
但是,诸葛亮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的忠义和诚信。
有人曾污蔑诸葛亮,如果孙权可以人尽其才,重用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早就投靠孙权。裴松之愤然驳斥,“关羽为曹公所获,遇之甚厚,可谓能尽其用矣,犹义不背本,曾谓孔明之不若云长乎!”
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对蜀汉一直是忠心耿耿,又受刘备托孤之重,时时刻刻挂念着刘备生前光复汉室的心愿。在北伐之前,诸葛亮对刘禅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是在用生命践行对刘备的诺言呀。
二、事必躬亲,鞠躬尽瘁
刘备死后,蜀汉的“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诸葛亮有大权独揽的嫌疑。但是,根据诸葛亮一生的作为来看,这个大权独揽,绝无反叛之心,跟曹 *** 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本质的区别。
诸葛亮这么做,有迫于形势需要的因素,毕竟蜀汉内部至少存在荆州、东州、益州三大利益集团,特别是益州集团,对于荆州集团的到来是很不欢迎的。诸葛亮不放心大权旁落,导致蜀汉 *** ,只能事必躬亲了。
不过这也正好暴露了诸葛亮的一大弱点,识人、用人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诸葛亮永远代替不了刘备,也达不到刘备的高度。
蜀汉内部矛盾重重,诸葛亮除了“事必躬亲”之外,并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三、大业未靖,死而后已
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遗愿,接连不断的进行了五次北伐,结果,每次北伐都并未能如愿,这给诸葛亮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
原本通过北伐战争,诸葛亮不但可以掌控军权,还可以转移内部矛盾,将蜀汉内部集团间的斗争,转化为实现统一大业这个共同目标,促进内部团结。结果却次次失败,这是会直接影响到蜀汉的统治稳定的。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不断,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蜀汉除了内忧,还有外患,曹魏对蜀汉一直是虎视眈眈,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而是让曹魏从容的发展,然后调兵遣将进攻蜀汉,虽然不能很快灭亡蜀汉,但是蜀汉的主动权就完全丢失了。蜀军进攻不利,还可以主动撤退,并不会有太大损失,但是如果遭遇进攻,战与不战,诸葛亮就掌控不了了。
诸葛亮面对蜀汉的内忧外患,还有先主遗愿,如何能不焦虑。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甚至到了“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的地步。诸葛亮睡得晚,起得早,罚二十军杖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批阅,吃饭还少,这势必会积劳成疾。
所以,我们才说诸葛亮绝对是被“累死”的。
虽然诸葛亮被“累死”有自身的因素,但是诸葛亮“知恩必报,一诺千金,尽忠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格是值得我们永远赞颂和学习的,向诸葛老先生致敬。
如何读懂易经?
首先我要说的是易经并不是晦涩难懂,也并不像人们说得那么难,只要用心了,还是有 *** 可遁的。
我学了有一个多月了,越学越觉得《易经》太有意思了。
易经在我们生活当中延续了几千年,影响大家的生活是非常非常深的。它被誉为群书之首,大道之源,讲究的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
易经它和《黄帝内经》《山海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他不是迷信跟占卜。而易经其实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自然哲学,也是一门科学。
又比如阴阳问题也很有趣,事物的孕育,发展,兴旺,衰退,此消彼长,包括人的思想的变化,生命,……万事万物都能放入阴阳的袋子,是有普遍性的。
阴阳也是易经的基础,动与静,降与升,热与冷,都说明了事物的相对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二章》
没有永远的失败和永远的成功,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形和无形,主动和被动又都说明了阴阳的变化性。
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易经的智慧所在。
阴阳的对立统一让人懂得自然规律,让人心境开阔,思路清晰,事非对错也就少点纠结,奥妙在于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离不开一个规律。
我们一起学易吧,你肯定会明白既然为“易”就真的不会很难,况且所有的原文都已经过数千年的变化了现代文的解读,对照学习很方便了。我们把上下结构的“易”换成左右结构就成了“明”。
学“易”就会“明”理,“明心”“明事”何乐而不为呢?
更大的敌人是自己的落后思想对此你怎么看?
人这辈子更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而穷人更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落后思想,是找不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如何改变?
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身边几乎能够把自己称为富人的少之又少。但这也并不代表自己穷就过得不开心,或者因为穷不去努力,而是无法改变现状。因为穷人翻身成为富人少之又少。
一、我们判断自己是穷人还是富人时,一方面是对于自己财富的拥有,还有一方面是思想的富足。每一个自称为“穷人”的人,都是认为自己拥有的太少。很多人都是想改变的,也都在努力找各种 *** 改变。但是,所有一切还是以生存为主。
人在世界上,为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得不占用太多时间与精力,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打破脑袋拼命往前冲。想翻身的穷人比比皆是,但往往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好的资源与机会,想成为富人特别难。
处于穷人阶层的人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思想上更是。没有人开悟你,一直处在穷人阶层,慢慢思想变得混沌,只会看到眼前利益,更没有了胆识。
“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乐呵”,这是很多人安慰自己的心灵鸡汤。
一旦当我们接受穷的现状与命运时,精神上就会不思进取,认为自己这辈子无法成为富人,倒不如开心过好每一天。当然,这种人也很幸福。幸福指数的高低也取决于个人心态,没有欲望的追求也可以成为幸福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想改变却无能为力,没有好的资源,没有机会。毕竟社会竞争激烈,要想跳出穷人圈子是很多人梦想,拼命努力的也很多。
三、现如今社会,给予穷人的资源越来越少,两极分化严重。跳出自己的圈子非常难。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穷人的生活圈子非常狭隘,很难遇到所谓的贵人相助。
现有资源分配不均,给予穷人的机会特别特别少。除非你是特别优秀特别努力,有足够的思想与魄力,能让更多人发现你帮助你,才能从穷人圈里走出来。
当然也不能消极面对人生,任何事情尽力了就可以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综上所述,穷人更大的敌人不是仅仅因为落后思想,穷则思变,对于现状不满意努力改变的人很多。但是,成为富人少之又少。
社会分配不公,给予穷人的机会很少。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人活在世,穷富不是判断人生意义的主要依据,尽自己更大努力去拼命,剩下的顺其自然吧。
谁才是夜打曾头市射杀晁盖的 *** 嫌疑犯?
施耐庵的历史小说《水浒传》中,所谓的水泊梁山108条好汉,其实也是山头林立,各有盘算。这个团体的人物背景相当复杂,有赤贫的边缘人,有自甘堕落的社会精英,有大量的“私商”贩马走卒,有无奈躺枪、被各种手段拉拢,被套路逼上梁山的朝廷降将,当然,也有真正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汉。这个以低级武官和县级押司、都头为核心的团体,由于出身、理想、利益的不同,实际上也是各有想法,想法多多。所谓的江湖道义,在现实与选择面前不堪一击,都是哄人的噱头,一句话,看似铁板一块的梁山好汉,明争暗斗,内斗多多,玩得很邪乎。这晁盖晁天王和宋江呼保义两位梁山泊主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
“夜打曾头市”,作为梁山泊主的托塔天王晁盖被暗箭射杀,不治身亡,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这是个预谋,是个阴谋,背后一定有主使人,这个人被水浒迷们推定是黑三郎宋江。这是符合一般的逻辑推理的,干翻晁盖,宋江上位,聚义厅改忠义堂,招安,归顺,重新回到赵宋的怀抱,封妻荫子,一气呵成,嗯,这很“呼保义”。
那么问题来了,晁盖之死,宋江是背后的主谋,发令人,指使者,实际执行者到底是谁呢?史文恭是背锅侠,题主又排除了花荣。本公子翻了一夜的《水浒传》,终于找到了线索,这个用毒箭射杀晁盖的,正是梁山元老派,晁盖与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深度参与者——白日鼠白胜。
很疑惑是不是?不好接受。没关系,本公子邀你一起,和我来共同研究探讨,来完成这个答辩——白胜的十宗罪。
*** 、七星聚义,晁盖的设定与白胜的“多余”——不祥之兆。晁盖上梁山,源于“智取生辰纲”,一 *** 心的富贵:十万雪花银,梁中书送给老丈人蔡京太师的生日礼物。不义之财,民脂民膏,拿来主义,抢过来自己享用。
这就是晁盖当时的真实想法,他并没有说完事后就一定要上梁山,作强梁,落草为寇。
不过有个高人,吴用,他的想法可就大了,比晁盖的想法大多了,他就是要拉他们去占山为王,做一番业绩,光耀门楣,光宗耀祖。
七星聚义,托梦,这都是江湖老套路了。
金帛多藏祸有基,英雄聚会本无期。一时豪侠欺黄屋,七宿光芒动紫薇。——《水浒传》
这是施耐庵的一首诗词,开宗明义,点出来“七宿光芒”怎么几个字。
吴用道:“保正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水浒传》
这是晁盖七人结义,谋取生辰纲时候的一段话。这话原本是晁盖的意思,他借助托梦的形式,来给自己找理由,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势力网。
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水浒传》
这是晁盖的原话,意思是天降大任,北斗七星下凡,吴用更会来事儿,添油加醋那么一番解释,顺水推舟,说是“应天垂象”。这个帽子有点大啊对不对?
七星聚义,我们来看下晁盖起事的初期资本力量: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正好是七个人,所以叫做七星聚义,喝酒,摔碗,发誓。这个核心队伍里面,并没有白胜。
白日鼠白胜是来凑数的,就跟桃园三结义一样,人家刘关张是铁三角,真正的结拜兄弟,“四千岁”赵云赵子龙则是凑进来的“兄弟”,感情不一样,待遇也不同。
智取生辰纲,要过黄泥岗,他们要在这个地方设伏,劫道,搞生辰纲和青面兽杨志。白胜家就在这个关键点上。白胜是个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赌徒,输光了被人追债,求晁盖帮过忙。
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水浒传》吴用
结合晁盖和吴用的话,白胜就是北斗七星这七星聚义上的那道白光,是多余的,会把这股凝聚一来的“气运”给消散了,后面的结果做了证明。
从始至终,白胜也没能进入晁盖的法眼。白胜有想法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第二、智取生辰纲与白胜的出卖:晁盖被逼上梁山。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了,智取生辰纲,晁盖和吴用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晁盖是悄悄地取一套富贵,然后,回家继续过安稳日子,神不知鬼不觉,瞒天过海;吴用是早有打算,铁了心要把这伙人往梁山上拉。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这个白日鼠白胜。
晁盖一行劫了当朝太师蔡京的生辰纲,闹出了大事情,案发,何涛是黄泥岗事件的直接管辖命官。
何涛弟弟何清,也是个赌徒,跟白胜有交往,大致认识怎么个人。而且案发当天,何清就在白胜经常光顾的那个场子耍钱,看到了行色匆匆地打扮成贩枣商客的晁盖一行七个人,晁盖,他认识,白胜,他也认识,所以揭发了白胜给哥哥何涛。
何涛拿住白胜,济州府知府大刑伺候,白胜招架不住,供出了晁盖。诡异的是,白胜只供出了晁盖一个人,其他死不承认。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要么白胜是个大无赖,耍滑头,他对晁盖没什么感恩之心,甚至还有点抱怨,就供出了晁盖一人,主犯;要么,白胜当时压根就只认识晁盖的名号,虽然他也参与了黄泥岗劫生辰纲的事件,可是呢,不好意思,人家晁盖一伙压根就看不起他,没介绍其他人给他认识,他不知道其他的名号,也没法说出来。
不管怎么说,至少两点是很清楚的,一个是,白胜不是晁盖真正的心腹,不属于歃血为盟的七星聚义范畴,一个是,白胜不一定认识吴用,吴用却对他了如指掌,知根知底。两句总结成一句:无论晁盖还是吴用,其实都没把白胜视作是兄弟,可以讲秘密话的朋友,尽管他们出发点不同,结果确实一样的,那就是利用他。
这就叫白胜很伤心了,事儿是大家伙八个人一起干的,却被分了三六九等,他成了局外人。金子是分到了,可是呢,估计也是九牛一毛,十万雪花银,能给你白胜一万嘛?想多了。分赃不均,这是其一;其二,心里不平衡,他对晁盖有怨言,不满情绪。所以你看,他就供出了晁盖这个“带头大哥”——永远不要相信一个走投无路的赌徒的话,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的了,他永远是没个满足的,自己是无底洞,谁也填不满,到头来帮助接济他的人,都会被搞成是仇人。
这下好了,白胜供出了晁盖,晁盖被官府通缉,捉拿,无奈之下,他才在吴用的撺掇下走上了梁山不归路——这整合吴用的心思,落第秀才,报国无门,另辟蹊径。
吴用更先联络到的阮氏三雄,当即就吐露了上梁山的意思,这会儿还没跟晁盖说呢。这会儿赶巧了,吴用点名了林冲,又指出朱贵是接应,大家伙就一起上了梁山。这个时候的白胜,还关在大牢里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先闪人了。
第三、火并王伦与晁盖上位:梁山元老系初露峥嵘——没有白胜。这个事件很简单,大家都很清楚。
林冲拿着小旋风柴进的举荐信去梁山落草,王伦竟然处处为难,豹子头好不恼火。晁盖七人上梁山,林冲这个致毒致忍之人,逮着机会发飙了,火并王伦,扶晁盖上位。
中间互有一番谦让,特别是王伦原手下的杜迁、宋万与朱贵,所谓梁山好汉,拼的不是江湖道义,根本地,是实力,自己几斤几两。结果是这样的座次: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三阮,之后才是杜迁、宋万和朱贵。这就是火并王伦后梁山元老派,也即是晁盖系的家底,十一位头领座次高低。主客观原因,甭管怎么说,白胜是没轮上晁盖这 *** 次排名。
晁盖后面救白胜,一个是牛刀小试,现实能力的意思,一个是擦 *** ,把他捞出来,也彻底解决了黄泥岗事件,是个善尾工作。
白胜一来,好家伙,大家伙搞得不错,先人一步,自己很没趣,怨谁呢?只能怨晁盖了。
第四、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宋江加盟,新的格局,白胜直接倒向了宋押司。吴用跟晁盖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晁盖只不过是要寻个安稳的落脚点,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吴用就不同了,他想法多多,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跟宋江不谋而合,尿到一个壶里了。一句话,吴用是最无情的一个人,他要的是目的,谁做梁山泊主,唯一胜任的资格,就是,他有“雄心”,有“壮志”,要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至于是谁,他叫什么,使用什么手段,都不重要。
宋江被阎婆惜逼上了绝路,无奈跑路了,也要上梁山——他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做个县衙的押司,通吃两道,不舒服嘛,真跟草寇混,丢死人了,宋押司就心说了:“你等着,我宋江迟早还会回来的,洗白白。”浔阳楼题反诗,宋江落难。
劫法场,大闹江州,众好汉把宋江和戴宗救了出来。这个时候,又来了次小聚。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宋江和晁盖的矛盾就出现了,小火苗燃烧了起来。
我们来大致看下这个名单:张顺、张横、李俊九人,晁盖白胜等三五个人,宋江边不得了,戴宗、花荣、李逵、王矮虎等,一大票人,而且,张顺一系是冲着及时雨宋江的面子来的。
宋江大气没喘几口,接着就要杀个回马枪,要回头去江州城里捉拿黄文炳。
晁盖就明确反对,而且很有道理。刚劫法场,搞了一次偷袭,再来一次,这叫什么事儿?一举反三可以,总按老套路,不明智,而且城里还有四五千军马,这边不过三五百人。宋江一意孤行,还就怎么决定了,而且取得了成功。
这个时候,晁盖跟宋江就短兵相接了,宋江刚来的新人,人还没到梁山呢,就聚拢了怎么一大票人,晁盖心知肚明,事情不太妙,大局不好掌控,所以他一味反对,而且有心去取了梁山的吴用、林冲、公孙胜等来撑腰。
白日鼠白胜一看这个架势,小眼睛滴溜溜地一转,就倒向了宋江的怀抱。他主动做了马前卒,去城里做内应。这对宋江来说,可是头功一件啊有没有?亲,你且来看,这白胜可是 *** 个明摆着直接倒向宋江的晁盖元老系 *** 人。对白胜来说,这都算 *** ,哪头大押哪头,赌徒心态,暴露无遗,节 *** 算什么东西?他不需要。
第五、玄女天书与宋江的狰狞:你编故事我也编,看谁编得高明。宋江到梁山,借故去家里搬老爹宋太公和弟弟宋清,有福同享。
梁山泊主晁盖主动提出来,要带大队人马去帮忙,可是呢,宋江不领情,一反常态,一意孤行,非要独自一个人回去,一个人都不带。
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及时雨宋江,他生平 *** 的,就是结交各种三教九流的朋友,到哪哪都呼朋引类,有面子,有牌面,引以为荣。这个时候,他居然要单独出行,这就奇怪了,匪夷所思了。
原来,宋押司独行,他才能有个美梦,他梦到了九天玄女娘娘,而且,还赐给了他三卷天书,这书比柴进柴大官人手里的宋王给的丹书铁券厉害多了,一句话,天命所赐,他宋江是上天安排好了来做一番大事业的,神仙要他做带头大哥。
宋江编造的这个故事,和晁盖柴天王如出一辙,不过,似乎更有意思,你晁天王七星连珠,我宋江就来个天女下凡,有意思。
所谓的九天玄女的三卷天书,主要内容有怎么几条:
(一)宋江要做忠臣孝子,要替天行道,要辅佐明君宋徽宗;
(二)这本书只能宋江和天极星吴用二人看,二人共谋。
你看,这故事编得好,实在太好了,宋江这种城府极深的人,当然一眼就看中了吴用这个神算子,种种迹象表明,这二人也确实配合得很好,一里一外,一阴一阳,一个装疯卖傻,一个曲意逢迎,简直是滴水不漏,风雨不进。他们俩一样的高智商,一样的目的,互为表里,沆瀣一气。
拿玄女天书压七星聚义,高,宋押司实在高。”只可与天极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
第六、忠义堂石碣受天书:天罡地煞大翻盘与白胜的末流座次。七星聚义——白龙庙英雄小聚——玄女天书——天罡地煞石碣天书,这一个流程走下来,黑三郎宋江正式上位,不但成了新的梁山泊主,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新晋掌舵人,而且堵住了悠悠众口,实际上彻底把晁盖猜到了脚下——连死都不放过他, *** 诛心。
黄道吉日,请了道士,掘地三尺,挖出个石碑来,蝌蚪文,经过高人翻译,居然是天罡地煞,108名梁山好汉的排行榜。亲,你看看,这明白着是宋江编造出来的对不对?傻子也能看出来。
宋江说了怎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皆赖众英雄扶助,立我为王。”
这话什么意思呢?我宋江是天命所归,是大家伙都支持的结果。言外之意,呼保义宋江凭的是天意,是实力,兄弟多,而不是什么晁盖或是谁能够指定的。
排位结果,大跌眼镜,白日鼠白胜第106位。
按理说,怎么排,白胜都不应该沦落到怎么垫底的座次吧?他是梁山泊的元老,跟晁盖混过的,老资格;他又有眼力见,投靠宋江,屡次冒险,在宋江和大家伙面前显本事。怎么就给出这样的排位呢?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白胜也正是如此,他犯了宋江的大忌。
白胜是晁盖的旧部,宋江利用他干掉了老寨主晁天王,对宋江来说,避嫌的 *** 办法,就是远远地躲着他,甚至给最坏的安排,这样不容易被别人指三道四,不好找什么蛛丝马迹,找不到毛病和嫌疑。
所以你看,白胜就悲剧了,卸磨杀驴是宋江的拿手好戏,狡兔死走狗烹,要你白胜何用?不堪大用,也故意不给好座次。
第七、曾头市晁盖之死:那支致命的毒箭就来自于白胜之手。就因为一匹马,宋江跟曾头市干上了。段景住这个贩 *** 江洋大盗,弄了匹好马叫做千里白龙驹“夜玉狮子马”,不成想半道上给曾头市的曾家兄弟给抢了去。段景住就说是原本是要送给宋江做坐骑的,这话编得好,张口就来,还很有人情味。
三山聚义,前前后后,宋江屡屡露脸,实际上已经遮过晁盖的风头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晁天王忍受到了极限,终于发飙了,亲自上阵,攻打曾头市。
我们来看下晁盖的一番 *** 作:
晁盖要宋江一干人马留在山寨;
带自己的亲信,晁盖派系出山。
这是赌气啊!嗯,拿点真本事,给大家伙瞧瞧,梁山泊的当家人,必须要有这个魄力,你宋江算什么?敢打前阵吗?还不是靠的背后的兄弟来冲杀,自己躲后面,功劳还全他拿去,哪有这样的好事啊?没道理。来点实在货。
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人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水浒传》
亲,你看看,晁盖怒了:“我不是抢夺你的功劳,兄弟你都干了多少票了?这次必须我来。”晁天王发飙了,怒气冲冲,明摆着是说反话,斗气,一心要跟宋江争个高低。
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 *** 、白胜,共是二十个头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水浒传》
这是晁盖亲自选的人马,都是他自己以为信得过的人,其中就有白胜,白胜有多大能耐?基本败给的货色,无非是自己人,才带出去,耀武扬威,显摆的意思。
打狠仗,深入敌后,林冲好心劝阻,晁盖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水浒传》
眼看大势已去,梁山老大哥地位不保,晁盖必须要立威,要亲自 *** 刀上阵,连林冲都不能代劳。
我们来看晁盖点的将: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
白胜又在其中。这是最后一搏了,能不能压住宋江,成败在此一举,悲情凄凉之下,他把念好的老相识带上了,白胜也在其中。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水浒传》
晁盖一时心急,上当了,被设伏了。
请注意:晁盖是被一通乱箭射中的,是很多支箭头一起射过来,不是单支。从后面看,而且是带毒的箭头。
这说明什么呢?这个伏击射杀晁盖的人,他的箭术并不高明,他需要趁乱来怎么一箭,也许不只放了一箭,而且,为保万一,给箭头上了毒。
这么弱的选手, *** 是晁盖身边人,对晁天王非常了解的人。
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人,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水浒传》
呼延灼没得说,猛将,林冲接应也没得说,亲信,而且是事先安排好做外应的。白胜就出奇地巧合了,背后接住了晁盖。
林冲叫人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水浒传》
晁盖中的是毒箭,刻不容缓,这个时候,晁盖系的亲信就数林冲了,林冲这个时候就派三阮、杜迁、宋万这五个火并王伦后最嫡系的人去送晁盖,名单里没白胜,这就说明,豹子头林冲胆大心细,他似乎嗅到了什么气味,他不再信任白胜,包括一起救晁盖的刘唐了。
大家无心恋战,都有回去的意思,呼延灼说了一句话:”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呼延灼不愧是官场的 *** 湖,晁盖之死必有蹊跷,晁天王大势已去,宋公明的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宋江害死的晁盖呀!不能明说,站队要紧。
大家都闷闷不乐,不知进退,豹子头林冲可不听呼延灼那一套,拔营起寨,退回了水泊梁山——晁盖还没死,毒箭而已,也许还有希望。
宋押司老一套,学到了刘皇叔刘玄德的精髓,嚎啕大哭。
“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 *** 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水浒传》
晁盖幡然悔悟,他知道,真正射杀他的背后主使,就是眼前的好兄弟呼保义宋江。所以,他临死也放了句狠话——谁捉住 *** 我的,就做梁山泊主。请注意,晁盖并没有说射杀他的是史文恭,换言之,要捉的人不是史文恭,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是宋江,也是白胜。但是,不能明说,他已经油尽灯枯了,只能寄希望于林冲了。谁最想做梁山老大哥,不就是宋江吗?没那么容易,给你出个难题,你会招供自己吗?或者活拿下白胜吗?断然不可能,都打了半辈子交道了,你宋江什么人,太清楚了,狠着那!
可惜,晁盖还是没摸清林冲的秉性,林冲是个极能忍的一个人,连老婆都可以拱手让人的主,虽然林冲大概猜出了其中的奥妙,他还是立马就表态支持宋江上位。难怪林冲没朋友,忍过头了,大家都不待见这号人,这人太可怕了,阴得很,就连宋江也惧怕三分。他们俩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心有罅隙,不能明说。
宋江为了给晁盖一个交代,也为了彻底收服人心,服众,又使了一套连环计,把卢俊义逼上梁山,最终拿下史文恭这个背锅侠。
前者小男无知、倚仗小勇,冒犯虎威。向日天王下山,理合就当归附,无端部卒施放冷箭,罪累深重,百口何辞?然窃自原,非本意也。今顽犬已亡,遣使请和。如蒙罢战休兵,愿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用金帛犒劳三军,免致两伤。——《水浒传》
曾头市主曾弄要跟梁山握手言和,可谓是诚意满满。
他说句实话“无端部卒放冷箭”,他曾头市根本就没下这个命令,也不知道是哪个人从中作梗,做了暗箭伤人的见不得人的事,真叫他百口莫辩,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宋江看到书信后什么反应呢?勃然大怒。这话戳到了宋江的心窝了,晁盖之死,这毒箭不是你们射的,难道是我宋江射的?——还真就是他指使白胜干的。
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恼。先把曾升就本处斩首;曾家一门老少尽数不留;抄掳到金银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回梁山泊给散各都头领,犒赏三军。——《水浒传》
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宅心仁厚的呼保义宋江,却来了个黑旋风李逵的招数,对曾头市来了个鸡犬不留,满门抄斩。宋江担心曾弄真知道了内幕,知道是他派白胜射杀的晁盖,得,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 *** 灭口,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神不知鬼不觉。
又是一套虚假的谦让,宋江和卢俊义互相谦让一番,宋江成功上位了,成为了新一任的梁山泊主,卢俊义也力压群雄,把林冲、鲁智深、武松等压得死死的。
石碣受天书,聚义堂改头换面,成了忠义堂,替天行道的大旗竖起来了,招安的好日子来到了。
白日鼠白胜,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落了个梁山好汉108位里的第106位,这理找谁说去呢?又怪得了谁?自作自受,活该。
晁盖托梦,宋江生背疮,恶疾,宋押司真是坏透了,头上生疮,脚底流脓。最后,黑三郎梦寐以求的美梦破产了,赵宋官家的一辈鸩酒,把他送上了黄泉不归路。报应,苍天饶过谁。
如上,夜打曾头市,射杀晁盖的背后主使当然是宋江无疑,实际的被指使者,排除史文恭和花荣,嫌疑更大的,就是白日鼠白胜了。白日鼠是七星聚义的那道白光,是来散耗晁盖的气运的,他对晁盖心有不满,见风使舵, *** 个倒向了宋江,被宋押司利用,毒箭搞掉了晁盖,宋江如愿上位。白日鼠,有意思,大白天,明目张胆地打洞,挖墙角,挖倒了托塔天堂晁盖,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