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癸逢冲-为何崇祯励精图治最终却还是丢了天下
庚癸逢冲,为何崇祯励精图治最终却还是丢了天下?
有关魏公公呢,这可说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先放两张魏公公的图镇楼吧
(不得不说,金士杰老师把魏忠贤演的真是出神入化)
现在来说一下魏公公。
有人说魏公公在位期间的大明财政水平尚可,可以不加农税,事实如何呢?
事实就是没加农税,可是从天启六年开始,辽饷预征3/10,辽饷可是加在农民头上的呀。那么问题来了,这3/10算不算农税呢?(手边没有毕自严的度支奏议。这本书也不好找,有关内容在晚明辽饷研究有提及)
还有人说,魏公公在位期间的大明,九边军饷能如数发出,事实如何呢?
○辛巳,户部尚书郭允厚疏:臣病起于忧思,臣忧起于空乏。如黔饷之请,岛饷之增,辽饷之已措而苦未措也,种种关心,无以自遂。盖太仓之岁入仅三百三十万,而岁出该五百余万,臣思之而无策也。省直之岁徵仅三百三十万而九边之岁支已该三百二十万,臣思之而无策也。三百三十万之应解京者,甫一解京,而先有一百八十万之支也;三百二十万之该解边者,未解边,而更有七百八十万之欠也,臣思之而无策也。况澄城之官,以催科而陨命;句容之令,以徵解而去官,此等人情,臣无不思,恐三万调援之兵既已缺饷而逗遛殊甚,数十万戍守之旅又安知不以缺饷而庚癸频呼?此等军情,无时不思,恐秋高马壮,胡虏生心,数月枵腹,宁堪荷戈?至宣府内镇臣有欠饷三百八十万之疏,奉皇上凑给三分之一之明旨,而臣益苦无措发。臣尝集诸臣悉心计议,如复盐屯、归并事例、开馆会计等项,盖以除此一着,用财者日盛,生财者无门,而臣之伎俩穷矣。与其以司徒之席为养病之地,无宁乞休避贤者路。有旨慰留之。先是,允厚有疏特开会计馆,未蒙批发,兹复得旨:览奏,具见裕国足庾之苦心,卿上疏时兵事方殷,未便举行,今始简发,当此三空四尽之时,其有禆生财,不扰动军民者,朕方委心以俟,卿还即出与诸臣详议具奏,朕自能酌行,毋得托疾以孤眷倚。(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六—天启七年七月辛巳)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提炼一下就是这一句三百二十万之该解边者未解边,而更有七百八十万之欠也,这边320万还没发到九边,九边已经有780欠账等着用钱了,(何况上一句说,根本没有320万,330万一入京花出去180万还剩150万了)咳,怎么欠军饷六百万了。说好的九边军饷可以正常发出呢?
别急,咱们接着再看一条史料
陕西巡抚胡廷宴疏言: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外。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乞将前欠银两速发,以奠危疆,报闻 。(崇祯长编卷一—天启七年八月丁巳)
别急,还有
三边总督史永安会同巡抚延绥岳和声、巡按李应公合疏言:延饷积欠相因,自天启元年以前至天启七年共欠一百五十余万,致使各路军饷积欠至二十七个月。千里荒沙,数万饥兵食不果腹,衣不覆体,盈庭腾诉,麾之不去。间有 *** 鞋而易一饱者,有持器具贸半菽者,有马无刍牧而闭户自经者,有饿难忍耐而剪发鬻市者,枵腹之怨久酿,脱巾之変立生,此延镇缺饷之难也。(崇祯长编卷八—崇祯元年三月壬午)
欠饷两三年哎,可怜了这些苦哈哈丘八了。
还有说魏公公收了海税而且占比还不小,这个是真的嘛?
天启四年七月 红夷虏扰闽中,近复勾引日本倭人,通连地方奸滑,敢于西尞、古雷一带烧劫,而我将士玩缩不前,宁谧无日。于是抚臣南居益请旨申明赏罚,以振国威,以惕人心。而又亲阔边海,议口要之防,严通倭之罚,阑出有禁,越贩有禁,八闽赖以安枕,可谓无忝于抚。(熹宗实录卷44—天启四年七月)
这就尴尬了,海税也收不上来。
商税呢,有人说我记得魏公公收了商税啊。
不要急,这就来
崇禎初,關稅每兩增一錢,通八關增五萬兩。三年復增二錢,惟臨清僅半,而崇文門、河西務俱如舊。戶部尚書畢自嚴,議增南京宣課司稅額一萬為三萬。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以宣課所收落地稅無幾,請稅蕪湖以當增數。自嚴遂議稅蕪湖三萬兩,而宣課仍增一萬。三俊悔,疏爭不能已。九年復議增稅課款項。十三年增關稅二十萬兩,而商民益困矣。(明史—食货志五)商税一直都在收。明朝 *** 不傻,明末财政入不敷出了,当然要想办法捞钱了。
然后,然后,咱们有关魏公公的呢?
(以下皆是熹宗实录,就不贴出处了)
天启七年正月二十三 免榷潼关、咸阳商税,从陕西廵按庄谦请也。
天启六年四月二十四 上传与顺天府:近京煤米担负与商客往来已有明旨,不许抽税。今闻通州仍榜示收徵,该府即作速禁止,不得朦胧故违,致扰商民。
天启六年十月初九 镇守山海 *** 陶文言:关外潘家口、桃林界、岭冷口等处每年所抽木税等银,通计四千有余,原非正额之供,久作虚糜之耗,乞敕部酌议,或解助大工,或存留修筑城堡。 得旨:边口各商贸易良苦,各口税银既不系正供,著尽行蠲免,以彰朝廷恤商德意。
天启七年正月二十 以厂臣魏忠贤捐赀葺理鄚城药王庙,上心嘉悦,命四方商贾依庙开廛,一切租税尽行蠲免,所有香火钱粮差内臣张添祥等前往经管,公同登记收贮,以备修理焚祝之资,府县官不得干预。
天启七年五月十八 浙直等处商人翁元等以鄚州药王庙商税蒙厂臣奏免,请许捐资建坊,以彰仁化,许之坊名,显德流芳。
现在,我不得不讴歌一下魏公公了,爱民如子的魏公公,一次又一次给商民免税。真是我大明的好公公啊。
还有人不服气,矿税,我魏公公还开过矿
御史杨新期疏请开采用,得旨:方今海内虚耗,正宜休养民力,何得以开矿生衅?杨新期不谙事体,姑不究。熹宗实录卷六十三天启五年九月十四日(这人是东林哦)
天启七年五月十七日 掌内官监 *** 李永贞题:银矿洞口封完,乞敕严禁,以保久远。得旨:据奏,近畿矿洞俱已封固,又将山场草木烧燬,盗贼敛迹,具见恪守厂臣法令,勤劳敬事,即著行霸易二道永久扃闭,并涿州参将以及各该州县正官分防协禁,严加巡警,如有疏虞,将地方官参来重处。(熹宗实录卷八十四天启七年五月十七日)
看到没,魏公公比谁都封矿封的干脆,反而是东林要求开矿被臭骂了一顿。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目前就说这么多吧,其他的想起来再说吧。
哦,还有一点。有人说崇祯废了厂卫,让自己成了睁眼瞎。继续让我们看史料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五 兵部接出圣谕:「朕惟军旅,国之大事也,必事权一而后法令行,人和协而后胜算得。然势敌则交接,力均则无别,自非审一以期,何繇出令而制胜?先帝于宣、云、关、蓟、宁远、东江等处,督抚而外,分遣内臣协同镇守,盖亦慎疆圉之意。而一柄两持,侵寻滋弊。比来内外督臣,意见参商,嫌隙萌构,彼此自命,咸称赘员,得宜于蒙昧。且系封疆事重,其独堪此?且内臣初遣,以清军查饷为职,而督镇诸臣,各有异见,委难并任。矧宦官观兵,古来有戒,朕今于各处镇守内官,一概撤回。一切相度机宜,约束吏士,无事修备,有事却敌,俱听督抚便宜调度,无复委任不专,体统于机宜,藉以方略。其各镇督抚诸臣,及大小将领,务提起精神,殚竭忠画,以副朕怀。仰体明君委以责任,成功有重赏,不成有显罚,其敬听朕命。尔兵部即马上差人传与各镇每知道。谕到之日,各内官都作速驰驿回京,将原领在官器械、马匹,如数交与抚臣,分给诸将以备战守。清开数目具奏。其自备器械、马匹,携带回京,毋得阻挠。特谕。」
崇祯继位后确实撤回了朱由校派出去的镇守 *** ,但什么时候撤回镇守 *** 等同于废除东厂的?正德时各地都派有镇守 *** ,嘉靖即位后陆续裁革,合着等于明世宗废除了东厂?
崇祯元年正月十九 命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许出禁门。
这一系列的举措无非是防止再出个魏忠贤而已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七 刑部主事耿应昌疏言四事: 一曰释纍臣耿如杞、胡士容、方震孺、惠世杨、李柱明,请释以信恩詔; 一曰遵法律,诸与律不合而为忠贤所冤者,尽赦之; 一曰重诏狱,凡有罪者,勿轻付锦衣狱; 一曰禁告密,忠贤既已 *** ,则番役事件亦当永革,以杜弊端。 帝以东厂缉事原与告密不同,应昌逞臆妄言,责令回奏。应昌随具疏云:臣所言者严禁罗织告密之番役,非谓东厂可以不设也,旨仍以其妄议,鐫职 *** 调外。
时任刑部主事耿应昌只不过要求朱由检革除番役罗织告密而已,就触及了朱由检的敏感点,朱由检认为东厂缉事与告密不同,耿应昌妄言,具令回奏。于是耿应昌解释自己的意思只是想要禁止告密,而不是说东厂可以不设,其仍然被崇祯以妄议降职 *** 外调。
崇祯元年四月十九 *** 王永祚总督东厂官旂办事
看到没,崇祯元年的四月,就让王永祚管理东厂。
崇祯元年七月初四 先是,帝以插部犯顺,宣大密通京师,命东厂遣役至镇侦探营伍虚实,粮饷清冐,及声息真是。巡抚李养冲疑其伪,具疏以告报闻。疏中有不赂之恐,毁言之日,至赂之愁,物力之难胜,帝不问。
明史.李标传言: 宣府巡抚李养冲疏言旗尉往来如织,踪迹难凭,且虑费无所出。帝以示标等曰:“边情危急,遣旗尉侦探,奈何以为伪?且祖宗朝设立厂卫,奚为者?”标对曰:“事固宜慎。养冲以为不赂恐毁言日至,赂之则物力难胜耳。”帝默然。
有人拿了个朱由校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来黑朱由检,你是不知道朱由检也经常派东厂旗尉到边镇去侦探营伍虚实吗?
崇祯十三年七月十二 刑科给事中袁恺复劾去辅薛国观出都门车载极伙,所受诸臣贿赂不可胜计,遂下镇抚司,鞫国观从役。初,上召国观,语及朝士婪贿,对曰:使厂卫得人,朝士何敢渎货?东厂 *** 王化民在侧,汗出浃背,于是专侦其阴事,以及于败。
东厂都能专门盯点内阁大学士了,你还嫌怎么着,非要东厂 *** 、番役上阵去杀敌?
崇祯十五年正月二十一 御史杨仁愿上言:臣读敕谕,申交结内侍之律,因稽高皇帝初无所谓缉事之令,臣工不法止于明纠,无阴讦也。臣待罪南城,所见词讼多假番役,妄称东厂饵人以陷祸,择人而肆喙,惟恐其不为恶,又惟恐其不罹于法,揆之皇上泣罪解网之心,岂不伤哉!伏愿先宽东厂事件,而后比较可缓,比较缓而后买事件与卖事件者亦息,抑臣复有请焉。如臣子获罪,但敕抚按以槛车送诣闕下,未为不可。若一遣緹骑,有赀者家门破散,无赀者地方敛馈,为害非浅。 上是之,谕东厂所缉止于谋逆 *** ,其作奸犯科自有司存,并戒锦衣卫校尉奉使需扰。
到崇祯十五年年初,朱由检才采御史杨仁愿之议,明令东厂不许罗织番役诬人,只准缉拿谋逆 *** 大罪,锦衣卫缇骑抓人不许扰害地方。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二十八 宗周又进请释姜埰、熊开元,且云:厂卫不可轻信,是朝廷有私刑也。 上色怒,仰视殿梁曰:东厂、锦衣卫俱为朝廷问刑,何公何私? 宗周抗论不屈,左都御史金光宸言:宗周无他意。上益怒,责宗周免冠谢,徐起退。
崇祯十五年年末,刘宗周又提起东厂、锦衣卫乃朝廷死刑,结果朱由检大怒,责备刘宗周,东厂、锦衣卫皆为朝廷问刑,哪里来的私行。
崇祯朝中官外出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知道卢象升怎么死的应该知道高起潜的。
最强大的来了
崇祯四年九月丁酉 命司礼监 *** 张彛宪 *** 户、工二部一切出入钱粮。
人 *** 张彛宪可是 *** 户部、工部一切出入钱粮的,天启朝可有这玩意儿?
崇祯元年十二月癸巳 故事,锦衣卫提取罪犯必以红本齎送刑科,始发驾帖捕人。张庆臻改敕一事,锦衣应捕田佳璧、张宜更等,事后始补佥续。捕狄姓者并不复补,刑科都给事中薛国观以紊祖制奏劾,命申饬。
崇祯五年七月庚戌 刑科给事中陈赞化等上陈驾帖发佥旧例。锦衣卫旂尉捧帖与红本一同送科臣,科将驾帖红本磨对相同,然后署守科给事中姓名,仍于各犯名下墨笔细勾,以防增减。昨草场回禄廵视监督之逮,旂尉竟自往繫,并未到臣衙门佥发,及至数日后始以红本送还,倘有差讹,谁执其咎?乞槩赐申饬,以后驾帖必经科佥而后逮,红本必同驾帖同送科磨对而后佥,以存典制之旧。帝命锦衣卫查例奏明。
崇祯五年八月丁丑 帝命自后驾帖径发锦衣卫,若就近密速拿人,不必槩候科签,以防轻洩,从提督司房内监之请也 。
崇祯时,还简化了锦衣卫抓人流程。原先锦衣卫拿人是要驾帖、红本送刑科,刑科一一比对之后署名,才能抓人。朱由检从提督司房内监之请,直接省去科佥这一环节,提高抓人效率
应该想不到其它的了,还有其他的记得艾特我。
——————————————————————————————————————
再来说一下崇祯的事儿
说崇祯励精图治嘛,他是真打算做一个中兴之主的,这个出发点明显就区别于他不不争气的哥(明熹宗天启皇帝)和爸(明光宗泰昌皇帝)还有爷爷(明神宗万历皇帝)。经过万历泰昌(忽略不计)天启爷孙三代的祸祸,明朝已经就剩最后一口气了,崇祯努力的想把这口气吊上来。
他很勤政,特别勤政,我觉得中国历史上比他勤政的没几个
王世德《崇祯遗录》: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从无宴乐事。
鸡一叫就起床,晚上特别晚了还不睡,经常积劳成疾,而且没时间有其它娱乐活动,这就是崇祯皇帝的一个真实写照。 他为什么这么忙呢?是他专权嘛?当然是,他害怕出现第二个魏忠贤,他害怕党争,他害怕他先辈们的错误在他身上重新出现。他不相信 *** (魏忠贤的例子)所以只能自己看奏疏(贴黄),而奏疏(贴黄)又太长,以至于被逼无奈下了一道这样的命令 :
《山书》·李清,卷一申饬章奏:谕:『近来章奏相习冗长,不便省览。苟论事切当可行,何必摭拾浮词。以后务宜简明,其字不过一千。如词意未尽,不妨另本再奏。着通政司饬行。』
他不相信大臣(党争之祸),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所以就连小小的推官都要自己选取
《明史·职官志》二《翰林院》:崇祯七年,又考选推官、知县为编修、检讨,盖亦创举,非常制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崇祯九年,给事中陈启新上疏三大病根,其中提到推知选取的的问题:
《明季北略》:以推知行取科道,又一病根也。知县者,民之父母;入仕之初,尚畏简书;自应谨饬。今一选知推,便不思爱义。梃政兼施,贪酷相济。
所以崇祯选推知一类的官员,都必需亲自接见,各地的官员要到京见皇上一面,才能上任
王世德《崇祯遗录》: 凡考选中行评博推知。上必和容天语论诸臣勿怀畏惧,明赏罚严铨政,练兵马,纳直谏,均赋役,悯疾苦,开言路。令各官奏对,量才授职。
李清《三垣笔记》则对这个过程说的更详细,从而我们知道,当时的官员都是些什么样的货色:
上于崇祯戊寅四月,忽一日御门召诸推知入对,一无问难,惟五人一班,听其自言。或语琐碎不可了,上必云:「减省些。」或误称臣为知县,或误称上为老大人,旋觉误,仓皇称老皇上者,上微笑。问毕,人给一卷,试题亲洒宸翰,贴于壁,惟判题不同。盖亦仿唐人身言书判故事也。
所以,他累到去慈宁宫看他奶奶辈的刘昭妃的时候竟然睡着了。
王世德《崇祯遗录》:神庙宣懿刘太妃。上慈宁宫岁节常朝,上于帘内行礼。一日,常朝礼毕,上抚使至,俄欠身倚别倦。太妃戒勿扰,命尚衣谨候之左右植立以俟。顷之,上觉起整衣冠谢。曰,“神祖时,海内少事,至儿子苦,枝梧多难。两夜省文书未尝交睫.心烦懑,辄废餐。自以年才逾壮,为国事磨耗,早困劣。在太妃前惽然不自持一至此。”太妃为之泣下,上亦汍澜者久之,宫人莫敢仰视。
(这是朱由检最亲近的一个人了,所以在她面前自称儿子)
而大明当时的情况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东北女真攻城略地,西南奢安之乱已经好几年了,西北由于连年大旱,已经有 *** 的星星之火。海疆还有虽无 *** 作乱,但也有洋夷窥探。中腹由于长年以来福、潞等藩都在湖广、河南等地,百姓供养的重灾区,加上该地多年来频繁出现灾情,崇祯元年,即有大臣向皇帝进献了流民饿殍图景,零星地方已经出现严重的流民民变。 这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接手的大明江山,其实已经是在风雨中飘摇欲堕。偌大的帝国版图铺在桌面,找不到一块没有问题净土能放得下一个巴掌。加之辽饷的加征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怨声载道,对朝廷的不满愈演愈烈。
再说一下明朝那入不敷出的财政 根据晚明辽饷研究,崇祯朝田赋折银22616274两银子,一条鞭法之后的徭役折银12080000两左右,盐课200万两左右,杂项378万两左右,加之辽饷9000000两银子,练饷剿饷共7300000两银子。也能收48000000两银子。
看着不少了对吧。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越征越少。军饷支出却越来越多。 最后没钱,只能 *** 。你说明朝灭亡怪崇祯嘛?怪,也不怪,他本来就不是杨广,怎么可能凭一己之力灭亡明朝,这是积重难返。不怪?可是明朝灭亡就是他在位期间的事儿。
现在说一下崇祯到底有多大程度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我觉得明朝已经是行将就木,灭亡是迟早的事儿,也就是点背让崇祯摊上了,无论崇祯是跑的追赶,走着追赶,还是原地不动,都改变不了明朝灭亡这个事实。用明史庄烈帝本记那段话来结尾吧
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 *** ,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 *** 之义烈矣。
最后来说,一上台就剪除阉党是极其英明的一件事。而且,并没有让东林坐大,下图是崇祯朝七卿年可以看下,东林籍人士都有谁?除了一个曹于汴我不认识其他人。 如果一个人也算东林把持朝政,那我就只能呵呵呵了。
九星八门运转有无正反排列之分?
奇门中九星顺排,八门阴顺阳逆。排盘步骤如下:
*** 步、排四柱。把阳历转换为干支历)
第二步、找出旬首
第三步、定局
第四步、画九宫格。
第五步、分布地盘三奇六仪、(阴顺阳逆) .
第六步、确定直符星和直使门
第七步、排九星(直符随时干)
第八步、排八神(大直符随小直符、阴顺阳逆)第九步,排八门(直使随时宫、阴顺阳逆)
第十步、排隐干(时干加直使顺转)
第十一步。标出空亡和马星。
举个例详细说明。
阳遁起局举例
*** 步、排四柱
排四拄就是把现在起局时间的阳历,转换为干支历的表达方式。
比如: 2015年5月21日20点5分干支历:乙未年辛巳月丁酉日庚戌时
第二步、找出旬首。
甲子旬: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旬: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旬: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旬: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旬: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旬: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旬首在六十甲于里面找出,看现在时间在六甲中的哪一旬当中,比如现在为庚戌时,庚戌在甲辰旬当中,旬首为甲辰。
第三步、定局
定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确定阴阳二遁、二是确定局数。
①确定阴阳二遁。
冬至之后夏至之前用阳遁
夏至之后冬至之前用阴遁。
如5月21日20点,5月21日已经进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属于冬至之后,夏至之前用阳遁。
②确定局数。
公式: (年支序数+农历月数+农历日数+时支序数)一九的倍数。
5月21日20点,四柱的:乙未年辛巳月丁酉日庚戌时,农历的四月初四,乙未年,庚戌时,年支为未序数为8.时支戌序数为12、农历四月初四。那么按照公式: 8+11+4+4=27.大于9,减去9的倍数,27一27=0,是9的整倍数为阳通九局。
第四步。画九宫格,在纸上画一个九宫格,图略。
第五步、分布地盘三奇六仪
三奇六仪的顺序:戌、已,庚、辛、壬、癸、丁、丙、乙
从戌开始,几局戌就写在几宫,现在是阳通九局、戌就写在九宫。
阳遁按照9--1-2-3-4-5-6-7-8的顺序飞布。阴通按照9--8-7-6-5-4-3--2-1的顺序飞布。
第六步、确定直符星和直使门
天辅杜门
天英景门
天芮死门
天冲伤门
天任生门
天蓬休门
天柱惊门
天心开门
地盘八门九星图
直符就是值班的星,直使就是值班的门。按照六甲同六仪的原则,甲子同戊,甲戌同己,甲申同庚,甲午同辛、甲辰同壬、甲寅同癸。旬首落在几宫,地盘所在的星就是直符,地盘所在门就是直使。庚戌时甲辰旬,甲辰壬在四宫。地盘天辅星为值符,杜门为直使。
第七步。排九星(直符随时干)
九星的顺序: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柱星、天心星,无论阴遁阳遁永远顺排。根据直符随时干的原则,直符为天辅星,庚戍时,时干为庚。地盘庚在坤二宫,那么把天辅星写在坤二宫。然后按照:辅、英、芮、柱、心,篷、任、冲的顺序顺转一圈。
天盘的三奇六仪
先找到直符所在地盘的三奇六仪,直符为天辅星,所在地盘的三奇六仪为壬,然后从地盘壬开始,顺时针转一圈确定三奇六仪的顺序,4-9-2-7- -6--1-8- 3。地三奇六仪顺序为:壬
一戊一庚一癸一丙一丁一己一乙一辛,然后根据地盘的顺序来排天盘三奇六仪,把壬写在直天辅星的宫位,顺转一圈。即为天盘三奇六仪,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排好了天地二盘的三奇六仪和天盘九星。
第八步。排八神
八神:直符、腾蛇、太阴、 *** , *** 、玄武,九地、九天。简写为一个字:符、蛇、阴、六、白、玄、地、天八神按照大直符随小直符,阴顺阳逆的顺序排列。大直符为八神的直符,小直符为九星的直符。现在小直符为天辅星落在坤二宫。那么八神中的直符也直接写在坤宫。阳通遁顺时针排列。直符2宫、滕蛇7宫、太阴6宫。 *** 1宫、 *** 8宫、玄武3宫、九地4宫、九天9宫。
第九步。排八门(直使随时宫、阴顺阳逆)
八门的排列顺序开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简写为一个字:开,休、生、伤、杜、景、死、惊。
八门无论阴遁阳遁永远顺排。
八门的排法,首先确定直使门的位子,直使门怎么确定,按照直使随时宫的原则。使门随着时辰的变化而在不同的宫位,从六甲中的旬首开始推。
如:庚戌时甲辰旬,甲辰时,杜门在巽四宫。阳遁一个时辰进一位。阳遁一个时辰退一位。甲辰时在巽四宫,乙巳时在中五宫,丙午时在乾六宫,丁未时在兑七宫,戊申时在艮八宫,己酉时在离九宫,庚戌时在坎一宫。
直使门的确定:
阳遁按照123456789的顺序顺推。
阴遁按照987654321的顺序逆推。
庚戌时,杜门在坎一宫按照这个顺序。18349276的顺序顺转一圈。
十、排引干
引干的排法是,时干加直使门顺转一圈,我们先找到地盘或天盘任意一个时干庚,假如说找到地盘庚在坤二宫,然后顺时针旋转一圈,
2--7-6--1-8-3-4-9
确定隐干的顺序:庚癸丙丁己乙辛壬戊(其中地盘癸寄在坤宫)然后找到直使门直使门为杜门落坎1宫。把庚癸加在杜门上,顺序转一圈。引干写在九宫格局外面。
十一空亡和马星。
空亡
甲子旬,戌亥空亡,在坎宫和艮宫
甲戌旬,申酉空亡,在坤宫和兑宫
甲申旬,午未空亡,在离宫和乾宫
甲午旬,辰巳空亡, 在巽宫空亡
甲辰旬,寅卯空亡,在艮宫和震宫
甲寅旬,子丑空亡,在坎宫和艮宫。
空亡从旬首开始推算,这个局甲辰旬,寅卯空,那么就是艮宫和震宫空亡,在艮宫和震宫标注两个圆圈。
马星(地支三合局 *** 个对冲地支)
申子辰马星在寅 艮宫
寅午戌马星在申 坤宫
巳酉丑马星在亥 乾宫
亥卯未马星在巳 巽宫
如此局庚戌时,寅午戌马星在申,在坤二宫写上一个马字。
明朝的崇祯皇帝如果没有杀魏忠贤?
谢谢邀请:
天启皇帝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信王朱由俭,并留下了两句遗言“治理朝政,一要依靠张皇后,二要依靠魏忠贤”,刚愎自用的崇祯只听进了 *** 句,对第二句的深意理解不了,也不愿去想,他希望朝政清明,政令畅通,能有所作为,在即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处死了魏忠贤,铲除了阉党势力,可是十七年后,面对李自成的 *** 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他后悔了,也理解了哥哥的临终嘱咐,他密令司礼 *** 曹化淳重新收葬魏忠贤的遗骸予以厚葬,曹化涥无耐地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如此”,崇祯感慨万千,但为时己晚,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最后只能自缢于煤山。
人们谈论历史时,过多地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折归纳总结,而往往忽视了当时的现实状况,魏忠贤固然是大权独揽,打击异己,狠毒残忍,但他确确实实为大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发明的工商税就很好地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危机,即解决了当时的边关军饷,又减轻了农民负担,还可以赈济救灾,而他做的那些所谓的坏事,其实和普通百姓根本无关,只与朝中即得利益者有关,比如他自封“九千岁”和百姓有什么关系?只要天启皇帝愿意,你管得着吗?比如拍马屁的给他建“生祠”,那又怎样?皇帝都愿意,甚至还题写匾额,别人何必指东道西,不要以为天启帝只是个喜欢做木匠活的昏庸皇帝,他对朝政的理解要远远高于崇祯,我们只不过在历史上贬低了他,试想,皇帝也是人,也没长三头六臂,不可能所有事都亲力亲为,做皇帝最主要的就是知人善用,他即然用魏忠贤,就要全力维护魏忠贤的权威,这一点做的没错,说的不好听的,魏忠贤对他来说,就是一条看家护院的狗,对皇位根本没有威胁,不想用了,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崇祯帝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道不是说魏忠贤对他的皇位产生了威胁,而是崇祯想独掌朝政能有一番作为,挽大明于衰败之势,这一点本质上没有错,但错的是根本没有执掌朝政的经验,也不谦虚请教,他以为拿下魏忠贤后就可以呼风唤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然后一切顺风顺水了,没想到诸多因素让他心力憔悴也无能为力,不用了阉党,只能去用东林党,结果昏招叠出,取消了工商税更是让大明王朝走向覆灭的直接原来,后来又不得不再启用 *** ,可这时己为时太晚,根本树立不起阉党的绝对权威了。
没了工商税,只能从农民身上加赋,没了钱,只能缩减行政编制,灾民得不到赈济,成了动乱的祸根,边关没有充足的军饷,难以镇住大清的崛起,解散人员,造成无业人员无以为生,李自成就是被裁减下来的驿站公务人员,结果成了大明王朝直接的掘墓者,看看当时百姓支持李自成 *** 军的原因仅仅是“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为了不交粮,少交粮,才导致了王朝的终结,当时崇祯穷的连调兵的几百万军饷都拿不出来,如果魏忠贤在,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他也会想出歪招弄出钱的,比如卖官,封爵都可搞到钱,这些对清高的东林党是不屑一顾的,不是说真没有钱了,只是国库没有钱了,李自成进北京后就收刮了合计七千万两白银,钱都“藏富于民”了,说到这里不在多说了,总之,如果不杀魏忠贤,大明王朝不至于在1644年这么早就终结,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谢谢阅读
给我做详细解释谢谢?
一,天柱照命与日同宫大吉,使门惊门生日宫大吉,成功机遇较多。
二,男命阴遁性阴柔有所不顺。
三,天柱申月相直言谏议善说,杜门内秀有技术,喜 *** 创业,壬辛腾蛇相缠易受人骗能不安宁易信他人,与符同宫当有贵人助及官运多副职。
四,开休生在右边,宜西南西北西方发展。
五,身在外而生在内盘纵有祖业亦难留,有马在巳冲生,喜到外地求财,巳年月日时易得。
六,日生天辅带合当有多学历高学历。
七,日克芮身体健康。
八,申月土休兄壬8宫又空没非二人?
九,父母己旺4宫有丙地,当健在?要不母去?己丙火悖地户及蓬又处死地。但坤宫开乙当无事。父庚6宫空又庚癸大格英火入金乡早逝吗?但申月旺又生 *** 之当无忧,是吗?
十,惊伤不克日主,死克但受宫制死于月又日空,当无大灾。然日空当少苦,是吗?
十一,乙生庚女喜男婚姻好,乙庚合相生幸福美满。女开朗性强有工作不定理财务。十二,1--15岁看4宫,求学性慢倔烈想法多胆儿大。十三,16--30岁看9宫,天任临惊武辛庚 *** 出力又自型因自己任性有错会与人争执过,并想学技术找女友工作。 此解满意吗?有不准处告知于我,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