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戴的玉碎了
梦见自己戴的玉碎了,谁能给我简单的讲下?
在宋朝的天空,有两阙词深深打动历史,一阙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一阙是陆游怀念唐琬的《钗头凤》。
1151年,二十七岁的陆游孤寂而失意,在花落残红的季节里,他在沈园与自己相离多年的前妻唐琬偶遇,四目相对,情深如初,却覆水难收。陆游痛彻心扉,情不可遏,挥墨泼墙: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簿,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中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郁郁寡欢的唐琬,相思成疾,英年早逝。在后来的人生岁月里,陆游愧恨交加,写下了很多怀念唐琬的诗歌,一往情深,至死不渝。宋人的情词繁艳,情诗却极少,陆游为唐琬而写的爱情组诗,成为了宋诗中一簇罕见的花朵。
因为陆游的一生吟咏,沈园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这座本来并不特别的园子,因之而光耀千古,成为人们向往的爱情圣地。
一
爱意纠缠的千年名园
今天的沈园,与绍兴鲁迅故居相邻,走十几分钟就到。喜欢弄点腔调的人,可以从鲁迅故居坐乌篷船,沿着与鲁迅东路并行的小河,欸乃前行,那样的慢节奏里,更能酝酿出拜访爱情圣地的心情。
这座园子,在历史的更迭中,几经兴废。在它的遗址上,从六朝到明清,都有遗物遗迹存留。今天,这座占地57亩的园林,已基本恢复了宋时的风貌。
江南园林中,在规模和格局上,绍兴沈园真的并不出众。它的与众不同,是因为爱情的沉淀,是因为陆游的脚步与唐琬的呢喃。
走进这座园子,爱意似乎一下弥漫而来。数十米的长廊,挂满了承载爱情的小木牌,情侣们在上面写着各自的愿望,风吹过,木牌叮当作响,低沉清脆,如情侣私语。墙体上,一溜儿地刻着南来北往的吟咏,有一句给很好记:两阙钗头凤,百年心上人。
与爱情长廊相连的,是一座横跨在水面上的台榭,叫问梅槛。槛里有姑娘在卖陶埙,江南小曲吹得韵味十足,也是沈园一抹亮色。
陆游和唐琬都喜爱梅花,每到春来,两人踏春赏梅,琴瑟和谐。陆游一生中写了近两百首梅花诗,完全是把唐琬寓身于梅花丛中。设置问梅监景点,是后人对陆唐这场花事的纪念。
有问梅槛,当然少不了梅花。沈园梅花成片,腊梅、红梅、白梅,争相报春,暗香盈袖。怒放时,珠光万点,若下点小雪,更是醉人。
沈园里有六朝的古井和宋时的池塘,水面都很清澈,那种精致的古韵,让人不自觉地想起陆游笔下“惊鸿照影”的缥缈来。这个遗留的宋代池塘呈葫芦形,有意思的是,陆游老年归隐时,在绍兴城西三山别业处,也掘了一个葫芦形的池塘,至今尚存,谓之陆家池。也许,这个池子的形状,同样有着陆游想念唐琬的影子。
沈园的重心在孤鹤轩和《钗头凤》题壁处,两处景点相对相连,色调灰黑古雅,竹树掩映,让人觉得这里爱意深沉,不轻不挑。陆游80多岁时,曾到沈园来,与唐琬进行灵魂对语,写诗怀念,他在诗中比喻自己为天地间孤飞之鹤,“孤鹤轩”由是得名。轩中有一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而与之相对的照壁上,书写着两首《钗头凤》,一首由陆游所写,一首为唐琬所和。游人到此,纷纷拍照留念,似乎要把满园爱意完整带回家。
当夜幕降临,越剧《钗头凤》在沈园轮翻上演,陆唐凄美爱情再现,那连绵缠绕的乐音,一浪一浪地牵动着观众情绪,把人揪得心疼……
二
战乱时期的陆氏家族
陆游有着显赫的家世,陆家始祖是春秋时期的高士陆通,就是大家熟知的“楚狂接舆”,他因对动乱社会不满,佯狂不仕。孔子到楚国游历时,陆通迎着孔子的车唱起了《凤兮歌》,劝孔子不要这么东奔西跑了,其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成为经典名句。
陆家确实人才辈出,能臣陆贾,帮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尚书令陆闳,光武帝赏其气节,谓之“南方佳人”;宰相陆贽,唐德宗治国,全依赖他的远见卓识……从汉到唐,陆家都是 *** 辈出。唐末后,政局不稳,陆家为避乱,从吴郡先迁钱塘,再迁山阴,隐居在今天绍兴的鲁墟一带,寂然如雾豹冥鸿,不轻易为官。
北宋建立后,政局稳定下来,陆氏家族又开始通过科举考试,出来做官,因为家风好学,子弟因而出类拔萃,登第者接二连三,很快又成为山阴望族。
陆游的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宋史》有传。陆佃年轻时十分好学,不远千里跑到金陵,师从王安石。王安石得意时,许多人争相依附,但他却 *** ,被划入元祐党籍;而当王安石失势时,别人避之不及,陆佃却执弟子礼,不离不弃。
三山陆游雕像
沈园陆游画像
陆游的父亲陆宰,官至京西路转运副使,为人正直,藏书万余卷。
这样的书香门第,给陆游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陆游爱好读书,有书就快乐:“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在绍兴平水的云门寺,今天还存有陆游少年时读书的云门草堂。
陆游就出生在大宋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时间是1125年。当时,陆宰被调往前线,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负责调动粮草。由于朝政无能,投降派党同伐异,北宋军队连连失败,陆宰也成了他们的替罪羊,被免职。1127年初,陆宰携家逃难,回到了山阴老家。三月,北宋灭亡。五月,赵构称帝,建立南宋,是为高宗。
陆游在战乱中长大,陆宰是主战派,隐居山阴时,同他来往的,多是爱国之士,他们在一起,谈论国事,常常痛哭流涕,对金人的侵略咬牙切齿。父辈们的情怀,给幼小的陆游深刻的影响,使他少年时就有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
但陆游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走科举进仕这一条路。年轻时的陆游没料到,这条路对他来说,坎坷不平。陆游在16岁和19岁之时,两次赴都城临安赶考,但都无功而返。这时候,朝廷正是投降派主角秦桧的天下,陆游那些喜论恢复的文章,总是没有出头之日。
陆游纪念馆
陆游碑拓手迹
战乱带来了无尽的苦难,金兵的嚣张, *** 的耻辱,令当时的民众义愤填膺。于是,主战派得到启用,岳飞、韩世忠等人连传捷报,南宋朝野一下闻到了扬眉吐气的味道,特别是岳飞,还喊出了“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的口号,发誓要端掉金人的老巢,将两个被掳走的先皇救回来。这下,高宗又害怕了,他内心真正的算盘是:把金人赶出南方,他可以偏安一隅做皇帝就可以了,老皇帝是不能救回来的,因为老皇帝一回来,他的皇位甚至性命都难保了。所以,他在宋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又举起投降的旗帜,启用秦桧,打击主战派,匆忙于1141年杀了岳飞。通过割地赔款,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和议,南宋对金称臣,以下跪的形式求得了在南方的苟安。
三
那场短暂的甜蜜花事
弱冠之年,陆游迎来了人生中的 *** 件喜事,他与表妹唐琬结婚了。唐琬是位大家闺秀,生得很漂亮,又知书达礼,颇富才华,韵味风雅,深得陆游喜欢。 唐琬在父亲死后,就投奔陆家,与陆游有两小无猜的情谊。
娶到这样可人的妻子,陆游爱得寸步不离。婚后,小两口琴瑟和谐,朝夕如蜜。陆游有一首回忆两人生活的诗歌,从中足见两人情投意合。这首诗的名字叫《同何元立赏荷花追怀镜湖旧游》:
少狂欺酒气吐虹,
一笑未了千觞空。
凉堂下帘人似玉,
月色泠泠透湘竹。
三更画船穿藕花,
花为四壁船为家。
不须更踏花底藕,
但嗅花香已无酒。
花深不见画船行,
天风空空白纻声。
双桨归来弄湖水,
往往湖边人已起。
即今憔悴不堪论,
赖有何郎共此尊。
红绿疏疏君勿叹,
汉嘉去岁无荷看。
你看,陆游和唐琬,两人相携游玩,诗酒年华,白天不够,晚上再通宵达旦地驾船品酒赏荷。
陆游更爱梅花,如醉如痴。“山村梅开处处香,醉插乌巾舞道旁”,陆游头戴梅花,道旁起舞,这样的场景,多么让人发笑。
陆游跟唐琬在一起时,不止一次地到沈园赏梅,梅花成为了他们恩爱和幸福的见证者。在陆游的眼里,唐琬就是品格高洁的梅花,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很多时候他都以梅喻唐琬,以对梅的钟爱来表现对唐琬的怀念。
四
悲莫悲兮生别离
情投意合的夫妻,却没有美满的结局。
1145年,陆母因儿子落第,迁怒于唐琬,逼迫二人离婚。陆游不忍,又不好违母命,只好另外租了个房子,把唐琬藏起来。半年后,还是被母亲发现了,只好忍痛分手,两人的婚姻生活大概只维持了三年。
1146年,陆游娶了王氏;1147年,唐琬嫁给皇家宗室赵士程。
虽然离婚了,但陆唐两人的情缘,并未就此断绝,都深深地掩埋在心底。
1151年的春天,绍兴城南禹迹寺边的沈园内,碧波荡漾,柳絮纷飞,莺歌花底。无边的春色,总是助长人们的情绪,对于得意者,疾马看花,更显意气风发;而对于失意者,花开花落,则加倍断人心肠。陆游与唐琬夫妇,在此踏青邂逅了。
此时的陆游,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而唐琬,也早已成了别人的娇妻,只有沈园的垂柳和池水,依然形影不离。仕途不顺,爱无所归,陆游情绪十分低落。
看到自己的心上人与他人牵手相依,而身影更比先前消瘦,陆游百感交集,失意、惭愧、悔恨、相思,千种情愁,与这无边春色,纠结为一种无法解脱的疼痛。
唐琬也依然深爱着陆游。在与陆游四目相对却无语凝噎的一刹那,眼泪哗哗地滑落。
吃饭时分,唐琬又派人给邻座孤独进食的陆游送去了酒食。至此,唐琬的深情让陆游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森然欲作不可回,借着酒意,泼墨挥毫,将万千心绪吐向沈园雪色壁。于是,情动千年的离歌诞生了: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簿,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中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见了陆游的《钗头凤》词,同样万箭穿心,回家后也和了一首:
世情簿,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红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费一点笔墨给另一个男人——赵士程。赵士程其实真是一个好男人,但历史容易忽略。有很多的好男人,他们站在配角的位置,很不抢眼,可是,当我们细心审视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胸怀和爱意真的不凡,比如蔡文姬身边的董祀,比如林徽音身边的金岳霖等等。这样的人,你焦灼时,他让你心安;你脆弱时,他是你依靠;你阴暗时,他带给你阳光;你近时他无微不至,你远时他隔空相守;他总是默默地尊重你的选择,护着你的任性,无怨无悔。
你看,陆游词中,唐琬给他送去的是黄縢酒,这种酒是皇家专用的,也就是说,这是赵士程的御酒,从某种意义上说,陆游其实是赵的情敌,把自己的专用酒,送给情敌饮用,这是一种雅量,是对唐琬最深沉的爱护。只是,令人遗憾,这份爱再深,也未能激起唐琬的共鸣,未能挽回她迅速的凋零。
在唐琬香消之后,赵士程再也没娶。
五
百年常忆心上人
1159年,34岁的唐琬抑郁而终。陆游此时,正在福建宁德任上。
陆游性格耿直,抗金坚决,在那个投降派占主导的年代里,他注定了一生要坎坷无常。陆游活了86岁,在仕途上,起落八次,陆游一生只有两段短暂的时光让他心醉,让他真正领略了人生的光亮。一段是入川在王炎府做幕僚时,一段就是与唐琬相爱相守时。前者让他一展“铁马秋风”的豪气,后者让他体验“卿卿我我”的柔情。此外的大部分时间,陆游都在压抑、悲愤与闲置中过日子。
英雄末路时,最需要红巾翠袖的安抚。
唐琬是陆游的知己,是寒冬的火种,是冷夜的烟花,是一生永不磨灭的记忆,每当孤独来临,陆游总要把这段记忆翻出来,温暖自己。
相守时,陆游与唐琬闺房趣事很多,他们曾在重阳节,采菊缝制枕囊。陆游为此还写了一首《菊枕诗》,当时大家争相传看。可惜此诗陆游没有放入集子,后人只知其事不见其诗了。多年以后,陆游入蜀为官,经过唐琬老家江陵地界时,陆游买菊花祭祀土祠,为唐琬祈福。手握菊花,想起唐琬,陆游突然情不自禁,痛断肝肠,颓然大醉。
63岁时,陆游在严州任上,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
其一
采得黄花做锦囊,
曲屏深幌閟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
灯暗无人说断肠。
其二
少日曾题菊枕诗,
蠹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
只有清香似旧时。
陆游老年退居三山,每次入城,他都要到沈园走走,不能胜情。
68岁时,陆游再到沈园,此地已三易其主,再读当年自己所题之词,怅然不已。题诗曰:
枫叶初丹桷叶黄,
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
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
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
回向神龛一炷香。
75岁的陆游,又到沈园踏青,作诗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81岁时,陆游梦游沈园,醒后记诗两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
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犹锁壁间尘。
物是人非,梅花依然在东风里怒放,墨痕依稀犹存,而唐琬早已故去,诗人悲不自胜,欲语泪先流。
1206年秋天,82岁的陆游,孤坐在沈园,枯荷听雨,倍感凄凉,有《城南》诗:
城南亭榭锁闲坊,
孤鹤归飞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
尔来谁为拂颓墙。
1207年春天,83岁的陆游,又想起了唐琬送酒的时刻,有《禹祠》诗:
祠宇嵯峨接宝坊,
扁舟又系画桥旁。
豉添满箸莼丝紫,
蜜渍堆盘粉饵香。
团扇卖时春渐晚,
夹衣换后日初长。
故人零落今何在?
空吊颓垣墨数行。
1208年春,陆游更是频繁地到沈园,存诗两首《禹寺》:
禹寺荒残钟鼓在,
我来又见物华新。
绍兴年上曾题壁,
观者多疑是古人。
另一首:
沈园家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临终前,除了大家熟知的《示儿》诗,陆游还梦见自己行进在荷花万顷中,留诗曰:
天风无际路茫茫,
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尊为月俸,
为嫌铜臭杂花香。
那时,陆游在幻觉中,又与唐琬月夜穿行于荷花丛中了吧……
六
婚变的真正原因何在
陆游与唐琬的婚变之事,在后人的文献中,多次提到,包括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和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以及宋末元初周密的《齐东野语》等,其中以陈鹄的记载最为可靠,因为他差不多与陆游是同时代人,与陆家交往较多,很多事情为亲眼所见。但陆唐离婚的具体原因,所有记载都不得其详,都只是大抵说到,唐琬与陆游夫妻特别亲密,但唐琬不讨陆母喜欢,陆母担心陆游沉溺于闺房之乐,误了学习与功名,因而逼迫两人离婚。
陆游和唐琬,夫妻感情好得不得了,但两人硬是被母亲活生生棒打鸳鸯散,其中必有不可调和的原因,只是因为历史记载太简略,婆媳何以如此不和,至今如谜。后人观点,有四种说法:一是望子成龙说,二是恋子情结说,三是唐琬不孕说,四是语触秦桧说。
先看 *** 种:认为陆游与唐琬过于亲密,在父母眼里,这样会耽误学习,“恐其惰于学”,逼迫休妻。但陆游并没有耽误学习,相反,他从小到大都是志存高远,嗜学如命,很想建功立业的,这样的个性,闺情乐趣再吸引人,他也绝不会沉溺得不能自拔。而且,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夫妻和睦,更多的是为事业发展增添爱情的力量。所以,此因说服力明显不足。
再看第二种:认为陆唐两情相悦,冷落了母亲,招来了母亲嫉妒,造成母亲心理变态。陆游有兄弟四人,当时其父也还健在,说陆母情感上一定这么依恋陆游,也解释不通。
再看第三种:如果唐琬不孕,倒真是一个问题,但陆唐结婚才一两年,没怀孕也很正常,这么匆匆逼离也没道理。而且,哪怕是真不孕,也完全可以娶妾生子啊。所以,此说亦不足以服人。
上述三种原因,也许都是造成陆唐婚变的因素,但既然可以调和,就不是主要原因。而第四种,在当时的形势下,才是解不开的死结。这个原因最隐秘,也许却最接近核心。
唐琬的曾祖父叫唐介,江陵人,官至参知政事,《宋史》有传,为人坦率,忠言直节,敢说敢当。唐介次子叫唐义问,幼子叫唐之问,陆游的母亲就是唐之问的女儿。唐义问曾任河北转运副使,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唐恕、唐意,唐琬是唐意的女儿。所以,陆游的母亲就是唐琬的堂姑。
唐氏家族的人当时“直声动天下”,有才华讲气节,一个个都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种。唐琬的祖父唐义问,当时与陆游的祖父唐佃关系非同一般,都被奸臣蔡京列为“元佑党人”,刻于碑上,凡入籍者及其后代都不能在京城为官,地方任职也要接受监视。唐琬的伯父唐恕,担任华阳令时,上司派使者来,使者盛气凌人,唐恕不愿折腰奉茶,因此得罪了使者,只好以生病为由,免官回家。唐琬的父亲唐意,担任南陵令,也是不愿拍马逢迎,而谢病自免。兄弟两回到家,杜门躬耕。南宋初,金兵南下时,唐意被围困在武当山,贫病交加而死。
唐琬出身在这样的人家,性格耿直,骨子里没有丝毫阿谀的血气,哪怕是违心的客套话说两句,对她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一种人就是这样的,她可以坦率、真心地对别人好,慷慨大方,但要她违心说话,刀架在脖子上都说不出来。唐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唐琬与北方金国,可谓有杀父之仇,毫无疑问,对待金国侵略者,她肯定是坚定地与陆游站在主战的阵营里。而陆游的母亲,是希望儿子考取功名,求得俸禄来养家的,而那时,要求功名,最需要的就是低下抗金的头颅,站队到投降派这边来。在这一点上,唐琬与婆婆是完全不可能站到一块的,因此,婆婆迁怒于她,也就理所当然了。
而在投降派当权的世道里,坚持主张抗金是多么的危险,轻则在功名事业上永无出头之日,重则全家性命不保。
1143年,陆游到临安秋试时,落榜了。落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文章不好,而是因为“论恢复”。陆游老来回忆自己人生时有言:“名动高皇,语触秦桧。身老空山,名传海外。”此语就是讲他十九岁时应试,上书皇帝,主张恢复,反对苟安,因此得罪秦桧等人,这才是他屡试不中的隐秘原因。而在这方面,唐琬对陆游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婚后,陆游母亲因此迁怒于唐琬,要陆游与唐琬一刀两断,这就很好理解了。
1153年,陆游再次到临安参加两浙转运司锁厅试。这次考试,陆游本来很幸运,文章被主考官陈之茂相中,录为 *** 。但不幸的是,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正好参加考试,秦桧正当权,考前就已进行内部 *** 作,想让孙子得 *** ,结果陈之茂没有完全按他的意图行事,秦埙只得了第二。秦会对此大为光火,第二年礼部复试时,陆游虽然排名依然靠前,秦桧直接就将他的名字剔除,陈之茂也因之被罢官。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对“主战”和“抗金”等敏感性字眼,谁敢随便提呢?如此,我们对陈鹄等人为什么不把陆唐婚变原因写清楚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涉及到了政治,他们才不敢写清楚,不能不有所顾忌。
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用他的一生,救赎了自己羞愧的灵魂,赢得了历史的谅解和尊重。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现实中,女人更需要的,是真正可以触摸的爱,而不是错过的思念。那种情感的救赎,无论如何深刻和长久,依然只是空洞的回响……
是浑身插满管子与之战斗到最后一刻?
我的女儿,最亲的女儿,我视之如命的女儿。走了,腺泡型横纹肌肉瘤,7月29日凌晨,永远地离开了我。想不通啊,为什么就那么一个小圪塔,就能夺走我女儿的生命呢。
从确诊到她走,我一直都陪着她。
从拿到确诊书开始,百度出来的结果让我不能接受,直到医生跟我说这个病临床没有治愈率,不做 *** ,可能就只有几个月不到一年的生存期,做 *** 能活两年到三年吧。
嫂子问我准备怎么办,我说砸锅卖铁也要治。我是在期待奇迹的出现。
侄女跟我女儿说:“只要你想活,就能活。癌症都是吓死的,不是病死的。”
*** 次手术因为医生的误诊,当良性肿瘤割的,根本没当回事,每天开开心心的,该吃吃该喝喝。
*** 个回合的化疗做下来,痛不欲生,每天都是在跟死神赛跑。
前几次还好,她自己很积极,记着时间点,还提醒我:“妈妈,我们明天要去住院了,你约好床位了吗?”
再后来,每次去住院都要我催了,哪怕住院手续已经办好了,要拖,不起床,也不知道是真的身体太累,还是害怕化疗的痛苦,不想去医院,可不得不去。有时都要医生打 *** 催才会慢吞吞地起来,准备工作也是要很长时间。
我急,又担心医生生气,把我们床位给了别人(记得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肿瘤医院,一床难求》)。于是我就会一直催一直催,甚至生气发脾气,现在回想起来,好后悔,那个时候不该那么凶的。
每天竭尽所能地变着花样做吃的,每餐最少三个菜,就希望她能多吃点。厨艺就是在那段时间提升的吧。医生说了,胃口再不好,必须要吃东西,哪怕方便面都好,必须要吃。要是不吃东西,身体很快就会垮了。
医生还说了,需要适当的锻炼,增强免疫力,要吃好睡好。于是我每天拉她跟我一起练瑜伽,可她坐着不动,看着我练。晚上到了十点就开始催她睡觉。
为了让她好好吃饭,为了让她好好睡觉,劝她,求她,骂她,生了多少气,哭了多少回。这辈子最坏的妈妈就是此时此刻吧。
*** 次结疗三个月后,手术部位又鼓出来了,去医院复查,医生说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可能是积液,可是护士怎么抽都抽不出来。医生说,再做个核磁共振吧,又一次复发了。
看到检查报告,真的是如雷轰顶,把我脑袋炸得嗡嗡作响。接着又做了PET-CT,万幸,并没有远处转移,内脏器官都很好,悬着的心稍微好了点。
医生很快安排了第二次手术。从早上七点半进的手术室,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女儿看到我,说不出话,眼泪顺着眼角哗哗地往下流,太痛了吧……我只能安慰她:“宝贝,切了就好了。”
*** 次切的只是肉,这次切的是骨头。这种痛我没体验过,但我知道,她真的很坚强的,一两岁的时候测血常规,别的小孩都是几个大人抓着扎的,哭声惊天动地。而我女儿,都是自己伸手给护士阿姨扎手指采血。
第二轮的化疗开始了,比 *** 次更难受了,每次打完化疗整个人肿得像个包子,血小板低,血细胞低,输血,升白针打起来全身痛得摸不不让我摸……
呕吐,口腔溃疡,皮肤烂了一直好不了……这些副作用就一直围绕着她。
后来颈部长出来一个,开始做放疗,消了以后开始做免疫疗法,恶心呕吐得更厉害了,腰上又冒出来一个,手臂也冒出来一个,胸部也冒出来一个……肝部、肺部、胰腺都长了……
我再也不逼女儿了,想睡就睡吧,吃不下就哄她,喂她,实在吃不下也算了,跟她好好地说话,告诉她,妈妈会一直陪着她。
再然后,医生不收我们住院了,跟我们,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吧,想吃什么就吃吧……
我哭了,女儿也哭了,哭的很伤心,很绝望。
从医院出来,我开始问群里的病友们,哪里还有其他的 *** 手段……
结果可想而知,半个月的时间,病情急骤恶化,痛苦的过程不想再去回忆……
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打一针止痛针,还是痛得浑身冒冷汗……但是她没哭过,还安慰我,不让我哭,让我好好吃饭,要不没有力气照顾她……
到了7月27日,上了呼吸机,医生说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肺部,呼吸的问题,让呼吸科的医生下来接我们。可是呼吸机的医生下来以后,不愿意接我们上去。问我们要不要进ICU,想起电视里那些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全身插满管子的样子,就觉得可怕。
我问医生:“进监护室后还能出来吗?”
医生说:“她的情况你自己也清楚,进去以后可能也只能 *** 持几天,你要有思想准备。”
多番思想斗争之后,做了一个到现在都不知道正确还是错误的决定——放弃进ICU。
28日,女儿醒了,她问我,怎么没去IUC?我好惭愧,不敢告诉她实情,是妈妈放弃进ICU了。心好痛好痛,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女儿……
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女儿,你会原谅妈妈吗?
您在生活中遇见过那些奇闻异事?
给你讲讲我当新兵那时候的事情。
我是在海南的一个岛屿(又潮又热)上当的兵,刚去就是新兵蛋子,每天都是体能训练,什么跑步、翻墙、蛙跳、障碍越野之类的,回到宿舍都是累虚脱了,幻想着哪天可以休息下,哪怕在岛上逛逛也好(这是荒岛,就几户人家),突然有一天正在训练,教导员(最坏的那个人)突然让我们 *** ,然后就开过来几个运兵卡车,我一看,呀出去玩噻,那个高兴的,结果表情没憋住,让教导员看到了,罚我在车头唱歌,部队司机水平就是高,开起车来风呜呜的,我这嘴一张开,声音还没发出来,就硬生生给我吹回去了,喝了一肚子西北风。
在我喝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靠近了,岛上唯一的企业,一个老远就闻到臭味的养猪场,我这边还在看着养猪场老板女儿笑那,那边头车了一个巨大无比猪粪堆边上,乖乖,这粪堆有点遮天蔽日的感觉(反正气味是的),我是就知道让我们出来不是郊游的,部队营地里有好大一片菜地,教导员这是“化缘”来了,他大手一挥,我们这群新兵蛋子没有一个前去的,到时老兵们齐刷刷的都,拿上铁锹冲出去了,这边教导员见新兵不去说“这点不够呀,在往前开开”,为啥臭味愈发浓烈了?不一会一个粪池出现了,对是新鲜的还在冒泡,教导员不知从哪拿了好多的桶子,一边咧着嘴一边将桶子递给了我们,新兵们磨磨蹭蹭走到池子边上,颤颤巍巍的用桶子装,一会功夫池子下去了一般,这才发现这池子有1.6米深,在池子边上够不到了,教导员悄悄的猫到小四的背后,一脚将他踹了下去,我们都傻了,游泳池?我们正在笑那,一看几个人又被踹进去了,我赶紧自己下去了,这触感竟然有点像果冻,水被装的差不多,都是稠的,我们干了一下午才把池子掏空,出来后大家都浑身是猪粪。
回去的一路上,老远就看到岛上的居民捂着鼻子四散而逃,一个星期后这味道仍然没有散尽。
有哪部电影能让你百看不厌?
《大决战》
你觉得大龄剩男和大龄剩女?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就是过来人,有这方面的经验。答案就是剩男不会急,大龄剩女会更着急一些。原因如下。
1,男人四十一枝花,所以有这种观念的男人很多。整个社会对大龄男人的容忍度更高一些。37--38还没结婚的男人,旁人更容易理解他,认为他在忙自己的工作及事业,耽误了。父母们催婚的不是很强烈。即使男人到了四十岁,都不太显老。大龄剩男在社会上打拼了10多年,不管是事业上还是经济上都有提升,状态比较稳固,不像毛头小子那样没有生活保障。所以20出头的小姑娘找大龄剩男的比较多。反而显示出剩男比较吃香。
2,大龄剩女就和男的不一样了,女人过了30,容貌衰减,需要多做护肤保养来维持。整个社会男青年找大龄剩女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剩女选择男偶的范围比较狭窄。所以她们会比较急,她们父母更是急得热锅上的蚂蚁。同年龄的剩男都在往低龄女孩相亲。所以大龄剩女只能往比自己大的选择,那么再大的单身男人,离婚的比较多了。
3,社会 *** ,旁人左右邻里会对大龄剩女的议论比剩男多,普遍认为大龄剩女会不会身体哪里有毛病,所以还没结婚。这无形中增加了大龄剩女包括其父母的心中压力。面子问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还是很重要的一项。
4,我是过来人,40岁结婚。当我35岁时内心还悠哉悠哉,不急着结婚。身边有女孩追我的,我都看不上,好几个女生过了三十岁就逼问我要结婚。但是我内心一定要等到一个心动的伴侣。当我37--38岁时,父母时不时提醒我该结婚了。我说还没有看上哪个女人想跟她结婚的。当我39岁时,表面不急,内心稍有点急了。刚好我亲爱的老婆出现了。于是40岁就跟她结婚,共度余生。我的北京哥们,他44岁结的头婚,算是事业成功人士,他老婆20来岁。
我举这两个例子就是说明男士内心不急。
————罗兰觅语
如您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