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历算法-阴历农历怎么换算

admin2023-03-05 18:27:4019

干支历算法,阴历农历怎么换算?

阳历和阴历之间是不能换算的,二者采用的计算 *** 不同,没有特殊关系可以查询,只能分别计算。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 *** ,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以 *** 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望月。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因此,平均每4年便会少大约1天的时间。

因此,公历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将这一天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实际 *** 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末尾有两个0的要被400除尽),皆为闰年。如1996,2000等皆为闰年。

农历也是“阴阳历”,又称为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干支历算法-阴历农历怎么换算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 *** 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和阴历一样,在19年里中设置了7个闰月。不过和阴历不同的是,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这就导致了农历和阴历的起始月份不一样,阴历是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起点,而农历是按24节气来划分的,也就是说立春是农历的起点。

扩展资料

阳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阴历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的一种历法。

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但是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所以,需要设置闰月,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四柱为壬寅、辛亥、丁丑;二十八宿为翼;甲子纳音为洞下水。

干支历算法-阴历农历怎么换算

干支纪年法从立春开始吗?

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

农历中的干支历算法是:以农历立春发生时刻为年干支的起点;各月干支以十二节时刻)为月干支起点;纪日使用长期不间断的干支纪日法;时辰则12地支是固定的,时天干则由日天干推出。自从农历节气使用定气后,它从春分起和黄经的0度对应,以后每一个节气为15度,黄道一周24介节气共为360度。

*** 个甲子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要想知道 *** 个甲子是根据什么确定的,首先我们就要知道《河图》和《洛书》以及历史上最早的甲子年是哪一年,现在距离我们最近的甲子年是1984年,到2044年就是下一个甲子年了,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的 *** 个甲子年就是轩辕黄帝登基之年即公元前2698年。

而稍微懂一点易经基础的朋友都知道天干五行的根源来于河图,而十二地支五行的根源来于洛书,河图与洛书是古人观测天体运行到不同位置时绘制的星体平面图,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其中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它是中华文化以及阴阳五行术数的源头。

《河图》说的是数字与五行的阴阳,图中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有1、2、3、4、5五个生数和6、7、8、9、0五个成数,其中又画有很多白点和黑点,白点为阳,黑点为阴,北方有一个白点,六个黑点,为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水成之;南方有二个黑点,七个白点,为地二生丁火、天七丙火成之;东方有三个白点,八个黑点,为天三生甲木,地八乙木成之;西方有四个黑点,九个白点,为地四生辛金,天九庚金成之;中间有五个白点,十个黑点,为天五生戊土,地十己土成之,由此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及相配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阴阳属性就诞生了,也就是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 *** 。

洛书由河图演化转变而来的,有八个方位,在已有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个方位,在洛书的图上,将河图中的2、7和4、9调换一下,然后整体图案旋转一定角度,就变成了洛书,它与地支相配的图式是通过八卦进行的,单数一为坎卦配地支子,单数九为离卦配地支午,单数三为震卦配地支卯,单数七为兑卦配地支酉,双数八为艮卦配地支丑寅,双数四为巽卦配地支辰巳,双数二为坤卦配地支未申,双数六为乾卦配地支戌亥,这样十二地支就出来了。

而以上天干和地支配对河图和洛书的 *** 是由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之时,由大臣大挠氏结合河图和洛书得出来的,原因是轩辕黄帝在打败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蚩尤并统一天下后就命大臣大挠氏想出纪历的 *** ,于是大挠氏根据河图和洛书其中的规律制定出了五行和天干地支,并且由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60年一个轮回,也就是六十甲子年,以此 *** 用来纪历,也就是《黄帝历》,而轩辕黄帝把自己登基的那一年定为甲子年,于是 *** 个甲子从此时就确定了,这也是中国历法中干支纪年的开端,从此开启了万世之历法,可以说华夏始祖黄帝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 *** 中,有的人会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源自黄帝时代,而有的人会说来源于远古时代的河图和洛书,但不管是那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所以无需争论。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谁发明的?

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历史悠久,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在史书《世本》中,曾有一句“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相传,文中的“大桡”是黄帝史官,有此,我们可以知道天干地支纪年法始用甲子纪日,但其创始人是谁,还有待考究。

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天文历法的基础知识:

1、历法与历书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室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 *** 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 *** 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 *** 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

1.阴历

记录月相规律的叫阴历,也可以叫农历,月亮又叫“太阴”,因此这种历法又名“太阴历”,一个阴历月天数是29.53天,12个阴历月有354.36天,13个阴历月有383.89天。纪日方式是比如:初一、十五、廿(读niàn)二也就是阴历二十二。纪月方式是:正月、二月、三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

干支历算法-阴历农历怎么换算

正月:就是某个月的阴历初一开始约30天内,当做那年 *** 个月,叫正月,一般是固定安排到阳历立春附近(叫“建正”),因为阴历周期和阳历周期不一样,需要经常“置闰”很麻烦,“置闰”就是让这个正月初一出现在立春附近的 *** 。我们的新年习俗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

2.阳历

记录物候、24节气规律的叫阳历、和地球回归周期有关,相对来说是和太阳有关,又叫太阳历、节气历。阳光在中午垂直照射北回归线时叫夏至,阳光在中午垂直照射南回归线时叫冬至,立春节气开始是“寅”月,阴历的正月是人为安排在这个阳历月份里面的,对应后面依次是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月。

3.干支历

用60个干支连续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历法,通行的用法属于纯阳历,是在阳历的基础上增加60甲子的周期,逢立春换年干支,和上一节阳历一样,按节气换月支,月还有天干,用的是一套固定的 *** ,名叫“五虎遁”换月干。

这个历法有争议的地方,需要注意:

1.干支纪年一说是汉代的产物;

2.五虎遁月历史上和现在还不一样,参考《三元发微》;

3.干支纪年有60甲子,规律何在?

4.干支纪年如同数字一样,意义何在?

5.西汉前,1天内的纪时具有多样性,有7、10、12、16纪时等;

4.星宿历

这种历法又叫“七元禽星历”,是在干支纪日、纪年的基础上,结合28星宿形成的一套历法,七元是7个60甲子的意思,参考水族历法,改历法以7本历法书为主,每1年分别用1本对应的历法,一共跨度420年;

这种历法的应用,主要在于后世的择日、择吉,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然而争议的地方是:没有置闰,与实际星象是对应不上的;

5.十二月历

这种历法详情见于水族历法,以及我修复后的视频,纪年和纪月不用天干,根据太阳节气来纪月,12生肖来纪年,逢30天换一个月,逢360天换一年,1年12个月。

而纪日有2种用法, *** 种是:每年 *** 天一律起甲子日。第二种是:现在据了解他们已经和汉族干支历纪日的方式一样,连续纪日,日干支和通行干支历的日干支一样。

这种历法非同小可,可以让年反应天象,月反应物候。

6.十月历

这种历法详情见于彝族十月历,以及我修复后的视频,纪年和纪月不用地支,逢36天换一个月,逢360天换一年,一年10个月,又叫“十兽历” 。

纪日是每个月第1天一律起子日,这种 *** 类似十二月历。

这种历法非同小可,可以让年反应天象,月反应物候。

天干和地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极高,也最难理解。这期开始我们来讲解上古时期另一部历法,十月历。一直以来,十天干的来源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最为神秘的存在。这个视频一次性说个清楚,解答问题如下:什么是天干?什么是五行?两者到底什么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何含义?为什么天干有阴阳之分?彝族知道太阳365.25天的周期,为何还要用360天来纪年,把事情复杂化?为何每个月是36天?为什么天干是10个?有什么规律?有什么依据?同时期有十二月历,为何还要发明一套内涵一样但内容更复杂的历法?若两部历法内涵相同,天干地支为同一种东西,如何组成五运六气?

7.阴阳合历

这一节对刚接触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或许有些费解,不过,至关重要,不得不说。

准确来说,这不是一个专有历法,而是一个概念需要澄清,我们一直以为我国通行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当然也算是,因为既能反应阴历也能反应阳历,不过,其实是“合其形态”而“不合其神韵”。其实,明白360天连续纪日、换年以后,十月历、十二月历、阴阳合历都能找到天象依据和科学依据了,包括围绕历法发明的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甚至易经、三式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