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干支历-今年又到了数九的时候了
今日干支历,今年又到了数九的时候了?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民间一种计算冰天雪地与春暖花开的 *** ,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民间口口相传,经过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办法。那么今年的“数九”是哪一天呢?按照冬至到来算起,今年的“数九”应该从12月22日开始,到九九八十一天后结束。
至于问道在“数九”中哪一天最冷呢?应该说是三九和四九这18天里,我国各地从北到南气温是最冷的时候,按照明年来推算,最冷的时候应该是小年前几天到大年初五之前,只要西伯利亚寒流不再起妖蛾子,来个极度寒冷,与此同时初春的极度倒春寒不再出现的话,这个顺序就不变。
毕竟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显得懦弱无力,就目前情况看,太空里有无数气象卫星保驾,同时拥有更先进计算机进行计算的中央气象台也只能准确预报3天左右的天气预报,7天左右的天气大致变化情况,要知道一九二九还剩下15天,这个时候你要中央气常台就估算哪天最冷,的确大为难人家了。
再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天气到底是到明年三九四九时,冷冻情况倒底是变更冷了还是回升了一点?只有三九四九乃至五九日子过完了才能有好的总结。
2009年八月初八是几月几号?
公历日期:公历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农历日期:农历二零零九年 八月 初八号,己丑年八月八日
回历日期:1430年10月6日
干支历:己丑年 癸酉月 甲戌日
今日五行:山头火
今天周几:星期六
73年2月干支?
1973年2月2日天干地支查询,农历干支查询一九七二年 腊月(大) 三十,壬子年 癸丑月 己巳日是什么日子
今日黄历今日干支干支查询
「流年」2021运势祥批,助你大吉大利「紫微」紫微斗数批一生命格 超准!「命运」大师批八字你的性格,财运,事业「占星」预测你一生运势感情,准的可怕!
天干地支日期查询
公历 年 月 日
天干地支查询
1973年2月2日天干地支查询
当日干支:壬子年 癸丑月 己巳日
当天日期:公历1973年2月2日 星期五
当天农历:农历一九七二年 腊月(大) 三十
当日回历: *** 历1392年12月28日
当日五行:大林木
当日通胜:1973年2月2日,壬子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二零一九年正月初四是什么日?
农历二零一九年正月初四号,己亥年一月四日回历日期:1440年6月2日干支历:己亥年丙寅月丙子日今日五行:涧下水今天周几:星期五值日星神:青龙(吉星)执位:开日宜:纳采、结婚嫁娶、祭拜祭祀、祈福、旅行旅游出行、开业开市、会亲友、动土、破土、启钻、忌:搬家移徙迁入新宅乔迁新居入宅出火安门安葬
2023年是兔年?
2023年是癸卯水兔年,农村80岁的老人说 “兔年大晚春,白衣赶青年”,有啥寓意,这种说法靠谱吗?
冬季连着春季,一年一圈,往复循环,很快就会迎来2023癸卯年,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来算,明年是癸卯兔年。众所周知,每个年份除了公历年的记法以外,农历会有对应的生肖,也有一些民俗谚语流传下来。
2023年是大晚春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排序来看,正月应该对应“子”,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古代历法有一定的关系。
自 *** 开天地以来,古人创造出《皇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简称上古六历,每个历法的纪年方式不同,切换时就会产生差异。
《夏历》、《殷历》和《周历》,在春秋战国时期混用,对正月的定义也不大相同,三种历法分别以“寅、丑,子”定为正月。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每个国家采用不同的历法来纪年。
这么定义就有点意思,春节这天落在不同的月份,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位谋略家,游走于六国之间,相当于一年就可以过三个春节。
《颛顼历》将地支的“子”定为正月,为当时秦国所用,到了西汉时期,在《颛顼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历法名称改为《太阳历》,其中更大的改动,就是将正月由“子”改为“寅”,这种记法更符合天象变化,便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最初根据“斗转星移”来制定,斗柄旋转时停在哪个方位,就有对应的节气,也可以用太阳黄经度数来表示。
干支纪年,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这也符合《周易》的辩证法思。寅月是“泰卦”,位于东北艮卦,八卦始于艮,艮纳生门,说明“寅”处于水木之间,天地交泰,故立春乃万物起始,新的轮回已经开始。
寅月有立春和雨水这两个节气,但朔望月只有29.5天,而两个节气之间相差30天,长时间累积,中气和节气的天数产生差异,只能往后推迟,并用置闰月的 *** ,让二十四节气能对应当时的气候。
立春交节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会以寅时作为判断标准,在寅时之前是早立春,若是在寅时之后,就是晚立春。
2023年正月十四晚十点五十八分三十九秒,斗柄停在寅位,太阳黄经315°时,正式进入立春节气。这个交节时间点在寅时之后,所以2023的寅月就是晚立春,刚好是十二生肖的兔年,人们就有了兔年大晚春的说法。
白衣赶青牛出自春牛图在传统观念中,立春代表着岁序之首,万物开始复杂,进入生长旺盛期,农民迎来春耕时节。古时农事会用牛来耕作,下田之前还会举行简单的仪式,希望收获的季节能五谷丰登。
《清嘉录》中就有记载: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意思是将土牛鞭笞成碎片,众人上前分抢,寓为闹春牛。在仪式上,还有男男 *** 用手摸春牛,借此沾上新春的福气,好运伴随自己。民间就有这样一句谚语: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
更具代表性的就是春牛图,上面印着“五谷丰登”或“一本万利”的字样,旁边有十二地支可供参考,下面就有一头春牛,牧童拿着鞭子在后面追赶。
一、芒神
白衣赶青牛这句话,出自春牛图,赶牛的牧童,头上梳着两根辫子,穿着长衣,也就代表白衣。
民间传说,太岁值年更换,于是在立春之前,会将太岁像修饰一番。春牛图中的牧童,头上的两个辫子在古代称簪,手里拿着柳枝鞭赶牛,于是把他当作芒神,别名也叫句芒。
《礼记·月令》中记载:“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句芒传说是一种鸟,属于木神或东方之神,主管植物的发芽和生长,太阳从扶桑上升起,扶桑也归它管。
关于句芒,在春秋时期还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
秦穆公是一个聪明人,想方设法用五张羊皮,将百里奚从楚国人手中赎回,羊皮在他手里不值钱,但是楚国人却视为珍宝。
百里奚回到秦国后,被委以重任,他也尽自己的能力辅佐君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秦穆公得此重臣,便大赦天下,放了牢中300名岐下野人,后来这些人感念他的恩德,曾帮助他打败了晋国。
有一次秦穆公在庙里,见到一只神鸟,正准备逃跑,神鸟却突然说话“不要怕,以你的善行,我再给你十年阳寿,你要爱戴百姓。”
秦穆公赶紧拜谢,问道:“您的尊姓大名?”
神鸟回答:“我是句芒。”
这个神话故事,描述了芒神的形象,但后来更加拟人化,以牧童的外貌出现在春牛图中。
芒神的位置,以及装扮,有着很多的讲究。
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面相为青壮年,象征年支是癸卯兩髻在耳前,象征癸卯年的五行属金手握柳枝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衣服和腰带视为立春日支,青衣白腰帶象征辰戌丑未日每幅春牛图的画法不一样,最主要看牧童和站立的位置,若牧童在牛背上,说明可以省下力气,农民种地也没那么辛苦,若牧童在后面拿着鞭子追打,表示要费尽周折,牛才会耕地。
二、青牛
早在立春之前,人们便要 *** “春牛”,以前受到条件限制,只能用 *** 作,颜色和形状过于单一,没办法体现牛的特点。
后来在材料上改进,用桑木和纸作为材料,由传统手艺人手工打造,花费大量时间,赶在打春牛习俗之前做出来。
农耕社会,农民主要靠牛来耕地,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吃的是草,耕种出来的是五谷杂粮,节省劳动力,与其它牲口相比,牛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种地的主要劳力。
*** “春牛”的过程十分复杂,先用桑木固定,形成骨架,之后再用各种颜色的纸糊上去。
春牛的尺寸严谨,身长为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有365天;牛尾巴长一尺二寸,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牛的四个蹄子,代表一年四季。
古文中关于春牛颜色的定义。
头部的颜色代表年干:青色为甲乙年,红色为丙丁年,黄色为戊己年,白色为庚辛年,黑色为壬癸年。牛身颜色代表年支:黑色为亥子年,青色为寅卯年,紅色为巳午年,白色为申酉年,黃色为辰戌丑未年。牛腹颜色代表年纳音:白色为金,青色为木,黑色为水,红色为火,黄色为土。由此可见,2023年是大晚春,癸卯为阴,牛为青牛,青壮年的牧童穿着黑色长衣,系黄色腰带,鞋裤俱全,双脚穿着草鞋,站在青牛的后面。
写在最后春牛图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的规律,表现了古人心中对丰收的渴望。如今科技发达,判断天气变化,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提前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