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丁亥年-万历十五年即1586年的明朝和世界发生了哪些事件
万历丁亥年,万历十五年即1586年的明朝和世界发生了哪些事件?
首先 万历十五年是1587年,农历丁亥年(猪年),明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本是明朝万历皇帝执政的普通一年,然而这一年却被史学家黄仁宇称之为大明朝衰落的转折点。而这一年,是 *** 万历十五年,越南莫朝端泰二年,后黎朝光兴十年;日本天正十五年。明朝: 这一年明朝最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已经死了五年,万历本人出现了大 *** ,明朝由治转乱。明末伟大的科学家宋应星出生于这一年,他创作了不朽的《天工开物》,被欧洲人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徐霞客(1587年-1641年),原名徐弘祖,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也诞生于这一年,他的《徐霞客游记》被学术界列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明朝最杰出的军事家、抗击 *** 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抑郁而终。享年60岁。从此明朝再无军事家。明朝 *** 清官海瑞病逝于11月。
世界 :1、日本的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内战中不断胜利,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要征服 *** ,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然而万历三大征之 *** 之役,瞬间击碎了秀吉的野心。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创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 。之后,英国逐渐走向了开放的资本主义时代,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变为西方的霸主,并称雄到 *** 次世界大战。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尔特被伊丽莎白一世处死。
3、欧洲在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召唤下走向了资本主义时代。
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潘金莲 *** 西门庆,并伙同奸夫毒杀亲夫武大郎, 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始作俑者,那就是王婆,如果没有王婆从中牵线搭桥,潘金莲与西门庆也只不过是在屋檐之下的一面之缘而已。
之后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澜,王婆在古代是一个干什么职业的人呢?在《水浒传》中,她亲口向西门庆介绍过自己的职业,
王婆开始拉 ***原本是个开店卖茶的,由于行市冷清,生意不好,就干起了“杂趁”,“杂趁”包括哪些工作呢?西门庆也很疑惑,于是王婆就又做了一番解释。
这“杂趁”包括媒婆、牙婆、接生婆和马泊六。这媒婆和接生婆都很好理解,在古代也算是一名很正经的职业。
王婆搞马泊主事业那么牙婆是干什么的呢?牙婆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中间人、经纪人,事成之后可从中赚取一些差价。这也算正规,不偷不抢,钱的来路也算得上光明磊落。
再来看马泊六,这个职业在古代可是刷新了人们的三观,马泊六是指撮合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中间人。
也就是说,王婆除了干前面那几种工作之外,马泊六也是她用来谋生的手段之一。
冬已将残,天色回阳微暖,潘金莲来到窗前叉帘子,却好巧不巧地将叉帘子的竹竿掉了下去,正好砸到了从窗檐下路过的西门庆。
西门庆被彩蛋砸重这不砸不要紧,一根竹竿却让两人擦出了火花,潘金莲妖娆动人的立在窗前,一声温柔似水的道歉(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说得西门庆的身体都酥了半边,此时西门庆眼中的潘金莲更是显得楚楚动人了,把魂都勾了去。
而这一幕又正好发生在王婆的眼皮子底下,王婆正想,这下可好了,生意送上门来了,为了拿下这笔生意,王婆向西门庆抛出了诱饵。
就在潘金莲与西门庆两人相互道歉赔礼之时,王婆赶紧见缝插针地说道:“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得正好”。
潘金莲砸到西门庆这句话看似是在开玩笑的打趣,实则是在放诱饵,钓西门庆上钩。因为以王婆的老练和经验来判断,西门庆八成是看上了潘金莲。
这事也是不出王婆所料,西门庆果然又折回来找她了,诱饵投放成功,西门庆来到她的店里,打听起潘金莲来,王婆也一一向他道来。
王婆说完潘金莲的情况之后,西门庆也便没再多表示什么,只是又询问了王婆儿子的情况,并承诺等他儿子回来,可以跟着他干。
西门庆找王婆王婆抛出诱饵,西门庆也是开出了 *** ,王婆当然是十分满意的,不只儿子有了前程,她还可以从中大赚一笔。而西门庆付出这些,便可以抱得美人归,被算计了的却是老实的武大郎。
接下来西门庆就成为了王婆店里的常客,王婆也心领神会地替他做起媒来,便给他介绍了一个生得十二分人物,只是年纪稍大些的娘子。
王婆一说这娘子年纪稍大,西门庆就认真了,问到底是多大,并表示,差一两岁没有关系。
王婆的回答倒是十分的风趣幽默:
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却好九十三岁。王婆这个九十三岁一出,说得西门庆是哈哈大笑,之后便起身离去,没有再过多地追问下去,王婆把西门庆这条大肥鱼钓上勾了。
西门庆上钩那么王婆在这里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潘金莲的实际年龄在《水浒传》是多少岁呢?在与武松初次见面的时候作者就给出了标准答案:
潘金莲:叔叔青青多少?
武松:虚度(虚岁)二十五岁。
潘金莲:长奴三岁。
从这叔嫂的这几句对话中,可得知,与武松见面那会儿,潘金莲的年纪是二十二岁,武松回来之后不久,潘金莲便与西门庆勾搭上了。
那么王婆口中的“九十三岁”与二十二岁又有什么关系呢?古人对人的年龄是很喜欢玩文字游戏的,打打哑迷也是不足为奇。
西门庆看上潘金莲在这里王婆更是想打趣、撩拨西门庆一番。九十三岁的意思就是9+10+3=22岁,也是向西门庆拐弯抹角地暗指了潘金莲的实际年龄。
从西门庆听完王婆对女子年龄介绍后所表现出来的情形来看,可见他也从这个九十三岁中间找到了正确答案,并且十分的满意。
王婆为什么要用暗指,而不明说呢?这其中肯定也是大有深意的,因为王婆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之事,这确实是做着马泊六的勾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媒,因为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
所以西门庆与王婆之间的交流大多情况下都是用的暗语,这事要办起来压根就上不得台面见不得光。
王婆拉潘金莲下水二、是王婆的营销套路如果要评价王婆做马泊六的业务水平,那可以评得上是“超级能手”,西门庆与潘金莲之事就是在她的引诱下而步步推进的。
从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营销套路是环环相扣。西门庆 *** 次找她就为儿子找到了一只饭碗。西门庆第二次找她就说给他做媒,不直说年龄,而是说个九十三岁,让他去猜。
这实际也是在为自己留一手,说话有所保留,她为什么会有所保留?因为接下来这事再往下做,会发生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说,再到下一步,西门庆与潘金莲之事很快就要成了。那么是不是又到了和西门庆提条件的更佳时机了呢?
潘金莲害怕马上就要触及到核心内容,这前面的咨询费用是不是要结一下了。其实不明说年龄也是暗示西门庆该腰包了。
同时半隐半说,也是在吊着西门庆的胃口,走到这一步的西门庆哪还放得下,一心只想着美女哈喇子直流,在美女面前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免疫力,只得任由王婆牵引,那些白花花的银子也就自然把王婆的口袋塞得鼓鼓囊囊。
要是把王婆放在现代的职场中,那绝对是营销高手,只是现代不可能再有马泊六这等职业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那二两碎银,王婆把欲擒故纵这招也是玩得溜溜的。为了引诱西门庆上钩,她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段。
起先,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西门庆面前装无知,打哑边来套西门庆。西门庆 *** 次向她打听潘金莲是谁家媳妇时,王婆是这样回答的:
他是阎罗大王的妹子,王道将军的女儿,武大官的妻。问他怎地?武大发现 ***王婆在这里明知道西门庆的目的,却还要故意反问,并且接下来面对西门庆对潘金莲老公身份的追问,王婆也是一卖关子,二卖关子的要西门庆去猜。
西门庆实在猜不到了才告诉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西门庆得知潘金莲的老公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更是发出了“好块羊肉怎么落到了狗口里”的感慨。
他对潘金莲的兴趣也就越发的浓厚了。之后王婆隐晦暗示了潘金莲的年龄,以西门庆的聪明,他当然是领会王婆之意。
潘金莲 *** 被发现只是王婆对年龄的所指也是对人的所指,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93岁”,是撩拨得西门庆心痒难熬,已经迫不及待了。
把西门庆引诱到这种境地,对于王婆来说也就好狮子大开口了。西门庆在与王婆来往沟通的过程中,已经多次支付了银子。
收到银子的王婆就越发的来劲了,西门庆也已经对潘金莲着了迷,并许诺王婆只要此事成了,再给她十两棺材本。
王婆结局很惨王婆看到西门庆如此用心,她又开大了 *** ,向西门庆提出了“潘、驴、邓、小、闲”,五个泡妞的必要条件。
在五个条件中潘指美貌;驴指驴的大行货;邓指大富豪;小指好性格;闲指有时间;好家伙先把人引进来,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时就已经没有退路。
而西门庆也正好符合以上所有条件,两人一拍即合,西门庆如愿抱得美人归,王婆也得到了她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
潘金莲遭报应写在最后在《水浒传》的这一节故事中,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名气,说到潘金莲与西门庆,那是人人皆知。西门庆为得美人不择手段,王婆为得银子阴险狡诈,而潘金莲又是为了得到什么呢?
对于她只能用“ *** ”一词去形容了。这三个人一个是为了美人没有底线,一个是为了钱失了底线,一个是因为一个“ *** ”字误了终生。
西门庆情难自禁像王婆这种人无论把她放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从她做拉 *** 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说话有艺术,处事有招术,并且是层层递近,环环相扣,做得是滴水不漏。
只是遗憾的是她没有将自己的这种能力用到正途,而是走了弯路。可见就怕的是恶人有能力啊!王婆也好、西门庆也好、潘金莲也好,这三人的结局最终告诉了世人一个道理,那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问读!
中国古代民国建立之前有发生过文献记载的大的瘟疫吗?
医圣张仲景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有人口200多,建安初年(公元196)一场持续多年的瘟疫造成家族200余口人死了100多口,差点被瘟疫 ***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 *** 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死的这些族人基本都是得了伤寒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更没有口罩,当然也不知道隔离这种方便省钱的 *** ,基本上是得上就宣判死刑了。
加上当时统治阶层的腐败,基本是遍地尸殍,哀嚎遍野。曹植的《说疫气》之中,对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的惨状有着详尽的记载:"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时的张仲景不惑之年,内心痛苦,看到悲惨的百姓,身边族人的死去,下定决心与疾病来一场轰轰烈烈的 *** 战争,一头扎进专研如 *** *** 伤寒的研究中。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将《伤寒杂病论》这本对抗击伤寒疫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医学典籍完成。
该典籍的问世为 *** 伤寒提供了正确的医治 *** ,从那时起,这本医学典籍为 *** 伤寒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元年开始的疫情延续了100多年,即使当时有名医华佗与董奉、张仲景。但还是病死了无数人,如果他们三大名医能够组成专家团队指导当时的统治阶层抗疫也许就会历史大反转。
曹丕在《与吴质书》之中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徐干)、陈(陈琳)、应(应玚)、刘(刘桢),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根据史料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瘟疫,让"建安七子"成为文坛绝唱,一个都没有留下来。
这场大瘟疫还影响了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曹 *** 雄心勃勃的准备南下收复荆州,然而却因为军中出现瘟疫,在战争还没有开打之前,军队就已经损失惨重,最终迫不得已才选择退兵。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曹 *** 传》
建安元年开始的中国大地上的疫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描下了浓重的一笔,与当今施虐世界的 *** 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图片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位很出色的皇帝。在早期他的统治下,国家形式一片大好,史称“万历中兴”。但是,像他那样做了48年皇帝,却有30年不上朝的皇帝,确实是为数不多。
明史中评价他说,明之王,实亡于万历。历史学家孟森在他的《明清史讲义》内称神宗晚期为“醉梦之朝”,并说此时期神宗的特点是“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
那么神宗万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一个励志有为的皇帝变的如此的堕落呢?
1.张居正在位的时候,文官都在他的把控之中。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要自己面对了。明朝当时的朝廷实行“上谏”。
“上谏”就是不管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提意见。尤其是针对皇帝,哪怕有一点小小的差错,都会被文官们痛骂,但是皇帝还不能处置他们。后来,万历真正认识到了文官得是一群伪君子,是道貌岸然的 *** 之徒。他们借着谏言万历皇帝昏庸无道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时间,万历皇帝也看清了他们的招数,也就懒得在于他们争执。索性他就不理朝政,远离这些虚伪的人们。
2万历是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起争执而不理朝政的。
万历皇帝的长子是朱常洛,但是万历皇帝一直不喜欢他,生下了他也是因为年轻气盛犯下的一时错误。
万历皇帝最宠幸的妃子是郑贵妃,这个郑贵妃是宫女出生,给万历皇帝生了个儿子叫朱常洵。因为万历皇帝特别喜欢郑贵妃,还把她封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的地位。因此对朱常洵也特别的好,还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按理说,皇帝立哪个儿子为太子是自己的事情,即便有祖训,那也是皇帝自己的家事。但是作为臣子也有建议皇帝做出正确选择的权力。
这样一来激起了朝廷的反对,大臣们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死后,愣是没有立其他儿子为太子,而让嫡长孙继承皇位的“立嫡长子为太子,太子不在则立嫡长孙”祖训。
大臣们与神宗皇帝争执下,让神宗很是生气,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连立太子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再多次争论不休的情况下,神宗皇帝最后对朝廷很失望,于是采用不上朝的方式来对抗大臣。
3 张居正的死以贪污受贿的事情败露对万历皇帝影响很深。从10岁开始,张居正就开始作为万历的老师。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用心良苦,并且亲自编写教材。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家经典为教材,他希望万历皇帝是一个重德爱民,重俭轻奢的好皇帝。在万历初期,朱翊钧也确实是一个好皇帝,非常勤政和节俭。张居正死后他发现自己的老师的作风跟他的教育相差太大了。
张居正独断专权、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做法使万历皇帝的世界观价值观崩塌了。万历很气愤,为什么让他从小很敬重的长辈会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改变,把他当做父亲一样敬重的人竟然这么的不堪。所以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找不到上进的方向了,也没有了勤政的动力了,也就不在愿意理朝堂之事了。
4.万历皇帝不上朝不代表他不办公。很多时候,他都是用谕旨办公。在很多国家大事的时候万历并未耽误,比如万历就用谕旨指挥了三次战争:万历二十年平叛宁夏之乱、万历二十八年平叛四川播州之乱以及帮助藩属国 *** 驱逐 *** ,均大获全胜。
1956年,郭沫若、吴晗等人主导发掘万历皇帝的定陵。发现万历皇帝的骨骸中右腿明显短于左腿,这个直观的症状表明了万历皇帝生前患有严重的足疾,而且尸骨中有 *** 的成分。
再加上万历皇帝长期的堕落生活使其精气神大损,据资料记载万历皇帝长期沉迷于美色,而且吸食 *** 让他的身体被掏空,使得他想上朝也有心无力了。
总得来说,万历皇帝数十年不理朝政,既有他对朝堂对百官的失望,也有自身体质过于虚弱有关。
浙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谢邀。
我想推荐一个地方,浙江嘉兴的南北湖,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
春末静默的黄昏,我沿着时光的舞曲踏入未归的路,一抬眼便是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晚。日复一日,唯有纸页的翻飞和尽头的夕阳告诉我时光又逝去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直到遇见南北湖,才发现了生活的意义。在杭州的我不需要逃离太远,便能享受一个闲暇的周末时光。
悠游湖上,坐看绿水青山
南北湖山不高,但层峦叠翠,水不深,但曲折蜿蜒,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享誉江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上海“后花园”,杭州“姊妹湖”。在南北湖中,还有一岛,极似西湖里的小瀛洲,不过不同于小瀛洲的入岛方式,这里的小岛——白鹭洲却是由一条木头长廊连接到堤上,空中俯视颇有一番风趣。
沿着木质长桥上岛,桥下游鱼可见,水中白萍点点。上了岛,青枫修竹边上是澉湖秋月的石碑,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位于南北湖西南角的蝴蝶岛,是1988年疏浚南湖时人工堆积而成。岛的面积约12亩左右。站在鹰窠顶山往下看,她的形状像一只蝴蝶,是为了纪念上海三十年代的影后胡蝶来南北湖拍一部以海盐盐民生活状况为题材的《盐潮》。
到达蝴蝶岛的方式不一,我们选择了坐游船。微风拂面,随着船的开动,水面泛起丝丝波纹。跟着游船的痕迹,我们路过湖边的倚靠亭,穿过湖上的石拱桥。这时候才感觉到原来日子可以这样慢,慢到可以细数身旁的波纹,可以阅尽远处的青山,可以打量桥上行人的每一个动作。
入九曲小径,登高远眺
如果说坐船是全身心的放松,那么登山便又是一项“体力活”。在南北湖景区的南面,有一条九曲古径,入口处有明显的登山标志。
这段登山道都是由石头砌的台阶路,路程不长,山也不高,我们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爬,有说有笑,边走还边研究沿途的小植物,什么树什么花都成了我们的调侃目标,爬累了便随时停下来小憩。虽未正式入夏,但台阶路两旁早已绿树成荫。
到半山腰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云岫庵。听说一千多年来,云岫庵曾五废五兴,明朝时期普陀山屡遭 *** *** 乱,曾有僧尼来此避难。庵名取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庵的雅致幽静。云岫庵依山而筑,横向布局,中为殿堂区,左为游览区,右为生活区。门前有一明代银杏,高达20米。庵内有一雪窦泉,滴水成池,泉水清澈甘甜,终年不竭。
这里的山不高,没多久我们便到了山顶。极目远眺,南北湖及其周边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但却觉得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
品茗挖笋,体验农家生活
风景再美,也都属于带不走的南北湖。在这里的两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可以亲自体验的采茶和挖笋。在南北湖的名人文化区附近,有一片茶园,去的时候恰逢采茶时节,我也忍不住走进了农家人的生活。当地人告诉我,采茶的时候要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芽叶往上拉断,如果是用指甲掐断的话,炒完了会有红梗出现,有红梗的茶便不好看了。
我虽自小长在农村,但却鲜有挖笋的机会,因而听说在南北湖还可以挖春笋,就迫不及待地带上锄头上山“寻宝”了。不过,这挖笋可是技术活,很有讲究,不能乱挖,一般都选择刚刚出土一拳左右甚至还不到一拳的春笋。那些已经长高的春笋不好吃也吃不动,只有埋在土里没见阳光的春笋,挖出来才能成为美味佳肴。
老伯在教我们挖笋,一边挖,一边嘲笑我,说我挖上一天也挖不到两个。我不服,拿起铁铲试了一下。我放弃了,真的服了,太难挖了。
老伯挖出了一个超大的笋。
在南北湖的两天时光不长也不短,我留恋这里的美景与美味,但逃离终归不是我的目的。生活慢下来的时候,思考也开始慢下来——原来只要一个周末,不用去远方,日子也可以过成诗。无论是泛舟湖上,还是徒步山野,抑或是品茗挖笋,这里都能让你把周末过成想要的模样。
待到秋日红枫满山时,我愿再到南北湖,邂逅这里的一草一木。weibo:@鱼丸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