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的拼音-用普通话读古诗
丁丑的拼音,用普通话读古诗?
问题:既然古人说的不是现代普通话,为什么古诗词用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依然押韵呢?
.......
前言这个问题问的是押韵,首先,古诗是一种押韵的文体。除了个别现代诗以外,诗都是押韵的。但是有不少古诗今天读起来却不押韵。
一、那些不押韵的古诗词上学的时候,最奇怪的就是苏轼《念奴娇赤壁》,为什么读起来不押韵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有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其实这些词都是押韵的,例如满江红这个词牌有仄韵、平韵两体,岳飞的《满江红》也是入声韵,在词林正韵中,押韵【第十八部】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
读起来怪怪的还有: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是翻译过来的汉语,其发音当然也是押韵的。敕勒歌是一首换韵的古诗,当时的诗歌是以口语押韵,后来的人依据口音编制了韵书,这首诗前半首押“马”韵,后半首押“阳”韵。
二、为什么古诗词用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依然押韵呢?为什么古诗今天读起来大部分是押韵的,这就要感谢那些编制韵书的人了,自从隋朝人(早一点的魏晋时期也有一些影响不大的韵书)制定了比较完备的韵书以后,诗人作诗一直延续着使用韵书的传统。
特别是科举考试以官方的韵书为标准,考诗赋的时候,押韵和平仄都要依照韵书,否则被称之为落韵,例如这首唐朝钱起的试帖诗,通篇押韵九青:
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其实是诗韵的发音与生活中发音有很大不同的清朝,考试的时候依然如此,下面是一首五言八韵16句的试帖诗,如《阴阴夏木啭黄鹂》(李惺,嘉庆丁丑翰林)
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 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
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 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
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 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
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 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第十句,歌能斗雪儿,儿,普通话发er,有的方言发ni、yi,就是近似于古音的发音。倒数第二句,幽情烦鼓吹,吹,这里是仄声,与今天的一声也不同,这也是用的古韵书的发音。
其他的字我们读起来都是比较符合今天的 普通话了。
结语我们今天读诗依旧押韵,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一直没有被割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民族自信,能够折服和融合外来文化。所以历朝历代的诗歌所用的韵书经过多次改变,没有脱离传统的音韵 *** ,一直传到了今天,切韵、唐韵、宋朝广韵、平水韵、清朝佩文诗韵.......
@老街味道
石钟山记注音版原文?
《shuǐ jīng 》yún :“péng lí zhī kǒu yǒu shí zhōng shān yān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lì yuán yǐ wéi xià lín shēn tán ,wēi fēng gǔ làng ,shuǐ shí xiàng bó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shì shuō yě ,rén cháng yí zhī 。jīn yǐ zhōng qìng zhì shuǐ zhōng ,suī dà fēng làng bú néng míng yě ,ér kuàng shí hū !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zhì táng lǐ bó shǐ fǎng qí yí zōng ,dé shuāng shí yú tán shàng ,kòu ér líng zhī ,nán shēng hán hú ,běi yīn qīng yuè ,fú zhǐ xiǎng téng ,yú yùn xú xiē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zì yǐ wéi dé zhī yǐ 。rán shì shuō yě ,yú yóu yí zhī 。shí zhī kēng rán yǒu shēng zhě ,suǒ zài jiē shì yě ,ér cǐ dú yǐ zhōng míng ,hé zāi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yuán fēng qī nián liù yuè dīng chǒu ,yú zì qí ān zhōu háng shì lín rǔ ,ér zhǎng zǐ mài jiāng fù ráo zhī dé xìng wèi ,sòng zhī zhì hú kǒu ,yīn dé guān suǒ wèi shí zhōng zhě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sì sēng shǐ xiǎo tóng chí fǔ ,yú luàn shí jiān zé qí yī èr kòu zhī ,kōng kōng yān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yú gù xiào ér bú xìn yě 。zhì mò yè yuè míng ,dú yǔ mài chéng xiǎo zhōu ,zhì jué bì xià 。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dà shí cè lì qiān chǐ ,rú měng shòu qí guǐ ,sēn rán yù bó rén ;ér shān shàng qī gǔ ,wén rén shēng yì jīng qǐ ,zhé zhé yún xiāo jiān ;yòu yǒ *** uò lǎo rén ké qiě xiào yú shān gǔ zhōng zhě ,huò yuē cǐ guàn hè yě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yú fāng xīn dòng yù hái ,ér dà shēng fā yú shuǐ shàng ,cēng hóng rú zhōng gǔ bú jué 。zhō *** én dà kǒng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xú ér chá zhī ,zé shān xià jiē shí xué xià ,bú zhī qí qiǎn shēn ,wēi bō rù yān ,hán dàn péng pài ér wéi cǐ yě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zhōu huí zhì liǎng shān jiān ,jiāng rù gǎng kǒu ,yǒu dà shí dāng zhōng liú ,kě zuò bǎi rén ,kōng zhōng ér duō qiào ,yǔ fēng shuǐ xiàng tūn tǔ ,yǒu kuǎn kǎn táng tà zhī shēng ,yǔ xiàng zhī cēng hóng zhě xiàng yīng ,rú lè zuò yān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yīn xiào wèi mài yuē :“rǔ shí zhī hū ?cēng hóng zhě ,zhōu jǐng wáng zhī wú shè yě ;kuǎn kǎn táng tà zhě ,wèi zhuāng zǐ zhī gē zhōng yě 。gǔ zhī rén bú yú qī yě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shì bú mù jiàn ěr wén ,ér yì duàn qí yǒu wú ,kě hū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lì yuán zhī suǒ jiàn wén ,dài yǔ yú tóng ,ér yán zhī bú xiáng ;shì dà fū zhōng bú kěn yǐ xiǎo zhōu yè bó jué bì zhī xià ,gù mò néng zhī ;ér yú gōng shuǐ shī suī zhī ér bú néng yán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ǐ shì suǒ yǐ bú chuán yě 。ér lòu zhě nǎi yǐ fǔ jīn kǎo jī ér qiú zhī ,zì yǐ wéi dé qí shí 。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yú shì yǐ jì zhī ,gài tàn lì yuán zhī jiǎn ,ér xiào lǐ bó zhī lòu yě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丁的组词有哪些?
用丁字组词:丁丁、丁丑、丁亥、丁册、丁冬、丁卯、丁口、丁坝、丁壮、丁字尺、丁字梁、丁字步、丁字街、丁字镐、丁宁、丁对、丁年、丁当、丁徭、丁忧、丁未、丁村人、丁点儿、丁税、丁零、丁香、乡丁、亲丁、人丁、兵丁、单丁、卖壮丁、团丁、园丁、壮丁、家丁、布丁、庖丁、成丁、抓丁、抓壮丁、抽丁、拉丁、添丁、猛丁、男丁、白丁、肉丁、补丁、门丁、零丁 读音:dīng 释义: (1)<名词>钉子。
《晋书·陶侃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装船。” (2)<形容词>健大。王充《论衡·无形》:“齿落复生,身气~强。” (3)<名词>成年男性。《塞翁失马》:“~壮者引弦而战。”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点一~。” (4)<名词>人口。《南史· 何承天传》:“计~课仗。” (5)<名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庖丁、畦丁、园丁。《庄子·庖丁解牛》:“庖~为文惠君解牛。” (6)<名词>天干的第四位。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7)姓。贞元是盛唐吗?
不是
唐德宗年号
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共计21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贞元拼音zhēn yuán朝代唐代
纪年
贞元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785年 786年 787年 788年 789年 790年 791年 792年 793年 794年
干支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贞元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 795年 796年 797年 798年 799年 800年 801年 802年 803年 804年
干支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贞元 二十一年
公元 805年
干支 乙酉
大事记
贞元元年——杨良瑶出使西亚。
贞元四年——唐代名臣李勉病逝。
贞元五年——裴度登进士第。西川节度使韦皋大破吐蕃于嶲州。
贞元七年——韦应物卒。宰相李泌卒。
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
贞元九年——刘禹锡、柳宗元登进士第。
贞元十二年——孟郊登进士第。
贞元十四年——李翱登进士第。
贞元十五年——白居易登进士第。
贞元十九年——韩愈因进《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乐山大佛建成。
出生
贞元六年——李贺,唐朝诗人
贞元十九年——杜牧,唐朝诗人
同期政权年号
武成(784年正月—786年四月):唐朝时期领袖 *** 烈之年号
延历(782年八月十九日—806年五月十八日):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桓武天皇之年号
大兴(738年—794年):渤海文王大钦茂之年号
中兴(794年):渤海成王大华玙之年号
正历(795年—809年):渤海康王大嵩璘之年号
上元(784年起):南诏领袖异牟寻之年号
元封(至808年):南诏领袖异牟寻之年号
陈䢿读音?
chén
ān
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状元。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翰林学士刘三吾偕白信蹈为是科会试主考官,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试,擢陈䢿为 *** 。帝怒所取之偏,命张信等十二人覆阅,䢿亦在录取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