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算命基础知识-易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紫薇斗数算命基础知识,易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易经》是一部什么书?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难以明确回答的问题。
《易经》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它也许是中国最神秘的一部典籍了。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书,宣称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奥秘。也有人说它只是古代卜筮事务的工具书,是那个时代巫觋的通用的工作手册。那么,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其实这个问题按道理来说应该不是个多么复杂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一本哲学书,那么这本书的内容就必然是在讲述某个或某些哲学道理。如果我们能够清楚明白地确定 *** 的内容正是在讲述这个或这些哲学道理的话,那我们说《易经》是一部哲学书就是确定无疑的决断了。
很显然,将它视作为卜筮工具书也是有很多证据的,至少在形式上它就是一部卜筮书。之所以会有人怀疑这个论断,是因为它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留传下来的最古老的一部书籍了。人们希望它能够是我们中华文明智慧的源头。怀疑归怀疑,希望归希望,问题的关健还是在于确定 *** 的内容到底是在讲什么。 *** 的内容确定了这部书的性质也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定论。
如果说古代社会卜筮活动普遍是由于古人迷信这一点我是持异议的,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在社会生活中所面对的各方各面的众多疑难问题与古人是一样的。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日常经历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难题来困绕我们。比如,生病了,我们现代人可以去医院看医生,但是对于人类最古老的群族来说,他们既没有医生这个职业,也没有医学这门学问,怎么办?要么等它自然痊愈,要么等着病死。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在古人看来那也只能是天意或神意。又比如,男主人出了远门,几个月或几年都不见回来,怎么办?如果搁到现代,通讯发达,交通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写信、打 *** 、发电报,发寻人启示等多种渠道设法联络。可是古人呢?古代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人们都是睁眼瞎,怎么办?那也只能问天问神。还比如,丢失的财物是否还能够找到?走丢的马匹或孩童是否还能寻回?凡此种种。这些疑难该如何解答应对?于是,古人便发明了卜筮等活动来交通人事和神明,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疑难与神明的意志之间构建了一个桥梁,从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具体疑难解答应对的方案。所以,我们说古代的卜筮和巫祝等社会活动的职能与我们今天医学、科技和通讯等事物的社会职能是一样的,它们不是缘于迷信,而是根源于社会生活中具体疑难解答应对的实际需要。今天我们所谓的文明就是从远古的那些“迷信”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事务中发展、分化和丰富而来的。正因为我们不能将我们的孩童时期称为迷信年代一样,我们也不能将远古社会人们的巫祝和卜筮等活动简单地定性为迷信。那个时候这些社会活动只能采取这样的形式,这与当时代社会文化的特有的特性有关,而且与现代社会一样这些活动同样也只能由同时代中更优秀的知识分子来从事。
远古时代,卜筮事务的意义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交通神明和人事,占卜师是代表神明来说话的,它是天、神明与人事的中介。卜筮的结果不是占卜师的技术,而是神明的旨意。所以,远古时代是神统治人的时代,巫祝和卜筮这些活动就是根源于人群在与自然界做斗争过程中,人群的力量相对的弱小。由于认识自然不足,掌控自然力量的能力有限便导致了凡有疑难就诉诸神明的必然结果了。伴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进步,控制和利用自然力量的能力增强,才能够摆脱了神灵的观念,脱离蒙昧而步入文明。神灵、天在实质上是自然力人格化的结果,它的精神实质是自然的力量远大于人群自身的力量。所以,远古时期人们前去占卜,就是要向神明寻求指示,所以占卜问卦前就必须献牲享祭神明,以表示对神明的敬畏以及求占者对神明启示的虔诚意愿。 *** 中“亨"字的意义就是享祭,也就是俗称的上供,其中“元亨”、“亨"、"小亨"等字样就是标志享祭时所使用的祭品或供品的品质优劣或等级次第。“元亨”就是大享,意味着占问该卦需要使用较高规格的供品供奉神明,比如使用重牲,牛、羊、猪肉等用作供品。“亨”和“小亨”则意味着是相对较小规模的享祭,不使用过于贵重的肉类供品,可以用些面食类、果蔬类的祭品供奉。我们在这里也只是使用类比的方式来表达这么个意思,事实的细节未必真是如此。总之,“亨”是享祭,就是献牲供奉的意思,“元亨”、“亨”、“小亨”就是说明这个享祭的品质和等级,这就意味着求占卜者前往卜师那里寻求神灵指示时必须要举行一个祭祀的仪式,献上他们的供品,所以,他们不是带着银钱去就是要带上合适的祭品,来表达对神明的敬畏和诚意。
《易经》中每一个卦都是由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幅卦画都由六个爻组成的,所以我们称易卦为六爻卦。而且易卦的每个爻都有对应的爻辞,这是占卜师据以断吉凶休咎的主体。为了便于读懂《易经》,我们将爻辞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称为释爻,叧一部分称为断辞。比如,乾卦初九爻对应的爻辞是“潜龙。勿用”。这里面“潜龙”二字为释爻部分,它的功用是解释初九这一爻的性质。“勿用”是断辞部分,它的功用是根据该爻的性质推论出的吉凶吉咎的性质的推断。为什么我们要将爻辞的这两部分内容区别开来呢?我们使用类比的 *** 对此加以说明。举个医生和病人的例子来说吧,一个病人来找医生来看病,作为医生呢,他要根据病人的病症的具体表现,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对病人的病状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诊断疾病的状况并制定出合理 *** 方案。那么,医生诊断病情时所依据的知识和规则就类似于爻辞中释爻的那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卜师需要掌握的主要部分,它是卜师据以推断吉凶的主要依据。对于病人而言,他不属要了解和掌握医生需要掌握的那些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他只需要知道诸如我的病厉害不厉害?好不好治?死不死人?这类有关疾病性质及预后的信息。而这类信息就相当于爻辞中断辞的那部分内容。它是求占者前往占卜师那里要获取的主要内容。医生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诊断病情,从而对疾病的好恶作出一个推断并告知病人。同样占卜师依据释爻那部分内容,对爻的性质作出推断,从而依据这个性质做出吉凶的论断并告知求占者。所以,在读 *** 的过程中存在着释爻与断辞之间的自然断句,两者不能连成一句来读。所以,乾卦初九爻的爻辞就不能连读为“潜龙勿用”,应断开为两部分即“潜龙。勿用”。而且两者之间断句应当使用句号而不是逗号,因为这部分内容功用不能,语意也不能联贯。不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 是不好读通的。同样的道理,乾卦九二爻爻辞我们的断句应当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cc见龙在田”是释爻,“利见大人”是断辞。两者之间使用句号分隔开。这些都是基础性的内容,很重要的,不加以区别就很难读通读懂 *** 。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将乾卦的内容写下面的格式: 区别释爻和断辞是正确阅读和分析 *** 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怎样才是读懂了 *** ?我们首先要知道卦画是如何画制的,如何合命名的,卦辞和爻辞又是依据什么规则进行论断的。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古人画制这些卦画是要来干什么用的。我回答这些疑问的结论写在了我的新书《周易探源》里面。这本书通过哲学分析的 *** ,得到了全新的结论,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研究《易经》的作品,但却拥有令人信服的逻辑自恰性。我们今天试图揭开《易经》之谜,不仅要告诉你六十四卦每一卦为什么取这个卦名。还要告诉你每个爻的爻辞为什么这样释,这样断。
《易经》将还原它的本原面目,二千年来无数学人钻凿探究,终将迎来它大白于天下的这一天。 最终的结论可能会有些悲观,它不是一部哲学书而仅仅是一部实用的卜筮工具书,而且它的原理也很简单。但至少它告诉中国的学人不需要再皓首穷经,竭一世甚至几世的精力来探究它了。寻求宇宙的终极法则最终还是要从研究自然界开始而不是某部经书,中国学术的未来方向是理智的理解自然和社会。它的方向仍旧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方向。古人的经典是古人研究世界的成果和结论,我们要振兴中华文明就要从重新研究世界开始,并作出新的理论成果和结论,而不是扎在本本里。发展新文明不能离开古文明的成果,但也不能不离开它。我们尊重古人但不要迷信古人。古人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还是要经过理性的审查。它们合不合理?正确的为什么正确?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理性的 *** 是科学和哲学的根本 *** 。打破迷信的黑暗,必将迎来理性的光明。
你认为六爻大六壬四柱预测这三书有实用性和神奇性吗?
我们知道,《易》始于卜筮,《六爻》、《大六壬》、《四柱预测》都是《易》的衍生品,是卜筮的不同预测 *** 的探索总结结晶。是书在古代,也就是对未知对未来的摸索寻路,它们的作用就是指点迷津;趋吉避凶,这于当时,是一种积极的求生的生存指南,并非迷信集成。正如《易传》对卜筮釆取的态度:“玩占”。玩,就是“玩耍”,也是“从事”之义;可见,古代其时卜筮并不陷于迷信。这三本书代表三种不同的卜筮 *** ,它们都是经验积累的成果,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胡编乱造,是经过时间与实践验证的,逐步形成规律性的定则,根据这些定则进行推算,达到预测的目的。这应该是它们的实用性,由于它们是预测实践的经验积累,有一定的灵验性,所以当预测吻合于其定则的规律时,会有准确的结果,这些令人咋舌的结果,正是它们神奇性的体现。当然,作为预测,有它不准的情况,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其规律定则源于经验积累,难免有缺陷和错误,这些缺陷及错误未能得到有效的纠正修定,导致预测错误;二是源于主观,学习者水平所限,以致预测不准。
现代,以这三本书预测人事,已非如古代那么必须,加之科学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体稳定,没有普遍的大灾大难,人们趋吉避凶的意识并无那么強烈,但三本书预测的实用性并不因之不再存在,它的神奇性也依然不会消失,只是人们的观念变了而已。
谢谢邀答。
占卜是什么意思?
在古汉语中“占卜”的“占”是指蓍占,“卜”是指龟卜,蓍占和龟卜都是中国远古时的占卜 *** ,其中龟卜的历史更为久远,但原法已经失传,殷墟甲骨文即是龟卜存在的直接考古证据;蓍占因为记录于《系辞》,其 *** 得以保存至今。
以百科的角度看占卜,因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 *** 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
之后,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占卜与祭祀、宗教交织在一起。例如祭天仪式,皇帝在特定的日子,向天祈福,祈祷未来一年风调雨顺。也对来年进行了占卜,看凶吉与否。皇室中也设立太史监/司天监/太史局/钦天监(历代不同的名称),掌观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隐藏着元始天尊怎样曲折的算计?
从《封神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很感兴趣,感觉很惋惜的,往往是截教和殷商一方的人,你比如闻太师闻仲,能文能武,赤胆忠肝,一腔热血都献给了朝歌这片淇水土地,光鉴日月,士子楷模,简直就是个无可挑剔的完人,圣人也不过如此吧!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结局惨淡,横死绝龙岭。英雄的注脚,往往脱离不了这样几个字眼:拔天盖世的气势,铁血丹心,和悲情的结局。亚相比干,也是如此——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倒霉,情有所起而一往情深,呜呼!
圣人之下皆蝼蚁。在所谓的天道之下,天上的神仙面临红尘杀劫,地下的人间王朝相对应的则是商周交替。神仙打架,王者互博,双方的精英们也是摩拳擦掌,唇枪舌剑,兵祸相加。“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甭管怎么辩解,话说得有多漂亮,该来的终归躲不过。
殷商是被针对的对象,阐教加西岐,明确的目标就是"暴虐“的无道昏君商纣王帝辛,各路神圣想方设法要把他拉下马,改朝换代,姬周取而代之。
在这样的大格局之下,比干就比较悲催了,很难过。亚相比干,他是帝乙的亲弟弟,纣王帝辛的亲叔叔,是殷商的亚相,副丞相。家国天下,和合一体,对比干这样的王室贵胄来说,殷商王朝和他的家室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他没得选择,不像黄飞虎、李靖那样,可以说走就走,拍拍 *** 闪人。倾巢之下无完卵,何况,他又怎么去面对商汤和子姓的列祖列宗们!
山雨欲来风满楼。眼看大厦将倾,商汤460年基业就要如此这般付之东流,灰飞烟灭,不复存在。内外交困,国难显忠良,冰心玉壶,比干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舍我其谁。可怜一颗”七窍玲珑心“,就怎么被九尾狐妖苏妲己设计,被纣王给硬生生地剖了出来,然后挂掉了,死不瞑目,天可怜见。
比干之死,源于苏妲己构陷,这是一个阴谋,无非就是比干烧死了她的同类九头雉鸡精,兔死狐悲,再加上比干一味死谏,挡了她的道。尽管如此,比干愤怒之下亲手解衣剖胸,把一颗红心双手奉上,他面如枯槁,心如死灰,一般人就当场毙命了,一命呜呼。可是呢,姜子牙临走给他留了一道道符,说是可以挽救他的性命,关键时刻拿出来,保你小命,这样看来,似乎比干还真就有一线生机了。诡异的是,半道上遇到个卖菜的农妇,“无心菜”要了他的老命。
这是人命,还是天算?给比干致命一击的究竟又是谁呢?没错,恭喜你答对了,这个出手的人,正是元始天尊本人,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的玉虚门教尊,阐教掌门人,先天圣人。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元始天尊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又是怎么 *** 作的呢?
亲,不要急,你且随本公子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往事随风。
*** 、比干之死:七窍玲珑心与无心菜的真实寓意,人没心不能活,殷商不能保有主心骨——不要多管闲事。“心比比干多一窍”,这是曹雪芹《红楼梦》中一句对林黛玉的描述,说的就是林黛玉这样的女子想法多多,聪慧,内秀,思维缜密,做事周全。曹公这话也无疑是对比干的恭维,赞许。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干还真就栽在了他这样的“七窍玲珑心”上。
(一)比干七窍玲珑心与对商汤王朝的肝胆相照。
比干“七窍玲珑心”是个什么意思?
这句话应该就是当时朝歌城里所有文武臣民对比干的评价,一个大大的赞。这无不说明比干是个对殷商、对纣王、对天下黎民抱有极大责任感的怎么个人,作为股肱大臣,殷商的柱石,他心思缜密,处事公道,深得人心。
当九尾狐妖奉命降临朝歌城纣王的宫殿之中的时候,各种怪异的现象就开始层出不穷,纣王他变了。文攻武备,英明神武的纣王帝辛,这个时候开始被迷惑,被 *** 纵,怪招频出,一招接一招,这是要断送他商汤400年祖宗基业的不祥之兆啊!
无论是从江山社稷,还是从小我小家考虑,耿直的亚相比干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上蹿下跳,左摇右摆,卯足了劲儿地要“扶大厦于将倾”,忠谏,死谏纣王。
那这样的话,最不得劲的是谁呢?嗯,就是元始天尊无疑了。
昊天授命,鸿钧均旨,在碧游宫里,三教共签封神榜,要来怎么一出神仙打架的大戏,要剪商扶周。
这个主导者和背后的实际主持人就是元始天尊这个先天圣人。他的使命就两条:死保阐教十二金仙,除掉纣王,扶武王姬发上位,其他爱谁谁。
那么问题就来了,殷商气数已尽,纣王必须挂掉,本来封神大战这个模式已经够麻烦的了,还得顾及到人间王者纣王帝辛——他可是妥妥的最后的一位人皇,紫薇真气威力不容小觑。想想都头大,这会儿你比干一味地劝谏纣王做好事是个什么意思?就你行,就你能,你想的也太多了吧?管得也太宽了吧?——七窍玲珑心,这个意思。得看你用到什么地方了,站队很重要。
有时候太聪明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比干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二)空心菜与纣王鹿台 *** 。
什么叫空心菜?就是没心的小白菜呀!“小白菜呀泪汪汪,从小没了爹和娘。”《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小白菜就很悲催,为什么呀?没爹没 *** 孤儿,家里没有主心骨,可不就凄惨了嘛!
比干“七窍玲珑心”就是当时殷商王朝的主心骨,闻仲北伐北海,比干必须撑起来一片天。满朝文武,能够和纣王说上几句话真心话的,可就数亚相比干了,王叔嘛!一般的面子还是要有的。
闻太师闻仲当然行了,国之柱石,三朝元老,帝王师,纣王对他老人家是又惊又喜,又气又怕。除了闻仲,比干就再合适不过的了,说得上话,还都是劝好的主意。如此,比干这样干下去,纣王怎么被苏妲己迷惑,又怎么能“暴虐”呢?如日中天的殷商王朝什么时候才能倒塌?
嗯,空心菜来了,来得好,来得巧,来得真是呱呱叫。一问一答,比干挂了。
连来自玉虚宫门人的姜子牙的道符都不灵光了。亲,你说吧,这出手的是不是元始天尊?轻车熟路啊有没有?技术娴熟,非常到位,分秒不差,刚刚好。
元始天尊通过怎么一番 *** 作,至少有怎么几个意思:
1、菜没心不能活,人没心就要挂,纣王已经是一颗被认定的“空心菜”了,你比干也是如此,朝歌城已经被“天道”无情地抛弃了。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乖乖认命。
2、别看截教势力那么大,什么万仙来朝,通天教主也要被 *** ,什么?我能力不够?人数少?这都不叫事儿,我会邀请西方教呀,准提,接应,加上大师哥太上老君,四圣联手,再加上西昆仑各种散仙,你就说吧,通天教主算个什么?空心菜,迟早的事儿。多打他几个耳光,下面也就散了。
可不是嘛!比干这样的忠臣良将一个个地去了,死的死,叛逃的叛逃,有的就直接站到了纣王的对立面。最后一个人皇,怎么可能被别人侮辱, *** ?鹿台 *** 了,带上代表曾经的王权和道统的各种精美的玉器,魂飞九天,去了封神台。——杀是杀不死的,饶是陆压道人的斩仙飞刀也没有用,人皇面前,都是废铜烂铁。
圣人的算计:姜子牙的救命符与申公豹的空心菜——比干的老命。老师和学生也很有意思。有的学生一向乖巧,乖乖生,有时候一不小心迟个到,或者是懒床没上早 *** ,正好就被班主任给抓个着,少不得被批评一番,这学生心里也窝着一股气,成年都循规蹈矩,遵守纪律,就这么一次,还被老师给抓了个典型;有的学生则不然,私下里各种小动作,顽皮一点,老师都没发觉,反而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错。
这姜子牙和申公豹就是元始天尊门下的这样两个学生。姜子牙做的不一定都是对的,申公豹也不一定都是错的,要看元始天尊的底牌是什么。
(一)姜子牙的“违师命”:主动出手帮纣王,救比干。
在整个《封神演义》里,虽然不能跟各种金仙级别的大佬们比,姜子牙还是有点真本事的,毕竟40年的玉虚宫修真生涯,就是干饭也吃了大半辈子。他下山能未卜先知,算命还真准,就是轩辕坟三妖,女娲娘娘钦点的玉石琵琶精和九头雉鸡精实际都载在了他的手里。
所以,这样看的话,姜子牙应该是有能力挽救比干这半条命的,姜子牙说的不是虚话,不是假大空,他当时是真心诚意地要帮比干的忙,而且有 *** 作的可能性。
姜子牙是怎么说的呢?他说:”这点儿不能呆久了,我可能随时走人,你跟我不一样,你这脾气,又是殷商王室,不会走。这个苏妲己可不是什么好鸟,纣王耳根子软,迟早要遭殃。要是真有那么一天,苏妲己要设计取你的性命,挖你的心肝,不要怕,照做,然后拿上我给你的这个道符,谁也不要跟他说话,不要搭腔,一溜烟地跑出朝歌城,十里地之外,你就没事了。”
同事一场,姜子牙能帮到这样程度,比干算走了 *** 运。
道符真实有效,而且有详细的说明书,有具体可行的 *** 作程序,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一顿 *** 作猛如虎,回头一看救的是敌人,姜子牙要打倒的队伍。也不知道姜子牙渭水垂钓的时候,他会作何感想?会不会有后悔的意思。
我们再往前看,姜子牙下山,又是捉玉石琵琶精,又是指路比干烧死九头雉鸡精,这可是妥妥的“资敌”的大过啊有没有?临走还不忘记劝谏纣王不要修建鹿台,还给殷商的主心骨亚相比干一道救命符。老兄,你大概是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了吧?封神,干截教;灭商,辅佐周武王姬发。
还是太年轻啊小伙子——不,72岁的老小子,老糊涂啦。
(二)申公豹的“一意孤行”:卖空心菜干掉比干,掏空朝歌城。
申公豹确实是《封神演义》里非常诡异的一个人。
他是阐教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弟子,他却跑去了殷商给纣王效命,同样离奇的是,姜子牙40年修道昆仑山,72岁下山,申公豹当时已经修道上千年了,论年龄,论法术修为,那都在姜子牙至上才对啊!可是呢,不好意思,申公豹居然是姜子牙的师弟,而且自命名门正派的阐教是不收各种披毛挂角的精怪的。得,申公豹一个千年老妖得叫72岁的“半仙儿”姜子牙师兄。奇怪吧?稀奇古怪,奇哉怪也!老师有意安排的。
更搞笑的是,申公豹怎么看都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一句“道友,你跟贫道我有缘”,不知道妄送了多少截教高人的性命。亲,你怎么看?
这申公豹就是元始天尊安插在敌营里的一个暗哨啊有没有?
你申公豹再牛也不敢忤逆老师元始天尊吧?何况还是对着干。倒行逆施,你就不怕老师的粉笔头和教鞭棍吗?能说通的,也只能是元始天尊同意的,或者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的——对老师元始天尊来说,申公豹这个学生的作用巨大,姜子牙和申公豹,一个正面,一个反面,黑白脸,怎么个意思。基本类同于轩辕坟三妖和女娲的关系。
申公豹也是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元始天尊的希望,跟老师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姜子牙不明就里地犯了错,一不小心站错了队,女娲娘娘叫九尾狐妖苏妲己来惑乱纣王的朝纲,设计取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你姜子牙居然要救他,这什么意思?乱套了嘛!你叫老师元始天尊的下一步棋怎么走?
替补上位,亡羊补牢。国足行不行咱不说,这申公豹确实干得漂亮。
姜子牙再三嘱咐,比干只要拿着救命符,谁也不跟他说话,捂着肚子跑出朝歌城十里地,那就安全了,性命保住了。
问题来了,惊人的巧合,元始天尊的备案,提前设计好的布局。
比干还真听话,献上他那颗赤胆忠心,火急火燎地一溜烟跑出朝歌城,朝堂上一大堆关系他生死的文武大臣一个也顾不上搭理,就是守城的老朋友黄飞虎,他也一声不吭,不搭腔,顾不上什么礼节,只管一路小跑,保命要紧。
卖菜的来了,空心菜。十里地,一个农妇正好就来卖菜了,卖的是空心菜,摆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好就是朝歌城外的五里地,这个中间地段上。
亲,你且来看,谁要说不是诚心的,不是有意搞的鬼,打死我都不信,没法儿信嘛!有这样偶遇的嘛,就怎么巧合?许仙偶遇白娘子,断桥是白素贞算计了1000年的好地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没错,你说对了,这个卖空心菜的老妇人,其实就是申公豹变的。鬼使神差,申公豹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他就这样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空心菜都给摆好了,就等他做掌柜了,每本的生意,稳赚不赔,这好事哪里去找?——天上掉不来一个林妹妹,但是,还真掉了一个馅饼,一张大大的肉饼,一筐空心菜。
申公豹有个特点,面相上自带一股邪气,一双眼珠子长在脑袋后面,重点是,他跟一般讲话不一样,他的声音是从口腔的底部给挤压出来的,很细,很长,准确地说,好像是“啸”,或是“嘶鸣”,声音尖利细长,有点勾魂摄魄的意思。
也是比干合该如此,也是申公豹的奇特的叫卖声,当然也有高高在上的高人元始天尊的先天圣人算计在里头,这比干到这里忍不住了,就跟被谁给勾了魂儿似的,没忍住,脱口而出,问了一句:“这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还能活吗?”
比干这话,多半真是无心的扪心自问,倒不大像是要问谁个究竟。他心里犯嘀咕,人没心能不能活?我比干就是能活,我商汤数百年基业还能保住吗?老亚相,想想都伤心落泪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诗经》多少年后, *** 的箕子从 *** 半岛回来,看到草木丛生的殷商故地,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田地里的庄稼长的不错,可惜,这已经不是我子姓商汤后裔的了,愧对列祖列宗啊!
扮作卖菜妇人的申公豹可就没那么多想法了,他等的就是比干这句话,管你是自问自说的胡话,还是真问他。——“不好意思,人没心可真活不了。”
比干挂了,口吐鲜血,从马上摔下来,一命呜呼。
我们说,见招拆招,这申公豹就怎么拆了姜子牙的救命一招。申公豹虽然也是千年修行的大仙儿,就凭他自己,他也没那个能耐就怎么轻而易举地一句话就拆了姜子牙的台,直接把来自玉虚宫的道符给搞定了。我们只能推断,申公豹背后有高人指点,那个高人,就是他们共同的老师,阐教掌门人元始天尊。
所谓因果,元始天尊给申公豹最后的待遇其实也算不错的了——填了北海眼,做了海神,填北海眼很辛苦吗?也确实辛苦。不过,你不要忘了,女娲指派的轩辕坟三妖是什么结局?斩仙飞刀伺候,魂飞魄散,永贬九幽,成了完全的鬼魂野鬼,她们又找谁说理去?还有,这申公豹可是唯一一个活着被封神的人,这基本就等同于杨戬、雷震子、韦护、哪吒父子四人这样的肉身成圣的待遇了。没想倒啊没想到,这封神大战更大的功臣居然是申公豹。
一将功成万骨枯。
比干自古就被世人奉为士子楷模与忠贞爱国的典范,赤胆忠肝,神人共鉴。奈何,时也势也。成败难堪论英雄,悲情多恋比干诚。回首萧瑟秋风去,一寸丹心春又生。
杜鹃啼血,雪瀑三尺。比 *** 于他的七窍玲珑心,死于九尾狐妖苏妲己的陷害,也死于被人早就设计好的空心菜。他是商汤的后裔,他是纣王的王叔,他是朝歌城的亚相,无论成败与否,他都没得选择,和闻仲一样,他们都是极具人格魅力的悲情人物,对殷商的赤子之心也是日月可鉴,尽力了,足够了。反观某些人,微子,箕子,做法可笑得很,想要靠外部势力来帮助你殷商?想多了吧!毁家 *** ,呜呼哀哉。姜子牙确实有心要帮比干一把的,奈何,师命难违,申公豹补刀,比干挂了,纣王 *** 了,封神计划完成了。元始天尊完美收官。小六寻物是农历还是新历?
小六壬寻物起卦依据的是农历,不管是什么预测术用的都是农历或干支历。现在常见的预测术四柱子平,梅花易术,奇门遁甲,六爻,小六壬,大六壬,紫薇斗数,太乙神数等等都来源于周文王编写的《周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各代名家的发扬光大而各自形成完整的预测体系。
由于古代人以农历和干支历记年,故这些预测体系也都据此起事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