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清要之官-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admin2023-02-19 03:58:4219

紫薇斗数清要之官,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重量的斤两统一是自秦朝开始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丞相李斯负责制定度量衡的标准。李斯先是确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对于重量的标准,特地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的批示是:“天下公平”。按照这个定义,李斯又根据“四时乘四方”的含义,把一斤定成了十六两。

古人是比较迷信星象的,将一斤定成十六两以后,恰好符合天上的星宿的排列组合。于是从秦朝开始,重量的十六进制就这样归定下来了。

紫薇斗数清要之官-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古人的星象组合是什么呢?就是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一共十六星。其中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则主宰一生的福、禄、寿。而十六恰好又是“四时承四方”的格局。

什么又是“四时承四方”?古人云:“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四时是春夏秋冬,四方是东南西北。四季和四方的组合,就是时空合一、宇宙一体,包含了宇宙万物时空合一的图式。

所以,古人的十六两,是春夏秋冬和东西南北的叠加组合,代表了时空一体的宇宙观念。故将一斤定为十六两,是上合星象,下合四时四方之意。

再说说秤上的讲究。古人制秤,匠人只要把用来打线的墨绳,对折,对折,再对折,一共四次,就可以把一个1斤的单位长度等分为十六份,每一份为1两,一个十六进制的秤就诞生了。

杆秤上的秤星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秤杆上的 *** 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定盘星是一把秤好坏的标准,绝不可马虎。

杆秤上手提的绳纽叫秤毫,意思是人在秤东西时要明察秋毫。

古人做买卖注重讲诚信,不能缺斤短两。少一两福气就损了,叫损福;少二两禄星就没了,叫“伤禄”;少三两寿星就

坏了,叫“折寿”。

西游记中的兜率宫和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离多远?

终于有人注意到《西游记》和《红楼梦》的联系了,能注意到这点,说明读者用心了。

兜率宫是佛教里的名词,《西游记》里借用,意思不一样的。三十三重天,这是个象,懂《易经》的朋友马上知道,三三,六阳重乾卦,纯阳的意思,离恨天,阴为恨,离开了恨,就是没有阴的地方,不是乾元一气是什么!老子太上老君,还是乾元一气。道家修炼,就是返还到这个乾元一气的本来面目中,你看吕纯阳,不就是这个含义吗?所以兜率宫就是纯阳之天的意思。

再看《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位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离恨天同上面意思一样,而且红楼更详细描写了一番,一般读者都当成神话故事看了。“灌愁海”,观看忧愁海之中,换句话说,太虚幻境不离人间的凡尘世界。“放春山,”春为阳,阳气充满的地方,“遣香洞”,遣,去掉,没有,香就是相,没有形象的地方。综合起来,无形无象,而又真阳充满,不在人身,不离人身的地方,就是“太虚幻境”。读者别再当梦境、幻境看了,那样真成了“问谁幻入华胥国,千古风流造孽人”,实际写这评论的人也没看懂《红楼梦》,那就太可惜了。

写到这儿,读者就会明白兜率宫和太虚幻境是一样的,没有高下差别之分。怎么去?一内省间就是!这样答,高手会笑话员外,那么员外也下一转语,你即今踏在什么地方?

国学到底是什么?

国学的基本定义: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 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 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 历史、 思想、 哲学、 地理、 政治、 经济乃至 书画、 音乐、 易学、 术数、 医学、 星相、 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 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 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 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国之有学而国不亡,正是这些国学文化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润养着民族血液,才使得我们中华名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走向复兴,逐渐向世界强国迈进。

封神鸿钧之下的十一位圣人?

圣人之下皆蝼蚁,若不能成圣,即便无限接近圣人,也终是蝼蚁,不能永恒不灭,对圣人而言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消灭。在封神世界中圣人是最顶端的存在,鸿钧老祖又高于圣人,在他之下有昊天上帝、瑶池金母、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女娲、伏羲、炎帝、轩辕。

鸿钧老祖

鸿钧道人是封神世界的至高存在者,高卧九重云,一道传三友,是大道的代表。鸿钧道人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圣人的师傅,在分宝岩上分发宝物,三位徒弟得以立教授徒,代鸿钧教化万物生灵。

鸿钧道人的修为深不可测,通天教主万仙阵败走之后遇到鸿钧,愤恨地要重立地水火风,再开世界,但是没有被鸿钧老祖允许。圣人已经可以重新开天辟地了,但是还需要禀告鸿钧道人一声。当鸿钧道人下界,三位徒弟俯首跪拜,接引和准提也是口称老师。鸿钧赐罚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红丸,命三人不得再互相争斗,将通天教主带回紫霄宫禁闭,也让老子、元始天尊各回道场,不得参与尘世斗争,至此封神榜不再有谁 *** 控。虽然圣人是更高级别,鸿钧仍在圣人之上,是更高的存在级别。

昊天上帝、瑶池金母

紫薇斗数清要之官-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昊天上帝是天庭的人物,当时天庭虽然有昊天上帝、瑶池金母两位圣人掌控,却没有得力的手下。于是昊天上帝命十二金仙称臣,十二金仙是阐教的根本,阐教教主原始天尊自然不同意。这才有了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并谈,有了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去天庭打工。这也可以看出昊天上帝地位的高上,虽然他命令十二仙首称臣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鸿钧的三位徒弟也不敢违逆他的旨意,用封神榜替他招人。其实,最后封神榜上的人很多都比十二金仙强多了,并且人数还多,昊天上帝还赚大了。

瑶池金母是昊天上帝的妻子,龙吉公主的母亲,在南极仙翁借旗时,曾明确写道圣人金阙借旗来。瑶池金母的地位也是无比尊贵,有先天五方旗之一的素色云界旗,也叫聚仙旗。瑶池胜会时,只需把聚仙旗拽起,群仙全都知道赶来赴会。殷郊下山后叛变倒戈,手持番天印等众多法宝无人可挡。南极仙翁前去瑶池求借聚仙旗,俯伏金阶奏闻金母,恳求恩赐聚仙旗,这时他还没见到瑶池金母,只是在门外等候降旨。南极仙翁的身份也不算低,又是跪拜奏闻,又是谢恩,完全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可见瑶池金母的地位和实力。

老子

老子本名李聃,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和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本是一体同源,后化身为师兄弟三人。老子居住在玄都八景宫,有着混元大罗金仙的修为,坐骑是一头板角青牛,有太极图、乾坤图、离地焰光旗、风火 *** 、扁拐等强 *** 宝。

老子是阐教幕后的大教主,与二师弟元始天尊共掌阐教,也掌管人道。在阐教截教相争时,老子曾借出太极图灭殷洪,使用乾坤图裹走云霄,借离地焰光旗灭殷郊,使用风火 *** 收混元金斗擒多宝道人。老子更是联合准提、接引一起大破通天教主的诛仙阵、万仙阵。

老子的徒弟只有一个,就是玄都 *** 师。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鸿钧道人的二弟子,三友之一,阐教的掌教,居住在昆仑山玉虚宫。原始天尊的坐骑是九条五爪金龙拉动的辇车,法宝也是众多,有 *** 幡、杏黄旗等,不过大多都赐予了弟子。

阐教的弟子贵精而不贵多,宁缺毋滥,主要有十二金仙、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还有姜子牙、申公豹,以及炮灰弟子邓华、萧臻。这几个二代弟子中广成子、赤 *** 、太乙真人、清虚道德真君又是法宝最多的,封神中闻名的法宝番天印、阴阳镜、五火七禽扇、捆仙绳等都在玉虚宫门下。姜子牙被元始天尊派下山辅佐武王,并且执打神鞭,掌管封神榜。申公豹虽然是阐教的叛徒,他的一句“道友请留步”却将无数截教弟子送上了封神榜。三代弟子杨戬、哪吒、金吒、木吒、黄天化、雷震子等则是武王伐纣的大将。

封神之战是阐教和截教之间的争斗,元始天尊执掌封神榜,却想方设法把截教门人拉到封神榜,而阐教只上了两个炮灰弟子邓华、萧臻。在这期间,原始天尊也曾打死琼霄、碧霄,到后来通天教主实在不能忍了,摆下诛仙阵、万仙阵,却被老子、元始天尊、接引、准提所破。阐教虽然看起来获胜,但是三教情义破裂,弟子没去天庭却投靠西方教好几个,也是元气大伤。

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鸿钧道人的三弟子,截教的教主,道场在蓬莱岛碧游宫。通天教主坐骑是一只奎牛,因为是最小的弟子,最受鸿钧的偏爱,有诛仙四剑及天道 *** 杀阵诛仙阵图,绝世杀手锏六魂幡等众多威力最强大的法宝。

通天教主是截教教主,要说渡化众生,还要远超两位师兄。截教门人弟子众多,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号称“万仙来朝”。截教这样万物平等的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妥,却被阐教、人道嘲笑为旁门左道,但是截教的门人法力很多却是远超阐教。

三教共谈封神榜后,通天教主知道门下弟子封神榜上有名,勒令弟子不准下山。但最终不敌天数,截教门人急公好义,帮助同门闻太师,纷纷下山助阵,上了封神榜。广成子打死火灵 *** 三谒碧游宫后,通天教主也是怒了,不再遵守封神榜的约定,让多宝道人在界牌关摆下诛仙剑阵。诛仙剑阵由诛仙四剑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与诛仙阵图组合而成,是天道 *** 杀阵,只有四位圣人联手才能破去。老子、元始天尊、接引、准提四人联手破去诛仙阵,通天教主 *** 截教所有的力量,再摆下万仙阵。最后,四位圣人和阐教门徒破阵,长耳定光仙又偷走法宝六魂幡,通天教主再次大败。经过几次大战,截教已经走向破灭,通天教主也被鸿钧带走。

截教号称万仙来朝,有四大弟子,赵家兄妹,随侍七仙,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等人。这些人一部分上了封神榜,大部分去了西方教,只有小部分幸存。

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在封神之战,阐教、截教情义破裂,元气大伤,西方教却是更大的受益者。天庭只招了365人,西方教却是大拉人手,孔宣、多宝道人、羽翼仙、乌云仙、马元、长耳定光仙、三千红尘客等人全部被拉到西方教。这还不算,封神之战后,燃灯道人、惧留孙、慈航、文殊、 *** 、韦护也转投西方教,连带着三大士收服的灵牙仙、虬首仙、金光仙一并跑到西方教。西方教由两个光杆司令,一举发展为数千人的大教。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的大教主,准提道人的师兄,是混元大罗金仙的修为。接引道人法力高深,又有十二品莲台、青莲宝色旗、荡魔杵、念珠等强 *** 器。在破诛仙阵和万仙阵时,接引和师弟准提曾帮助阐教对抗通天教主,万仙阵用乾坤袋一下收走三千红尘客。

准提道人是西方教的二教主,拥有十八手二十四首法身,还有七宝妙树、加持神杵、六根清净竹等强大神器,每手都持有一件法宝。准提还有一个法宝,口头禅“你与我西方有缘”,用这句话带走截教的众多门人。在前期,准提就跑到东方,收伏孔宣、马元、法戒,后期又和师兄一起大破诛仙阵、万仙阵。

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是上古神女,曾经炼石补天有恩于天下。殷商末年,纣王女娲庙进香时,对女娲娘娘不敬,女娲娘娘大怒,就要去杀纣王,纣王是最后一个人皇,别说杀纣王,半路就被殷郊、殷洪头顶的红气阻挡。殷商这时忠臣良将众多,为了尽快推翻殷商,女娲娘娘召遣轩辕坟三妖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去迷惑纣王,祸乱殷商天下,才有了武王伐纣。

女娲娘娘是妖族之主,有法宝招妖幡,可以召命天下群妖,就是用这件法宝召来轩辕坟三妖。不过梅山七怪显然不归女娲娘娘管,曾赐给杨戬山河社稷图收服梅山七怪最厉害的白猿袁洪。此外,还有可育万千法器的金葫芦、缚妖索。

封神榜是由鸿钧道人和女娲娘娘共同拟订的,然后由三教掌门共同商议,可见女娲娘 *** 地位也是极高的。

伏羲、炎帝、轩辕

火云洞三圣分别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都是上古的帝王。最能体现三圣身份的是女娲娘娘诞辰,前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女娲娘娘大怒之下,去杀纣王,半路被殷郊、殷洪头顶的红气阻挡,那火云洞三圣应该更厉害了。并且书中有写道火云仙府胜玄都,玄都是老子的住处,可见火云洞的不凡。

火云洞三圣没有出手的记录,出场也不多。九龙岛声名山炼气士吕岳散播瘟疫毒害周军时,杨戬曾去火云洞求取解药。潼关余德施法使周军患上痘疹,杨戬再次前去火云洞求取解药。两次都是居中的伏羲开口,神农给与解药。在第二次,黄龙真人、玉鼎真人曾写信,信中有谨书上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宝座下,并且天皇伏羲是女娲娘 *** 哥哥,由此可知这三圣的厉害。

哪吒

在《封神演义》之中,“圣人”二字只是一种尊称,并不是等级,哪吒、是西伯侯姬昌也被称为圣人。

哪吒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阐教太乙真人的徒弟。哪吒是阐教的镇教之宝灵珠子转世,出生后七岁闹海,杀夜叉抽龙筋,又在师父的庇护下用隐身符上南天门虐打龙王。随后,又用乾坤弓射杀石矶娘 *** 童子,又和师父一起打死石矶,最后割肉剔骨而死。

哪吒去世后,太乙真人又令哪吒起死回生,转为莲花化身。太乙真人比哪吒父母都疼爱他,疼爱得简直无以复加,龙王上天告状时指导哪吒去南天门打他,哪吒杀石矶的童子后帮他杀石矶,在四海龙王要捉拿李靖夫妇时又授计他 *** 。哪吒复活后激徒弟去杀父,又暗中请同门收伏磨练他的心性,随后又借机放纵哪吒去追赶李靖。太乙真人对哪吒的疼爱简直是不讲道理,又把一身本事全部传授给他,还把他变成三头八臂的法身,并且可以收放。太乙真人的法宝在阐教门人中都是最多的,为了让哪吒八臂都有兵器,把一洞的强 *** 宝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两根火尖枪、金砖、九龙神火罩、阴阳双剑、豹皮囊全部赐予给了他,所以哪吒的法宝是最多的。

哪吒下山后,担任周营的先锋官,凭借莲花化身和法宝,屡立战功,最后肉身成圣。在书中有诗歌写道历代圣人称 *** ,史官遗笔万年新。就是说,哪吒后来在历代圣人中成为 *** 的人物,名字在史书上持续万年。这个说法也还是靠谱,哪吒的故事现在也是家喻户晓。

在封神中李靖、哪吒、金吒、木吒、雷震子、杨戬、韦护七人都是肉身成圣,也只有哪吒被称为圣人。

西伯侯姬昌

在正常来说,圣人是指品德更高尚、智慧更高超的人,在封神之中就有这样一个圣人,西伯侯姬昌。

在《封神演义》中有“羑里今得圣人一顾,万物生光。欢声杂地,鼓乐惊天,迎进城郭。押送官叹曰:“圣人心同日月,普照四方,今日观百姓迎接姬伯,非伯之罪可知。” 姬昌是民心所向,受万民敬仰的圣人,并且能掐会算,西岐又有雄兵四十万,战将六十员,是周朝的奠基人。

圣人之下皆蝼蚁,即使强如孔宣、云霄、多宝,也是被轻易击败。圣人级别已经是万劫不灭之体,可以重开世界,并且都拥有强大的法宝,真正对战起来足以毁天灭地。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女娲娘娘、火云洞三圣都没有出手记录,其他几位,都是混元大罗金仙的修为,历万劫不磨之体。虽说五人混战通天教主吃亏,但是通天教主的法宝在这几人中都是顶尖的,尤其是六魂幡,这个上面写有接引道人、准提道人、老子、元始、武王、姜尚六人姓名,早晚拜完,圣人性命也难保。六魂幡是通天教主最后的依仗,想要借此大战一场,不过被叛徒长耳定光仙偷走献给了对方阵营。

鸿钧道人之下的十一位圣人,没有真正的生死单挑记录,也很难说谁最弱。没有法术的西方圣人最弱,有法术的人中,未来的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也要弱于这些先天圣人。

{!-- PGC_COMMODITY:{"charge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456894478030344723&origin_type=&origin_id=111145973600_3456894849536649114&alkey=1306_111145973600_0_3456894849536649114_011&c_biz_combo=2","commodity_id":"3456894849536649114","goods_json":"{\"original_pr *** \":59,\"pr *** \":39,\"real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456894478030344723&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11145973600_3456894849536649114&alkey=13_111145973600_0_345689484953664911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4O7Dhp4DGgQIABAAIgAok6SI6OXm1vwvMAE\",\"shop_goods_id\":\"3456894478030344723\"}","img_ *** ":" *** ://sf1-cdn-tos.toutiaostatic *** /obj/temai/6e1d77d0862d7d6861cd14231d4b01e152afe346www800-800"," *** _type":4,"micro_good_ *** ":"","pr *** ":39,"promotion_id":"3456894849536649114","promotion_source":4,"sales":"","slave_commodity_id":"","source":"精选联盟","title":"【封神演义】足本 国学经典 原著100回无删减神话 "} --}

刘伯温真有那么神吗?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非诸葛亮莫属,不管诸葛亮是否有被神话,毫无疑问的是,他代表着“人智”的巅峰。而在明朝就有一位谋士,他被民间誉为“在世诸葛亮”,朱元璋称他为“吾之子房也”,甚至有人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他独占八分功劳。这位谋士,叫做刘基,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刘伯温。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先不说刘伯温是否真的有诸葛亮的才智,他出山的经历确实与诸葛亮十分相似。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而朱元璋也是诚意十足的来到刘伯温隐居的地方,才让刘伯温出山。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付出是值得的。

当然,朱元璋对于刘伯温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刘伯温就已经有匡扶社稷的志向,他天资聪颖,年少好学,同乡都说他有卧龙之才。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考中进士,却因元末的战乱在家中闲居三年,被启用后也不过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人微言轻。刘伯温有一腔热血,他体察民情,除暴安良,打击豪绅,甚至还检举朝中 *** 污吏。乡里百姓对刘伯温十分拥戴,但地方豪绅对他却恨之入骨,缺乏朝中大臣支持的刘伯温很快就被排挤出去。年轻的刘伯温是忠于元朝的,他将自己视为元朝的官吏,然而元朝的腐败让刘伯温愈发失望,他在《郁离子》里说道:“贿赂公行,以失人心!”对元朝失望透顶的刘伯温不再寄希望于蒙古人,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于是他愤而辞官回到家乡开始隐居。

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刘伯温最多算一位能吏,却谈不上不世之才,直到他遇到朱元璋以后,他传奇的一生才拉开序幕。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的 *** 军走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势力不是最庞大的,却受到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元朝的夹击,身后还有韩林儿的掣肘。朱元璋急需要一位谋士,一位能够带他脱离泥沼的谋士。就在这时,有人向朱元璋推荐了刘伯温,说他有诸葛亮之才,对此朱元璋不置可否,毕竟每一位谋士在投奔自己时都是这样说的。不过如今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朱元璋别无他法,于是他携带重金,诚意十足的去邀请刘伯温出山。

刘伯温起初对于朱元璋恐怕也是不甚满意的,不过纵观天下豪杰,似乎只有面前的这个人称得上枭雄,刘伯温最终同意出山,辅佐朱元璋。出山的刘伯温立刻为朱元璋制定了战略方针:避免两线作战,先铲除陈友谅与张士诚,并摆脱韩林儿的控制,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贤才义士。

与诸葛亮类似,刘伯温在出山以后朱元璋集团也面临危机,陈友谅攻陷太平,声势浩大。朱元璋手下的许多谋士与将领都劝说朱元璋投降或者暂退南京,然而刘伯温的意见却截然不同,他对朱元璋说道:“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刘伯温认为陈友谅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准备不足,正是可以对他一举重创的良机。朱元璋对此摇摆不定,对于强大的陈友谅他还是惧怕的,刘伯温见状说道:“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明史》)刘伯温的话让身处岔路口的朱元璋醍醐灌顶,他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于是按照刘伯温的建议,诱敌深入,最终大败陈友谅。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出谋划策,统揽全局,数次在集团内部军心涣散时凭借自己的魄力稳定军心,并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最终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与元朝,建立大明。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独占八分功劳有些夸张,但可以说,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刘伯温更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朱元璋手下有许多能人,比如常遇春、徐达等人都是骁勇猛将,但他们对于治国理政却一窍不通。刘伯温曾出仕元朝,虽然官职不高,但他拥有丰富的治国经验,且切身的体会到了腐败的危害。于是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一系列建议,比如处理久积冤案,建立法制,防止滥杀无辜,赦免无罪之人;制定军卫法,严明军纪。刘伯温的一系列举措彻底让朱元璋的军队从草莽流寇转变成为国家之师,也让朱元璋坐稳了帝位。朱元璋深知刘伯温的重要性,数次对他人评价刘伯温道:“吾之子房也。”

而且刘伯温心胸宽广,李善长与他素来不合,三番两次与他作对,然而当朱元璋想要罢免李善长并询问刘伯温建议时,刘伯温却替他求情,说他是大明梁柱,不可随意更换。刘伯温看人的眼光极准,在李善长辞官以后,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宰相人选,朱元璋先后提到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但刘伯温却说这些人都不合适,而最后这三人果然都因事获罪。

不过,与刘伯温的功劳不匹配的是他在朝廷中的尴尬地位,不仅李善长比他爵位更高,就连胡惟庸都压他一头。刘伯温深知朱元璋的性格,共患难可以,同富贵艰难,更何况自己的能力在明朝建立以后对于朱元璋来说不是财富,而是威胁。

刘伯温染上风寒以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看望,刘伯温服下御医的药,却痛不欲生,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然而直到临死前,刘伯温都十分镇定,他向自己的儿子交待后事,并说胡惟庸迟早会败。果不其然,在刘伯温死后不久,胡惟庸就被朱元璋诛杀,诛灭三族。

民间里的刘伯温是一位神人,他被塑造成一位可以预知未来的先知,关于他的传说不计其数。这些自然做不得真,但可以确定的是,刘伯温的确是一位不世之才,仅从能力来看,他当得起在世诸葛亮的评价。

参考资料:

《郁离子》 刘基

《明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