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供了观音会穷三年-红孩儿做了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
为什么说供了观音会穷三年,红孩儿做了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
一、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家人对于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却不愿意的原文如下:
1.铁扇公主:
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铁扇公主一听孙悟空到来,“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提剑就想报仇,磴口大骂孙悟空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
2.牛魔王:
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借不到芭蕉扇,就向牛魔王求助,牛魔王也责怪他:”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牛魔王也认为猴哥害了红孩儿。
3.如意真仙:
唐僧师徒一行人在女儿国误饮子母河中的水,结了胎气。孙悟空为了救自己的师傅和师弟,只好去取落胎水。守护这个水的正是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
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红孩儿的叔叔,他垄断了女儿国落胎泉,孙悟空向他求为唐僧八戒打胎的泉水。他一见孙悟空,便咬牙恨道:”你们可曾会着一个圣婴大王么?”行者道:”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绰号。真仙问他怎的?”先生道:”是我之舍侄。我乃牛魔王的兄弟。前者家兄处有信来报我,称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惫懒,将他害了。我这里正没处寻你报仇,你倒来寻我,还要甚么水哩!”行者陪笑道:”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随着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么反怪我也?”先生喝道:”这泼猢狲!还弄巧舌!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
从如意真仙原话可知,他认为红孩儿做善财童子实际上是卖身为奴,远不如做个妖王自在,因此恨上猴哥。
二、红孩儿的结局
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服,成为善财童子。“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刚被降服的红孩儿,心里对观音仍不服气,观音使用金箍才让红孩儿服服贴贴。后来,孙悟空再去南海求助于观音,见到红孩儿,他真心表示感谢。
又见那善财童子上前施礼道:”孙大圣,前蒙盛意,幸菩萨不弃收留,早晚不离左右,专侍莲台之下,甚得善慈。”行者知是红孩儿,笑道:”你那时节魔业迷心,今朝得成正果,才知老孙是好人也。”
后来如来安排 *** 带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听受种种法门归了正果,终至 *** 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三、那么红孩儿的家人那为什么家人不高兴呢?
1、红孩儿身世:
先来看看红孩儿的身世,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孩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独霸一方,周边妖怪、土地、山神都对其无可奈何,他的武器是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而最出名的是三昧真火,据说是在火焰山修炼百年而成。火焰山是当年太上老君想炼化孙悟空,却被猴子打翻丹炉而成的地方。像孙悟空这样灵石所化的身体在三昧真火中也备受煎熬,红孩儿如果出身平凡,却让他习得,可见太上老君跟红孩儿关系非同一般。
2、红孩儿原本前途光明:
孙悟空变化成牛魔王模样想骗红孩儿,当时红孩儿心中生疑,就试探说:”我前日闲行,驾祥光,直至九霄空内,忽逢着祖延道龄张先生……他见孩儿生得五官周正,三停平等,他问我是几年,那月那日那时出世,儿因年幼,记得不真。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看五星,今请父王,正欲问此。”
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牛魔王一家对张道陵并不陌生,而红孩儿说张道陵看好他,绝对不是凭空想象,想来之前他们曾经见过,张道陵也确实说过这些话。
张道陵是天庭四大天师之一,他看好红孩儿可见其命运是很好的,同时张天师又是太上老君的弟子,红孩儿如果投入他门下,那就是道家嫡系第三代,将来地位堪比二郎神和哪吒。
3、太上老君是道教三始祖之一,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道教和佛教本身竞争激烈,唐三藏师徒三人取经的过程也是推动佛教发展的过程,在这一重要时期,观音菩萨把红孩儿收入囊中,牛魔王、铁扇公主和如意真仙都是道门中人,红孩儿虽名为妖王,其实也算是道家弟子,红孩儿被观音降伏投入佛门,在家人看来就是叛教。
红孩儿原本就是道家的重点培养对象,却 *** 投入佛门,做了看似地位不低却从此断了进阶可能的善财童子,其家人当然不会乐意,因此痛恨孙悟空这个多事者也是理所当然。
4、就算能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却不能常常陪伴自己身边,这样的天地同寿谁又会愿意呢。”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这句话道出了铁扇公主的心声。一想到将会有很长时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她心里就十分难受。孩子还小,在自己身边的时间又少,如今又待在观音菩萨身边伺候观音菩萨,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呢?这正是铁扇公主伤心的地方。
她对观音菩萨座下的善财童子一职并没有兴趣,即使红孩儿之后会过得很好,她也不稀罕。作为一个母亲,她想要的,只是红孩儿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就是这么简单。
这也正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希望孩子能够经常陪伴在自己身畔左右。
农村为什么都给孩子找个干爹有什么说法吗?
这可不是六七十年代才有的认干亲现象,这种认干亲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而且还不是只有农村人家的孩子认干爹妈,城市里的人也要认干爹 *** ,城市里特别是女孩子认干爹的比较多。
至于认干爹妈有什么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好朋友之间让孩子认干爹妈,有加强关系,加深友情(谊)之意向。本来两家关系就很好,这样以来关系更好,更亲密,而且会长久。
二,亲戚们之间的认干爹妈,有亲上加亲的意思,因为亲戚们之间已经有血缘关系了,再这样认了干亲,就会亲上加亲,像一家人一样。
以上两个是比较正常的认干爹妈,没有别的意思,只求关系更好。
三,农村人有的生了一个儿子,怕不好养,他们就会在附近找一个男孩子比较多的家庭,去把儿子认给人家,这样男孩子多,就容易养大成人。
四,有高攀嫌意向,有些家庭比较好的,有的家庭有势力的,有些手中有权利的,这些人也容易被别人认干爹妈。再有就是,干亲家之间如果动机不纯,很容易发展成男女情人关系。
五,还有一种更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女孩子去认年纪比较大的为自己的干爹,而且这些干爹都是有一定能量的。她们这些女孩子去做情人不好看,就认做干爹,干爹和女儿在一起就顺理成章,可以避免一些闲话。其实谁都明白,这样的父女关系更恶心,更有悖人伦道德,,,,,,,
为何最后忘记帮通天河的老龟问寿命?
在通天河老龟的认知当中,当时和唐僧师徒四人见面的时候,老龟就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年年的修行,但对于一个妖怪来说,道行多深是很关键,但何时能修成人身则更为关键。于是这通天河老龟便乘着驮唐僧师徒四人度过通天河之便,拜托唐僧在到达西天大雷音寺之后,能够在面见佛祖之时,顺道替老龟问一句“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
按照原著当中唐僧的描述,师徒四人成功从西天大雷音寺,在 *** 次取得真经返回的路途之中碰到了这通天河老龟。因为唐僧师徒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大的英寺拜佛求经,所以在求得真经之后,他们师徒四人还是会选择原路返回到东土大唐,最终达到传经授道解惑的目的。
(一)通天河老龟本是“一难”既然是原路返回,那么来时经过通天河,归去之时必然还会经过通天河。众所周知,通天河老龟是唐僧师徒九九八十一难当中的“一难”,而且还是最后“一难”。因为当初渡过通天河的时候,因为通天河上没有任何桥梁浮船,所以他们当时是被老龟驮过去的;同样地,回到东土大唐在经过通天河路段的时候,他们还需要老龟的帮忙。
等到师徒四人来到通天河旁的时候,不等和老龟打招呼,更不用纠结如何才能安然渡过此河。通天河老龟早就在此等候多时了,紧接着就是这老龟的阴险之处,看似寻常地驮送过河,实则背后却能突出老龟的阴险。老龟二话不说先将唐僧师徒以及取得的经书驮到背上,既然老龟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当初拜托唐僧替自己问的事情,为何不在岸上之时就张嘴相问呢?
反倒是已经将唐僧师徒驮到龟壳之上,然后再张嘴问之,唐僧身为一个出家之人,是绝对不会打诳语的。所以面对老龟的询问,唐僧只能实事求是地回答:忘了就是忘了。唐僧这一句“忘了”不打紧,反倒是惹怒了老龟,直接便将唐僧师徒掀翻到了通天河里。
这一掀翻不要紧,毕竟猪八戒曾是统帅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沙和尚曾在流沙河呆过一百四十年,孙悟空则是神通广大的一批,小白龙是东海龙宫三太子,四个人完全能护唐僧安全。可是除去人身安全,还有沉甸甸的几箱子经书啊!安全上岸之后,猪八戒翻开经书一看,怎么全部都是白纸啊,唐僧师徒恍然大悟,原来通天河老龟的这一掀,才是最后的第八十一难。
(二)出家人不打诳语,或许唐僧真是忘得一干二净原本唐僧师徒顺利从佛祖手中取得经书,而后他们几人便腾云向东飞进,目的地就是长安。只不过按照当初佛祖和菩萨给唐僧师徒设定的计划,必须要圆满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可当时唐僧师徒只是完成了八十难。“第八十一难”还未曾闯过。
于是乎!观音菩萨略施法术,让一只老鹰将在天空腾飞的师徒四人撞到了人间,地点不偏不倚,就落在了通天河岸边。因为观音菩萨是算到了的,唐僧当初答应通天河老龟替他询问寿命一事,但是唐僧却忘了个一干二净。如此这般,观音菩萨也算出老龟定会因此而怒,转身就把唐僧师徒掀翻到通天河里。
原著当中写到:“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
这也就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最后一难,等到上岸之时,师徒四人发现经书全都湿透了,于是便在经过唐僧的允许下,想要翻开经书放在石头上将其晒干,可是一翻竟然翻出了问题,从打雷因素拿到的真经竟然全都是白纸,也不是什么无字天书,就是纯纯的白纸。
其实话题谈到这里,一个诡异的现象便就浮出水面:唐僧师徒究竟经历的是九九八十一难,还是八十二难!如果说被通天河老龟掀翻到河里是最后一难的话,那 *** 次取得的经书为何又是白纸!或许还有另一个答案,在观音菩萨之前,如来佛祖就已经算出“唐僧师徒并没有历经最后一难”,所以他想要用假的真经当作最后一难,可没想到,观音菩萨竟也想到了。
(三)观音菩萨有护短之嫌,唐僧有袒护观音之嫌当初得知通天河里的灵感大王,也就是作恶多端的鲤鱼精,是观音菩萨座下之物。恼羞成怒的孙悟空,一个跟头就翻到了南海,当时的观音菩萨虽然已经料到了孙悟空会来找她,但没想到,孙悟空竟然如此猴急,不等观音菩萨梳妆打扮,就直接给拉扯到了通天河。
观音菩萨事先已经编织好了篮子,这就是回收鲤鱼精的法宝,可当时原著当中描述的场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观音菩萨一直在口中念叨“死得去,活得住”,伴随着反复念叨,通天河河面上竟然飘起了一层死鱼烂虾。
这个现象纯属诡异,这里有两个猜测,其一,通天河河面上漂浮的这些死鱼烂虾都是作恶多端的小妖小怪;其二,观世音菩萨并没有以慈悲为怀,他很有可能弄死这些通天河里的生物,就是为了隐瞒鲤鱼精的作恶多端,毕竟鲤鱼精是她南海的活物儿。
既然观音菩萨有意护短,那聪慧智敏的唐僧可能看不出来这其中缘由吗?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时的场景,唐僧看到眼前河面上漂浮上来的死鱼烂虾,难道心中不会有半丝怜悯之心吗?上面也提到了,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何况观世音菩萨那样的修为,她不可能不懂。
亮郎说综上所述,唐僧当初之所以没有给通天河老龟询问当年交代的事情,一则唐僧确实忘掉了;二则唐僧是为了袒护观音菩萨;三则是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倘若唐僧问了,那又何来这“最后一难”呢!
只不过猜测永远是猜测,都不如把话题转回到通天河老龟这个诱因身上,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可能早就料到:通天河老龟当初让唐僧替他询问寿命之事,排除唐僧忘掉的因素,之所以如来佛祖没有告诉唐僧。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检验通天河老龟的“人性”,毕竟修成人形除了年限,还有功德!
其实还是通天河老龟功德不够,他当初完全可以暂且先放下心中的怨恨,不计较这半点得失,安然将唐僧师徒送到对岸,或许送走唐僧师徒的那一刻,自己俨然就修成正果了……
耳垂大更长寿吗?
▲调查发现,寿命越长的老人,他的耳朵就越长。活了98岁的季羡林大师,也是耳朵很大的,有长寿眉的。
摘要
凡是耳朵的长度超过7.1厘米的大多能够活过80岁,凡是能够超过7.4厘米的大多能活过90岁,而凡是超过90岁达到100岁的,耳朵的长度基本都接近于9厘米。
来源:“大咖说蜜”头条号
今天我们的长寿话题要从郭振河老人说起,老爷子生于1913年,居住在北京,如今已是百岁高龄。
▲1913年出生的郭老爷子,具有相当典型的“长寿品格”,从外貌到身体到心态,“好事”都让他全占了。所以他能活到100岁,并不奇怪。
1
长寿的人自有寿相
1986年的事情,郭振河老爷子都记得清楚,难道真的是只有记忆力好的人才容易长寿?不急,接下来我们慢慢从长寿老人的经验中,总结一下。
郭老爷子具有相当典型的“长寿品格”,从外貌到身体到心态,“好事”都让他全占了。所以他能活到100岁,并不奇怪。
“长寿品格”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是属于物质上的,比如身体、外貌、饮食;另一方面属于精神上的,比如心态、记忆力、学习能力等。
物质方面的“长寿品格”有很多方面,比如饮食喜好。不同的长寿老人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饮食喜好都是非常符合养生之道的。郭老爷子的爱好之一,就是喝藕粉。
郭老爷子的突出“长寿品格”,一在于面相,二在于心态。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师王鸿谟曾经提出,人体一共有28个长寿特征,这些在郭老爷子身上都较为突出的有三点,尤其是面部的耳朵、“三庭”、眉毛等。
2
耳朵长的的人更容易长寿
王鸿谟教授曾经做过实验,调查发现,寿命越长的老人,他的耳朵就越长。凡是耳朵的长度超过7.1厘米的大多能够活过80岁,凡是能够超过7.4厘米的大多能活过90岁,而凡是超过90岁达到100岁的,耳朵的长度基本都接近于9厘米。
耳朵终身都在生长,每年生长0.22-0.24毫米,岁数越大,耳朵就越长。
其实这不是王教授的独家发现,中医武国忠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见过的长寿老人,耳朵大多“十分耐看”,耳大有轮,而且很厚,这往往是一个肾气强盛的表征之一。民间有个说法,叫做“耳朵大有福”,就是因为肾气强,肾在人体器官中“主谋略”。
3
“三庭”匀称的人,容易长寿
郭振河老人的第二个长寿特征也是与生俱来的,即“三庭匀称”。我们每个人的脸基本上可以竖分成三等分, *** 等分是从眉毛向上到发根处,约占面积的三分之一,叫上庭;第二等分是从眉毛中间到鼻子下端,叫中庭,约占面部的三分之一;第三等分是从鼻子下方到下颌,叫下庭。“三庭”所占比例相等、十分匀称的,长寿的可能性更大。
4
女35岁,男40岁之后长出“长寿眉”
与很多老寿星一样,郭老爷子的长寿眉也十分突出。女性35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如果眉梢有几根特别长的眉毛,而且越来越长,因为太长而逐渐下垂,通俗的说法就叫“长寿眉”。根据面相来判断一个人的寿命、身体状况,并非是现代人的原创,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面相与寿命之关系的记载。
客观地说,根据面相来推断一个人的寿命,虽然有些道理,但并不绝对,有些地方也不很科学、不很严谨。面相推断寿命过于强调了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对长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因素。
活了98岁的季羡林大师,也是耳朵很大的,有长寿眉的。
5
长寿要养生养德
养心,主要说的是心态,郭老爷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很突出。
养德,就是品德端正,一个 *** ,担惊受怕,那他吃再多的补品,练再多的气功,也是舍本逐末,是很难长寿的。
6
要有积极的心态,别与这个时代脱节
《黄帝内经》总结:养心有两条。
*** ,不要让自己与时代脱节。
年纪大了,最怕的不是疾病,而是被这个时代孤立,最怕孤独。郭老爷子动不动就和孙女讨论国家大事,看书、看报、看新闻节目、看体育比赛,这个时代的热点问题。
心理学家杨霞老师说,这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长寿基因”,对任何事情,在最绝望的时候,依然抱有希望,这种人,能长寿。
老爷子有句非常到位的话:“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要活着,总要积极地活着。”
积极是一种重要的长寿心态,人一消极,就容易出问题,就容易生病。不要让这个时代把自己抛弃,理解新事物,关注新动态,接受新事物。这对老年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就是要有一项自己长期坚持的工作或者爱好。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让自己充实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培养积极心态,对老年人来说,充实而忙碌的生活,对付消极心态的一剂良药。 一句话:心态决定寿命。■
【延伸阅读】
多吃哪些食物能长寿?
来源:人民网
坊间经常流传“耳朵大的人寿命长”,这样的说法你一定也听说过吧?那么,这种说 *** 确吗?
“耳朵大的人寿命长”这个说法,主要是来源于下面这项调查:医学工作者对256名60~90岁的老年人和344名90~104岁的长寿老人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7.13厘米,女6.89厘米;60~69岁老年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6.93厘米,女6.50厘米。显然,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明显超过老年人组,在长寿老人组中耳长最长的达8.8厘米。
耳朵大的人为什么会寿命长
历史上有哪些惊人的巧合?
这里就要说到开国少将胡炳云从 *** 29军一个普通士兵成为 *** 29军首任军长的故事了。
胡炳云绰号胡老大,是华东野战军一名悍将,曾任华野第1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第11纵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9军后,胡炳云出任29军首任军长。
鲜为人知的是,胡炳云曾在国民革命军第29军当过一个普通士兵。
这也算是一个罕见的历史巧合了。
开国少将胡炳云01、两入川军胡炳云,原名胡能清,1911年4月5日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县李渡镇邓家楼村一个贫困家庭。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四川巴蜀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军阀割据的温床,进入近代后,四川军阀混战更甚。整个巴蜀大地,大大小小的军阀数不胜数,只要有枪有马,拉起一支部队,就能割据一方,战火纷飞,四川人民,民不聊生,饱受其苦。当时,各军阀为了扩充地盘,纷纷招兵买马。
1928年夏,17岁的胡炳云就参加川军邓锡侯部,成为国民革命军川军江防军(总司令黄隐)第7混成旅(代旅长邝继勋)的一名普通士兵。
邝继勋是一代名将,作战勇敢,智勇双全,才华横溢,而且他枪法出众,被誉为双枪名将。旷继勋对胡炳云影响非常大,是他的良师益友。胡炳云入伍后,开始在团部学吹号,不久分配在步兵2连当司号员。
1929年6月29日,胡炳云参加了邝继勋等人的领导的蓬溪 *** 。
*** 后,第7混成旅脱离川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 *** 路军(总指挥,党代表罗世文)。
邝继勋胡炳云由此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转战南部、达县、梁山等地。
可惜,半年后 *** 路军在敌人重重包围下被打散。
在战斗中,胡炳云与一个姓陈的班长和一个姓王的战友突围成功。
可是,三人突围之后与部队失去了联络,他们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部队。
三人辗转半年,听说第七混成旅在重庆设立了收容站。
他们马上赶往重庆,与收容站负责人罗南辉碰面。
这时罗南辉告诉他们, *** 失败后,邝继勋已经在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六军军长。
三人终于打探到了旷继勋的消息,当即准备奔赴鄂豫皖苏区。
临行前,罗南归给了他们每人两块钱路费。
可当他们刚走到成都,钱就用完了,三人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在成都谋生。
1932年6月, *** 发动3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在鄂豫皖中央分局 *** 兼革命军事委员会 *** 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这年10月,红四方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撤离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入四川,开辟根据地。
消息传出,四川军阀刘湘震惊不已,随即命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奉令开到陕南去堵截红四方面军入川。
为了扩充实力,第29军开始在成都招募新兵。
胡炳云和班长、战友商量后,决定先到第29军参军,随29军一起行动。
一来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也方便寻找红军。
三人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战斗素质比川军随便抓来的壮丁要强很多。
29军招兵负责人见三人主动来投,马上安排他们入伍。
就这样,胡炳云第二次参加川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一个普通士兵。
此时,谁也想不到,这个大头兵日后将会成为 *** 第29军首任军长。
02、再入红军胡炳云参加第29军不久之后就后悔了,29军军纪涣散,一路上扰民不断,为非作恶,而且行军速度极其缓慢,29军从成都出发,走了半个多月才到巴中,距离陕南还远着呢。
胡炳云一看,再也不能跟着第29军蜗牛般的行军,等他们到达陕南,红军早不知道到哪了。
于是,胡炳云三人很快就趁夜逃离29军,自己奔赴陕南。
踏破铁鞋无觅处,当他们赶到巴山时意外地遇见了红12师。
红12师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师,1932年9月,旷继勋曾任师长,后来调入红10师任 *** 师长,红12师师长由何畏接任。
当何畏听说胡炳云三人为了寻找红军,吃了这么多苦头后,深为敬佩和感动,再加上他们是旷继勋的老部下,因此他就把三人留在了红12师。
1933年,旷继勋被怀恨在心的张国焘报复逮捕(这年6月,旷继勋被张国焘冤杀,酿成一件冤案、 ***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胡炳云这些旷继勋的老部下也被保卫局的人抓了起来。
幸亏胡炳云会吹号,保卫局又刚成立了一支吹号队,他这才逃过一劫,担任保卫局吹号队教员。
后来,胡炳云回忆起这件往事时,说道:
“我会吹号,才拣回了一条命。那段时间,保卫局之所以把我们关起来审讯,就是因为我们是参加过邝继勋同志领导的 *** 人员,属于邝继勋的旧部。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搞‘肃反’,邝继勋同志被他们以‘ *** 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而我们这些邝继勋的‘旧部’在‘肃反’扩大化中受到冲击,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年5月,胡炳云在一次偶然情况下遇到了罗南辉。
罗南辉得知胡炳云的遭遇后,将他带到省委组织部。
这年6月,在罗南辉和省委组织部干事余洪远的介绍下,胡炳云光荣入党。
胡炳云而后,胡炳云担任保卫局保卫队党支部 *** 、保卫营连指导员、红33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98师294团1营3连指导员。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
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组成左、右路军。
红一方面军的 *** 军、红32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红9军、31军、33军组成左路军(总指挥 *** ,政委张国焘,参谋长 *** );
红一方面里的红1军、3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红4军、30军组成右路军(总指挥 *** ,政委陈昌浩,参谋长 *** )。
其中红一方面军第2师第4团与红四方面军第98师第294团合编红2师第4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
胡炳云所在的红294团1营三连改编为4团2营6连(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连长杨信义),胡炳云任连指导员。
红4团一直都是中央红军主力在长征中的先头部队,而6连又是红4团的前卫连。
9月15日傍晚,红4团接到命令:“三天内必须夺取腊子口。”
很快,腊子口战役打响。
战斗中,红6连是主攻部队,可是腊子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部署了重兵,装备精良,火力很猛。
胡炳云率部冲锋十几次,却久攻不下。
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忧心忡忡,心急如焚,问胡炳云要不要增援。
胡炳云拒绝道,拿不下腊子口,你就枪毙我吧。
半夜,胡炳云一马当先担任敢死队,顺利拿下腊子口。
战斗中,胡炳云两条大腿都中枪,鲜血淋漓。
胡炳云作战之勇猛令敌人胆寒,让上级赞不绝口。
直罗镇战役此战之后,胡炳云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红军上下都知道红4团的胡炳云打仗不要命,一提起胡炳云,无不肃然起敬。
因此,大家给胡炳云取了个绰号——胡老大!
不久,红6连改为红3连,由魏大全任连长,胡炳云任连指导员。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
胡炳云改任红2师第4团2连副连长(连长黄国文,指导员康志强,副指导员王东保)。
11月21日,胡炳云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战斗中,红2连连长黄国文负伤,胡炳云 *** 连长,继续指挥战斗。
当时,敌人敢死队猛攻红1军团指挥所,情况非常危险。
胡炳云率红2连和警卫连浴血奋战,把敌敢死队死死压下山沟,打退敌人的进攻。。
可是,他腹部受到重创,肠子都流出来,胡炳云浑不在意,宛如战神下凡把肠子塞回肚子,继续指挥作战。
在胡炳云的激励下,战士们大受鼓舞,奋勇杀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帮助红军歼灭敌人第109师(师长牛元峰 *** )和第106师一个团,俘敌5300余人。
胡炳云一战成名,由此崭露头角。
战后,他直接由红2连代连长升任红4团副团长。
胡炳云03、胡老大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原红2师4团改编为685团1营。
由刘德元任营长,胡炳云任副营长。
随后,胡炳云在团长黄永胜指挥下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大捷后,作战英勇的胡炳云升任1营营长,并率1营参加了广阳伏击战。
1938年10月,685团改编成苏鲁豫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吴法宪),胡炳云任 *** 大队大队长,田维扬任政委。
同年12月,胡炳云率部抵达丰县,一举歼灭伪军东海“剿匪” *** 支队司令王献臣1000多人。
胡炳云乘胜追击,紧接着又消灭了伪军一个旅4000余人。
自1939年5月至1940年2月,胡炳云又率部歼灭日、伪军5000人。
胡炳云声名鹊起,日、伪军谈虎色变,纷纷感叹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上胡老大,碰上胡老大,脑袋要搬家”
胡炳云的绰号胡老大不胫而走。
1940年5月,胡炳云奉八路军115师政委 *** 之命,率部护送 *** 南下。
1940年8月,胡炳云所在第1大队改为 *** 第5纵队1支队1团,胡炳云任团长,田维扬任政委。
同年11月,第5纵队第1支队又改为八路军115师教导第1旅,胡炳云和田维扬仍分任1团团长和政委。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胡炳云改任 *** 第3师7旅19团团长(政委王东保)。
左起胡炳云、田维扬、王东保从此,胡老大威名传遍华中大地。
胡炳云除了作战勇敢,酒量大,好喝酒也闻名全军。
可他喝酒从不误事,哪怕是喝醉了,可枪声一响,鬼子一来,他马上就跳起来,持枪上阵,弹无虚发。
当时第3师师长黄克诚知道此事后,特批胡炳云可以喝酒。
在我军历史上,战斗期间,能让上级特批容许喝酒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红四方面军时期,总指挥 *** 特许的许世友,另一个就是胡炳云。
1943年3月18日,江苏淮阴刘老庄乡发生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战斗。
这天,3000多日寇对我淮海区党政机关突然袭击。
为了不让党政机关蒙受损失,为了掩护刘老庄村民转移,82位勇士毅然决然,到村外开阔地与日寇决战。
82位勇士与强大的敌人激战5小时,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此战,82位勇士击毙敌人200余人,击伤敌人300余人,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刘老庄连而这82名烈士就是 *** 第3师7旅19团4 *** 士,他们是胡炳云的部下。
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胡炳云麾下没有孬种,全都是勇士!
1943年7月,胡炳云升任第七旅副旅长。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胡炳云率部歼灭数万日伪军,他的经历比《亮剑》主角 *** 团团长李云龙还要传奇。
胡炳云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为抗战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04、三野虎将抗日战争胜利后,胡炳云调任苏中军区新2旅旅长。
1946年6月,胡炳云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兼政委姬鹏飞)。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管文蔚,政委姬鹏飞,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胡炳云,政治部主任李干辉)。
1948年3月,由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十一纵队、第十二纵队组成苏北兵团(三野第十兵团前身),胡炳云任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政委张藩)。
胡炳云率第十一纵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奉命与第七纵队、第十纵队一起,阻击援敌,确保华东野战军主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地区。
这场阻击战打得十分激烈,胡炳云率部与敌新5军45师和70军139师浴血奋战。
胡炳云鼓励战士们,此战事关重大,绝不能有失。
无论敌人发起多么猛烈的进攻,都无法越过第十一纵队防线一步,始终没无法靠近、增援黄百韬兵团。
最终,黄百韬兵团被 *** 顺利围歼,黄百韬本人被击毙。
紧接着,胡炳云马不停蹄,率第十一纵队追击杜聿明兵团,最终与兄弟部队歼灭杜聿明集团,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俘虏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胜利结束淮海战役。
第十一纵队虽然不是主力王牌纵队,但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949年2月9日,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改称 *** 第29军(军长胡炳云,政委张藩,副军长段焕竞,参谋长梁灵光)。
1932年,胡炳云只是国民革命军29军一个普通士兵,17年之后,他成为了 *** 第29军首任军长;
1935年,胡炳云只是红2连连长,14年之后,他成为三野虎将。
此后,这名虎将又率部强渡长江,解放无锡、苏州、上海、福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胡炳云于1953年1月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这员虎将战功赫赫,功勋累累。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为了表彰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将领们, *** 在北京 *** 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胡炳云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1996年2月28日,胡炳云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遵照胡炳云遗愿,将军被安葬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将军累了,他要去另一个世界,召集当年麾下的勇士,继续杀敌,继续守护这个国家。
一代名将胡炳云已经离开了我们,可胡老大威名却永垂不朽。
PS:
胡炳云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勇将、悍将、猛将,可惜关于他的英勇事迹,却鲜为人知,就连很多百科在介绍他的时候都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就是在这简单的介绍中,埋藏着这位绝世猛将很多很多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壮举。
唯有这繁华盛世,浸透着将军的心血。这壮美江山,是将军用鲜血染红的!小编谨以此文,致敬胡炳云将军,致敬一个举世绝伦的军中猛将。八尺男儿,行走天下,若能在将军麾下战斗至死,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