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算命吧-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admin2023-01-28 18:39:4719

武威算命吧,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这是发生公园119年,汉武帝刘彻,向匈奴发起大决战说起。

据史 *** 载,匈奴与汉族同出一源,都是大宇的后裔, 在秦汉之际匈奴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更大部族。

这是西汉初期,西汉王朝,与匈奴部落的之间矛盾,斗争,征战。

当时的匈奴,总是来边界 *** 扰,以哈胡儿为首,在边界虐杀百姓,抢走物资,并攻破大汉的云中城。汉武帝为了解决边患,决定出兵10万,攻打匈奴单于。

当时李广已有60岁 ,是汉朝的一名战将,也请缨出征。黄帝同意,封李广为先锋将军。

张汤劝权皇帝说:李广年迈,不适合率领先锋部队,皇帝听信了, 并改变了作战计划,命大将,霍去病攻(狼启胥山)。卫青转向攻(定向)。

李广的部队命令,在右侧向前推进,公孙贺在左面推进。在这场沙漠作战中, 李广迷路,贻误军期。使卫青以五千人鏖战匈奴,险胜。 李广贻误战期,于公元119年,拔出佩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悲惨陨落!

李敢是李广的三儿子 ,当时在朝中的身份,是郎中令,他知道了父亲的死因 ,没想父亲因为延误军期,是会被朝廷斩首的。

他认为李广的死,是和卫青有关,所以打了大将军卫青。

武威算命吧-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卫青是河东平阳人,是汉武帝第二位皇后,为夫子的弟弟,官位大师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公元前106年因病去世。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是个暴脾气 ,听说舅舅被打,就决定报复李敢,再一次同汉武帝狩猎时,抓住机会将李敢射杀 。从此李家势力在朝廷衰败!

霍去病一生纵横沙场,是个武将,能骑善射。23岁时死。司马迁在史 *** ,霍去病葬礼,

描述的十分详细 ,但死因至今是个迷。

这就是霍去病,杀李敢的原因,是因为战争所引起的。通过这场战争 匈奴和汉朝平静了十多年。

武威算命吧-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你觉得饰演哪位历史人物最考验演员的演技?

首先,我觉得演人物的都挺考验演技的,毕竟要把人物演活挺难的,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映入我脑海的就是<康熙王朝>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要把一个九五之尊演活确实不易!

无论是平定三蕃时的豪气与智慧还是为了平定准噶尔,委曲求全,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下嫁自己的仇家噶尔丹时的不忍与无奈,陈道明都演绎的淋漓尽致后来为了平定准噶尔,康熙亲自上战场时的威武与潇洒,隐忍多年,终像一把利剑一样展露光芒,陈道明的一颦一笑宛如康熙皇帝在世,到最后千叟宴,康熙帝说的那一番感悟人生的话,无一不考验着演员的演技,陈道明成功演绎了康熙帝你们觉得演绎哪位历史人物最考验演员的演技呢?

重男轻女却没生到儿子的人?

我妈兄弟姐妹7个,就属二舅最有钱,但是却唯独二舅没有儿子,生了三个女儿

这可能就是命运造化弄人吧,小时候经常听我妈和我姨说:二哥没儿子,心里不好过,以后让孩子们少去他那吧,要不然看着心里更难受,到时又要和二嫂生气

确实,自从我们家有我弟弟后,我们就很少去二舅那里,弟弟去的更是少之甚少,其余的表哥表弟也是这样,我妈和我姨她们,也从来不在二舅面前提孩子,就怕提到了,不小心哪句话说错了,惹二舅不高兴,所以不管逢年过节还是日常,二舅家的门前都是最冷落的

我们也不敢去,因为你去到了,摆在你面前的永远都是一副冰冷,不苟言笑的脸,我们害怕,又很抵触,小时候总以为二舅不喜欢我,对他就很有意见,可是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我反而却很能理解他想要儿子的想法

这个也没办法,兄弟姐妹都有儿子,不知怎么回事,就他没有,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一大缺憾,况且二舅家还有钱,又要面子,他心里比谁都想要儿子,更何况那时还是在农村,如果没有儿子,那更是让人看不起,会被人说成绝户头,心中无儿子的苦楚,也只有他自己能知道了

而且二舅还特别的重男轻女,一心一意就想要儿子,感觉那时候,他要儿子都快要魔怔了,只要二舅妈一怀孕,就要找人去检查,检查完是女儿就不要,二舅妈也为了能要上儿子没少吃苦受罪,孩子留了好多个,补药偏方试了一大堆,身体都给整垮了,后来在快四十岁的时候,才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小女儿

因为那时有计划生育,二舅和二舅妈是商品粮户口,只能生一个,如果超生偷生被发现了,要取消户口,而且还要丢工作,那时二舅妈还是一位教中学的教师,二舅是我们县城食品厂的秘书,两个人都有正式的工作,更不能多生,所以他们家的孩子除了老大以外,其余的两个都是偷生的,老二在生下来的时候,还没满月,就被她姥姥抱走了,一直养到11岁才回来,至今老二和他们的感情就不是很亲

最小的女儿是在娘家偷生的,生下养了三个月就交给了我姥姥,我姥姥养到六岁,二舅才接回去上小学,不过小女儿最聪明,也是三个姐妹中学历更高的一个

我记得八岁的时候,我妈带我去二舅家,当时去的是二舅家城里的房子,到了二舅家,我都不敢走动,因为二舅家太干净,太好了,地板擦的干干净净,电视里播着动画片,桌子上摆的还有很多水果,当时特别想吃,转了好几圈都不敢拿

等到吃饭的时候,二舅煮了好多鸡蛋让我吃,并只让我吃蛋黄,告诉我说,蛋黄营养高,吃了对脑子好,会变得很聪明,学习成绩更好,那时我也不懂,只知道蛋黄很噎人,不想吃,可是二舅硬逼着我吃了八个,快把我吃吐了

二舅的大女儿就是吃蛋黄长大的,不过说实话,我大表妹确实很聪明,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是一直很好,只是后来叛逆了就很厌学不学了

而二舅没有儿子,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总想着把女儿培养成材了,让她们来为自己挣脸面,不要让别人再小瞧他,所以他对三个女儿都要求的特别严,尤其是老大和老小,大表妹应该是被要求最严的一个,因为自小都是在他身边长大

二舅当时就想把大表妹当男孩来培养,可是就是他这种扭曲的想法,让大表妹打小就没有享受到多少家庭温暖,因为在她的童年里,天天都是被二舅逼着学习,不让出去玩,上厕所都要报备,不能超过十分钟,别的孩子在他们家门口玩,她就躲在门缝里偷偷看,成绩考不到一百分,回到家就要罚跪,还要扣除星期六星期天一个小时的玩乐时间,并且还要经常挨二舅的打骂,大表妹自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只要看到二舅不说话,盯着她,她就害怕

所以大表妹的童年和二舅一样,过得很压抑,等到大表妹读到初中后,就开始叛逆,她再也受不了二舅的管教,开始住校不回家,二舅不让她做什么,她偏和他对着干,终于高中没读完就偷着和同学一起出去打工了,这下二舅的希望破灭了,他知道后,被气的几天不吃饭,还扬言要断绝父女关系,可是大表妹也不管他,出去后只给二舅妈打 *** ,也不问二舅,二舅虽然嘴上说生表妹的气,可是心里还是很挂念她,只是不爱言表

其实大表妹后来变成那样,我是挺能理解的,她之所以这样,其实跟二舅要儿子有很大关系,二舅没有儿子,总是会带有很多的负面情绪,经常和二舅妈吵架,尤其是喝完酒后,闹的更厉害,还总是闹着要和二舅妈离婚,那时就大表妹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从小在这种氛围里长大,大表妹就很讨厌这种生活,特别渴望自由,不要有人管束她

虽然当时她的物质生活很高,可是跟我们比起来,她却没有我们过得开心幸福

现在大表妹也结婚成家了,混得还很不错,在南方做网销生意,认识了本地的老公,结婚后就定居在了那里,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的很幸福,对二舅和二舅妈非常的孝顺,经常给他们拿钱,让他们去旅游

前年我弟的儿子带满月酒,二舅和舅妈都一起去了,两人打扮得非常时尚,精神状态特别好,二舅妈身上的一件大衣都要八千多,是小女儿给她买的,当时把很多亲戚都羡慕得不得了,他们都说二舅妈有福,生了三个有出息的女儿,可是真的这样吗?

当初二舅妈生女儿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亲戚笑话她,在背后偷偷说她呢?现在看到她过得好了,就觉得生女儿幸福了,可是他们可曾想到,她曾经为了要儿子,差点连命都没了呢。

可能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三个女儿都有出息,把二舅心中没儿子的遗憾补全了吧,二舅现在也想开了,对要儿子的执念放下了,去年过来的时候,还主动抱我弟的孩子,亲的不得了,还偷偷地塞给了一个大红包,并告诉我弟要好好培养,说这是希望,是一家人的幸福,听到这些话还真是挺感动的,二舅终于从他的要儿子的执念里解脱了

去年二舅的最小的女儿也结婚了,嫁给了我们市里的一个医生,不过小女儿也很优秀,是一位高中的英语老师,还兼任校方的管理人员,事业爱情双丰收,把二舅和二舅妈高兴的不得了

现在二舅家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了,老两口也不 *** 什么心了,去年小女儿结婚后,两人都纷纷退休了,退休后,两人每月的退休金都花不完,吃喝不愁,没有一点负担,今年又去了很多地方旅游,现在旅游回来了,跑大女儿家住着了,听大表妹说,两人计划着,等过一段时间再去旅游呢!

二舅虽然重男轻女,一辈子都没有生到儿子,这对他来说就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心中的苦楚更是不言而喻,可人生哪有那么完美的呢,越想得到什么,反而却越失去什么,还好二舅现在想开了,对此应该释怀了,虽然没有儿子,但是女儿各个都很争气,同样给他带来了荣耀,一点都不比男孩差,这应该也能弥补他心中的遗憾吧,以前被人看不起,现在被很多人高攀不起,他现在过的比很多有儿子的人都幸福!

有哪些比较好看的纪录片?

羊看了一个纪录片名叫《周日皇后》,故事就发生在香港,只是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港姐,而是菲佣(菲律宾女佣)。

她们工作日做佣人,但在周末是选美皇后。

如果你有在周日来到香港街头,就会看见不少外籍群众三五成群聚在街上。

她们的穿戴可能不够时尚,但也能看得出有打理的痕迹,这些人大多数是菲佣。

她们工作日在雇主家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周日就和同伴来到街上,进行选美“演练”,做每周一天的“选美皇后”。

同伴们各司其职,有的充当化妆师的角色,有的就充当其他。几乎没有大品牌的化妆品出现,多是一些低廉的不知品牌的扮美工具。

但扮美热情丝毫不减,大家都很开心。

香港向来有选美的土壤,各式大美人又曾一股脑的发名于此,为香港的繁华美好又加了一层滤镜。

而菲律宾更是如此,菲律宾国内经济不景气,非常喜欢举办各种大大小小规模的选美比赛,有句话叫:“选美皇后就像一个国家的总统一样”。

选美可以出名,出名就可以赚到钱。

菲律宾佳丽更是一张国际名片,于是便造就了国民对于选美的热情,即使出国务工,也要在休息日让份爱好得到释放。

这些来港务工的菲佣在周日盛装打扮,她们高矮胖瘦并不均匀,但都热情洋溢,全身心的享受这项活动。

她们经常在香港中环和旺角等繁华街区,欢聚、唱歌、跳舞,拍成照片发在Instagram上,让家乡的人们知道自己过的很好。

在这天和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们聊天说笑,算是对生活的慰藉。

在港菲佣的选美盛宴,表演者和观众都是菲佣,她们相互看到彼此,也帮助台上的人们圆梦。

她们在工作日不允许化妆和穿漂亮衣服,保姆和雇主因为相处产生了一些事情,这种情景不止在内地发生,香港人也格外提防不必要的事情发。

从各种角度来说,菲佣和整个香港的气氛一样,职业化很高,她们急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

然而从个人角度来说,爱美几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人,菲佣们平日里用最朴素的面貌为雇主打理生活,在休息日的这一天释放的拥抱美。

有人说菲佣的生活是“场上争奇斗艳,场下疲于奔命的双重人生。”羊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又不恰当。

武威算命吧-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周日皇后》(Sunday Beauty Queen)是一部由菲籍女导演拍摄,描写在港菲佣生活的纪录片。

香港的 *** 代菲佣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受雇于在港的英国人,随着上世纪80年代香港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很多香港妇女从家庭迈向社会开始就业。

折合每个月2000到3000人民币的菲佣费用,也逐渐被香港普通家庭适应,于是雇佣菲佣变得普遍化。

对于我们来说,对菲佣的印象大概和保姆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这部纪录片的组织人leo说:我们的职业是Housing Manager(住房经理)。羊觉得这个比喻恰当。

香港人普遍都会说英文,菲佣们也都是用英文进行工作交流。

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她们并不是我们常识中的保姆,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国内完成了学业,有的还读了研究生。

大学专业也并不是家政服务一类的专业,她们在本国可以是老师、 *** 职员,但在国内靠专业生活也很艰难,支付不起孩子念书的费用。

而出国务工是国内薪资的三四倍。于是,虽然出国务工很辛苦,也可能充满未知的风险,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这位女士和雇主的关系不错

但香港寸土寸金,运气好的话如果雇主家够大,有 *** 的房间菲佣还可以住进去,不然就只能住宿舍或者住雇主家的厨房和暗间。

目前,菲佣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差不多4000+人民币,这些钱她们会 *** 时间打回国内,养家糊口,自己只留一点点钱。

如果面临解雇或合同到期就麻烦了,菲佣需要在15天内找到新的雇主,否则被视为非法移民,还会得到处罚。

而菲佣的生活质量常常和雇主的为人是挂钩的。早在几年前香港 *** 菲佣、印佣导致惨死的事件也有发生。

这些事件影响力轰动国际,于是香港针对外籍人员的相关法律保障也逐渐完善了起来。

其实说到底,是菲律宾社会经济问题,才造成了这一局面,每年外出务工的菲佣为菲律宾带来巨额的外汇,拉动了菲律宾的国内经济。

她们鲜活可爱但做的是伺候人的工作,而囿于成见,人们很难去关注到她们作为一个人的鲜活可爱。

羊看完纪录片并不是觉得心酸,而是觉得每种生活都能开花来,觉得很被触动。

未来,这些女人依旧会在香港繁华街道上,走在街上联系台布,她们的同伴会在旁边观看她们,还有一些来香港旅游的游客也会时不时的好奇围观。

可能这就是生活的样子吧~

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诸葛亮不会用兵?

魏国之所以没有能够吞并蜀汉,那是因为蜀道这个天然屏障,如果熟悉历史,我们知道历史上很多皇帝或者军阀都会来这里避难,就是利用这里的天险。比如在安史之乱中,过来避难的唐玄宗; *** 时期,几乎把整个南京搬到重庆,把这里当做抗战的大后方。

蜀道

对于想攻打蜀国的人来说非常困难,那么蜀国想攻打别人也是一样的,每一次伐魏都要担心后备补给问题,比如我们熟悉的斩马谡,就因为失去街亭这个运粮要道。估计小时候很多人跟我一样好奇,失了街亭不能绕道吗?陆逊曾经把刘备的大军比喻成长蛇,蜿蜒在群山之中,首尾很难呼应,可见蜀道真的只有一条。

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等都差距这么大,而且行军这么艰难,为什么诸葛亮要死磕魏国,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去北伐呢?

欧洲骑士团

有一种说法是:蜀国是一个类似欧洲骑士团一样的国家,依靠战争来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一旦弱小的蜀国放弃军事进攻,魏国就会有守势发展成为攻势,就像我们足球场上一样, *** 的防守就是进攻。典型这一类型国家就是蒙古帝国,在没有对外战争的时候,放牧让他们居住得非常分散,只有对中原民族进行 *** 的时候,他们才会凝聚成一支部队。

蜀国不是游牧的蒙古人,他们需要夺取政权,而不是去 *** 的。另外还有,我们有没有想过,战争是防守容易还是进攻容易?诸葛亮当时粮草运输成本极其高,能够运送到前线的不到1/8,也就是说80%以上要消耗在路上。这也是古代战争陆地运输的症结,我们看到隋炀帝为什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大运河,其实就是为了节省更多运输成本,方便从杭州运送补给到北京,然后攻打高句丽。

大运河

可见如果采取主动进攻,消耗的战争成本要高很多,而且还要面对蜀道这个运输成本高的道路,非常不明智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北伐呢?

诸葛亮北伐真实目的

在蜀汉,刘备是一个外来政权,原本刘璋想借刘备之手对抗张鲁,结果刘备非但没有帮忙攻打张鲁,而且鸠占鹊巢,直接把刘璋给拿下了,随后把刘璋囚禁到荆州。这事儿干的非常不地道,因此让当时贵族十分不满,尤其原蜀地这些宗亲,刘备对外标榜就是宗亲不打宗亲,可是随后这一 *** 作却让刘备几乎名誉扫地。

剧照 刘璋

之后刘备打出的旗帜是“中兴汉朝”,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些小的牺牲都是为了光复汉室。此时如果蜀国偏居一隅,无所作为地安安稳稳过日子,等着魏国来犯,这个政权合法性是受到质疑的,与那些抢地盘的军阀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一旦政权合法性遭受到质疑,那么这些内部矛盾都被凸显出来。《三国志・蜀书》中记载,蜀国群臣好内斗,如果有刘备或者诸葛亮他们还能够镇得住,当诸葛亮也走后,整个蜀国成了一盘散沙,很快从内部瓦解。

宫殿高台

蜀国当时流行谶纬之学,也就是一语成谶,类似于今天的算命。比如阆中人周舒,他就拿《春秋纬》中“代汉者,当涂高”,来预言,取代汉朝的是宫殿高台,那么宫殿高台在哪儿,宫门的台观呀,也就是“魏”字。就连当时蜀国的大儒谯周都开玩笑的说,“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思是说,你看刘备名字里有个“备”字,刘禅呢有个”禅“字,合起来是准备禅让,这刘家看来要完了,要传给其他族呀!可见这批知识分子有多么不待见刘备。

剧照 刘禅 诸葛亮

平息内部矛盾, *** 的办法就是对外战争,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在我们现在的政治格局中叫“转移国内视线,缓解国内矛盾“。诸葛亮标榜着蜀汉的正统性,所有的对外战争都是讨伐汉贼,打仗不但能够使整个国家处于战备状态,而且还可以利用非常规手段行使权力。比如二战时期,美国正在经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把所有 *** 政策都用完,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日本撞到枪口上,于是罗斯福总统迅速把国家调整到战备状态,很快解决了国内矛盾。具体详见《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会不会成为 *** 》

魏延进攻路线图

在《三国志·魏延传》里看到魏延有一个很冒险的方案: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但是诸葛亮却否定这个计划,魏延觉得诸葛亮胆子太小,后来很多人也在探讨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包括《三国志》陈寿也认为,诸葛亮太过于谨慎。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北伐政治目的来看,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宣扬我们蜀汉的正统性,哪怕这个突袭成功了,也不符合正统国君讨伐的流程。

这一套流程是从周礼演变而来的,成为那个年代大家墨守的规则,欧阳修的诗里讲过“自古王者师,有征而无战”,具有政权正统性的军事力量一定是“征伐”,而不是做这种偷袭的行为。如果在春秋战国时代,如果不整齐列兵,敲锣打鼓的过去,那叫侵略,而此时如果过去偷袭,那叫军阀的恶狗相食。

文末我再澄清下蜀国,实际上刘备政权一直自称为汉,之所以后世称之为蜀汉,是因为陈寿做《魏书》、《蜀书》、《吴书》中,他觉得曹魏是政权的正统,蜀不能称之为汉,曹魏是从汉献帝那禅让过来的,因此后世都称之为蜀汉。可见刘备政权一直希望延续汉朝的正统,中兴汉室是蜀汉的立国根本,也是诸葛亮哪怕弹尽粮绝也要北伐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