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命运称斤两算命-有什么项目可以不担心失业
2017年命运称斤两算命,有什么项目可以不担心失业?
问题有意思,我是一名创业者,选择回答。
中年危机,有什么项目可以不用担心事业,可以自己一直做到老?这样的项目很多,我这里推荐几个供参考。
理发铺
这个生意肯定是可以一直做到老的,因为经济再发达,也不可能发明理发机器人吧?我是这么认为的。况且,一个人可以不唱歌不跳舞,不下饭馆不喝酒,但总不能不理发。所以说,这个小生意可以一直做,做到自己不能做为止,一是刚需,二是不可替代,那不就可以做一辈子了吗?
皮具护理
这个小生意也可以做一辈子,做到自己做不动为止。现在很多高档皮具护理店,都是一些老工匠,说明这个行业,也是越老越吃香。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高档皮具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常用物品,这些东西使用时间久了,都要护理和维修,譬如高档的鞋子,皮包,皮衣,手袋,皮带等等。未来这方面的市场很大,小生意往往可以赚大钱,况且是做一辈子呢。
便利店
这个也是不会消失的小生意,网店再怎么发达,总不能一包烟,一瓶水,一袋盐都去 *** 吧?重要有一些便利店出现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所以,如果选择到好位置,也就是不可能拆迁的地方,开一个 *** 利店,也能经营很长时间。那除了自己老眼昏花了,否则,开个小店也不需要年轻才可以,年龄大一点一样可以做。所以说,开一个便利店,这个小生意也有可能做一辈子。
算命起名
这个不算是小生意了,应该算是一个职业了。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医生,那就学习给孩子起名,学会看风水算命,这个也能干一辈子,还是越老越值钱。大家都知道这个是忽悠人的职业,但总喜欢花钱买个心安,所以,这个行业自古以来都存在,一直延续上千年。做这个小生意能一辈子不失业。
综上所述,调侃几个小生意项目,基本都是一些能做到老的。当然,我这也是不懂脑筋胡乱临时思考的一些,其他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仅作谈资而已。
问题就回答这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关注我,有更多创业知识与你分享。
普通人想发大财?
俗话说,小钱靠挣,大钱靠命。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辛苦工作挣点钱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但是要说发财,确实太难了。很多人从小就想发财,想挣大钱,可最后到老了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不像上个世纪 *** 十年代,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城市建设也才刚开始。
那就相当于什么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也有很多的资本投入到建设当中。所以在那个年代,普通人也有很多机会。
记得那时下海经商的,去做生意的,太多人了。而且只要你肯干,都能挣到钱。因为确实太多机会了,那时候是卖方市场,买的人多,卖的人少,所以商品不愁卖。
现在很多有钱人,都是在那个时候起家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企业家王石,80年代就靠 *** 玉米赚了 *** 个300万。这300万奠定了万科的前身,后来他凭借敏锐的嗅觉察觉到房地产行业的前景,进军房地产,并把万科做成了中国排名前几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再比如著名演员李诚儒,那时就在北京开了家“特别特”服装专卖店,从广东进货到北京卖,他说只要有货根本不愁卖,因为那时卖的人少,他一天就能买50~100万元,纯利润就有二三十万。要知道那可是20世纪 *** 十年代啊,他当时外汇仓里更高就有2亿人民币。
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在之前富起来的,确实那时机会多嘛,而且当时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另一部分人富起来。
但现在是2022年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已完成大半,各方面已趋于完善和平稳。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机会更少了。以前,你随便做什么都有人买,现在是,你随便做什么,都已经有人做,而且是很多人做。
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有人在做,甚至是每个方面都有一些企业做得很大,你一个普通人随便涉足是绝对竞争不过人家的。不管是开什么店,做什么,还想都挺卷的,街边很多店的生意并不好,天天都能看到“旺铺转租”。
除非你是某一方便的专家,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那样不管你到哪里都有市场,都能赚钱,但那也不能称为普通人吧。
在现在,普通人想要发财,确实比登天还难。
靠工作,靠工资,那肯定是发不了财的,咱们普通人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好点的一万多,还还房贷一年是存不了多少钱的。
那么,想要发财肯定得创业,做生意,或者是自己干点事。因为你打工的话,大部分利润是到老板那里了。
虽然现在机会少了,发财更难了,但也不代表咱们普通人一点机会也没有了。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所以我们还是要提升自己,不管哪行哪业,只要我们做得足够专业,就能挣钱。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付出,少玩一点,别人刷视频的时候,你去学习你所从事的行业的知识,你只要做得比他专业,你肯定赚的钱就比他多。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会有一些新的机会出现的。比如这两年的自媒体行业,很多人通过自媒体赚到不少钱。
最多的还是去年火起来的直播带货,很多人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一年就赚到了之前十几年的钱。
我有个同事就是的,之前就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工资还没我高。工作也没我认真,天天上班就喜欢开小差,玩手机。
但正因为如此,他看到了短视频的兴起,看着看着,自己也天天拍,积累了几万粉丝,后来他辞职了,专门做短视频。后来做得不错,粉丝也有了几十万,然后就带货,变现,听他说去年一年就挣了100多万。
所以虽然说普通人发财难,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虽然现在直播的风口可能已经过去了,但后面也肯定会有新的行业兴起,新的机会出现。
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发财的机会还是会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能做的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敦刻尔克大撤退获得胜利?
我觉得既不是天意也不是人为,而是客观原因导致德军不得不放走英法联军。
1940年5月24日,即法国战役开始后第15天,德军已经将荷兰军队歼灭并重创了比利时军队。此时,德军装甲部队主力已经抵达英吉利海峡,会同B集团军群将法军18个师、英军10个师和比军12个师的庞大兵力包围于德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德军以第6和第18集团军从东南和东进攻,拥有装甲兵主力的第4集团军和第1装甲军从西和西南进攻,距离敦刻尔克不到40千米。德军集团共有43个师,坦克与飞机占有绝对优势,联军面临被歼的厄运。
然而就在此时,12时41分元首大本营突然用 *** 下达命令,要装甲部队停止进攻,原地待命。根据命令,在阿腊斯西北前进的部队,不得越出朗斯-贝顿-埃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一线。在西翼,所有机动部队都要停止前进,让敌人自己投向上述有力防线”。26日夜,这道命令被撤销,德军又恢复了进攻。但是在27日再次下令停止前进,28与29日两天又被允许进攻。不过在29日,装甲部队撤回,由步兵负责进攻。这样,由于德军的一再停顿,使得英法海军有时间组织大规模的营救。英法海军动用了850艘舰船,在5月27日至6月4日的8天时间共撤出约34万人,这支侥幸保存下来的军队成为了英国日后 *** 的骨干力量。
2017年电影敦刻尔克的海报
德军之所以下这道命令主要是由于本国石油危机和苏联威胁造成的。
在德波战争发生后,英法对德国实施了经济封锁,大批商船被扣,德国原料进口下降了一半左右,造成德国原料紧缺,尤其是石油。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时德国石油储存量是240万吨,但德国石油主要来源国-罗马尼亚在英法经济战和压力下减少了对德国的石油输出。1939年10月罗马尼亚出口到德国石油为7万吨,11月只有不到6万吨,1940年1月仅有1万吨,而正常德国每月至少需要进口10万吨。
到1940年5月西线战役开始时,德国石油库存只有160万吨,而且这个数字还包括1939年9月-1940年5月从罗马尼亚、爱沙尼亚、苏联等国进口的石油。也就是说,德军在波兰和挪威两个战役就消耗了100多万吨石油,而西线联军实力远比波兰和挪威强,这就意味着这次战役要消耗的石油将会更多,很可能会导致燃料枯竭,尽管理论上石油储备可以支撑到8月份。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德军对西线的进攻出动了2800辆装甲车辆,除去装甲侦察车外,坦克大约2200辆。当时德军已有很多的III和IV型坦克可以投入使用并加强装甲兵部队实力,但却储存起来不用。这不单单是德军想保留做后备使用,更有节约燃料的考虑。而德国空军同样由于燃料缺乏,也不得不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在德波战争爆发后到西线战役开始前的8个月时间没有同英法空军展开大规模的空中战役或主动进攻。这主要还是德国石油库存仅仅能够确保在西线发动一场大规模陆地进攻,而无法同时进行大规模空中交战的后备能力。在1939年11月《德国空军参谋研究》也指出:“对这种进攻(指无限制轰炸)还会引起英法报复,可能使我们无法集中必要力量,采取一次大规模的陆上行动”。
在5月24日之前,德军大批装甲车辆、军用车辆、飞机等开动,消耗的燃料更加剧了德国的石油危机。当然,打败了英法,罗马尼亚就会改变中立立场,完全转向德国。在这一点上,德国的判断非常正确,1940年5月27日,德国与罗马尼亚正式签署石油换武器协定,即罗马尼亚每月至少向德国提供13万吨石油,换回德国在波兰和捷克缴获的武器。然而,只是一个石油问题还不至于让德国丧失一个打大歼灭战的机会,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1940年6月德军在巴黎
1940年5月23日,即 *** 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前一天,苏联开始在罗马尼亚边境集结军队,并告诉德国“比萨拉比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如果罗马尼亚 *** 拒绝接受,苏联决心使用武力。”虽然在德苏秘密协定中承认苏联在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的利益,不过苏联在此关键时刻趁德军无暇东顾而“顺手牵羊”吞并整个罗马尼亚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德国此时却是鞭长莫及。当德国向苏联提出,德国非常需要罗马尼亚的石油(笔者注:1940年德国对罗马尼亚石油依赖量达到94%),苏联的回答则是“德国想要的石油苏联可以提供!”苏联并吞整个罗马尼亚的意图似乎也十分明显。1940年3月2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更高苏维埃会议上指出:“我们与罗马尼亚没有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比萨拉比亚问题。。。”。6月26日即法国战败投降后第4天,苏联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在24小时内让出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也许有人觉得,德国如果在西线战役前如果采取先夺取罗马尼亚的策略就不会丧失这一时机了,其实不然,英法对德国的经济战并不仅仅限于石油;而且,进攻罗马尼亚意味着同时进攻匈牙利或者南斯拉夫,这不仅会大大分散德军兵力,使西线进攻推迟,同时还会因为活动范围超出德苏秘密协定而使苏联不满,对于东线安全更加不利。因此,德国在西线进攻中面临石油危机也是出于迫不得已。
1940年6月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在比萨拉比亚
链接-战前德国石油储备情况
战前德国所需石油大部份靠进口,1939年进口量达到517万吨的历史更高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开始对德进行海上封锁,德国只能就近从欧洲进口,进口量大减。1940年德国生产石油130万吨,进口石油230万吨(150万吨来自罗马尼亚;另有数据为从罗马尼亚进口约100万吨,从苏联12万吨);1941年德国进口石油237万吨,其中从罗马尼亚进口209万吨,上半年从苏联进口28万吨。1939年8月-1941年6月苏联共向德国出口石油66万吨。从1941年下半年起,罗马尼亚成为德国唯一的石油进口来源地。罗马尼亚是当时欧洲仅次于苏联的第2大产油国,1941年石油产量558万吨。
由于德国正处于同英法大战中,在东部边境用于防范苏联庞大兵力的仅有绵薄的5个师,而东线苏军兵力则是130多个师、1万辆坦克和5000架飞机,几乎是呈“真空”状态,远不足以同苏联对抗。因此,德国对苏联不能翻脸,只能用哑谜方式来对抗苏联。德军禁止装甲部队渡过阿运河不仅是为了避免同英法军队发生激烈战斗而使装甲部队能够争分夺秒的及时东调,凭借残存的石油打一场两线战争,而且也使为了使步兵在装甲部队一旦东调后可以凭借运河阻止英法军队的突围。何况,在没有确定苏军意图只是占领比萨拉比亚还是整个罗马尼亚之前,德军装甲部队也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徒劳跑到东线白白浪费本已十分缺乏的油料,而且还有可能被英法乘机杀个回马枪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更大实际可能就是,德动苏动,德不动苏不动。因此,德军装甲部队只能原地待命,保持随时可以调动的状态,静观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真有变故,德军装甲部队也可以在一天之内抵达德国本土东部边境。这也就是 *** 5月24日下令的真正原因。
油画-敦刻尔克滩头激战
此后, *** 在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后发表的公告中提到:“。。。当我们的士兵在西方击破着英法力量的同时, *** 在东线的军事行动日益发展到威胁的程度。。。 *** 对于罗马尼亚的进攻威胁,要占领或者摧毁这个重要的经济区域,不仅对于德国而且对于欧洲都有重大影响。。。”。而这个公告一语道破了德军进攻英法时东线面临的威胁。
在德国有兵可调时,东线威胁是不存在的。1940年6月15日-6月17日,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此时,德国陆军总兵力已经达到160个师,除去驻守挪威的兵力和西线战役扫尾的军队,还有30多个师可以立即调赴东线。而且,就在6月15日这一天, *** 还下令准备裁减陆军40个师。可见,这个并吞行动,对于德国本身并无威胁。而能够称得上威胁的只有5月24日苏军在罗马尼亚边境集结一事。这实际上是 *** 在暗示他在敦刻尔克放走英法军队的真正原因。
联军在海滩遗弃的武器
美国所有为中国挖的坑都埋的是美国人🇺🇸?
美国是为我国挖了很多坑,有很多坑被我国尽早识破了,最后埋的还是美国人,但有少数坑未能及时识破,最后让我国损失惨重。美国挖了很多大坑,最后埋的却是美国人。比如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早在2017年,美国就扣押过华为的5G基站,而2019年美国的实体清单,算是美国在明面上对华为正式实施制裁,对华为断供所有硬件、软件,企图以此来打压华为。华为却抗了过来,不但开发了新软件、硬件,还打造出了一条独属于华为的产业供应链,从此真正拜托了美国的限制。可以说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收效甚微,最后损失更大的还是美国人。近日,美国针对华为的两个政策:1.允许美国企业和华为在新一代5G标准方面展开合作;2.以美国为主导,成立OPEN RAN 政策联盟。这无异于美国对华为5G 技术的巧取豪夺。可以一起讨论5G 技术、制定标准,却不涉及产品买卖。但华为的5G 技术早已领先美国好几年,根本不需要跟美国合作。这就是美国打压我们的后果。
此前美国对我国进行贸易制裁,我国也给予了反击,我国将从美国进口的猪肉的关税提高到了25%,这就导致很多商家取消了从美国进口猪肉的订单,导致美国的一些猪肉厂商损失惨重。
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全球更大的 *** 供应商,该公司曾向我国宝岛 *** F16 战机,这显然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利益,最后我国取消了与该公司的合作,导致该公司损失上百亿。当然美国也给我国挖了很多大坑,导致我国损失惨重。例如前段时间的原油宝事件,中国银行在没有弄清楚规则的条件下,被美国空头割了韭菜,本金赔尽还倒贴,活生生被坑了300亿人民币。例如2018年的时候美国拉拢乌克兰,导致乌克兰终止了与我国在大型飞机发动机方面的合作,致使我国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美国挖了的很多坑,有的我们避开了,他们自己就掉进去了,有的没避开,我们就损失惨重。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好自为之吧。
项羽的霸王戟重达300斤?
项羽故里所展示的"霸王戟"重达三百斤,项羽能不能抡得起来呢?
历史上的项羽力能扛鼎,是一个大力士,见于《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力能扛鼎,这是一定的。商朝司母戊大方鼎重832.84公斤,西周中期大贵族膳夫克祭祀他祖父的大克鼎重201.5公斤,目前所能知道的西周最重的"淳化大鼎"重226公斤,秦始皇陵中出土了最重的秦鼎重达212公斤。
(霸王举鼎)
历史上有记载的,能举鼎的牛人就有好几个。
1.秦武王举鼎。《史记》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2.淮南王举鼎。《史记》记载:"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厉王是刘邦的第七子,封为淮南王。
3.广陵王举鼎。《汉书》记载:"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刘胥是汉武帝的第四子。
4.高涣举鼎。《北齐书》记载:"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高涣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第七子,力能举鼎,武艺、才华都是顶尖,可惜后来没当上皇帝。
而现代男子举重的,有 *** 人拉扎扎德抓举213公斤,挺举263公斤。这说明了,"霸王举鼎"这个典故是真实存在的,至于这个鼎到底是那一种鼎,我们不得而知。
项羽故里所展示出的"霸王戟"重达三百斤,但注意了,这不是文物!那历史上项羽所用的"戟"到底多重?
(霸王戟):这是青龙戟
霸王戟的描述出自于《楚汉争霸》,也称之为天龙破城戟,长一丈二尺(4米),重129斤。戟杆采用会稽陨石打造,有碗口般大小,巨虎头盘龙,武器一端是金属枪尖,另一侧则是月牙形锋利的刀刃,项羽更是自创"单手十八挑"。
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演义,但我们就按这个来评估吧。从唐到清,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6.82克,大约就是150斤。对于项羽来说,150斤重的"霸王戟"再加上一笔神骏之马,冲杀于战场之间,就等同于一辆人形坦克,怪不得后世有"王不过霸"的说法。
古代打仗的时候,大将坐在马上,无论是霸王戟、大铁枪、还是大关刀,都是拖在地面上的,只有在 *** 的瞬间,才会点着地借力起来。兵器越重,就越要借助战马奔腾起伏的那股力量,所以,才会有"拖刀计"、"回马枪"等等。
(项羽剧照)
当然,不打仗的时候,也就会另一匹马专门驮放兵器。古代猛将的数据记录比较祥实就是明朝的大刀将刘铤。据《明史》记载:铤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运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刘铤的大刀换算过来就是现在的140斤,这个比较靠谱。
(刘铤大刀)
但要说"今不如古",就项羽的这一身武艺,今人是无法比得上了,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引起的,因为这个年代已经是不用打仗也能活得下去的年代了。
七八十年代,农村人靠得就是一把力气活,当时我们那就有个人能挑个230斤的担子,快步如飞,一般小伙光走路都跟不上他的速度,这个是听老一辈的人说的。不过,就我亲眼所见,有个家伙曾经扛过6包水泥袋,左右肩各一包,两臂各夹两包,走了三百多米。
(这家伙350斤)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干活大多数凭借的都是一身的劳力。久而久之,就练就了一身很好的力气,或者掌握了一些搬运重物的技巧,当然这是能吃饱的情况下,穷得吃土那些就别想了。有时候,搬运两三百斤的物品,其实也都是不在话下的。
但怎么说,如果要拿起一个150斤的霸王戟"运转如飞"这就太难了。当然,有些人天天宅在家里,上个五楼都气喘,这个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像霸王项羽生活的那个年代,天下动荡不安,作为武将世家出身的项羽,必须要勤学苦练。就像在"形意门"中,就专门一条专门用来练武的"大枪",重达六七十斤,武力高的就用"大铁枪"!
(形意门 *** 大枪)
总而言之,项羽如果不能抡圆那把"霸王戟",他就不能担当得起反秦大任,也不会在那个年代里扬名立万了。
我们生存在这个和平年代,是无法想像到当时是如何的动荡不安,有时候,"今不如古"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