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 *** 是什么意思 什么时候上天禀报-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是为什么
灶王爷 *** 是什么意思 什么时候上天禀报,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是为什么?
农历腊月二十三
是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
也是北方的小年
关于小年
历来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
其意为官家国腊月廿三
百姓人家过腊月廿四
水上人家过腊月廿五
而南方人大多过腊月廿四
无论哪天过小年
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都是一致的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小年则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祭灶」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洒扫」清理家院的积尘,「忙年」期待新春的来临……
小年不小
祭灶才是重头戏
古人多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
奉灶王为一家之主
是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关于神仙圈的「大咖」級別
人们认为这一年來的德行和过错
都会被灶王爷看在眼裡
并要回天庭述职
于是用丰盛的酒食作為祭品
並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使他不能油嘴滑舌
对玉帝说坏话
一盞清茶一缕烟
灶君皇帝上青天
這其中虽不够严肃
却透着一份好玩的人情趣味
「二十三,糖瓜粘,
灶君老爷要上天」
灶糖又名关东糖
以麦芽、小米熬制而成
冬日里放在屋外
糖瓜凝固得坚实
並含有微小的气泡
坚硬无比
摔不能碎
这酥脆的灶糖
由灶王爷嘴裡的吃食
逐渐演变成了小年必备的零食
一口下去
甜甜黏黏
別有风味
喜鹊登梅
鸳鸯戏水
鹿鹤桐椿
犀牛望月
一刀一剪中
万物生灵都活了起來
和煦如光生春风
等到窗明几净无尘
张贴于窗
紅紅火火的
于是
年的喜庆就来了
民间讲究有神必貼
每门必贴
每物必贴
所以春联量最多
內容最全
大门上的对联
是一家的门面
或对偶工整
或简洁精巧
心中祈福纳祥瑞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钱没钱
剃头过年
小年这天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过了二十三
民间认为诸神上天
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
称为赶乱混
直到年底
結婚典礼愈来愈多
岁晏乡村嫁娶忙
帖子春光守洞房
对于每个远离他乡的游子来说
小年的到來
是一个温柔的提醒
它告诉你
无论相距多远
再有几天
就该回家过年了
身体虽还未动
心已飘往家的方向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在北方农村,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人们称为“小年”。在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灶”,不过人们在“祭灶”的时候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其中有句俗语叫做:“灶王看见锅,来年欠债多”,什么叫“灶王看见锅”呢?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民间“灶王爷”和“土地爷”一样,都是最接地气的。就算现在的很多农村,人们依然会在灶台边上贴上灶王爷的画像。有时候家里做一点好吃的,刚出锅自己还没有吃,首先要掰一小块扔进灶台,说是让灶王爷先吃一点。由此可见,灶王爷也是深入人心的。
灶王爷到底是什么?
相传颛顼有个儿子名叫穷蝉,在《庄子·达生篇》中说''灶有髻'',而这个''髻''就是''蛣''的异体字,这个''蛣''也就是“蝉”的意思,而''蛣''指的就是灶王爷,意思就是灶王爷原本是灶台上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像“蝉”一样,也可以理解为“蟑螂”,后来就演变成了“灶马”,农村人称之为“灶鸡”或者“臭鸡”等,是一种会跳的昆虫。
古人认为“灶马”这种动物是非常神奇的,经常在灶台上活动,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灶王爷。在周朝很多器物上都雕刻着蝉的纹饰,其实就是“蟑螂”或者“灶马”,这也说明了那时候人们对这种动物还是比较崇拜的。当然灶王爷的传说有很多,不过最初的灶王爷就是“灶马”,因此现在人就把画着灶王爷像的图画称之为“灶马”。
后来“灶马”这种昆虫又演变成了灶王爷的坐骑,再后来,画像上面就又出现了一些对年景预测的诗句,就是“灶马头”。像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得辛等,都是根据“灶马头”而得出来的。所以灶王爷最初就是“蟑螂”。
灶王看见锅,来年欠债多
为什么不能让灶王爷看见锅呢?由于最初的灶王爷是蟑螂,当它看见锅里的食物之后,很快就会偷吃光的。后来灶王爷就被神化了,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去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功过,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去后多说好话,也就在腊月二十三晚上举行祭灶。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以前社会,能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在过年的时候,总要吃一点好的,但是人们又害怕被灶王爷看见了,造成一种假象。在回报时候说这家人天天都吃好的,生活水平很高,这样的话就不会降下更多的福气,说不定还会把自己的福气匀给别人。
所以人们在做好饭好菜的时候,都不愿往灶王爷看到,因此在贴灶王画像的时候,要比锅低一点,与灶台相平就可以了。当然这也是古人一种自欺的行为,就是怕锅里的好菜好饭被灶王爷看到,在回报的时候把自己家的运气匀给别人。所以就有了“灶王看见锅,来年欠债多”的说法。
其实人们为了蒙骗灶王爷,还想出了很多 *** ,比如在祭灶的时候摆放一些烈酒,就是希望灶王爷喝醉后把家里的坏事都忘掉。还有用很黏的蜜糖来封住灶王爷的嘴巴等,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皂君和灶君区别?
、灶君庙曾叫皂君庙,灶君庙改称皂君庙是人们为了回避封建迷信的罪名,而取其谐音才改的。于是灶君就变成皂君了。
2、所谓的皂君就是那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皂君不是做肥皂的祖师爷。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皂君和灶王爷是同一个神。灶王爷也称灶王、灶神、灶君、东厨司命。灶王爷的庙叫灶君庙。后期逐渐演变成皂君庙。所以皂君和灶王爷是同一个神。 演变流程:“灶”的繁体字为“灶”,清朝时期,此地一直叫“灶君庙”,无论是史籍文献还是碑文石刻,都写的是“灶君庙”。
小团圆是哪一天?
小团圆是指农历的腊月23,也是中国的传统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 *** 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灶神菩萨生日是哪天?
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汉族民间通常叫灶王爷)上天,祈求灶神向王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他每年都要向玉帝禀报凡间百姓为他上香的情况,十分喜欢打小报告,所以百姓为了让他在玉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就给灶神“好处”,然后灶神就上天了;有的穷人家没有可以“供奉”的,就只好祈祷能够蒙混过关,直接把灶神送上天了。就是把旧的灶神像烧掉,换上新像。因此,这种穷人家的做法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送灶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