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翰林算命-历史上有哪些对话堪称神回复
昌邑翰林算命,历史上有哪些对话堪称神回复?
1、最经典就是刘邦的“分我杯羹”;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著名的 *** 皇帝,说话相当的贴地气,而且什么“ *** ”的话他都能说得出口。也正因如此,就连楚霸王项羽也拿他没办法。
有一次,项羽打算拿刘邦的老父亲刘太公来要挟刘邦,扬言如果他不投降,就直接把刘太公给煮了。而且还现场搭起了炉台,给刘邦来个直播煮人。
谁知刘邦不仅不为所动,还直接把项羽怂回去:“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意思就是,咱两是拜过把子,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敢煮,我就敢吃。
刘邦这么不安套路出牌,一下子就把项羽给怂回去了。而“分我杯羹”也因此流传千古。
2、“何不食肉糜?”也不知道司马懿造了什么孽,我国史上公认的三个 *** 皇帝,他们司马家就独占其二,而晋惠帝司马衷就是其中之一。
司马衷智力低,却当上了皇帝,西晋的灭亡也就不难解释了。有一年西晋国内饥荒,饥饿的百姓连草根、观音土都得吃了。而当大臣们向晋惠帝汇报后,人家直接就给大臣们来了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就是说,百姓既然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晋惠帝这么一说,还真的让大臣们无言以对啊!
这又是一句怂得对方无话可说的回复,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讨伐南唐,南唐遣使前往指责北宋的侵略行为。面对指责,赵匡胤也拿不出理由来解释,于是就直接来了一句“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这话的意思很明确,我老赵就是看不惯你们南唐在自己旁边,所以就把南唐给灭了。
4、“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其实这曾经也是一句神回复,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清代状元——秦大士。
秦大士文采出众,最终通过科举成为了状元。可是,他有个遗臭万年的祖先,那就是秦桧。因此,当时乾隆皇帝很担心他是奸臣之后,会有辱朝廷。所以,便在殿上询问秦大士。
但秦大士确实秦桧之后,要是承认,虽然不会死,但功名可就没了;要是不承认,那就是欺君,搞不好就会杀头。于是,想了一下,秦大士直接就回了一句:“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潜意思就是,当年秦家在宋高宗这种昏君手下,自然是奸臣;可而今皇 *** 可是盛世明君,我秦大士在你手下,那绝对就是治世能臣。这乾隆皇帝素来自恋,他马上就知道秦大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夸他的同时,也表明自己是能臣。
于是,凭着这句漂亮的马匹,秦大士最终顺利的拿稳了自己的状元帽!
有哪些比小说更加离奇的事情?
作者笔下出文化,文化内涵见历史,我是小作者,我来分享。
说一个“93年人口 *** 大案”,应了那句老话,就是“恶人终须恶人磨”,一个人贩子 *** 大量儿童后,自己被人 *** 的故事。人口集团彭红菊(前情回顾)1993年,四川破获了一桩特大 *** 儿童案件,其中落网40余人,当时的集团主要是以彭红菊为首的,据记载,1886年到1992年之间 *** 的男女儿童80余人,妇女多达十余人,并且其中还夹带有孕妇类。
被拐了孙女,然后悔恨哭伤了双眼(上图)
彭红菊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农家人,但是一边很懒,又没有钱,所以无奈只能去靠偷为生,后衍生出了去 *** 儿童以及妇女,带着自己的老公陈定旗组建了一个“宏大的集团势力”。当时报道称“彭红菊 *** 的婴儿、儿童假如生病或者有着疑难杂症,为了防止麻烦,一律将其丢弃,根据统计,死亡数达到十余个。”
接到有心人报案后, *** 马上对这些团伙开展行动,后直接抓获了一系列人贩子,但是根据报案人称,还是有一个人没有抓到,那就是彭红菊。作为主犯彭红菊在自己丈夫陈定旗的暗示以及通报中,逃跑了,那个时代没有现在的“天眼” *** ,抓人还真的是很艰难。
艰难之处:
1.没有逃跑路线,没人知道主犯去哪了
2.那个时代很少人拍照,彭红菊没有照片可供寻找。
3.各地没有联网这个说法,消息传播有限。
彭红菊就这么跑了,离开了四川,这一离开就是十二年,直到自己落网,在自己落网的时候,彭红菊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终于解脱了”。
彭红菊的辗转生涯彭红菊接到自己丈夫的暗示,马不停蹄就坐上火车到了蒙古包头,这个时候身上也就带了几百块钱,没过多久这个钱就花完了,并且自己又害怕被抓,只能到处躲躲藏藏之余,钱很快就花没了,无奈之下只能出去挣钱。
彭红菊因为没有什么其它的本事,只能去砖厂干活,但是老板看着她面向老实就不想给钱了,这一下彭红菊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报案不敢,闹大了自己本来就是犯人,更加不行了,所以只能默默流泪离开。
看着自己远在异地他乡,彭红菊有了回家的念头,就这样,彭红菊用自己平时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回家的火车票,正是因为这一次,让彭红菊知道“被人 *** 原来是这样的”。
被拐的“人贩子”,人间辛酸之处见自己所犯罪孽彭红菊在火车上,遇上了一个老乡(人贩子),然后两个人那叫一个详谈甚欢,聊了许久之后就问彭红菊回家干嘛?彭红菊也说出了没工作只能回家。这个老乡就说:“我山西亲戚自己开了一个厂,我就是去他厂里工作的,你信得过我,我就带你去。”说的待遇非常之好,彭红菊不出意外自然是心动了,就跟着去了。
彭红菊跟着老乡来到了山西夺印村,老乡说自己的亲戚就是在这里开的厂,到了目的地让彭红菊等一会,自己去找亲戚,却不知道这个人贩子是谈价钱去了。
后面等来的不是老乡,是一个陌生的中老年人,原来是老乡以3500元的价格,将彭洪菊卖给了这个赵姓老光棍,自己也就被“正式宣告 *** ”。
几十平米的房间,四处都是黄土,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就是赵光棍的家,为了防止彭红菊逃跑,赵家人将她身上的所有钱以及 *** 统统没收,彭红菊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多年。
恶劣的生活条件,贫困的生活,营养不良以及过多的劳动,使得在第二年,彭红菊就患上了脑血栓和胆结石,后又因为脑溢血 *** 慢,差点就半身不遂,最后只是瘸了一点。
在精神以及身体上的不堪负重,彭红菊过得艰难且压抑,期间有过逃跑,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抓回来了,然后想去 *** 局自首,却也没有去,这一晃就到了2004年。
人贩子终落网,“被以暴制暴的人贩子”2004年1月30日,彭红菊落网,在押解回警局的路上,据彭红菊称,“我从来没想过我居然会有被 *** 的一天,我为我犯下的罪感到深刻忏悔,这11年来,我每日饱受折磨,而且我11年就洗过3次澡,我要每日不停的干活,还要挨打,被关起来,吃不饱等等,我不知道我怎么走过来的。”
当她被抓带回四川的时候,尽管已经过去了12年,但是众多失去孩子老婆的人都来跟她讨债,想要一个说法。
彭红菊跟警方说:“我这么多年,啥都不想,就是想孩子,我走的时候才一岁半,我现在想看孩子一眼。”但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以及将近70岁的父亲都不愿意前来见她,觉得她犯下的罪太多了,不愿意再有牵连。
结语:
可以说,“现世报”真来的很快,自己导致80余个家庭不完整,最后以这种凄惨方式收尾,让人确实有点“大快人心”吧。
仔细想想,那些孩子以及妇女,真的再也回不来了,都说“天道好轮回,敢问长天绕过谁”,希望以后少一些这等事情,还世道太平。
历史上有哪些权力大过皇帝的权臣?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出过不少权臣,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权臣是相对于皇权而言的,通常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统治者的大臣,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谁来统治都一样,所以,紧张权臣的,只有皇权,以及和权臣政见相左的政敌。
如题,历史上权力大过皇帝的权臣数以百计,本文将从中选出十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权臣,并略作评述,这些权臣的权力大过皇权,甚至有废立的权柄,但又始终只是臣,他们将符合以下五个标准:
中央集权制形成以后的权臣,如伊尹等不算。权力大过皇帝或能压制住皇权,如杨素、蔡京等不算。生前没有篡位,如刘裕、杨坚等不算。没有皇族背景,如宇文护、多尔衮等不算。至少活着时,皇帝和政敌拿他没办法,本人能善终,如长孙无忌、耶律乙辛、鳌拜等不算。(备注:以下排名以历史出现顺序为先后)
一:西汉霍光本来,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王朝后的 *** 位权臣应该是能“指鹿为马”的赵高,但他却被子婴这个毛头小伙子干掉了,实在是很丢权臣的脸,因此,本文选的 *** 位权臣只能是熬到善终的霍光了。
汉武帝临终前,因指定的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年幼,故托孤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金日磾辅政一年多之后病死,另外两位都被霍光干掉,霍光一人大权独揽。
霍光主政期间,立过两位皇帝,分别是汉废帝刘贺和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废掉过一位皇帝,即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在霍光活着时,拿他毫无办法,一直忍受着他的压制,并避其锋芒,直到霍光死后,才真正站起来了。
霍光在权臣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以后的朝代中,指责某些官员要当权臣时,经常提出的比喻就有他,严重一点的叫做“ *** 、莽之辈”,另一种说法就是“伊、霍之流”,好在霍光没有篡位,被认定成为霍光之流,也许还能活命。
二:东汉曹 *** 曹 *** 比霍光牛得多,他是跟王莽齐名的,他打破了两汉自汉高祖刘邦斩白马盟誓,宣称“非刘姓不得为王”之后四百年来的惯例,当然,曹 *** 的功绩也担当得起。
毕竟,东汉中央朝廷的权威在董卓擅自废立皇帝之后,已经名存实亡了,群雄并起,若非曹 *** 在维护着,真是“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 *** 其实已经达到了可以创立新王朝的地步,但他生前终究没能称帝,很不错了,有几个人能忍住当开国皇帝的梦想?刘备只剩下川蜀一地,都还硬撑着称帝,虽然是为了跟曹丕达成政治地位对等,到底还是低了曹 *** 一筹。
不过,曹 *** 的行为多少也给后来者提供了借鉴的基础和方向,未来的魏国被晋朝取代,曹 *** 曾经的经验功不可没,一饮一啄自有定数。
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司马懿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标签是“能熬”,他从曹 *** 时 *** 始熬起,把曹魏比较英明的君主全部熬死了,然后携世家大族之势崛起,在“高平陵之变”后上位,经过两代三人的传递,到第三代完成朝代更迭。
其实,司马氏的权力传到司马昭时,就可以代魏了,司马昭有灭蜀汉的功绩在手,称帝是谁也挡不了的,挡住司马昭称帝的是老天,灭蜀后仅一年,司马昭称王,再一年,他就病死了,他死后仅四个月,他的儿子司马炎就建立了晋朝。
司马懿父子就是曹 *** 父子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曹 *** 是凭借乱世中的力挽狂澜而崛起,无曹 *** 无建安(汉献帝时期的年号),道德上的负担要少得多,司马懿父子却是在曹氏的恩惠中潜伏一击,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四:蜀汉诸葛亮刘备死时,分别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但诸葛亮的政治势力比李严强太多,荆州派全部只听他一人的,元老派也支持他北伐的战略,躲在永安的李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年少的刘禅又无法起到平衡及制约两者的作用。
《出师表》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宣言明确了诸葛亮权臣的地位,好在,诸葛亮集权不是为了取代蜀汉,而是为了完成刘备的事业目标,病死在北伐前线,也给诸葛亮的人生带去了一丝悲壮。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是权臣中的异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是少有的,也几乎是唯一的,在权臣中作为正面形象存在,且广受赞誉的。这是因为他在成为权臣后的作为是和蜀汉创立者刘备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能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五星好评。
五:东晋王导西晋建立,传承两代后,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内耗中实力大损的西晋王朝无力驱赶入侵者,皇族司马氏仓皇南渡,并建立东晋、于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马”是东晋皇室,“王”就是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家族了,王氏家族还代表着一大堆跑到南方,以及本就来南方生根的世家大族,他们是支持丢土弃民的晋朝还能存在的主要力量。
王导的兄弟王敦曾发动叛乱,试图废掉晋元帝司马睿,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睿都不敢问罪就在他身边的王导,可见,晋朝皇室实际上只是世家大族们树立起来的招牌,权力始终在王导们手中,不过,没多少人同情晋朝司马氏,原因大家都知道。
六:唐朝仇士良唐朝后期,权力场上更大的玩家是宦官势力集团,他们已经成为了可以擅自废立皇帝的存在,仇士良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且难得善终的一位,所以选他出来作为唐末宦官集团中的代表人物。
和仇士良挂钩的著名政治事件是“甘露之变”,当时在位的唐文宗(唐朝第十四位皇帝)李昂不甘心权力被宦官集团把持,和亲信大臣郑注、李训等合谋,试图发动政变铲除宦官势力,当时,仇士良还不是宦官势力中的一把手。
但在政变进行中,因为仇士良的警觉,抢先把皇帝唐文宗抢在手中,并以皇帝的名义下达诏书平叛,政变失败后,参与此事的大臣全部被诛杀,仇士良摇身一变,成为唐朝的主宰。
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后彻底成为傀儡,临死前哭泣说:“赧、献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不及远矣!”他死后,仇士良伪诏立唐文宗异母弟李炎为皇太弟,后来拥戴他继位,是为唐武宗。
而仇士良此后累官爵至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右三军、封楚国公。他拥戴的唐武宗政治手腕不差,和亲信大臣李德裕联手压制住了仇士良的猖狂,并逼得仇士良主动告老还乡。
仇士良告老还乡的当年,就在家乡病死,他能得到善终的原因是死得快,否则,放下权力的他,估计不会有好下场,他死后的第二年,唐武宗就对他进行了清算。
《新唐书》中记载:“士良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馀年,亦有术自将,恩礼不衰云”,后来的明朝宦官们,跟仇士良这样的唐朝宦官比,差远了。
七:金朝完颜宗弼完颜宗弼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说岳》中的大反派、四太子金兀术,金朝开国功臣,“靖康之变”的主要推手和参与者,曾追得宋高宗赵构逃亡海上,也曾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杀得大败。
在宋、金合谋促成的抗金名将岳飞之死的事件中,南宋这边的主导是宋高宗和秦桧,金国这边就是完颜宗弼在主导。原因当然是他率领的金军精锐打不赢岳飞,只好利用宋高宗妥协投降的心思,用政治手段干掉岳飞,他写给秦桧的信中明言:“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
金朝建立后,皇位的传承不同于中原王朝的父传子,先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传位给弟弟金太宗完颜晟,完颜晟死后,金朝宗室大臣完颜宗翰(粘罕,金朝开国 *** 功臣)又拥戴金太祖的嫡孙金熙宗完颜亶继位。
但不管怎么传承,完颜宗弼这样的太祖子孙和开国功臣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权派,在金熙宗继位后,完颜宗弼帮助他陆续废掉和铲除了威胁到皇权的完颜宗翰、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权臣,自己却成为了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独掌军政大权,不过,他独掌金朝权柄仅一年后就病死了。
八:南宋秦桧秦桧不用多介绍,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这位的,他算是两宋出现的 *** 位权臣,这是基于南宋的特殊性才有的,以北宋的政治架构和氛围是不可能出现权臣的,王安石、蔡京这样能随时被贬的,称不上权臣。
秦桧能成为权臣,且自宋、金达成和议后,宋高宗都不敢贬斥他的原因是,金、宋两国之间所谓“和平”的需要,金国不希望有主战派大臣主政,另外,基本上算是孤身南下的宋高宗也寄望于秦桧这样的“北归派”大臣帮助自己压制南方“土著派”大臣。
有宋高宗害怕得要死的金国的力挺,加上宋高宗本身的政治需求,秦桧得以独掌南宋朝堂权柄二十多年,临死前受封郡王爵位,死后追封亲王爵位,塑像跪在岳王庙前的秦桧当官是当到极致了,而在学术上,秦桧是主张打击理学的。
根据《宋史·纪事本末》以及众多史籍中的记载,宋高宗曾说过:“桧亡,故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这样的话语,可见秦桧生前的权势让宋高宗忌惮无比,但因为政治上的同流,宋高宗在秦桧死后,依旧给了他比较高的追赠待遇。
九:南宋史弥远史弥远是干掉了在他之前的权臣韩侂胄才上位的,用的手段是暗杀,当然,他得到了宋宁宗皇后杨氏的支持,或许宋宁宗也隐晦的在支持,主张北伐收复故土的韩侂胄死后,主张妥协投降的史弥远成为南宋朝新的权臣。
宋宁宗驾崩后,史弥远也干了权臣该干的事,因为宋宁宗选好的 *** 人济王赵竑看史弥远不顺眼,于是,史弥远继续和杨皇后合谋,在宋宁宗的丧礼上,把自己偷偷培养的平民宗室子弟赵昀推出来,取代了赵竑,成为新的宋朝皇帝,也就是宋理宗。
在宋理宗朝,史弥远继续大权独揽九年后才病死,他掌权时,对金乞和,陷害忠良,干的全是奸臣干的事,但却没有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原因是他曾为被韩侂胄打压的理学 *** ,于是,韩侂胄进了奸臣传,他没有,但他死后的谥号,却被定为和秦桧一样的“忠献”,南宋的大臣其实还是把他当秦桧之流看待的。
十:明朝张居正“张居正变法”被誉为史上三大变法之一,张居正也因此和商鞅、王安石齐名,虽然他本人还被誉为“明朝三百年来唯一权臣”,但张居正和前面说的九位相比,权势就大大不如了,他需要借助皇太后和司礼监大 *** 的配合,才能掌控朝堂,更加不可能有废立皇帝的权威。
不过,和明朝三百年来的其余臣子相比,也只有张居正能称得上是权臣,要主导变法,没权力也不行,至少,在他活着时,万历皇帝是拿他毫无办法的,只能唯唯诺诺的附和,当然,压迫的有多狠,反弹的就有多厉害,张居正死后,其家族的下场就是明证。
从明朝的统治角度来看,在中、晚明交替之时,出现一个张居正这样的人物也是必须的,否则,财政失衡的明朝估计要早几十年出现动乱了,“一条鞭法”是张居正留下的更大遗产,他对明朝的存续是有贡献的,稍微让人诟病的是,张居正也有着许多明朝士大夫们的通病,生活上奢侈无度,还比较好色。
以上是小编基于前面说的五条标准,选出来的历史上的十大权臣,一家之言,或许有遗漏,也有一些主观,如有不同意见或能没有写出来,但也能名列其中的代表人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还有谁既是忠臣又是权臣?
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人不少,除了诸葛亮以外,还有伊尹、霍光、张居正、鳌拜等人。接下来,我们主要以霍光为例来回答问题。
要提霍光,就必然绕不过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山西临汾)人,西汉时著名的军事家和非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
作为汉武帝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极善于长途奔袭远程作战,以实际行动积极贯彻了汉武帝“大迂回和大穿插”的战争思路,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扭转了西汉之前对匈奴的战略守势。
可惜!天妒英才,元狩六年时霍去病便早早离世,年仅24岁。汉武帝闻讯后悲恸万分,停朝数日并追谥他为景桓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霍光,就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
霍光(?——前68年),字子孟,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在早年时,他由兄长霍去病保荐入宫,成为了宿卫宫廷的郎官,有机会在汉武帝身边行走。
由于霍光本人性格沉稳和低调含蓄,加之,他深知自己不是靠着自身的真才实学进入宫廷,而是依靠了霍去病的关系。因而,霍光更加的谨言慎行,严于律己,逐渐赢得了汉武帝本人的信任。据《汉书·霍光传》记载:
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汉武帝步入晚年后,性情变得乖张跋扈,孤僻难测,对身边的任何人都不信任。甚至于,他对于自己一手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都不断怀疑,在“巫蛊之祸”中竟然逼其 *** 。
之后,汉武帝却又开始痛心不止,以严苛的手段处决了参与逼迫太子的一干人员。痛定思痛,汉武帝决心册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接手自己的万里山河。
刘弗陵虽然年幼,但却聪慧伶俐,而且体魄健壮,武帝从小就对他寄予了厚望。 一日,汉武帝命人绘制了“周公辅成王”的画像交给霍光,几乎就是公开的表达了传位刘弗陵和选定霍光辅政的旨意。
后元二年,汉武帝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不久,刘弗陵正式登基称帝,史称汉昭帝。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辅佐幼帝,很快稳定了朝局。
但是,由于上官桀野心勃勃,他不满汉武帝的政治安排,更不满霍光凌驾于自己之上。于是,他密谋通过发动政变,推翻汉武帝的一系列临终安排。为了增加胜算,他竟然与燕王刘旦勾结,意图推翻刘弗陵的皇位。
这个图谋很快就在霍光的强势出手下灰飞烟灭了,而上官桀又联合了长公主,企图继续对付汉昭帝。豪横的霍光,这回没有客气,直接屠上官桀的满门,还逼迫燕王刘旦和长公主先后畏罪 *** 。
从此以后,霍光完全掌握了西汉的所有军政权力,开始了自己长达二十年的专权生涯,也开始了自己忠臣和权臣的岁月。
年轻睿智的汉昭帝,在21岁时就驾崩了。最失败的是,他竟然没有任何的子嗣留存下来,这煌煌大汉的江山,居然没有了继承人。为了继任之君的人选,各方争得不可开交,许多大臣都拥立广陵王刘胥为新帝。
但是,作为辅政大臣的霍光,他深知刘胥此人纨绔子弟一个,完全不能成为明君。在说服皇太后以后,霍光力排众议,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
不过,长期玩儿鹰之人也有被鹰啄眼的时候,霍光这次看走眼了。刘贺这货,完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不吝,男盗女娼、吃喝玩乐、奢靡无度……。
霍光非常干脆,在短短的二十七天后,就把这个垃圾皇帝给废了。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废帝以后,霍光更加小心慎重地开始继续选择皇帝人选。最后,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稀里糊涂的胜出,为何说稀里糊涂呢?
因为刘询受父亲牵连,在坐完大牢后被流放民间,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个农民此刻还叫刘病已。当霍光找到他时,“刘农民”当即就吓懵了,以为自己又要倒大霉了。不过,这次他非但没有倒霉,反而被上天无限眷顾,成为了皇帝,史称汉宣帝。
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新帝,教化他如何由一名农民尽快转变为一名皇帝。
在霍光的辅佐下,汉宣帝遵照了“与民休息”的无为之法,贯彻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核心思想,使得西汉王朝结束了混乱局面,再次出现了国力的复苏,史称为“昭宣中兴”。
作为四朝元老和三代辅臣,霍光无疑是成功的政治家。他为了大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辜负汉武帝临终嘱托。
不过,笔者最喜欢的超级史学家班固在肯定霍光功绩的同时,却对于他管教妻小的能力非常质疑。
霍光的妻子名叫霍显,她本来出身低贱,是霍光原配夫人的陪嫁婢女。由于霍光的原配夫人没有生育,遂将自己的婢女充作霍光的妾室。霍显倒也争气,很快就为霍家诞下儿子,所以在原配妻子去世后,被续为正妻。
可是,霍显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她一心想要扶持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据《外戚列传上·孝宣许皇后》记载:
上言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
啥意思呢?汉宣帝刘询在当农民时,已经娶了许平君为妻。但是,现在霍光却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汉宣帝自然不同意。他借口说我这人念旧,不愿再另寻新欢,还是立许平君为皇后吧。
眼见自家的女儿被皇帝拒绝,霍光彻底死心了。可是,霍光的老婆却不死心,她为了让许平君腾出皇后的位子,甚至还不惜买通太医,下毒谋害于她。
许皇后在临产时,霍显竟敢安排太医将许皇后毒死。汉宣帝下旨严查此事,但霍光却倚仗权势,最终包庇了自己的老婆,没有为许皇后报仇。
汉宣帝无奈册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继任皇后,但却坚决册立许皇后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以此防止霍家的外戚权势过大,危及到大汉的皇权传承和统治。
与此同时,霍家越来越嚣张跋扈,即便是低微的奴仆也敢吆五喝六。辛延年在《羽林郎》中写道: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亲政以后,汉宣帝开始步步提防霍家,在霍光过世后的第二年,死不悔改的霍家居然想 *** 当朝丞相,甚至还要废汉篡位。
于是,霍家的后人全被 *** 。兢兢业业辅政了半辈子的霍光,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结局竟是断子绝孙。
回顾霍光的一生,他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太多的类似之处,虽然存在专权揽政的嫌疑,但对刘氏江山却是忠心耿耿。他不仅维护和延续了大汉的统治,还使得西汉出现了难得的中兴局面,自己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麒麟阁十一功臣。
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底蕴有多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古称零陵,因史记“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而得名。永州地处“两广”边界,潇湘二水在永州萍岛相汇,素称“潇湘”,为三湘四水“ *** 湘”。楚越文化之影响,潇湘文化之内函,使永州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农耕文代古代“三皇”之神农氏姜水成,生于陕西宝鸡,葬于株洲炎陵县鹿原坡。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尝遍百草,创建农耕文化,结束了先民以草木果实饱腹,告别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1995年在永州道县考古发现万年以前水稻种子和陶片,足见永州农耕文化之久远。道德文化“三皇五帝”之舜帝,名重华,字都君,自小表现非凡才能,深得尧帝赏识,并传位于舜。舜帝倡导“只为苍生不为身”,以德化人,被后人尊为中华道德文化创始人。舜帝执政期间,得知九疑山有九条恶龙侵扰百姓,亲自前去猎狩,崩于苍梧,葬于九疑,是为零陵。4000年多来,九疑山成为中华民族缅怀先祖,祭祀舜帝之圣地。尧帝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帝为妻,夫妻恩爱,形影不离。娥皇、女英见夫君南下两年末归,千里寻夫来到九疑山,得知夫君已逝,在坟前痛哭九天九夜,泪水滴竹成斑,然后投湘江自尽。“八愚”文化唐宋散文“八大家”代表人物柳宗元,字子厚,唐朝礼部侍郎。公元805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33岁时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十年,是他仕途的低谷,却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他在永州创作的名著《非国语》、《封建论》、《天说》,散文《捕蛇者说》、《永州八记》,著名诗篇《江雪》等,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公元810年,柳宗元被贬永州5年,深感回京城长安无望,便在永州城外冉溪置地建房定居。他突发奇想,先是改冉溪为“愚溪”,命溪旁小丘为“愚丘”,丘下泉水为“愚泉”,引泉水之沟为“愚沟”,蓄泉水之池为“愚池”,池东面建“愚堂”,南面立“愚亭”,池中小岛为“愚岛”,于是有了八愚。柳宗元爱“愚”,痴“愚”,笃定于“愚”,他的著作中对“愚”的基夲内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愚性”,性不谐俗,众醉我醒的高洁品德;二是“愚求”,执着理想,不避艰危的求索精神;三是“愚论”,注重实用,不同时俗的理论观点。“愚”是柳宗元的精神支柱,人生价值的集中体现。 三吾文化公元767年,唐代诗人、文学家元结再次任道州刺史,从潭州返道州,舟经永州祁阳阻水,泊舟登岸暂寓。受祁阳胜景所感,逐将一条汇入湘江的小溪命名“吾溪”,将溪边怪石命名“吾台",在突兀岩石上筑亭,命名“吾亭”,拟写《吾台铭》,雕刻在摩崖上。公元771年元结将自己10年前率兵抗击“安史之乱",拟写的《大唐中兴颂》加以补充整理,派专人到成都请他的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雕刻于吾溪摩崖上。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下笔激越高昂,气势磅礴,字字刚正,气度恢宏,精神内蕴,字里行间充满刚毅之气,被誉“宇宙杰作”,使后人百拜不休。名人、名文、名书法,配以临江摩崖,因文奇、字奇、石奇,称为摩崖“三绝”。历代杰仕名流前来游览观赏,运笔抒怀,吟诗作赋,打碑刻石于摩崖上。吾溪碑林现存唐、宋、元、明、清、民国碑刻505块,是我国三大碑林之一,举世绝有的书法圣殿。廉溪文化周敦颐,号廉溪,公元1017年出生在永州道县,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主张重德治,立人极,倡正气,讲官德,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周敦顾酷爱雅丽瑞庄,清幽玉洁的莲花,在府署挖池种莲,命名为莲池。盛夏漫步池边,欣赏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者说》,“吾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深刻表达内心廉洁与正直的价值取向。女书文化“女书”起源永州江永县,流传临近道县、江华大瑶山,及广西部分地区,是一种在妇女中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千百年来,女书只流传于江永及临近地区瑶族妇女中,依 *** 传女,老传小,一代一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植根甚古,牵涉颇广,含量丰富的文化现象。对于研究人类文字和文明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起源,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女书被 *** 列入 ***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感谢古人留下厚重的文化,感谢网友提供精美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