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秋分节气财神方位查询 今日求财大利方向-为什么老人说头茬韭菜不能吃
2022年9月23日秋分节气财神方位查询 今日求财大利方向,为什么老人说头茬韭菜不能吃?
“头茬韭菜”分为3种,一种懒得吃,一种特别好吃,有一种分不清。吃喝这种事,现在太在乎这些,城市里都没法吃饭了。
春天,韭菜都长出来了,又嫩又鲜,绿油油的特招人。这个季节也特别适合韭菜播种。
*** 种:播种新发芽 *** 茬韭菜所谓的“头茬韭菜”不能吃,古来就有这种说法,古代也没有农药吧?起初这个说法是与农药,完全无关。
“头茬韭菜”不能吃:说的是春天下种子,新长出的韭菜,又细又短,择出来吃太麻烦了,大家都不会吃。
这种新发芽的韭菜,根也没长好,长得不整齐,不割也不好好长。所以,我们农村都会割掉这个“头茬韭菜”,然后扔了。
韭菜刀割后,生长出的韭菜整齐,韭菜也更健壮。
第二种:露天春天 *** 茬韭菜“头刀韭,黄瓜妞,新取的媳妇 *** 搂”
头茬韭菜是最鲜、营养 *** 的韭菜,紫茎那种头茬韭菜,杆颜色 *** 茬颜色最紫。头茬韭菜最肥、最嫩,特别好吃。
头茬韭菜生长出来的时候,气温低,生长速度慢,叶片更肥厚、更鲜嫩、脆生生的。
包饺子、包子、韭菜片片面、韭菜盒子不要太好吃了。
最后有一种韭菜,种来卖的韭菜,冬天会给韭菜灌根杀虫,这种农残头茬韭菜就会比较高。韭菜地下爱长虫,根容易出问题,所以大量种植,得灌根杀虫。
如果你家附近有这种大棚,自己也可以实地考察一下。
但是,这种韭菜你也分不清,好在头茬韭菜也就一次。建议冬天反季节的韭菜,要少吃。
还有,连续种植的那种韭菜,除了新播种有头茬韭菜,后面每年都没有所谓的“头茬韭菜”。
辟谣大家经常说韭菜经过一个冬天,吸收土壤里的各种农药,头茬韭菜农药残留高,吃了对身体不好,这是针对于大量种植,售卖的那种。
像农村露天韭菜,我家从来不用农药,韭菜也是种有气味的蔬菜,地上部分很少有问题,根部有问题,不会打农药,直接更新换代,我家就是挖了重新种,自己吃安全 *** 。
入冬前剪掉剩余的韭菜,覆盖有机肥、草木灰,然后春天生长怎么会有农残?冬天也没人给空地打药吧。
秋天其他菜打农药,我家会盖住韭菜,即使飘到韭菜上的农药,农药的半衰期也没有那么长,三四个月,农药已经分解的差不多了。
只有灌根那种,农药的毒性才会累积到春天 *** 茬韭菜。
韭菜家庭防治虫子我学了一个办法,浇水特别方便的朋友,在4月之后,每天给韭菜浇一点水,哪怕不缺水,浇一点点就行,这样子韭菜土壤就不容易长虫。效果好、办法简单,也不会有农残。
总结一个学习化学的,喜欢种花、种菜的“一树繁花爱种菜”,从真实我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告诉你:种韭菜不要用泡沫箱,因为泡沫箱的材料很多都不过关,它会随着高温释放毒性。用木的、正规的厂家生产的花盆比较好。
当然,我家的韭菜很安全,如果有花友、菜友喜欢吃,离得近,免费送哟!
据闻中秋拜月的习俗由丑女无盐而来?
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中秋拜月”不是祭月时的拜月,而是指少女拜月,对月许愿祈求自己像嫦娥一样美丽,像月亮一样纯洁美好。而传说中的丑女钟无盐,经历更加励志。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相传丑女无盐是中国历史上四大丑女之一,丑陋异常,但是才华智计也出众无双。
如果是这么丑陋,那么在月下又能多美丽呢?这个传说存在着一下漏洞,但传说之所以传说,它的细节其实不必细究。
这个丑女无盐的故事里,丑女无盐品德超群却未受宠幸,但被天子在月光下看到觉得美丽,才被立为皇后,成为皇后更多是因为容貌,有点讽刺。
流传更广的丑女无盐的故事跟这个传说略微矛盾,让我们看一下吧。
无盐本名钟离春,战国时期齐国无盐邑之女,所以又称钟无盐,她相貌极为丑陋,但才华出众有大志,自荐进宫做齐宣王的王妃,促进了齐国的大治。
丑女无盐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书载无盐额头双眼均下凹无盐,上下比例失调,肚皮长大,脖子上长了一个比男人还要大的喉结,头颅硕大,头发稀疏,皮肤黑如漆。钟离春自小习武,年四十未嫁。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为人昏聩,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了拯救国民,冒死请见齐宣王,陈诉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果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受震动,把钟离春看做一面宝镜,采纳了她的建议,并立她为后,从此齐国大治。成语“丑女无盐”和“自荐枕席”即由此而来。这个故事可比丑女拜月的故事励志多了。
笔者记得看过电影《丑女钟无艳》,里面的丑女由郑秀文饰演,非常美貌,只是脸上有一块胎记,不过也不丑。电影里面还有张柏芝饰演的美丽妃子夏迎春。夏迎春是后世戏剧添加的角色,留下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说法。传说齐宣王在国家有难之时会宠幸貌丑有才的钟无艳,在平安时宠幸貌美如花的夏迎春。很是讽刺也很真实。
女子拜月是美好的风俗,只是传说之下,有着对古时女子的种种要求,才智无双不如貌美如花。传说中钟无盐的的故事更加励志,我们现代的女子更加自由自主,我们的愿望更加要靠自己实现。民间有哪些祭祀的习俗?
1、祭祖先。一般设龛或香炉于厅堂,岁时节日(辞年八节)延续不断奉祀之。近祖忌日多另加“拜忌”,远祖久了、多了,便省了“拜忌”和拜节,改为年间“春分”、“秋分”祭祀,俗称“春秋二祭”。祭祖先也有墓祭的,民间祭祖扫墓,多在新正、清明、冬至举行。七月半为鬼节,又称为“盂兰盆节”,多在野外烧“三十六香”、“纸斛”,祭祀孤魂野鬼。
2、祭天地父母。设香炉于大门顶,每年时节、每年正月初九、每月初一、十五祭祀。民间有“正月初九天地生(天公生)”之谓,民间旧俗,这一天人们备办祭品拜天公(天地父母),并告诫孩子们漱牙水、洗脸水不可倒落地上、沟里,应倒桶里,待次日才倒掉,否则被视为对“天公”,对“天地父母”不敬,恐遭天谴。这一天,民间不宰牲畜,诚感天地好生之德也。
3、祭佛祖,又称北极玄天真武上帝。民俗多以其“香火”及插其令旗于大门顶,同“天地父母”炉一起,每年时节、每月初一、十五祭祀之。佛乃宗教之一类,僧尼不祀神,但老百姓自古 *** 不分,且相延不断。
4、祭太阳公。民间有“三月十九太阳公生”之谓,是日中午,妇女们把祭品摆在天井或门外日头下,焚香拜日头。
5、祭土地公。土地公又称伯爷、伯爷公,民间有“三月廿九伯爷生”之谓。旧俗多设炉于门后墙脚跟,每年三月廿九及每月初二、十六,定期奉拜,祭物不拘,饭菜牲品果饼等均可。相传,历史上伯爷原名叫伯益,是远古时期帝尧、帝舜、夏禹三代之贤人,是掌管山川原野和湖泽的虞宦。伯益先后教民造耕地、耕种、砌石垒土盖顶造房子,造福于民。后来,民众深感其恩,一致尊奉他为大地之神,到处建庙供伯益神像以奉祀,祈求他保佑合境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风俗一直相沿下来。久而久之,人们渐渐把伯益叫成“伯爷”,把“伯益公”呼为“伯爷公”。就因为人们奉伯益为土地之神,故所到创基立业之处,都必先建造“伯爷庙”、“伯爷宫”奉祀之,以祈基业兴隆,乃至人们建房造屋,也要先设“伯爷炉”,日日供奉,直至工程完工谢土。而“伯爷宫”一般都建得简陋低矮,概为人们纪念远古时初创建的房屋皆属简陋的缘故。祭拜时每焚香五支,焚化纸锭五分,意奉东、西、南、北、中五土伯爷也。凡是老板的,拜毕祭品用以宴请伙计、员工、亲友等。
6、祭五谷母。民间有“六月十五、十月十五五谷母生”之谓,旧俗多在饭桌墙上挂五谷母像(神农像),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十月十五及喜庆时祭拜之。民间之称“五谷母”,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五谷之神。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便算是“五谷母”炉,也有挂“五谷母”像的,进行祭拜,祭品多为米面做成,有如梭子形的名“尖担”,有箩形的称“谷箩”,有谷穗形叫“谷穗”,连同三牲祭品摆在“饭桌”上敬拜。
7、祭招财爷,又称财神爷。民间商家商户,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及每月初一、十五有奉拜招财爷(财神爷)之俗。民间传说“招财爷”(财神爷)为范蠡,跟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3年人质,帮助越王灭了吴国后,觉得越王可共患难而不可同欢乐,遂弃官经商,自号“陶朱公”。生意点到必赚,极为兴隆,故有“五湖寄迹陶朱业”之名句。后人遂敬为财神,称其为财神爷、招财爷,凡做生意者多设置“财神爷”、“招财爷”神案,定期祭拜。尤其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更是大办“三牲”或“五牲”礼品,焚香顶礼膜拜,以祈求生意大赚发财。拜毕,全部祭品宴请店员、工友、重点顾客及亲友,故也称“牙祭”,此俗又缘于宴席越丰盛,请的人越多,生意会越兴隆的传说。民间也有奉赵公明、子贡和关公为财神爷的。
8、祭灶神。灶神,俗称“镬灶老爷”,又称为“顺民公”(九天司命公或司命帝君)。民间有“十二月二十四顺民公生”之谓,旧俗多在每年农历这一天及岁时节日祭拜之,其神位多设于灶台墙壁上或烟囱旁。传说灶神司百姓善恶,禽畜兴衰,能消灾添福等。故人们除定期祭拜之外,平时每有好吃的东西,都先置其炉前奉拜。民间传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汇报人间善恶各事,各家各户要备办祭品奉拜送行,正月初四灶神落天,人们一早备拜迎神归位,祈望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
农村最经典的老话和俗语有哪些?
1、一旋硬,二旋憎,三旋四旋不要命。
2、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开当铺。3、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4、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独坐莫凭栏。5、吃人家的饭,看人家的脸;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6、一棵树上五个杈,一个杈上五个芽,摇一摇呀开金花,要吃要穿全靠它,这棵树啊哪里有?就是自己的小手手。7、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8、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9、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10、36不提,73不说,84不讲,100要藏。11、人听甜言易上当,马踏软土易失蹄。12、无药可医冤孽病,有钱难买子孙贤。13、种田不锄一季荒,养子不教一世枉。14、树杈不砍要长歪,子女不教不成材。15、好铁不打不成钉,好儿不教不成人。16、牛要训,马要鞭,惯子不教要上天。17、白云虽白难当棉,大话好听不要钱。18、再穷不卖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19、不怕吃饭捡大碗,就怕干活会偷懒。20、逢着瞎子不说光,遇到麻子不谈疮。21、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不得火。22、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23、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24、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25、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26、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27、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28、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29、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30、一粒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谷满仓。31、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32、篱笆不当墙,婶子大妈不当娘。3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34、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练手生。35、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36、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源。37、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38、鸡大飞不过墙,灶灰筑不成墙。39、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40、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41、小狗掀门帘,只会拿嘴对付。42、养儿不养俩,养俩轮官马。43、不怕千里远,就怕隔层板。44、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45、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46、种地不种细,净是胡扯皮。47、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48、人看一颗心,鼓打两张皮。49、久住令人厌,频来亲也疏。50、宁喝开眉粥,不吃皱眉饭。51、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52、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53、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54、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55、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56、无妻不成家,无梁不成屋。57、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58、字不可重写,话不可乱传。59、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60、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61、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62、夸坏的娃儿,惯坏的嘴。63、嘴上没毛,办事不牢。64、宁可失命,绝不失信。65、水井要掏,娃娃要教。66、惯子不孝,惯狗上灶。67、热带衣裳,饱带干粮。68、事怕合计,人怕客气。69、盐多了咸,话多了烦。70、皮鞭伤肉,恶语伤人。71、人靠心好,树靠根牢。72、一亲坏,九代败。73、邻舍好,无价宝。74、婆婆嘴,后娘心。75、闷头狗,暗下口。你知道年的由来吗?
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一个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到过年的前夕,远在他乡的游子都会想方设法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可以说,过年时中华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而关于过年的由来,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大概就是说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恶,每隔365天就会出来为祸人间,吞食百姓。百姓们为了驱逐年兽,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用了鞭炮爆竹驱逐了年兽。为了庆祝驱逐年兽,这一天就被称之为过年,还会放鞭炮爆竹庆祝。
和这个传说相类似的,还有除夕。
不过,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过年这个习俗倒不是因为年兽,而是与庄稼收成有关。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年,谷熟也!而《谷梁传》则说:五谷皆孰为有年,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
换句话说,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过年应该是庆祝上一年和祈祷下一年五谷丰登的一个节日,与年兽之类的怪物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的汉字很大一部分都是会意字,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年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过年这一节日原本的含义。
年的甲骨文,上面是一株麦穗,下面是一个人,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把成熟的麦穗扛回家,意为五谷丰登之意。而在金文中,则更加明显,上面那株麦穗都已经沉甸甸的弯了头。
而随着时间的年前,年的字形早已变化的失去了其本来的含义,而过年这一节日,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